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的婚姻流程,根据后世《仪礼士昏礼》所总结的一套理想化的程序,可称之为“婚仪六礼”,依次稍作介绍:
其一为纳采:即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说媒,女方应允了,再送上大雁为礼物,并正式提亲。这一步很重要,尤其贵族家庭,如果无媒,就算是男女两厢情愿,可能也难成婚,即《氓》说的:“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其二为问名:男方派使者在纳采礼后询问女方基本情况,比如一般秘不示人的女方的名字、排行、出生年月日时等,这一点与后世相似,问清状况有利于占卜吉凶。然后还要问女方生母之名,以区别嫡庶(是不是正妻所生)。在这一步骤中,还是要送大雁为礼,然后女方设宴款待使者,女父亲送使者离开等。
其三是纳吉:男方拿着女方的基本情况去祖庙占卜,问祖先或天神婚姻吉凶,假如得到的结果是吉,则派使者拿着大雁(呃,又是大雁)去报喜,称之为“纳吉”,凶兆的话,婚事就吹了,大雁也省了……当然,自由行过纳吉礼,前面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婚姻也才算正式确定了。
其四是纳征:也称“纳财”,看名字就知道,和今日“送彩礼”的习俗很像。即男方送聘礼去女家,双方宣告订婚。不过,周人比较质朴,礼仪上要求送的不是金银珠宝等物,而是“玄纁束帛”和“俪皮”,前者是黑色(三匹)与红色(两匹)的五匹帛,后者是成对的鹿皮。顺便说一句,纳征礼即是《红楼梦》里面那个“虽善无征”的谜底。 三国时 陈宫:“从下聘礼到成亲,不同的等级时间长短不同。天子一年,诸侯半年,大夫一季,平民一月……”
其五是请期:男方家占卜,选好一个吉日,然后派使者又带着大雁(第四次出场)去征求女方的同意——同不同意只是意思意思,实际上这个日子的决定权在男方,只是礼节上需要知会女方一声罢了,因此也有称作“告期”的。
其六是亲迎:这一步是整个婚姻仪式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繁琐的,几个部分,1,迎亲,2,饮宴,3,相见;4,拜舅姑。
1,迎亲
迎亲是最麻烦的(古今一如),首先在出门之前,男方在家里摆上一大堆东西(基本上都是能吃的)。然后新郎穿着“爵弁服”,浅绛色的黑边的“裳”,再带着一票身穿“玄端”的遂从,驾着黑漆车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一路上,前面有人举着火把带路,新郎的车后面有两辆从车以及准备给新娘的婚车。
车队到女方大门口停下,然后等女方梳妆打扮(红边的“纯衣”),站在房里等着(朝南边)。女方的父亲出门接新郎进门,新郎又递上大雁(哈哈)为礼,双方行礼(没这么简单,事实上是对一堆人行一堆礼,略过),然后新郎带着新娘出门——
完了吗?没有。麻烦的是新郎还要假装坐在车上驾车,请新娘上车,新娘上去后,新郎再跳下来请人代为驾车,自己跑上另一辆车,急匆匆地先赶回去,跑到自己家门口,再站着等车队回来。
2,饮宴
麻烦的迎亲过后,是更麻烦的饮宴,首先,如果我们信《仪礼》的话,新郎、新娘、舅姑、媵等还要各自找好方位,行一大堆不知所谓的礼节——让我们快进,反正饮宴上最重要的环节是新婚夫妇共吃祭品,象征双方尊卑相同,互相扶持。
具体来说,新人们要吃牛羊的肺、肝,菜酱、肉酱、黍稷、猪肉等等,两人先祭黍稷、肺,然后夹着肉食蘸菜肉酱共食,一共吃三次,就结束了。
结束之后举行“合卺礼”,把一个匏瓜剖两半,双方各执一个饮酒,饮漱三次,称为合卺。这之后将新婚夫妇吃剩下的食物撤走,有意思的来了——食物撤出,但是,新郎吃剩的交给女方家人一扫光,新娘吃剩的交给男方仆从大快朵颐。
3,相见
下人和仆从们给新人们准备好婚房,新郎、新娘脱衣——礼服,新郎的礼服交给女方的人,新娘的礼服交给男方的人。然后红烛摇曳,新郎亲自为新娘摘下头上的“缨”,缨据说是发带,男方送给女方,订婚后新娘用它束发,直到成婚后才能由新郎亲手取下,浪漫得很。
再之后,撤除室内的蜡烛,不相干的人离场,女方的陪嫁人员待在门口(据说是为了“呼则闻”)。
4,拜舅姑
婚后第一天,新妇得早起,沐浴整洁(没说新郎要沐浴),身穿着“俪笄、霄衣”拜见公婆,她双手捧着笲,里面盛着腶脩、枣、栗子,并将枣献给阿公,腶脩给婆婆,公公得摸一下枣起身答谢,婆婆则手持着腶脩拜谢。再之后新娘再出去,回来时手上端着牛肉猪肉等,在一系列的繁琐不堪的手续中侍奉公婆进餐,婚姻到此,终于皆大欢喜,告一段落了。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的婚礼在一些关键环节上是有差异的,表现出中国文明早期即已产生的社会成员的等级层次。
周天子一般娶诸侯公室的女子为王后,诸侯的嫡女、庶女、同父姐妹乃至大姑、小姑都可以作为王后人选。天子娶后从择女求婚到定婚、迎娶王后的礼仪是有特别规定的。周天子是地位最高的社会成员,即使在春秋时期,在名义上其身份也远比诸侯高贵,因此周天子不亲自参与迎娶诸侯公室女子的礼仪,而是委托同姓诸侯代为主持。但迎接王后的婚使应是周王室的大臣,身份必须是卿。周桓王娶纪国的季姜为后时,迎娶的礼仪是同鲁桓公主持的。王室的婚使祭公先前往鲁国,从鲁桓公那里接受了使命,才去纪国迎接季姜到京师洛邑。周惠王娶陈妫为后,请虢公、晋献公、郑厉公代为主持迎娶,婚使是世为王室卿士的原庄公。《左传》庄公十八年记载为“虢公、晋侯、郑伯使原庄公逆王后于陈”。使人感到奇怪的是,周灵王娶后时,《左传》中没有再提到代为天子主婚的同姓诸侯,而且去迎接王后的婚使刘夏也并不是卿,《公羊传》称他是“天子之大夫”,《谷梁传》中称他为士,《左传》中称他作“官师”,并清清楚楚地写着“卿不行,非礼也”。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一些王室衰微,礼崩乐坏的春秋后期的气象。
诸侯的妻子一般称为夫人,多为各国公室之女;也有的是周王室的女子,通常被称作王姬;少数是卿大夫家的女子,如郑庄公娶了宋国大夫雍氏的女儿——后来郑厉公的母亲雍姞。《左传》中提到的诸侯婚礼礼仪很多,如聘、纳币、逆女等。聘是表示通婚之意,也即是求婚,要派卿或大夫专使。如《左传》成公八年所载“宋华元来聘,聘共姬也。”又《左传》昭公四年载“椒举遂请婚”。(椒举,楚大夫。)纳币是指前往女方赠送礼物以定婚,一般诸侯不亲自出行,委派卿、大夫成礼即可。所以《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所载鲁庄公如齐纳币一事,《公羊传》、《谷梁传》都评论说:“新纳币,非礼也。”诸侯婚礼中重要的礼仪是逆女,也就是把新妇迎接回国。诸侯不亲自出国境逆女,但一定要派卿前往成礼。所以《左传》隐公二年说:“纪裂繻来逆女,卿为君逆也。”又《左传》文公四年说:“逆妇姜于齐。卿不行,非礼也。”《春秋》经传中也有两起诸侯亲自逆女的例子。一是《春秋》庄公二十四年所载“夏,公如齐逆女。秋,公至自齐”。二是《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载“晋侯逆夫人嬴氏以归”。其中,晋文公重耳迎娶文嬴事出偶然,在此之前,他为躲避国内吕、郤之乱,已经悄悄地来到秦国。可见,周代诸侯亲迎新妇的事极为罕见,而诸侯不亲自逆女才合乎当时礼制。与娶妻一方逆女相应地,嫁女一方有送女、致女和聘等礼仪。送女,是遣嫁之礼,一般不出国境,如《诗·邶风·燕燕》记载卫君之妹远嫁也只是“远送于野”,即送到国都郊外罢了。致女则是把所嫁之女送至目的地。无论送女还是致女,诸侯都不亲自执行。《左传》桓公三年记叙送女之礼说:“凡公女,嫁于敌国,姊妹,则上卿送之,以礼于先君;公子,则下卿送之。于大国,虽公子,亦上卿送之。于天子,则诸卿皆行,公不自送。于小国,则上大夫送之。”若所嫁女非诸侯正夫人,则遵循“送从逆班”的原则,即送女者的位次依逆女者的位次而定。[5]送王姬之礼又与此不同,天子不与过问,由同姓诸侯主持。如《春秋》庄公元年所载“夏,单伯送王姬。秋,筑王姬之馆于外。王姬归于齐”即指鲁庄公代天子主持送女。是以单伯先送王姬至鲁,接着鲁国就于国都外为王姬修建馆舍,以备齐国来迎娶。至于嫁女之国所行的聘礼,如鲁桓公三年齐即嫁文姜,“冬,齐仲年来聘(鲁),致夫人也”,[6]是嫁女之后使大夫随加聘问,所谓“存谦敬,序殷勤”。诸侯公子娶妻,礼仪稍异于诸侯,要亲自迎娶新妇。如《左传》隐公八年所载:“四月甲辰,郑公子忽如陈逆妇妫。辛亥,以妫氏归。甲寅,入郑。”即行此礼。诸侯公子立为太子者,娶妻不亲迎。《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楚太子建聘娶秦女,就由少师费无极前往迎接。
卿、大夫婚礼礼仪也有聘、逆女等步骤。聘,见于《左传》文公七年“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戴己卒,又聘于莒,莒人以声己辞,则为襄仲聘焉”。又《左传》成公二年载“巫臣使道(夏姬)焉,曰:‘归,吾聘女。’”《左传》昭公元年载“郑徐吾犯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强委禽焉。犯惧,告子产。子产曰:‘是国无政,非子之患也。唯所欲也。’犯请于二子,请使女择焉,皆许之”。杨伯峻注:“聘即近代之订婚,古亦谓之成昏……盖已纳币。”并不恰当。如上诸例,若聘即是订婚,莒人又何以能拒绝穆伯呢?再者,徐吾犯之妹尚未择婿,又与谁定婚呢?这里聘还是视为求婚妥切。至于上面第三例中的委禽,也是伸通婚之意的礼仪。杨伯峻注:“古代婚礼,第一件事为纳采。纳采用雁,故亦言委禽。”卿大夫娶妻一定要亲自前往女方迎接新妇。《左传》中不乏其例。如宣公五年载“秋九月,齐高固来逆女,故书曰逆叔姬,卿自逆也。”卿大夫婚礼中又有反马之礼,上文提到的高固,于迎娶叔姬的当年冬天,又同她一道回到鲁国,《左传》解释为行反马之礼。杨伯峻说:“至大夫以上娶妇者,则乘母家之车,驾母家之马。即婚三月以后,夫家留其车而返其马。郑玄注:‘留车,妻之道也。’者,盖谓妻不敢自必能长久居于夫家,恐一旦被出,将乘此车而归,杜注所谓‘谦不敢自安’之义也。郑又云‘反马,婿之义也”者,夫家至以后不致发生出妇之事也。”已解释得很清楚了。
士之娶妻,其婚礼应如《仪礼·士昏礼》所言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步骤。《诗·卫风·氓》中还有关于士婚礼的形象描述。诗中以女子口吻写道:“匪我衍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清楚地记叙了周代士阶层婚礼中媒聘、占卜、定婚期、亲迎等仪式。而且也明白地记载了士是以车来迎娶新妇。这与卿大夫以女方车、马迎娶新妇不同。
对周代各层社会成员的婚礼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后,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蕴含在婚礼制度中的社会成员的等级差别。例如在迎娶新妇这一环节上,各等级所应遵循的礼仪制度明显不同。天子、诸侯不亲迎,派卿为婚使逆女。天子又使同姓诸侯代为主持迎娶礼仪,更突出了地位的高贵。卿大夫、士都要亲自迎娶新妇,但在礼仪的细节上仍有差异。由此可见,中国上古时代礼制的职能在于肯定并维护社会成员等级分化和以它为中心建立的社会秩序。礼制不但固化了不同社会阶层间的等级差异,还详细规定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的行动准则。反映到婚姻上,就是以上提到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婚礼礼仪的不同。此外,当时人们是自觉遵循、维护礼制对婚姻的指导和干预的。可以说,礼制精神已渗透到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体系之中。如周代婚礼始于媒、聘,所以当时人们对此很重视,未经聘娶的妻子,地位很低贱。《左传》成公十一年记载,鲁大夫声伯的母亲未经聘娶,以至于同为人妻的穆姜耻于跟她作妯娌,待声伯出生,她就被遗弃,嫁给了齐国的管于奚。《诗·卫风·氓》中描述的女子虽钟情于抱布贸丝的男子,却因他还未托媒人来求婚,而不愿仓促草率地嫁给他。
周代婚姻除具有严密完整的婚礼制度外,还有其他一些特点。
周代贵族婚姻形态普遍为一夫多妻制。以各国诸侯为例,《左传》中提到他们配偶的名称有夫人、元妃、次妃或二妃、下妃、诸子和嬖人等,其中只有夫人或元妃是正夫人。诸侯配偶很多,如齐桓公的妃妾见诸记载的就有夫人三位:王姬、徐嬴、蔡姬,又有内嬖如夫人者六位:长卫姬、少卫姬、郑姬、葛嬴、密姬和宋华子。晋文公的妃妾也很多,曾为怀公妻又嫁于他的辰嬴只排在第九位。
周代贵族婚姻还普遍实行媵制,即陪嫁制度,这也是使贵族配偶数目增加的一个原因。媵制又分为两类:一是诸侯之间相互以女陪嫁。杨伯峻解释说,古代,诸侯娶于一国,二国以庶出之女陪嫁,曰媵。《左传》成公八年说:“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更为详备。但当时礼制虽然如此,也有异姓诸侯媵女的记载,媵女之国的数目也不限于二国。象鲁成公八年鲁共姬出嫁,不但同姓的卫国、晋国来媵女,后来异姓的齐国也来媵女。《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也记载“晋将嫁女于吴,齐侯使析归父媵之。”又是异姓媵女。据杨伯峻的解释,诸侯媵女的具体过程是,媵女一国派大夫护送庶女至嫁女一国国都,再与出嫁之女同至娶女一国。[18]但《左传》中成公八年至十年卫、晋、齐遣女陪嫁鲁伯姬的记载却反映了如下事实:只有卫人媵女在伯姬嫁往宋国之前,至成公九年二月,鲁伯姬已被迎婚到宋国,但夏季晋人才来媵女,而齐人媵女更在成公十年。可见,媵女之国一般把陪嫁的庶女送到嫁女之国,再由嫁女之国遣送,但不一定与出嫁的女子同行。二是周代贵族婚姻中,妇家以妹、侄陪嫁的现象普遍存在。试举数例。《左传》隐公三年载:“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左传》闵公二年载:“闵公,哀姜之娣叔姜之子也,故齐人立之。”《左传》文公七年载:“穆伯娶于莒,曰戴己,生文伯。其娣声己生惠叔。”《左传》襄公十九年载:“齐侯娶于鲁,曰颜懿姬,无子,其侄鬷声姬,生光以为太子。”《左传》哀公十一年载:“冬,卫大叔疾出奔宋。初,疾娶宋子朝,其娣嬖。”以上,戴妫、叔姜、声己、卫大叔妻之娣等都是以妹的身份陪嫁,鬷声姬则是以侄女的身份陪嫁的。
话说……作为世界上最珠光宝气的老太太,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对胸针的爱有多深沉自然是不必说,不管是出席日间公务,还是参加国事接待,总能看到她在左肩处别着一枚胸针。
胸针被誉为开在心口的花,在特定的场合,佩戴有意义的胸针,让珠宝成为“一门语言”,也是女王广为人知的秘密。
纵观这几十年,英国王室举办的婚礼有很多,女王也会佩戴心爱的珠宝,给新人送去自己的祝福,欢迎新人加入王室大家庭,成为温莎一份子。
这些婚礼也帮我们打开了女王的珠宝箱,想看英国王室家底有多厚,不如就从这冰(胸)山(针)的一角开始看起。
女王曾经在婚礼上4次佩戴蝴蝶结胸针(只涉及本文提到的婚礼),蝴蝶结在中文中有非常美好的寓意,象征着爱、爱情、情结,“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光看字面意思就是一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在西方同样也有类似的寓意,因为从形态来看,它是用丝带“绑”在一起的,而用在胸针上则表达出俏皮的一面,又因为佩戴时胸针靠近心脏的位置,所以又常常带有“恋爱”、“真爱”的意义。
在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的婚礼上,女王佩戴的就是一枚蝴蝶结胸针。
这枚胸针是女王的奶奶玛丽王后在1930年代从加纳德珠宝购买的,有个动人的名字——真爱情人结胸针(The True Lover's Knot),玛丽王后去世后,这枚胸针就直接留给了大孙女,也是女王的所有蝴蝶结类胸针中最大的一枚。
2011年,在威廉王子和凯瑟琳·米德尔顿**的婚礼上,女王也是佩戴的这枚大胸针,搭配一身明亮轻快的**套装礼服,为新人送去了“真爱祝福”。
第二枚在婚礼上佩戴的蝴蝶结胸针,是多塞特蝴蝶结胸针(The Dorset Bow Brooch),这枚胸针是在1893年,多塞特郡送给玛丽王后的结婚礼物。由珠宝商Carrington制作,材质包括金、银和钻石,造型非常灵动,用料看着也是下了本的。
伊丽莎白女王结婚的时候,奶奶玛丽王后将这枚胸针送给她当结婚礼物,在唯一的女儿安妮公主的婚礼上,女王就是佩戴的这枚蝴蝶结胸针。虽然这段婚姻最后也没天长地久,但是最初的祝福还是好的~嫁女儿也看得出女王是真的开心。
虽说欧洲王室往上数几代大家都是一家人,但是女王很少出席国外王室成员的婚礼,只有希腊家亲戚的婚礼是个例外。
希腊是菲利普亲王的“娘家”,当时的希腊王储帕罗夫斯也就住在英国,女王算是给老公面子吧,也佩戴蝴蝶结胸针参加了这场“合家欢”婚礼。
这次佩戴的是肯辛顿蝴蝶结胸针(Kensington Bow Brooch),这枚胸针由珠宝公司Collingwood & Co制作,是肯辛顿婚礼礼品基金会(啥部门的这是?)在1893年送给(后来的)玛丽王后的结婚礼物,主体由金银钻石组成,在蝴蝶结上还挂了一颗可拆卸的巴洛克珍珠。
玛丽王后是剑桥公主阿德莱德的女儿,她就出生在肯辛顿宫,所以对这枚胸针也是格外看中,后来直接留给了孙女伊丽莎白女王。
ps:三枚蝴蝶结胸针中,抛开立意的话,我最喜欢的这枚胸针,可拆卸就意味着有多种戴法,而且造型精致灵动,说不定还可以当发夹来戴啊~
除了用蝴蝶结胸针给新人送祝福,女王也用少女心满满的粉钻玫瑰给两个儿媳妇送上了美好的祝愿。
在长子查尔斯王子和幼子爱德华王子的婚礼上,女王都是佩戴的威廉姆森粉钻玫瑰胸针(Williamson pink diamond brooch),这枚胸针是由卡地亚设计制作,花心中的粉钻原石是加拿大地质学家威廉姆森送给伊丽莎白女王的结婚礼物,后来卡地亚设计成了高山玫瑰的样子,用了圆形明亮式切割粉钻作为玫瑰花心。
在查尔斯王子的婚礼上,女王一身浅蓝色着装,用双层珍珠项链来搭配粉钻玫瑰胸针。
后来爱德华王子和苏菲·琼斯结婚时,女王则是一身浅紫色套装,用珍珠项链搭配这枚胸针出席。
查尔斯王子第二次结婚时,女王佩戴的胸针就没那么少女心,也没有那么多祝福了,反而用胸针传达了“服务”的精神。
这枚胸针(The Australian Wattle Brooch)是女王在1954年2月,在访问澳大利亚时收到的礼物,由澳大利亚珠宝公司William Drummond制作,由铂金制作,并镶有钻石和黄钻,大家都知道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之一,面对女王是要“俯首称臣”的,其寓意不言而喻。
除了戴卡米拉的婚礼上,女王也在访问悉尼、出席教堂服务、发表圣诞演讲时佩戴过这枚胸针。
2018年在哈里王子和梅根·马克尔**的婚礼上,女王佩戴了一枚珍珠钻石胸针,珍珠和钻石排列得比较紧凑,这枚胸针也是来自女王的奶奶玛丽王后,名字叫做里士满珍珠钻石胸针(Richmond Diamond Pearl Brooch)
但是,胸针原本并不是长这个样子的,女王在梅根婚礼上佩戴的是拆除了吊坠部分的不完整版。
这枚胸针是里士满镇送给玛丽王后的结婚礼物,原本长下面这个样子,玛丽王后去世后这枚胸针留给了伊丽莎白女王,女王在登基后巡回英联邦国家时佩戴过,后来就开始压箱底,直到上了年纪后再次翻出来佩戴,个人觉得加了吊坠更好看。
去年是女王最后一个侄女肯特加布里拉**结婚,女王虽然不喜欢表弟媳妇,但是还是给面子参加了侄女的婚礼。
在这场婚礼上她佩戴了一枚棕榈叶胸针,这枚胸针来自女王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由卡地亚制作,王太后一生都非常喜欢这枚胸针,在丈夫的葬礼上也是佩戴的这枚棕榈叶胸针,也因为这一点,女王后来接待特朗普时佩戴这枚胸针,就被解读成了是不欢迎他的意思。
anyway,搭配颜色鲜艳的服装,看起来也还行吧~
说完了儿媳妇、孙媳妇、女儿、妹妹,再来说女王的第三代,按道理讲也是最疼爱的三个宝贝:外孙女扎拉、亲孙女尤金妮公主和碧翠丝公主。
碧翠丝是今年疫情期间结的婚,没有马车游行,没有民众欢呼,也没有四方宾客,女王奶奶是又借礼服又借王冠的,但是在自己的珠宝上没有特别讲究,佩戴了一枚玫瑰胸针,而且参加完婚礼还回温莎城堡授了个勋~
唯一的外孙女扎拉是在苏格兰结的婚,女王佩戴了一枚钻石扇贝胸针,胸针来自女王的母亲,也是实打实的“硬货”!
“贝壳”上密密麻麻排列着钻石,在中间有一颗珍珠,下面还连接着钻石串,肤浅如我,只觉得一看就很值钱~
这枚胸针由Courtauld-Thomson爵士在1919年制作,后来Courtauld-Thomson爵士的姐姐(or妹妹)把它留给了伊丽莎白王太后,王太后百岁生日庆典的时候就佩戴着这枚胸针。
加上王太后也是苏格兰贵族出身,又是高寿有福之人,这枚扇贝胸针看起来就是“你是我放在心里的珍宝”的感觉,外孙女和孙媳妇的待遇还是不一样哈~
当然~如果论起“壕”,论起少女心,论起给宝贝孙女撑面子,那就还是尤金妮最得奶奶心。
尤金妮公主是女王爱子安德鲁王子的次女,本来她的婚期是在2018年5月的,后来为了给哈里梅根让路,婚期被调整到十月;自己还是个旁支王子家的公主,自然也比不上哈里的婚礼盛大;加上爹妈离了婚,奶奶想要偏爱也是正常的。
当天女王佩戴的是库里南5号心形胸针(Cullinan V Heart brooch),中间的库里南5号重达188克拉,看着像不像一双手捧着一颗心形钻石?
1960年尤金妮他爹安德鲁王子洗礼时,女王也是佩戴的这枚胸针,从儿子到孙女,都是捧在手心里的宝贝啊~
12场婚礼,10枚胸针,胸针本来不会说话,却因为佩戴者的过往、经历、故事,让珠宝不仅闪闪发光,也有了自己的情绪和语言。
女王亲临婚礼,本来就是对新人最好的祝福,而加上珠宝的语言,又让这场亲临变得更有故事性。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这10枚胸针,你最喜欢哪一款呢?
最近几天,在访问格鲁吉亚期间,摩纳哥的夏琳王妃在晚会上佩戴了一条海洋项链,不少人对其感到了好奇,所以今天就来详细絮叨一下这条项链的来历。
每一位王室成员结婚的时候都会收到很多来自他人的各式各样的结婚礼物,其中大多也都是一些珠宝配饰,奢侈华贵程度皆不是一般品牌珠宝可以比拟的,而按意义来论老公的赠礼更为有爱,夏琳所佩戴的这件海洋“王冠”就是这样的存在。
其最常见的名字是“The Ocean Tiara”(海洋王冠),是2011年夏琳老公——摩纳哥阿尔贝二世亲王送给她的结婚礼物,是一份来自老公的爱意表达。
其由摩纳哥王室官方珠宝商vancleefarpels设计制作的,既可以作为王冠佩戴,也可以作为项链使用,和很多王室珠宝一样一物两用。
这个珠宝由一个个圆形元素组成,每一个圆环都以水的形状塑造,是用359个蓝宝石打造的,珠宝商选择了三种不同深浅的蓝色来赋予海洋的色彩和律动美,海中的浪花则以白色钻石来代表,11颗梨形钻石则代表了水滴。
项链(王冠)上面镶有多达1200多颗宝石,重量超过70克拉——850多颗钻石(重达44克拉)和359颗蓝宝石,单颗最大钻石超过了4克拉,整体形状就是海洋和涌起的浪花,以纪念夏琳作为游泳运动员的过去。
夏琳王妃首次佩戴“老公牌珠宝”是在2011年的玫瑰舞会上,将其作为项链来佩戴,非常的耀目亮眼。
夏琳也曾在2014年为《霍拉》杂志拍摄封面照时将其作为王冠来佩戴,一头利落金发上梳,将王冠和发型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尽显曾经游泳冠军的个人魅力。
对于并不怎么喜爱佩戴王冠的夏琳来说,这件珠宝利用率算高的了,嫁入王室八年多佩戴过那么七八次,可能珠宝设计的非凡意义更讨其喜欢!
而和王冠配对的还有对同样设计样式的长耳坠,其在参加王室晚会时佩戴过,很符合夏琳一如既往的简约利落风格。
迄今为止,同系列的王冠和耳坠并未同场合佩戴过,期待今后夏琳能够配对使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生拥有了很多让人羡慕的珠宝,其中以收藏的项链最为出名。作为一个妥妥的“珠宝收藏家”,她的项链同样是如数家珍,样样都是不可多见的宝贝。三层珍珠项链是女王最标志性的项链之一,因为是女王的父亲在结婚二十五周年纪念的时候,送给女王的礼物,这是女王9岁时收到的第一件正式的配饰礼物,一直到了90岁还在佩戴。
亚历山德拉的达格玛项链,最早是亚历山德拉的,是丹麦王室献给亚历山德拉和威尔士的结婚礼物。这条项链上点缀了2000颗钻石和118颗珍珠,底托是黄金。原来这条项链里面有一块木头的碎片来点缀,木头碎片是来自真的十字架,真的是非常的华贵。虽然感觉宗教色彩比较浓郁,但这条项链设计得灵动唯美,流光溢彩,年轻时的女王会摘掉十字架佩戴,神采飞扬,顾盼生辉。
海德拉巴的尼扎姆项链,这是一条由卡地亚打造的项链,是印度国王送给女王的结婚礼物,外表复杂奢华,熠熠生辉,出镜率非常高,女王很多的美照都是佩戴着这条项链拍摄的,简直又美出了一个新高度。
卡塔尔项链,1979年,伊丽莎白女王去卡塔尔进行国事访问,卡塔尔的国家总统送给了女王一条珍珠项链。这条珍珠项链由六圈珍珠组成,每两串珍珠中间会用钻石点缀,英国女王喜欢用这条项链搭配相应的珍珠耳环。
宝石“祖母绿”这一名词大概就源于这里吧——
英国乔治五世之妻玛丽王后,佩戴这顶王冠是她的最爱,这顶王冠的来历是1893年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的女孩子们共同筹款,为玛丽王后共同打造这顶王冠,做为结婚礼物送给她,成为玛丽王后的最爱,被亲切称呼“祖母的王冠”。
如果你也像是宝石痴迷者,一定听说著名库里南钻石,它是世界Z U l大的宝石级无色宝石,原石重3160克拉,被切割成著名的库里南1 9号钻石,这枚心形钻石镶嵌在胸针之上,就是5号钻石。
白金禧年庆典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通过视频与大家见面,女王一身碎花连衣裙,胸前就带着这枚5号库里南胸针。我想女王此时也呐喊出了“天地恒久远,我心亦永恒”的心声。
这枚阿拉伯蓝宝石胸针,也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佩戴次数比较多的,它搭配了很多服饰,带来了不同反响的效果。
这枚胸针是菲利普亲王送给女王生日礼物,是由黄金、红宝石和钻石组合而成,这枚胸针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来说与众不同,它饱含一份浓浓的爱意。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每次出场的时候都会佩戴一枚胸针。女王对胸针不是一般的热爱,胸针在整个女王的人生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就是传承,同时它也记录了和伴随了女王的大多数时光。那英国女王的粉色胸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来头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吧!
它的来历可挺有意思:一个坦桑尼亚小男孩,在面包树下发现了这枚粉钻,正在当地考察的加拿大地质学家约翰·威廉姆森博士出手买下。这位博士是女王的迷弟,兴高采烈地把粉钻送给女王作为结婚礼物,后来卡地亚将它打造成了胸针。英国女王特别喜欢这枚胸针。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非常钟爱色彩亮丽的服装,每一次她的出场都带给大家一种朝气,女王的胸针,通常是浅色调的珍珠、宝石为主,不仅仅是典雅,还少去了不少色彩搭配的烦恼。基本上在搭配的时候,女王都会把胸针放在比较传统的位置——锁骨微微偏下靠外侧。
在这些简单不失时尚的装扮中,女王穿戴了她喜爱的胸针,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除了这些品牌的胸针,女王也会穿戴Gurrard或者Jardine Star家的胸针出席重要场合。作为一个王室的时尚老人,女王伊丽莎白的胸针典雅而复古,总能将那礼服靓丽的色彩一起收拢起来,给所有的一切染上优雅的格调。小编是特别喜欢女王的呢,他经常表现出一种自信典雅的感觉。透漏出一股成熟的女人味,刚柔并济。小编是不说废话的口水君,记得关注我或者点赞哦,小编需要你们的支持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