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二十八岁的男孩子,在我熟识的年纪相仿的伙伴中,似我这般还耍着单的人已经没有了。真实的情况是:我大多数朋友的孩子已经三四岁了,更有甚者,有几个好友的孩子已经上了小学。然而我依然是形单影孤,孑然一身,因为我实在找不到结婚的理由。
你是不是身体上有毛病?答曰:没有。我的身体和大家一样,很健康。我不是司马子长,也不是东方不败,更不是梵高。因此,没有为了什么人向皇帝求情而受了处分;也没有为了练什么辟邪剑法而挥刀自宫;更没有梵高大师为了画一幅好画而割掉自己耳朵令人匪夷所思的精神。另外观音姐姐对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眷顾。所以我的身体只好和大家一样了。
经济方面的原因也不是,我们家也不算有钱也不算没钱,娶一个媳妇还可以。
说起来我实在对《石头记》中警幻仙子对宝玉说的事没有一点兴趣。我常常会呆呆的想,男子和女子之间为什么要结婚呢?想不明白,实在想不明白。为了种族的延续吗?那么,我没有这样的任务,中国人这么多,少了我一个,实在算不了什么,正好可以为计划生育做贡献呢。
自己身体方面的需求呢?我觉得不做警幻仙子对宝玉所说之事对身体也没什么危害。常理说的“异性相吸”对我不起作用,我认为男女都一样,我从来对人的外貌不关心,只要不是类似猪八戒的模样,我对男女的外貌是提不起一丝一毫的兴趣的。
对社会上流行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女人的一半是男人”这句貌似很有道理的话,我有另外的看法: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两者都是独立的,至少各自可以独立生活。不过我提倡自由化,愿意结婚者就结婚,如我这般认为一个人生活是最快乐的,那就永远不结婚。
时间长了,我也有点想明白了,这大约和我小时候的人生经历还有我当时所读的书有关吧!从小时候记事起到十七八岁,父亲由于常年在外工作,,一年中很少回家,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生活在一起,那时我常常一个人玩耍,家的位置当时非常偏僻,整天没有一个外人来,整个院子除去了我的玩耍声外,便非常安静,久而久之,我觉得一个人也挺好,加上我又特别爱看书,我上初二的时候买了一本<红楼梦>,书中的故事令我时悲时喜,然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林黛玉,她的一句话更深刻影响了我以后对事物的看法“花开时高兴,败时伤悲,人聚时高兴,离时伤悲,知事如此,花不如不开,人不如不聚。这样反倒没有伤悲了”。不久我又读了金庸的《神雕侠侣》,书中小龙女在古墓中初次见到杨过时,也没有什么喜怒哀乐,孙婆婆的死是最好的证明。我认为小龙女的想法和我一致,何必要悲伤,悲伤又有用吗,人都死了!后来我在电视上又看了《观世音传奇》,我想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虽然终生未嫁,不也得到世人的称颂吗!
我特别喜欢一个人在深夜看书,这种万籁俱静的氛围是最令我神往的。
我内心深处常常幻想:假如我是一株花,长在一个永远也没有一个人来的大森林里,不管狂风暴雨让它自生自灭,这样子我就很知足了。
我现在有时会想,小时候要是父亲常常在家就好了,要是不读那些稀奇古怪的书就好了,要是不看那些另类的电视剧就好了。不过我觉得现在也挺好的,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孝敬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工作,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读书。由于小时候一个人待惯了,我现在更喜欢清静,我不打算改了,一个人生活是最适合我的。
1文学常识包括哪些
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酒圣 杜康,即少康。传说为酒的发明者。
文圣 孔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史圣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
诗圣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医圣 张仲景,东汉著名的医学家,所著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武圣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期蜀国大将,重义气,精武艺,后人称其为“关圣”、“关帝”。
书圣 王羲之,字逸少,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草圣 张旭,唐朝书法家,擅长草书,对旧隶的草体造诣很深。
画圣 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有“吴带当风”之美誉。
茶圣 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三卷。
2中国文学常识中的“熟语”包括哪些
熟语 按熟语研究专家马国凡先生的说法,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
熟语一般具有两个特点:结构上的稳定性。意义上的整体性。
比如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天下乌鸦一般黑”,“这山望着那山高”,“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等等 现代汉语中有些定了型的词组和短语,经常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位来使用,不能随意改变其成分,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等,内容十分丰富。 常见熟语注释 爆准门:在某些方面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事情 背黑锅:代人受过,泛指冤枉 吊胃口:让人产生欲望或兴趣 倒胃口:因为味腻而不想吃 倒插门:男方到女方家结婚并落户 吹鼓手:替坏人或错误的理论卖力宣传 倒栽葱:摔倒时头先着地 大锅饭:不管劳动情况如何却享受同等待遇 炒冷饭:重复已经说过的话 吃得开:行得通受欢迎 出洋相:闹笑话、出丑 传声筒:照着人家的话说,自己无主见的人 搭 档:协作的人 打点滴:静脉输液 挡箭牌:喻推托或掩饰的借口 倒 挂:应高的反而低,应低的反而高 冷 门:很少有人从事的,不时兴的工作等 老掉牙:陈旧过时 劳什了:令人讨厌的东西 拉下水:引诱人和自己做坏事 连轴转:喻夜以继日地劳动 领 衔:署名在最前面的 利 市:吉利/买卖顺利的预兆 扣帽子:对人或事不经调查研究就加上一个现成的不好的名目 夸海口:漫无边际地说大话 冷处理:喻事情发生后暂时搁置起来,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处理 流行色:在一定时期内被人们普遍喜爱的颜色 露马脚:泄露出了事情的真象 留一手:不把本领拿出来 流水帐:指不加分析只罗列现象的叙述或记载 露一手:显示本领 落水狗:指失势的坏人 马大哈:粗心的人 马后炮:过时的举动 马路消息:道听途说的消息 地头蛇:指当地的强横无赖 顶 牛:喻争持不下或互相冲突 定心丸: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 或行动 干瞪眼:在一旁着急而又无能为力 够 格:符合一定标准 花架子:外表好看但缺少实用价值 坏 水:坏主意 地头蛇:指当地的强横无赖 顶 牛:喻争持不下或互相冲突 定心丸: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 干瞪眼:在一旁着急而又无能为力 够 格:符合一定标准 花架子:外表好看但缺少实用价值 坏 水:坏主意 放空炮:说了不能兑现 回马枪:回过头来给追击者以突然袭击 较 劲:比力气/作对 假斯文:装扮成文化人的样子 冒失鬼:做事莽撞的人 不二价:对谁都一样 就 里:内部情况。
例:不知就里 开口子:指在某些方面破例或放开限制 猫 腻:隐私的或暧昧的事/花招 卖关子:在紧要处故弄玄虚,使对方着急而答应自己的要求 没 辙:没有办法 牛角尖:喻无法解决的问题或不值得研究的小问题 拍 板:喻主事的人做出决定 碰钉子: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婆婆妈妈:形容行动缓慢、语言啰唆或感情脆弱 敲竹杠: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 清水衙门:现多用来比喻经费少、福利少的事业单位 热 身:正式比赛前进行训练或比赛 窝里斗:家族或团体内部彼此勾心斗角 十年九不遇:指某些情况多年难以遇到 三下五除二:形容做事动作敏捷利索 天高皇帝远:指地处偏远,法律制度管束不到 三寸不烂之舌:指能言善辩的口才 有色眼镜:妨碍得出正确看法的成见或偏见 看三不看两:指说话或行事考虑不周,轻重失宜 吃闭门羹:被主人拒之门外或碰到主人不在 吃哑巴亏:吃了亏无处申诉或不敢声张 老大不小:指人已成大达到或接近成年人的年龄 穿连档裤:互相勾结包庇 老实巴交:本分老实 可怜巴巴:形容可怜的样子 车轱辘话:絮叨的话 八字还没一撇:事情还没有眉目 拿大旗作虎皮: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 此一时彼一时: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丁是丁卯是卯:做事认真不马虎 挂羊头卖狗肉:借用好的名义做幌子干坏事 吃不了兜着走:担待不起,弄得下不了台 按下葫芦浮起瓢:问题多令人顾此失彼 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另一个人的情面以满足这个人的要求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 车到山前必有路:喻事到临头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吹胡子瞪眼:形容发怒的样子 赶鸭子上架:迫使做力不能及的事 胳膊肘往外拐:不向着自家人而向着外人 八九不十:几乎接近(实际) 光打雷不下雨:只有声势而无行动 胳膊扭不过大腿:弱小的敌不过强大的 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毛病 脚踏两只船:跟两方面都保持联系 狗嘴里长不出象牙:坏人口说不出好话来 九牛二虎之力:很大的力气 不知天高地厚:见识短浅、狂妄自大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作事敷衍 打破沙锅问到底:刨根问底 敬酒不吃吃罚酒:好的劝说不听,用强迫手段就接受了 快刀斩乱麻:用果断的办法迅速解决复杂的问题 驴唇不对马嘴:喻答非所问或事物两不相合 卖狗皮膏药:说得好听,实际上骗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人或实力保存下来,以后还有发展希望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只从枝节上应付 一是一,二是二:形容对事情认真,一丝不苟 只许州官放火:形容专制横蛮的统治 生米煮成了熟饭:事情已做成,不能再改 不到黄河。
3有没有高考语文字词,文学常识归纳
计有“汉字、词、成语”及|语文知识全景“等,均为精品。
已发往你的邮箱,请查收。应该好使,还需要请说话。
(例如)
字音复习 仅一种读音的重点字词
谙熟ān 杜撰zhuàn 矫健jiǎo 迁徙xǐ 消弭mǐ 谙习ān 对峙zhì 教室shì 虔诚qián 笑靥yè 按捺nà 讹诈é 接洽qià 掮客qián 亵渎xiè 鏖战áo 发酵jiào 结束shù 戕害qiāng 歆享xīn 拜谒yè 绯红fēi 旌麾huī 惬意qiè 信笺jiān 傍晚bàng 菲薄fěi 菁华jīng 侵占qīn 信札zhá 暴戾lì 分泌mì 腈纶jīng 琴弦xián 形骸hái 暴殄tiǎn愤懑mèn 粳稻jīng 轻佻tiāo 休憩qì 悖谬bèi 风岚lán 痉挛jìng 清癯qú 修葺qì 笨拙zhuō 讽fěng刺 静谧mì 龋齿qǔ 编纂zuǎn 否泰pǐ 拘泥nì 蜷曲quán 羞赧nǎn 鞭笞chī 敷衍yǎn 狙击jū 确凿záo 勖勉xù 鞭挞tà 拂晓fú 巨擘bò 日晷guǐ 酗酒xù 别墅shù 俯瞰kàn 镌刻juān 冗长rǒng 喧嚣xiāo 濒临bīn 讣告fù 诀别jué 睿智ruì 烜赫xuǎn 波浪bō 阜盛fù 噱头xué 闰月rùn 炫耀xuàn 擘画bò 复习fù 麇集qūn 偌大ruò 绚丽xuàn桎zhì梏gù 踬zhì踣bó 趑zì趄jū 恣zì 睢suī 百花争妍yán
百战不殆dài 稗官野史bài 卑躬屈膝xī 病入膏肓huāng 不胫而走jìng
4文学常识词语包括音、形、义,怎么解释这些
单音节词是一个音节组成的词,就是一个音节表示一定的意义 双音节词是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词,就是这些个音节共同组成一定的意义 音节是只能表达声音的自然语音片段 词是有声音和意义组成的语法单位在古代汉语中,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音节。
单音节词是指一个拼音,直接就可以读,不需要拼的,比如说“yi”“er”,双音节词是要拼读出来的,比如说“hao”“huai”“da”等,双音节词占大多数。同一个字以单数形式或奇数形式组词时读一个音(称为“单音节词”)以双数形式或偶数形式组词时读另一个音(称为“双音节词”)。
如“血”单音节读xiě 血(xiě)细胞 血(xiě)小板 双音节读xuè 血(xuè)浆 血(xuè)海深仇。
孟母三迁 邯郸学步 鹬蚌相争 价值连城 怒发冲冠 一言九鼎 惊弓之鸟 破釜沉舟 背水一战 毛遂自荐 奇货可居 安然无恙 盛气凌人 脱颖而出 犹豫不决 黄粱美梦 按兵不动 唇亡齿寒 贪得无厌 程门立雪 赵氏孤儿 三寸之舌 田忌赛马 合纵连横 一飞冲天 三人成虎 ………………………
奉公守法
成语解释 奉公守法指一切都按照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办,不徇私情
作者出处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成语典故
系由"奉公如法"演变而来,鉴于《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奢是赵国名将他做征收租税的田部吏时,平原君家不交税,他依法杀其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拟杀赵奢赵奢毫不畏缩,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你能为民表率,举国上下人人会奉公如法,法立则国强,你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平原君听了这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向赵惠王推荐重用他
原文: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於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 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 ,国 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於天下邪 "平原君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利令智昏
成语解释 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作者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成语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攻打韩国不几天就攻占了韩国的野王,断绝了上党的交通这样一来,上党城孤立无援,眼看就要失守,上党守将冯亭看到野王已经失守,认为上党也会保不住的,与其让秦国占了上党,还不如亲手把它转交给赵国,韩国就可以和赵国联合起来共同抵抗秦国的侵略
当冯亭派人把上党的地图带给赵孝成王时,赵王左右为难,他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召集大们商议,其中有一个叫赵豹的大臣劝赵王不要接受,因为无端地接受别人送来的东西,就会引起祸患,韩国之所以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是想让秦国把矛头指向赵国可是赵王并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又和平原君赵胜商议,平原君认为即使发兵百万,一年半载也不一定能攻下一座城池,现在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可得到上党的土地,决不能坐失良机
赵王听了平原君的话,非常高兴,于是派平原君到上党去接受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可是没有多久,赵国就大祸降临,秦国看到即将到手的土地却被赵国占领了,转而来攻打赵国,赵国派出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去应战,结果打了败仗,秦国在长平之虎中消灭赵国士卒40多万
司马迁在评价这件事时,认为平原君是一个行为高出一般世俗弟子的公子,但却不明白"利令智昏"的道理,利这个东西,能够使聪明人冲昏头脑,丧失理智,平原君贪图冯亭的利诱,以致赵国在长平损失了40多万人,几乎连赵国的都城邯郸也快失去了后来,人们用"利令智昏"来形容因贪利而失去了理智
成语举例
他利令智昏,做出了对不出国家和人民的事情
口若悬河
成语解释 形容谈吐流利能言善辩
作者出处 《晋书郭象传》
成语典故
源于《晋书 郭象传》晋代的郭象是一个著名的清谈家他幼年非常好学,善于思考问题,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他总喜欢探个究竟成年后,在许多人请他去做官,他都推辞不就,而是把研究学问和谈论哲学当成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因为他专心读书,所以知识非常渊博讲解问题时能够把事情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又喜欢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的太尉王衍常常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好比悬在山上的河流奔泻,直往下灌,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后来,人们就用"口若悬河"来形容谈吐流利能言善辩
成语举例
在演讲会上,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了一个多少时
画虎类犬
成语解释 比喻学习技能而学得不像的人
作者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
成语典故
东汉马援为国带兵打仗,屡建奇功,光武帝刘秀封他为伏波将军他不仅治兵严谨,打仗有方,还非常重视自己家族中子弟的教育,以免他们走上邪道有一天,他听说侄儿马严和马敦结交侠客,认为这样下去会耽误学业,就写信劝告他们说:希望你们听到别人说坏话,就要像听见自己父亲的名字一样,尽管别人在叫,但自己不能跟着去叫龙伯高这个人厚重谨慎,谦逊廉俭,为人正派,是我最敬重的,我希望你们学习他杜季良豪侠行义,能为人解忧,也是我敬重的人之一,但我不希望你们学习他,因为你们很难学到学龙伯高不成功,还不失为一个谨慎忠厚的人,这就是"刻鹄不成尚类鹜",如果学杜季良不成,就会成为轻薄之徒,那就成了"画虎不成反类狗"因为"狗"在古代也称作"犬",所以人们把"画虎不成反类狗"写成画虎类犬,用来比喻学习技能而学得不像的人
成语举例
他跟李老师学习舞蹈,但是画虎类犬,一点也没有学成
沆瀣一气
成语解释 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作者出处 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戊集》
成语典故
唐代有一个叫崔沆的人,十年苦读终于一朝及第,考中进士后在京城做官,有一年,皇帝派他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他办事认真,一丝不苟,考试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等放出金榜时,其中有个名叫崔瀣的老生被录取了旁观者看了后都忍不住大笑起来,因为主考官叫崔沆,而中榜者叫崔瀣,如果把他们的名字连在一起就是"崔沆瀣",而"沆瀣"正好是夜间放屁的一种别称本来两人的名字连在一起完全是一种巧合,没有可笑之处,但是由于二人一个是主考官,另一个是考生,所以人们就讥笑他们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里的"座主"即主考官之意后来,人们引用"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成语举例
他们两个人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做尽了坏事
含沙射影 :::
成语解释 比喻用心险恶,手段卑劣的人暗中进行造谣诬蔑,打击或者陷害别人的行为
作者出处 白居易《读史》
成语典故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读史》诗,它的内容如下:"含沙射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构人罪,至死人不疑"这首诗里的"含沙射人影"源于一个传说
相传古时候水里有一种虫,名叫蜮,又叫短狐,有时也称作射卫或射影它的头上长有角,背上长有甲,没有眼睛,长有三只脚,有翅膀,能够在水面上飞翔,嘴里长着像弩一样的东西,形状像鳖,耳朵非常灵敏当它在水边时,如果听见有人,畜从它身边经过,就会从嘴里喷出一种气体,直射向人体,人畜如果中了这种气体就会全身生病它在水面时,如果听见有人的脚步声走近,就会用嘴含着细沙朝人或人倒映在水里的影子喷射,人体或人影被射中后,也会生病不起后来,人们把它改为"含沙射影",用来比喻用心险恶,手段卑劣的人暗中进行造谣诬蔑,打击或者陷害别人的行为
成语举例
敌人这样做,简直是含沙射影,血口喷人
狗尾续貂 :::
成语解释 表示续作不佳
作者出处 《晋书赵王伦传》
成语典故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继位,他对朝政一窍不通,大权落到贾后手里,贾后生性凶狠狡诈,赵王司马伦以此为借口带兵冲入宫廷,杀死了贾后,自封为相国
司马伦为了笼络朝臣,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大封文武百官等到一切就绪后,又废掉晋惠帝,自称皇帝当时规定,王侯大臣都戴用貂尾装饰的帽子,由于司马伦大肆封官晋爵,所以一时貂尾都不够用,所以只好用狗尾来代替,人们就据此编了两句民谣:"貂不足,狗尾续"用来讽刺朝廷
后来,人们用"狗尾续貂"表示续作不佳清代蒲松龄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里有这个典故:"庇舆盖中,仍添昼行之锦;从缙绅后,张惭尾续之貂"
成语举例
他这样做反而是狗尾续貂了
病入膏肓 :::
成语解释 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作者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
成语典故
源于《左传 成公十年》晋景公生了重病,经过许多医生医治,都不见好转后来,他听说秦国有个名医的医术非常高明,于是便派人日夜兼程去请在医生还没有到来之前,晋景公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两个小孩子站在他身边说话一个说:"你知道吗 秦国要来个名医,恐怕要伤害我们"另一个满不在乎地说:"你怕什么!我们居肓之上,膏之下,他是没法对付咱们的"不久,名医到达晋国,立刻给晋景公诊病,医生对晋景公说:"你的病非常危险,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下,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也无济无事"晋景公想起自己做过的梦,便点了点头说:"你的医术真高明啊!"说罢,让人送给医生一份厚礼,让他回秦国去了后来,人们用"病入膏肓"形容人的病情极为严重,到了无药可治的程度,并引申形容某种情势或问题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成语举例
他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杯弓蛇影 :::
成语解释 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作者出处 汉代应劭《风俗通》,又见于《晋书乐广传》
成语典故
源于汉代应劭《风俗通》,又见于《晋书 乐广传》相传晋国有个名叫乐广的人,有一次,他邀请一位朋友到家里喝酒当这个朋友举起酒杯却忽然看到酒杯里有条小蛇,可是已经晚了,他把它喝下去了回家以后这人就生起病来,他认为是蛇作怪乐广听说朋友病了便前去探望朋友给他说起得病的原因乐广百思不得其解,好好的酒里怎么会有蛇呢 他把朋友安慰了一番后回到家里,突然看到墙上挂着一张弓,他心里一亮,想到蛇一定是弓倒映在酒杯中的影子第二天,乐广又邀请那个朋友在原地饮酒,斟满了一杯酒,恭敬地请朋友喝朋友一看连忙说:"杯里有蛇,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让朋友仔细看,那位朋友顿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没几天,他的病就好了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喻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成语举例
金 凉含隐痛,~负奇冤(清 黄遵宪《感事》诗)
作壁上观 :::
成语解释 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作者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成语典故
秦朝末年,项羽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推举楚怀王之孙为楚王,军威大震已被秦朝灭亡的赵,魏,燕,韩诸国,也伺机复国,与楚王结盟反秦
项梁率军接连取胜,秦二世胡亥急遣大将章邯统领大军镇压定陶一战,楚军大败,项梁战死章邯遂挥师攻赵,围困赵王于巨鹿赵王向楚王紧急求救楚王以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率师援赵
宋义力图避开秦军锋芒,保存实力楚军开抵安阳,竟一驻四十六天,只待秦赵厮杀两败俱伤,才挥戈出击这就急煞项羽他几番催促宋义渡河作战,都被拒绝宋义甚至说:"冲锋陷阵,我不如你;筹谋划策,则你不如我"项羽一怒之下,杀了宋义号令全军,并报告楚王楚王命项羽为主将项羽亲率全军渡过漳水,旋即"破釜沉舟",每人只发三天干粮,与秦军决一死战
此时,集结在前线的已有来自各地的十几支援赵部队各路援军见秦军势大,都固守营寨,不敢轻易出战楚军一到,立即发动猛攻一场恶战,杀声震天楚军将士似出山猛虎,以一当十,直杀得秦军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各路援军都在自己的营垒上看到了这一壮观场面
楚军大捷,项羽从此成为各路反秦部队的领袖
成语举例
我以为对于校长主张去留的人,俱不免各有其复杂的背景,所以我是袖手~的(鲁迅《两地书 七》)
重如泰山 :::
成语解释 泰山:喻极重像泰山那样重比喻意义重大
作者出处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成语典故
司马迁,字子长,汉夏阳人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他自幼受父亲影响,十岁便开始阅读古文经典,从二十岁起漫游全国,扩展了胸襟和视界,为日后的写作积累了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司马谈去世后三年,司马迁继承父志,担任太史令,有机会博览皇家图书典籍经过四五年的准备,四十二那年,他正式写作《史记》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之际,巨大的灾难降临到他的头上公元前99年,汉将李陵领兵五千抗击匈奴,不料被八万匈奴骑兵包围,在杀伤敌军一万多人之后,粮尽援绝,被俘投降,朝廷震惊司马迁认为李陵有功于汉,投降出于一时无奈,必将寻找机会报答国家正好汉武帝问他对此事的看法,他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汉武帝一听大怒,以为这是为李陵辩护,还有讽刺国舅李广利率领大军正面拒敌而怯懦无功的意味司马迁因此获罪,翌年被处"腐刑",受到极大的摧残和侮辱
司马迁想到了死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比鸿毛还轻想到著述还没完成,不应轻于一死,他终于从周文王被拘禁而写《周易》,孔子一生困顿不得志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有《国语》传世等先贤的遭遇中看到自己的出路
出狱后,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月下老人 :::
成语解释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泛指媒人简称"月老"
作者出处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
成语典故
唐朝时候,有一位名叫韦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韦固在街上闲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位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书,而他身则放着一个装满了红色绳子的大布袋
韦固很好奇地过去问他说:"老伯,请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那老人回答说:"这是一本记载天下男女婚姻的书"
韦固听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问他:"那你袋子里的红绳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
老人微笑着对韦固说:"这些红绳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不管男女双方是仇人还是距离很远,我只要用这些红绳系在他们的脚上,他们就一定会和好,并且结成夫妻"
韦固听了,自然不会相信,以为老人是和他说着玩的但是他对这古怪的老人,仍旧充满了好奇,当他想要在问他一些问题的时候,老人已经站起来,带着他的书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韦固也就跟着他走
到了米市,他们看见一个盲妇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过来,老人便对韦固说:"这盲妇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将来的妻子"
韦固听了很生气,以为老人故意开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杀掉,看他将来还会不会成为自己的妻子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当韦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帐时,却已经不见他的踪影了
光阴似箭,转眼十四年过去了,这时韦固已经找到满意的对象,即将结婚对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长得很漂亮,只是眉间有一道疤痕韦固觉得非常奇怪,于是便问他的岳父说:"为什么她的眉间有疤痕呢 "
相州刺史听了以后便说:"说来令人气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陈氏抱着他从米市走过,有一个狂徒,竟然无缘无故地刺了她一刀,幸好没有生命危险,只留下这道伤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韦固听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他想:难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杀的那个小女孩 于是便很紧张地追问说:"那保姆是不是一个失明的盲妇 "
王泰看到女婿的脸色有意,且问得蹊跷,便反问他说:"不错,是个盲妇,可是,你怎么会知道呢 "
韦固得到证实之后,真是惊讶极了,一时间答不出话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全盘说出王泰听了,也感到惊讶不已韦固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话并非开玩笑,他们的姻缘真的是由神作主的因此夫妇两更加珍惜这段婚姻,过着恩爱的生活
不久这件事传到宋城,当地人为了纪念月下老人的出现,便把南店改为"订婚店"
由于这个故事的流传,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结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红绳,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简称为"月老"
成语举例
正是一对佳人才子虽在海外,也是一国驸马,富贵无穷况天缘是~赤绳系定的,不必多疑(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与狐谋皮 :::
成语解释 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作者出处 《太平御览》卷二0八引《符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成语典故
周朝的时候,有个人想办一场非常丰盛的羊肉宴请大家吃,可是他不知道要去哪里找羊肉他想了很久:"羊肉长在羊身上,当然是去请羊群帮忙才对!"他走到羊群前面,很客气地向他们借羊肉,羊群一听,全都吓得躲到森林里面不敢出来这个人失望而归第二次,他又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皮大衣,可是去哪里找狐狸皮呢 他想:"当然是去找狐狸要呀,狐皮长在狐狸身上!"于是,他连夜跑到山上去找狐狸,结果狐狸听了他的话后也掉头就跑,只留下这个人一脸懊恼地说:"我这么客气地请你们帮忙,怎么都没人肯帮我!"
一字千金 :::
成语解释 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作者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成语典故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他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公子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威望太浅,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于是就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统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立下赫赫战功,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更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他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就写出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一字千金"的成语便留传至今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
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