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行知基地留下的回忆

南京行知基地留下的回忆,第1张

        嗨喽,大家好,我是来自龙潭区金珠学校四年一班的学生,我叫王嘉伟,虽然我只有十岁,可是我从小就是一个对画画酷爱的男孩,学校里有我最爱的山里红美术教室,和我喜欢的晓野老师。我生活在美丽的吉林市,可是我的家却在偏远的农村,父母都是辛勤的农民,我有着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伟大梦想。那天晓野老师打电话给妈妈,我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只见妈妈挂断电话笑的像一朵花,我问妈妈,他兴奋的说不出话,过了一会儿妈妈说:“晓野老师要带你去南京,还能见到互+网络里的老师和小朋友们”,“真的吗?真的吗?”我惊讶的有些不相信,妈妈却一直笑得开心,说是真的。我开心的在我家的香瓜地里乱跑,告诉爸爸,我要去南京啦,告诉姐姐,想要告诉所有人,我要去南京啦。

      晚上我激动的睡不着,问妈妈“我要怎么去,坐客车吗?”妈妈说“傻孩子,坐客车要多久才能到,当然是坐飞机了”!“什么,飞机?”我又惊讶的问。妈妈说“快睡吧,7月30号才能走”。从哪之后,我每天都会看看日历,还剩几天才能去南京,我每天都在收拾行李,期盼早一点到30 号。我幻想南京是什么样的,听爸爸说南京有曾经的大屠杀,那是我们战斗过的地方。我幻想为什么会叫行知基地,会不会去住帐篷,那些全国各地的小朋友能不能听懂我的东北话?

      30号终于到了,那天早上5点我就起了床,赶往离家很远的车站,那一天下了雨,可是我的心情很晴朗。

到了车站第一时间联系晓野老师,她很了解我,一眼就在人群中发现了我,看看我的行李沉不沉,有没有不能带上飞机的东西。检查完我们和吉林其他学校的老师见面,还有我认识的第一个小伙伴—赵天宇。他已经上六年级了,我猜想他会不会和我做朋友,我拿出姐姐买的酸奶,主动和他交朋友。在吉林站我们照了照片,告诉南京我们来了。

与来送我的妈妈和姐姐说了再见,我就和老师们进入了安检,我时刻跟紧晓野老师,怕自己走丢,去往机场的动车上,老师们有说有笑,我也和我的小伙伴互换零食。到了机场,又认识了几个老师。我觉得他们都好和善,没有陌生感。过了一会,广播里传来“尊敬的旅客,由于……飞机将会延误”,怎么了,飞机不飞了嘛,我心想不会不去了吧,晓野老师说等一会儿吧,我才放心,真怕不去了。待了好一会,实在无聊,想起带了画笔和画纸,邀请老师们当模特,我的画笔舞动了起来,

      画累了,吃了一桶泡面,过了好久终于通知飞机可以起飞了,我立马起身生怕把我落下。坐到了晓野老师为我挑选的带窗的座位,可是天已经黑了,什么也看不见,不能给姐姐发飞机的照片了,回去给他画吧!飞机刚起飞的时候有些难受,很快就好了。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已经到达南京站,转了一个面包车,终于到了行知基地。到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多,我看了看,原来是学校的寝室,我还以为是帐篷,亮着灯的几间寝室,还在等我们,晓野老师安顿好我,也回到了寝室,我来的比较晚,小伙伴们已经睡了,我也就匆匆睡了。

        研学第一天,早早起床,老师们早就已经醒了,已经安排好了一天的活动。虽然我不适应这里的生活环境,将近40度的高温,也听不太懂小朋友们的方言,但是我知道我的身后有一群帮助我的老师们。老师组织我们小朋友一起做了卡林巴小乐器,流水线做画,让我们很快融入在一起,一起演奏小星星,我们一起绘画了10米长的画,很壮观,

我一下子认识了很多好朋友,有康康,杨子悦,赵天宇,董复学……还见到了很多互+课上的老师们,和名字一样温柔的安妮老师,美丽的雪萍老师,丝丝老师,春春老师等等。还有和善,平易近人的吴虹校长,他们一直都在照顾我们。那天晚上我们一起用粘土为老师们做奖杯,我很认真,因为觉得老师们真的很棒。

       

      第二天,我就要去了解这里发生的故事了,和那些让我们敬仰的革命烈士。坐了好久的大巴,终于到了,那里仿佛突然很安静,没有一丝嘈杂的声音,每个人的表情好像都很严肃,我好奇为什么会这样,直到我看到一个个雕塑时,我也静止了。那是我在爸爸看的战争片里,看到的情景,那些抗战的英雄们挪动着疲惫的步伐,却没有一点退缩的意思,正因为他们的勇敢,坚持,我们才能在祖国这个温室里,快乐的成长,不再每天战火硝烟。看着雕塑人像凄惨的模样,我偷偷红了眼眶,心想,我一定要努力,好好学习,不负烈士先辈们的牺牲,始终铭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38 度的高温,392个台阶,我终于见到了孙中山老先生的墓碑,在那里看了很久……38度的高温,身后始终有为我撑伞的老师,我们累了在树阴下休息,老师们为我们操心,买水雪糕降暑

在南京的每一个夜晚,老师们都睡的很晚,有的每天都是两三点才睡, 五六点就起,每天在外面组织我们,嗓子都哑了,为了我们,他们真的很辛苦。

      接下来一天的行程,比起前一天,就要高科技的多,也真正看到了中国走向科技化的伟大之路,我们来到了科技馆,那里有会自由晃动的机器人,还有伙伴亲自体验的睡钉子床,还有因为静电头发全部竖起来的太阳女孩,一切都是因为科技化给我们带来的美景。让我坚定的认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向上,争做祖国的栋梁。

    最后一天了,总是有些不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举办了演唱会,那一夜载歌载舞,忘记了离别的悲伤,老师们一起唱了《夜空中最亮的星》,我害羞的和一群女生合唱了一首《乡村娃娃望世界》。现场挥舞的小星星灯,非常漂亮,让我十分难忘。晚一点我们互换了礼物,还有一件特别搞笑的事情,我们东北的孩子送给他们南方的小伙伴“嘎啦哈”,他们听不懂,问我们什么是“嘎啦哈”,我们一起大笑,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友谊,虽然短短几天,但足够深情。

      还是要分开,亲爱的老师小伙伴们再见,我们相约互+网络课上见。回家的飞机上,我向下看去,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回想这一路的行程,最触动心灵的还是那些抗战先辈们的故事。在往后的学习中发奋图强,战争难,可是他们依旧坚持不懈,比起战争学习再也不会觉得苦和累,面相阳光我在努力成长,振兴祖国我正在路上……还有那些让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老师们,对我呵护有加,是他们让我见到外面的世界,让我认识了那么多的好朋友,开阔了眼界,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让我们有了这么多好的机遇。是他们创建的互+网络学习,让我们能更多的学习知识。

      下了飞机,晓野老师把我送回了家,我迫不及待的和家人们讲我在南京发生的故事,给他们分享我带回来的南京特产,有盐水鸭,鸭锁骨,雨花绿豆糕,水塔糕……还有我给姐姐买的雨花石,他们非常高兴,说从来没走出过这片大山,吃这么好吃的特产。我很想念南京的日子,和小伙伴们一起,还有那些温柔的老师。老师们将一生都给了教育事业,为了我们,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的付出,南京的日子,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自嘲》诗里的名句。长期以来权威性的解释是:“孺子”指人民,“千夫”指敌人。此外,也有文人将它解作,***或伟人应有的谦虚胸怀。

国史学者的看法认为诗中的“千夫”,是指当年为数甚夥的和鲁迅对立的人,不能说都是敌人,但也不好说都不是敌人。鲁迅“横眉冷对”的主要就是这些人们的无理指责、指摘和指斥。而被“千夫所指”的人,则认为鲁迅原意恰是说他自己。

国史学者引用了鲁迅在一九三一年二月四日致李秉中信里的话:“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典出《汉书王嘉伟》,已经说清楚了。“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又是怎麼回事?查查《战国策秦策二》,有这样一段记载:“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君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接二连三的有人来说曾参杀了人,连他老母亲也不得不相信而且害怕了。

鲁迅在这里为什麼要连用这两个典故呢?为了不至於断章取义,且将原信有关的一大段引在下面,以供参阅。

我自旅沪以来,谨慎备至,几於谢绝人世,结舌无言。然以昔曾弄笔,志在革新,故根源未竭,仍为左翼作家联盟之一员。而上海文坛小丑,遂欲乘机陷之以自快慰。造作蜚语,力施中伤,由来久矣。哀其无聊,付之一笑。上月中旬,此间捕青年数十人,其中之一,是我之学生。(或云有一人自言姓鲁)飞短流长之徒,因盛传我已被捕。通讯社员发电全国,小报记者盛造谰言,或载我之罪状,或叙我之住址,意在讽喻当局,加以搜捕。其实我之伏处牖下,一无所图,彼辈亦非不知。而沪上人心,往往幸灾乐祸,冀人之危,以为谈助。大谈陆王(黄)恋爱於前,继以马振华投水,又继以萧女士被强奸案,今则轮到我之被捕矣。文人一摇笔,用力甚微,而於我之害则甚大。老母饮泣,挚友惊心。十日以来,几於日以发缄更正为事,亦可悲矣。今幸无事,可释远念。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生丁今世,正不知来日如何耳。 细按原文,鲁迅自云在上海“伏处牖下,一无所图”,却仍不断遭到文坛小丑、通讯社员、小报记者各色人等的造谣中伤,俟机陷害,以至“老母饮泣”,则“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就只能理解为鲁迅满怀悲愤心情的自况了。此一期间,鲁迅在致李小峰、韦素园、荆有麟等人信中,也屡有“众口铄金,危邦宜慎”、“我自到上海以来,无时不被攻击”、“久为一般无聊文人造谣之资料”之类的话,应可参照。

其实,还有鲁迅在《三闲集序言》里说的一段话,至少同样值得注意,原话为:

我是在二七年被血吓得目瞪口呆,离开广东的,那些吞吞吐吐,没有胆子直说的话,都载在《而巳集》里。但我到了上海,却遇见文豪们的围剿了,创造社,太阳社,“正人君子”们的新月社中人,都说我不好,连并不标榜文派的现在多升为作家或教授的先生们,那时的文字里,也得时常暗暗地奚落我几句,以表示他们的高明。我当还不过是“有闲即是有钱”,“封建余孽”或“没落者”,后来竟被判为主张杀青年的棒喝主义者了。这时候,有一个从广东自云避祸逃来,而寄住在我的寓所里的廖君,也终於忿忿的对我说道:“我的朋友都看不起我,不和我来往了,说我和这样的人住在一处。”

他在这篇序言里甚至说到想把“对手的文字”“编成一本,谓之《围剿集》”。那麼,遭到众多人士的“围剿”,岂不也就是处在“千夫所指”的地位麼!因此当年鲁迅诗中和心中的“千夫”,国史学者以为是除了“文坛小丑”、“通讯社员”、“小报记者”之流外,还应该包括了创造社、太阳社、新月社里的某些人的。这一大批人当时的情况和后来的发展变化,各有不同。但不管终於是敌是友是我,当年却都是曾站在鲁迅的对立面,不同程度地奚落、讽刺、嘲笑,以至谩骂、攻击,甚至力图陷害过鲁迅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6829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