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后可以参加丧礼,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婚夫妇在结婚后的一年内通常不宜参加白事,如丧礼。这是因为结婚后的一年是新人们的新婚期,新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参加白事,以免影响新婚的幸福。如果必须参加,可以等四个月后再去,或者如果夫妻中有一方或双方身体虚弱或正在生病,则最好推迟参加。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参加丧礼的时间和限制因地区和文化而异,应参考当地的相关文化和习俗。
题主所问的,是日前发生在陕西的一则奇闻,西安市一市民,母亲的葬礼和儿子的婚礼同一天举行。
据媒体采访当地知情人士表示:新郎的一家人都常年在外面打工。只有他母亲在附近打工,晚上都会回到家里。
前两天小伙母亲回家之后,到房上去扫树叶子不幸发生了意外,从房上摔了下来,不幸坠亡。
由于家里的人都在外地打工,小伙母亲坠亡好几天后才被发现。
按照当地的习俗,家里办了这样的丧事以后,三年之内都不能再办喜事。
于是新郎和家人们商量以后,决定婚礼和丧礼一起举行。 这个新闻被发到网上以后,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
对于这件事的观点,也泾渭分明地分为了两派。
01 反对派:就不能等一等吗?母亲刚去世怎么忍心办婚礼?
这一派网友的观点,大多认为“人死为大”。
母亲刚刚去世,小伙子就急不可耐地办婚礼,难免有“不孝”的嫌疑。
而且在母亲刚去世的情况下就结婚,就算是结婚了也不会开心。
小伙子如果孝顺,就应该恪守“守孝三年”的古训,等三年以后再举行婚礼。
02 赞同派:小伙子在丧礼当天结婚符合亡母的遗愿,并无不妥。
这一派网友认为,如果小伙子的母亲活着,也一定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儿子的婚礼。
而且现在的时代发展太快,让一对新人等三年,难保不会出现什么新的变局。
因此小伙子在母亲丧礼当天结婚,虽然听起来不好听,但是却是合情合理的。
而且新娘不介意在这种情况下跟新郎结婚,足见她和家人也都是通情达理的人。
在这两种观点之中,读书君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赞同小伙子的做法。
至于为什么?
我们就从一个故事来聊聊这个事情:
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官员的父亲去世了。
这位老先生活着的时候没有别的爱好,唯独钟爱骰子、麻将、牌九那一套玩意儿。
他的儿孙们曾经多次规劝都没有用。
而到了他临终的时候,他把自己的儿子叫到病床之前,让儿子答应他,在他死以后不管是纸人上还是纸马上,都要给他带上骰子、麻将、牌九之类的东西,以免他死了以后没人陪他玩,日子过得无聊。
这个官员答应了父亲的要求,而且也照做了;下葬的时候真给他烧了很多带些赌具的纸人、纸马。
在那个年代,人下葬烧纸人纸马都是有一定的礼仪规范的,像这名官员这样搞“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常不合礼仪的。
于是,就有御史弹劾了这名官员,认为他违背了礼仪,有碍风化。
乾隆皇帝看到御史的奏折之后,不但没有惩罚那位官员,反而在批复中申饬了这名御史。
乾隆认为:礼仪无外乎人情。人家的爹想要什么他烧什么,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对,就算是那些纸扎的赌具有碍风化,烧完之后妨碍的也是地府的风化,你一个阳间的御史是有多闲?居然管这种不沾边的闲事。
这个故事读书君忘记是在哪儿看的了。
但其中的道理却是很清楚的:礼仪无外乎人情。
丧礼当天结婚这件事,从情理上来讲:这位母亲不太可能愿意因为自己的死,耽误儿子的终身大事。
03 儿女最大的孝顺是什么?
不是坟前哭的有多响,也不是守孝论的有多真。
而是早日成家立业,让父母少操那么多心。
这一对新人在母亲的丧礼当天完婚,何尝不是对亡母的一种告慰?
如果这一对新人真死板的等到三年以后才结婚,对他们已经过世的母亲有什么好处?
况且题主问这事儿合不合“习俗”?
其实答案可能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这事儿还真符合当地的习俗!
因为这一对新人之所以会选择在丧礼当天举行婚礼,本来就是要避开,办了丧事之后三年不能结婚的习俗。
但是请大家注意!是办了丧事以后三年之内不能结婚。
而这一对新人是在办丧事的同时结的婚,而不是丧事办完以后结的婚。
所以,从程序上来讲,他们的婚礼是符合当地的习俗的。
结语
其实这件事情本身就谈不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婚姻双方是自愿自主的,他们的家人和亲戚朋友也都送上了祝福。
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本来就没有理由对他们过分苛责。
而且根据当地婚庆从业人员的说法,像这对新人一样,为了避开办完丧事三年不能结婚的习俗,在办丧事的当天举行婚礼的,并不算很少见。
现在存留的风俗,基本都属于旧时代的产物。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相处的模式已经发生改变的今天,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注定会有很多习俗会遗忘或打破。
这种变化是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毕竟,活着的人,是不会被一成不变的习俗困死的。
就像西安这种丧礼同时办婚礼的现象,其实就是在以“扣字眼儿”的方式,避开了办完丧事三年不能结婚的习俗。
如果没有丧事之后三不能结婚的习俗的话,丧礼和婚礼同时举行的现象也就不会发生了。
对此,你又是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探讨~
关注我,看世间百态,品百味人生,了解更多文化与知识。
1
快要结婚的人回避丧事吗: 还是要回避一下,要结婚的人去参加葬礼,被认为不吉利,白事会冲喜事,会倒霉的 1、经常生病的人 葬礼上还是要做很多事情的,比如说:迎宾客、行哀礼,葬礼的一世可是会很消耗体力和精力的久病的人精力本身就比较差,经过葬礼仪式,这么一折腾,会加重病情的 2、升官的人 升官的人参加葬礼,这是不吉利的征兆葬礼上会有各种
2
结婚多久不能参加白事: 新婚一百天内不适合参加葬礼 如果不是很重要的葬礼,才结婚就不建议参加了,参加了会影响到夫妻之间的感情 如果是非常重要的葬礼,是不得不去的葬礼,那去参加葬礼的时候就要穿上红色的内衣,这样就能避免白事的煞气了 还有怀孕的人也不能参加葬礼,对腹中的胎儿不好,而且参加葬礼的时候也会和其他人有过多的接触,
因为一个人的婚礼和死人的葬礼一样,都是一生中特别重大的事情。
婚礼是一种宗教仪式或法律公证仪式,其意义在于获取社会的承认和祝福,防止重婚,帮助新婚夫妇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和要求,准备承担社会责任。
所有的民族和国家都有其传统的婚礼仪式,是其民俗文化的继承途径,也是本民族文化教育的仪式。婚礼也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碑,属于生命礼仪的一种。世界上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婚礼是儒教婚礼、印度教婚礼、基督教婚礼,即三大文明圈的婚礼。在大部分的文化里,通常都会发展出一些结婚上的传统与习俗,其中有许多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失去了其原始所象征的意义,逐渐演变为世俗婚礼。
葬礼礼仪是各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各个地区差距很大,就是相隔数十里的村落,一些讲法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对死者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安葬、殡仪、举哀等。除近现代才出现的非宗教性葬礼外,各种丧葬仪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
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祸福。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有的葬礼盛大隆重;有的简易朴素;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学而又卫生。地理、宗教及社会结构均影响葬礼形式,阶级身分更是决定性因素。以西藏为例,葬礼按身分区分为4种︰贱民水葬,中等身分土葬或天葬,贵族始可火葬。在葬式上,世界各民族中有土葬、海葬、火葬、水葬、厚葬、天葬、洞葬、树葬、悬棺葬、壁橱葬、食葬等多种形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