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结婚风俗有:拜别、讨喜、食汤圆、出门、敬扇、掷扇、摸桔子、牵新娘及过火盆、进洞房、书六礼、忌坐新床等。
食汤圆
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讨喜
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拜别
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出门
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敬扇
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掷扇
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摸桔子
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牵新娘
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过火盆,踩瓦片
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进洞房
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忌坐新床
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彩礼是指钱,衣服和首饰是另外的。
不同意鬼畜狼的说法。彩礼是给女方的,不管女方有没有陪嫁钱,这笔彩礼怎么用,女方是有权决定的,有些人会把钱给家里一部分,有些人家里比较富裕的,就会把这笔彩礼钱全部用在两个人的婚礼和将来的小家庭里,这笔钱无论给娘家一部分还是全数用在将来的家庭都是合理的。
再说,一般女孩子会有陪嫁的,陪嫁的钱不也有一部分用在婚礼和将来的家庭了吗?
其实,钱怎么用都可以,只要双方取得共识就行。我结婚的时候男朋友家一分钱彩礼没给,房子也没有,双方家里都拿了一笔钱,就结婚了。
生活是两个人的,只要真心以对,一切都可以商量、解决,是很灵活的。
这位朋友你找对人喽,我就是延安人。不过我是洛川的,不知道你这女朋友是具体哪里的,说实在的我们这边结婚女方就是赚钱的,养女赚钱嘛,很少有赔钱的,除非家境非常好,看不上你那钱,延安贫富分化非常严重,穷的人穷的都揭不开锅,富的人家财万贯,就像我们县城,一般结婚下来,男方至少得花8万差不多,现在一般都是13万左右,这女娃说实在要的不多,呵呵,不过他结过婚,这点对你确实不公平,你可以考虑下,我想应该是你这女朋友坚持31800吧,要不然他家里也不可能这么坚定的,这个还得你自己考虑了,越穷的地方要的越多,就靠女子发财,而且穷的地方教育文化各个方面档次都不行,素质低下。兄弟你还是多多想想,中华儿女千千万,你找不到真正合适的吗,山东女孩子也好哇,大方,美丽。不过再仔细想下,你这女朋友家人赚了,如果你真把钱给了,他家人就赚了不至4万了。慎重兄弟
满族的婚俗:
满族人与其先世女真人一样,在其婚姻习俗中,保留着许多比较原始的婚俗。最明显的是“劳役婚”或者说是“买卖婚”。在建州女真人中,流行着“男下女”的风俗,也就是男女婚配时,男往女家,男子要到女子家中向女方长辈叩头,请求女方家长的认准。女方家长同意以后,男方家要送给女方家彩礼,又马、牛、甲胄、弓矢、衣服、奴婢等等。有的因拿不起彩礼,要在女家服役,也有因凑不足彩礼数而终生不得娶者。这种买卖婚在满族社会中保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不过性质有所变化而已。
满族社会早期还盛行收继婚制,也就是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后,妻其寡嫂。此俗在被深受儒家伦理观念浸染的社会视为"**"。在满族社会,受到法律的严格禁止和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这种婚俗在经济尚不发达时期,起着防止财产外流的作用。《李朝实录》记载的建州左卫酋长凡察之母吾也巨先嫁挥厚,后嫁挥厚的异母弟包奇,就是这种收继婚的现象。在清代传闻很久、闹得沸沸扬扬的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一事,也是收继婚的最好例子。
满族早期家庭内由于实行收继婚等原因是实行一夫多妻制的。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娶有三个妻子,努尔哈赤娶过九个妻子,他的兄弟也都是多妻的。在努尔哈赤的宫中,除了妻子“众福晋”之外,还有被称为“小福晋”的人,这些人在努尔哈赤的后宫中称为“庶妃”,以及连“小福晋”名分也没有的女人。这种并妻之制直到雍乾时期才被革除。而民间的并妻之制直到清末还有遗孑,与汉族的妻、妾制明显不同。
辽河流域的满族的婚嫁习俗,一方面延袭本民族古俗,另一方面受汉族婚俗的影响,出现了满汉风俗糅杂的现象。从定亲到完婚,都有一套完整的礼仪。辽河流域的婚俗与其他地区不一样,就拿东北地区来说,居住在东北北部的满族更多地保留满族先人的风俗,而在南部地区的满族人更多的掺杂汉族婚俗色彩。即使在南部地区的辽河流域,各地的婚俗也不一致。
辽河流域满族婚俗,一般地说,在女子成年以后,父母即为之议婚。先由媒人通信相见定亲。议定之后,不用庚帖只以簪珥等作定礼,称之为“放定”。这一天,女子盛装出见男家尊长赠以钱币,谓之“装烟钱”。
纳聘日,男方的尊长带领新郎到女方家,拜见女方的父母及尊长,谓之“叩头”。在这一天,将男方所送的聘礼陈列在祖先的神案前,两家亲翁并跪在神案前,酌酒二盅,互递醮祭,名曰“换盏”。
“打下处”、“插车”之俗是满族婚礼中的传统风情。努尔哈赤家族娶蒙古部落之女为妻,都是由女家送至中途,由男家迎接。科尔沁的莽古斯贝勒嫁女给皇太极为妻,皇太极前往迎接,在辉发的呼尔哈达会见后,即设大宴成婚。近代有的地方取消了"插车"之俗,一般在结婚前一日,路近的,新郎驾彩车迎归;路远的,女方家用四马车载着嫁妆送女子至男方家,在车前有身强力壮的男子数人,乘马先至。这时,男方家门口事先放置好长案,在上边摆上三大碗酒,待客人到后,满饮此杯,名曰“迎风酒”,亦称“下马杯”。饮毕,车马继至,进室内安置嫁妆。新嫁娘假宿别家,名曰“下处”。第二天吉时,用彩车迎归。
迎亲时,新娘上彩轿,脚不许落地,由女家兄弟抱着上轿,俗称"抱轿"。新娘下车后,新郎下车后,新郎执马鞭轻打新娘三下,或由新郎朝轿门射三箭,然后拜堂成礼,说是为了驱赶黑煞神。
拜完堂后,新娘先不入洞房,事先在洞房的右边设青布帐篷,里面放上被褥,新娘坐在其中,这是满族婚礼中的"坐帐"风俗。待新娘亲属辞归,车马已经走后,骑马的人后行,新郎在门前案上,给每人敬三大碗酒,名曰"上马酒"。这时,新郎才移入新房。
满族生儿育女的风俗,带有浓郁的狩猎民族的古朴、粗犷的味道,有的还沿袭狩猎时代的古风。
“落草”,是指出生,是满族的生育风俗。在很早以前,满族妇女生孩子,都在土炕上,临产前,把炕席卷起,在土炕上铺一层谷草,产妇在谷草上分娩。相传祖先生下时在草窝,为了不忘本,后人沿袭此俗。
满族风俗,生男要悬弧于门左,生女设幌于门右。弧并不是真的弓箭,而是用小树条揻成弓,用红丝线作弦,中间插一根羽毛做的小箭。待满月后,将小弓从门上取下,拴到子孙绳上。有的地方将它称之为“公子箭”,寓意长大以后不忘崇尚武功,进取功名利禄。
受汉族影响,满族生孩子也有“做满月”、“蒸百岁”、“抓周”等习俗。婴儿满月,娘家要送绣花帽、衣服、玩具等,谓之“做满月”。婴儿一百天,娘家送馒头一百,谓之“蒸百岁”;赠钱一百,谓之“百岁钱”。婴儿至周年,在婴儿面前,放刀剪、彩线、玩具、弓箭、砚墨等,让婴儿任意抓取,以观其志,谓之“抓周”。
在清代,满族生男孩后,要到旗属衙门登记造册,领取“银子钱”,称“吃钱粮”,作为八旗"幼丁"。也有终生不领钱粮的余丁,满语称"苏拉",又称"闲散"。凡吃钱粮的,长大以后要披甲当差,身为八旗兵丁就不能任意迁居它处。清朝晚期,许多八旗世家基于八旗制度的束缚和生计的艰辛,出旗为民,生育子女不再“吃钱粮”了。
满族育婴睡摇车。在古时候用桦树皮制作,长一米有余,宽六十多公分,两端呈半圆形,微微翘起,如同小船。现在有的地方还用摇车,大多都用椴木薄板制成,边沿制上红漆,绘制花纹,书写“长命百岁”,“龙凤呈祥”等吉利话。满族喜欢婴儿睡个扁平头,婴儿出生,世代相传,至今不改。居于北方的汉族也因袭其俗。
满族“换锁”之俗比较普遍。生孩子时悬挂于门旁的弓箭或布幌,待满月后收回拴在子孙绳上。子孙绳又称"锁钱",装在西墙正中的子孙袋里,那里是佛头妈妈的神位。相传佛头妈妈是保护婴儿之神,每年春秋两季,需向佛头妈妈祭祀求福。开祭时,将子孙绳从佛头妈妈神位一直拉到院里,院内设香案,摆打糕、香碟之类,案桌腿上绑一柳枝,子孙绳拴在柳枝上。家中未字男女和抱小孩妇女跪于案前,众人叩头。萨满先以柳枝蘸水遍洒在孩子头上,接着捧着香碟在每个孩子面前熏一下,谓之驱邪避毒。随后,取下子孙绳上的五彩线,分别套在孩子们的手脖和脚脖或颈上,过了三天,再收回贮存在子孙袋中,谓之"换锁"。现在的满族人虽然已不再搞祭祀活动,但每年春秋仍然有挂锁的习俗。
陕北的婚俗(下面网址里更细):
陕北的婚姻习俗有四种:一种是“娃娃亲”,在小孩四五岁时由父母所定;一种是“童养媳”,是旧时因女方家生活困难,父母将未成年的女儿卖到男方家,到十三、四岁再完婚;一种是自由恋爱;另一种就是汉族传统的“媒约”式婚姻。
“媒约”式婚姻在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同意后,先由女方的母女到男方家去看,如果女方接收了男方的礼物,说明婚事有成,就选日子举行订亲仪式,再择吉日结婚。 迎亲那天,男方家的迎亲队伍一大早就出发,到达女方家后,无论时间早晚,都要先吃早饭,再吃午饭。吃完午饭,娶亲队伍向男方家进发,沿途遇村即吹乐,以示庆贺。轿到男方家村口,一老者手端盘子,盘内放两碟菜一壶酒,在路口恭候,由媒人代表大家喝一杯酒,叫做“接路”。花轿进院后,由新郎接新娘出轿,叫做“撤帐”,接着即举行拜天地仪式。
拜完天地,新郎火速抱起香案上的插香斗跑入洞房,新娘则由其姐夫抱上,与新郎竞相跑入洞房,据说先迎者处处占上风。洞房内有一太太把守,名为“照帐”。新人入洞房后,背靠背地坐在一起,照帐的人用木梳将男女的头发交叉搭在对方肩上,边梳边唱。新娘梳上盘头,从此结束了少女时代。接着,开始闹房。半夜,新郎的母亲端一放有馍馍的盘子进入洞房,新郎新娘各吃一半馍,吃馍的时候,婆婆要讲唱祝词。
第二天清晨,新郎要端上洗脸水送到客人面前,请客人洗漱,然后,新郎和代事端上酒菜,给客人送来,叫喝“扶头酒”。
早饭后要“亮箱”,将嫁妆一件件出示,随后,婆家人和亲戚按资排辈,新郎新娘逐次拜见,被拜之人,要赏钱以谢。午饭后,新娘回门
http://wwwshanbeinet/custom/indexht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