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拉萨往事》

看《拉萨往事》,第1张

1德康家族的兴衰

德康旺秋,索朗嘉措,强桑三个出身贵族,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强桑的妹妹白珍嫁给了旺秋,旺秋留过学,回藏后为拉萨修建水电站,是一位有学识见解的大才子。他主张向西方学习振兴西藏。在一份相关文件上,索朗认为若是在失去自己的条件下,按照西方的制度来管理西藏是行不通的。因此不认同旺秋,没有签名。同时白珍也喜欢索朗,旺秋和索朗既是好朋友又是情敌。

三大寺间政治分歧斗争中,联名振兴西藏的主张遭到反对派的打击。为了保护旺秋及其家族,索朗烧掉旺秋签过名的文件,自己承担“罪名”而落狱。

做为好朋友,旺秋心里过意不去,深深自责,常常借酒消愁。三年后就去世了。

德康家族没有了男主人,上下一大家子全靠白珍太太操持,在管家罗桑的帮助下,艰难维持。

女主人白珍与管家罗桑有了私情,并怀上了孩子。一个贵族的女主人与下贱的管家有这样的事,传出去会影响德康家族的声誉和命运。

德康老太太和白珍商量后,做主找了一个乡下人贡觉来做德康府的新老爷。贡觉没有文化,是个粗人,但为人忠厚善良,愿意接受怀着孩子的白珍,一起好好过日子。

德康府两位**渐渐长大。大**德吉先是嫁给哲多府老爷做小妾,哲多老爷死后被赶回德康府,后嫁给次丹,随他去了印度,在印度生了一个女儿。二**央吉从生下来那天就被大家视为“不吉利的女人”,长大后出家做了吉尊先生。

白珍生下与管家的孩子丹增,丹增被选为活佛。自丈夫旺秋死后,为了德康府坚强操持,守候着德康府。儿女一个个不在身边,在她心里,仍想念着索朗。

贡觉在德康府的日子,形同傀儡,没有能力主持德康府的未来。他知道,德康府并不属于他,白珍也不属于他,识趣的离开了德康府。

岁月流逝,德康府一次次变迁起落中,西藏迎来了新的曙光。索朗大赫后恢复贵族身份,归还财产庄园,当上了四品官员。等待着他的,将是属于他与白珍他们自己的幸福。

这就是一个贵族家庭的一般命运。

2归宿

  一个人总会有他的归宿。肉身的归宿想必大家都一样,最终走向自然,回归天地。这里的归宿,是指活着时的心灵、情感归宿。一个人,不论是谁,都要有这种归宿。

白珍:德康府太太

嫁给了德康旺秋,成为德康府太太。在此之前,她也喜欢索朗嘉措。向西方学习振兴西藏的进谏受到当权派反对,为保护旺秋,索朗下狱。而旺秋为此自责,不到三年后就去世了。

德康府没有了男主人,一大家子靠白珍维持。做为一个女人,尤其是那个时代的女人,不容易,受到一定限制。期间白珍与一向帮助打理家事的管家罗桑发生关系,并且怀孕,生下一子丹增。罗桑身为下人,女主人怀孕,不得以德康老太太出面,找了一个乡下人贡觉来充当德康府的新老爷。贡觉没有文化,白珍为他捐官,可他连公文写得都歪歪斜斜。平常只会玩牌。学识导致圈子有限。虽然贡觉为人厚道,能接受白珍怀了别人的孩子。然而,作为贵族的白珍,既使这样,贡觉也算是捡了便宜。

随着两个女儿渐渐长大,小儿子丹增出世,德康府兴衰命运起起落落,可谓一路艰难。幸而白珍有学识,大家出身,坚强,总算一步步走了过来。

在白珍心里,除了死去的丈夫旺秋,仍想念着索朗。而索朗也一直没有把她忘记。在索朗狱中生活阶段,白珍不忘送吃的穿的,并想办法希望可以救他出来。

拉萨监狱人满为患,嘠厦不得不将一部分犯人分摊到一些贵族家监管。通过强桑白珍的关系,把索朗分到了德康府。

随着时势变化,只要索朗向当权者承认错误,就可以释放。然而索朗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更改。白珍无奈,在一个夜晚偷偷将索朗放跑。

虽然索朗走出了牢门,在身份上仍是逃犯。不可能与白珍修百年之好。

而白珍对贡觉根本没有爱,贡觉在德康府形同傀儡。他自己也知道,德康府并不属于他,白珍也不会属于他。他识趣地离开了德康府。

和平解放西藏在即,形势大好。索朗得到大赫,恢复贵族身体,返还庄园财产,并且在嘠厦任要职。新的民众大会在即,索朗对白珍说,等大会忙好了,就考虑我们自己的生活。

在此之前,大女儿德吉叫白珍跟她去印度,躲避战火,白珍之所以不走,一是因为德康府,二是因为索朗。

对于白珍,她的归宿就是所爱的男人。她对德吉说过,一个女人的幸福,就是嫁一个彼此相爱的男人。

德吉:德康府大**

旺秋去世后,家道开始中落。为了能过上好日子,经德康老太太介绍,德吉自己同意,青春少女德吉嫁给哲多府年老的老爷,做了小妾。不多久,哲多老爷一命归天,虽有心留了遗嘱给德吉,只是德吉年轻,不曾抓住。最终被另外两位太太赶出哲多府。大好青春年华,并没有换来金钱财富,落得伤心的教训,德吉回到德康府。

开始帮助阿妈白珍管理家务。此期间,白珍冷落贡觉,压抑的贡觉,晚上跑到德吉的房子,欲行好事,遭到德吉反抗。

此事大家都知道后,也不过是德康府的家事。因此贡觉摊开跟白珍商量,希望德吉同意,与白珍仨个人一起过。白珍自己没有意见,说只要德吉同意就可以。去和德吉说,德吉坚持不愿意。此事只好作罢。

在一次聚会中,次丹看上了貌美的德吉,并追求,向德吉求婚。德吉心里并不喜欢次丹,只是次丹在外事部门工作,还算体面,为了走出没落的家,德吉同意了次丹的求婚。

之后跟随次丹去了印度,并在哪里生下一个女儿。

德吉漂亮,懂事,明事理。她不甘贫穷,不甘低于人下,就像她冷傲的外貌一样,理应该得到幸福。然而少女时就嫁给了老头子,却遭到不如意的驱赶。嫁给次丹之前,如果不是因为德康府没落,她不可能下嫁给一个老头子。嫁给老头子被逐回后,更难以再找到如意郎君,不得以才嫁给一个不喜欢的追求者。

央吉:德康府二**

在央吉出生当天,有游方僧人预言德康府会来一位不吉利的女人,随着央吉来到德康府,加上她生性好玩,好奇,常闹出一些不大不小的乱子,因此每每总要背上“真是个不吉利的女人”的名声。实际上,央吉心地善良,她喜欢和下人在一起,和她们做朋友。比如奶妈,比如奴才拉姆,比如厨子财旺,比如犯人索朗。

然而,为了德康府的安宁,白珍不得不先后两次将央吉送到亲戚的庄园生活。

在帕鲁庄园叔叔家生活的日子里,央吉让久病的叔叔站了起来,走出了多年未走出的房门。俩人缘分相投,感情逐增。在管家罗桑来准备接央吉回府之时,央吉不想回去,不愿意离开叔叔,而叔叔也离不开可爱的侄女央吉,并宣布将把帕鲁庄园送给央吉,让她做庄园的继承人。

他们相处的短短日子里,那种亲情,不舍相依,让我十分感动。

叔叔死后,央吉回到了德康府。有吉尊先生上门要收央吉做徒弟,央吉自己也有出家做尼姑的意愿,当下剃度,离开了家,去桑觉寺修行。

在央吉心里,自小都被大家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女人,做了吉尊先生后,她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实际上,这完全是个误会,好比是不好的事恰巧让她碰上了。

事实上,与她相处的人,如奴隶拉姆,如财旺,如索朗,如叔叔,都是那么要好,亲切。特别喜欢那个演儿时,少年时的两位央吉,比演成年的央吉演得更真切,更让人动容。

央吉从寺庙里走了出来,她跟随解放军财旺,要去看看北京,看看世界。我理解为去见识世界,四海游历,普度有缘人去了。

藏族,出家做吉尊先生或者做了喇嘛是件荣耀的事。我疑问的是,这样他们是不是就不结婚了?

在央吉出家一事上,奶妈女儿告诉她说,是太太(白珍)为了省去嫁妆,才让二**去出家的。因此央吉十分难过,不过她自己本是愿意的,并没有因此怨恨阿妈。

在白珍为什么要让央吉出家?只有索朗明白她的心事。

索朗说,有一次我问央吉长大了想干什么?她毫不犹豫地说要当尼姑,要成为受人尊敬的吉尊先生。央吉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她对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和疑问,也许寺庙能给她一个思考的机会。

我也觉得索朗说得有道理。不过,还是为央吉的命运感到可怜。

奴隶,平民的命运:

少爷常叫拉姆做一件事,去村子里叫一位平民的媳妇来陪他睡觉。奴隶、平民的悲惨命运,恐怕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象到。奴隶完全是不自主的,等同于主人的一条狗。睡就睡在屋檐下。

所谓的贵族,有金钱权力,有农庄奴隶马牛羊,有充足的支配权。如果是男性奴隶,唯有干脏活累活,做牛做马,辛苦一辈子。如果是女性奴隶,同样的命运,若是长得好看些,还会成为男主人*欲的对象。

我为奴隶悲惨的命运哀伤,也为高高在上的主人老爷们感到不耻。早在很多很多年前,就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声。为什么同样是人,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社会制度是大环境,小环境则是个人和个人所在家族命运的直接影响。原本的出身,多半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3藏族风俗

白珍和央吉,去圣湖朝拜,说能看到自己今后的命运。

一行翻山越岭,来到高山环抱的一汪静水,在圣湖边,有一个女人和两个男子面湖而跪,女人居中,两边的男人各将一根红绳系在女人的哈达两头,然后女人将哈达抛向平静的湖中,最后,女人选择了她右边的男人做为伴侣。是怎样通过抛哈达的现显来决定选择谁?这个没有看明白。是选择先沉入湖中的一端方或者后沉入湖中的一端方?

这边白珍和央吉也将哈达抛向湖中,合什闭目。当睁开眼睛一刹那,在湖面白珍看见的是一个挂饰,是送给索朗的那个挂饰。印证了白珍与索朗的重逢。

而央吉看见了一座二层小楼和一座白塔,也印证了她后来出家为尼的真相。

那么我在想,朝拜圣湖,真的能看见自己的命运吗?

看上去,有可信之处,想来确有缘故。你想,一颗虔诚的心灵,一路朝拜,面对幽静如镜清澈的湖水,当心沉静下来祈祷的时刻,一定会是想到自己特别想要的事物。心有所属,眼才有所见。这种见似真,实则幻像。幻从心里来,又成为真。因此,这种预示就有它的一些道理。

  这是康巴服饰    

康巴,包括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康巴服装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别开生面而令人耳目一新。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珠三串胸前抛;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我虽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口当闹;我虽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我虽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一、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   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藏族服装服饰的起源和形成,往往是与生存功利目的和审美观念交织在一起的,但首先是功利目的。服饰的形成,主要是先民们为了能在广阔的空间活动时,用来抵御严寒,遮隔日晒雨淋和风沙袭击的。这就是藏族服饰缘起的实用功利。功利目的先于审美意识,而人类最初的审美对象往往又是实用对象,或者是生产中的工具,或者是所猎获的动物。如磨制石器、骨角器、衣物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 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 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笄有5 件,均为骨质,等身细长,通体磨光,剖面呈圆形,上端雕成重叠的蘑菇状。磺有6 件,分石磺和骨磺两类。环有5 件,均系大理石制成,其剖面不甚固定,有扁平椭圆形、圆形、三棱形之分,均仅残存一段。珠有10 颗,质料有大理石、硬玉、粘土岩、骨等。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圆形、管形、葡萄形等,但其上均有一穿孔。分为圆珠、管珠和葡萄珠三类。项饰有两串,每串出土时均集中在一处,有长方形珠和管状珠两种。长方形珠系粘土岩制成,管状珠系鸟类腿骨片制成。镯一件,由两个半圆骨筒组成,一个半圆形骨筒上有六孔,另一个骨筒上残存二孔。贝饰10 件,均系贝,上有穿孔。牌饰10 件,系用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骨片制成。其上有穿孔,或刻有横槽,或刻有花纹。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还出土了陶纺轮和骨针。在一件陶罐的底部发现了织物的印痕,每平方厘米面积内就有经、纬线各8 根,在青海乐都柳弯的半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同类的遗物出土。可见在石器时代,藏族远古先民已能编织纺织物并已穿上了缝制的衣服。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3 千年左右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有十分相似之处,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辫子松散披肩(今藏族地区仍有此发型) ,有的在胸际佩戴着小铜刀; 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欢、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 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应是当地民族的服饰习俗,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了。  据史载:“东女国, (康巴一带) 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辫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形象都穿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康巴汉子服饰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一件彩陶靴,通高1116 厘米,底长1413 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并普遍穿用的长统靴子,并有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至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的一种以矿质赭石色(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 涂擦面部,以起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美饰面容,并兼具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妇女的头发梳很高且尖凸,称为“堆髻”,后世妇女发型中的“卜殊”同此发型也有渊源关系。   康巴乡城服饰  

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又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许多国家、民族的服饰文化优势,这就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东女部,今昌都地区,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一般男子技发,妇女编辫,男女都用彩色赭面。  

党项,是一个纯游牧民族,服饰习俗中头戴乌突骑帽,身穿长袍,下着小口裤,足穿皮靴,与今藏东康巴牧区藏族服饰类似。此外青海地区的吐谷浑,贵妇人披锦花,戴金花冠,女发型为辫发披后,饰有珠贝、珊瑚,这一类服饰与今康巴藏族妇女服饰大致相同。以上这些远古服装服饰表现特征应是今天藏族,尤其是东部康巴地区藏族服饰的最初母型。   二、康巴服饰的类型  

康巴服饰是藏民族服饰文化中的灿烂花朵。康巴服饰既具有藏民族的共性特征,又别具地方个性特色。其主要服装藏袍的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其腰带举足轻重,式样不拘一格,也是藏装最显著的特征。而宽大超长,日当衣服夜当被,既可遮风避雨保暖,又可装物当坐垫的一衣多用性,又与康巴游牧民族生存环境、高寒的气候和质朴的生活相适应。色彩是康巴藏族服饰点缀美的灵魂,他们在色彩运用上十分着重色块与整体的相衬与和谐,其运用最多的红、黄、蓝、绿、白、黑,往往包含了宗教的象征意蕴,又归纳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现的直观表征:他们认为蓝、白、绿、红、黄五彩是菩萨的服装,蓝色代表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河流,红色表示空间护法神,**表示大地。广泛运用金银珠宝装饰也是康巴藏族服饰的一大艺术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务实的审美价值观念。另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生动物材质自然美所形成的质朴、天然之趣,更使康巴服饰充赢着一种与大自然博大胸怀相依相衬的雄浑气魄和钟灵神韵。  

康巴服饰中男装服饰差异不大,女装服饰差异尤为明显,并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地域风格。康巴服饰大致可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嘉绒服饰、牧区服饰、康巴特有着装等类型。  

康北农牧区盛装,以羔皮藏袍挂金丝缎或毛呢藏片等为面料,下摆、襟、袖等处镶宽大的水獭、豹、虎等珍贵兽皮。彩绸衬衣、锦缎袄褂。  

        康南农区女盛装,以五颜六色的花氆氇制成的百折连衣裙,左右胸襟处镶以红、黄、绿、藏青、金丝绒三角形,双袖肘处镶红布,袖边镶绿布,背部镶绣有吉祥图案“公热”,裙边镶红色羊毛条,色彩艳丽、装饰性极强。除了华贵的服装,还以金、银、红珊瑚、绿松石、黄琥珀(密腊) 等作头饰、胸饰、腰饰、手饰,把全身装扮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木雅地区服饰,妇女以顶戴袋状帽,将帽沿一侧内叠扣于头上,上沿额伸出头额前,宽至两鬓,长约30 公分的袋状帽箭垂于脑后,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编发辫缠盘于帽上。男着原生白皮板羊皮袍,头戴整条狐狸帽为特点。  

        嘉绒地区服饰,则以女头顶披绣花头帕,是以长方形黑金丝绒底绣花头帕对折,戴于头上,额前伸出约数公分,脑后下披至后颈,宽至两鬓,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辫发盘于帕上,辫子套各式辫饰。外披披风,内穿锦缎上衣,下着五彩白褶裙,腰系丝织或绸质彩色花腰带,男戴金丝帽,足穿彩靴为凤彩。嘉绒地区服饰还受羌族习俗的影响,生活俗装普遍穿长衫,以蓝黑色为主,下身系围腰,腰扎宽大彩带,冬天穿羊皮褂或羊毛织成的无领服等。  

康巴牧区服饰,男女老少秋冬季均以厚重的原生皮板老羊皮、羔羊皮为袍,上饰粗犷的五色布、呢料条纹或“雍宗”、日月等图案纹装饰,夏装则常以轻、薄的各色面料或自织牛羊毛呢制成的单或夹的长袍。上镶彩虹氆氇尼花边,康北一些农区还时兴针织栽羊毛的袍、裤、衣等。男戴宽沿白毡帽,女梳百辫,戴羊皮帽,耳、项、胸、腰、背、腕、手佩各种用金、银、珠玉、宝石制作镶嵌的饰品。礼仪节日盛装选料更为华贵、精美。闻名遐迩的康巴汉子的服饰,则以昌都、德格一带男装为典型,其服饰品主要有象牙发箍,金银镶边的红珊瑚大耳环,珊瑚、玛瑙、琥珀等珠宝项链,用金、银、铜精制的佛盒“嘎乌”、大镰盒等,腰际横插或斜佩长藏刀、短吊刀,手指上戴有金银并镶嵌有珊瑚等珠宝的戒指。外套藏袍以绸缎、布、毛织氆氇品等制成,边上以水獭、虎、豹等皮镶边,脚蹬藏皮靴或红黑相间的毛质氆氇尼靴,头扎一根又黑又亮的长发辫,夹以红、黑、蓝等大股丝、绒线,盘头而绕,尾端呈散状,垂落于头侧,显得扬扬洒洒,威武剽悍;着帽的或戴金毡帽,或戴狐皮帽,愈显雄姿英发,潇洒自如。着装上康巴汉子一般将藏袍下摆提升至膝盖以上,脱两袖扎于腰际,腰间除火镰等佩物外,一把横插的长刀十分耀眼,加之头上飘洒的“英雄结”,倍显剽悍、粗犷英武。  

        康巴女装:以昌都、德格一带为典型;其显著标志是前额顶佩戴由银和青铜铸造并镀以金,中间镶嵌红珊瑚的“梅朵”头饰,即花朵纹样装饰。相传此佩饰为格萨尔王妃珠牡所佩戴。头发编成若干粗细不同的小辫(康巴地区一般有扎108 根的习惯,而那曲的扎到120 —150 根, 安多的则可少至70 —80 根) ,上面饰以松耳石和珊瑚; 鬓角两边的头发上穿有松耳石或猫眼珠,辫子末端也穿以两股松耳石或银饰,藏袍和男子服装大体相似,显得华贵大方,婀娜多姿。总体上讲,昌都、德格服饰代表了半农半牧区的康北型,由于历史上德格土司的辖地和势力影响较广,故而这类服饰也使之流传于整个康区,尤以男子的“英雄结”和女子的“梅朵”头饰成为其典型的显著标志。  

康南稻城姑娘服饰  

        康巴特有着装,此类着装是康巴地区特有的以实用为主的服装样式,其材料多为原生兽皮板或手工家织毛织品。质地厚实,色彩简洁,款式新韵独特,具有自然、质朴、厚重的视觉效果而别具一格。  

        褂,有多质地和款式,皮褂,劳动护身兼防风寒用。以整张兽皮制成,男女均穿。各地型制略有区别。大致有长皮褂:前开襟、圆领、塔肩、无袖、宽腰、摆齐膝、肩摆沿成自然毛边。男性多以熊、岩驴等厚型皮板作料,妇女多以羚羊、山羊等软皮板作料。长毪毡褂:基本形制同皮褂,不同之处是长袖。质地以综黑色毪子或薄毡为料,领袖襟摆均滚红边。亦有盛装用褂,款式不同之处是高领、无袖、统腰,以上等彩花氆氇细毪子、藏片等为料,色彩绚丽,多见于康南农区。  

        披风,防风寒雨雪用,质地有毡披、毪披之别。毡披:前开襟、平领。无袖敞腰。展开后呈半圆形。摆齐膝以下,领口有系带,沿肩饰黑色云纹布制花边。原白羊毛毡为底料,常见于牧区。毪披:以四方形毪子为基本形体,无领无袖,上角近领处嵌以领花、系带,下边近摆处垂有长穗,以染色细毪子为料,常见于农区。  

裙,主要有两种型制。百折裙:折皱平整有序、折皱约有五十至六十不等,多则达108 道之吉祥数,长齐脚背,以各色彩花氆氇或锦缎拼缝,亦有黑色绵布、平绒等为面料的,为康南农区特有盛装。围裙:多见于嘉绒生活女装,形制为四方形裙面、前后腰各一幅,后幅大于前幅,长齐脚踝,配织花腰带,裙角有丝线绣纹,质料多为卡其、平绒等软薄型,以黑色为多,庄重大方。           三、康巴服装佩饰  

服装佩饰是服饰文化中的华彩部份。如同大海中的浪涛,草原上的格桑花朵,更像天空中的片片彩霞。藏族的服装佩饰工艺品中绝大部分是以金银珠宝为主。这与藏族人的生活环境有关,艰苦的物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理想美的向往和宗教信仰的强烈追求。藏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到了近现代,这种生活方式仍占很大的比例。正因为如此,牧民们十分重视着装的佩饰,把自己的主要财富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迁徒。一个比较富有的牧女,着装佩饰的价值往往超过万元,以至十多万元,个别富裕者甚至达到百余万元,这是一家数代人经过艰辛积累的全部财富。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牧民们都喜欢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家传所有的装饰品佩戴出来。这既是对财富的炫耀,又是一种精神美的展示。  

        由于藏族人笃信佛教,因而装饰品的造型和图案也具有强烈的宗教象征意味。名贵而玄秘的九眼宝石、象牙佛珠、珊瑚项链、象牙圈、密蜡宝石、金护身盒,右旋海螺等,从中无不寄托着他们对神灵的祈祷、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美好理想的渴望追求。这种把理想、信仰、财富、文化、审美熔为一体的服饰艺术,是藏族服装佩饰工艺的一大显著特色。  

        康巴地区的藏族服装佩饰工艺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如昌都的金银佩器、甘孜白玉河坡、新龙等民间所产的各类藏刀、佩饰等。从金银制品的造型变化,单元图案组织的巧妙,到制作工艺的精湛,无不显示出康巴地区能工巧匠们的娴熟技艺和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体现出了康巴服装佩饰工艺的璀灿。由于康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汉往来的枢纽地带,藏汉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康巴服装佩饰工艺品既有着浓郁的藏族本土风格特色,又兼收并蓄了汉族工艺品的长处,风采独具。这些金银制品不仅制作巧妙,装饰精致,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金银制品上所表现的富有朝气和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如日月造型、“朗久旺丹”图案、“雍宗”图符、“吉祥八宝”图案(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fa轮、胜利幢、宝瓶、金鱼) 等。这类具有深刻象征内涵的宗教图案,经过民间艺人们的匠心处理,使单纯的图案,不仅纹样构成变化丰富,装饰性浓厚,而且注入了世俗化的意味。逐渐成为藏民族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喜闻乐见的服装佩饰纹样。  康巴服饰的佩饰丰富多彩,门类齐全,款式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康巴嘉绒姑娘服饰  

发式:男子发饰有披肩式长发、自然式卷发、普通式短发等。其中犹以英雄结式盘发为康巴男子独有发型。此为以黑色丝线或牛毛与发合编发辫,辫端加编红色丝线,左向缠盘于头,使红丝穗垂于额侧。盛大节日跳锅庄时,男子辫发中还加红、黄、绿等绸布,再将粗长的彩辫盘于头上,形成硕大的盘头。辫股上套象牙圈、戒形银质嵌珠发;而妇女发式,有细密多辫披于肩后,在腰身后用红色或彩色丝线束为一把扎在腰带内的多辫式。有用红丝线、毛线或五彩丝线、毛线编独辫或双辫,然后盘于头上或头帕上等。  

头饰:男女皆喜用象牙圈、戒指形银质嵌珠和银质圆形式饰件为辫饰。妇女则用绿松石、琥珀、银泡等作头饰。尤以妇女头饰最为典型。  

牧区妇女头饰。材质名贵,质地华丽,色彩斑澜,形式多样,有在额上或头顶处佩戴大枚琥珀或镶珠银盘,呈一点式样式。有头顶及两鬓对称佩戴嵌珠银盘,呈三角式样式。有头顶、后脑两鬓各佩戴一枚**琥珀或嵌珠银盘,呈梅花式样式。头饰中还有专门的以皮革或红呢制成宽长的垫带,上面缀满银泡、银盘花或**琥珀、红珊瑚的头饰带。这种头饰带有仅从前额经头顶、后脑及腰后戴一根头饰带的。也有再从额际两侧经双鬓、双肩于腰际戴二根头饰带,呈三根头饰带的,还有以红珊瑚珠,绿松石编串成环状帽饰的。也有以象牙、红珊瑚珠、珊瑚树、琥珀、绿松石编串成盔状帽饰的。在佩戴头饰带的同时,双鬓还悬挂红珊瑚、绿松石串珠。  

康北农区妇女头饰较简略。仅用小型银盘花和少量红珊瑚、琥珀装饰。多用绿松石珠装饰双鬓细辫子。  

        康南农区妇女若不戴头帕或不盘发辫的,则多以细密多辫垂于身后,发辫右边编90 根,左边辫140 根,然后用獐皮条将发辫分别串编成左右两片,左片先朝头顶用右片覆盖成方形,称“扎得”,再将双鬓散发各编三根细辫。两耳角上各挂四根珊瑚枝。额前梳齐眉流海。还有将一对大枚琥珀或银盘花左右对称佩戴于头部呈双角状或头顶仅佩戴一枚琥珀或银花呈独角状。还有用银丝缠发辫,盘头时正好把银辫置于头前。耳饰:男子有环形银质大耳环。灯笼形银质嵌珊瑚大耳环。妇女耳环有金、银质环形、灯笼形嵌珠、龙头形嵌珠耳环等。项饰:妇女有金、银质、嵌珠宝的各种型制、花色的领花。  

胸饰:男子用猫眼石、红珊瑚等珠宝串起的项链。铜、银质錾花镀金“呷乌”(护身盒) 。妇女有各色珠宝项链;银质项盒、银项链。此外,还喜佩戴各种护身饰物,如:道行高深的高僧大德的像章、装有祈愿文或咒语、魔符图案的方形缎制护身包;红色或**的丝、绸、毛线编织的吉祥结;被民间称为“天降铁”或“雷铁”的玄密佩饰物,经高僧活佛加持被视为具神秘咒力的念珠等。  

        手饰:男子皆有金银质双龙头、单龙头、麻花形手镯。有象牙手镯。妇女还有各种玉石手镯。男女皆有金银质嵌珠宝戒指。男子还有象牙板指环,各种玉石板指环。  

腰饰:男子腰饰主要有火镰袋、皮包、腰盒、吊刀、长腰刀、腰带式钱包等。妇女腰饰主要有雕花银包腰带、皮包、腰盒。各式针线盒、奶桶钩、小吊刀、银链等。  

背饰:妇女们的专用品,常与头饰相连,多为条形红色皮底、缎底或黑金丝绒底上从头至腰依次排列琥珀、珊瑚、银泡饰、银元、藏洋等作为装饰。在黑色的发辫上特别突出,更加强了女性柔美娟丽、婀娜多姿的线条美。  

        尾饰:男女服饰中最具风采的部份,多以宽大绚丽的红、黄、绿、兰绸布呢绒扎腰间后从腰后垂悬至脚下,妇女一般为单色,男子则多色,形成如同鸟尾状的装饰,在手舞足蹈之时,或微风吹拂下,女则大有轻盈飘飞如仙女升空之态,男者则如五彩缤纷的彩虹绕身,眼花缭乱,又如草原雄鹰展翅翱翔苍穹,令人心驰神往。  

        康巴藏族从男人到女人通身的佩饰,真可谓五彩缤纷、琳琅满目,这些斑驳陆离的服饰工艺品,观之无不使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由此也可窥见康巴藏人对美的多方面、多层次、高水准的精神追求和习俗贯制。   

        四、康巴各地服饰文化风采  

        乡城服饰:在康南的乡城、稻城、得荣一带,由于临近云南纳西族地区,其服饰也受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乡城女子连衣裙被其他藏区称为风装,形成于文成公主进藏时期,由纳西族妇女穿的齐膝围裙演变而成。风装左右胸襟分别镶有红、黄、绿、藏青、黑金丝绒五块三角形布料,分别代表: 福寿、土地、先知、牲畜、财产。背部嵌一块绣有吉祥图案的“公热”,一般为绿色;下连后部有无数褶皱的十字花氆氇呢彩裙。风装用料讲究,以手织氆氇为上品,妇女头饰亦别具一格,将头发辫成上百根小辫后,横向编织成网状,再披戴在头上,两耳角上分挂四根红珊瑚枝,更加显得光彩照人,在藏区实属少见。  

乡城男子服饰与整个藏区男式服饰融为一体,也用水獭、虎豹皮等包装得华贵大方,配上刀枪更显威风凛凛,刚毅雄强。稻城服饰:有自身地方的特点,女子背部从头上低垂腰肩的发辫多达百根,且投入精工制作的十字花氆氇尼裙袍,裙袍腰间皱褶达四五十条,发辫间挂上珊瑚珠,琥珀、玉石,以及金银饰品,姑娘们前额上留有一份齐眉留海短发,古色古香。  

男装服饰多为原生白氆氇料作成,给人一种简洁、坦荡、清爽之感。但最具特色的当属整张狐皮栓挤而成的狐皮帽,其栓挤形式的造型十分考究,整体给人以自然、质朴之美的精神享受。  

        昌都德格服饰:德格人极重服饰。男装以华贵庄重为特点,头盘发,且戴红丝宽帽,耳饰金银大耳环,其上镶挂九眼石或珊瑚,身着水獭、豹皮为饰的长袖袍,手带象牙圈或金银手镯,指套缕花白金戒指,胸佩银制“嘎乌”,腰系长彩带,佩长刀,背猎枪,足蹬藏靴,更显粗犷剽悍的英姿。  

        女子服饰重华丽,以各色红丝线加粗长大辫,头戴象牙、蜜蜡、珊瑚,颈部佩宝石串珠,头背札佩银制的饼铃,腰挂精巧小藏刀,加佩玲珑精致的针线盒、奶钩等吊饰,加之领袖镶饰极具民族色彩的花边图案,更具女性飘逸、秀美、潇洒的风采。  

        白玉服饰:妇女特别重头饰,额着一颗**琥珀,中嵌一粒红珊瑚,具有鲜明的个性,显示姑娘柔美多姿、落落大方的美貌神态和康巴姑娘健美、灵秀的英姿。白玉男子服饰则集农区、牧区服饰之精华于一身,表现了康巴汉子挺拔粗犷、阳刚豪放的特点。  

        石渠服饰:在康巴首屈一指,男儿穿着似雄鹰展翅般宽大矮健的镶虎豹皮宽边长袍,着红色长袖衬衣,腰后饰数条彩虹般绚丽飘撒的五彩腰带,头戴圆柱形高顶红色丝蔓帽,脚蹬高筒皮靴,腰插长剑,背挎钢枪,一派男子汉儿勇健刚强、英武潇洒之态。女子着装富贵端庄,长袍喜用紫红色氆氇呢,襟边饰宽大水獭皮组嵌图案,以金丝缎条边点缀,着挑红色长水袖衬衣,    头披长辫,头、颈、胸、腰、耳、腕饰金银珠玉佩饰,服饰之豪华,作工之精细,令人叹服。  

   

藏包子、西藏麦片粥、糌粑、甜茶、青稞酒等。1、藏包子:藏包子以白面为皮,以牛肉为主馅,加适量牛板油,调以葱花、酱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上笼蒸制而成。2、西藏麦片粥:将小麦浸泡后捶扁,晒干制成麦片,和人参果、牛肉丁、奶渣一起放入骨汤中煮熟即可。

1、藏包子:藏包子以白面为皮,以牛肉为主馅,加适量牛板油,调以葱花、酱油、味精、花椒水等佐料,上笼蒸制而成。

2、西藏麦片粥:将小麦浸泡后捶扁,晒干制成麦片,和人参果、牛肉丁、奶渣一起放入骨汤中煮熟即可。燕麦的香味会在牛内的醇香中更具特殊的香味,这是当地人常食用的早餐之一。

3、糌粑:糌粑是藏族牧民传统主食之一。做法是把青稞、豌豆炒熟,磨细成面然后把糌粑放进碗里加上酥油茶,再一点点加水不停地搅拌,直到糌粑变成圆团为止。糌粑携带方便,吃时用酥油茶或者青稞酒拌合,捏成小团食用。

4、甜茶:主要原料是朱红茶,牛奶,制作时将煮好的红茶滤去茶叶,加入鲜牛奶,搅拌均匀,味道融合即可。甜茶鲜香爽口,美味无比,营养丰富,老少皆宜。

5、青稞酒:主要原料是青稞,配料是发酵曲饼,制作时将青稞淘洗干净浸泡一夜,加水煮熟,晾干,撒入发酵曲饼粉末,装进坛子密封发酵即可。青稞酒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是青藏人民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的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6607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