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民政局领结婚证问题

晋江民政局领结婚证问题,第1张

照片可以自带,但必须是正规的双人红底免冠证件照,尺寸为(高×宽)36cm×52cm,三张。不可以用复印的,必须是彩照。你去一般的照相馆都可以拍,但价钱跟你直接到民政局拍是一样的。

全国已经取消强制婚检很多年了,都是自愿参加的,不做也可以。婚检是免费的,可以去户籍所属街道居委会申请。按要求去做半天不到时间应该可以搞定,但出结果就应该没那么快。详细还得看你们那边的安排。

领结婚证不一定要领准生证,除非你要准备生孩子。

没有准生证,结婚证的孩子想上户口就得交纳社会抚养费用,就是大家所理解的罚款。至于罚多少得向你们的计生部门查询,与民政部门无关。

就是去补办,交罚款,到你户籍所属的街道居委可以了解详细。

法律分析:在当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处办理。需要注意的是,结婚的男女双方去的婚姻登记机关,应当是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才能办理结婚证,否则是无法办理的。

法律依据:《婚姻登记条例》第四条 内地居民结婚,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结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

一、新娘的行头:汉服一件、小礼服一件、鞋子两双、回门衣服一套、首饰若干。

二,新娘出嫁当天带的东西: 床上用品2套、 拖鞋两双(男女各一)、

睡衣两套(男女各一)、 袜子两双(男女各一)、 内衣裤两套(男女各一)、牙刷牙杯2个、 牙膏1支, 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

红色脸盆2个、 带盖红桶2个、 小孩洗澡红盆一个、 毛巾两条、 浴巾两条、 化妆箱一个含镜子头梳

(镜子要圆的不能方的)、肥皂盒一个、 喜娃娃一对、 痱子粉、 厨房围裙、 化妆品一套、

大小碗盆等各10件、 钱若干、 喜碗、喜杯等、 准备装礼金的红包一个。

三,厨房用具

电饭锅、炒锅、蒸锅、刀铲等。

四,具体标准:

1,红色桶:子孙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桶内放置8样物品。

分别为: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卫生纸、柏树枝一小捆。

另一个桶放满米,上面放置的是红枣、桂圆。两桶上面均放置柏树枝(小捆)和红喜字。红布包裹。

2,红色脸盆:一个红塑料盆中放置的是新娘帮阿公、阿婆买的各一双的皮鞋和袜子及帽子各一。鞋子里需放置袜子、3节花生、糖各2。

另一个盆中放置的是健康秤、带籽万年青一盆。;两盆中均放置些红枣子、桂圆及柏树枝(小捆)。并覆盖红喜字在上面。

3,床上用品准备2套,

一套是带去夫家给公婆的:红色百子被1条、枕1对。

一套是铺新床上的,由以下4部分组成哈:

①,传统红色百子被、绿色龙凤被各1条、

②,垫被3床、盖被3条(羽绒、羊毛、蚕丝各1)

③,枕头2个,双人枕1个

④,铺床用红色床品一套

  晋江的婚姻礼俗“闻名中外”,对于其特殊性和严重的奢侈现象可谓有目共睹。 婚俗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历来都受到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晋江人尝谓人生三次喜:结婚喜、生子喜、生孙喜。在晋江,婚姻礼俗可以说已是“深入人心”,带有着浓厚的地域特色,也成为了晋江人民生活的典型习俗,延续了数千年的数百年的民俗,在人们的心中烙上了深深的印,充满了晋江的特色。

  一、晋江婚姻礼俗概况

  旧时婚礼是婚姻关系的很重要标志。而婚礼的习俗,因为民族和地域、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晋江的婚姻习俗是晋江地域文化积淀的体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晋江婚俗既保留了古代闽南文化的遗存,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原民俗的烙印——极尽奢华的古典式婚礼,构成了晋江社会多姿多彩的婚俗。

  1、古婚俗沿留至今日

  据了解,沿海地带高嫁妆婚俗可谓历史悠久。早在西周时期,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就是婚姻六大程序:

  纳采:男方家长请媒婆向女方家长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再派媒婆去女方,问清女方当事人姓名、生肖、生辰八字等与“命”有关的具体情况,并到祖庙占卜以定凶吉。

  纳吉:即订婚。仪式可简可繁,但交换订婚戒指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一般由男方当事人在其堂亲若干人和媒婆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中,双方当事人亲手为对方戴上。纳征:也就是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以女方是否收下判定婚姻是否实际成立。

  请期:纳征后不久,男方派媒婆或者直接与女方商定举办结婚仪式的日期,以前大多数要算命,选定黄道吉日。

  亲迎:新郎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按规定,加上随从,必须单数去双数回。晚上一般要举行结婚仪式,宴请亲朋好友。

  这种婚俗就是这样沿袭下来,即使有小小变动,却“万变不离其宗”。 晋江是历史文化名城,各种传统的风俗礼仪保存得较为完备,其中当然包括这一项重要的风俗。

  2、奁资近年节节攀升

  唐朝时的聘礼通常是绸缎之类,数量可多可少,酒食不包括在内。在沿袭传统的同时,沿海人又给这种风俗一些时代色彩。宋代的妆奁内容丰富多彩,金银首饰、布匹衣裳、灯火灶台、被帐枕箱、巾帽鞋袜、器具杯盘、珠玉珍宝、梳妆镜台、洗涤器皿、文房四宝、古玩珍器等,一应俱全。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嫁妆档次更进一步,最高纪录为:一辆奔驰320,一辆宝马725,六间临街透顶店面,现金人民币150万元、美金15万元,其他一整套最豪华时尚的家具家电忽略不计———据说女方是按照1000万元的标准置 。

  3、攀比现象严重

  “女儿越大父母越操心,儿子越大父母越放心”的俗话,还有“寡妇门前是非多”,而鳏夫家中有女子出入却受到人们恭喜的风俗,折射出几千年的重男轻女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没有高嫁妆,父母就担心女儿以后会没地位;男人找妻子也希望女方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以此证明自己有实力有地位。许多人希望女儿不要嫁晋江人,但希望儿媳是晋江人,无非是冲着高嫁妆来的。民间有个说法,娶媳妇要娶陈埭镇的,因为那里嫁妆高。但这要一分为二,经济发达地区给女儿高嫁妆,是男女不平等的一个表现。因为在整个闽南地区,男性有继承权,而女儿嫁出去就是“泼出去的水”。高嫁妆现象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经济实力雄厚,能承受得起高嫁妆;第二层次是不考虑自身条件,盲目跟风;第三层次是较为理性的层次,主要在晋江安海、池店等地,采用集体婚礼等形式,婚事简办,不盲目跟风。

  二、存在问题及其根源

  1、存在问题

  (1)、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关于铺张浪费,其原因主要是经济发展、意识形态和教育问题。在清末,晋江的婚姻礼俗中,铺张浪费主要表现在大地主,大官僚里面。门当户对,包办,媒妁之言盛行。广大的农民,饱受剥削,没有人生自由,温饱问题没有保障,因此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浪费。有自由的平民或是书生秀才,生活也比较清贫,婚姻礼俗尽管有按步骤来,但相对简单。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国民经济低下,人民的生活贫苦,但思想觉悟普遍高,十分纯朴。大多数人都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根本不会注重面子问题婚丧内容形式十分简单。

  晋江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地提高,讲排场,铺张浪费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越来越严重越盛行,攀比现象严重,而且趋于平民化。

  虽然它已经随着社会、经济、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改变而改变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但在目前,尤其是在农村,由于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这种风俗没有足够科学的认识,盲目地跟随潮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晋江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这些婚姻礼俗却越来越不科学——越来越讲

  排场,造成了不必要的铺张浪费。

  (2)、讲气派讲排场现象日益攀升

  讲豪华讲气派、高彩礼厚嫁妆近年来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主要是第一,男方重高嫁妆,女方贪高聘金。就聘金而言,已经从200元、400元上升到现在的20万元、40万元、80万元甚至更多。嫁妆由自行车、14英寸电视机到现在的高档进口车、住宅。因此,很多普通家庭一到子女谈婚论嫁时,就犯愁了。因家庭经济承受不起高嫁妆、高聘金,有些人选择偷、盗、抢、骗等行为;有些人因没钱而无法结婚。这些都严重危害社会,存在各种犯罪隐患。第二是讲排场。很多人为了讲排场,设立很多名目,订婚宴、女婿宴、结婚宴、还亲宴,每一场宴席都铺张浪费,几十桌、上百桌的大场面比比皆是,并且攀比严重,规模不断扩大,宴席的规格也不断提升。晋江目前的酒席价格,高、中、低三档分别是一桌1000元、800元、600元,这使一些家境不好的不得不“阉鸡跟凤飞”,硬撑着。

  (3)、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

  不良的婚姻礼俗现象近年来有水涨船高的趋势,不应该孤立地分析这一现象的影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多数人刚刚告别温饱,步上小康之路,无法承受高嫁妆的重负。“打肿脸充胖子”,往往会债台高筑,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到企业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影响到家庭生活质量。有些人甚至为此不惜干出偷鸡摸狗之事,影响到精神文明建设。

  2、根源

  (1)、多种习俗沿海糅合

  高嫁妆现象产生有历史文化原因。泉州属于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从沿海地带婚嫁中盛行的“三书”、“六礼”就可看出。晋江等沿海人的祖先多为西晋末年“衣冠南渡”的中原人,承载了大量中华文化传统。晋朝人好攀比爱斗富的习俗,使其后裔———晋江人在潜意识中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泉州古时为闽越之地,有不少土著习俗;再加上泉州自古就是通商口岸,受异国风俗影响。种种习俗糅合之后,使沿海地带的婚俗比其他地方更为复杂和隆重。

  从地域上看,泉州沿海地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传统上就是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后,泉州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一,为高嫁妆现象的产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从文化原因上分析,我国国民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爱面子,导致撑场面的现象非常普遍,高嫁妆婚俗就是其中的典型。还有,中国人自小就习惯于生活在家族关系的呵护之下,处处弥漫着中庸之道,不像西方那样崇尚独立,以至于父母要为孩子操心到老,因为担心女儿婚后受气而给高嫁妆就是一种表现。

  此外,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大多数沿海人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受到落后、保守的观念支配,容易落入俗套。婚礼按

  照繁琐礼俗来,缺乏个性、品位的现象变得很普遍。

  (2)、边缘性远儒性所致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总体布局中,民俗文化应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闽南沿海高嫁妆婚俗,是长期形成的。古代的婚事并不像现在这样,即使现在的惠安县,古时也有移风易俗的好现象。高嫁妆的婚俗并不符合儒家“礼”的规定。远古时期婚俗有“六礼”之说,到宋代至明清时期,就简化到了“三礼”甚至“一礼”,并未主张铺张浪费。这一风俗的形成,有地理上的边缘性(即泉州地处沿海地带)和文化上的远儒性(即远离传统文化中心)的原因。

  (3)、受到文化水平影响

  高嫁妆现象的成因,与文化教育因素也是分不开的。如今社会上受教育水平较高,有文化、高素质的群体,婚事就不会大操大办,而是注重个性和品位。

  (4)、与媒婆促成有关系

  根据晋江多数的离婚案来看,高嫁妆、高聘金现象与媒婆的极力促成有很大关系,媒婆牵线成功一桩婚姻,就能拿到聘金、嫁妆总和10%的红包,因此,媒婆会极尽三寸不烂之舌促成婚事,甚至在男方这边说女方会有多少嫁妆、在女方那边说男方会有多少聘金。男女双方、亲家间互不了解,在短时间内包装出来的婚姻和亲戚,往往容易在聘金返还环节出现矛盾,离婚率很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5705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6
下一篇2023-10-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