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理解
思路
人们都渴望别人的理解
理解需要沟通
理解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相互的
理解是一种宽容
理解的基础是尊重
理解能使家庭更加和睦,友谊更加牢固
理解不是单纯的原谅和一味的放纵
理解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名言
其实,爱和理解并不能使人原谅,而只是使人容忍———对事实表示无可奈何的承认和接受。———周国平
宇宙最不可理解之处,就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爱因斯坦
除非你理解世上最令人发笑的趣事,否则你便不能解决最为棘手的难题。———丘吉尔
有时候一个人只有在他死后才能被人理解,就像读一本好书一样,只有读完了最后一行,才能理解。———高尔基
我不能相信自己不能理解的事物。———萨特
你所不理解的东西是你所无法占有的。———歌德
最卓越的东西也常是最难被理解的。———爱迪生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居里夫人
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怎样思想,要比理解一个时代的人们如何行动更为重要。
———伏尔泰
理解还是很有用的!如果你不理解,你就得不到什么。———罗曼·罗兰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体谅。
———富兰克林
人与人之间,原存在许多隔膜与怀疑,惟有理解是化解隔膜为知己,消释怀疑为良友的桥梁。———赫尔利
对自己的痛苦敏感,而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这是人性的可悲特色之一。———池田大作
应该“理解”,必须“理解”,人类最高尚的目的就是:理解一切。革命的捷径也是:理解一切。———莫兰黛
有些人为了生计而不去理解某些事情,要让他们理解这些事情是很难的。———厄普顿·辛克莱
解释和理解是两个不同但又互为补充的认识手段。———科恩
理解绝对是养育一切友谊之果的土壤。———佚名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是最孤寂的,每个人都渴望理解。———佚名
经典素材
卡耐基挨骂
(理解意味着宽容)
理解意味宽容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理解的一大妙用就是它还能化干戈为玉帛。
戴尔•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小妇人》的作者时心不在焉地说错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听众就恨恨地写信来骂他,把他骂得体无完肤。他当时真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但他控制住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鼓励自己将敌意化解为友谊。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可能也会像她一样愤怒吗?”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他打了个电话给她,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达道歉。理解可以打破人们之间的阻隔,这位太太终于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给对方一个痛哭的机会
(理解就是心灵相通)
英国一个著名的芭蕾舞童星埃利,只有12岁,不幸由于骨癌准备截肢。手术前,埃利的亲朋好友,包括她的观众闻讯赶来探望。这个说:“别难过,没准儿出现奇迹,还有机会慢慢站起来呢。”那个说:“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一定要挺住,我们都在为你祈祷!”埃利一言不发,默默地向所有人微笑致谢。
她很想见到戴安娜王妃,她优美的舞姿曾得到戴妃的赞美,夸她像“一只洁白的小天鹅”。经过别人转达她的愿望,戴安娜王妃终于在百忙中赶来了。她把埃利搂进怀里说:“好孩子,我知道你一定很伤心,痛痛快快地哭吧,哭够了再说。”埃利一下子泪如泉涌。自从得了病,什么安慰的话都有人说了,就是没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埃利觉得最能体贴理解她的就是这样的话!
据说,戴安娜虽出身富家,却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她经常说自己笨得像牛,智商不高。但这个故事让我们相信戴安娜一句贴心的话,足以让埃利受益一生。
“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
(理解造就科学大师)
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了。他不仅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反而常常会使老师恩格尔深感不快。有一次老师在讲解数学题,爱迪生突然发问:“老师,2+2为什么等于4?”老师觉得爱迪生又笨又调皮,他反问道:“不等于4难道等于5?”爱迪生很想弄明白数字的奥秘,忍不住又问老师:“2+2为什么不可以等于5呢?”老师恩格尔大为恼火,他厉声训斥道:“爱迪生,你故意搞乱,给我滚出去!”
爱迪生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我想要知道加法的道理,可老师却骂我。”妈妈听了儿子的叙述很生气,她找到老师理论。但是,她得到的答复是:“你的孩子又笨又调皮,不管我怎么教,他都学不会。我不愿意教这样的学生。”
结果,爱迪生离开了学校,由妈妈教他读书。爱迪生的母亲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她给儿子讲文学、历史,讲许许多多科学知识。在母亲的辛勤栽培下,爱迪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地窖里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虽然家境贫寒,他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接受系统的正规教育,12岁那年到火车上当了一名报童,但母亲已在他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如果爱迪生的母亲不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所作所为,很可能我们今天还处于黑暗之中。
朱德为母亲分忧
(要理解父母)
朱德从小就非常理解自己的母亲,经常主动为母亲分忧。朱德的母亲是一位勤劳的农村妇女,她总是天没亮就起床,把饭煮熟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朱德看到母亲这样整日劳碌着,从四五岁开始就在旁边帮忙。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朱德不但能挑能背,还能种田了。每天从学堂回家,看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时,朱德便一声不响地把书包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 一到农忙季节,他就整日在田里跟着母亲劳作。
他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山坡下去挑水,挑满两桶水,是很累人的。但是,朱德为了减轻母亲的劳累,总是尽力去做。一个秋天的晚上,母亲做完了全家的饭,收拾完厨房,又忙了半天。等一切忙完,已经是深夜了,她看到水缸空了,就打算一早去挑水。第二天一早,母亲发现水缸是满满的,一连几天都是这样。母亲终于发现是朱德趁天不亮挑的。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用稚嫩的双肩分担了母亲的负担。
伽利略与车夫
(真理要得到世人的理解需要时间)
据说,有一回,伽利略为了节约钱,搭了一辆拉橄榄油的车从比萨去佛罗伦萨。在车上伽利略一路跟车夫聊天,车夫一出口就是赚钱,而伽利略一出口就是他的数学计算。他俩越谈越糟糕,最后两个人干脆谁也不说话。车夫在想他这一车橄榄油能挣多少钱,伽利略在看着车夫装橄榄油的桶发呆。伽利略很想算出桶的容积,这些桶的容积应该怎样算呢?他想这些桶几乎都是圆柱体,那么要求出桶的容积,看来只能用桶的底面积乘以桶的高度。伽利略于是目测了一下桶的高度和直径,一下子他便把这些桶的容积算了出来。
“你每桶橄榄油是300公升?”
“你怎么知道的?”
伽利略便认真地给车夫讲解起计算公式来,无论伽利略怎样耐心地解释,车夫还是听不懂。听不懂还不要紧,重要的是听不懂的车夫还认为伽利略是在利用巫术。结果死活也不敢收伽利略付给的钱。
伽利略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者,是第一个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天文科学家。但他由于宣传科学,屡遭罗马教廷的残酷迫害,被罗马教廷判决终身监禁。后来,伽利略在满目凄凉和贫病交加中,在监禁地佛罗伦萨含冤去世,终年78岁。
释鹿得人
(理解就是推己及人)
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小鹿便应和,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母子,他觉得心中实在不忍,于是便把小鹿放在地上。两只鹿撒腿跑进林子里不见了。
孟孙打猎归来,秦西巴对他说放走了小鹿,孟孙一下子火冒三丈,把秦西巴赶出宫门。
过了一年,孟孙的儿子到了念书的年龄,孟孙要为儿子找一位好老师。许多臣子都来向孟孙推荐老师,孟孙一一接见这些人,但他总觉得不是十分满意。突然他想起了一年前被自己赶出宫去的秦西巴,心中豁然开朗,立即命人去寻找秦西巴,并把他请回宫来,拜他为太子老师。
臣下对孟孙的做法很不理解,他们问道:“秦西巴当年自作主张,放走了大王所钟爱的鹿,他对您是有罪的,您现在反而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笑了笑说:“秦西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小鹿都生怜悯之心,宁可自己获罪也不愿伤害动物的母子之情,现在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可以放心了。”
秦西巴的仁慈之心,终于被国君理解。
王野罢官
(理解会使人如释重负)
南宋理宗淳祐元年,两浙转运判官王野被别人诽谤诬陷。结果,他就被罢了官。于是,他回到了老家。王野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他怕母亲难过,担心,就谎称自己是要调到别的地方任职,想以此来让母亲高兴高兴。不料,他的母亲早就猜出来了。母亲说:“你罢官的事,我已经知道了。当初你父亲就是因为直言敢谏,触犯了当权者,被贬官流放的。现在你又是这样,我其实很高兴,因为你继承了你父亲的好传统。这有什么好隐瞒的?”
王野就非常感激母亲的理解,一家人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意林故事
知子者莫若父
我国有位著名作家,中学时数学成绩竟得过零分;一位杰出数学家,却因讷于言语而不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浙江海宁曾有过一位农家女孩,上小学三年级时被老师发现,她对任何乐曲能“过耳不忘”,只要听一遍,就能当即在风琴上演奏,而她在这之前没有得到过任何音乐训练,但她的学习成绩却很普通。我有一位朋友,他可称得上是一位语言大师、社交天才,但他的乐感差得惊人,哼一句最熟悉的歌词,也总是五音不全。人的智力是由许多复杂的因素组合而成的,而性格、兴趣、意志、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则更是七彩纷呈,难辨高下。作为父母,必须努力了解孩子的特点,发现其优势与弱点,这是成功教育的甚础。
父母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势,不理解自己的孩子,这是许多父母容易犯下的大错,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自尊和自信来源于对自己优势的确认,以及随之而来的对自我价值的肯定。确认自己的优势是人的“精神生长点”。称职的父母必须独具慧眼,把握孩子的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长点”。
知音难觅乎
江湖上的人都知道钟子期和俞伯牙是难得的知音 。但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十分不幸的是,某一天钟子期仙逝了,俞伯牙自是伤心不已。
伯牙长叹:“天下再无知音!”从此每天操琴于子期墓前,但奏《高山流水》,不再过问世间事。这自然引起俞伯牙老婆的不满。
俞伯牙心想妇人之见,实在俗不可耐,同床共枕几十载,却还不及楚人钟子期理解他,一个能达到心灵共鸣的知音岂是易得?
某日,伯牙和往常一样到子期墓前,忽然看到老婆追将过来,不禁摇头喟叹:“天下之大,知音却难觅啊!”
老婆这次却未数落他,只走到伯牙面前,取过他手中的琴,端坐下来。伯牙疑惑地看着她,结婚这么多年,他从未见过妻子奏琴,也未听她谈琴,不知这回葫芦里卖什么药?
却见她已经开始弹奏,正是《高山流水》,他无数次弹给子期听的曲子!他不曾知道妻子的琴艺竟是如此之高,远在自己之上!时而玉拨金鸣,如大江东去,万马奔腾;时而灵动婉约,如小桥流水,燕过柳梢。一曲奏罢,万籁俱寂。
良久,夫人开口:“天下不只一个钟子期,也不只一个俞伯牙。所谓知音难觅,是自己的心难觅。”
伯牙颓然坐下:常慨叹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又何曾尝试过去理解别人?所谓知音,存乎一心之间也。
0的争论
意想不到,一个小小的“0”,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化学家在书中写道:“O是氧的化学元素符号。没有氧就没有生命,O是一切生物的命根子!”
数学家摇头晃脑道:“非也,非也。0怎么会是氧?它明明是什么都没有的0!一切从0开始,没有0就没有一切。”
英语教师听了,连连说:“NO,NO。它明明是O、P、Q的O。没有O,就没有OK。没有OK,世界就失去了诗意。”
长跑运动员对0发表一番新颖的见解:“它是我的跑道呀。我天天踏着它前进,任何一个运动场里,都躺着一个巨大的‘0’!
长跑运动员的话,引出天文学家的一席高论:“不,不。在我看来,‘0’象征着地球的‘跑道’!春往秋来,一寒一暑,地球绕太阳公转,在浩瀚的太空中画了一个‘0’。”
几何学家发言了:“在几何学上,‘0’叫椭圆。任何圆,除了从正上方观看之外,从其他角度看过去都成了一个椭圆!正像原子核外的电子轨道是圆形的,可是画家们总是把它画成椭圆形。”
争吵声传入作曲家的耳朵。他正在构思一首小夜曲,而嘈杂的声音使他无法静下心来创作。“在我看来,‘0’是休止符!”
作曲家的话给这场“马拉松”争论画上了休止符。从此鸦雀无声。
理解不是纵容
每当玛瑞塔上学前,玛丽总会叹口气:“我的女儿居然穿成这副德性。”她身上穿着她爸那件旧T恤,那条牛仔裤更是惨不忍睹,低腰,裤身紧得像包粽子;她走路时,裤管上的须须便在后面拖呀拖的。
这是年轻人最流行的打扮。虽然玛丽小时候曾经历过经济大萧条,穷得没钱买衣服,也没穿得这么邋遢过。
然而有一天,玛丽突然像是听到上帝的话:“女儿出门时,你都对她说什么?‘我女儿居然穿成这副德性。’你看过其他的女孩穿成什么样子吗?何不亲自去瞧瞧呢。”
玛丽去接女儿,发现穿得比她女儿更“惊世骇俗”的大有人在。于是,玛丽向玛瑞塔表示,也许她对“牛仔裤事件”反应过度了些:“现在起,你去上学或和朋友出去玩,爱穿什么随你的意,我不过问。不过你跟我一起上教堂,逛街,或拜访长辈时,你得要乖乖地穿些像样点的衣服。”
玛丽继续说:“这样做你只需让步百分之一,我却得退百分之九十五,你说谁比较划算?”
玛瑞塔眼睛一亮。母女俩达成了妥协。
从此之后,玛丽每早快快乐乐送玛瑞塔出门,对她的衣服不再啰嗦半句,而玛瑞塔和玛丽一起出门时,也都是衣着整齐大方。
苦似良药的严格和无限宽宏的理解都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理解之后,还须尊重
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8个在12岁之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大象。
他们的父母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母亲挽着父亲的手。
卖票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母亲的头垂得低低的。
售票员又报了一次价格。
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他直视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我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着,泪水忽然滑落在他的脸颊。
一枝钢笔
北京有一位丁蓉老师,几十年前他的一个学生拿了别人的东西,当时他没有厌恶,没有指责,而是掏钱买了一枝钢笔,送给这位学生:“我知道你喜欢钢笔,这枝钢笔送给你,我知道人家的东西你不会要,趁别人不注意,你一定会悄悄地送回去。”几十年后这位小有成绩的学生带着自己的孩子来看老师,一进门就跪在老师的面前说:“没有丁奶奶就没有你爸爸的今天。”
我们无须讳言这样一个事实,当学生崇拜你时,你讲十分课,他能听进十分,当他对你反感时,你讲得天花乱坠他也充耳不闻。理解不需要雕饰,理解不需要炉火纯青,理解需要坦诚,理解是春的交融。信任就是理解的一种。
当然,理解不是放纵,在老师理解信任学生的基础上,长辈对晚辈有把握的等待,有结果的期望。老师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昭示学生、诱导学生、影响学生,给学生自我反思的契机,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空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从而体现出教育所特有的人文教化功能。
应用与创新
要会向孩子“推销”自己
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女儿不能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后还得操持家务,对女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对父母的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么忙和累,她都跟无事人似的看电视或玩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因此,这位母亲时常一生气就爱骂女儿:“你不知道我有多累。”
也许这位母亲觉得自己“委屈”,女儿太不理解自己。造成女儿如此“薄情”的,也许正是这位母亲自己。
不可否认,这位母亲确实对女儿是一片爱心,确实是辛辛苦苦。但问题是,你的这份爱心让孩子体验到了吗你的这份辛劳让孩子理解了吗如果你总是对孩子不吭不响,默默地做着“无名英雄”,又怎么能指望孩子认识到这种不平凡中的伟大呢?又怎么能让他们对养育自己的亲人产生敬爱的情感呢
有位女孩,总是满怀深情地谈起她的母亲,虽然有很多事自己还不懂,但母亲却老跟她讲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事,怎么忙怎么累让她从小就知道理解父母的辛劳,所以这位女孩自幼年起就比别的孩子懂事。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是,父母投入感情绝不是为了让孩子与自己的感情距离越拉越大。因此,为了以爱心唤起爱心而不是换得伤心,请父母们也要学会宣传“推销”自己吧!
理解就在你身边
人人都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但是不明白理解是相互的。
早上正值上班高峰期,人多、车多、路挤。骑自行车的,人刮着你,你刮着别人,人撞到你,你撞到别人,这并不稀奇。这时候,你撞了别人,会不会向人道声“对不起”呢,如果撞伤了别人,会不会马上喊人救治?别人撞了你,你是开口先骂,不依不饶,还是在别人的“对不起”中,道一声“没关系”,然后微笑着说“再见”,继续赶路?假如你被人撞伤了,是体谅别人的无意,还是得理不让人,甚至胡搅蛮缠,条件提了一大堆,还觉得不满足?乘坐公共汽车,别人挤了你的坐,或者撞了你一下,你是不是能不去理会,还是一撞就跳,恶语伤人?
上街买东西,正遇人多排队,假如别人插队,你是耐心地询问他是否有急事,然后决定是让步还是劝服,还是连讥讽带挖苦,直至引起口角?
乘火车旅行,假如你率先登车,是把你的行李舒适、宽松地摊在行李架上,还是尽管行李架空荡荡,也按规定位置排好行李?假如有人上车晚了,行李架上没了位置,你能不能主动靠紧你的行李,挤出空位,方便他人?还是对人的难处熟视无睹,装糊涂?
如此等等,相互体谅一下,所有的不愉快岂不都烟消云散了
与其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还不如从自己出发,先理解一下别人。
还行吧
回故乡,范敬超用10万元积蓄作为启动资金,种下了505株柑橘苗。范敬超的举动,让乡亲们大跌眼镜,他们不相信这个离开农村已经39年之久的退休官员能够重操旧业。
对这些置疑,范敬超笑而不语,只顾埋头苦干,每天工作10小时,脚不沾地。其实他并不是蛮干。在参加工作的39年里,他一直没有离开“三农”。范敬超说,自己对“三农”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如何做好“三农”工作也有很多心得。
于是,凭借能力、干劲和坚持,到2012年,果园有了近2000亩规模,他开始改变经营模式,将打造好的果园出租、出售,并成立了繁盛杂交柑橘专业合作社。果园规模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如今已有38万亩,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
46年前,范敬超在井研县广播站工作。1972年春的一天,他在散步时,遇见了同事带的学徒丁蓉。那时丁蓉只有18岁,亭亭玉立。“之前有人给我介绍过一些女孩,我都觉得不太合适。”范敬超说,但见到丁蓉后,不知道哪来的勇气,他还主动上前打招呼,“可能这就是一见钟情吧。”
丁蓉对范敬超第一印象也很不错。“他高高瘦瘦的,而且很有礼貌,说话铿锵有力,感觉很有知识。”丁蓉说,老范那时特会关心人,两人开始处对象后,老范就把家务活包了,不仅洗衣、做饭,丁蓉生病了他也来照顾,“每次去成都出差,都要给我买一件新衣服。”
1974年,两人结了婚,后来又有了女儿。之后,丁蓉成了老范的“廉内助”,“经常叮嘱他,不能拿别人一分钱,一家人有吃穿就够了。”
“我退休创业时只有10万元积蓄,两袖清风里有你一半功劳。”范敬超忍不住问妻子,“当初我说要回来创业,你为什么带全家人来反对我,甚至和我闹离婚呢?”
范敬超说的“闹离婚”,发生在2007年他决定退休后回乡创业时。“我反对,那还不是为他好?”丁蓉说,范敬超工作时本就聚少离多,她就盼着退休后好好团聚,并且一家人吃穿不愁,没必要拼命去挣钱。
一急之下,丁蓉提出了离婚。“我就是想将他一军让他改变主意。”但结果却是,范敬超只身一人回乡创业,也不和丁蓉谈离婚的事,“时间长了,丁蓉被磨得没了脾气,渐渐不再提离婚的事。
2014年,丁蓉退休后也来到丈夫身边,在繁盛专合社做财务管理。“他太固执了,我拗不过他,担心他的身体,只有给他分担点。”丁蓉说,“他心里都是这片土地、这帮乡亲,而我眼里却都是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