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
赵五娘之夫蔡伯喈出自琵琶记,是元朝末年高明所作的一部著名南戏,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但原故事中背亲弃妇的蔡伯喈变为了全忠全孝。
故事讲述了一位书生蔡伯喈在与赵五娘婚后想过幸福生活,其父蔡公不从。伯喈被逼赶考状元后又被要求与丞相女儿结婚,虽不愿,但牛丞相强依之。
当官后家里遇到饥荒,其父母双亡,他并不知晓。他想念父母,欲辞官回家,朝廷却不允。赵五娘身背琵琶,一路谈唱行乞,进京寻夫,最后终于找到,并团圆收场。这“三不从”是高明重点刻画蔡伯喈全忠全孝的关目。
扩展资料蔡邕 (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
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
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
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
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_蔡邕
1 关于两个人在一起诗句
关于两个人在一起诗句 1求描述两个人在一起的古诗句
1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宋代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意思是: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却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这条江水何时不再这般流动?这份离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息?只是希望你你的心如同我的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相思意。
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两汉孙武《别妻书》
意思是: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
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意思是: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意思是: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5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春秋无名氏《国风·郑风·风雨》
意思是:风雨交加冷凄凄,鸡儿寻伴鸣叽叽。终于看见君子归,烦乱心绪怎不息?风狂雨骤声潇潇,鸡儿寻伴声胶胶。终于看见君子归,相思之病怎不消?风雨连连天昏濛,鸡儿报晓鸣不停。终于看见君子归,心里怎能不高兴?
2形容两个人不能在一起的诗句
形容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诗歌很多,自古以来爱情都是诗歌的主题,摘录如下: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李之仪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团是几时。-----吕本中 《采桑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3形容两个人在一起的句子
套用经典:
1你是风儿,我是沙。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3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4相濡以沫,水乳交融
现代版本:
1如果我可以实现一百个愿望,我都会选择和你一起走下去。
2没有牛粪哪来鲜花的美丽。我若是牛粪,你愿意做我的鲜花吗?
3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了对方,而是接受了,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着改变,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
4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 芳龄永继 ”(出自红楼梦)
5相爱不能代表永恒,只有在平淡中的坚持,在彼此了解中的相知,在磕磕绊绊中的包容,才能造就真爱。
只能这样了,呵呵
4两个人在一起的诗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5形容两个人在一起白头偕老的句子有哪些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3、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4、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牵着一双想牵的手,一起走过繁华喧嚣,一起守候寂寞孤独;就是陪着一个想陪的人,高兴时一起笑,伤悲时一起哭;就是拥有一颗想拥有的心,重复无聊的日子不乏味,做着相同的事情不枯燥……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我们就会幸福,幸福就在当初的承诺中,就在今后的梦想里!
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6、我多想一不小心就与你白头偕老啊!
7、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8、爱情是一点动心,爱情是一种默契,爱情是一种巧遇,爱情是一个约定,爱情是一句誓言,爱情是一个憧憬,爱情是一种执着,爱情是一种忠诚,爱情是一种守望,爱情是一屡思念,爱情是一丝惆怅,爱情是一声叹息,爱情是一种哀怨,爱情是一种痴迷,爱情是一种怀念。
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0、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1、我俩相约定百年,谁若97岁死,奈何桥上等3年。
12、你不懂,有一种遇见,一转身,变成永远;你不懂,有一种心动,一生,只为一人;你不懂,有一种相守,默默无言;你不懂,有一种相思,早已深刻入骨。我在我们的故事中回眸过往,忘了归期,忘了来路。
13、你说,时间过了,我就好了。可是痛苦的伴随,让我的心一滴一滴的流泪。失去的太过美好,你是我第一个爱人,爱的那么真,那么执着,放弃了一切,只为与你相守相知。爱你胜过了爱自己,你的轻易,让我觉得我在你的生命里,如此的微不足道,你对我说的一生一世,我全都信了,深深的刻在了心里,计划着我们的将来,笑着说梦想,有你有我的家,多好。
14、一场相遇,一生相惜。相遇于你在苍茫人间,邂逅尘缘未了。此生相遇你,不是我用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这份浅薄的缘分,而是用一颗虔诚的心静守一场属于我们的春暖花开。墨落写意的夜,用满怀的思念,揉入笔墨中,写下一纸属于我们的天荒地老。
15、一场相遇,一生相惜。相遇于你在苍茫人间,邂逅尘缘未了。此生相遇你,不是我用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这份浅薄的缘分,而是用一颗虔诚的心静守一场属于我们的春暖花开。墨落写意的夜,用满怀的思念,揉入笔墨中,写下一纸属于我们的天荒地老。
16、恋爱就像是两个人放两只风筝,而婚姻就像是两个人放一只风筝,恋爱是快乐激-情,而婚姻是和-谐温馨!松紧有致才能生活美满!婚姻,是捏两个泥人,然后打碎和成一堆,重新再捏两个。于是,你中有了我,我中有了你。
6两个人在一起句子有哪些
1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2 没有不可能在一起的两个人,只有靠不到一起的两颗心,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平平淡淡的陪伴。 3 幸福就是两个人待在一起很舒服。
4 在一起久了,两个人的性格会逐渐互补,爱得多的那个脾气会越来越好、越来越迁就;被爱的那个则会越来越霸道。仍能走在一起,是因为其中一方在努力迎合。
总有一个人会改变自己,放下底线来迎合纵容你。不是天生好脾气,只是怕失去你,才宁愿把你越宠越坏,困在怀里。
所谓性格不合,只是不爱的借口。 5 两个人在一起,除了相爱,还要沟通、包容。
我不知道我们能不能走到白发苍苍,我只知道此时,我爱他,他亦爱我,我们在一起,很幸福。 6 两颗恒星永远无法相遇,所以我们是流星,我们相遇,我们碰撞。
但,是流星,就注定要消逝。 7 悲哀是真的,泪是假的,没有什么可执着;一百年前,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背影是真的,人是假的,本没有因果;一百年后,没有你,也没有我。
悲哀和眼泪都是真的,区别只是内在和外在,无形和有形。 8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补偿,有些东西永远无法补偿。 9 爱情就是一个将陌生人变成情侣,又将情侣变成陌生人的游戏。
10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11 你是风儿,我是沙。
12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13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就象左手和右手,即使不再相爱也会选择相守。
14 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转变对方,而是接受对方,这就是包容。假如光想着改变对方,那不是生涯,那是战斗。
15 相爱不能代表永恒,只有在平淡中的坚持,在彼此了解中的相知,在磕磕绊绊中的包容,才能造就真爱。 16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17 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了对方,而是接受了,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着改变,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
18 没有牛粪哪来鲜花的美丽。我若是牛粪,你愿意做我的鲜花吗? 19 如果我可以实现一百个愿望,我都会选择和你一起走下去。
20 相濡以沫,水乳交融。 21 如相爱,那就奔着结婚去,不要用青春赌爱情。
时间越长爱情越淡青春越少,用青春赌爱情,输定了。 22 两个人在一起,合拍不合拍很重要。
23 如果你是茶叶,我就用开水泡着;如果你是花儿,我就用阳光照着;如果你是白云,我就用清风托着;如果你是风筝,我就用丝线牵着;而你是我倾心的恋人,所以我无时无刻都用心把你装着,此刻我想你! 24 真正的爱情,要懂得珍惜:没有谁和谁是天生就注定在一起的。一辈子其实不长,能遇到心爱的人,是多么幸运的事,为何不紧握着他的手呢。
一辈子只爱一个人,不丢人。一颗心需要去温暖另一颗心,坦诚相待,这样才可以幸福。
25 希望有个人懂我,于夜色阑珊处,在物欲丛生外,可持心相对,能无语传情;希望有个人懂我,天上明月只一盏,莫痴心守望;凡间惊鸿我一人,别轻易放手;希望有个人懂我,在对的时空,用对的挽留,坚守对的我;希望短信那一头,有人因我而快乐。 26 爱情需要表达出来:不管多忙,都不要忘记给爱人打个电话;不管多累,都要在回家之后给爱人一个拥抱;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烦恼,都应该给爱人一个微笑……心中有爱,我们就应该大声说出来,只想告诉你,亲爱的,我爱你。
27 爱到平淡,才是一生的开始。浓烈的爱往往是流动的,爱你也会爱别人。
所以重要的不是爱上你,而是只爱你一个。重要的不是爱有多深,而是能爱到底。
找人恋爱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所以请记住这句话:爱到亲人才是永恒。
28 爱,找一个能一起吃苦的,而不是一起享受的;找一个能一起承担的,而不是一起逃避的;找一个能对你负责的,而不是对爱情负责的。爱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两个人的努力,两个人的共同创造。
29 每个人都会找到一个对的人,那个人会对你好,随时随地想你,三秒回你短信,拉紧你的手,给你送早餐,陪你吃饭,听你唱歌,不让你难过不让你伤心,这才是真正要陪你一辈子的人,所以现在有的人对你不够好无所谓,那个好的人还没到,你的烦恼忧愁就没必要。 30 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感觉就是舒服。
即使默默不语,也是一种默契;纵然两两相望,也是一种欣喜。距离,让思念生出美丽;懂得,让心灵有了皈依。
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一个你暖暖的住在心底。 31 一则关怀的短信,两颗缠绵的爱心,三秋不见的思念,四目难舍的缘分,五更辗转的问询,六千里路的隔音,七上八下的牵挂,久久不平的关心,只愿亲爱的你十分的安好,百分的健康,千分的如意,万分的顺利。
32 两个人在一起,更多的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接受对方,这就是包容。如果光想着改变对方,那不是生活,那是战争。
33 爱就大胆爱,不要让自己后悔,给她一次机会,也给自己一次机会。对她要好,吵架无论是谁对谁错,要主动给她说话,要宽容,包容。
谁叫我们是男人 34 爱是包容的,爱是给予的,爱是相互的,爱是付出的,爱我所爱的,爱是不变的。 35 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龄有多大,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责任。
喜欢。
7描写两个人不能在一起的诗句
1《送令狐绹相公》
年代: 唐 作者: 贾岛
梁园趋戟节,海草几枯春。风水难遭便,差池未振鳞。
姓名犹语及,门馆阻何因。苦拟修文卷,重擎献匠人。
吟看青岛处,朝退赤墀晨。根爱杉栽活,枝怜雪霰新。
缀篇嗟调逸,不和揣才贫。早晚还霖雨,滂沱洗月轮。
揠苗方灭裂,成器待陶钧。困坂思回顾,迷邦辄问津。
数行望外札,绝句握中珍。是日荣游汴,当时怯往陈。
鸿舂乖汉爵,桢病卧漳滨。岳整五千仞,云惟一片身。
故山离未死,秋水宿经旬。下第能无恧,高科恐有神。
罢耕田料废,省钓岸应榛。慷慨知音在,谁能泪堕巾。
2《满园花/促拍满路花》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
一向沈吟久。泪珠盈襟袖。我当初不和、苦撋就。惯纵得软顽,见底心先有。行待痴心守。甚捻著脉子,倒把人来僝僽。近日来、非常罗皂丑。佛也须眉皱。怎掩得众人口。待收了孛罗,罢了从来斗。从今后。休道共我,梦见也、不能得句。
3《偈颂六十七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原妙
身贫道贫,无法可亲。
一味盲枷瞎棒,闻者见者莫不生嗔。
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
4《其二》
年代: 宋 作者: 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余遍。恁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
堪恨还堪欢。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眼穿肠断。似恁地、深情密意如何拼。虽后约、的有于飞愿。奈片时难过,怎得如今便见。
5《偈颂一百一十七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绍昙
当年不合弃金轮,忍冻吞饥度六春。
又被毛头星换眼,至今苦屈未能伸。
瑞岩不孝,尚有慈心。
烧块木头修薄供,且图温饱过,
切忌赚他人。
8关于两个人一起看风景的诗句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
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以为恋人的惜别之作。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由于得到艺人们的密切合作,他能变旧声为新声,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础上,创制了大量的慢词,使宋词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首词调名《雨霖铃》,盖取唐时旧曲翻制。据《明皇杂录》云,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地蜀中,于栈道中闻铃音,起悼念杨贵妃之思,“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鸡漫志》卷五云:“今双调《雨霖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遣声。”在词史上,双调慢词《雨霖铃》最早的作品,当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恻的离情,可谓尽情尽致。
9两个人在一起不被看好的诗句
望天涯,天涯不远,呼海角,海角眼前,叹天地咫尺,无由在一起,今宵明月可鉴,两心相知。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红豆曲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瞧不尽镜里花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踊跃用兵。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窦娥冤》
《窦娥冤》——元·关汉卿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二、《汉宫秋》
《汉宫秋》——元·马致远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
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流传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甲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曲大观》本、《元曲四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主动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三、《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京剧传统剧目,剧情: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赵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产生一子,由赵门客程婴乔装救出。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的婴儿均杀死。程乃与公孙柞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后孤儿成人,魏绛回朝,怒打程婴。程述真情,回府绘图,告知孤儿过去情景。孤儿遂与魏绛等,计诛屠岸贾报仇。
四、《琵琶记》
《琵琶记》——元·高明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五、《精忠旗》
《精忠旗》——明·冯梦龙
《精忠旗》署“西陵李梅实草创,东吴龙子犹详定”。对于原作者李梅实,我们别无所知。修订这个剧本的龙子犹,是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冯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室名墨憨斋,因此又号黑憨斋主人。江苏吴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754),卒于清顺治二或三年(1645或1646)。崇祯时曾为福建寿宁知县,不久退职家居。所作传奇有《双雄记》、《万事足》,经他改编、修订的戏曲有《墨憨斋新曲十种》,《精忠旗》是其中的一种。他的戏曲主张接近吴江派。经他收集、改编、整理和创作的还有小说“三言”、《新列国志》、《平妖传》,散曲《太霞新奏》,俗曲《挂枝儿》,笑话、笔记《古今谭概》、《智囊补》、《情史》等,诗文集有《七乐斋诗稿》、《春秋衡库》、《中兴传略》等,在中国俗文学史上有杰出地位。
《精忠旗》写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的故事,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比较优秀的悲剧作品。岳飞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在宋元戏曲中就有《秦太师东窗事犯》和《宋大将岳飞精忠》;明代传奇有《东窗记》、《精忠记》等作品。清中叶以后,花部勃兴,地方戏曲中出现了许多岳飞故事戏,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当民族矛盾加剧的时候,岳飞形象更起了鼓舞人们团结抗敌的重要作用。
六、《娇红记》
《娇红记》——明·孟称舜
《娇红记》上、下二卷,是现存中国宋以后中篇文言小说中最早的一部。现多以《娇红记杂剧》形式出现,在《娇红记杂剧序》中有“元清江宋梅洞尝著《娇红记》一编,事俱而文深。”一句,推知书作者为宋梅洞。宋梅洞,名远,今江西樟树人。《娇红记》单刻本,今所见,有明建安书林郑云竹刊本,书名作《申琦建拥炉娇红记》,题“元邵庵虎伯生编缉,闽武夷彭海东评释”。明代小说总集,多收录此篇,如:《艳异编》、《国色天香》、《绣谷春客》、《情史类略》、《风流十使》、《燕居笔记》等。
内容介绍
汴州人申纯,字厚卿,居成都,聪明卓异。宋徽宗宣和年间,到舅舅王通判家走亲戚,对表妹娇娘一见倾心,日夜思慕。后来二人常以诗词往来,传情达意,最终剪发为誓。过了一段日子,申纯不能老是赖在舅舅家不走,只好回自己家。申纯相思成病,借求医之由,又来到舅舅家,与娇娘相会于卧室,终成姻缘。如此月余,被舅舅侍女飞红窥见,娇娘略施小惠,让飞红千万不要说出去。
申纯这次回家,吃了定心丸似的,虽相思更烈,却不再生病,因为只须假以时日,即可迎娶入门。申纯派人上门求亲,但舅舅却以朝廷规定内亲不得通婚为由,不答应此桩婚事,二人绝望。申纯原与妓女丁怜怜交好,此时婚姻失意,重至丁怜怜处,丁告知曾见到娇娘画像,并求申纯问娇娘讨一双花鞋。未几,申纯又来到王家,又与娇娘幽会,私下偷娇娘花鞋,被丫环飞红发现要回,交还娇娘。娇娘怀疑申纯与飞红有点不清白,辱骂她。飞红又恼又恨,故意让娇娘母亲发现申、娇二人私会,申纯被迫回家。
不久,申纯高中进士,重至舅舅处,欲图婚姻。但申纯母亲监视太严,无法相见,日夜思想,遂被鬼魅,娇娘与飞红和好如初,飞红主动为申、娇之事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安排二人相会,又请巫婆驱赶鬼魂。而二人行动不秘,又为娇娘母发现,申纯再度离开娇娘家。娇娘父母抓紧将娇娘许配给府尹之子。娇娘郁郁而病,婚期渐近,病情日重,估计不久于世,终与申纯诀别,不久去世。申纯闻讯,一病而亡。两家合葬于濯锦江边。飞红梦见二人成仙。第二年清明,娇娘父亲来到女儿坟前,见一对鸳鸯嬉戏于坟前。后人慕名而来,凭吊感叹,名之为“鸳鸯冢”。
七、《清忠谱》
《清忠谱》——清·李玉
中国明末清初传奇作品。李玉著。反映明代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等人对东林党人的迫害史实,成功地塑造了颜佩韦等“五人义”的市民形象,他们舍生仗义,毫不畏惧,可歌可泣,与胆小怕事、迂腐可笑的请愿书生形成鲜明对照。特别是剧中描绘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争的场面,在舞台上展示了市民暴动的壮烈景象。这在中国戏曲史上尚属首创。
八、《长生殿》
《长生殿》——清·洪升
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样的作品,《长生殿》也同样,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剧情梗概
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九、《桃花扇》
《桃花扇》——清·孔尚任
剧情梗概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诗扇,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十、《雷峰塔》
《雷峰塔》——清·方成培
《雷峰塔》为中国清代传奇作品。今存两部,一为黄图珌撰,一为方成培撰。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使早在民间流传的白娘子故事最后定型。《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合钵》诸出,奠定了全剧的悲剧冲突基础。
《雷峰塔》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 3
· 顶一下
一、《窦娥冤》
《窦娥冤》——元·关汉卿
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为了与窦娥成婚,张驴儿想毒死蔡婆。蔡婆有病,张驴儿把毒药倾在羊肚儿汤让给张驴儿的老子吃,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二、《汉宫秋》
《汉宫秋》——元·马致远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
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流传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甲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曲大观》本、《元曲四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主动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三、《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京剧传统剧目,剧情: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赵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产生一子,由赵门客程婴乔装救出。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的婴儿均杀死。程乃与公孙柞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后孤儿成人,魏绛回朝,怒打程婴。程述真情,回府绘图,告知孤儿过去情景。孤儿遂与魏绛等,计诛屠岸贾报仇。
四、《琵琶记》
《琵琶记》——元·高明
《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共四十二出。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应试及第,中了状元。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五、《精忠旗》
《精忠旗》——明·冯梦龙
《精忠旗》署“西陵李梅实草创,东吴龙子犹详定”。对于原作者李梅实,我们别无所知。修订这个剧本的龙子犹,是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冯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室名墨憨斋,因此又号黑憨斋主人。江苏吴县人。生于明万历二年(1754),卒于清顺治二或三年(1645或1646)。崇祯时曾为福建寿宁知县,不久退职家居。所作传奇有《双雄记》、《万事足》,经他改编、修订的戏曲有《墨憨斋新曲十种》,《精忠旗》是其中的一种。他的戏曲主张接近吴江派。经他收集、改编、整理和创作的还有小说“三言”、《新列国志》、《平妖传》,散曲《太霞新奏》,俗曲《挂枝儿》,笑话、笔记《古今谭概》、《智囊补》、《情史》等,诗文集有《七乐斋诗稿》、《春秋衡库》、《中兴传略》等,在中国俗文学史上有杰出地位。
《精忠旗》写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被卖国贼秦桧谋害的故事,是我国古典戏曲中比较优秀的悲剧作品。岳飞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久远,在宋元戏曲中就有《秦太师东窗事犯》和《宋大将岳飞精忠》;明代传奇有《东窗记》、《精忠记》等作品。清中叶以后,花部勃兴,地方戏曲中出现了许多岳飞故事戏,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特别当民族矛盾加剧的时候,岳飞形象更起了鼓舞人们团结抗敌的重要作用。
六、《娇红记》
《娇红记》——明·孟称舜
《娇红记》上、下二卷,是现存中国宋以后中篇文言小说中最早的一部。现多以《娇红记杂剧》形式出现,在《娇红记杂剧序》中有“元清江宋梅洞尝著《娇红记》一编,事俱而文深。”一句,推知书作者为宋梅洞。宋梅洞,名远,今江西樟树人。《娇红记》单刻本,今所见,有明建安书林郑云竹刊本,书名作《申琦建拥炉娇红记》,题“元邵庵虎伯生编缉,闽武夷彭海东评释”。明代小说总集,多收录此篇,如:《艳异编》、《国色天香》、《绣谷春客》、《情史类略》、《风流十使》、《燕居笔记》等。
内容介绍
汴州人申纯,字厚卿,居成都,聪明卓异。宋徽宗宣和年间,到舅舅王通判家走亲戚,对表妹娇娘一见倾心,日夜思慕。后来二人常以诗词往来,传情达意,最终剪发为誓。过了一段日子,申纯不能老是赖在舅舅家不走,只好回自己家。申纯相思成病,借求医之由,又来到舅舅家,与娇娘相会于卧室,终成姻缘。如此月余,被舅舅侍女飞红窥见,娇娘略施小惠,让飞红千万不要说出去。
申纯这次回家,吃了定心丸似的,虽相思更烈,却不再生病,因为只须假以时日,即可迎娶入门。申纯派人上门求亲,但舅舅却以朝廷规定内亲不得通婚为由,不答应此桩婚事,二人绝望。申纯原与妓女丁怜怜交好,此时婚姻失意,重至丁怜怜处,丁告知曾见到娇娘画像,并求申纯问娇娘讨一双花鞋。未几,申纯又来到王家,又与娇娘幽会,私下偷娇娘花鞋,被丫环飞红发现要回,交还娇娘。娇娘怀疑申纯与飞红有点不清白,辱骂她。飞红又恼又恨,故意让娇娘母亲发现申、娇二人私会,申纯被迫回家。
不久,申纯高中进士,重至舅舅处,欲图婚姻。但申纯母亲监视太严,无法相见,日夜思想,遂被鬼魅,娇娘与飞红和好如初,飞红主动为申、娇之事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安排二人相会,又请巫婆驱赶鬼魂。而二人行动不秘,又为娇娘母发现,申纯再度离开娇娘家。娇娘父母抓紧将娇娘许配给府尹之子。娇娘郁郁而病,婚期渐近,病情日重,估计不久于世,终与申纯诀别,不久去世。申纯闻讯,一病而亡。两家合葬于濯锦江边。飞红梦见二人成仙。第二年清明,娇娘父亲来到女儿坟前,见一对鸳鸯嬉戏于坟前。后人慕名而来,凭吊感叹,名之为“鸳鸯冢”。
七、《清忠谱》
《清忠谱》——清·李玉
中国明末清初传奇作品。李玉著。反映明代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等人对东林党人的迫害史实,成功地塑造了颜佩韦等“五人义”的市民形象,他们舍生仗义,毫不畏惧,可歌可泣,与胆小怕事、迂腐可笑的请愿书生形成鲜明对照。特别是剧中描绘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抗争的场面,在舞台上展示了市民暴动的壮烈景象。这在中国戏曲史上尚属首创。
八、《长生殿》
《长生殿》——清·洪升
清代初期,有许多人在作品中影射和探索明代灭亡的教训,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这样的作品,《长生殿》也同样,重点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导致王朝几乎覆灭;剧本虽然谴责了唐玄宗的穷奢极侈,但同时又表现了对唐玄宗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的同情,间接表达了对明朝统治的同情,还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理想。
剧情梗概
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九、《桃花扇》
《桃花扇》——清·孔尚任
剧情梗概
明代末年,曾经是明朝改革派的“东林党人”逃难到南京,重新组织“复社”,和曾经专权的太监魏忠贤余党,已被罢官的阮大铖斗争。其中复社中坚侯方域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侯方域送李香君一把提诗扇,而和其“梳栊”(和妓女结婚非正式叫梳栊)。阮大铖匿名托人赠送丰厚妆奁以拉拢侯方域,被李香君知晓坚决退回。阮大铖怀恨在心。弘光皇帝即位后,起用阮大铖,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并强将李香君许配他人,李香君坚决不从,撞头欲自尽未遂,血溅诗扇,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南明灭亡后,李香君入山出家。扬州陷落后侯方域逃回寻找李香君,最后也出家学道。全剧其中穿插当时历史事件,南明君臣如何花天酒地,四镇带兵打内战,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投河自尽等。
十、《雷峰塔》
《雷峰塔》——清·方成培
《雷峰塔》为中国清代传奇作品。今存两部,一为黄图珌撰,一为方成培撰。据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辑录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编,使早在民间流传的白娘子故事最后定型。《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端阳》、《求草》、《水斗》、《断桥》、《合钵》诸出,奠定了全剧的悲剧冲突基础。
《雷峰塔》以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波折为主线,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由于白娘子的所作所为是违反和破坏封建统治秩序的,因此,以法海为首的一系列社会和神权势力视她为“妖邪”,必欲翦除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样,一切冲突涵盖为反封建力量与封建势力的冲突,《水斗》就是两种势力之间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最终以白娘子的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完成了白娘子这个具有优美品质和叛逆精神的悲剧形象的塑造,获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评价和热烈欢迎。
“我本将心向明月”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全诗赏析是:
《琵琶记》是高明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据《南词叙录》透露,《赵贞女蔡二郎》原本的情节是揭发蔡伯喈一旦飞黄腾达后就背亲弃妇,停妻再娶。后来赵贞女上京寻夫,伯喈竟丧尽天良,马踩赵氏,结果他自己遭到惩罚,被暴雷震死。正如京剧的《小上坟》“啰啰腔”唱词所说:“贤慧的五娘遭马蹦,到后来五雷轰顶是那蔡伯喈。”整个剧情与《王魁》和《张协状元》相似,都是鞭挞封建士子负心忘本的卑劣行径的。但高明把《赵贞女》改编为《琵琶记》时,把蔡伯喈写成了正面人物,颂扬他是全忠全孝的典型,并且把悲剧的结局改成了大团圆。
《琵琶记》剧中说蔡伯喈原是孝子,同赵五娘结婚后感情很好。戏剧矛盾的原因是:他本来不肯上京应试,而父亲不从;他考中状元后,牛府招之为婿,他辞婚,而牛丞相不从;他想辞官归里,而皇上又不从。这就是所谓“三不从”或“三被强”,证明“背亲弃妇”是被迫造成的,责任不在蔡伯喈,这便是为蔡伯喈卫护的主要关目。剧中另一条线索是写蔡伯喈入京后家乡陈留郡遇到了严重的灾荒,赵五娘极其艰难地维持一家的生计,蔡婆和蔡公在饥饿中死去后,赵五娘一路弹唱琵琶词行乞,到京师寻找丈夫。由于牛**的贤惠大度,终于使赵五娘和蔡伯喈团圆,并得到了朝廷的旌表。高明的创作意旨很明显是借此宣扬封建道德,他在剧本开场的《水调歌头》词中宣称:“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休论插科打诨,也不寻宫数调,只看子孝共妻贤。”不过,在指出其封建性的糟粕的同时,还应看到剧中存在着民主性的精华,主要是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劳动妇女赵五娘的悲剧形象。剧中通过赵五娘的悲惨遭遇,谴责了科举制度的蠹害人心,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反映了农村遭灾后的惨象,抨击了官吏鱼肉乡民的暴行,突出了元代末年的社会矛盾。
《琵琶记》总体上看,作者主观希望“为文人立心”,宣传忠孝君臣的封建道德。但其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表明封建社会忠孝难以两全,在“全忠全孝”的同时又有一定批判;在宣传封建道德时,对于当时的黑暗现实也有所批判,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如牛丞相的专横、地方官的腐败。
《琵琶记》全文翻译:
入朝为田宿舍,晚上登上天子堂。
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好男儿应当发愤图强。
如果不经住冬天那刺骨的严寒,梅花不会有扑鼻的香气。
寒窗苦读了十年,没有人知道你的辛苦,等到你考中状元,全天下的人都开始崇拜你。
本来把心全部奉献给了明月,可是明月并不在意,却独独照耀那没有直觉的沟渠。
《琵琶记》原文:
《琵琶记》
元代·高明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内容梗概:
《琵琶记》讲述的是东汉时期故事。书生蔡伯喈离别父母、妻子进京赴试,经年不归,造成家庭悲剧,最终光宗耀祖的故事。陈留都人蔡伯喈娶妻赵五娘,新婚两月,夫妻和顺相敬,蔡的父母身体康健,一家人和和美美;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全家花下酌酒,为亲祝寿。
不久,朝廷黄榜招贤,郡县把蔡伯喈申报上司。伯喈以双亲年迈不能远离为由,坚决拒绝。蔡母也恐失去倚恃,不愿伯喈上京赴考。然而蔡父认为此是光宗耀祖的大好时机,硬逼着伯喈赴试。邻居张广才也一力赞成,且答应照顾蔡家。伯喈万般无奈,只得打点上京。
伯喈一举及第,登上状元,官拜议郎。他思念父母,正要上表辞官,不料牛丞相此时却奉旨招伯喈为婿,伯喈以有妻室、双亲年迈为由予以拒绝,一并辞婚。牛相非常恼怒,奏明朝廷,圣旨不准伯喈辞官辞婚。伯喈只得与牛**成婚。
伯喈走后,赵五娘于家中尽心竭力地待奉公婆。当时陈留逢上饥荒之年,生活艰难,蔡家陷入困苦之中。蔡母埋怨蔡父不该逼伯喈上京考试,二人终日争吵。五娘从中百般劝解,并典卖钗簪首饰,换粮米养活公婆,自己却背地里吃糠挨饿,好不容易得到一些救济粮,又被恶霸里正抢去。
五娘躲在厨房吃糠的行为引起蔡父蔡母的猜疑,他们以为她在背地里偷吃好东西。一日蔡父蔡母突然闯入厨室,抢过五娘的饭食察看,才知道媳妇吃的是糠。悲痛之下,蔡母一哀身亡,蔡父也后悔不该让伯喈上京。不久,蔡父罹病,临终之前,对儿媳妇赵五娘的辛勤待奉深感愧疚,他要五娘改嫁,并留下拄杖一根给广才,嘱其等伯喈归来,打他出家门。蔡父死时,因无力安葬,五娘剪下自己的头发典卖,埋葬了公公,以麻裙包土自筑坟台,然后画出公婆遗像,身背琵琶,一路弹唱行孝曲子,进京寻夫。
蔡伯喈在牛府弹琴抒愁,因为心意烦乱而时时出错。他思念父母妻子,托人往家乡捎信,不料捎信的人却是骗子,信没有捎出去。中秋之夜,与牛氏在花园中赏月,月色皎洁,牛氏心情畅快,伯喈见月伤心,思念家人。牛氏窥探到伯喈的心事,于是劝牛丞相同意自己和伯喈回陈留探亲。牛丞相考虑再三,决定到陈留接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
赵五娘只身到京城,适逢弥陀寺做佛会,便去追荐公婆。在寺门前她展挂公婆遗像卖唱。此时伯喈也前来佛寺祈祷父母来京一路平安。伯喈随从因五娘卖唱碍事,赶走五娘,伯喈将父母遗像带回府。五娘寻遗像到牛府,与牛**相遇,二人相惜,各诉衷肠,说出原委,才知道“三不从做成灾祸天来大”。
在牛**的安排下,五娘与伯喈相见,彼此细说别后的情况,伯喈痛感“文章误我,我误爹娘;文章误我,我误妻房”。牛丞相也回心转意,同意伯喈偕牛氏、五娘回陈留守墓。张广才也知道伯喈事出无奈,原谅了他。全剧结尾是:牛丞相奉诏书到陈留,旌表蔡氏一门。
作者简介:
高明(约1307年—约1371年),元代戏曲作家。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之为高东嘉。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从名儒黄溍游。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浙东阃幕都事、福建行省都事等职。为官清廉, 官声颇佳。晚年隐居于宁波城东的栎社,以词曲自娱。相传明初朱元璋慕其名,遣使征召,他“佯狂不出”,不久病卒。代表作为南戏《琵琶记》。诗文集有《柔克斋集》二十卷,已佚。近人冒广生曾辑其诗四十九首,词一首,刊于《永嘉诗人祠堂丛刻》。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琵琶记》所叙述的有关书生发迹变泰后负心弃妻的现象,与宋代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科举制度规定,不论门第出身,只要考试中式,即可为官。这为寒士发迹提供了一条捷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是这种情况的写照。书生初入仕途,需要寻找靠山,权门豪贵也需要拉拢新进以扩充势力。联姻便成了他们利益结合的手段。而当书生攀上高枝,抛弃糟糠之妻时,便与原来的家庭以及市民阶层报恩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导致一幕幕家庭和道德的悲剧。市民大众厌恶书生这种薄幸的行为,不惜口诛笔伐,这就是宋代民间伎艺产生大量谴责婚变作品的原因。宋代婚变故事一般都把矛头指向书生,是因为当时他们不仅有着优渥的社会地位,而且作为知书达礼的道德传承者,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地位和行为的反差,自然使他们成为人民大众特别是市民阶层谴责的主要目标。
到了元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余年,终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到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高明的《琵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创作时间
高明于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历官处州录事、绍兴路判官、庆元路推官等。后辞官隐居于宁波城南二十里的栎社,寓居于沈氏楼中,闭门谢客,埋头于诗词戏曲的创作。《琵琶记》即创作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到二十五年(1365年)之间。
《琵琶记》就戏剧文体来说是属于宋元南戏的范畴,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的专名。它最初起源于南方的温州地区,原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据明人祝枝山《猥谈》记载道:“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徐文长的《南词叙录》则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可见南戏发源于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之后,经历南宋前期的酝酸,至光宗时(1190—1194年)盛行起来,这符合于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规律。
故事来源
《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即《赵贞女蔡二郎》),更早时还有金院本《蔡伯喈》。据记载,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情节大致写蔡二郎应举,考中了状元,他贪恋功名利禄,抛弃双亲和妻子,入赘相府。其妻赵贞女在饥荒之年,独立支撑门户,赡养公婆,竭尽孝道。公婆死后,她以罗裙包土,修筑坟茔,然后身背琵琶,上京寻夫。可是蔡二郎不仅不肯相认,竟还放马踩踹,致使神天震怒。最后,蔡二郎被暴雷轰死。
宋代戏文所写的蔡二郎,亦称蔡中郎,也就是汉代著名文士蔡邕,字伯喈。戏中所写的情况,只是出于民间传说。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中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可见早在南宋前期,以蔡二郎为题材的民间文艺已广泛传唱于城乡各地。类似这种题材,在宋代说话、鼓词、诸宫调、杂剧等民间伎艺中,还有《王魁负桂英》《陈叔文三负心》《王宗道负心》等。这表明书生负心婚变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尤其受到市民阶层的关注。
《琵琶记》基本上继承了《赵贞女》故事的框架,但改变了原故事中蔡伯喈背亲弃妇的形象。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对蔡伯喈的形象作了全面的改造,让他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为了终养年迈的父母,他本来并不热衷于功名,只是辞试不从,辞官不从,辞婚不从,这“三不从”导致一连串的不幸,落得个“可惜二亲饥寒死,博换得孩儿名利归”的结局。
表达主题: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创作的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作品。此剧叙写东汉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结合的作品。
后世影响:
《琵琶记》所叙写的,确是“子孝与妻贤”的内容。高明强调封建伦理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戏曲“动人”的力量,让观众受到教化。在这方面,《琵琶记》产生过一些消极的作用。但高明主张戏曲必须有关风化、合乎教化的功用,把当时士大夫所不屑的南戏看作可以“载道”的工具,却意在抬高南戏的地位和价值。同时,高明能正视社会生活的真实,在肯定孝子贤妻的同时,揭示封建伦理本身存在的矛盾,展示由于封建伦理而产生的社会悲剧,而给予观众强烈的震撼。
《琵琶记》尽管从正面肯定了封建伦理,但通篇展示的却是“全忠全孝”的蔡伯喈和“有贞有烈”的赵五娘的悲剧命运,从而可以引发对封建伦理合理性的怀疑。在封建时代,恪守道德纲常的知识分子,经常陷入情感与理智,个人意愿与门第、伦理的冲突之中。《琵琶记》的悲剧意蕴,具有深刻性和普遍性,它比单纯谴责负心汉的主题,更具社会价值。
《琵琶记》是一部劝忠劝孝之作,也是一部思想内容极为丰富的主题多义之作。在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中华民族长期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忠孝节义等社会道德观念,包含有好的和坏的两种成份,古代的孝道亦然。在古代的孝道中,有维护父母的绝对利益,要儿子作出无谓的牺牲,作奴隶式的服从,诸如“父要子亡,子若不亡,则为不孝”,或“割股救母”之类的愚孝,这是坏的。有热爱父母,善事父母,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使父母安度晚年而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贤孝,这是好的。《琵琶记》意在宣扬贤孝,宣扬孝道中好的一面,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这对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琵琶记》的文学成就,大大超过了《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作品。高则诚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把戏文的剧本创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杰出作家。他在南戏发展史上的地位颇似杂剧发展史上的关汉卿。《琵琶记》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只影响到当时剧坛,而且为明清传奇树立了楷模。所以,过去把它称为“南戏之祖”。
《南词叙录》记载:“我高皇帝即位,闻其名,使使征之,则诚佯狂不出,高皇不复强。亡何,卒。时有以《琵琶记》进呈者,高皇笑曰:‘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可见《琵琶记》的影响和作者声名之盛。
《琵琶记》自问世以来,流播六百余年,一直颇受世人的关注。明清时期,不仅市井百姓户诵家传,被目为“《女通鉴》” ,而且名公士子的戏曲论著中亦常以为话题。在传承过程中,《琵琶记》为同时或后期的许多剧种所改编,传播形式多样。如昆曲《琵琶记》、越剧《琵琶记》、豫剧《琵琶记》、川剧《琵琶记》、京剧《赵五娘》、淮剧《赵五娘》等,均由高明《琵琶记》改编而成。它还被译为法文、日文,传播国外。中国戏剧家协会曾在北京召开关于评价、整理《琵琶记》的讨论会。
作品评价:
明代魏良辅《曲律》:《琵琶记》,乃高则诚所作,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词意高古,音韵精绝,诸词之纲领。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金元人呼北戏为杂剧,南戏为戏文。近代人杂剧以王实甫之《西厢记》,戏文以高则诚之《琵琶记》为绝唱。”
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则诚所以冠绝诸剧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问答之际,不见扭造,所以佳耳。”
明代吕天成《曲品》:“串插甚合局段,苦乐相错,具见体裁,可师可法,而不可及也。”
清初朱彝尊《静志居诗话》:“闻则诚填词,夜案烧双烛,填至《吃糠》一出,句云‘糠和米本一处飞’,双烛花交为一,洵异事也。”
清代黄图珌《看山阁集闲笔》:“《琵琶》为南曲之宗,《西厢》乃北调之祖,调高辞美,各极其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