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服上的图案是与官员的品级相关,代表着身份与地位。
以清朝文官官服为例进行说明如下: 一品文官仙鹤补服、二品文官锦鸡补服、三品文官孔雀补服、四品文官鸳鸯补服、五品文官白鹇补服、六品文官鹭鸶补服、七品文官鸂鶒补服、八品文官鹌鹑补服、九品文官蓝雀补服
一品武官的朝服上,绣的则是麒麟。麒麟是龙头,马身,龙鳞,是中国传统瑞兽,性情温和,传说能活两千年。古人认为,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有时用来比喻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的人。
二品武将们的朝服上绣了狻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古书记载狻猊能食虎豹凶猛之兽,用在武将服饰上取其威猛之意。
扩展资料:
清朝官服图案的正式称呼叫”补子”,它的作用是区分官员级别,以及是文官还是武官。文官的补子图案为飞禽,武官的补子图案为走兽。由于清朝奉行的是以文制武原则,所以基本上同个级别的官员,” 飞禽”补子的地位要高于”走兽”。
比如同为封大吏的总督和提督,前者官阶为正一品(一般会加上从一品兵部尚书衔),后者官阶为从一品,但提要完全受总督节制。
除了飞禽走兽的补子外,清朝官服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补子图案, 那就是龙和蟒。多数人印象中都以为只有皇帝的衣服才能绣看龙,其实除了皇帝本人外,还有一些人也能得到这样的特殊待遇。
-官服
明朝官服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在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代官服是当时材料工技水平最高的服装,就制度而论它承袭唐宋官服制度的传统,指导思想比较保守。但制作更趋精美,整体配套也更趋和谐统一。
一品常服:头饰用珠翠庆云冠,珠翠翟3,金翟1,口衔珠结。鬓边珠翠花2,小珠翠梳1双,金云头连三钗1,金压鬓双头钗2,金脑梳1,金簪2,金脚珠翠佛面环1双。镯钏都用金。衣服为长袄、长裙,质料各色纻丝、绫、罗、纱随用。长袄镶紫或绿边,上施蹙金绣云霞翟鸟纹,看带用红、绿、紫,上施蹙金绣云霞翟鸟纹。长裙横竖金绣缠枝花纹。
二品礼
服,除特髻上少1只金翟鸟口衔珠结外,与一品相同。二品常服亦与一品同。
三品礼服:特髻上金孔雀6,口衔珠结。正面珠翠孔雀1,后鬓翠孔雀2。霞帔上施蹙金云霞孔雀纹。钑花金坠子。褙子上施金绣云霞孔雀纹。余同二品。三品常服,冠上珠翠孔雀3,金孔雀2,口衔珠结。长袄,看带或紫或绿,并绣云霞孔雀纹,长裙横竖襕并绣缠枝花纹,余同二品。四品礼服特髻上比三品少1只金孔雀,此外与三品同。四品常服与三品同。
五品礼服:特髻上银镀金
鸳鸯4,口衔珠结。正面珠翠鸳鸯1,小珠铺翠云喜花3朵,后鬓翠鸳鸯1,银镀金云头连三钗1,小珠帘梳1,镀金银簪2,小珠梳环1双。霞帔上施绣云霞鸳鸯纹,镀金银钑花坠子。褙子上施云霞鸳鸯纹。余同四品。五品常服冠上小珠翠鸳鸯3,镀金银鸳鸯2,挑珠牌。鬓边小珠翠花2朵,云头连三钗1,梳1,压鬓双头钗2,镀金簪2,银脚珠翠佛面环1双。镯钏皆银镀金。衣服为镶边绣云霞鸳鸯纹长袄,横竖襕绣缠枝花纹长裙。余同五品。
六品、七品礼服:首饰特髻上翠松三株,银镀金练雀4,口衔珠结。正面银镀金练雀1,小朱翠花4朵,后鬓翠梭毬1,翠练雀2,翠梳4,银云头连三钗1,珠缘翠帘梳1,银簪2。衣服绫或罗、绸、绢大袖衫,绣云霞练雀纹霞帔,钑花银坠子。褙子上施云霞练雀纹,余同五品。
六、七品常服冠上镀金银练鹊3,又镀金银练鹊2,挑小珠牌,镯钏皆用银。衣服为有边长袄,紫或绿绣云霞练鹊文看带,横竖襕绣缠枝花纹长裙。余同五品。
八品、九品礼服:首饰为小珠庆云冠,银间镀金银练鹊3,又银间镀金银练鹊2,挑小珠牌,银间镀金云头连三钗1,银间镀金压鬓双头钗2,银间镀金脑梳1,银间镀金簪2。衣服为大袖衫,霞帔,褙子,霞帔上绣缠枝花,钑花银坠子,褙子绣摘枝团花。及襟侧镶边绣缠枝花长袄,余同七品。 (摘自摩登先生网:MrModernCom)
明代官帽
乌纱帽成为官员专用的帽子并作为官员的代称,则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规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从此,乌纱帽成为只有当官的才能戴的帽子,平民百姓就不能问津了。乌纱帽的产生时间有几种说法,有人说是唐朝,有人说是宋朝。其实,乌纱帽是古代一种官帽,首先产生于东晋,那时乌纱帽并非官员特有,它不分贵贱,官民皆可戴,到了唐代,才定为官帽。《唐书·与服制》记载:“乌纱帽者,视朝及宴见宾客之服也。”也就是说,乌纱帽在官员们上朝和宴请宾客时戴,平时在家不必戴,颇类似于今天的某些行业着装。
https://wwwbaiducom/stn=25017023_5_dg&ch=1&ie=UTF-8&wd=%E5%90%84%E7%BA%A7%E5%AE%98%E5%91%98%E7%9A%84%E5%AE%98%E6%9C%8D%EF%BC%8C%E5%AE%98%E5%B8%BD%E6%9C%89%E4%BB%80%E4%B9%88%E5%8C%BA
因为按照五行相克的说法,明朝在五行中属火德,皇太极利用清(含水)为国号,颇有水灭火的寓意。在建立清朝的统治,皇太极还规定了后妃、贵族、命妇、官员们的朝服颜色,必须采用与五行中水属性相关的颜色。一时之间,清朝贵族和官员们的朝服颜色以黑色、蓝色为主,因为这些颜色在五行属性中属水。
通过清朝中后期流传下来的画像来看,所有人的朝服都采用了石青色的标准。由于亲王贝勒、六部九卿、地方督抚和那种八九品的官员采用一样颜色的朝服,清朝逐渐形成了看顶子颜色区别官员的传统。每个级别的顶子颜色都不一样,补服朝卦上的图案也不一样。
扩展资料:
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为了解决朝服的颜色问题,体现大清朝廷的威严性。清朝颁布了《大清会典》,《大清会典》中,对房屋规格、服饰颜色、饮食规格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按照会典的要求,所有官员、贵族们的朝服,都必须采用石青色。后宫嫔妃、朝廷命妇的朝服,也按照这一标准执行。换而言之,从乾隆皇帝开始,清朝的朝服已经开始整齐划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