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嫁娶和婚礼知多少

回族的嫁娶和婚礼知多少,第1张

回族人的结婚典礼,一般要分两步走。先由主家请来的阿訇,把新郎、新娘及家里的长辈集中在一起,用回族人的风俗习惯举行一个小小的仪式,这个仪式主要由阿訇主持,阿訇用回语对新郎新娘进行提问,让新郎新娘用心虔诚的回答,我觉得有点类似基督教堂婚礼,等这个仪式进行完毕后,正式结婚大典才能开始。

从婚礼用词上,司仪在典礼中,不能出现“酒”字和酒字的谐音字。因为回族的婚宴上一般是不摆酒的,宴席上只出现各种饮料和瓜子、糖块。汉民新婚典礼中的交杯酒这一项,在回民的结婚典礼中是不用的。主持婚礼的司仪如果不懂此项禁忌,典礼中出现酒字和酒的谐音字,就是对回民的不尊重。如:我们经常用到的,天长地久的“久”字,就要避开,或用其它词代替。还有拜天地的“拜”字。回族是信奉真主的。按照他们的说法是,我们不拜天,不拜地,不拜人,只拜真主。这个拜字只能用在拜真主时才行。为此,汉民婚礼上用的最多的“拜”字,就不能出现在回族人的典礼场。另外,回族人结婚不放炮。我们经常讲到的,鸣炮奏乐,也不要讲顺嘴了脱口而出。同时,在回族人的结婚典礼议程中,部分地区还有的加入了一项谢大厨,这和汉民婚礼议程截然不同。汉民婚礼中的谢大厨,是在典礼以后的敬酒,新郎新娘端着酒杯,向大厨致谢,而回族人则是必需作为典礼中的一项,在典礼台上隆重的向大厨行礼致谢。所以司仪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做到整场典礼按主家的要求来做,在不出现以上禁忌词语的情况下,尽可能的使主家满意。

一般人家在婚礼前头一天先要念个“亥亭”,以祈祷真主保佑、告慰列祖列宗;也在这一天 ,男方家在院落天井搭起篷布,请来各方亲朋,谓之遵婚。这一天,男方家要请来帮忙料理喜事的人进行具体分工,称为“邀跑窜”, 送亲的、娶亲的、压马的等一干人也在这时一一选定。同时,新郎新娘还要行沐浴礼(做大净)和修面、开面礼,男女傧相有责任向新郎新娘传授简单的性知识。

举行婚礼的一天,新郎连同自己的父亲、伯父、叔叔、阿舅、兄弟等有关人,在媒人的带领下,大盘子里端着核桃、枣儿、肉方、大米等礼物,一早去女家举行婚礼仪式一一念“尼卡亥”。主客按规矩在大炕上就坐后,开始念“尼卡亥”。第一项,由跪在大炕上座的主婚人阿訇向跪〈或坐〉在地下的新郎一一考问有关伊斯兰教信仰(“乙麻尼”)、信仰箴言(“克利买”)等常识,答得上者,即行下一项;答不上者,要受到指教,直至当场学会为止。第二项,阿訇询问一对新人的经名(即小名),并向他们及双方父亲询问是否同意这桩婚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即宣布这一婚姻合乎教法,并当众说定“买亥日”钱〈一种宗教聘礼〉。第三项,全体肃然而脆,由阿訇用阿拉伯文念颂婚姻证词经文,念毕,众人作“都哇 ”祈祷。最后一项,阿訇撤核桃枣儿,孩子们向新郎讨喜钱、讨眼泪钱、破面钱 ,女方家设宴席招待客人。

席散客走,男家即有两名娶亲的人带一盘花卷馍、一顶盖头〈或一首帕〉、一套衣服等俗称“要裹”的礼物,随马(或 车、轿)前往女家迎亲。待娶亲的吃过饭,新娘子梳妆打扮停当,便以红毡裹严,由她的兄长抱着送到马上,再同各位长辈、兄弟、妯娌、两位送亲的、一位压马的男孩、一位掌管箱子钥匙的小孩,陪同两位娶亲的,组成送亲队伍,浩浩荡荡,护送着新娘及嫁妆向男家而去。新娘临出门前,有的地方将一碗牛奶泼洒在接亲马的马蹄及其周围,谓之“白奶送”, 到了男家门口,又有一妇女迎来仍旧泼洒牛奶,谓之“白奶接”。 新娘下马行至门道时,新郎上屋顶踩上几脚,期望制伏妻子,婚姻扎实。

卸嫁妆时,拉马压轿的小孩可以得到一份酬金,叫“压轿钱” 。若男家不给或所付钱数太少,他们就不搬嫁妆、不入席,直至满意为止。湟中、化隆等地,迎亲的一干人要在男家住上一夜,其间,新女婿的伯父、叔叔等家要宰羊备席,轮流宴请。

  回族婚礼,各地大同小异,均图喜庆、吉祥,山区农村婚礼尤为热闹。一般是在男女双方领结婚证后,由男方选一个吉日(多数在星期五、聚礼日)在征得女方同意后,于结婚前三天,带上10~12个半斤重的大蒸馍和整只的羊肉,到女方家送"催妆礼"。

 结婚这天,男方家派出迎亲车和接亲人到女方家迎亲。女方家给新娘开脸(拔汗毛)、洗"离娘水"--"大净"。梳妆打扮停当以后,新娘在送亲人的陪同下,由众多乡亲簇拥上车。有的地方大热天新娘还要穿红棉袄,取"丰衣"之"意头"。送亲的人须是双亲,选择上有双亲、下有儿女、品貌端庄的人来担当此任,预示新郎新娘白头偕老,儿女┧全。

 接亲车到男家大门时,邻里乡亲故意把躲躲藏藏的男方父母拉到车前,用一根绳子系在车头上,大家像赶牛一样大声"吆喝",让他们向前拉车,这叫往家里拉扯新媳妇。新郎则围着接亲车跑步转圈,以示热烈欢迎。贺喜的亲友自动排成两行,夹道欢迎。有条件的,要从大门口到新房铺上红毡毯,有的则由新娘的哥哥或舅舅把新娘抱进新房。新娘鞋不能沾土显其尊贵。待送亲人全部下车后双方亲属邻里互相高声道"色俩目"。主人一面接待客人,一面按照回民习俗请阿訇念"尼卡哈"(伊斯兰教合婚仪式)。仪式开始,先由阿訇读一段《古兰经》,分别向新郎新娘询问是否同意与对方结婚,待双方答应后,阿訇宣布他们二人正式结为夫妻。继而,再按照一定内容谆谆嘱咐一番"尼卡哈"仪式即结束。接着阿訇从摆在面前的盘子里抓起一把糖果随手一撒,在座的人飞身抢夺,这是吉利的"意头",也是婚礼的高潮。在有的地方回族婚礼上有耍公婆的习俗。人们拉来小毛驴,将到处躲藏的新媳妇的公公爹死拉硬拽扶上毛驴,头戴草帽,手敲脸盆,用锅烟子涂着黑脸,让他的老伴(新媳妇的婆母)牵着毛驴在院子里转悠。婆母的打扮是:满脸抹黑,两个耳朵上挂着红辣椒,手摇扇子。老两口这副打扮尽管不雅,但被嬉闹的人簇拥着、欢呼着,心里美滋滋的。这种习俗如同汉族新婚的闹洞房,图个吉利喜庆。

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流程和规矩可能有所区别,但回族的婚姻习俗大都是按照教规来办的,如娶妻要经过请媒人提亲,送礼,写婚书,择吉日成婚等程序。

回族婚礼的流程及结婚的规矩

过去回族地区议婚,“先请媒妁通姓,惟不辟同姓,议妥纳茶果”等,之后还要“择日送衣料”等,婚期到了以后,“婚妁至女家接婚,送羊、麦、清油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有些青年男女互相早已认识,彼此也了解,互有爱慕之心,但还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双方表示同意后准备“定茶”。

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星期五),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陕青茶、龙井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桂圆肉等等,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

回民结婚仪式需请一位长者作证婚人,当众征求男女方意见,如双方给了口话(同意)即有效。结婚时,写“一扎布” ,即“书婚”(迎亲之日,请掌教为申明婚姻之礼),书男女姓名及双方父母姓氏于笺,宣读于众,谓之礼成,请阿訇念“尼卡经”(证婚词)。必须有证婚人在场。把订婚吃喝叫做“吃喜面”,男方要付给女方一定数额的聘金。男家到女家议婚期,谓之“送日子”。一般必须与同教人结婚。结婚仪式由知客主持,阿訇先询问双方是否同意,如果男女都表示愿意结婚,接着由阿旬念“尼卡哈”(主婚经文),最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核桃、枣儿散给亲属,婚礼就此结束。迎亲与送亲要互赠:‘份子”(喜钱),有的地方也有闹房的习惯。结婚当天置办筵席款待宾客。亲友邻里赠送礼钱、礼物表示祝贺。

西安钟楼附近的回民基本已经大多被汉族的习俗同化了

没什么大的区别!

回族婚礼习俗,婚礼,是回族人民一生中的一个大礼。回族老人常常把给儿子举行婚礼、完婚叫“卸担儿”,认为这是“终身大事”,是老人的责任。回族对婚礼特别重视和讲究,但由于回民分布在全国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据史书记载,回族的婚姻习俗大都是按照教规来办的。如娶妻,要经过请媒人提亲,送礼,写婚书,择吉日成婚等程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646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