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四曰纳征,五曰请期,六曰亲迎。”
这就是古代婚礼所分的六个阶段,俗称“六礼”。
一、纳采:这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后,女方同意议
婚,男方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是雁,雁一律要活的。为何用雁?雁
为候鸟,取象征顺乎阴阳之意,后来又发展了新意,说雁失配偶,终
生不再成双,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
合婚的仪式。
三、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仪礼,又
叫“订盟”。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礼。古俗,照例要用雁,作为婚
事已定的信物。后发展到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礼香烛、甚至
羊猪等,故又称送定或定聘。
四、
纳征:
是订盟后,男家将聘礼送往女家,
是成婚阶段的仪礼。这项成婚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后来,这项仪式还采取了回礼的做法,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还;或受聘后,将女家赠男方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
聘礼的多少及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
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
备礼到女家,征得同
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礼品一般从简,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
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仪礼往往被看做
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这些形
式中有一部分出于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
,到男家时的
“开揖”、
“闹洞房”等,都是确立社会关系的仪礼。纯属亲迎部分的
仪式,一般用花轿,分双顶或单顶,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
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
,都各有要求,起轿、回车马、迎轿、下
轿、祭拜天地、
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大多表示祝吉驱邪。亲迎的季节,一般选在春天,州以农立,
适逢农闲,丰收为是,正好婚配。
一,纳妾,有婚礼,但是,小妾的花轿不能从正门入,贵妾良妾从侧门进,普通姬妾从后门角门进;二,不拜天地父母;三,嫁衣不能着大红,只能穿粉红,(就算皇帝的妃子王爷的侧妃都只能穿粉红入门);四,最后,还要向正室敬茶,得到正室认可,方能为妾。若更严格些,妾的后面还有“姬”、“婢”、“伎”等等的女子,这些女子地位更低。当然,若这位妾室的丈夫怜惜她,也是可以拜天地的,只是没有人观礼见证,私下里讨小妾欢心罢了。你看《红楼梦》中的薛蟠和宝蟾,就是薛蟠私下和宝蟾拜了天地的。
1、皇帝的妃子官阶要高于王爷。根据清朝等级制度,皇妃属于正二品,所以皇妃的等级要高于王爷。
2、皇帝的妃子,除了跪地位比她高的皇太后、前朝太妃,皇帝、以及比自己地位高的皇后、皇贵妃、贵妃之外,地位比其他臣子地位都要高上许多。所以《宫2》里,王爷跪熹妃娘娘是合乎礼仪的。
扩展资料
清朝品级详解:
一般来讲,清代的官制体系分为两大类,一是地域体系,分为京
官和地方官两大系统。二是职能体系,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系统。两大类相互交错。其中,京官系统中以文职官员为主,地方官系统中则文武兼有。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经略大臣(通常由大学士兼任,因事特设,事罢即撤)、大学士衔总督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伊犁将军、绥远将军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兵部尚书衔)、驻藏办事大臣(兵部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九门提督)、内大臣
武职外官:驻防将军、都统、提督、巡抚(加提督衔)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山东巡抚、驻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例兼副都统衔)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盛京总管(副都统衔)
从二品:
文职京官:各部院左右侍郎、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驻藏帮办大臣(侍郎衔)、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清朝官员等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