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的结婚礼仪,走过了一条由繁到简的路。解放前,男娶女嫁不得自主,需由媒妁介绍,父母认可。结婚过程一般有五个环节,即纳彩、问聘、送期、嫁娶于归。下分述:
纳彩:联姻第一步,男家要向女家送礼物,如果收下了礼物,即可商谈儿子婚事了。
问聘:经媒妁在男女两家多次往来,双方认定了婚事,就交换命单。一旦交换命单,就算订了婚,称为问聘。
送期:订婚之后,嫁娶可早可迟。一旦择吉,男家则携带财礼送往女家,商定嫁娶之期。
嫁娶:这是联姻的中心环节,历代相传,礼仪繁多,充满封建迷信色彩。一般时经三天。第一天安鼓,远亲近戚都来,晚上有八音会吹奏。第二天娶亲,新郎乘轿子到女家,需带自用的红绿攀带,及新娘所用的首饰装具和凤冠披霞(后改为花冠旗袍),同行者除娶戚伴戚外,还有放炮的人。女家设宴接待,并择一亲近的孩子给新郎插金花。插花之后便可起程。进入洞房,新郎张弓四射,揭去新娘的遮面红绫,从此,闹洞房便开始了。首宴有鼓乐伴奏,历时较长。菜上二道,新婚夫妇临席敬酒,合座皆欢。第三天过后请人拜谢,新娘在婆家所住时日叫住九日。此后,新娘邀新郎归省娘家,叫做于归,娘家亦设宴接待。婚仪排场与否,需视贫富而定,富家以豪华为荣,穷人则力求俭简。童养媳成婚,便瞎推圆房,择吉同居,即算了事。
寡妇再嫁是一件难事。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名门妇女要为夫守节。一般人家,为维持生计,多行改嫁。届时,男家派人去娶,形式极其简单,然而拦挡颇多,家人族长常以钱要挟。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寡妇始从封建礼教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现在,再婚妇女同新婚妇女一样,可以完全自主,唯所遗子女需妥善安排。
解放以后,封建迷信色彩逐渐减少,婚事程序渐行简化,对象选择都日趋慎重,父母对于儿女婚事,处于不主或半主状态。自由恋爱者日渐趋多,但在形式上要找一个介绍人。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后,即在男家或女家见面,称为相亲。此后,经双方自由接触,成熟时男家送聘礼于女家,算做订婚。聘礼轻重不等,一班都以时髦衣料为主,也带相当现金。如女家认可,就可以到乡里领取结婚证。然后,择日举行结婚仪式,始成夫妇。婚礼减为一天,仍需新郎去娶,不再乘坐轿子,而以汽车、马车或自行车代之。亲朋亦要赴宴,并送贺礼,但结婚仪式极为简单,只需奏乐、鞠躬、讲话等几项就结束了。目前,又有旅行结婚者,领过结婚证的男女,一同外出数天,便算结婚完毕。有女孩而无男孩的人家,可以入赘女婿,并有财产继承权。所生子女之姓,可随父、亦可随母,盖由家庭自议,外人不予干涉。
男娶女嫁之后,双方家族朋友均行宴请。男方家族只请新娘,女方家族男女并请,且都在次年农历正月上旬。第三年正月,男方要以白面馍头向女方家族宴请者回礼,并被再宴一次,俗称代摸摸。
丧葬俗仪,解放前后变化不大,虽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一时难以尽改。现在仍有这样几个过程:入殓、报丧、送夜、出殡和复三等等。
解放以后,丧葬仪式有所改革,偶有臂戴黑纱开会追悼者,但尚未普及,现仍土葬。
引言:福建一对新婚夫妻在结婚时选择了传统的中式婚礼,新郎在接到新娘之后,返回新浪家中的途中,新娘乘坐的花轿因为左侧受力所用的棍突然断裂,于是导致轿子向左侧侧翻,新娘也摔出了轿子。
一、轿子是古代明媒正娶的婚姻所用古代时候人们结婚,如果是明媒正娶的婚姻,需要用八抬大轿来迎娶新娘,并且一路敲锣打鼓,将新娘迎到新郎家中。因为古代的人没有车,并且几乎不会出现像现在这种远嫁的情况,所以迎娶新娘时都会用轿子。而在现代的婚姻当中,由于早些年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许多人结婚时都会选择西式的婚礼。新郎穿着西服,而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不过随着近些年中国文化的兴起,不少年轻人在现在结婚的时候,会选择办传统的中式婚礼。
二、轿子受力用的木棍断裂,导致轿子侧翻因为新郎骑着马,带着红花走在迎亲队伍的前列。会显得非常威风,并且整个阵仗也很热闹,起西式婚礼,传统的中式婚礼更加能够体现中国人结婚的热闹场面。最近在福建,一对新人结婚时也选择了传统的中式婚礼。新郎骑着高头大马,身着古时候的新郎装走在队伍前列。新娘坐在八抬大轿当中,旁边还有敲锣打鼓的乐队,以及许久不见这种热闹场面的市民围观。但是在接到新娘返回新郎家中的路上,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新娘乘坐的花轿突然侧翻了。
新娘的身材很苗条,并不足以压垮轿子, 至于为什么轿子会在途中突然侧翻呢?原来是轿子左边的木棍断了,而这根木棍是教父用来抬轿子用的。木棍突然断裂,导致轿子受力不均匀,于是就突然向左侧翻倒了。这也导致了轿子里的新娘被摔出了轿子,摔倒在地上。而旁边的轿夫看到这种情况之后,反应并不迅速,反而是新娘自己哭着从地上爬起来之后追上前面骑马的新郎。于是新郎跳下马,将新娘扶上马。自己牵着马,带着新娘回家了。
会啊,现在我们家乡流行复古,结婚都坐花轿,只要两家的距离不算很远的话,就用轿子抬过门了,现在坐随便出门就能坐,轿子估计一辈子也就这样一次机会,晕一次也值得,不过在大城市车来车往,这样的机会很难,如果具备这样的条件还是坐轿子吧,中国的传统可以有机会尝试的已经很少了
结婚对很多男男女女而言都是生命中一件重要的大事儿。结婚压车是这些年来又兴起的一项婚俗。压车主要是指让那个一个孩子坐在前往新娘家接新娘子的车上,防止花车过空。那么,结婚压车的孩子的讲究是什么呢?
结婚压车从古时候的结婚压轿而来,人们会在前往接新娘的空轿子里放一个男童。男童往往手里要抱着一只公鸡。
人们认为,第一、这样轿子里就不是空的了。一些害人的魑魅魍魉也就不会趁机而入,伺机坑害新娘子。
第二、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子引着新娘踏上通往婆家的轿子,人们认为这个孩子可以帮助新娘引来男嗣,加强未来新娘诞下男孩的几率,因此压轿的男孩子是个很不错的寓意。
而如今,结婚压轿的孩字早已变成了结婚压车的孩子。那么结婚压车的孩子的讲究是什么呢?
首先,从民俗上的说法。压车的人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一定要是孩子。如果新郎有弟弟,新郎的弟弟将是压车孩子的最佳人选。然而希望是好的,但事实上当代社会步入婚龄的男青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那么放宽条件,人们会看看新娘有没有妹妹,如果新娘也没有妹妹,那就从新郎的亲戚中选择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孩子来压车。 曾经压轿的孩子一定要男孩子,因为男孩子才能引来“男丁”。如今重男轻女的观念正在慢慢改变,因此有些新人也会选择小姑娘作为压车的孩子。
其次, 除了传统上的要求,现实的角度上来看,压车的孩子一般要面貌端正可爱。一般情况下小孩子通常不会太难看,但尽量不要带着苦相,也不能出现歪鼻子瞎眼睛这样比较严重的残疾孩子。虽然有些不公平,但这样的孩子地区不够体面,也不符合长辈们吉祥如意的期许。压车的孩子性格上也应该乖巧一些,活泼的孩子很可爱,压车毕竟是一项“任务”。
如果小孩子不懂事,在花车上哭闹起来,那不仅不吉利,对小孩的家长,即将步入婚姻生活的新人来说都将不是一件开心的事儿。毕竟婚礼是一件费心思的事儿,万不能被一个熊孩子毁掉了。
以上便是一些结婚压车的孩子的讲究。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国婚礼特色
中国传统婚礼因其简朴、礼仪全面、喜庆热烈、宣传气氛热烈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很多外地新人特别喜欢这种形式,这也是中国北方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和精髓。
花轿是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还有龙轿子,凤轿子。除了轿夫,还有、伞和扇子等。一般轿子队伍从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蔚为壮观。现在轿子不多了,想办这种婚礼一定要提前预约。这种服务在一些婚庆公司可以提供。选择公园内或者远离交通要道的地方,给自己的轿子留出充足的空空间,因为轿子跳跃的场景会吸引大量游客,造成交通堵塞。
新人的服装是凤冠袍和长袍,或者是长袍马褂。披着红色面纱的新娘,在伴娘的陪伴下,由新郎牵着的红绫牵着,缓缓登上花车。到了轿子的位置后,夫妻俩改坐轿子。
中国婚礼的必备习俗
轿子出发:伴随着锣鼓、唢呐和舞狮,轿子开始出发。按照传统,新娘要被哥哥抬出来,坐上轿子。但现代人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堂兄弟或伴郎只能代劳,一般换成背对抱。目前轿子的路程只是走一走,除非两家特别近,不然从上海的一头抬到另一头,肯定会累死。但给轿子红包是习俗,否则会故意震动轿子,让新娘“心情好一点”。
跨火盆射箭:古代仪式中,新娘坐轿子跨炭火盆,现在一般是新娘在媒人的帮助下直接跨过去。然后,在下轿子之前,新郎要拉弓,对着轿子门射出三支红色的箭,以辟邪新娘沿途可能感染的邪灵。
拜堂祝酒:火盆后,有的要跨鞍,预示着新人婚后会有一个安稳的家庭;然后,新郎用包着红布的秤杆挑新娘头上的西帕。这时,是一对夫妇正式迎接新娘的时候了。会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要杯酒,而是要给双方敬茶。通常这个时候,一群人泪流满面,场面感人,浓浓的亲情弥漫在热烈的节日气氛中。
法、谢媒体:在现代婚礼中,很多应该在洞房里的东西都被搬出来展示。比如扎头发,新人要在洞房里把对方的头发剪下来,留在一起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现在它在公共场合表演。之后双方母亲一起点燃龙凤烛,夫妻俩交换香书珠宝作为信物,然后请媒人赐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