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珠有哪些佩戴讲究

古代朝珠有哪些佩戴讲究,第1张

规定讲究

清朝统治者规定东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才能佩戴,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其他人等佩戴或拥有东珠朝珠均属僭越犯上,这也是为何存世东珠朝珠稀少珍贵的原因。

除东珠质料的朝珠外,还有其他宝石用于皇帝佩戴的朝珠。按场合不同,皇帝穿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佩戴不同颜色的朝珠。清代规定皇帝在祭圜丘(天坛)时,穿蓝色朝服,佩戴青金石朝珠。

祭方泽(地坛)时,穿明**朝服,佩戴琥珀或蜜腊朝珠。在日坛举行朝日礼时,穿红色朝服,佩戴红珊瑚朝珠。在月坛举行夕月礼时,穿白色朝服,佩戴绿松石朝珠。四种颜色分别代表天、地、日、月。

清代对朝珠的佩戴方式有严格规定。佩戴时,须将“背云”垂于背部,紧靠后背心,背云长度大约在65至70厘米之间,与清代男子所蓄辫子长度相当。“佛头”在颈后,前胸的珠子以三个结珠作中心对称,“纪念”随朝珠垂于胸前。

对于命妇,如穿着吉服参加祈谷、先蚕古礼时,只需佩挂一盘朝珠;若遇重大朝会如祭祀先帝、接受册封时,必须穿着朝服并佩挂三盘朝珠,正面一盘佩于颈间,另外两盘朝珠从左右肩斜挂交叉于胸前。而男子在任何场合只佩挂一盘朝珠。

官员们所佩戴的朝珠,除了皇帝赏赐外,通常自己置备。置办不起的,只能用旧货或替代品。当时也确有置办不起朝珠的,只好买一挂瓷珠充数。

扩展资料:

朝珠据说象征四季,而朝珠的质料也不尽相同。由于清朝皇帝笃信藏传佛教,凡皇帝、后妃、文官五品及武官四品以上,另外侍卫和京官等,均可佩挂朝珠,并且可作为皇帝所赏赐的物品。

朝珠有多种质料,主要以东珠、翡翠、玛瑙、红蓝宝石、水晶、白绿玉、青金石、珊瑚、松石、琥珀、蜜腊、菩提、碧玺、伽南香、白檀、催生石、金刚子等为主。根据地位的不同,清代达官贵人佩戴不同质料的朝珠。所有质料中,以东珠串结而成的朝珠最为珍贵。

朝珠两旁共附小珠三串:一边一串,另一边两串,名为“纪念”;戴法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另外有一串珠垂於背,称背云。

朝珠由108颗珠子贯穿而成,挂于颈上,垂在胸前。朝珠的质料有东珠、翡翠、玛瑙、蓝晶石、珊瑚等。每盘朝珠有四个大珠,垂在胸前的叫“佛头”,在背后还有一个下垂的“背云”,在朝珠两侧,有三串小珠,左二右一,各10粒,名为“记捻”。

按清《会典》规定,自皇帝、后妃到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皆可配挂朝珠,朝珠虽然是装饰品,但一般官员和百姓不能随意佩带。对于佩带何种质地的朝珠,也有严格的区分和等级规定,从官员胸前所佩带朝珠质地的好坏,可以看出官员的品级高低来。

-朝珠

古代腰间配饰当然不只是起到美观作用,很多时候还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时候也是一种民俗中的吉祥物,还有的能够驱除蚊虫起到护身效果。比如古代人腰间悬挂的香囊,除了精美可爱、可以用来把玩之外,香囊里面还装了许多驱虫的香料和药物,除了平时散发出好闻的香味,改变自己的环境之外,还能够驱除附近的蚊蝇和害虫。

玉佩

玉佩是古人最常见的随身佩戴物品,经常被他们挂在腰间,显得高雅而有品位。玉石在古人的观念里,代表着君子清高廉洁的品格,所以被许多文人雅士所追捧,玉石同时也是富贵人家专有的物品,自古便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普通人家根本佩戴不起。所以那个时候出门的人腰上能够挂上一块好玉佩,就跟90年代初期腰上别了个大哥大一样受人尊重。

带钩

带钩除了是一种精美的腰带装饰品之外,也能够把古人的腰带固定扣好,其作用类似于现在的皮带扣。带钩在古时候是男女通用的腰带配饰,金银铜玉都可以作为制作原材料,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古人的带钩越来越精美、工艺也越来越细腻,富贵人家拥有的带钩可以说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佩戴出去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宝剑

宝剑也算是古人腰间的一种配饰,因为古代上流社会的人士基本上都会在腰间配一把长剑,配上华丽的服装和高耸的发冠,在那时候就是标准的成功人士形象。而且古代尚武之风盛行,在腰间配上一把宝剑也是一种社会潮流,每个人都以会剑术武功为荣耀,而且在腰上配上一把宝剑,别人就会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武术,那些坏人也就不敢轻易打主意了。

古代佩戴貔貅方法如下:

1、在古代貔貅作为吊坠,用串绳穿连起来,佩戴在颈部,然后将串绳缩短,以免貔貅吊坠串绳过长,与硬物发生撞击。

2、作为吊坠时,古人常常把挂绳挂在貔貅的尾部,头向下佩戴在腰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762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