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年龄干啥事文言文

啥年龄干啥事文言文,第1张

1 文言文如何说年龄

一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 二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古希”。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

《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三《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

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

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2 啥年纪干啥事的成语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 [sān shí ér lì]

基本释义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 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近义词

当立之年 而立之年

成语接龙

立业安邦 邦家之光 光明正大 大放悲声 声色犬马 马如游鱼鱼目混珍 珍馐美馔 馔玉炊珠 珠光宝气 气逾霄汉 汉官威仪仪态万方 方头不劣 劣迹昭著 著书立说 说白道黑 黑白分明明正典刑 刑余之人 人非物是 是非得失 失惊倒怪 怪力乱神神灭形消 消极怠工 工力悉敌 敌力角气 气壮河山 山清水秀秀水明山 山崩水竭 竭泽而渔 渔阳鞞鼓 鼓角齐鸣 鸣凤朝阳阳关三迭 迭矩重规 规行矩止 止谈风月 月白风清 清新俊逸逸韵高致 致远任重 重理旧业 业精于勤 勤学好问 问安视寝寝苫枕干 干名犯义 义正辞严 严阵以待 待兔守株 株连蔓引引吭高唱 唱对台戏 戏彩娱亲 亲仁善邻 邻女詈人 人山人海海不扬波 波波碌碌 碌碌寡合 合眼摸象 象箸玉杯 杯弓市虎虎口逃生 生不遇时 时乖命蹇 蹇人升天 天渊之别 别有肺肠

3 到什么岁数儿干什么事儿

但是我妈毕竟是我妈,熟知她女儿的脾气,基本上这些表示在她那儿就是终点,传不到我耳朵里。

但是说我妈完全不急,那不是真的。 这次就这么岔过去了,但这件事绝不会结束。

只要我还没嫁出去,这事便绵绵无绝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烦人指数会越来越高。

往前一年,我23岁的时候,前来提亲的人还寥寥无几。大家都是偷偷摸摸的问我妈。

再往前两年,我上大学的时候,这属于不会放到桌面说的问题。只不过妈妈会在看报纸社会新闻,以及每次我离家回学校的时候嘱咐:“现在坏人很多的,你要当心别受骗啊。”

我都以“知道了知道了”应付。或者有时候妈妈会别有用心的问:“你们班同学谈恋爱的多么?”我就说:“人家谈不谈恋爱,我怎么知道。

又不是上中学,大家每天被迫老呆在一个屋子里。” 再往前四五年,我上高中的时候,这属于不能说的问题。

妈妈会在我每天上学前,声色俱厉的说:“上课好好听讲啊,别老胡思乱想,耽误了学习考不上大学可没人能救你。” 十八岁之前最好不知道世界上有男人这种东西(这是指女孩儿,男孩儿最好不知道女孩儿是什么);大学期间虽然放任自流,但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当心受骗;二十四岁之后,忽然男人都不是坏人了,个个儿不是家境好,就是工作好,就是人长得帅,你要学会利用女人的风情,学会看穿男人的心,和他们周旋,把他们牢牢抓在手心里……这跨度,是不是大了点?这难度,比C++、小逻辑、把全篇论语倒背如流一字不错还高。

十几年的时间里,孩子都被教育找对象是最不重要的事情,学习最重要。短短的几年里,突然间,一切都不重要了,找对象最重要。

这根本是错乱的! 家长们,别妄想你的孩子能按照这条“正常”的路成长起来。如果你已成年的孩子找对象易如反掌一帆风顺,那么他/她一定是从中学就开始有动作;如果你的孩子现在上中学品学兼优品格良好从不考虑男女问题,那过几年恐怕你要开始着急了。

往后看。二十几岁结婚,然后生孩子,然后盼着孩子长大,等孩子长大了自己也快50了,然后盼着孩子结婚,盼着孩子生孩子……到什么岁数干什么事儿,人的一生就这样被简单明了的确定了。

好吧,就算我承认,像你们说的那样,这是“痴心妄想”,可是婚姻就是“现实而可靠”的么?生活在现代的人,无论谁,在说“我们永远不会分开”这句话之前,恐怕都得先在自己的肚子里打打转儿。 什么是“到什么岁数干什么事儿”?这样一句把人钉死,催人变老的话。

我来帮你分析:原始的阶段,为了促进人类的繁衍,以保证种族延续,所以男人女人得结婚。阶级社会阶段,男孩儿的父母用给儿子娶亲合法让他能留在家里,或者让他放心去干事业;女孩儿靠嫁个男人解决自己后半生的生计问题,所以男人女人得结婚。

现代社会,社会和父母一起营造“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氛围,让青年男女各自寻找归宿,家庭能促进社会的稳定,解决很多社会问题,所以男人女人得结婚。 听着别扭是么?有人要跳出来说:“你这个没事儿找事儿的神经病”是么?没关系,每个人都有用自己的眼睛认识世界的权利,我非常尊重这种权利。

可是每个人也都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吧,每个人都应该有被授予这种权利的权利吧。

4 求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

15~20岁——舞象;

12岁(女)——金钗;

13岁(女)——豆蔻,

15岁(女)——及笄;

15岁(男)——志学

16岁(女)——破瓜、碧玉,二八;

20岁(女)——桃李;

24岁(女)花信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命、、大衍;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杖乡、还历;

70岁——古稀、杖国、致事、致政,从心、悬车;

80~90岁——耄耋;

90岁鲐背;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希望大家采纳!

马上我要有22岁了,国家法定允许结婚的年纪。在我的意识里,22岁才意味着成年。这样的的想法可能因为我并没有经历过的22岁以及它是我最后一个拒绝成年的岁数。22岁是我大学毕业的年龄,是我脱离学生身份的年龄,是一个我不得不面临很多选择的年龄。只能说我可以享受未成年的日子真的没几天了。

整个21岁都对22这个数字做着充足的准备,21岁我也做了很多决定我人生走向的决定。

那晚我约了一个朋友,我俩坐在黑暗中的篮球场边。想了很多,说了很多。

我说我不考研可能是以后非常后悔的一个选择,到时侯我已在社会打拼两三年,而你们还是背着书包的学生。这好悲伤。

她说你可能到时侯已经有孩子了哈哈。

这两句话我记的很清楚。因为突然想到可能真的快要到人生大转弯的时侯了。

在那晚我审视了我自己活过的这20年。不满意的20年,昏昏噩噩充满悲哀的20年。不过我竟然遇到了一直想要遇到的人,虽然是只能遇到的人。

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对很多事情抱有极大的悲观想法。看到过一句话:因为风景太过美丽,所以才不忍加入它,怕破坏它,怕看到它那并不光鲜的地方。我怕的事情太多了,我担忧的事情太多了。对于特别想的事情是一样的态度,我真的太怕得到了。这种怕是可以让我遗憾终身的怕。我已经是错过太多东西了。经历、爱情、钱财。我失去太多了。

18年12月的考完大学最后一门考试的一天晚上,室友都去了网吧。我在阳台洗漱,突然看到了好久未见的老友,他要上来一叙,我欣然诚邀。之后的谈话很大程度触动了我的心。

寒喧中得知他不久前寻得真爱。近期在参加一个寒假志愿者活动,名字叫:陪你一个冬天还是什么我记不太清了。这个志愿者活动很特别,要几对情侣去遥远的青海省沱沱河驻守一个月,没网没电,食物靠外界补给。我很惊讶又调侃道,三峡大学还有这么前卫的志愿者活动?那你得注意身体。哈哈笑过之后,我查了下地图,沱沱河在青藏高原深处,长江源头以上。我突然生起一股极为羡慕的感受。我说这样也太美了吧。他也很期待,但是临近去的日子越近越打起退堂鼓。我说要是我,我有可能不会参加这样的活动,但是这并不是说这样的活动不好,相反,它的美是它的艰难所烘托的。少有人真的去到那里,不过一旦去了,那会成为你一辈子最能拿的出手的记忆。这还和普通情侣游不一样,一个月不能面对网络,不能面对外人,所有的视野都停流在高山长河和对方的脸上。这其间双方会暴露出对方最不想让对方看到的样子,如果这都能坚持下来,你们的爱情也算是完美的。

说完这些他也挺有感触,然后我们聊了我。他对我的故事一言难尽。我可能真的是个复杂的人吧。

两个多小时后送走了他,他的即将开始的志愿之旅久久的停在我的脑海里。我不断思索这段旅程会给他带来什么,要是我,我又会面对什么。反正沱沱河已经扎进了我的脑子。

前几日在微信上和他聊起了沱沱河,令我非常遗憾的是他们最终没有去沱沱河,家里的原因。我很遗憾,我觉的我的遗憾超越了他的遗憾,我不断的期待的一段爱情之旅竟然早早夭折。可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事你没有办法自己做出选择。我顿时觉的他们的爱情都不完美了。这件事在我脑海里停留了好久。

我真的是个能想很多的人。

我马上22岁了。一生的大蛋糕已经被切了四分之一,或许吃的没有任何营养,只是爽下嘴。可是蛋糕还得切。

前几天我爸一句话给我吓够呛。他说如果今年毕业了能找个好工作,2020年如果有好姑娘,你就准备结婚。

结婚?我根本不想在30岁之前看到这个词。在父母看来年纪已经到了就该结了,可是我还有大片的天涯没有闯呢。我相信我爸只是随便说说让我可以好好找个工作。但我还是很紧张的胆颤了好久。

大学很难安静下来看看书,但我大学四年也读了不少的书,大四开始迷恋老子庄子了。老庄的思想很有味道,虽然我真的可能理解得不深。但我觉得在22岁之前迷恋上2000多年前的思想哲学也是我比较能拿的出手炫耀的东西了。

坐等22岁的到来,成年快乐。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那些字好难写

解析: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20岁(男)——弱冠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读者文摘》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1 “得”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一般读作dé 一、作动词1 得到,获得2 找到3 得知4 捕获5 成功;完成 6 适,合7 具备8 同“德”,恩惠,感恩9 助动词。

能,能够10 得意,满足 11 看到 二、作名词1 收获,心得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三、作副词 必须,应该 四、作形容词 合适;正确 得 dé 一、动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

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1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

——《说文》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

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卖炭得钱何所营。

——唐·白居易《卖炭翁》工之侨得良桐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2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

——《易·文言》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

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

——《庄子·秋水》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3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

——《韩非子》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

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

——《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4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亦指被捕获;被逮捕。

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5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

——《红楼梦》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6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7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荀子·劝学》8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

——《盐铁论·击之》9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史记·项羽本纪》10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世说新语·文学》又如:洋洋得意11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名1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

——《荀子》三、副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四、形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

——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五、叹 1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2 尽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详细释义

jìn

①<;动>;完;完尽;完了。《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②<;动>;全部用出。《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又〈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黔之驴》:“断其喉,尽其肉。”《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③<;动>;完结;消亡。《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④<;名>;尽头。《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⑤<;动>;达到顶点;穷极。《张衡传》:“妙尽璇机之正。”

⑥<;副>;全部;全都。《滕王阁序》:“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⑦<;副>;极端;最。《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⑧<;动>;同“进”,进行。《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尽规。”

jǐn

①<;动>;尽量;尽可能。《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后。”

②<;副>;任凭;任随。武衍《宫词》:“惟有落红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谢谢采纳

3 及,寻和全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 及 jí〈动〉(1) (会意。

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

本义:追赶上,抓住)(2) 同本义 [overtake;catch up with]及,逮也。——《说文》使人追宋义子,及之 齐,杀之。

——《史记`项羽本纪》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3)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来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4) 至,达到 [attain;reach]及,至也。

——《广雅》及期。——《仪礼聘礼》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隐公元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汤熨之所及也。——《韩非子喻老》针石之所及也。

将有及。(还来得及。)

骇而图之,岂将有及乎?——汉· 贾谊《论积贮疏》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5) 又如:及瓜(到了出嫁的年龄);及瓜而代(指为官任职期满,由人接代);及事(女子到结婚年龄);及肩(高仅与肩齐,比喻相差甚远)(6) 待,等到 [wait]及日中则如盘盂。

——《列子汤问》及日中如探汤。及鲁肃过 寻阳。

——《资治通鉴汉纪》及敌枪再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既上。

(等到已经登上。及:等到。

既:已经。)——清姚鼐《登泰山记》(7) 如:及夫(等到)(8) 遭受 [suffer from]铁铦短者及乎敌。

(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9) 又如:及难(遭到灾难);及祸(遭灾难);及溺呼船(喻祸到临头,求救无及);及身(亲身受到)(10) 比得上,能与…相比 [pare with]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韩愈《师说》(11) 又如:我不及他(12) 连累;关联 [implicate]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事如此,此必及我。

——《汉书李广苏建传》(13) 又如:罚不及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14) 通“给”。供应 [provide]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

——《管子囯蓄》◎ 及 jí〈介〉(1) 趁 [while;be in time for]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左传僖公二十二年》(2) 又如:及今(趁现今之时);及蚤(趁早。

蚤:通“早”)◎ 及 jí(1) 和,与 [and]洄曲及诸道桥梁。——《资治通鉴唐纪》洄曲及四境。

扣其乡及姓字。——明· 魏禧《大铁椎传》音乐及诗歌。

——蔡元培《图画》(2) 又如:孔子及门徒◎ 及 jí〈副〉(1) [how]——表示反问,相当于“岂”先君之败德,及可数乎?——《左传》(2) [also]——表示频率,相当于“又”儿宽家贫,当为弟子都养;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史记》(3) [very]——表示程度,相当于“极”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出身,及好刀笔。

——《水浒全传》◎ 寻xún〈动〉(1) 寻找 [look of;search;seek]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寻向所志。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寻视其侧。——《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其方面。

——《后汉书·张衡传》(2) 又如:寻事(找岔子;招惹);寻门路不着(托人情找不着门路);寻瑕索瘢(寻找缺陷);寻疵责人(喻故意挑剔毛病,指责他人);寻孔讨气(找岔子生气);寻宿儿(投宿)(3) 探究;研究;推求 [study;rearch;inquire into]一一皆可寻其源。——苏轼《王维吴道子画》(4) 又如:寻事(寻思;考虑);寻朱数墨(只知道背诵文句,不明白道理);寻省(推求省察)(5) 用 [use]寻,用也。

——《小尔雅》日寻干戈。——《左传·昭公元年》将寻斧柯。

——《孔子家语·观周》寻网求食,利在昏夜:此蜘蛛也。——《三国演义》三年将寻师焉。

——《左传·僖公五年》(6) 又如:寻戈(动用兵力);寻斧(用斧);寻师(用兵)(7) 继续 [continue]及武侯死后,夫人寻逝,临终遗教,惟以忠孝勉其子 瞻。——《三国演义》有利必有害,有损必有益,相纠相寻,至于无尽。

——谭嗣同《思篇》(8) 又如:寻复(相继);寻声(随声);寻续(相继,连续)(9) 讨伐,派兵去镇压 [send armed forces to suppress]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于是乎致武。——《国语·周语》(10) 追逐 [pursue]乃有迅羽轻足,寻景追括。

——汉· 张衡《西京赋》(11) 又如:寻行逐队(会合在一起);寻逻(巡查警戒);寻踪(跟踪捕捉)(12) 通“燖”。用热水脱毛 [hot-water depilate]必寻盟若可寻也。

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聘而言盟者,寻旧盟也。

——《公羊传·成公三年》◎ 全 quán〈形〉(1) 完全[whole;entire]不明其义,君人不全。——《礼记·祭统》。

注:“犹具也。”天地无全功。

——《列子·天瑞》唯全人能之。——《庄子·庚桑楚》以全争于天下。

——《孙子·谋攻》墓中全乎为五人。——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2) 又如:全装贯带(全副武装);全副(全套);全家;全甲(全部披甲的士兵);全仗(全部的仪仗兵卫;完全依靠);全兵(军队全部以弓矛等兵器武装);全舍(全部舍弃);全批(统统);全全(全部;统统);全周(周全;全面。

4 既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这是古汉语字典上的谢谢!!

很全了,现在考得一般是“已经,完全的意思”但在文中还要靠自己的理解哦!

既的古汉语意思

①尽;完;终了。韩愈《进学解》:“言未~,有笑于列者曰。”

②后来;不久。《左传?成公二年》:“~,卫人赏之以邑。”

③已经,……以后。《廉颇蔺相如列传》:“~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④全;都;皆。《屈原列传》:“楚人~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⑤既然;既然是。《归去来兮辞》:“~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季氏将伐颛臾》:“~来之,则安之。”

⑥与“且”、“又”、“亦”相呼应,表并列关系。《芙蕖》:“有风~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谋攻》:“三军~惑且疑,则诸侯之难到矣。”

⑦通“即”,就;便。《荆轲刺秦王》:“轲~取图奉之。””

既而不久;过了不久。

既且已经过去。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既夕古丧礼土葬前最后一次吊哭的晚上。

这是古汉语字典上的谢谢

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刻意篇”:

身心恬淡,享受寂寞,持守虚无,追求清净无为的生活,这是天地的准则,这是道德的根本。

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圣人能够“止息”,休养生息,清静无为;“止息”就能够简单随和,就能够与世无争。

平易则恬淡矣:心平气和,情绪也就恬淡愉悦了。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心平气和,忧虑也就不会扰乱人心了。

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邪气不会侵扰,天性就圆满,精神就充实。

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圣人在活着的时候,随着自然规律而行动;在死亡后,也随着万物而转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静”就学“阴”的德行,默默地积累阴德;“动”就学“阳”的运行,顺着自然规律而展开行动。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不为了获得幸福,谋取利益而争先恐后;也不为了躲避祸事而第一个逃跑,稍有风吹草动,就诚惶诚恐,就焦虑不安。

感而后应, 迫而后动:有感觉,才去呼应;内心有了动力,才去行动;你和爱人相处,两个人觉得应该结婚再结婚;而不是觉得年龄到了,不是为了拆迁可以多拿套房子,去结婚。

不得已而后起:万不得已的时候,再展开行动;很多时候,“能拖就拖”其实也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解决方法。

去知与故,循天之理:去掉阴谋诡计,去掉因循守旧,去掉顽固不化;一切顺应自然规律。

故无天灾,无物累 :没有天灾人祸,没有身外之物的牵累。

无人非,无鬼责:不在乎他人的诋毁非议;不担心鬼神的谴责;也就是那一句“白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把活着视为浮云,把死亡当做休息。

不思虑,不豫谋:不用费尽心思,不用事先策划;这些都是消耗心力的。

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能够普惠天下,而不自我炫耀;能够给予信任,又不期待对方的约定;一旦把钱借给这个人,就不要天天去挂念着什么时候能够还你。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睡着的时候不做梦,这种睡眠质量当然是最好的;醒着的时候没有忧愁。

其神纯粹,其魂不罢:精神是纯粹的,不夹任何杂念;内在能量是充沛的,不知疲倦。

虚无恬淡,乃合天德:虚无恬淡,才是契合自然本性的。

“刻意”是磨砺心智,使得行为高尚的意思;只有纯粹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那些为了表现自己清高,致力于建功立业,为了追求长寿而特意找个深山老林去练气的,都是有损于自然本性的。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

20

岁(男)——弱冠;

30

岁(男)——而立之年;

40

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

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

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

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

岁——杖朝之年;

80~90

岁——耄耋之年;

90

岁鲐背之年;

100

岁——期颐。

不满周岁——襁褓;

2~3

岁——孩提;

女孩

7

岁——髫年;

男孩

8

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

岁以下——黄口;

13~15

岁——舞勺之年;

15~20

岁——舞象之年;

12

岁(女)——金钗之年;

13

岁(女)——豆蔻年华,

15

岁(女)——及笄之年;

16

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

岁(女)——桃李年华;

24

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30

岁(女)——半老徐娘;

古代年岁的别称

杨权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

,如

《诗·卫风·氓》

“总角之宴”

又《齐风·甫田》

“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

“总角闻道,白

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

“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

田赋》

“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

15

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

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

15

岁。

语出《礼记·内则》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

,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

年岁。

待年:

指女子成年待嫁,

又称

“待字”

语出

《后汉书·

曹皇后记》

“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

“待年”

《文选·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爰自待年,

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

20

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

“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

20

岁行冠礼,

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

30

岁。

语出《论语·为政》

“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

斋志异·长清僧》

“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

40

岁。

语出《论语·为政》

“四十而不惑”

。以后用“不惑”作

40

岁的代称。

应璩《答韩文宪书》

“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

50

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

“五十曰艾”

。老年头发苍白如艾。

《民国通俗演

义》三十七回:

“„„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

60

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

计有功

《唐诗纪事》

卷六十六:

(赵

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

‘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

70

岁。

语出杜甫

《曲江》

诗: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亦作

“古

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

“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

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

,如《诗·鲁颂·

宫》

“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

“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陶渊

《桃花源记》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鲐背:

指长寿老人。

语出

《诗经》

《诗·

雅·行苇》

“黄台背”

“台”与,

“鲐”通用。

《尔雅·释诂》

“鲐背,寿也。

”老人身上生斑

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

。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

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

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

,如六十岁生日

称为

“六十初度”

龆龀:

指儿童。

语出

《韩诗外传》

卷一:

“男八月生齿,

八岁而龆齿„„。

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

之年:

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

《记》

破瓜之年:

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

“瓜”

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

《通俗编·妇女》

“宋谢幼

词:

‘破瓜年纪小腰身’

。按俗以女子破身

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

《通

俗编》又云:

“若吕岩赠张泊诗:

‘功成当在破瓜年’

,则八八六十四岁”

。有室之年,男以女

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

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

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

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

一百四十岁。

此外,

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

“耆

老”

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

“大耋”

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

“潦倒之年”

的。

《广韵》

“龙

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扩展资料: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024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