我们都会同意,小说的基本面即故事。但是各人同意的语调必然个个不同,后面的结论仅导自于我们现在正要应用的某一种语调之上。
先来听听三种语调。如果你问某一型的人:“小说是什么?”他会直截了当地回答你:“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有点滑稽——小说就是小说——不过,我不太清楚——我想,或可这样说,小说就是故事。”他的脾气不错,但语焉不详,或许他正在驾驶着公共汽车,对于文学实在难以兼顾。另外一种人,雄心勃勃而又趾高气扬,我们想象他正在高尔夫球场上。他的回答是:“什么是小说?怎么,自然是说故事。如果小说不说故事,我就不晓得还有什么用。我爱听故事。我的欣赏力不高,是吗?!不过,我就爱听故事。你可以有你的艺术,你可以有你的文学,你的音乐!可是,我只要一个好故事。我喜欢劲味十足的故事。我的太太也一样。”第三种人回答时,无精打采、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是的——啊,不错——小说是说故事。”我喜欢并尊重第一位说话者,对第二位仁兄则不敢恭维,而第三位说话的人就是我自己。是的——啊,不错——小说是说故事。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我真希望事实不是如此,希望这种最高要素是一些别的东西——和谐的旋律,或对真理的体认等,而不是这种低下老旧的故事。
因为,我们越观察故事,越把它和它所支撑的其他较佳要素分开,我们就越发现它不足称道。它就像是一个骨架——或者,我可以把它比作一只绦虫,因为它总是头尾难辨。它的年代湮邈——可以回溯到新石器时代,甚至旧石器时代。尼安得塔尔人,从他们的头骨形状判断,就已开始听故事。原始的听众是一群脑袋昏昏摇摇的野蛮人;围着营火打哈欠,被大象与犀牛弄得精疲力尽,唯一能使他们清醒的就是故事中的悬宕;下面又发生了什么?小说家嚅嚅嗫嗫地说着,一到这种听者欲知后事如何的关头,他们不是睡着了就是把他杀了。我们想想较后期的斯克和拉萨德的生涯,就可估量出其危险。斯氏能够避凶趋吉就是因为她知道如何运用悬宕这种武器——对暴君及野蛮人唯一有效的文学工具。她虽是位伟大的小说家——描述细微,目光深远,取材巧妙,寓意超俗,人物生动,还有对东方三大城市的广博知识——但这些都不是她避凶趋吉之道;这些只是细节而已。她所以能自救是因为她能使国王急欲知道下面又发生了什么。每次她看见太阳升起,她就在句子中间忽然打住,让那位国王在那里张嘴打哈欠。“这时,斯和克拉萨看见早晨已临,就非常乖巧地闭口不言。”这个不甚有趣的小句子,就是《一千零一夜》的骨干——一条把所有故事连接而又救了一位才情高绝的公主之性命的绦虫。
我们都似斯氏的丈夫那位国王一样,想知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这是人之常情,也说明了小说的骨干为什么是故事。有些人除故事外一概不要——完完全全是原始性的好奇心使然——结果使我们其他文学品味变得滑稽可笑。现在我们可以给故事下个定义:故事是一些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早餐后中餐,星期一后星期二,死亡后腐烂等等。就故事在小说中的地位而言,它只有一个优点:使读者想要知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反过来说,它也只能有一个缺点:无能使读者想要知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这就是能够加诸于故事性小说中的仅有的两个批评标准。故事虽是最低下和最简陋的文学机体,却是小说这种非常复杂机体中的最高要素。
小说除故事外还有其他较高贵的面,如果我们把它与这些面分割,并取出来夹在钳子上——蠕蠕而动,冗长无尽,这条赤裸裸的时间绦虫——它的外表实在令人不敢恭维,但我们还应对它多了解一些。让我们先从日常生活这方面去察考它。
日常生活同样地充满了时间性。我们心中的思想有前后顺序;外在的言语行为大部分——不是全部——也是如此。生命中除了时间外,似乎还有别种东西。为了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称做“价值”。价值不用时或分来计算,而是用强度来度量。所以当我们回顾过去,过去并非平坦地向后延伸,而是堆积成一些醒目的山岭。未来也是如此:仰瞻前程,不是高墙挡道,就是愁云逼目,再不就是阳光灿烂,但绝不是一张按年代顺序排列的图表。回忆与期望对时间都不感兴趣;梦想家,艺术家和情侣都能部分地逃出它的掌握:时间可以使他们死亡,却不一定能使他们倾心相向;临终之时,庙塔内的钟声虽响彻云霄,而他们却心有旁鹜,并不在意。所以不管什么式样的日常生活,实际上都是由两种生活合成的——时间生活和价值生活——而我们的行为也显示出一种双重的忠诚。“我只看了她五分钟,但那是值得的。”这个简单的句子里就含有这种双重的忠诚。故事是叙述时间生活的,但在小说中——如果是好小说——则必须包含价值生活——使用的方法以后再讨论。这也是种双重的忠诚。在小说中,对时间的忠诚极为必要,没有任何小说可以摆脱它,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则不一定。我们或许不甚了解——虽然某些神秘主义者的经验暗示如此——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忠诚不必要,和为什么我们假定星期一之后接着星期二,死亡之后接着腐烂是大错特错的。可是,在平日生活之中,我们仍可能否认时间的存在而反其道而行。纵使我们因难获旁人理解而被送进疯人院也在所不惜。然而,如果小说家想使时间不存在于他的小说结构中,就绝对不可能:他必须依循——不管多轻微——小说中故事的纹路而行;他必须触及这条冗长无端的绦虫。否则,他就会变得不可理解,在这种情形之下,他就难辞蠢才之讥。
我不愿太渲染时间之玄妙,因为对于一个外行人(专家这样告诉我们)那是最危险不过的嗜好,比渲染空间更危险。许多出了名的形而上学者就因为对时间论之不当而栽了跟斗。我只想说明,在我演讲的此时,我可听到时钟的滴答声,或听不到时钟的滴答声,我可保有或失去时间感,但在小说中则永远存在着一个时钟。作者可以不喜欢他的时钟,如爱弥丽布朗黛在《咆吼山庄》中将她的时钟隐藏起来;斯顿在《屈斯全宣狄》中把他的时钟上下倒置;而普鲁斯特更聪明,他不断地更动时针,以致在同一段时间之内,书中的男主角可以以晚宴取悦情人又可以和他的护士在公园里玩球。这一切技巧都无不可,但没有一种超出我们的论点:小说的基本面是故事,而故事是一些依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故事与情节不同:故事可以是情节的基础,但情节则是一种较高级的结合体,在以后的演讲中,将会讨论到)。
谁能给我们讲故事?
当然是司各特爵士。
我们将毫不留情地把司各特分解开来看,我不喜欢他,对他持久不断的声名也难以理解。当然,他生前之所以享盛名是很容易想象得出的。如果我们采取年代分段方法来讨论,我们自可对他的声名找出许多重要理由。可是,当我们把他从时间的河流中钓出而放进那圆屋中与其他的小说家一起写作时,他就变得黯然失色了。相形之下,他心胸狭窄而又文体浊重,唯有缺少艺术家的超脱又无热情。艺术家的超脱——这点也许要求太过。然而热情——热树。他既缺情自非高格调,但想想司各特小说中的高山深谷和那些苦心经营的废寺多么需要热情去充塞,而热情又多么缺少!如果他有热情,他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小说家——那时技巧上多么迟蠢拙劣,忸怩造作都没有关系。可是,他内心热情不够,对乡野村里也只有一种智性的喜爱:这对伟大的小说而言,是不够的。而他风俗上的完整统一——比没有更糟——也完完全全着眼于道德性和商业性;虽可完全满足他的需求,但他却忽略了另外还有可资效忠的目标。
他的声誉可归诸于两种理由。第一,许多老一辈的人在年轻时曾耳濡口诵过他的作品;他活在他们足以引起感情荡漾的早年回忆里,与苏格兰的假日或闲居纠缠在一起。他们喜爱他的理由与我一直喜爱《海角一乐园》的故事如出一辙。如果现在要我讨论这本书,我必可讲得头头是道,因为我对它的感情深植于童年。当我的心智完全衰退,我就可以不必为什么巨作伟构费心,而回到那传奇性的海角乐园——那个使“船触及激烈摇动”的海滩——在那里跳跃着四个鬼灵精,和他们的父母,还有一只垫子,里面装载的用具,足够在热带地方十年居留之用。那就是我的永恒夏日,也就是《海角-乐园》对我的意义,那是否也就等于司各特爵士对你们其中某些人的意义?除了引起我们早年快乐的回忆外,他还能做什么?除非我们的心智真已衰退,我们难道不应把他先放到一边去,而真正地设法去了解几本好书?
第二,司各特的声名建立在另一个确切的基础上,他会讲故事,他具有那种使读者悬疑不断逗引其好其心的原始才具。让我们来看看《古董商人》——仅只是看看而非分析,分析是错误的方法——我们即可看出故事的开展情形,进而研究其简单的开展方法。
《古董商人》:
近十八世纪末,一个晴朗夏日的早晨,有位举止温文的年轻人,因为得到一个到苏格兰东北部一游的良机,买了一张从爱丁堡到皇后渡口的公共驿车票,在皇后渡口——从地名上可以看出,是我们北部读者所熟知的地方——可以搭船通过福斯湾。
这是《古董商人》中的第一个句子——一点也不惊人,却已把时间、地点及人物点明——它已布置好了说故事者的场景。此时我们开始对于年轻人的下一个举动稍感兴趣。他名叫罗威,有点神秘莫测。他自然是主角,否则司各特不会称他举止温文,而他也确实能讨女主角的欢心。他遇到那位古董商奥巴克。他们上了马车,渐渐成为朋友,罗威就到奥巴克的家去拜访他。在此时,他们又遇到了另一个人奥屈崔。司各特是介绍人物登场的能手。他不但能很自然地引他们上场且个个都有戏味。奥屈崔更是戏味十足。他是个乞丐——不是普普通通的乞丐,而是个极富传奇性的大无赖,他是不是可以帮助我们解开罗威所表现的神秘?另外上场的有:亚瑟爵士(古老家族,不善管理)、男主角单恋着亚瑟爵士之女依莎伯拉(高傲)、奥巴克的妹妹格丽哲**。格丽哲**也是浑身戏味。事实上,她就是一个喜剧性转纽——她本身没有什么作用。司各特故事中多的是这种转纽;他不必为因果报应这种事埋头苦思。故事中的人或物与故事的发展虽无关连,但并未违反他那种简单的写作技巧。虽然读者认为这些人或物也应有发展,但读者总是昏头胀脑,疲惫而健忘。说故事者与布局者不同,前者以草草结尾取巧。格丽哲**就是这种草率结尾的一个小例子。大的例子则可在他那本贫陋的悲剧性小说《兰墨摩的新娘》中找到。在此书中,司各特对苏格兰王恣意刻画,处处都暗示他性格上的缺点将导致悲剧的发生,可是,事实上,即使他不存在,悲剧也同样地会发生——书中必要的人物,只有爱德加、露西、亚许顿夫人及巴克洛。还是回到本题,谈谈《古董商人》。在一个晚宴之中,奥巴克与亚瑟爵士发生争吵,亚瑟爵士一怒就带着他的女儿拂袖而去。他们想通过海滩走回家去。可是潮水掩盖了沙滩。潮水上涨,他们被困在其中,而且,在此危险之时,又遇到了大无赖奥屈崔。这是故事中出现的第一个紧张时刻,我们看看善说故事的司各特如何处理:
当交谈这些话之时,他们已停留在他们所能到达的岩石的最高处;再往前一步,命就没了。在这里,他们等待着死亡的来临,它来得虽慢,却无可避免。就好像古时候被异教暴君捉住送入野兽之口的殉教者,在死前的一段时期,必须看着野兽的焦怒咆哮,直到放开笼牢的信号下达,野兽扑到他们身上为止。
即使在这可怕的停留时刻,依莎伯拉仍然不忘镇定自己,她那原本就很坚强心智,在此紧要关头,更发挥了作用。“我们不能不经过奋斗,”她说:“就向命运投降!难道已没路?不管多艰险,可爬上悬崖;或者,最少爬到潮水冲不到的高度,等待天亮或别人来救援。他们一定会发现我们的处境,集合全村的人来救我们。”
女主角就如此这般说了一段教读者起鸡皮疙瘩的话。但我们仍然想知道下面又发生了什么。就好像在我所喜爱的《海角-乐园》中一样,这里的岩石都是纸牌做的,而作者可以随手翻出狂风暴雨,同时以另一只手抹去古老的基督徒;一切都不够真诚,整个的事件也没有危险感;一切都缺乏热情,矫情虚饰而已。但我们还是只想知道下面发生了什么。
没什么——罗威救了他们,真是的;我们也应想到这点;但是,以后呢?
另外一个草率结尾:罗威被古董商带到鬼屋去过夜,在那里,他梦见或看见主人的祖先显灵,他对罗威说:“Kunst macht Gunst”因为罗威不懂德语,那时还不了解这句话的意思,后来他才知道那是“欲得芳心,还须智谋”:他必须获取依莎伯拉的芳心。那就是说这种超自然神怪的出现对故事没有作用。它的出场虽然轰轰烈烈,又是锦帷翻飞,又是风雨交加,但结果则古板陈腐,一无作用。可是读者却不了解这些,当他一听到“Kunst macht Gunst”,他的注意力立刻惊觉——然后他的注意力又被其他事务分散开去,而时间顺序也不断进行。
在圣鲁斯废墟上的野餐。一个外国坏蛋杜士特斯维活尔的出现,他曾把亚瑟爵士拖入掘宝计划中,而他那不属于苏格兰边区的迷信也常被取笑。马克印太的出现,他是古董商人的侄子,并怀疑罗威是个骗棍,于是一场决斗开始。罗威以为把对手打死了,就与那个常神出鬼没的奥屈崔一起逃走。他们躲藏在圣鲁斯废墟中。在那里他们看见杜士特维活尔把亚瑟爵士骗去寻宝。罗威找到一只船逃离废墟——他走出我们的视线也走出我们的心里;我们不必为他操心,等他再次出现再说。第二次在圣鲁斯废墟寻宝,亚瑟爵士找到一堆银子。第三次寻宝。杜士特维活尔被击倒,昏睡不醒,到他苏醒时已是半夜,竟然看到格利纳兰老女公爵的秘密葬礼。格利纳兰家属于罗马教派。
于是,格利纳兰家在故事中变成要角了,但他们的上场多偶然!他们攀着杜士特维活尔而上,笨拙而不自然。司各特就借着杜十特维活尔的两只眼睛把他们推到读者之前,而读者读到这里,经过那么多的事件,已是哈欠连连,不多细究了,就像我们前面所提到过的原始山洞人一样。于是,格利纳兰开始在故事中发生作用,而圣鲁斯废墟也就此一笔带过,同时我们也被带入到所谓的前故事中去。在这里,两个新的人物插进来,一个名叫爱丝白斯,是一位能预知过去未来的渔妇。另一个是格利纳兰爵士,即已故女伯爵的儿子。他们秘密地大谈一件罪恶往事。而他们的交谈不断地被许多事件打断——奥屈崔的被捕、审判及获释,另一个人物的溺死;马克印太在他舅父家逐渐康复时的幽默。但他们谈话的梗概是:多年以前,格利纳兰爵士不顾母亲的反对娶了一个名叫依弗铃娜的女人,后来他竟误听人言,相信这女人就是他的异父同母妹妹。他吓得在她生产之前,逃离而去。爱丝白斯正好是他母亲生前的侍女,现在正告诉他依弗铃娜和他根本没有任何亲属关系,她在难产中死地去——爱丝白斯和另一女人在旁接生——而那小婴孩竟失踪了。格利纳兰爵士就去请古董商人,因为他也是仲事法官,知道许多过去之事,且曾经爱上过依弗铃娜。后事又如何?亚瑟爵士的财产变卖一空,因为他上了杜士特维活尔的当。再以后呢?法国军队在某处登陆,再以后呢?罗威摇身一变成为勒维上校,跑到登陆区领导英军作战。当然,勒维不是他的真名,其实他就是格利纳兰那个失踪了的儿子,不折不扣的一个爵位合法继承人。部分因为爱丝白斯,部分因为罗威在海外遇到已作了修女的另一接生侍女,部分因为一位已故的舅父,还有一部分因为奥屈崔,真相才大白。这种结局有许多理由,但司各特对理由不感兴趣。他把它们混成一堆,而不予一一说明;使一件事后发生另一件事,一件件地按时间次序叙述就是他的目标。以后呢?依莎伯拉被罗威的真情感动而嫁给了他。以后以如何?没有以后了,那就是故事的结局。我们不应问太多的“以后呢”,因为时间顺序继续延长,即使是一秒钟,我们就会脱离原来的故事,而进入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境地。
《古董商人》是一本肤浅的只重时间生活的小说。这种写作态度,必然地导致情感的松散及品味的低下,尤其导致那种把结婚做结局的愚蠢手法。时间自可予以深思熟虑地处理。我们可以找出一本性质不同的书做例子,一本值得记诵的佳作:班奈特的《婆婆经》。时间是此书中的真正主角,它君临一切,俨然创造之主——只有克里奇娄先生得以免除它的掌握,而这种豁免权更给此书增加了强力。苏菲亚和康茜坦丝是时间的女儿,当她们还在她们母亲身上爬来爬去的时候,我们就觉得她们是时间的女儿;她们注定要枯朽,完完全全的枯朽——这在文学中是少见的。少女时,苏菲来离家出走,结婚,母亲死亡,康茜坦丝出嫁,丈夫死亡,苏菲亚的丈夫死亡,苏菲亚死亡,只剩下他们那只又老又有风湿的狗,四处嗅吠着,翻寻着残盆破碟中的残余。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岁月的增长阻塞了苏菲亚和康茜坦丝的生命之流,而任何真诚而非胡思乱想的故事,其最终的结局除坟墓外别无他途。这种结局自然不能使人满意;我们都必然变老,但一本伟大的小说必不只奠基于这一点上。《婆婆经》强而有力,诚挚且令人感伤——却缺少伟大性。
《战争与和平》又如何?它虽同样地强调时间的作用,世代的兴衰隆替,但其伟大性是不容置疑的。托尔斯泰,像班奈特一样,敢于直陈出入必然老死的事实——尼可莱和拿他夏的部分枯朽比之苏菲亚和康茜坦丝的完全枯朽更为可怖:我们似乎消耗了更多的青春时光,然而《战争与和平》为何不会教人觉得沮丧?可能是因为它已超越于时间与空间之上。而那种空间感,只要我们不惊恐,就有一种鼓舞作用,其效果一如音乐。开始念《战争与和平》不久,伟大的乐章即行启奏,但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奏出来的。那绝非起自故事,虽然托尔斯泰与司各特一样地对“后事如何”颇感兴趣,与班奈特一样地诚挚;也非出于事件或人物,而是来自散布着这些事件及人物的广邈的俄国领域——林林总总,包括桥梁、冰土封的河流、森林、道路、花园及田野,当我们游目而过,我们就会眩目于其雄伟,振耳于其宏亮。许多小说家都有地方感,却很少有空间感。在托尔斯泰神奇的技巧当中,空间感占有非常高的位置。空间,而非时间,即是《战争与和平》的主调。
最后,谈谈小说所蕴藏的“声音”。就小说作品的此一面而言,它不像一般散文一样诉诸我们的眼睛,而是诉诸我们的耳朵——必须大声朗诵。这与演说有许多共通之处。它不必要有着音调或节奏,因为,音调和节奏,眼睛就足可感受之;在心灵的转化之下,眼睛可以很容易地抓住一个段落或一段对话中的声调——如果这个段落或对话具有美感价值的话——而使我们觉得赏心悦耳。对了,它甚至可以把这些声调压缩起来,使我们能比朗诵时更快地了然于胸,就像有些人看乐谱比听演奏钢琴能更快地抓住曲调一样。但是,对于真实的声音,眼睛就没有这种快速法。《古董商人》的起首之句没有任何声调之美,但如果我们不大声朗诵,我们仍然会失却某种东西。我们的心灵只能与司各特黯然交通,获益不大。故事,除了一件接一件地述说事情外,还有其他作用,因为它与声音难断关连。
这种作用也算不了什么。它绝对无法将作者的人格呈现给我们。作者的人格——如果他有——是由较高级的小说面,如人物、情节或者对生命的看法等等来表达的。而故事在这方面所能做到的就是将我们从读者转化为听者,“某种”声音倾诉的对象——那种原始部落说故事者的声音,他蹲踞在山洞的中央,一件接一件地说着,直到听众昏昏眩眩,沉睡在那些残食乱骨之上为止。故事是原始即有的,可回溯到文学之起源,阅读尚未开始之时。所以它直接诉诸我们心中的原始本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自己偏爱的故事偏爱得没有道理,而对旁人所偏爱的故事总觉得格格不入的原因。例如:我非常恼怒别人嘲笑我喜欢《海角一乐园》,我希望我也苦恼了你们之中某些喜爱司各特的听众。我的意思是:故事会引起互不容忍的气氛。故事既与道德无关,对了解小说的其他面也不无用处。如果我们想要了解这些,我们就必须走出那山洞。
我们现在还不能走出去,等我们讨论价值生活对小说各方面的影响后再说。我们将看到价值生活如何充实小说和改变小说,如何对小说提供人物、情节、想象和宇宙观等——除了我们现在正在讨论的“以后……又以后”外,它可以对小说提供一切。此是后话,现在不提。时间生活很明显的较为低下粗陋,那么我们很自然地发生疑问;小说家能否把时间从他的作品中除去——就像神秘主义者坚称已把它从经验中除去一样——而仅处理其中的价值生活?
就有一位小说家曾经摒除时间,她的失败可资借镜:斯坦因。她超越了爱弥丽布朗黛,斯顿或普鲁斯特,而把她的时钟捣碎,把它的碎片就像撒太阳神的肢体一样撒向世界,她这么做并非出自一时意气,而是基于一个崇高的目标:她希望把小说从时间的掌握中解放出来而仅欲表现价值生活。她无法成功,因为小说完全摒除时间后,什么都不能表达。在她较后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失败的痕迹。她想把时间顺序即小说中的故事面完全除去,我对她由衷地佩服。然而,她要想成功就得把句子之间的顺序除去,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把句子中字的秩序打破,而欲打破字的秩序就必须先摒除字中母音与字音的秩序。于是好走入了绝路。像这样的实验我们千万不可嗤之以鼻。这比写魏弗利小说(1)[司各特所著历史小说的通称。]重要得多。但这种实验是注定要失败的,我们不可能在打破时间顺序后,对在此废堆中的一切应有之物一概不顾:这种只欲表达价值的小说将会变得不可理解,因此也毫无价值。
我现在有理由要求你们用我在这个演讲开始时所用的同样语调来同意小说的基本面即故事。不可含含糊糊,语焉不详地像位公车司机:你们没有这种权利。也不可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得像个高尔夫球手:你们知道得多些。说得悲哀点,你就对了:是的——啊,不错——小说是说故事。
1、《飞屋环球记》——道格
动画中道格原本是查尔斯的狗狗队伍中的一员,但是在查尔斯驯养的狗队里,道格受尽讥讽与嘲笑,在追逐凯文(神秘的鸟)的过程中,意外与罗素和卡尔相遇。
于是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历险旅程
道格的蠢萌和热情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道格的原型就是金毛猎犬。动画里道格吐着舌头傻fufu卖蠢的样子简直和金毛如出一辙!
身为大众情人,见谁都辣么亲!想想扭头就换了阵营的道格
2、《蜡笔小新》——小白
小白是《蜡笔小新》中,主角小新的爱犬,拥有超高的智商,并且拥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技能”,比如代买东西、寻找失物、收拾玩具、哄小葵、开车等等,受到附近邻居及多个商家的热烈欢迎。
关于小白的原型,在原作漫画中提到,小白的妈妈离家出走后,怀上了小四兄弟,其中就有小白,但是家里男主人突发过敏,无法继续养狗,其它三只小狗都找到人领养了,最后剩下一只放到纸箱里被小新捡走。所以关于小白到底是什么狗的争议也不少!
最接近小白形象的就是我们毛茸茸的棉花糖比熊啦~
这毛茸茸的大脑袋,看了真忍不住想喊一句:“小白~棉花糖!”
3、《丁丁历险记》——白雪
白雪是丁丁探险路上的忠实小伙伴。白雪这个神奇的狗子,说它胆小,它敢与豹子对峙,甚至拔下狮子的尾巴。但是说它胆子大嘛,又能被蜘蛛吓个够呛!
性别却一直是个未解之谜,既被母猩猩爱上过,又被大公狗追求过……估计这个事儿就得问问作者了吧!但是对于丁丁的忠诚确是不可置疑的!
白雪的原型是刚毛猎狐梗。可是作者太懒!为了省下上色这一道工序,就创造了白雪的白色毛发~
4、《米老鼠》——布鲁托
布鲁托是迪士尼经典动画角色之一,作为米老鼠的宠物出现,在一些短篇故事中则作为主角。对米奇绝对忠诚,友好,并且当米奇有危险的时候它绝对会奋不顾身!当然身为一只狗狗,布鲁托还有些淘气,有时候还会惹些小麻烦。
布鲁托的原型是寻血猎犬。寻血猎犬举止非常绅士,很耐心,它们对小孩子和其他小动物也很耐心~
5、《花生漫画》——史努比
史努比首度登场于1950年10月4日的《花生漫画》,当时这只小狗还没有名字,在当天的漫画里只是携带一枝鲜花经过佩蒂的家。它直到同年的11月10日的漫画才有了“史努比”这个名字,同时也确定了它的性别为雄性。呆萌可爱,深受广大观众的喜欢。
至今,史努比已经诞生了60多年了呢!
史努比的原型是比格犬,在漫画形象中也保留了比格犬最具特色的大耳朵,还有比格小时候圆圆的包子脸呢!
不过和动画中史努比的聪明才智以及沉稳的性格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
6、《闪电狗》——波特
《闪电狗》讲述了小狗波特在好莱坞当红剧集里扮演一只拥有超能力的狗,不过波特本身并没有什么超能力,但它坚信自己的力量是真实的。一次拍摄后,混淆了真实与戏剧的波特冲出牢笼,要去大街上拯救佩妮,却意外走丢,而它无法预知到,它将面临一个没有超能力的真实又危险的世界。
波特的原型为白色瑞士牧羊犬,瑞士牧羊犬相当聪明!并且非常大胆。
性格看似很冷漠,不容易建立友情!就像动画片中的波特,经过各种磕磕绊绊逐渐和小伙伴们建立了信任关系。
7、《**与绅士》——Lady & Tramp
动画中举止优雅,温柔动人的Lady的原型则是查理士王小猎犬。
而关于流浪汉Tramp的品种,在网络上一直存在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是串串,也有部分网友认为Tramp是一只雪纳瑞。
8、《火影忍者》——帕克
帕克在动漫《火影忍者》中,是卡卡西的通灵兽,是一只会说话的忍犬,明明一脸大叔长相却喜欢自称可爱小狗
帕克的原型是巴哥犬,一脸忧伤的表情,黑漆漆的面相,丑萌丑萌的非常有辨识度,可是说是非常写实了
看来闷骚的狗还是要有个癫狂的主人……
扩展资料。
狗(拉丁文Canis lupus familiaris)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
中文亦称"犬",狗属于食肉目,分布于世界各地。
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有科学家认为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15万年前,发展至今日。
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现如今是饲养率最高的宠物。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是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 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一主共创作了22部歌剧、41 部变响乐、42部协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数百部奏鸣曲、室内 乐、宗教音乐和歌曲等作品。歌剧是莫扎特创作的主流,他与 格鲁克、瓦格纳和威尔第一样,是欧洲歌剧史上四大巨子之 一。在交响乐领域,他又与海顿、贝多芬一起为欧洲音乐史写 下了最光辉的一页。莫扎特还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人,他对 于欧洲器乐协奏曲的发展同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另外,他的 《安魂曲》也成为宗教音乐中难能可贵的一部杰作。作为18世 纪末时的欧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乐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时代 的精神,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无疑在 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莫扎特赋予音乐以歌唱性,然而,其中 又深合着悲伤,这正反映了莫扎特时代知识分子的命运。
金色的童年和少年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诞生在莱奥波尔德·莫扎特是一个提琴家、管风琴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他所著的小提琴演奏教程,不仅在奥地利和德国,而且在欧洲其他国家都享有盛名。
莫扎特从三岁时就显出了非凡的音乐天才,他时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有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年方四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父亲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当他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看时,激动得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这里写的一切是多么正确而且是有含义的啊!”
莫扎特有着惊人的听觉和音乐记忆力。七岁的时候,有一次他用父亲的朋友沙赫特涅尔的小提琴演奏,两天后莫扎特又在自己的提琴上练习。当沙赫特涅尔再次上门时,莫扎特对他说,我现在用的小提琴比前两天奏的那把小提琴低八分之一个音。沙赫特涅尔以为他在开玩笑,但莫扎特的父亲完全了解自己儿子,他请朋友把小提琴从家里取来,经校对后,发现莫扎特的判断完全正确。
1762年,将近六岁的莫扎特就掌握了古钢琴的弹奏技术,与此同时,他又开始学习拉小提琴。这年秋天,父亲从大主教那里为自己挣得了休假,他带着莫扎特和姐姐南涅尔到维也纳去。莫扎特一家的到来,使维也纳大为轰动。在别人的建议下,父亲把莫扎特姐弟俩带进了宫廷,皇族让孩子们单独地演奏或四手联弹,并根据别人所给的主题作即兴演奏;人们还用布蒙上琴键,让莫扎特演奏复杂的曲子。谅人的技奥地利萨尔茨堡城的一个杰出的音乐家的家庭里。他的父亲巧同儿童的纯朴天真结合在一起,音乐使周围的人们感动不已。在宫廷里,他们表演了两个星期之久才离开。
父亲的休假结束了,1763年初,他们回到萨尔茨堡。同年夏天,莫扎特的父亲又向大主教请假,带着孩子们做更长的音乐会旅行。在去巴黎的旅途中,他们先后去了德国的许多城市,如募尼黑、海德堡、法兰克福、波恩.科隆等地。每到一处,莫扎持姐弟俩都举行一次音乐会,每次音乐会都轰动了当地的贵族和居民。在法兰克福有这样一张海报:“今天8月31 日,星期三晚六时将举行最后一次音乐会,十二岁的女孩和七岁的男孩进行古钢琴演奏,除了这个女孩演奏伟大大师们最难的作品以外,男孩将演奏小提琴协奏曲。在演奏交响曲时,男孩还将以古钢琴伴奏,并将在盖上布的琴键上自如地演奏。人们如果在古钢琴或其他任何乐器上弹一个音或一个和弦,或者用其他东西,如小铃、玻璃杯等发出声音,他都能准确地说出这些音的音名。最后他将用钢琴和管风琴作即兴演奏,并用听众向他要求的任何调性作即兴演奏。”从海报上看,可见音乐会在当时的影响之大。
1763年11月,莫扎特和家人一起终于到了巴黎,法国首都的音乐生活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在巴黎,他听了许多名演奏家的演奏,还听了不少交响音乐会、教会合唱及管风琴音乐会。巴黎复杂的社会生活、激烈的文艺论战以及自由和广阔的思想观点是德国和奥地利那种闭塞的生活所不能比的。面对着一个崭新的文化环境,莫扎特在巴黎尽情地活动着,他非常成功地举行了两次公开音乐会,并且成为巴黎上流社会最引人注目的形象,尤其是受到宫廷的百般宠爱,甚至在新年的时候准许他站在国王的桌子边,这对当时的音乐家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荣誉。在巴黎期间,莫扎特还创作了不少音乐作品,并在那里出版了最初的四首小提琴和钢琴奏鸣曲,这时候,他才七岁。
结束了巴黎的旅行生活后,莫扎特一家又于1764年4月来到了英国,他们在英国逗留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时间里,莫扎特一方面赢得了英国听众的赞赏,另一方面也开阔了他自己的眼界。英国的听众对他抱有极大的兴趣,他们让他视谱演奏当时最难的新作品,并且根据固定的低音即兴创作曲调;还安排他给歌唱家和演奏家作即兴伴奏。此外,莫扎特还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内接受别人登门采访,每次都使这些试探者大为惊叹。在英国,他第一次听到了亨德尔宏伟的清唱剧,这殿堂一般的音乐使他惊奇万分。在那里他还认识了伟大的 J·S·巴赫的第二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这位当时已经闻名于欧洲的作曲家给莫扎特以深刻影响,他音乐中的乐观情绪和明朗色彩深深打动了这位音乐神童的心。由于受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的影响,莫扎特逐渐把作曲看作生活中最快活的事情,除了开音乐会和接待客人外,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倾注在音乐创作上。他不但创作古钢琴、小提琴等室内乐,而且还着手交响乐的创作。在他父亲卧床生病的时候,莫扎特竟连续创作了三部交响乐。在伦敦,他出版了六首古钢琴和小提琴奏鸣曲、三部交响乐及一部包括四十三首小型作品的曲集。当他离开英国的时候,己经成为一名作曲神童了。
由于荷兰大使的邀请,莫扎特一家离开伦敦去荷兰海牙、阿姆斯特丹举行音乐会。在荷兰为期十个月的巡回演出中,演奏的作品几乎都是莫扎特自己创作的。以后,他们踏上了归途,并继续沿途演出,先后在巴黎、日内瓦、伯尔尼、慕尼黑等地举行音乐会。最后,于1766年11月从慕尼黑回到了阔别三年的故乡——萨尔茨堡。
差不多三年的旅行演出,使莫扎特成熟了不少。虽然他才十岁,但却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孩童,强烈的创作欲望使他一味地朝着作曲的方向发展。三年前,当他离开萨尔茨堡的时侯,只是一位演奏神童,如今,当他重返故乡的时候,却已经显露出非凡的作曲才能。回到萨尔茨堡不久,当地的大主教就邀请莫扎待与其他一些成年作曲家一起为教会创作一部大型清唱剧,年仅十岁的莫扎特为这部清唱剧写了完整的第一乐章。第二年,他又为萨尔茨堡大学的戏剧节与了一部小型的歌剧《阿波洛恩和吉阿倩特》。同年9月,为了参加公主玛丽亚同那波里国王的婚礼,莫扎特的父亲带领儿子前往维也纳。他们在维也纳差不多逗留了一年多,由于当时维也纳的贵族阶层已经把社交的兴趣从音乐会转向舞会,所以,莫扎特在那里并没有受到上层社会的青睐。尽管如此,维也纳之行仍然给他带来一些收获。在那儿,他接受了两部歌剧的创作并全部完成。第一部歌剧《假傻姑娘》选自意大利戏剧家柯尔切里尼的剧作,莫扎特希望自己的这部歌剧能得到当时在维也纳演出的意大利喜剧团的支持和排演,但由于经济问题,剧院领导放弃了上演的计划。第二部歌剧《巴斯蒂安与巴斯蒂安娜》是受当时维也纳著名的催眠术家美斯麦尔大夫的委托而写的。美斯麦尔是一位音乐迷,他拥有一个家庭剧院,由于他的支持,莫扎特的这部小歌剧得到了上演的机会,当时维也纳的许多报刊都这样报导了这次演出:“这个庆祝会的全部音乐是著名的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在萨尔茨堡公爵教堂里任职的莱奥波尔德·莫扎特先生的12岁的儿子,以他绝无仅有的天才新写的,使大家惊奇和赞赏的是作者自己非常精确地指挥演奏了这些音乐,同时自己还唱了经文歌。”维也纳之行使莫扎特变得更为成熟了。
意大利是欧洲歌剧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音乐的中心,对于一心想成为音乐大家的人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必去之地。 1769年年底,父亲带着莫扎特前往意大利。这之前,对于莫扎特的传闻早已在意大利音乐爱好者中间流传,当莫扎特父子到达罗威列托城时,就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准备在教堂演奏管风琴的消息一经传出,听众纷至沓来,人数之多,以致堵住了通往教堂的道路。之后,莫扎特又相继在维罗纳和曼图亚等城市举行音乐会。意大利人几乎把他们对音乐的崇拜心情都倾注到了这位十三岁的神童身上,当地的报纸这样吹捧他:“莫扎特的诞生是为了压倒所有被公认的音乐大师。”
莫扎特音乐会的曲目非常丰富,形式也多样,他既是作曲家,又是演奏家和指挥家,更令人吃惊的是,他还以歌唱家的身分自弹自唱了歌剧咏叹调。莫扎特在音乐方面表现出的天才,引起了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米兰歌剧院的注意,歌剧院约请莫扎特为他们写一部歌剧。在意大利的文化中心鲍伦亚城,莫扎特还结识了当时在欧洲负有盛名的作曲家、理论家和教育家鲍伦亚音乐学院院士马尔齐尼神甫,这位宗教音乐大师给莫扎转在赋格曲的写作上以深刻的影响。这以后,莫扎特又相继在罗马和那不勒斯等城市举行了音乐会。在意大利整个演出期间,莫扎特同时也吮吸着意大利歌剧的精华,意大利的音乐文化深深地印在他的记忆里。有一次,他在教堂内听了作曲家格里戈里奥·阿利格利著名的多声部合唱《赞美歌》后,竟凭记忆写出了全部多声合唱的总谱。莫扎特的天才使罗马教皇深受感动,并授予他“金距轮”奖章,1770年8月,鲍伦亚音乐学院又授予这位14岁少年院士的称号。
同年12月,莫扎特的歌剧《米特利达特·黑海王》在米兰歌剧院上演,演出获得意外的成功。意大利听众无论如何也没有预料到一位年仅14岁的外国作曲家竟能如此成功地创作出一部正统的意大利歌剧。歌剧一连上演20场,观众场场座满。在从意大利返回萨尔茨堡的途中,莫扎特又先后在都灵、威尼斯、帕达亚举行音乐会。当他归途中又一次来到米兰时,再次应约为1773年狂欢节与了第二部歌剧。
1772年10月,莫扎特回到萨尔茨堡,四个月之后,当那不勒斯的费尔丁安德公爵的邀请,再次赴意大利米兰。莫扎特为公爵的婚礼创作了一部题为《阿尔巴的呵斯卡尼奥》的戏剧小夜曲,这部作品采用当时意大利牧歌的形式,并且还伴有芭蕾舞场面,音乐非常迷人。小夜曲在数天的婚礼庆典活动中反复上演,使同时参加演出的其他作品黯然失色,费尔丁安德公爵的母亲、奥地利女皇玛利亚·切列济亚十分高兴地送给莫扎特一只带有她自己肖象的金表,这是当时贵族阶层对人最宠爱的一种表示。但是,正当少年莫扎特才气横溢的时候,一连串的不幸降临了。费尔丁安德公爵改变了留用莫扎特的主意;莫扎特父亲的保护人萨尔茨堡大主教西吉茨蒙德突然逝世,新主人伊耶罗尼姆·柯洛列多伯爵对他们百般苛刻;同时,莫扎特想在米兰和维也纳宫廷任职的梦想又相继落空。于是,他不得不回到萨尔茨堡。虽然,当时著名的音乐评论家舒巴尔特在《德国新闻》杂志上热情地赞扬莫扎特将成为 “古往今来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但是,作为一名乐师,莫扎特被困在萨尔茨堡的宫廷中,完全失去了自由,成为一名音乐仆人,这对于少年莫扎特的成长和发展,无疑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坎坷的青年时代
莫扎特在阳光下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然而,正当他开始真正认识人生的时候,却被禁锢在大主教阴森的目光下。他没有自由,没有欢乐,更听不到观众热烈的喝彩声。大主教经常阻止莫扎特的父亲参加宫廷的音乐生活,企图隔绝莫扎特父子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对莫扎特施加种种压力,只要一发现他稍有抵触情绪,就采取粗暴方式加以屈辱。大主教只容忍别人迎合他的艺术趣味,对于莫扎特的天才以及他获得的荣誉,嫉恨万分,企图摧毁这位天才的意志,使他变成一名驯服的仆人。
然而,柯洛列多主教的梦想并没有实现,天才的莫扎特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勇敢的精神,依然在心中建造自已的音乐世界。另外,和睦的家庭气氛、友好的朋友关系以及大自然的美梦景象,也使他产生了从精神上摆脱大主教禁锢的力量。当然,最强大的力量莫过于他的创作欲望,一旦他埋头作曲,周围的一切丑恶似乎都悄然离去。此时的莫扎特已不象他当初还没有出去旅行演出的时候了,欧洲各地的音乐文化、各家名流的音乐创作都已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使他的创作开始走向成熟。莫扎特先后创作了富有戏剧性的《g小调交响乐》、富有幻想性的《G大调钢琴奏鸣曲》以及富有诗意的《D大调小步舞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在1775年仅仅一年的时间里,莫扎特连续创作了五部小提琴协奏曲。这些作品无论在表现力方面,还是在结构的精美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深刻地体现出莫扎特音乐感情奔放、欢乐以及蕴含在这欢乐歌唱中的深遂的悲哀。
在柯洛利多主教手下工作的这几年,莫扎特虽然受到主教的种种限制,但他还是利用自己温和的性格、平易近人的态度以及十分吸引人的才华,和周围的贵族阶层广泛交往。莫扎特经常为贵族家庭的庆典活动写一些室内乐作品,也为他们演奏,为他们教课。但这些愉快的往来并不能改变莫扎特真正的生活环境,他几乎按捺不住内心炽热的烈火,热恋着歌剧艺术,渴望着自己能创作戏剧音乐。由于莫扎特的才华得不到发挥,他只能在萨尔茨堡渡过他青年时代最为痛苦的时光。莫扎特忍受着痛苦,因为他深知万一与主教决裂,其结果便是父亲的解雇和家人的挨饿。莫扎特曾经怀着痛苦的心情给尊敬的老师玛尔丁尼神甫写信,向他吐露积压在心头的苦水。信中说:“敬爱的大师,我常常想就在您身旁和您谈话,和您交换我的看法。我住在一个音乐不走运的国家里,虽然除去从这里走掉的音乐家们之外,我们还有很有修养和很有天才的真正的艺术家和卓越的作曲家。剧院的情况很不好…… 我离您多么远啊,我有多少话要向您说啊!”就在莫扎特深感痛苦之时,生活似乎出现了新的转机,大主教终于同意莫扎特休假,并准许他暂时离开萨尔茨堡。
1777年9月,莫扎特在母亲的陪同下终于再次踏上旅行演出的道路。他们首先到达慕尼黑城。少年时的莫扎特曾经在这里举办过音乐会,也曾经在这里结识过不少贵族朋友,此时,这些人却无力帮助他,只能为这位昔日的神童安排一些小型的家庭音乐会,以表示他们的诚意。随后,他们离开慕尼黑,来到阿乌拉斯堡和曼海姆。曼海姆是当时德国音乐的中心,它还拥有一个很好的歌剧院,莫扎特在这里受到当地音乐家热烈的欢迎。他为长笛家温德林加创作了两首长笛协奏曲,为双簧管家拉玛也写了一部协奏曲,同时,还为曼海姆交响乐队的小提琴家写了几首小提琴奏鸣曲。莫扎特在曼海姆结识了著名歌剧作曲家戈尔茨包耶尔,并观看了他的歌剧《居恩切尔·封·史瓦尔茨堡》;他还与著名的文学家维兰德交上朋友,这位文学家给予莫扎特以后的歌剧创作许多启示。
曼海姆的一切使莫扎特完全沉浸在音乐之中,他似乎觉得自己充满了创作灵感,尤其是歌剧创作。他决定要从意大利风格中摆脱出来,着手创作德奥民族歌剧。正当他雄心勃勃之际,恰恰遇上了平生第一位恋人——年轻的女歌唱家阿罗伊齐亚·韦伯尔,强烈的爱情冲垮了他创作歌剧的欲望。他为她创作了一首非常优美的咏叹调,还写了一首《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倾注了对她的感情。爱情生活完全打乱了莫扎特在曼海姆的计划,他甚至想带着阿罗伊齐亚去意大利旅行。这一切终于遭到他父亲的反对,再加上他和母亲的旅费差不多已在曼海姆耗尽,莫扎特不得不含泪告别自己的情人,去巴黎寻找新的机会。
1778年,莫扎特和母亲一起来到巴黎,他们住在一个破烂的小旅社里,生活十分艰苦。当年的神童似乎已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他到处寻找往日的朋友,但都以冷淡的态度对待他。莫扎特感到灰心丧气,此时他也真正意识到上层人对艺术只不过抱着一种娱乐的态度,他们当初对他的热情,给予他欢呼声,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消遣的欲望。如今,他长大成人了,尽管在艺术上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但不能再把儿时的神秘感带给那些达官贵族们。另外,巴黎当时正在进行一场轰动一时的艺术争论,这就是著名的歌剧改革家格鲁克与意大利正统派皮契尼之间的论战。因此,人们的注意力根本不会投向这个来自小地方的青年。最后,幸亏父亲的几个老朋友介绍他到一些贵族家庭当音乐教师,才勉强维持生活。
在巴黎期间,莫扎特为居英公爵和他的女儿创作了一部长笛与竖琴协奏曲;为著名的舞蹈家诺威尔写了一部小型舞剧;还写了一部交响乐,并得到上演的机会。但这一切都不能改变莫扎特在巴黎的地位。最不幸的是,由于天气闷热和营养不良,他母亲得了重病,一直卧床不起,莫扎持四处求医仍无济于事,终于在7月3日深夜离开了人世,剩下莫扎持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这以后,莫扎特既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又找不到能摆脱困境的其它方式,于是他埋头创作,在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里连续完成了《a小调钢琴奏鸣曲》、《C大调钢琴奏鸣曲》、《F大调钢琴奏鸣曲》和《A大调钢琴奏鸣曲》,这四部作品显示出莫扎特的创作趋于成熟。面对着冷酷的现实,莫扎特终于在父亲的逼迫下离开了巴黎。在回家的途中,他念念不忘阿罗伊齐亚,但是,当他在慕尼黑剧院重新见到她时,却遭到了冷眼相待,莫扎特怀着痛苦的心情回到了萨尔茨堡。
在萨尔茨堡,莫扎特又重新过着类似于被监禁的生活。主教规定他不能私自演出,不能随便离开本地,也不能随便为他人创作音乐,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这期间,父亲因为年迈而变得孤辟而固执,他完全投身于宗教,不能再给莫扎特任何精神上的安慰,这更加深了莫扎特内心的痛苦。使他唯一感到安慰的是,1780年秋天,他获得了一次准许写歌剧的机会。慕尼黑剧院说服了大主教同意莫扎特为慕尼黑宫廷的庆典活动写一部歌剧,并给了两个月的创作假。歌剧脚本选自希腊神话《伊多梅纽,克利特之王》的故事,这对莫扎特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题材,但出于对歌剧创作的强烈欲望,他仍然很快就完成了初稿。两个月后,这部歌剧在宫廷的一个大厅里开始排练,莫扎特与众不同的音乐手法虽然使一些演员难以接受,但也同样使人们感到震惊。选候听完第一幕的排练后,十分热情地召见了莫扎特。1781年1月29日,当歌剧正式上演后,音乐行家们赞不绝口,而普通的慕尼黑观众却冷言对之。不管别人怎样说,莫扎特从这部歌剧的音乐中看到了自己新的发展,他对创作歌剧充满了信心。
这种新的追求必然使莫扎特对自己所处的奴仆生活越来越厌烦,他憎恨大主教,厌倦宫廷乐师的工作,终于有一次在倍受侮辱后与大主教彻底决裂,他辞去乐长职务,决定离开宫廷。怀着愤怒的心情他给父亲写信说:“粗暴无礼和残酷地对待我,强迫我扫地、收拾房间,只付给很可怜的一点钱。我不能再忍受这一切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当父亲劝他回心转意时,他却说:“我的幸福到现在才开始!”莫扎特毅然摆脱了大主教的束缚,虽然等待着他的将是贫困和饥饿,但他情愿忍受这一切也不愿意失掉自己的自由。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这也正是他的创作走向新的阶段的开始。
成年以后的成就和余年均悲哀
1782年,莫扎特只身来到维也纳,平生第一次孤身生活。在以往的日子里,他从未离开过家庭,即使是旅行演出,也总是由父亲和母亲陪伴着他。在维也纳最初的日子里,他过着极无规律的生活,同时,为了生活又不得不干极繁重的工作。他上午写作,下午教课,晚上演出,演出回来后继续写作到深夜。从早到晚没有一点空闲时间。如此卖命地工作,仅仅换来勉强能维持生活的报酬。尽管这样,莫扎特的精力仍然非常充沛,尤其是精神上的自由感,使他完全忘却贫穷与困苦。莫扎特的真诚、和善以及他的天才,使周围的人都愿意与他接近,在维也纳他很快建立了自己的交际圈,一些他曾经敬慕过的文学家、音乐家、戏剧演员和学者,如今都成了与他经常往来的朋友。
在维也纳,莫扎特意外地与韦伯尔一家相遇。当年他热恋的阿罗伊齐亚,现在已是大名鼎鼎的歌剧演员,几年前已经嫁给宫廷艺术家朗格。老韦伯尔已去世,韦伯尔夫人带着三个女儿和阿罗伊齐亚住在一起。凭着当年的友情,莫扎特被请到韦伯尔家居住,有她们帮助自然减轻了不少家务烦恼,更重要的是,韦伯尔姐妹对他的温情完全弥补了他远离家庭的痛苦,由于频繁的感情交流,莫扎特对阿罗伊齐亚的妹妹、18 岁的康斯坦齐亚产生了爱情,康斯坦齐亚也非常爱他,莫扎特不顾父亲的反对,于1782年8月4日与她给了婚。
结婚使莫扎特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他的创作事业也出现了新的转机。由于奥地利各界人士掀起的一场弘扬民族精神的浪潮,约瑟夫二世被迫顺应民意,在维也纳成立了一个民族剧院,该剧院专门上演富有民族内容的歌剧与话剧。剧院委托莫扎特写一部民族歌剧,这正是莫扎特渴望已久的愿望。歌剧取材于当时奥地利最受欢迎的戏剧主题,剧名为《后宫诱逃》,脚本由莫扎特的朋友、一位很有才华的戏剧演员斯特凡尼撰写。这位天才的舞台实践家从观众趣味出发,创作了这部形象鲜明、情节感人的歌剧脚本。莫扎特对脚本的质量非常满意,很快就把全部热情投入到该剧音乐的构思和创作中。在这部歌剧中,作曲家融合了多种创作手法,象当年创作《伊多梅纽》一样,莫扎特把喜歌剧、正歌剧以及浪漫曲和民间抒情歌曲的写法融为一体,围绕着朴实、真情的内容,力求使歌剧语言摆脱意大利正歌剧过于外在的程式化。在这部歌剧的咏叹调中看不到任何装腔作势的地方,它们都好象是语言的自然流露,旋律的发展和节奏律动也都与唱词的结构十分一致,甚至连花腔也不带有任何做作和装饰性,而是有机地融合在感情的自然流露之中。莫扎特在《后宫诱逃》中所取得的成就,对他后来几部歌剧代表作的出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后宫诱逃》在维也纳上演后,引起音乐界的关注。著名歌剧作曲家格鲁克对这部歌剧非常赏识,遗憾的是,这位当年颇有威望的作曲家如今已年老体衰,不能再给这位年轻的天才任何帮助,莫扎特还是依靠自己的勤奋和才华,赢得了维也纳听众的欢迎。在1783—1785年间,他几乎每天都演奏,有时一天要演奏两次。此时,莫扎特已成为维也纳最受欢迎和受尊敬的音乐家,童年时代的光辉似乎又在莫扎特身上闪现。
然而,莫扎特的成就丝毫没有得到宫廷官方的承认。约瑟夫二世从未打算让莫扎特进入宫廷音乐生活,更无给他任职的想法。这除了官方的偏见以外,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奥地利的宫廷音乐生活被一些接近皇室的音乐家所把持,他们害怕莫扎特的天才会冲击他们的地位,于是千方百计阻止莫扎特进入宫廷。在这些人中,对莫扎特危害最大的要数作曲家萨尔耶利。萨尔耶利继格鲁克之后担任宫廷乐长,出于小才对大才的嫉妒,他对莫扎特一直抱有敌意,并施展各种手段不让莫扎特进入宫廷音乐的圈子。虽然莫扎特并不在乎这位卑鄙者的所作所为,但后来他还是痛苦地称萨尔耶利是他一生中的恶魔。
这一时期,最使莫扎特感到欣慰的是他与海顿所建立的深厚友谊。海顿比莫扎特年长25岁,当时他正处在创作鼎盛时期,他以天才的洞察力断言莫扎特是当代最伟大的作曲家。得到海顿的承认,对莫扎特来说是最大的荣幸,在他看来,整个宫廷集团对他的评价比起海顿对他的赏识,意义要小得多。海顿的创作对莫扎特有重要的影响,莫扎特也深深感激这位年长者对他的帮助。为了答谢海顿,他写了六部四重奏献给这位受人尊敬的音乐大师。
频繁的演出活动,促使莫扎特不断创作出新的钢琴作品。从1782年开始,莫扎特的钢琴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海顿的基础上他为钢琴奏鸣曲奠定了四个乐章的形式,并且赋予各乐章的主题材料以鲜明的个性和惊人的表现力;他的《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K466)、《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K488)等作品都是欧洲古典协奏曲的典范。此外,他还创作了一些即兴性的钢琴作品,其中《c小调幻想曲》最为著名,作曲家赋予这部作品崭新的织体与和声,使它在体现音乐戏剧性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从1782到1786年间,莫扎特的创作技巧和音乐表现力在维也纳已所向无敌,最好钢琴家的名声和友善的为人,使维也纳整个艺术界都与他十分友好,他的寒舍始终坐满了艺术界的客人。在这些客人中,有一位名叫L·达·庞特的宫廷诗人 (原名叫艾曼奴爱罗·康涅尔扬诺),他对莫扎特歌剧创作方面的成功起了关键作用。他是犹太人的后代,从小被一个僧侣学者收养,后来当了神学院的院长,他对宗教活动并不感兴趣,凭借自己的文学天才当上了维也纳宫廷诗人,并负责为皇帝选定的歌剧写脚本。达·庞特在遇到莫扎特以前丝毫没有显露出他的才华,只是当他与这位音乐大师相遇之后,才横溢出他的灵气。1785年,当莫扎特再次获得为维也纳剧院写歌剧的时候,毅然找了这位合作者。两位情投意合的艺术家决定采用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剧本《费加罗的婚礼》作为歌剧脚本的素材。由于该剧本含有某种进步的革命思想和社会意义,致使包括奥地利在内的欧洲不少国家的统治者把它拒之于门外,禁止上演这部剧作。然而,达·庞特对它作了巧妙的改编,在回避鲜明的政治倾向的前提下,保留了剧中最精彩的情节。莫扎特对脚本的初稿并不满意,几经修改后才开始构思音乐。1786年5月1日,这部划时代的歌剧终
★哈利波特纪年表
公元前382年奥利凡德魔杖店创立西元后((如果不算荣恩提到的埃及金字塔魔法的话,这是我们JK阿姨的笔下能探知的最早事件))
公元993年以前霍格华兹魔法学校建立。当时的欧洲社会极为仇视魔法师,这种情况才导致了当时最有才华的四位巫师作出远离麻
瓜开办一所巫师培训学校的决定,这四位巫师是:高锥克‧葛莱芬多,罗威娜•雷文克劳,萨拉扎‧史莱哲林和海加‧赫夫帕夫。他们生活的年代也应该在公元10世界到11世纪。在霍格华兹创立的几年之后,萨拉扎‧史莱哲林在学校裏修建了密室,并最终离开了学校
公元1000-1100(11世纪)魁地奇运动开始初现。这得益於格蒂‧基德尔的文字记载。从她的日记裏我们得知魁地奇运动发源於一个叫魁地沼的地方,这也是此项运动得名的缘由。当然如今她的记载已经成了被妥善保存的文物。
公元1163年 普德米尔联队组建。它是魁地奇联盟裏最古老的球队
公元1203年 霍利黑德哈比队成立。这支球队只招收女巫,我们熟知的史拉轰俱乐部成员GJ是该队的现任队长。她是史拉轰的爱徒
公元1227年伊格纳切‧威尔斯密发明了呼噜粉
公元1269年金色的飞侠被引入到魁地奇比赛中,这后来演变成了魁地奇运动中的第三种球:金探子
公元1289年9月萨丁尼亚魔法师属委员会召开国际魔法师大会召开
公元1294年 三强争霸赛建立。这是霍格华兹、波巴洞和德姆兰这三所欧洲魔法学校之间的传统赛事
公元1296年一头人面狮身龙尾兽伤人而遭到判刑,后来由於没人敢靠近它而被释放
公元1334年左右 长春.勒梅诞生
公元1362年 尼勒‧勒梅出生。他是目前唯一知道的魔法石制造者,也是邓不利多的好朋友
公元1473年第一届魁地奇世界杯球赛一共发生700多条犯规,这届世界杯上有一场比赛被载入了史册,因为这场比赛是有史以来最为暴力的比赛之一
公元1492年10月31日”差点没头的尼克”,被钝斧砍了45下而亡,在那之前他的名字是敏西.波平顿的尼古拉斯爵士
公元1550-1620年圣蒙果魔法医院建立。这所医院之所以叫圣蒙果是因为他的建立者名叫蒙果‧邦汉
公元1612年妖精叛乱事件,他们在这场叛乱中使用了霍格莫德村的小酒馆作为指挥部
公元1637年《狼人行为准则》制定
公元1692年国际巫师联合会举行峰会,这次重要的会议达成了巫师秘密国际法案。他们将27种动物列成了不能被人类察觉的神
奇生物,后来这个数字一直不断增加。
公元1709年魔法师会议召开,通过禁止养龙的法案,这在后来成了一条妇孺皆知的禁令
公元1722年一头鹰马引发攻击事件遭到审判,结果获判有罪
公元1811年新任魔法部部长罗根‧斯顿普商人。他的伟大成就就是发布法令界定了人和动物的区别,这是几百年来第一个为魔法
世界大多数成员接受的定义。
公元1844年左右 阿不思.邓不利多诞生
公元1855年 阿不思.邓不利多进入霍格华兹的葛莱芬多学院学习
公元1875年未成年魔法使用合理限制法规制定。第三条禁止未成年巫师在校外施展法术
公元1897年 扭特.卡曼德诞生
佛地魔(Voldemort)诞生之前的故事
(1900-1949年)
公元1917年 弗兰克‧布莱斯出生。他是瑞斗府的官价
公元1908年 扭特.卡曼德,进入霍格华兹就读
公元1915年 扭特.卡曼德,进入魔法部「奇兽管控部」就职
公元1924年10月4日 米奈娃.麦诞生
公元1926年12月31日 汤姆.瑞斗(佛地魔)诞生
公元1927年《神奇生物在哪裏》首次出版
公元1928年12月6日 鲁霸.海格诞生
公元1931年海格的母亲抛弃的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这一年海格3岁
公元1938年邓不利多去孤儿院去接汤姆‧瑞斗去霍格华兹上学。他被分到了史莱哲林学院
公元1938年9月 汤姆.瑞斗,进入霍格华兹就读
公元1939年汤姆‧瑞斗听说了密室的传说并决定去寻找它
公元1939年9月 汤姆.瑞斗,升二年级
公元1940年9月鲁霸‧海格进入霍格华兹就读。同年汤姆.瑞斗三年级
公元1941年9月 汤姆.瑞斗四年级,海格二年级
公元1941-1942年间 海格的父亲去世
公元1942年9月 汤姆.瑞斗五年级,海格三年级。汤姆开启「密室」,操纵蛇妖
公元1943年6月13日的不久前爱哭鬼麦朵被杀身亡
公元1943年6月13日海格被指控放出密室裏的怪兽,因此被开除出校
6月13日 阿辣哥从霍格华兹逃走
6月14日爱哭鬼麦朵之双亲来到霍格华兹
6月14日海格三年级时遭到退学,成为猎场看守人
6月14日 汤姆.瑞斗留下日记,将自己16岁的记忆保存在书页之中,作为「分灵体」。同时他获颁「学校特殊贡献奖」
9月 汤姆.瑞斗升六年级
公元1944年 夏天,汤姆.瑞斗前往小汉果顿村,将父亲与祖父母杀害。行踪被法兰克.布莱斯目击
9月 汤姆.瑞斗升七年级
公元1945年邓不利多击败黑巫师葛林华铎。这一年里麻瓜世界里希特勒也被反法西斯阵营打败。同年瑞斗离开霍格华兹,成为了佛地魔
6月 汤姆.瑞斗毕业
公元1947年扭特.卡曼德,成立「狼人管制处」
公元1951年 丽塔‧史讥出生。
公元1952年《神奇的魁地奇球》首次出版
公元1954年 鲁休斯‧马份出生。
公元1956年12月米奈娃开始在霍格华兹任教,当时她31岁
公元1959年左右
赛佛勒斯.石内卜诞生(1960/01/09)
詹姆.波特诞生(1960/xx/xx)
天狼星.布莱克诞生(1960/xx/xx)
雷木斯.路平诞生(1959/03/10)
彼得.佩迪鲁诞生(1960/xx/xx)
莉莉.伊凡诞生(1960/xx/xx)
公元1962年 巴提‧柯罗奇诞生
公元1964年魁地奇世界杯球赛在英国举办
公元1965年 扭特.卡曼德,通过「实验配种禁令」。同年鲁休斯‧马份进入霍格华兹
公元1969年亚瑟‧卫思礼和茉莉‧普鲁维特结婚。
公元1970年第一次佛地魔之恐怖时代(-1981)
公元1970年11月29日比尔‧卫思礼诞生
公元1974年 史坦‧桑派诞生
公元1975年天狼星、詹姆、路平和小矮星彼得成为了阿尼马格斯
公元1975年蒙当葛‧弗列契被禁止进入猪头酒吧
公元1976年8月22日 派西.卫斯理诞生
公元1977年9月 西追.迪哥里诞生。詹姆和莉莉分别当选男女学生会主席,同年赛佛勒斯加入了食死人
公元1978年4月1日 乔治.卫斯理和弗雷.卫斯理诞生
公元1979年 张秋诞生
公元1979年 扭特.卡曼德因对「魔法动物学」之贡献而获颁第二级梅林勋章
公元1979年小矮星彼得开始向佛地魔通风报信
公元1979年 9月19日 妙丽.格兰杰诞生
公元1980年雷古勒斯‧布莱克因试图离开食死徒组织而被佛地魔杀害。同年,同为食死徒的卡卡夫和多洛雷夫被逮捕并送进阿兹卡班的监狱。
公元1980年3月1日 荣恩.卫斯理诞生
公元1980年6月5日 跩哥.马份诞生
公元1980年6月23日 达力.德思礼诞生
公元1980年7月31日 哈利.波特诞生
公元1980年 苏珊‧波恩出生
公元1980年邓不利多面试西碧‧崔老妮,后者作出了一个关系重大的语言
公元1981年石内卜开始在霍格华兹任教。他开始申请的是黑魔法防御术,可是邓不利多却让他教授了魔药学
公元1981年8月1日 金妮.卫斯理诞生
公元1981年10月24日波特夫妇使用忠实咒,而小矮星彼得则成为了他们的保密人
公元1981年10月31日佛地魔出现在波特夫妇居住之高锥克洞
公元1981年10月31日杀害哈利失败,佛地魔潜逃彼得.佩迪鲁杀害12名麻瓜及1名巫师
公元1981年10月31日(或11月1日)小矮星彼得制造惨案假装被杀。天狼星蒙冤
公元1981年11月1日凌晨阿不思与米奈娃将强褓中的哈利寄托哈利亲戚德思礼一家
公元1982年比尔‧卫思礼进入霍格华兹的葛莱芬多学院学习
公元1984年查理‧卫思礼进入霍格华兹的葛莱芬多学院学习
公元1986 年史莱哲林学院获得学院杯(接下来一直到1991年为止,连续6年蝉联冠军宝座)
公元1988年 比尔成为校学生会主席
公元1988年乔治和弗雷进入霍格华兹的葛莱芬多学院学习
公元1989年-1990年奎若教授遇见佛地魔
公元1990 年6月史莱哲林学院获得学院杯
7月31日哈利从德思礼家得到一支外套衣架和威农姨丈的旧袜子作为生日礼物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公元1991年7月玛姬姑姑到威特岛渡假(吃到腐坏的油螺而生病)
哈利收到霍格华兹入学通知哈利的房间,从楼梯下的碗橱搬到二楼达力的备用房间
27日 寄给哈利的12封信送达。威农姨丈请假不用上班
28日 寄给哈利的24封信送达。
29日 威农姨丈决定逃出家中。夜宿寇克渥斯铁路风景旅馆17号房
30日德思礼一家乘小船,抵达岩石上的小屋
31日午夜零时,海格出现在小屋白天哈利随海格前往斜角巷购物
9月1日哈利等人进入霍格华兹就读一年级
9月2日在禁止进入的三楼走廊入口遇到飞七第二周开始进行魁地奇球员审核第一周星期五
9月6日「魔药学」合班上课。下午3点到海格的小木屋喝下午茶(星期五下午没有课)
星期四开始进行魁地奇飞行课程
9月12日 下午3点半,奈威.隆巴顿手腕骨折、哈利获选为学院代表队之搜捕手飞行课程翌日午夜零时,哈利和马份约定在纪念杯室决斗,但是马份并没有出现。后来在禁止进入的三楼走廊遇上了三头狗早餐时,哈利收到了麦教授赠送的光轮二千。
9月12日晚上7点,在魁地奇球场和木透进行第一次练习飞行课程的翌周起,魁地奇练习正式展开
10月31日 下午山怪在地下室出现。哈利和荣恩将妙丽救出,三人成为好友
11月星期六哈利的魁地奇第一场比赛(VS史莱哲林)
12月圣诞节假期哈利、荣恩、卫斯理三兄弟都留在霍格华兹
25日晚上哈利穿隐形斗篷,发现意若思镜
26日晚上哈利和荣恩一起去看意若思镜
27日晚上去看意若思镜时,遇见邓不利多
公元1992年5月左右大约在期末考的一星期前被罚劳动服务进入禁忌的森林
6月期末考试穿越活板门,与打算**「魔法石」的佛地魔对决哈利等人之出色表现,为葛来分多学院赢得学院杯
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
公元1992年7月31日梅森夫妇晚餐时间应邀来访。多比提出警告
8月1日 哈利的房间装上铁窗
4日晚上,搭乘福特飞车前往洞穴屋星期三到斜角巷购物。与妙丽会合。洛哈签名会。马份先生将日记偷偷塞入金妮的学用品中
9月1日 哈利升二年级。哈利和荣恩搭乘福特飞车返校,激撞浑拼柳
2日 荣恩收到母亲寄来之咆哮信
10月31日差点没头的尼克第500回忌日宴会。拿乐斯太太成为密室怪物第一名牺牲者
11月7日星期六魁地奇比赛(VS史莱哲林)。葛来分多获胜,但哈利也因而一只手骨折。洛哈试图为他治疗,却反而将他的骨头除掉比赛翌日
11月8日半夜过后,多比至医院厢房探视哈利。柯林.克利维成为密室怪物第二名牺牲者
12月第三周晚上8点,「决斗社」在餐厅中举行聚会决斗社之翌日贾斯汀.方列里和差点没头的尼克成为密室怪物第三、四名牺牲者
25日下午,哈利和荣恩喝下变身水变成克拉和高尔。妙丽入院
公元1993年2月14日(星期日)洛哈的特别情人节。哈利进入瑞斗的日记,得知50年前的6月13日所发生之事
5月25日午夜零时,哈利和荣恩跟随蜘蛛进入禁忌的森林。遭阿辣哥攻击,幸为野放的福特飞车所救
29日 金妮被掳入密室
6月1日期末考试开始葛来分多学院获得学院杯
哈利波特 - 阿兹卡班的逃犯
公元1993年7月31日哈利收到荣恩、妙丽、海格的信和礼物。信件从霍格华兹寄达
8月 玛姬姑姑到德思礼家作客
7日 玛姬姑姑停留的最后一天。晚上,哈利将玛姬变大并离家出走,搭上骑士公车
8日 早晨,抵达破釜(住宿至31日)
31日 在斜角巷和荣恩、妙丽见面
9月1日 哈利升三年级。在霍格华兹兹特快车上遭遇催狂魔
2日第一堂课「占卜学」(预言哈利之死亡)。第二堂课「变形学」。第三堂课「奇兽饲育学」(马份的手臂被鹰马抓伤)
10月 魁地奇球季将近。每周练习三次
16日 文妲.布朗的兔子冰奇被狐狸咬死
31日 第一个活米村周末。天狼星.布莱克把「胖女士」的画像割得破破烂烂
11月5日「黑魔法防御术」由塞佛勒斯‧石内卜代课。荣恩因为抱怨其教学方式而被罚劳动服务(擦厕所)。月圆星期六魁地奇比赛(VS赫夫帕夫)。哈利摔落并住院。
12月学期最后的星期六(12月18日)第二个活米村周末。哈利获赠「劫盗地图」
25日 收到火闪电礼物。但是被麦教授以检查为由没收
公元1994年1月新学期开始后的星期四
公元1994年1月6日晚上8点,由路平教授催狂魔防御术(每周四晚上8点)
公元1994年2月星期六魁地奇比赛(VS雷文克劳)。葛来分多获胜星期五
公元1994年2月11日危险生物处分委员会之审判开庭
公元1994年3月复活节前后,妙丽放弃「占卜学」课程
公元1994年4月星期六魁地奇比赛(VS史莱哲林)
公元1994年6月6日期末考结束之日,巴嘴上诉桉之审理。崔老妮预言仆人与黑魔王会合。巴嘴被处以死刑。尖叫屋中,雷木斯.路平和天狼星.布莱克将斑斑变回彼得.佩迪鲁。佩迪鲁逃亡。哈利和妙丽以时光器帮助天狼星和巴嘴逃亡。
哈利波特 - 火杯的考验
公元1994年7月 左右柏莎.乔金遭到杀害
8月 法兰克.布莱斯被佛地魔杀害。佛地魔在谜屋停留一周回学校二周前的星期六
8月20日哈利额头上的疤痕发生疼痛翌日
8月21日卫斯理一家造访德思礼家,哈利前往洞穴屋翌日
8月22日 前往魁地奇世界杯会场。比赛结束后,出现黑魔标记
31日 巴堤.柯罗奇之子与佩迪鲁袭击疯眼穆敌
9月1日 哈利升四年级
10月30日下午6点,波巴洞和德姆兰代表团抵达。欢迎宴会。设置火杯(24小时)
31日 报名截止。万圣节晚宴。火杯选出斗士
11月21日晚上11点半哈利前往海格的小木屋
22日在海格的邀请下发现了龙凌晨1点,与出现在交谊厅壁炉的天狼星交谈
24日 第一项任务。哈利和荣恩重修旧好
12月25日 晚上8点,耶诞舞会
1995年1月 新学期第一天丽塔.史讥之独家报导见报(揭露海格是个巨人混血儿)
2月24日 上午9点半,第二项任务
3月星期六下午2点,哈利等人在活米村与天狼星.布莱克碰面
5月 最后一周晚上9点,鲁多.贝漫说明第三项任务。柯罗奇进入禁忌的森林(被杀害)
6月24日 傍晚时进行第三项任务。哈利和西追.迪哥里被港口钥带往小汉果顿教堂墓园。佛地魔复活
纪录片推荐人文类之BBC《地平线狗狗秘闻TheSecretLifeoftheDog》- 切换中英双语字幕 172G/MKV/720P
链接在文末,点开就能看,无需VIP,无需广告等待。
《地平线狗狗秘闻TheSecretLifeoftheDog》评分85
内容简介:
本部纪录片是BBC地平线系列推出的一档研究我们的好朋友狗狗与人类密切关系的纪录片。我们爱狗胜过地球上其他任何动物,这使得人类与狗狗之间的关系非常的特殊。此次的研究项目,让我们对人与狗之间的复杂沟通关系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没有完成对狗的驯化,人类就不可能进入文明社会。那么,我们为何会爱上这曾经是可怕肉食者的狗狗呢? 这种特殊的关系来自哪里?狗狗为什么如此擅长分辨我们的情绪?研究狗狗到底对我们理解人类的举止有何作用?就让我们跟随《狗狗秘闻》的镜头,开始此次探秘之旅。
地平线系列纪录片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一档流行并且播放已久的科学纪录片,于1964年5月2日首播,到2013年为止已有49个系列超过1100集。本系列纪录片从历史、人文、宗教、地理、设计、艺术、生物、哲学、环保、伦理等多个方面,提供世界上最伟大科学家和哲学家一个可以交流他们看法和观点的平台,并将他们对世界的新看法引入到我们的日常知识中来的科教节目。
1 狗通过观察人的右脸来判断人的情感;
2 当人微笑时,狗狗一般会接近他们;
3 在野外,野狗一般是不会吠叫的,而狗却在被训养期间进化出了精巧的发音技能,特别是跟人类交流的时候;
4 比起其他物种,狗与人配合得更加默契;
5 人在于婴儿和狗狗的接触中,后叶催产素Oxytocin大量释放,增进了与婴儿的情感,对狗来说,它们身上也有同样的现象,也就是说,这一过程是相互的;
6 狗狗的线粒体DNA与灰狼的DNA无比相似,说明狗是由狼驯化而来的,并且狗狗与人沟通的能力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先天性的,野狼却没有这种能力;
7 驯化:团队捕猎,潜在的合作可能;
8 没有狗,人类可能仍然只靠捕猎和采集为生;没有最初对狗的驯化,人类文明也将不会出现;
9 狗狗在某些方面比黑猩猩还聪明,它们更了解人类,更懂得注意人类发出的信息,如手势和暗示;
10 幼狼饲养,对照实验:狗不是驯化了的狼,社会生存和社会行为不同;
11 银狐饲养,对照实验:温顺与好斗(侵略性)狐狸的主要区别在其基因 在挑选那些更温顺的狐狸个体的过程中,那些个体的外观也跟着改变,弯曲的尾巴和松软的耳朵,更可爱——外观与狗趋同;
12 我们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要让狗狗保持幼龄化、就像永远长不大的小生物;
13 精神病学家莫顿•瑞勒认为,养育生命是人类内心的需要,狗狗的特征和婴儿很像,这让人类感觉狗狗很可爱,让人有照顾它们的冲动;
14 狗狗的成功进化使得它们的规模不断增大,而野狼却已成为濒危物种;
15 狗狗加速了对人类疾病的基因研究。
网络资源极易被和谐,且看且珍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