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缘关系及亲缘系数
亲缘关系即血缘关系或血亲关系,与一般的亲戚关系不同,也与一般的亲属关系不完全一样。在人群中,如果两个人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共同祖先,那么这两个人就具有亲缘关系。在遗传学和优生学中,依据遗传基因的相同程度来判定两个人亲缘关系的远近或亲疏。
有亲缘关系的两个人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称之为亲缘系数。它是遗传学中衡量亲缘关系远近的客观指标,并以此划分血亲等级(表11-1)。
表1 亲缘关系及亲缘系数
血亲等级 血 亲 成 员 亲缘系数
一 级 亲 亲子、同胞 1/2
二 级 亲 祖孙、叔(伯、姑)侄、舅(姨)甥、半同胞 1/4
三 级 亲 表兄弟(妹)、堂兄弟(妹) 1/8
近亲结婚的危害
人们从无数事实中认识到血缘关系近的男女结婚,后代死亡率高,常出现痴呆、畸形和遗传病。这是因为近亲结婚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了较多的相同基因。很容易使对后代生存不利的有害基因相遇和集体(遗传学上叫做纯合),从而加重了有害基因对子代的危害程度,所以容易出生素质低劣的孩子。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人群中每个人约携带5~6种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随机婚配时,由于夫妇二人毫无血亲关系,相同的基因甚少,他们所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不同。假定丈夫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为a、b、c、d、e;妻子则携带h、s、f、g、m。这就不容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患者)。近亲结婚时,由于夫妇二人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性很大,丈夫带有a、b、c、d等隐性致病基因时,妻子也很可能带有这些基因,因此容易形成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即患者),从而使后代遗传病发病率升高。下面列举几种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时后代发病率是随机婚配(非近亲婚配)后代发病率的倍数(表11-2)。
表2 近亲婚配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疾病名称 隐性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危险率 表兄妹结婚和
随机婚配的
相对风险
随机婚配 表兄妹婚配
先天性聋哑 1:11,800 1:1,500 78倍
苯丙酮尿症 1:14,500 1:1,700 85倍
着色性干皮病 1:23,000 1:2,200 105倍
小口氏病 1:32,000 1:2,600 122倍
全身白化病 1:40,000 1:3,600 135倍
全色盲 1:73,000 1:4,100 179倍
小头症 1:77,000 1:4,200 183倍
Wilson氏病 1:87,000 1:4,500 194倍
无过氧化氢酶血症 1:160,000 1:6,200 260倍
黑蒙性痴呆 1:310,000 1:8,600 357倍
先天性鱼鳞症 1:1,000,000 1:16,000 635倍
这跟当时人们亲上加亲的观念有关,而自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以来,就把父系的亲人作为自家人的观念存在,而母系亲人为外姓人,在同族不可通婚的情况之下,但对于母系却没太多的限制。
堂与表的不同说起堂,就是庙堂,堂屋,在父系社会之中,父亲的亲人同居一屋,是长久的相处,更有相同姓氏、血脉的相连,就如同大树一般,同根连枝,一出生就注定是荣辱与共的家人。而表,是表面、外在,是因为通过一段婚姻而新产生的亲戚关系,并不是住在一块,而是零散在家族的外头。
同族不通婚“同姓而婚,其生不蕃”其实在神话故事之中,伏羲和女娲是兄妹,却孕育了人类,可能在远古时期,人们并没有排排斥同宗同族的通婚。据有记录,在夏商之时,却已经提出同姓不能通婚的说法,当时是以婚姻为手段建立同盟,若是同族结婚,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外援的名额。当然也可能是他们发现血缘太过亲近,容易产下带有隐性疾病的小孩。关于这一点吧,我认为可能不是,毕竟当时是可能表亲结婚的。
嫁女当“知根知底”在古代封建社会之下,男尊女卑,女子的生存尤为困难,作为父母,再给女儿挑选夫婿的时候,当然希望能嫁到一个好的人家,最好是亲近一点的人家,同家族之内不能结婚,那就挑表亲吧,姨表、姑表……总归与女儿有着一点血脉的人家,在古时的父母眼中,是最好的归属。
这些理由也许就是造成了古代堂兄妹不能结婚,而表兄妹可以的理由吧,而在现代,我们都知道了血液之中关于染色体的这回事,无论是堂亲、表亲,都是至亲,是不能结婚的,其实古代应该有很多遗传病的小孩吧?
在中国古代表兄妹是可以结婚的,但堂兄妹是不能结婚的,这是为什么呢?中国古代的姻亲关系讲究血缘亲上加亲,因为这样可以使家族更加团结,所以表兄妹结婚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堂兄妹则不可以随便结婚,因为表兄妹指的是母亲那边的,而堂兄妹指的是父亲这边的,因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父系社会,他们兄妹结婚就相当于**,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
有人可能会说,即便是表兄妹结婚,生出的孩子是智障的可能性,不也会增大很多吗?因为古代人,他们的婚姻系统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所以表兄妹之间可能血缘关系非常淡薄,出现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当然现代中国规定的婚姻法中,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是不能结婚的,所以不管是表兄妹还是堂兄妹都不能够形成夫妻关系。其实在古代的左传中就记载了,如果结婚的男女双方同一个姓氏,那么生下来的孩子很有可能不健康,也就是说古人也就很早意识到近亲结婚的坏处。
但是古人对近亲结婚的理解不够全面,主要还是以姓氏为本,他们不会允许同姓氏的人结婚,并且在古人的眼里,女子嫁给了丈夫,就属于是男方这边的人,离原来的亲戚就比较远了,自然而然的也觉得表兄妹的血缘关系,没有堂兄妹那么密切。
而实际上,在宋朝就已经不允许近亲结婚了,明朝时期如果同一个姓氏或表兄妹结婚,主婚人和双方男女都要受罚并强行离异。
其实关系最近的堂表亲之间都差了四代,遗传学上来说对后代没任何不良影响了。
别的国家很多是不禁止表亲结婚的,他们没堂亲的概念,比如英语里所有表堂兄弟姐妹都叫cousins,日语里也类似,いとこ可以表示堂表兄弟也可以表示堂表兄妹。
我国古代其实表亲是很普遍的,白蛇传里许仙的儿子最后不就是娶了许仙亲姐姐的女儿嘛,陆游的老婆也是他表妹,后代并没有任何毛病。
但是古代堂亲也是不方便结婚的,甚至有些地方同姓都不能结婚。理由我猜是同宗族内通婚容易乱了辈分,**常。
因为古代是父系社会,所以认为堂兄妹都是一家人,流着相同的血脉,所以是不允许结婚的。而表兄妹之间就没有太大的关系,结婚还可以亲上加亲。
首先堂兄妹是指父亲兄弟的子女,而表兄妹是指母亲兄弟的子女。在古代又是一个父系社会,认为所有后代身上流的都是自己父亲的血脉。而嫁出去的女儿等于泼出去的水,当她嫁出去的那一刻开始就和自己的家族没有关系了。在这样的观念下,就会认为堂兄妹都是一家人,而表兄妹仅仅算一个外人。
而且除了不允许堂兄妹之间结婚之外,甚至连相同姓氏的人都不允许结婚。因为他们觉得往上数八代始终大家都是一家人,大家都流着相同的血脉,所以便禁止相同姓氏的人结婚。因为古人并没有基因遗传这一概念,他们仅仅单纯依靠着姓氏来判别是否是一家人,在我们现在看来这种做法还是比较滑稽的。
虽然他们没有具体的科学依据,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能感受到近亲结婚所繁衍出来的后代缺陷比较大。所以相同姓氏的人是明令禁止结婚的,在西周以后还专门成立了相关的法律,严重者皆以奸罪论。
所以总的来说,因为堂兄弟在古代属于同一宗室,他们彼此为血亲,留着相同的血脉,这样产下的后代有着严重的缺陷,所以被明令禁止结婚。而表兄妹之间属于姻亲,在当时看来并不属于一家人,甚至因为自己母亲的关系,还会觉得是亲上加亲,更有利于两家的联络,因此表兄妹结婚在当时极为推广。
这是古代关于结婚的一种规定,古代比较封建,规矩本来就比较多,结婚这件大事,在古代也是有很多的规矩的,因为结婚是关系到一个家族后代血脉的延续的问题,所以古代的人一般都挺重视结婚这个问题的,还设立了一些禁忌,而堂兄妹不可以结婚就是其中的一种规定。一般古代人结婚都是会遵守这条准则的。
那么这样的规定真的有科学道理吗?我觉得还是有的,堂兄妹就好像我们现在的亲戚一样,大家的身上都流着相似的血脉,都是同一个家族的人,学过生物的小伙伴肯定知道近亲是不能结婚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了,堂兄妹之间如果结婚的话,就是属于近亲结婚,他们之间的后代可能就会有畸形或者发生基因突变。
但是表兄妹其实是可以的,就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跟贾宝玉,他们就是属于表亲,但是他们是可以结婚的,他们在严格意义上不算是一家人,所以是可以结婚的,其实这还算是一种比较宽松的规定了,有一段时期甚至不允许相同姓氏的人结婚,认为相同姓氏的两个人结婚也是属于**的行为。
但其实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规定了,但是好像现代人一般都不会跟自己的表兄妹或者堂兄妹结婚,因为大家的交往范围变广了,选择范围也就更多了,一般不会只停留在自己家族的人里,所以也就不存在这种近亲结婚的问题了,但是无论怎样,为了后代考虑,还是不应该近亲结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