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名字里带“奴”的女孩儿

那些名字里带“奴”的女孩儿,第1张

 

《红楼梦》第六十回:(芳官说)“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呢。”因版本的不同,此处的“都是奴才”还有两种表述:“都是奴儿’”和“都是奴几”。

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上下文的关联来说,“奴才”自然没问题,但也最有可能是后人自作聪明改的。“奴几”一词在汉语里压根儿就没有,其搭配有违组词规律嘛。“奴儿”相对来讲才最符合此歇后语的本意。

“奴”“奴儿”,尤其是后者在古代主要指小女孩或年轻女孩儿,与“奴才”“奴隶”几无关系。比如古代不少歌姬的名字里就带有个“奴”字,戏曲传统剧目《金玉奴》的女主角就叫“金玉奴”。“念奴娇”是大家熟悉的一个词牌名,从中可读出一位叫“念奴”的娇媚少女。事实也如此,人元稹在《连昌宫词》的自注中曾有介绍:“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说玄宗皇帝举行大型酒宴,时间一长,大家的喧闹使音乐也无法演奏,玄宗就让高力士高呼请念奴出来唱歌,邠王李承宁(二十五郎)吹笛伴奏,众人立刻就安静下来。“力士传呼觅念奴……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可见念奴的魅力之大。念奴一亮嗓子,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唐开元二十年(即公元732年),诗仙李白与其妻许氏有了第一个孩子,是位千金。孩子出生时正值皓月当空,银光满地,李白就为女儿取名为“明月奴”。唐代曾经担任过司徒官职的李淠有一个叫宠奴的家妓很受到主人宠爱。宋代也有一个秀奴,据明朝文人余永麟的《北窗琐语》记载:“宋灵景寺僧了然,不遵戒行,常宿娼家李秀奴,后衣钵一空,为秀奴所绝,僧迷恋不已,乘醉直入,击秀奴毙之。”明代还有一个叫李奴奴的歌舞姬也非常有名,能歌善舞,美貌出众。李奴奴十岁画像取自当时著名画家吴伟绘《歌舞图》,上有唐寅、祝枝山等题诗。

宋黄庭坚《千秋岁》词:“奴奴睡,奴奴睡也奴奴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若果行,请以奴奴为首。”《西游记》第二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又恐老来无倚。”宋代词人阮阅有《洞仙歌·赠宜春官妓赵佛奴》。

“奴”除了在女孩子的名字里出现外,在男孩子甚至王公贵族的小公子之小名里也不少。唐高宗名治,小字雉奴(元俞希鲁纂《至顺镇江志》)。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陈后主陈叔宝,小名黄奴。 《陈书》云,任忠,字奉诚,小名蛮奴。 《魏书》云,李诉,字元盛,小名真奴;高佑,字子集,小名次奴。 《周史》云,王德之子王庆,小名公奴。《北史》云,卢思道小名释奴。《旧唐书》云,李林甫小名哥奴。 《旧五代史》云,闵帝讳从厚,小字菩萨奴。《辽史》云,圣宗讳隆绪,小字文殊奴;景宗四子,名隆庆,字燕隐,小字普贤奴;制心,小字可汗奴。 明人笔记《客座赘语》曰:“徐聿之为元凶所害,子孝嗣在孕,母年少欲更行,不愿有子。自床投地者亡算,又以捣衣杵舂其腰,并服堕胎药,胎更坚,及生,故小字遗奴。”

综合看来,这些带了“奴”字的名字,显然与“奴才”无关。

其实“奴儿”“奴奴”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指小女孩或年轻女孩。在晋中方言里,女孩子一出世直至嫁人,都统称“奴儿”“奴奴”。单个儿指的话,则“我家奴儿”,“你家奴奴”以及“谁家奴儿”。如果从汉语语法的角度说,重叠和儿化的作用,恰恰就是小化其所指的人和物,从而侧漏出亲昵和亲切的感觉。

再返回来看“梅香拜把子,都是奴()”的歇后语。“梅香”固然是婢的代名词没问题。但“婢”同时也指一个大致的年龄段,即便是富人家的婢,一旦到结婚年龄,也要出嫁的,嫁后很快儿女一堆,要哺乳要抚养,自然无法再作婢了;即便你还想做,也无人要了。

结论:上述涉及到歇后语只能是“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而不可能是其他。

那么,男孩子小名里的“奴”呢又怎么解释?也简单,男贵女贱,取贱名的目的是为了好养活,像狗剩,铁蛋,石头,癞娃什么的,牛头马面也嫌弃,也就懒得来找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697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