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莉诺·罗斯福埃莉诺的详细资料

埃莉诺·罗斯福埃莉诺的详细资料,第1张

  http://baikebaiducom/view/675752htm

  埃莉诺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妻子——安娜•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同寻常的第一夫人,她不是以传统的白宫女主人的形象,而是作为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外交家和作家被载入历史史册的。埃莉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其关键因素之一是她与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婚姻关系。

  她作了12年的第一夫人,创了美国历史之最。埃莉诺•罗斯福是一位不平凡的第一夫人,她的政治和社会活动、独立意识、公开讲话及作家生涯都是其他第一夫人无法相比的(甚至在美国20世纪的妇女中都找不到与她相比的人)。在此期间,埃莉诺从本质上改变了白宫女主人的传统形象,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倡导者、政治活动的热情参与者、丈夫事业的有力支持者和政治合作伙伴,这种现象是前所未有的,并为后来的第一夫人们所效仿

  自从1905年与富兰克林结为夫妻后,埃莉诺就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富兰克林逐渐向政治权力巅峰努力期间,她对政治也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对此,她说:“我总是从我应该做些什么这个角度来考虑一切事情,而很少根据我的个人愿望。因此,我对政治产生了兴趣。妻子的义务就是要与她丈夫的兴趣爱好保持一致,不管丈夫喜欢的是政治、书籍或某一种菜肴。” 因此,作为一名政治家的妻子,埃莉诺全力支持丈夫的一切活动。1910年,她支持丈夫竞选成功,当选为纽约州达奇斯县的参议员,丈夫的胜利促使埃莉诺与政治的关系日益加深。通过参加更多的政治活动,埃莉诺逐渐学会了正确评价各种各样的人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渐渐懂得政治是如何真正起作用的。同时,这些活动丰富了埃莉诺的头脑,使她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促使她更加积极地参与政治活动。1912年,埃莉诺第一次参加了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使她对政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年,富兰克林由于帮助威尔逊竞选成功而被任命为海军助理部长,政治前途一片光明。此时,埃莉诺认为自己更应该助丈夫一臂之力,当好他政治上的助手。

  一、1905年—1918年:初涉政坛时期

  在表面看来,他们的婚姻是很完美的,一个主外——从事政治;一个主内——协助丈夫,夫唱妇随,可谓珠联璧合。尽管这样,他们的婚姻还是出了问题。1918年,埃莉诺发现丈夫爱上了一个名叫露茜•佩吉•梅瑟的女人,当时她极为震惊,感到心灰意冷。婚姻出现危机主要由于他们的性格不同。富兰克林自信、有魅力和社交能力;而埃莉诺则真诚、正直,讲原则、讲理想。这些品格当初使他们相亲相爱,结合在一起,而如今,这些品格已经蜕变成他们冲突的根源。但他们都不会为对方改变自己,所以经过十几年的共同生活之后,他们的婚姻出现了裂痕。露茜事件极大地打击了埃莉诺做妻子的自尊心,她突然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她说:“此时此刻,我的整个世界翻了个底朝天,我平生第一次真正地面对自己,面对我周围的一切,面对我的世界。”这个事件使得罗斯福夫妇的亲密夫妻关系从此结束,而被政治上和事业上的合作关系所取代。对此,他们的儿子吉米•罗斯福评价道:“为了社会地位、孩子和未来,他们同意继续他们的婚姻,但是作为事业合作伙伴,而不是丈夫和妻子。”[他们的婚姻继续着,但对埃莉诺来说,这是一条崭新的路,这意味着她得到了某种解脱,再也不用一味地迎合富兰克林的需要了,她可以将宝贵的精力投入自己所感兴趣的事业之中,而不是局限于丈夫的政治活动范围之内。

  这是埃莉诺初涉政坛的时期。在婚姻危机之前,虽然她已开始参与政治,但她从来没有从中获得满足,而且那时她无法突破一个年轻妻子的传统角色,无法摆脱习惯势力和丈夫对她的约束。自从发现丈夫的婚外情后,她就可以同他建立一种新的不同于以往的伙伴关系,自由地追求新的成功之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逐渐放弃过去并获得自信的过程,一个逐渐与丈夫建立起平等的政治伙伴关系,同时拥有自己政治事业的过程。

  二、1919年—1932年:奋勇登攀时期

  虽然埃莉诺与富兰克林在性格上差别很大,但他们却是一对配合默契的政治伙伴。婚姻危机过后,他们依然在为政治事业奔波。1920年,埃莉诺参加了富兰克林竞选副总统的活动。在竞选中,她在许多问题上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敏锐性和缜密的分析能力,她在此期间表现出来的政治才干使舆论界和政界开始对她刮目相看。天有不测风云,富兰克林在1921年患上了脊髓炎,并一度陷入了绝望。对埃莉诺来说,这无疑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她知道,惟一能让丈夫振作起来的办法就是让他继续留在政坛,因为他是决不会甘心在有生之年过默默无闻的生活的。而且她认为,政治需要的是一个人的头脑、智慧、口才、应变之术、治国之道,身体则在其次。由于丈夫的疾病,埃莉诺的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她与他的关系更密切了,先是作为他的护理人,后来又作为他政治上的代言人,代替他到各地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作为民主党的一员,埃莉诺参加了民主党州委员会妇女部的工作,于1922年春天发表了她的第一个政治性演讲。1924年,埃莉诺作为民主党妇女部的负责人参加了艾尔弗雷德•史密斯竞选纽约州州长的活动。她在竞选中表现出来的组织和管理才能给职业政治家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史密斯想借助她的力量为1928年总统竞选助选。这一系列活动的结果,使埃莉诺在丈夫接受民主党纽约州州长提名时,比她丈夫在民主党内更有影响力。对这一段经历,埃莉诺后来回忆说:“我丈夫的疾病迫使我最终要自力更生,这个病使我对于他的、我的和孩子们的生活态度发生了变化。” 埃莉诺把1921年到1922年间的那个冬季描绘为对她生命的最严重的考验,她经受住了考验,并逐渐成为政坛上的一颗新星。1928年,富兰克林在埃莉诺的帮助下当选为纽约州州长。从富兰克林瘫痪到当选为纽约州州长的7年里,埃莉诺的政治贡献和出色的组织才能使她成了纽约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她的务实精神在民主党内及妇女政治组织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纽约时报》对她的影响大肆宣扬,称她是“具有政治头脑和号召力的女人”。

  作为州长夫人,一方面,埃莉诺拥有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她在政治上支持和帮助丈夫。在富兰克林任纽约州州长的四年中,埃莉诺和富兰克林学会了在政治上互相帮助,而接近于一种两个政治家间的专业合作。1930年,埃莉诺在记者面前公开评论了自己的婚姻,她认为一个妻子要起三种主要作用,即伴侣、母亲和管家人,其中第一种作用最为重要。她说:“今天,我们知道,一切都取决于妻子与丈夫之间的私人伴侣关系是否融洽。”她强调相互尊敬是一桩美满婚姻的基本要素,同时一个妇女应该发展她自己的兴趣爱好。根据这一点,自露茜事件之后,埃莉诺与富兰克林之间的政治伙伴关系已成为美国人印象最深的事件之一。到1932年时,埃莉诺已经在她与丈夫的关系方面经历了好几场危机,每一场危机都威胁到她的尊严,但她经受住了这些考验,变得更加坚强、更加自信,促使她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是埃莉诺奋勇登攀的时期。由于富兰克林的婚外情,埃莉诺与他的关系一度紧张。但1921年富兰克林的疾病却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为了保住丈夫的政治生命,埃莉诺开始公开参加各种政治活动,成了他政治上的代言人。这一系列活动使埃莉诺的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得到了政界人士的一致承认和赞赏。在为共同事业进行的奋斗中,他们的夫妻间关系变得日益融洽和谐起来。在四年的州长夫人生涯中,埃莉诺成为富兰克林的“耳目”,向他汇报各地的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使埃莉诺在政治上日渐成熟起来,为她12年的第一夫人生涯做了充分的准备。

  三、1933年—1945年:人生巅峰时期

  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埃莉诺由此成为美国第一夫人。总统夫人的权利给她展示了一个新的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她要利用第一夫人的特殊地位从事她所信奉的事业,迎接时代的挑战。她说:“人们感到在毫无目的地前进,我们都置身于洪流之中,谁也不知道将在何处上岸。在我看来,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所持的态度。我们必须以乐观的精神心甘情愿地承担和大家分担可能出现的不测,勇敢地去迎接未来。”1933年—1945年是美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埃莉诺顺应时代的要求,一改传统第一夫人的形象,积极地参与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代替总统履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职能,在战胜经济危机和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埃莉诺这个时期的政治活动分两个阶段,即“新政”时期(1933—1941年)和美国参加二战时期(1941—1945年)。

  (一)“新政”时期。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经济严重衰退,失业人数剧增,社会动荡不安。为了克服危机,富兰克林上任伊始就宣布实行“新政”。埃莉诺也在寻找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目标,希望作为第一夫人为美国人民战胜危机贡献力量。从州长官邸搬进白宫,埃莉诺逐渐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她说:“在结婚初期,我的生活模式大部分是我婆婆的模式。后来是由孩子们和富兰克林制成的模式。当最后一个孩子进入寄宿学校以后,我开始想做一些我想做的事,用我自己的思想和能力去实现我的目标。” 她的目标是什么?首要的目标当然是支持丈夫当好总统。此外,她也有个人的侧重面,即妇女平等权利、黑人民权、青年问题,在这些方面她走在丈夫的前面,也走在全国的前面。埃莉诺是她那个时代美国妇女的象征。作为第一夫人,她一直在为美国妇女获得平等的权利而奋斗。在成为第一夫人的第二天,她就先于丈夫召开了自己的记者招待会,而且只允许女记者参加。由此,她也成了第一个利用媒体的总统夫人。埃莉诺要通过这种方式向她那个时代的美国证明,妇女不仅仅只关心家庭问题,她们对一切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在“新政”期间,对于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如青年人失业问题、帮助千百万贫困家庭、缓和种族矛盾等,她的意见和提供的信息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在这期间,埃莉诺和富兰克林的政治伙伴关系不断加强,他们讨论共同关心的政治问题,探讨国家局势,交换对于立法和行政问题的意见,谈论政治和道德价值等,这既是他们共同的事业,同时也成了他们夫妻恩爱的源泉。由于埃莉诺出外旅行比丈夫方便,因此她经常代替他出行,向他提供有关世界各地情况的私人报告。埃莉诺仅在1933年就外出旅行4万英里,第二年是6.8万公里,人们称她是“飞行的第一夫人”。埃莉诺为30年代的“新政”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说富兰克林是“新政”的“头脑”的话,那么埃莉诺则是“新政”的“心脏”,他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对此,迈拉•G•古廷写道:“埃莉诺•罗斯福对总统决策的影响比她前面的任何一位第一夫人都要大。她属于她丈夫的政府,并经常作为他的良心在发挥作用,特别是涉及‘新政’的时候。”到1940年时,埃莉诺已当了八年的第一夫人。在这八年中,她每天早上从6点钟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为社会事业尽职尽责地操劳,成为丈夫最重要的助手和合作伙伴。她知道她的工作受到了成千上万人的尊重,而最关键的是受到了富兰克林的尊重。

  在1940年的总统竞选中,埃莉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卷入政治中。由于国际局势的影响,富兰克林史无前例地参加了第三届总统竞选。迫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富兰克林很容易获得了提名,但是许多代表反对他挑选的竞选伙伴亨利•华莱士。由于种种原因,富兰克林未能亲自去会场向代表们做说服工作,埃莉诺就被请去代表他讲话,总统候选人的妻子在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讲话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埃莉诺督促代表们将所有的个人利益融化于国家利益之中,她在会上说:“你们不能把这次提名看做平常时期的平常提名。今天,美国人民必须意识到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极其严峻的局势。”“未来的四年对总统来说将是困难的,因此他需要一个他所信赖的,能协助他工作的人。这个人就是华莱士。” 她的讲话扭转了大会的局势,最后华莱士获得了提名。埃莉诺在富兰克林的第三次竞选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甚至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埃莉诺的帮助,富兰克林能否打破美国175年的历史传统还得另当别论。

  (二)二战时期。在二战期间,作为一个母亲和第一夫人,埃莉诺一方面把四个儿子全部送到海外作战,另一方面鼎立协助总统,带领全国各阶层人民投入反法西斯战争。在战争期间,埃莉诺继续坚持“新政”,认为美国不能因为战争而放弃“新政”,因为“新政”也是一场战争,一场针对经济萧条的战争。她依旧在为妇女的利益四处奔波,提倡妇女走出家门,走进工厂,支援战争,号召妇女参政,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为此,埃莉诺督促建立特别的社会服务机构,来减轻在职母亲们的负担,同时,要求公司坚决执行战争劳工委员会及“同工同酬”的新政策。

  在捍卫并支持妇女进入工厂劳动的运动中埃莉诺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面。在战争期间,埃莉诺担任了公民权益保护办公室副主任这一官方职务,这是有史以来美国第一夫人第一次担任官方职务。埃莉诺认为公民权益保护不仅意味着要管理防护掩体和医院,还要照料私人房屋、幼儿园和休假设施以及强化社会道德。但她的这种观点遭到保守人士的批评,迫于各方的压力她提出了辞职。对此,她说:“我认识到,像我这样的人在政府中工作是很不明智的。”在这之后,埃莉诺参加了推动美国向欧洲难民儿童开放门户的运动,同时又致力于接收逃往美国的难民,尤其是犹太难民。1941年,由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的西海岸掀起了反美籍日侨的浪潮。为了遏制这种浪潮,埃莉诺劝告人们不要对无辜的市民进行无端的怀疑,而应该保护公民自由。埃莉诺还一直致力于消除军队中的种族歧视。

  在战争期间,为民主与和平而战的美国黑人士兵,在军队中却因为种族原因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埃莉诺认为民权尤其是美国黑人的权力是美国民主的试金石,如果没有美国黑人的民主,那美国就不存在真正的民主,所以她不断地对美国陆海军的官员们施加压力,促使在军队中废除种族歧视。在战争期间,陆海军的种族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战争结束时,只需迈出重要的一步,就可以确保黑人士兵的真正平等。这重要的一步终于在1948年实现了,杜鲁门总统颁布了9981号行政命令,结束了军队中的种族隔离。对此,埃莉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战争期间,埃莉诺在外交领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富兰克林虽然身为三军统帅,但由于身体的残疾,不能经常外出,所以,埃莉诺常常代替他行使这一职能,曾多次出访。例如,1942年,她访问了英国,看望在那里作战的美国盟军。这次访问非常成功,记者查莫斯•罗伯兹撰文说:“与其他曾经访问英国的美国人相比,罗斯福夫人给英国人民带来了更多真正的理解精神。”1943年,埃莉诺看望了在南太平洋作战的美国士兵,并且访问了美国的盟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她的个性在这次旅行中得到了最为感人的反映。作为一位老练的政治家,她的魅力征服了记者、士兵、议员、主妇、农民和工厂的工人们,她对美好世界的描绘唤起了人们的憧憬。1944年,她又视察了位于加勒比海和中美洲的美国基地。埃莉诺的出访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士气,她也赢得了官兵们的尊重和爱戴。《阿克兰明星报》称她是:“为美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献身。全世界没有比她更知名的女性,包括所有的最富魅力的**女明星。”这是埃莉诺政治生涯的巅峰期。总统夫人这一职位为她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她也充分行使了这一职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成就。埃莉诺是一个敢于标新立异的人,在所有的第一夫人中,她是第一个定期举行记者招待会、每日为报刊专栏写文章、出版了数部专著、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主持在白宫召开的全国性会议、向各社会改革组织全国大会演讲、在民主党的总统会议上作中心发言、在国外代表她的国家穿越战场的第一夫人。总之,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外的因素,埃莉诺深深地卷入政治和社会活动中,再加上自身的政治才能,她的政治生涯达到了巅峰期。

  四、1945年—1962年:再创辉煌时期

  1945年4月12日,富兰克林去世了,埃莉诺结束了第一夫人的生涯。失去丈夫的埃莉诺感到孤独无助,尽管他们表面上不像其他夫妻那样恩爱,但他的生命是她在过去40年中的主要力量源泉,是她精神上的支柱。他们组成了奇特的一对,她是鼓动家,他是政治家,他们被不可分割的纽带联系在一起,而且互相汲取力量。他们的儿子吉米•罗斯福对此评价道:“真实的情况是他们之间存在着深沉而又不可动摇的感情和柔情蜜意。”埃莉诺经受住了失去丈夫的打击,此时她已原谅了他,她说:“所有的人都有缺点,所有的人都有需要、爱好和难处。多年来生活在一起的男女们开始了解到对方的缺点,但是他们也开始知道和他们一起生活的人身上和他们自己身上哪些是值得尊敬和敬佩的。”

  离开白宫并不意味着政治活动的结束,埃莉诺要继续为富兰克林和自己的共同理想而奋斗。她说:“人类灵魂的搏击极富意义,其目的是在精神上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并为了个人的利益和所有世界上那些共同苦干的人们的利益奉献无私的爱。”1945年的春天对埃莉诺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她开始更加广泛地参加各种政治活动,并重新开始她的工作——写每日专栏、旅行以及回复她丈夫去世后各地寄来的信件。在以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她依然是美国公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埃莉诺比丈夫多活了17年,在这期间,她的政治活动非常频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再创政治辉煌。她发表了许多文章,关注年轻人和亟待解决的少数民族问题。1945年12月,杜鲁门总统任命她担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主席。此外,她还进行了大量的旅行,去印度、日本、摩洛哥等许多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她是有色人种国际联盟组织的成员,这个组织反对歧视黑人,支持有色人种。她还帮助成立了有自由民主人士参加的“美国民主行动”组织。1952年和1956年,她积极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阿德莱•史蒂文森竞选。1957年,她去苏联与赫鲁晓夫会谈,在雅尔塔赫鲁晓夫的别墅里,他们探讨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1960年9月,她去华沙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下属机构世界大会。在大会期间,她访问了克拉科夫,在赛伊姆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在波兰国际事务大学参加了讨论,并会见了波兰外交部长亚当•拉帕奇。1961年肯尼迪总统又任命她担任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她还被任命为和平团体的负责人和妇女权利委员会主席。

  这是埃莉诺在政治上再创辉煌的时期。她已经不是美国第一夫人了,而是一个独立的政治活动家,这使她白宫后的生涯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影响。她在任第一夫人时的重要贡献使很多的政界人士都想借助她的政治力量进行政治活动,肯尼迪就曾借助埃莉诺在美国政界的影响力进行总统竞选,并在他当选后任命她担任政府官员。埃莉诺作为美国驻联合国使团的成员,主持起草了《世界人权宣言》,这个历史文件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好评。在埃莉诺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的身体饱受痛苦的折磨,但她的工作热情几乎没有消减,她一面与白血病做斗争,一面为种族平等、世界和平与妇女权益大声疾呼。

  埃莉诺一直为民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于1962年11月7日因白血病逝世,时年78岁。对埃莉诺逝世的消息,《纽约时报》加了这样一个标题:“她是世界妇女新角色的象征。”作家阿德莱•史蒂文森写道:“她面对黑暗总是点起明灯,而不是加以诅咒,她的热情温暖了全世界。”埃莉诺虽然逝世了,但她作为20世纪全美甚至全世界著名的女政治家之一,作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起草者,将永远被世人所敬仰和怀念。 埃莉诺•罗斯福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一生都在追求独立和美好的理想,与政治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20世纪全美乃至全世界最杰出的女性之一。

  埃莉诺之所以走上政治道路并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与她的婚姻状况密切相关。与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联姻,预示着埃莉诺的一生都与政治连接在了一起。作为政治家的妻子,她渐渐地参与到丈夫的政治活动中。但1918年的露茜事件导致了他们亲密夫妻关系的结束,但却促使埃莉诺真正走上了从政之路。1921年,富兰克林身体的残疾虽然给整个家庭带来了阴影,但却弥补了他们感情上的隔阂。同时,富兰克林的瘫痪为埃莉诺从政提供了机会,她成了他政治上的代言人,代替他参加各种政治和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埃莉诺的政治才能和专业知识受到政界人士的认可,以至于她的名声一度比富兰克林还要大。1928年,埃莉诺帮助丈夫成功当选为纽约州州长。对此,莫利•杜逊说:“罗斯福夫人在富兰克林的当选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1932年,富兰克林在经济大危机前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为埃莉诺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

  12年的第一夫人生涯是埃莉诺政治辉煌的时期,她一改传统第一夫人的形象,作为政治和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以及总统的合作伙伴出现在美国人民面前。在富兰克林去世后,埃莉诺依然为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而活跃于政坛,并成为公认的“世界第一夫人”。尽管埃莉诺与富兰克林的性格差别很大,但他们都热衷政治,政治维持了他们整整40年的感情。为了共同的事业,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共同进入了世界名人的殿堂。美国史学家罗伊斯•沙夫对此评价道:“她确实对他很有帮助,但是他对她也有帮助。他为她提供了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她展示了她举世无双的才华和人格品质,赢得了最为广泛的认可和尊敬。很少有总统而且没有其他的第一夫人曾在这个舞台上发挥得像他们这样淋漓尽致。在鲜为人知的一些方面正如她是他的动力一样,他也是她的动力。”埃莉诺与富兰克林一起走过了40个春秋,他们的婚姻也是几经波折。富兰克林早年的背弃,使埃莉诺放弃了对美好婚姻的向往,但她却从来没有后悔嫁给富兰克林,而是选择了另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在政治上帮助他。这种爱对视政治为生命的富兰克林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更是别人无法代替的。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有失必有得,如果没有这种婚姻,埃莉诺也许就不会走上从政之路,更不会成为全美著名的女性之一。

  看看灰色调的作品如何,可能会有新鲜感,不妨看看《冰与火之歌》,这是美国作家乔治马丁的代表作品,史诗奇幻,绝对是经典,华纳正在筹拍根据该书改编的电视剧,剧名采用了原著第一部的名字《权力的游戏》,预计2010年初推出先行集。下面是该书的世界背景介绍和开篇的试读。欢迎来到维斯特洛,尽览七大家族的恩怨情仇,寒冰与烈焰的碰撞,我想你应该不会后悔的,呃……,可能吧……

  冰与火之歌作为三部曲诞生,后来扩充为六部书(目前的消息是原计划中《群鸦的盛宴》篇幅太长,被拆成了两本;因此将来可能会是七部);正如JRR Tolkien所说,故事随讲述而成长。

  这些书的背景设定于维斯特洛(Westeros)大陆上,在一个与我们自己的世界既相似又不似的世界中——那里季节持续多年,有时甚至是几十年之久。维斯特洛大陆紧靠位于已知世界西方边缘的日落之海(sunset sea),从南方多恩(Dorne)的红色沙滩一直延伸到北方的冰封山脉和霜冻原野,那里即使是在漫长夏日中依然飘雪。

  黎明纪元(Dawn of Days)的森林之子是维斯特洛首批为人所知的住民:他们是一支身材矮小的种族,在绿林中安家,并在骨白色的鱼梁木(weirwood)上雕刻了奇怪的人脸形状。然后先民(First Men)来到,他们带着青铜剑和马匹从东方更大的那片大陆穿越陆桥而来。他们与森林之子们争战了数个世纪之久,直至最终与那个更古老的种族讲和,接受了他们无名的古老神明。“盟誓”(The Compact)标志了英雄纪元(Age of Heroes)的开始,先民和森林之子分享维斯特洛,成百个小王国崛起又消亡。

  其他侵略者也依次来到了。安达尔人(Andals)乘船越过狭窄的海洋,靠着铁与火他们横扫先民的王国,把森林之子赶出了他们的森林,并伐倒了许多鱼粱木。他们带来了他们自己的信仰,崇拜一位有着七种外表的神明,一颗七芒星是他的象征。仅仅在极北之处先民由临冬城(Winterfell)的史塔克家族(Stark)领导击退了新来者;安达尔在其它地方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王国。森林之子逐渐衰微,而与此同时先民和他们的征服者们开始通婚。

  罗伊拿人(Rhoynar)在安达尔到来的几千年之后来到,并非作为侵略者,而是避难者;他们乘着一万只船跨海而来,逃离瓦雷利亚(Valyria)世袭贵族日益增长的势力。瓦雷利亚的世袭贵族统治着已知世界的大部分,他们是魔法师,学识渊博,人类所有种族中唯有他们懂得如何饲养龙类、并让它们俯首听命。然而在冰与火之歌开场之前四百年,末日降临了瓦雷利亚,那个城邦一夜之间覆灭,从此强盛的瓦雷利亚帝国分崩离析,纠纷四起、野蛮愚昧,战乱开始。

  维斯特洛由于处在狭窄海洋彼岸而逃过了接踵而至的混乱里最糟糕的部分。在那时曾经有过的数百个王国中只有七个王国存留下来——但它们也不可能坚持多久了。伊耿·坦格利安(Aegon Targaryen),一位失落瓦雷利亚的后裔,带着一小支军队、他的两个妹妹(同时也是他的两个妻子)和三条巨龙在黑水河的入海口登陆。在龙背上伊耿和他的妹妹们取得了一场又一场战斗的胜利,靠着火焰、宝剑和谈判制服了维斯特洛大陆上七大王国中的六个。这位征服者收集起被打败的敌手们那些熔化扭曲的兵刃,用它们铸造了一个恐怖又高大的带刺王座:铁王座。坐在那王座上他从此以伊耿一世,安达尔人、罗伊拿人和先民之王,七国君主的名义来统治。

  由伊耿和他的妹妹们奠定的王朝持续了将近三百年。另一位坦格利安王,戴伦(Daeron)二世,后来把多恩并入了版图,把整片维斯特洛大陆置于一位统治者之下。他是靠联姻而非征服达成这点的,因为最后一只龙已在半个世纪前死去。

  试读:

  “既然野人(注解1)已经死了,”眼看周围的树林逐渐阴暗,盖瑞不禁催促道:“咱们回头吧。”

  “死人吓著你了麽?”威玛·罗伊斯爵士带著轻浅的笑意问道。

  盖瑞并未中激将之计,年过五十的他算得上是个老人,这辈子看过太多的贵族子弟来来去去。“死了就是死了,”他说:“咱们没必要和死人打交道。”

  “你确定他们真的死了麽?”罗伊斯轻声问:“证据何在?”

  “威尔看到了,”盖瑞说:“我相信他说的话。”

  威尔早料到他们早晚会把自己卷入这场争执,只是没想到这麽快。“我妈说过,死人不会唱歌。”他插嘴。

  “威尔,我奶妈也说过这话,”罗伊斯回答:“千万别相信你在女人怀里听到的话。

  人就算是死了,也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他的馀音在暮色昏暝的森林里回荡,似乎大声了点。

  “眼前路还长得很,”盖瑞指出,“少不了要走个八九天,况且现在天色渐渐暗了下来。”

  威场·罗伊斯爵士意兴阑珊地扫视天际。“每天这时候不都这样?盖瑞,你该不会伯黑吧?”

  威尔可以看见盖瑞紧抿的嘴唇,以及他厚重黑斗篷下强自遏抑的怒火。盖瑞当了四十年的守夜人(注解2),这种资历可不是随便给人寻开心的。但是盖瑞不只是愤怒,在他受伤的自尊底下,威尔隐约可以察觉到某种潜藏的不安,一种近似於畏惧的紧张情绪。

  威尔深有同感。他戍守绝境长城不过四年,当初首次越墙北进,所有的传说故事突然都涌上心头,把他吓得四肢发软,事后回想起难免觉得好笑。如今他是拥有百馀次巡逻经验的老手,眼前这片南方人称作鬼影森林的无垠荒野,他早已无所畏惧。

  然而今晚却是个例外。此夜迥异於往昔,四面环暗中有种莫可名状,让他汗毛竖立的惊悚。他们轻骑北出长城,九天来昼夜不断推进,紧咬野人土匪的足迹。情况日益恶化,而今天已然降到谷底。阴森北风吹得树影幢幢,宛如狰狞活物,威尔整天都觉得自己受到一种冰冷且对他毫无好感的不知名东西监视,盖瑞也感觉到了,此刻威尔心中只想掉转马头,没命似地逃回长城。但这却是万万不能在长官面前说起的念头。

  尤其是这样的长官。

  威玛·罗伊斯爵士出身贵族世家,在儿孙满堂的家里排行老么。他是个俊美的十八岁青年,有双灰色眸子,举止优雅,瘦得像把尖刀。骑在他那匹健壮的黑色战马上,比骑著体型较小的犁马的威尔和盖瑞高出许多。他穿著黑色皮靴,黑色羊毛裤,黑色鼹鼠皮手套,黑色羊毛衫外头是硬皮甲,又罩了一件闪闪发光的黑色环甲。威玛爵土宣誓成为守夜人还不满半年,但他绝非毫无准备空手而来,最起码他的行头一件不少。

  他身上最耀眼的行头,自然便是那件既厚实,又软得吓人的黑色貂皮斗篷。“我敢打赌,那一堆黑貂一定是他亲手杀的,”盖瑞在军营里喝酒时对战友说:“我们伟大的战士哦,把它们的小头一颗颗扭断啦。”当时可引得众人哄笑成一团。

  假如你的长官是个大夥儿饮酒作乐时嘲笑的对象,你要怎麽去尊敬他呢?威尔骑在马上,不禁如此想著。想必盖瑞也深有同感。

  “莫尔蒙(注解3)叫我们追查野人行踪,我们也照办了,”盖瑞道:“现在他们死了,再也不会来骚扰我们。眼前还有好长一段路等著我们。我实在不喜欢这种天气,要是下起雪来,我们得花两个礼拜才能回去。下雪还算不上什麽,大人,您可见过冰风暴肆虐的景象?”

  小少爷似乎没听见这番话。他用他特有的那种兴致缺缺、漫不经心的方式审视著渐暗的暮色。威尔跟在他身边已经有一段时间,知道这种时候最好不要打断他。"威尔,再跟我说一遍你看到了些什么。"

  在成为守夜人以前,威尔原本靠打猎维生。说得难听点,其实就是盗猎者。当年他在海利斯特家族的森林里偷猎公鹿,正忙著剥鹿皮,弄得一手血腥的时候,被受雇於梅利斯特家的流浪武士逮个正著。他若是不选择加入黑衫军,就只有双手被砍一途。威尔潜行的本事是一等一的,在森林里的无声潜行没人比得上,而黑衫军的弟兄们果然也很快就发现了他的长处。

  “营地在两哩外,翻过山脊,紧邻著一条溪。”威尔答道:“我已经靠得很近了。总共有八个人,男女都有,但没看见小孩。他们背靠著大石头,雪几乎要把营地整个盖住,不过我还是分辨得出来。没有营火,但火堆的馀烬还很明显。他们动也没动,我仔细看了好一会儿,活人绝不会躺得这麽安静。”

  “你有发现血迹麽?”

  “嗯,没有。”威尔坦承。

  “你有看见任何武器麽?”

  “几支剑、两三把弓,还有个家伙带了一柄斧头。铁打的双刃斧,看起来挺重的,就放在他右手边的地上。”

  “你有记下他们躺著的相对位置麽?”

  威尔耸耸肩。“两三个靠在石头上,大部分都躺在地上,像是被打死的。”

  “也有可能是在睡觉。”罗伊斯提议。

  “肯定是被打死的,”威尔坚持己见:“因为有个女的躲在铁树林里,应该是斥候。

  ”他浅浅一笑。“我小心得很,没让她见著。但等到我靠近,却发现她也没反应。”说到这他不禁一阵颤抖。

  “你受寒了?”罗伊斯问。

  “有点吧,”威尔喃喃道,“大人,是这风的关系啊。”

  年轻骑士转头面对灰发老兵。结霜的落叶在他们耳边低语飘过,罗伊斯的战马局促不安。“盖瑞,你觉得是谁杀了这些人?”威玛爵士随口问道,顺手整理他貂皮长袍的褶榈。

  “是这该死的天气,”盖瑞斩钉截铁地说:“上次冬天来的时候(注解4)我亲眼见过人活活冻死,再之前那次也看过,当时我还是个孩子。人人都说当时积雪深达四十尺,北风冷得跟冰一样,但更正要命的是低温。它会无声无息地逮住你,比威尔还安静,起先你会发抖、牙齿打颤,两腿一伸,梦见烫过的酒,温暖的营火。它可是很烫人的,再也没别的东西像寒冷一样烫人了。但只消过了一会儿,接著它会钻进你体内,开始填满你的身体,过不了多久你就没力气抵抗。你会觉得坐下或小睡片刻要容易得多,听说到了最后完全不会觉得痛苦。你会觉得先是浑身无力,昏昏欲睡,然后一切渐渐消逝,最后,就像是淹没在热牛奶里一样,安详得很。”

  “我看你很有诗意嘛,”威玛爵士下了评论:“没想到你有这方面的天分。”

  “大人,我亲身体验过严寒的威力,”盖瑞往后拉开他的挡风帽,好让威玛爵士清楚看见他耳朵冻掉之后剩下的肉团。“两只耳朵,三根脚趾,还有左手的小指,我这样算是轻伤了。我大哥当年就是在站岗的时候被活活冻死,等我们找到他,他脸上却还挂著笑意。”

  威玛爵士耸肩道:“我说盖瑞,你该多穿两件衣服的。”

  盖瑞怒视著他的年轻长官,气得耳根发红。当年伊蒙学士(注解5)把他坏死的耳朵割去之后,现在耳洞旁还留著伤疤。“等冬天真正来临的时候,再看看你能穿得多暖。

  ”他拉起当风帽,缩著身子骑在马上,阴沉地不再吭声。

  “既然盖瑞都说是天气的关系了……”威尔正要开口。

  “威尔,上礼拜你有没有站卫兵?”

  “有啊,大人。”他哪个礼拜没抽到站卫兵的签,这家伙究竟想说什麽?“长城的情形如何?”

  “在滴水啊,”威尔皱著眉头说。这下他听懂了。“所以说他们不是冻死的,假如城墙会滴水,表示天气还不够冷。”

  罗伊斯点点头。“聪明。过去这礼拜结了点霜,偶尔还下点雪,但绝对没有冷到冻死八个人的地步。更何况他们穿著保暖的毛皮御寒衣物,所处的地形足以遮挡风雪,还有足够的生火材料。”骑士露出自信满满的笑容。“威尔,带路吧,我要亲眼看看这些死人。”

  事情演变至此,他们别无选择。既然命令都下了,也只有照办的份。

  威尔打前锋,骑著他那头长毛的马,在矮树丛里小小心翼翼地探路。昨夜下了一场小雪,这会儿树丛底下有许多石块、树根和水洼,一不小心就会失足。威玛·罗伊斯爵士跟在后头,他那头高壮骏马不耐烦地吐著气。巡逻任务最不适合骑战马,但贵族子弟哪听得进去?老兵盖瑞殿后,一路低声喃喃自语。

  暮色渐沉,无云的天空转为淤青般的深紫,然后没入黑幕。星星出来了,新月也升起。威尔暗自感谢星月的光亮。

  “我们应该可以再走快点。”罗伊斯说。这时月亮已快升到天顶了。

  “你的马还没这份能耐,”威尔道,恐惧使得他无礼了起来。“还是少爷您要走前头试试?”

  威玛·罗伊斯爵士显然不屑回答。

  威尔在一棵长满树瘤的老铁树旁停住,然后下了马。

  “怎麽停下来了?”威玛爵士问道。

  “大人,后面的路用走的比较好,翻过那座山脊就到了。”

  罗伊斯也停下来凝神远望,一脸思量的表情。一阵冷风飒飒响过林间,他的貂皮大衣在背后抖了一下,彷佛有了生命。

  “这儿不太对劲。”盖瑞喃喃地说。

  年轻骑士轻蔑地对他一笑。“有麽?”

  “你没感觉麽?”盖瑞问道,“仔细听听暗处的声音。”

  威尔也感觉到了。在守夜人服役这四年来,他从未如此恐惧过。究竟是什麽东西在作怪?

  “风声,树叶沙沙作响,还有狼叫声。盖瑞,是哪一种声音把你吓破胆啦?”罗伊斯见盖瑞没接腔,便优雅地翻身下马。他把战马牢牢地绑在一根低垂的枝干上,跟其他两匹马离得远远的,然后抽出长剑。这是把城里打造的好剑,剑柄镶著珠宝摺摺发亮,月光在明晃晃的钢造剑身上反照出璀璨光亮,看起来是新打造的。威尔很怀疑它有没有沾过血。

  “大人,这儿树长得很密,”威尔警告说:“可能会缠住您那把剑,我看您还是用短刀吧。”

  “我需要别人指导的时候自然会开口问。”年轻贵族道:“盖瑞,你守在这里,看好马匹。”

  盖瑞下马。“我来生个火。”

  “老头子,笨也要有个限度。要是这林子里有敌人,我们难道要生火引他们过来麽?”

  “有些东西就只怕火,”盖瑞道:“像是熊、冰原狼、还有……还有好些东西。”

  威玛爵士紧抿嘴唇。"我说不准就是不准。"

  盖瑞的斗篷遮住了他的脸,但威尔还是看得到他瞪著骑士时的眼神。他一度害怕这老头会冲动地拔剑动粗。老头的剑虽然又短又丑,剑柄早被汗渍浸得没有了颜色,剑刃也因长期使用而布满缺口,但倘若盖瑞真的拔剑,威尔知道那贵族公子哥儿必死无疑。

  最后盖瑞低下头。"那就算了。"他讪讪地说。

  罗伊斯当他妥协了,"带路吧。"於是他对威尔说。

  威尔领著他穿越浓密树丛,爬上低缓斜坡,朝著山脊走去,他先前便是在那儿的一棵树下找到有利的藏身处。薄薄的积雪底下,地面潮湿而泥泞,十分容易滑倒,还有石块和暗藏的树根绊你一跤。威尔爬坡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身后却不时传来公子哥儿身上环甲的金属碰撞声,叶子沙沙作响,以及分叉枝干绊住他的长剑,勾住他漂亮貂皮斗篷时所发出的咒骂声。

  威尔知道那棵大哨兵树位於山脊的最高处,最低的枝干离地仅有一尺。於是他爬进矮树丛,平趴在残雪和泥泞里,往下头空旷的平地望。

  他的心脏停止跳动,有好一阵子不敢呼吸。月光洒落在空地上,照出营火余烬,白雪覆盖的岩石,半结冰的小溪,全都和数小时前他所见的一模一样。

  唯一的差别是,所有的人都不见了。

  "诸神保佑!"他听见背后传来的声音。威玛·罗伊斯爵士挥剑劈砍树枝,总算上了玻顶。他站在哨兵树旁,手里握著宝剑,身上那件披风被吹得呼呼作响,明亮的星光清楚地勾勒出他那高贵的身姿。

  "快趴下来!"威尔焦急地低声说:"出了怪事了。"罗伊斯没动,他俯瞰下面空无一人的平地笑道:"威尔,看来你说的那些死人转移阵地罗。"威尔彷佛突然丧失了说话能力,他想找出合适的字眼,却徒劳无功。怎么会有这种事,他的视线在荒废的营地来回扫视,最后停留在那柄斧头上。这麽一把巨大的双刃战斧,竟会留在原地动也没动。照说这麽值钱的东西……

  "威尔,站起来吧。"威玛爵士命令道:"这里没人了,躲躲藏藏的,成何体统!"威尔很不情愿地照办了。

  威玛爵士很不满地上下打量他。"我可不想第一次出巡逻任务就锻羽而归。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些人。"他环顾四周。"爬到树上去看,动作快点,注意附近有没有火光。"威尔无言地转身,他知道辩解无益。风势转强,有如刀割。他走到高耸的笔直青灰色哨兵树旁开始往上爬。很快他便迷失在满树松针里,双手沾满了树汁。恐惧像一顿难以消化的饭菜,他向不知名的森林之神默祷,然后抽出匕首,用牙齿咬住,好空出双手攀爬。嘴里冰冷的兵器让他稍微安了点心。

  下头突然传来年轻贵族的喊叫声。"是谁在那里?"威尔在他的恫吓中听出了不安,便停止爬行,凝神谛听,仔细观察。

  森林给了他答案:树叶沙沙作响,冰冷的溪流潺潺,远方传来雪枭的叫声。

  异鬼无声无息地出现。

  威尔的眼角馀光瞄到白色身影穿过树林,他转过头,看见黑暗中一道白影,随即又消失不见。树枝在风中微微骚动,伸出木指彼此搔抓。威尔张口想出声警告,言语却冻结在他的喉头。或许他看错了,或许那不过是只鸟,或是雪地上的反光,或是月光所造成的错觉。他到底看到了什麽?

  "威尔,你在哪?"威玛爵士朝上头喊道:"你有看到什麽麽?"他突然提高警觉,正手中持剑缓缓转圈。他一定也和威尔一样感觉到了。然而四周却空无一人。"快回答我!这里为什麽这麽冷?"

  这里真的非常冷。威尔颤抖著抱紧树干,脸颊贴住哨兵树的树皮。他感觉到黏稠的甜树汁流到他脸上。

  一道阴影突然自树林暗处冒了出来,站在罗伊斯面前。它的体型十分高大,憔悴而坚毅像是老骨头,肤色苍白如乳汁。他的盔甲似乎也随着移动而改变颜色,一会儿白如新雪,一会儿黑如晴影,缀满深林中的灰绿色。它每走一步,图案便如同水面上的邻邻月光般不断改变。

  威尔只听见威玛·罗伊斯爵士倒抽一口冷气。"不要过来!"贵族少爷警告对方,声音却像小男孩般。他将那件长长的貂皮大衣翻到背后,好空出活动空间,然后双手握剑。

  风停,酷寒彻骨。

  异鬼安静地向前潜行,手中握著长剑,威尔从没见过类似的武器。那是把半透明的剑,材质完全不是人类所使用的金属,像是一片薄薄的水晶碎片,假如平放刃面看过去,几乎看不到。它与月光相互辉映,剑身周围有股诡异的蓝光。不知怎麽地,威尔明白这柄剑比任何剃刀都还要锋利。

  威玛爵士勇敢地迎上前去。"既然如此,我们就来较量较量吧。"他举剑过头,语带挑衅。虽然他的手不知是因为重量或是酷寒而颤抖,威尔却觉得在那一刻,他已经不再是个软弱怯懦的少年,而是个真正的守夜人好汉。

  异鬼停住脚步。威尔看到了它的眼睛,那是种比任何人类眼睛都还要湛蓝深邃的颜色,如冰一般冷冷燃烧,视线停留在那把高高举起的颤抖著的剑,凝视著冷冷月光在金属剑缘流动。在那一刹那,威尔觉得事情还有转机。

  此时它们静悄悄地从阴影里冒出来,与第一个异鬼长得如出一辙。三个、四个、五个……威玛爵士感觉到伴随它们而来的寒意,但他没看到也没听到它们的声音。威尔应该要警告他,毕竟那是他职责所在。然而他一旦出声,必死无疑。他颤抖著紧抱著树不敢作声。

  惨白的长剑厉声划破空气。威玛爵士举起钢剑迎敌。然而两剑交击的时候,发出的却非金属碰撞声,而是一种位於人类听觉极限边缘,又高又细,像是动物痛苦哀嚎的声音。罗伊斯挡住第二道攻击,接著是第三道,然后退了一步。又一阵刀光剑影之后,他再度后退。在他左右两侧,背后周围,其馀异鬼耐心而面无表情地伫立旁观,镗甲上不断转换的细致图案使它们在树林中格外显眼,然而它们却迟迟未出手干预。

  两人不断交手,直到威尔想要捂住耳朵,再也无法忍受武器碰撞时的诡异刺耳声音。

  威玛爵士的呼吸开始急促,呼出来的空气在月光下蒸腾为烟。他的长剑结满白霜,异鬼的剑则闪耀著蓝白色光芒。这时罗伊斯的一记挡格慢了一拍,惨白色的剑咬穿了他腋下的环甲。年轻贵族痛苦地喊了一声,鲜血流淌在铁环间,炽热的鲜血在冷空气中冒出蒸汽,滴下的血泊到雪地,红得像把火。威玛爵士伸手按住伤处,鼹鼠皮手套整个浸成鲜红。

  异鬼开口用一种威尔听不懂的语言说了几句话,声音像是冬天湖面冰层碎裂,腔调充满嘲弄。

  威玛·罗伊斯爵士找回了怒气。"劳勃国王万岁!"他高声怒吼,双手紧握他覆满白霜的长剑,使尽全身力气疯狂挥舞。异鬼简直懒得理他。

  两剑相击,铜剑应声碎裂。

  尖叫声回荡在深夜树林里,罗伊斯的长剑裂成几百片碎片,碎片如同一阵针雨四散甩落。罗伊斯惨叫著跪下,伸手抢住双眼,鲜血从他指缝间汨汨流下。

  旁观的异鬼彷佛接收到了什麽讯号,这时一涌向前。一片死寂中,剑雨纷飞,这是场冷酷的屠杀。惨白的剑刀砍丝般切进环甲。威尔闭上眼睛。听见地面上远远传来它们的谈笑声,尖利一如冰针。良久,他终於鼓起勇气睁开眼睛。树下的山脊空无一人。

  月亮缓缓爬过漆黑的天幕,但他依旧留在树上,吓得连呼吸也不大敢。最后,他驱动抽筋的肌肉和冻僵的手指,爬回树下。

  罗伊斯的尸体面朝下倒卧在雪地里,一只手臂朝外伸。厚重的貂皮披风被砍得惨不忍睹。看到他命丧於此,你才会发现他原来有多年轻,不过是个大孩子罢了。

  他在几尺外找到断剑的残骸,剑身像遭雷极的树顶支离破碎。威尔弯下身,小心地环顾四周,然后才把剑捡起来。他要拿这柄断剑做为证物,盖瑞会知道该怎麽做。就算他不知道,"熊老"莫尔蒙或伊蒙学士也一定有办法。盖瑞还守著马匹等他回去麽?最好加快脚步。

  威尔起身。威玛·罗伊斯爵士站在他面前。他的华裳尽碎,容貌全毁,断剑的一块裂片反映出左眼瞳孔的一片茫然。他的右眼却是张开的,眼瞳中烧著蓝火,看著。

  断剑从威尔无力的手里落下,他闭眼默祷。优雅修长的双手拂过他两颊,然后掐住他的咽喉。这双手虽然包裹在最上等的鼹鼠皮手套理,而且满是黏稠血块,却冰冷无比。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乔安妮·凯瑟琳·罗琳,作家,代表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小说。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的Chipping Sodbury普通医院。毕业于英国 University Of Exeter(埃克塞特大学),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获文理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英国曼彻斯特接受教学培训。

  中文名: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国籍: 英国

  出生地: 英国格温特郡

  出生日期: 1965年7月31日

  职业: 文学 儿童文学作家

  毕业院校: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

  目录

  基本资料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成就及荣誉

  个人作品书籍——哈利波特系列

  书籍——其他作品

  影视——参演作品

  影视——编剧作品

  影视——制片作品

  影视——赞助作品

  相关作品传记

  哈迷作品

  相关新闻

  社会影响

  相关评论基本资料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成就及荣誉

  个人作品 书籍——哈利波特系列

  书籍——其他作品

  影视——参演作品

  影视——编剧作品

  影视——制片作品

  影视——赞助作品

  相关作品 传记

  哈迷作品

  相关新闻

  社会影响

  相关评论展开 编辑本段基本资料

  全名:Joanne Kathleen Rowling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笔名:JK Rowling 昵称:朋友们都叫她“JO”,FANS们叫他“JK”,朋友开玩笑的时候叫她“JAKE”。 花名:同学有时奚落她叫“Rolling Pin(擀面杖)”和“Rolling Stone(滚石)”。 童年:罗琳自己说她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脸上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童年的时候,她有过两次迁家的经历。一次是从Yate(布里斯托尔港一边)搬到Winterbourne(布里斯托尔港另一边),一次是从Winterbourne搬到靠近Chepstow的Tutshill的乡村。 父母: 父亲Peter是一名退休的飞机制造厂Rolls-Royce的管理人员,母亲Ann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于1990因病去逝,终年45岁。他们1963年在一列火车上一见钟情,并结婚。 兄妹:一个妹妹,名叫Dianne,也叫Di,比罗琳小两岁,曾经学过护士,现在爱丁堡学习法律。 婚姻:1990年罗琳与一名至今未透露姓名的葡萄牙电视新闻记者简单地结了婚。三年后,随着女儿的出世,他们离婚了。2001年圣诞节次日的节礼日(Boxing Day),罗琳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Neil Murray)在苏格兰的新居携手再度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3年3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戴维。2005年1月,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麦肯齐也来到了这个家庭。如今,罗琳与丈夫以及三个孩子幸福而低调地生活在爱丁堡。 子女:大女儿杰西卡,出生于1993年6月27日,与罗琳生活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市;儿子戴维,出生于2003年3月;小女儿麦肯齐,出生于2005年1月 学习经历: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University of Exeter),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获文理学士学位。最近,获母校授予博士学位。毕业后曾在英国曼彻斯特接受教学培训。 代表作品:《哈利·波特》系列作品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1964年 安娜·沃兰特与皮特·罗琳在一趟由伦敦国王十字火车站开往苏格兰阿伯里斯的火车上相遇,并一见钟情,后双双到海军服役。 1965年3月14日 安娜·沃兰特与皮特·罗琳在伦敦北部的塔夫纳公园附近的万圣区大教堂结婚。 1966年7月31日 乔安娜·罗琳在耶特车站大道240号的考特奇医院出生。 1967年6月18日 罗琳的妹妹黛安娜·罗琳在位于耶特的家中出生。 1970年9月 乔安娜·罗琳在温特本尼的高地街上的圣迈克大教堂英语学校开始上小学。 1974年9月 乔安娜·罗琳在塔茨希尔教堂小学上学。 1976年秋 罗琳开始在塞德伯里的韦迪恩综合中学上学。 1980年 罗琳母亲安娜·罗琳(即安娜·沃兰特)被诊断出有多发性硬化症,一种很严重的家族病。 1982年 乔安娜·罗琳成为韦迪恩综合中学的学生代表,她的成绩十分优秀。 1983年 罗琳的母亲安娜·罗琳立下遗嘱,安排好了自己的后事。 1983年夏 罗琳从韦迪恩综合中学高中部毕业,参加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 1983年秋 罗琳开始在英国埃克赛特大学学习,主修法语和古典文学。 1985~1986年 大学第二学年,罗琳因参加了埃克塞特大学的“法国实践活动”而来到巴黎。她在那里教英语。这是她首次任教。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

  1987年春 罗琳从埃克塞特大学毕业。 1990年 罗琳在一列从曼彻斯特回到伦敦的火车上突然想到哈利波特的故事。当时她身上既没有笔也没有纸,所以只能靠脑子记住自己想到的每一个细节,直到回家之后才把它写下来。 1990年 乔安娜·罗琳的母亲安娜·罗琳因多发性硬化症去世,时年45岁。 1992年8月28日 据传乔治·阿朗特斯在这一天向乔安娜·罗琳求婚。 1992年10月16日 乔安娜·罗琳与葡萄牙电视记者乔治·阿朗特斯结婚,婚礼在葡萄牙奥波多举行。 1993年7月27日 罗琳的女儿出生,取名杰西卡。 1993年11月17日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乔治把罗琳独自扔在了奥波多的街头上。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的作品

  1993年圣诞节 罗琳带着女儿杰西卡离开了乔治回到苏格兰爱丁堡,来到妹妹黛安娜家。她把哈利波特的手稿连同笔记一起带了回来。 1994年 乔安娜·罗琳开始在咖啡厅创作她的手稿,每当这时她的女儿就在桌子旁边的小推车里睡觉。罗琳勉强申请到了一份政府资助,每周能获得大约105美元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J·K·罗琳,1965年7月31日生于英国的格温特郡。J·K·罗琳的父亲是罗伊斯罗尔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罗琳小时候是个戴眼镜的相貌平平的女孩,非常爱学习,有点害羞,流着鼻涕,还比较野。她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6岁就写了一篇跟兔子有关的故事。妹妹是她讲故事的对象。创作的动力和欲望,从此没有离开过她。她曾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位名叫JK罗琳的单身母亲几乎每年都要为女儿写一本关于“哈利·波特”的新书,当被问到这个系列最终会是几本的时候,罗琳的回答是七本。因为她母亲曾让她读过一个关于“纳尼亚”的故事,那套书就是七本:《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凯斯宾王子》《黎明踏浪号》《银椅》《能言马与男孩》《魔法师的外甥》《最后一战》。 罗琳热爱英国文学,大学主修的是法语。毕业后,她只身前往葡萄牙发展,随即和当地的一位记者坠入情网。无奈的是,这段婚姻来得快也去得快。不久,她便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洁西卡回到了英国,栖身于爱丁堡一间没有暖气的小公寓里。找不到工作的她,只好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挤金养活自己和女儿。 24岁那年,罗琳在曼彻斯特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他一下子闯进了她的生命,使她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虽然当时她的手边没有纸和笔,但她开始天马行空地想象,终于把这个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1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罗琳母女的生活极其艰辛。在开始写作哈利·波特系列童话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时,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不过,她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进一步轰动世界。2000年7月,随着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问世,世界范围的“哈利·波特”热持续升温,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2003年6月推出了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销售势头一次高过一次,形成了一次比一次猛烈的“哈利·波特”飓风,被视为出版界的一个奇迹,而“哈利·波特现象”也成为众多专家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 在成功和财富面前,罗琳没有忘记自己曾经历过的苦难,成名后,她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慈善活动。2000年9月,她出任“单亲家庭委员会”形象大使,并捐出了50万英镑。2001年3月,她特地为戏剧救济基金会——1985年由英国一群喜剧演员成立,其宗旨是促进社会公正,帮助消灭贫困事业募集资金———化名为纽特·斯卡曼和肯尼沃斯·惠斯普创作了两本与“哈利·波特”故事相关的小册子《神奇动物在哪里》和《神奇的魁地奇》,将所得钱款捐助给了该基金会。2001年4月,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又为“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捐了25万英镑。 2001年圣诞节次日的节礼日,罗琳与麻醉医师尼尔·默里(Neil Murray。)在苏格兰的新居携手再度走进了婚姻的殿堂。2003年3月,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名叫戴维。2005年1月,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麦肯齐也来到了这个家庭。如今,罗琳与丈夫以及三个孩子幸福而低调地生活在爱丁堡,在哈迷的期待中继续写着她的“哈利·波特”故事。 2007年7月7日,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七部也是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正式封笔。作者J·K·罗琳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终结篇。但最近也有消息称罗琳将要写《哈8》。英国45岁女作家JK·罗琳凭借《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缔造了当代出版界的销售神话,同时也使她自己成了财富超越英国女王的超级富婆。然而罗琳日前接受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本学生杂志采访时披露,在她没有成名前,她的生活曾经一度穷困潦倒,在极度抑郁绝望之下,她曾经考虑过自杀,但她在接受心理咨询后终于熬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日子,并走向了今天的成功。 为女儿放弃自杀念头 罗琳称,1994年,她刚刚和第一任丈夫、葡萄牙记者乔治·阿朗蒂斯离了婚,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杰西卡在爱丁堡市一幢狭窄的平房中生活。当时罗琳处于失业状态中,她的失业救济金刚刚能够支付房租,而600英镑的租房押金还是罗琳的一个朋友帮她支付的。走投无路的罗琳正是在那幢狭窄的平房中写出了她的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说。到了冬季,由于小屋中没有暖气,罗琳便推着婴儿车跑到附近一家咖啡馆边取暖边写作,手头拮据的她只能点一杯咖啡。 由于生活穷困潦倒,令单身母亲罗琳陷入了极度的沮丧之中,心情抑郁的她一度考虑自杀。罗琳回忆说:“让我放弃这一念头、决心去寻求帮助的原因,可能是我的女儿。我想我的想法是不对的。” 摆脱消极想法创造奇迹 罗琳决定到家庭医生那儿接受认知行为治疗,这一治疗方法是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咨询让病人控制自己的消极想法。由于罗琳的指定家庭医生当时正好外出度假,当罗琳去诊所看病时,另一名顶替上班的医生却对她说:“如果你的情绪有点低落,那么就和我的实习护士聊天好了,不要找我。”罗琳回忆说:“可我跟他谈论的是我的自杀想法,而不是‘我感到有点痛苦。’幸运的是,两周后,我经常看病的那位医生回来了,并看到了我的就诊单,她立即打电话给我,并为我进行了心理咨询。我认为是她救了我,因为我当时绝对没有勇气第二次再去诊所。”如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已经在全球售出了至少4亿册,并引带出了一个总值70亿英镑的附带工业。罗琳已经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之一,私人财富大约高达545亿英镑。 罗琳说:“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曾经抑郁沮丧而感到羞耻,从来没有。有什么好羞耻的呢?我度过了一段真正艰难的时光,我非常骄傲我能脱离那种生活。”罗琳要求年轻人在面临生活挫折时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来源:现代快报) “哈利·波特”造成的风潮堪称世纪传奇,不过,创造哈利波特的英国作家“罗琳”本人的经历似乎比小说更神奇,这位曾靠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如今却是身价超过5亿英镑的英国富婆,比英国女王还富有!与此同时,在身价骤增的时候,罗琳的容貌似乎也越变越漂亮,昔日看上去很普通的一张面孔如今却成了性感妩媚的代名词,这真的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连带的面容也变得容光焕发了。 事实上,很多人都开始怀疑罗琳是否在出名之后做了整容手术,因为42岁的她现在比7年前还漂亮年轻,她额头上和眼角的皱纹都不见了,曾经有些松弛的肌肤也重新有了弹性,整张脸的生动指数也增加了不少,看来事业上的成功的确可以让人变得精神焕发。 现在的罗琳,眼睛里充满了神彩,两位整容专家在对比了罗琳7年前刚出名时和现在的照片后表示,没有迹象表明她动了手术,也许是因为心情好,再加上化妆的原因,她现在看起来比那时候还年轻。罗琳的一个密友透露,她变得更漂亮并非因为外在原因,而是她坚持锻炼身体,做瑜珈和普拉提,而且作息很有规律,她每天都坚持散步一个小时以上。罗琳自己也说:“我现在感觉很棒,身体健康就好象赚了百万家产一样,我不吃红肉,也很少喝酒,我还很喜欢跳舞。” 谁曾想到,在90年代时罗琳还是个得靠失业救济金过活的单亲妈妈,罗琳曾表示,“我的日子就是永远都很难找到时间写作,以前我是单亲妈妈,白天还要打工晚上则要独自一人带小孩。”出生在英国小康之家的罗琳,大学毕业后到葡萄牙教英文,在葡萄牙结婚生子,3年后离婚返回英国;1990年,罗琳在搭火车前往伦敦的路上,她脑海中突然冒出哈利波特的故事,她表示,故事的点子来的很突然,一个不知自己是谁的小男孩,我觉得很兴奋,觉得写出来会很有趣! 从未写作过的罗琳,花了5年才写好第一集,又花了一年才查找出版社,但“哈利波特”1997年出版后旋即造成轰动;尽管对创作有着一股热情,但她也无奈的表示着,自己现在很难找到时间写作,因为电话总是响个不停。 哈利·波特系列被翻成62种文本,在全球狂销超过3亿本,罗琳的身价也暴增为5亿英镑,罗琳在2001年再婚后又生了两个小孩,现年44岁的罗琳,出席公开场合穿的一次比一次辣,这位现代灰姑娘似乎仍在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英国女作家JK_Rowling(JK-罗琳)与丈夫离婚后,带着孩子投奔乡下的亲戚,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 穷困潦倒。但是她还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写出了《哈利·波特》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靠写作的亿万富豪。 在她写书的那两年,没有任何收入,可是在她的书畅销后,她不仅成为了亿万富豪,而且,在以后的日子里,每一次重新印刷出版,出版社都将支付给JK-罗琳巨额版税,甚至于她不在人世,她的后代依然会因此而受益。 作者生涯 罗琳的写作生涯是从6岁的时候,写了《兔子》的故事处女作开始的。主角是只兔子,叫Rabbit(罗宾特)。他得了麻疹,朋友们来看他,其中有一只叫Miss Bee的巨大的蜜蜂。 《哈利·波特》系列 罗琳从小喜欢写作和讲故事。开始构思哈利的故事是在1990年。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的作品

  在1990年夏天,从曼彻斯特到伦敦。火车开得很慢,“看来要晚点了。”罗琳枯坐着,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这个周末她过得并不轻松,刚刚从曼彻斯特看望了男友,并花了一些时间找房子,希望能住得离他近些,这样就不用每周末两地奔波。 忽然,一个有着一头凌乱的黑发、绿色眼睛、戴着一副圆眼镜的11岁小男孩哈利·波特的形象跳进罗琳的脑海里。“他正准备坐火车去一所魔法寄宿学校,在此之前,他还不知道自己会魔法,一出场便没有了父母。”此时的罗琳好像被人施了魔咒,她静静地坐在那里,任由想象天马行空,故事细节就像在霍格沃茨寄宿学院的那数百只送信的猫头鹰般哗然而至。 火车依旧缓慢前行,转动的车轮不断发出哐哐的声响,车窗外夏日里的英国乡村的景致尽收眼底。哈利·波特的朋友们也一个个从罗琳脑海中蹦出来,一大堆画面在她脑海中盘旋,她还看见一座充满神秘气息的城堡——霍格沃茨寄宿学院。"这个城堡一定在苏格兰,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之地。"事实上,罗琳的父母就是在开往苏格兰的火车上一见钟情。 灵感的产生现在有两个版本: 1、24岁的她在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一个瘦弱、戴着眼镜的黑发小巫师一直在车窗外对着她微笑。(见于小说的作者简介) 2、24岁的她在前往伦敦的火车旅途中,火车故障停车,车外的草地上有一群牛,灵感突然迸发了。(罗琳受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 罗琳把这个叫哈利·波特的男孩故事推向了世界。于是,哈利·波特诞生了——一个10岁小男孩,瘦小的个子,黑色乱蓬蓬的头发,明亮的绿色眼睛,戴着圆形眼镜,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哈利波特成为风靡全球的童话人物。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的作品

  她的第一本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前后共写了5年,这期间,她从葡萄牙回到了爱丁堡。罗琳因为自家的屋子又小又冷,时常到住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据罗琳说,她喜欢咖啡馆的氛围。她将女儿放在桌边的婴儿车上,就在女儿的吵闹声里写作把哈利·波特的故事写在小纸片上。故事成文后,罗琳多次呈上书稿均遭拒绝不果。不过,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在一所小印刷商Bloomsbury接下印刷权后,童话一出版便备受瞩目,好评如潮,其中包括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以及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她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地变化,她自己也成了英国第三富婆。 J·K·罗琳的确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迄今,其作品七部《哈利·波特》系列已被译成60多种文字,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售达3亿多册。而她自己也凭借巨额版税成为大不列颠最富有的女人之一,资产超过英国女王,达到10亿美元。 2007年7月21日,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死圣》发行,为这一系列小说划上句号。

  编辑本段成就及荣誉

  相继推出的以男孩哈利·波特为主人公的系列儿童小说,屡屡进入世界各地畅销书排行榜,从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儿童文学家。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的作品

  1998年,罗琳被《书商》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作家; 1999年,又被评为英国年度图书奖得主。 2010年10月19日,罗琳在丹麦欧登塞市举行的仪式上获颁首届安徒生文学奖。[1] 2010年10月20日,英国国家杂志公司发布由英国最具权威杂志编辑评选出的全国100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排行榜,罗琳力压贝克汉姆妻子维多利亚和英国女王,摘得桂冠。在颁奖词中,评委会称,罗琳凭借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坚持不懈追求成功的毅力以及热衷慈善的品德获此荣誉。[2] 2010年11月15日,在中国最赚钱的外国作家富豪榜出炉,本榜单是2000年至今外国作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版税总收入,J·K·罗琳以9550万元的年版税收入成为榜首。 2010年被评为英国十大女富豪。

按照火把数量,解锁顺序为312,具体如下:

班尼特邀约任务友谊关是需要玩家按照规律点燃火把,其实就是看火把在九宫格的位置,从左到右点就可以了,按照火把数量,解锁顺序为312,看出火把在小九宫格内的位置就是机关在大九宫格内的位置,然后火把从一根到两根到三根的顺序就是开机关的顺序,一次过有成就。 

班尼特特邀事件的不同结局

结局1,不去冒险-可以做其他事-城里

结局2,不去冒险-做其他事-野外

结局3,去冒险-需要补给-食物给冒险家

结局4,去冒险-需要补给-食物不给冒险家

结局5,去冒险-直接上-第一个房间机关让班尼特独自打开

结局6,去冒险-直接上-第一个机关一起打开-第二个机关按图打开

火焰纹章无双风花雪游戏中玩家可将剧情中的各位角色招募进入队伍。其中月贝老师很多玩家不知道该如何将其加入队伍。那么火焰纹章无双风花雪月贝老师怎么入队?接下来深空高玩为大家带来月贝老师入队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月贝老师入队方法

大致条件

1、清扫第十章所有支线

2、第十章主线战完成劝降男爵任务

3、主线战成功实行重大战术

4、以上全部完成后,主线战无视贝老师,直接击破罗德利古。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条件究竟有没有一些人说得那么隐蔽和苛刻呢

首先清扫支线这个我觉得大多数玩家一周目都会去做,支线清扫完成后就会自动解锁主线战的重大战术。

然后是主线战,开局第一个任务是击破男爵,而如果直接击破男爵的话就无法达成劝降,所以很多人认为这里是故意诱导玩家失败,但是!击破男爵的任务发布后没过几秒就会触发休伯特的对话,休伯特会建议玩家在击破男爵前先占临其周围的所有据点,然后出现新的任务让你占临据点,此时按照任务来占临完成后男爵就会直接投降。

而男爵投降后就可以直接触发重大战术任务,救援被困的友方法师,救援后便可以触发战术,战术过后阿罗伊斯登场,同时贝前往前线,此时玩家不要理会贝直奔罗德利古本阵,击退阿罗伊斯开门后直接杀罗德利古过关,战后触发剧情贝与杰拉尔特阿罗伊斯入队。

综上所述,收贝的条件根本就谈不上苛刻或者隐藏,基本按照战场对话的提示走并无视白毛的拱火就可以轻松达成,除非你非要说你就是不愿意打支线,或者就是没那几秒钟的耐心等队友发任务一路砍砍砍,那我觉得如果按照这玩法,别说贝了,就是前面那些可说得队友怕是也一并宰了

另外说一下这个第十章是算上序章共通的三关,总共第十关,如果不算共通三关,那就是第七关,章节名叫做历史变迁。

以上便是火焰纹章无双风花雪游戏中月贝老师的入队方法了,玩家可参考上文的条件在游戏中完成第十章的所有支线并劝降男爵,然后在主线战成功实行重大战术即可。

谈起现在的罗伊斯似乎在球迷心中已经成为伤病的代名词1989年出生的他已经不能再归属于年轻球员了这些年无休止的伤病已经剥夺了他成为顶级球员的权利,纵使曾经的他有着技术,速度,美貌,气质这些完美的标签,但这只能成为他的过去了,伤病改变了他的命运,他的职业生涯本应该达到更高的高度

门兴在2009年花了100万欧元将还在德乙红白艾伦效力的超新星罗伊斯招入队中当时的门兴年年为保级而战,接替马尔科马林位置的罗伊斯几乎以一己之力帮助门兴顺利地留在了甲级并在2011-2012赛季将门兴带到了联赛第四名,奇迹般地拿到了欧冠资格在这一赛季罗伊斯打进了18个进球外加12个助攻绝对的才华横溢,绝对巨星腾空而起

2012年罗伊斯来到了多特蒙德,本来拥有更高职业目标的他开始陷入与伤病的不停争斗中其实在没有联盟多特前,罗伊斯就是小伤不断,只不过恢复很快没有长时间缺席过比赛

一职业生涯没有拿过德甲冠军

没想到来到多特蒙德的罗伊斯,迄今为止没有拿过一次德甲冠军只有一次德国杯冠军8年多特生涯缺席接近25%的比赛而他本人也拒绝转会立志终老大黄蜂他也因此成为了忠诚的代名词不过罗伊斯的忠诚也无法换回球场上应该属于他的成绩

二,与世界杯冠军擦肩而过

在2014年世界前热身赛时一次无谓的拼抢造成韧带断裂,无奈而又遗憾的告别他的第一次世界杯当看到队友高高举起大力神杯,罗伊斯脸上的欢笑中夹杂着太多的不甘,这本来是属于他的世界杯没想到两年以后得欧洲杯,罗伊斯又一次因伤退出直到2018世界杯29岁的他才第一次现在世界杯赛场上,可惜德国队小组赛出局

如今罗伊斯31岁了,还是伤病缠身,不知道他的未来在哪里,这样一个悲情人物值得让人尊敬与可怜!我们只希望他不再受伤,年龄越大,伤病会越来越多,恢复情况也会越来越糟不知道他还能挺多久以罗伊斯目前的状态,没有哪个豪门愿意买他了不过多特的小将成长惊人,今年冠军悬了,明年再来吧!罗伊斯加油!

马尔科·罗伊斯(Marco Reus),1989年5月31日出生于德国多特蒙德,德国籍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中场、前锋,效力于德甲的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

罗伊斯在2009年被门兴以100万欧元的身价从红白艾伦手里买下,2009年至2011年期间的门兴只是支保级队,而罗伊斯几凭一己之力助门兴保级。2012年,罗伊斯转会至多特蒙德,其职业生涯步入正轨。在多特蒙德,罗伊斯帮助球队连续两年(2013年和2014年)夺得德国超级杯冠军,甚至在2012 - 13赛季杀入欧洲冠军联赛决赛。

罗伊斯之所以被许多人所喜爱,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球技或是颜值。他的忠诚,人品,甚至是稍显悲情的命运,都让他成为了当今足坛中独一无二的存在。

从因身体瘦弱被多特青训放逐到球队沦落至保级时毅然决然地续约,合同在乙级依旧生效。威斯特法伦漫天黄黑旗帜飞扬,横迷想过无数次如何和他道别,罗伊斯却给了一个结实的拥抱。

从帮助德丙红白阿伦冲入乙级的鲜衣怒马少年到打着封闭坚持比赛帮助门兴保级,带着门兴冲到德甲第四的德国足球先生,莱茵河畔雾气氤氲挡不住他青春锐气的眉眼。

从欧冠决赛造点拼尽全力依旧无力回天到世界杯赛前拼抢积极导致受伤含泪退却,青春的梦想往往是不完美的,那又如何,男子汉咬牙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是也很帅吗。

用一位微博上德迷的话来说就是,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他那单薄又锐利的少年气太动人。

罗伊斯23岁的时候就获得了德国足球先生,但职业生涯中几乎遭受了一名球员能够遭受的各种伤病,让人钦佩的是罗伊斯的状态在如此之多的伤病中依然得到了保持。每次复出他总能很快的找回状态,带给球迷们惊喜。

从帮助德丙红白阿伦冲入乙级的鲜衣怒马少年到打着封闭坚持比赛帮助门兴保级,带着门兴冲到德甲第四的德国足球先生,莱茵河畔雾气氤氲挡不住他青春锐气的眉眼。

再者就是罗伊斯的球技和他的忠诚,他有着高效的进攻力和灵活的脚法和优秀的团队配合意识,在完全 健康 的情况下,罗伊斯的表现绝对是“现象级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忠诚,对于球员本身来说荣誉固然重要,当时这并不能作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在多特蒙德这座他出生的城市,多特蒙德青训出来的他,在球队最困难的时候,在和他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和教练纷纷离去的时候,是罗伊斯选择了续约,选择了坚守,选择为他的这座城市继续奋战,就像“狼王”托蒂一样,虽然没有为自己的俱乐部带来多少荣誉,但是他已然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象征。

虽然出身多特青训,但被放弃,在低级别联赛里混迹两年。20岁时加入门兴,职业生涯才算回到正轨。在门兴三年,一年一个台阶,从德甲新人变成球队的当家球星。这里应该说一下门兴,近几年培养了很多不错新人,球队也从保级晋升到了欧冠区。这个阶段罗伊斯不能算玻璃人,每个赛季联赛都出场30场以上,出勤率极高,但是这期间几次国家队征召时,都因伤缺阵,直到11年才完成国家队首秀。似乎这也是一种悲情命运,13-14赛季,在多特联赛出场30场,欧战9场,出勤率非常高了,世界杯前最后一场热身赛伤了,而且就伤了世界杯的两个月。14年中的这次伤病仿佛给他中了魔咒,后面的一个赛季一直伤病不断,多特这个赛季也跌入谷底,克洛普辞职。

到目前为止,除了14-15赛季,罗伊斯联赛出勤还是很高的,就是与国家队无缘,总是在国家队比赛时受伤,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球员,绍尔。技术出众才华横溢,就是与国家队无缘,连续两次世界杯前受伤失去资格,最后一次可以去自己已经老了,自己主动退出。所以说罗伊斯伤病多,还不如说他运气不好,经常在大场面比赛前受伤。

对于续约多特,我非常的意外并且万分敬佩。在多特跌入谷底时毅然续约,稳定了球队的军心,而且起到带头作用,新赛季胡梅尔斯,京多安最后也留下来,多特新赛季阵容完整,重新杀回欧冠应该在情理之中。在现在如此功利的时代,罗伊斯依然有担当,坚毅的老派球员气质,不得不让人敬佩。未来还是要好好祝福的,希望有更好的表现,更好的成绩,更多的荣誉。

最后说回球技,边锋或者攻击型中场,现代足球主流的攻击型球员,技术扎实,速度快,射术佳,尤其带球长途奔袭的能力,反击中的绝佳利器。其实在德国诞生的这一批攻击型球员中,我认为罗伊斯是个人综合能力最强的,强过厄齐尔,穆勒和格策,其他的都不能算一流了。现在所缺的就是荣誉差了点,真的是有点时运不济。

马尔科·罗伊斯(Marco Reus),现任德甲多特蒙德队队长,主要司职左边锋、前腰位置。

1989年5月31日,罗伊斯出生于多特蒙德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当时多特蒙德属于联邦德国,也就是俗称的西德。他的父亲托马斯·罗伊斯(Thomas Reus),来自英国,但在德国长大。他的母亲曼努埃拉·罗伊斯(Manuela Reus),具有俄罗斯血统,同样是在德国长大。罗伊斯的童年是和他的两个姐姐Yvonne、Melanie一起度过的,罗伊斯小时候就非常痴迷足球,几乎把所有业务时间都花在踢足球上,甚至在家的时候,他会将橘子和苹果当做足球踢来踢去,这也让罗伊斯的父母下定决心要让儿子走上足球这条道路。

1994年,罗伊斯开始代表家乡俱乐部Post SV Dortmund踢球,并在1996年加入了多特蒙德的青年组,并一呆就是10年,直到2006年,由于被认为过于瘦弱,无法适应职业联赛,罗伊斯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球队,加盟了“红白艾伦”的U19梯队。在第一个赛季中,他代表此时身处威斯特法伦地区联赛的二队出场,在最初的两场比赛中各取得1粒进球,整个赛季下来,罗伊斯共出场44次,打进5球。随后的一年里,他进入“红白艾伦”一队(此时处于德国三级联赛)。他两次首发并在14场比赛中发挥出色,并取得了两个进球。其中一个进球出现在这个赛季的最后一天,帮助球队成功升至德乙。接下来的08/09赛季,罗伊斯的技术水平稳步提高,出场27次,并打进4个进球。

2009年的5月25日,罗伊斯与门兴格拉德巴赫俱乐部签订了一份为期四年的合同,并获得了生涯第一次出战顶级联赛的机会。在门兴的三年岁月中,总共为球队出场109次,取得了41粒进球和24次助攻的骄人成绩。在门兴的最后一个赛季,罗伊斯不仅帮助球队排名德甲第四,获得下赛季欧冠参赛资格,还因为优异的个人表现获得了德国足球先生的荣誉。

尽管门兴极力挽留,在2012年1月4日,罗伊斯还是在赛季进行中与老东家多特蒙德签约,合同为期五年至2017年,转会费为1750万欧元。在加盟老东家的第一个赛季里,帮助球队取得了德甲第二名的成绩,并成功杀入当赛季的欧冠决赛,虽然最终败于德甲冠军拜仁慕尼黑,但罗伊斯取得的全赛季18球11助的成绩还是十分耀眼。13/14赛季,罗伊斯持续提高着他的能力,21球15助的表现比上赛季更进一步。14/15赛季,罗伊斯深受伤病困扰,脚踝骨折、韧带撕裂、膝盖挫伤、腿筋拉伤、内收肌问题,让罗伊斯一次次因伤休战,只在联赛中出场20次,打进7球和助攻2次。2015年2月,尽管多特蒙德正深陷保级困境,但罗伊斯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与“大黄蜂”续约。2017年5月28日,德国杯决赛,多特蒙德2-1击败法兰克福,罗伊斯随队夺得冠军,这是罗伊斯在多特蒙德的第一个冠军,也正是因为这场比赛,罗伊斯遭遇十字韧带撕裂,缺阵数月之后,直到2018年2月才伤愈复出。2018年3月10日,多特蒙德官方宣布,俱乐部与罗伊斯续约至2023年,不出意外罗伊斯应该会在多特蒙德结束职业生涯。

在2011年的10月7日,罗伊斯在与土耳其的比赛中终于实现了他在国家队的首秀,在第90分钟替换格策出场。2012年5月26日,在对阵瑞士的热身赛中打进了他代表德国队的处子球。2012年6月22日,在对希腊的欧洲杯八进四比赛中,他第一次以首发身份为德国队出战,且有一球入账。2014年,罗伊斯在与亚美尼亚进行的一场热身赛中左脚脚踝受伤,遗憾错过了世界杯,也错过了和队友们一起举起大力神杯的荣耀时刻。2016年欧洲杯,罗伊斯再度因伤无缘德国队23人大名单。2018年世界杯,罗伊斯不再受伤病困扰,在对瑞典的次轮生死战中,不仅打入一球还助攻克罗斯打进制胜的任意球,保留了德国队的晋级希望。

罗伊斯以他的多才多艺、速度、敏捷度、技术能力闻名,远射有威胁,拥有良好的视野,能够创造机会并为队友提供帮助,在比赛中能与队友做连续精妙的配合。无奈的是身体属性欠佳,过于频繁的伤病也阻止了他成为更高一个等级的球员。

写作思路:

以工业革命后英国家庭的变化为主题,突出工业革命的变化,结合个人感悟。

正文:

在工业革命前传统的农业社会中,由于金属工具的出现和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的发展,男子从事农业、畜牧业、制陶业,成为生活资料的主要提供者,而妇女则被排斥于主要的生产部门之外,从事附属性的劳动和家务。

男子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地位提高,自然就产生了统辖家庭的要求,子女继承父亲的血统、财产和权力。同时,伴随着生产劳动中性别角色的高度分化,妇女受到严格的人身隔离,她们的活动被限制在家庭之中,从而依赖于男子,从属于家庭。

自妇女从社会舞台退入家庭小圈子以来,她们便一直视家庭为其唯一生存支柱,生活的核心,因此家庭的地位与作用成为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也就是说,一旦妇女有了经济独立,不再从属于家庭,妇女的家庭观念必会随之产生变化。

所以,在这里我首先要谈的是工业革命将妇女由家庭带入社会,赋予其经济独立,对她们传统家庭观念基础的动摇。——这是妇女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的背景与现实基础。

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成为资产阶级的主导部分。在英国,工业无产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到19世纪20年代,英国已有200万工厂工人和运输工人。无产阶级也正式形成。

掌握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为了获取利润,无情地剥削无产阶级,尤其是对于童工和女工的残酷压榨,成为工厂出现初期的普遍现象。因此,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无产阶级一出现就开始了。此外,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085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