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女孩,李玫瑾教授有哪些忠告?

关于教育女孩,李玫瑾教授有哪些忠告?,第1张

83h5    

李玫瑾教授最成功的育儿应该就是将女儿培养成哈佛高材生,这里有李玫瑾教授的全套讲座视频,希望能帮助到您。

文张妈

编辑张妈

为了让孩子走向成功,许多家长在网络上借鉴着许多专家的 育儿 经,而说起 育儿 经, 李玫瑾教授绝对是 育儿 专家的代表 ,她也是在 父母群体中威望最高的一位“ 育儿 专家”。

可是就在最近,网络上爆出了 “ 育儿 专家李玫瑾受万千父母追捧,亲生女儿却是普通人” 的新闻引发了无数网友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 “ 育儿 专家人设翻车了吗?

她的 育儿 观点与其他 育儿 专家大不相同,其他 育儿 专家大多倡导 “快乐教育”、“宽容教育” 而李玫瑾教授的主张则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她在许多比较难以处理的 育儿 问题上, 实实在在地提出了许多有效的解决方法,为许多家长解决了 育儿 难题。

在许多父母看来,李玫瑾教授在 育儿 方面的见解十分独到, 许多家长也成为了“李氏 育儿 经”的受益者,因此,李玫瑾教授的讲座也是近乎场场爆满。

但就是会这样以为几乎是为人父母都知道的 育儿 专家, 却有着一个职业普通,资质平凡的女儿,这是真的吗?

在一次访谈节目当中,李玫瑾教授首次谈到了自己的女儿,而正是这次访谈,让许多网友纷纷惊呼: “ 育儿 专家人设翻车?女儿竟是普通人?”

访谈中, 李玫瑾教授坦言自己的女儿并不是天资聪慧的孩子,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愚钝 ,虽然平时努力但是 成绩却常常垫底,考试不及格更是家常便饭。

而此时,作为一个开明的母亲,她并没有太过操心孩子的学习, 她明白孩子已经尽力了,虽然没有得到显著成效,但是她已经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对得起家长的期盼了。

自己几十年来看过许多活生生的例子,许多青少年被家长逼迫着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从小背负沉重压力造成心理伤害,她想着: 自己的女儿一定不能这样,她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要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

于是,李玫瑾教授开始另辟蹊径, 不再纠结于孩子的成绩,开始挖掘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 ,当她发现女儿在 音乐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时,果断将培养孩子的重点转移到了艺术上。

最终, 女儿上了一所普通的艺术类院校,毕业之后成为了普通本科的音乐老师 ,而正是这不出彩的人生,平凡的职业,平凡的生活让 网友开始质疑:“ 育儿 专家的孩子没成才?”

万千家长所追捧的“ 育儿 专家”,孩子却只是“普通人”?这让许多追捧“李氏 育儿 经”的网友坦言失望。

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许多网友表示虽然李玫瑾教授的孩子并没有成为企业精英,但是她 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难道这样快乐的平凡生活,不是一种成功吗?大学老师难道就不够成功了吗?

其实,我们真的 没有必要将孩子压在一个小角落里顺着自己安排的人生道路前进 ,反而是应该 引导孩子找寻适合他自己的人生路 ,让孩子多体会人生的不易,孩子终究会走向成功。

即使 孩子最终是一个普通人又如何?我们每个人从某个角度上来看又何尝不是普通人呢? 只是我们不愿意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罢了。

而李玫瑾教授的智慧就显现于此, 她敢于承认自己的女儿是个普通人,并非天资聪慧的孩子,她没有逼迫孩子努力学习,反而是鼓励孩子找到自己擅长的兴趣并且加以培养,这就是一个父母的成功。

在笔者看来,李玫瑾教授的人设似乎并没有网友说的那般翻车, 甚至笔者认为李玫瑾教授比那些“鸡娃”的父母、比那些逼迫孩子上名校的父母更加成功 ,因为 她知道什么是孩子所需要的,她没有忘记教育的初心。

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学到的知识有多少,而是在于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将孩子培养成一个对 社会 有用的人。

为人父母者,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与见地,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全凭自己把握,愿天下父母都能真正学会“教育”。

我是张妈,家长们如果遇上 育儿 方面的问题,不妨在评论区发表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或者私聊我和我一起探讨如何孩子的教育问题,欢迎大家帮忙转发点赞哦,谢谢!

(本文内容皆是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年来对于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长的热议话题,孩子们敏感脆弱,不服管教,成为普遍现象,对此,大多数家长比较信奉的李玫瑾教授为广大家长给出了建议。

她认为 “无规矩不成方圆” ,尤其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在6岁前三年的时间是 情感 ,还有三年就是性格, 家长要做到3岁之前有恩于他,3到6岁立威于他 ,规矩才有可能立下。

李玫瑾教授在和大家谈教育时,也分享了自家孩子在教育上遇到的一些状况。

孩子在小时候遭到姥爷的大声训斥,李玫瑾教授当时也认为孩子那么小会吓到他,但是李老师父亲却持相反的观点, 认为经过姥爷的训斥,以后走上 社会 ,没有什么事能吓到他。

此后, 李玫瑾教授把它当作“坚强”的教育课 ,因为孩子的教育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家长立规矩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不敢再犯,就是对孩子教育的一次成功案例。

孩子在三岁之前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的关爱,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多给予孩子关心和呵护。

孩子从家长那里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才会对世界不感到恐慌和害怕,才会有 探索 世界的勇气和决心。

孩子接收到来自父母的关怀,家长得到孩子的反馈,孩子才会对父母心存感激和依赖,这时候孩子会抓住父母的脾气,逐渐会向调皮的方向发展,这是父母就要向立规矩的方向转化了。

3-6岁的孩子已经有自我意识了,并且他们会猜测父母的心理,从而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会产生叛逆的心理。

这时候孩子这棵小树能否成长为笔直的大树,就看父母能不能抓住立规矩的黄金期,千万不要因为孩子小,宠溺孩子而错过了最佳时期。

像孩子为了得到某样东西,在地上“撒泼打滚”,父母无奈就会依从,直到面对升学 为题 的时候,出现分歧,导致了更大的亲子矛盾。

家长在立规矩的时候不要急于求成,在孩子6岁之前树立家长的威严, 面对孩子的胡闹,父母要坚定,不能向孩子“低头”,做到雷声大雨点小,吓唬到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保证下次不再犯 ,逐步地建立这种思想,规矩就会得以建成。

家长在立规矩时,一定要注意不可总是加深孩子错误的印象,注意一下方面的雷区:

1)不要怕孩子小,不懂父母的意思

当孩子做对一件事情的时候,家长就赞美,用欣赏的目光告诉孩子这些事情是对的,几次过后孩子就会知道这样做会受到夸奖,以后就会往这个反向发展。

2)不要强化孩子错误的印象

在孩子犯错时,一些家长只会一味的说“不”,“不正确”,以否定的态度,或是大声吼叫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但在孩子心理就会加深自己对错误的印象,父母可以在孩子做对事情的时候,多些正面的回应。

3)规矩要因时制宜

孩子在小时候避免孩子触碰一些危险的物品,而立下规矩,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有些事物是可以尝试的,父母就要随着孩子长大改变某些规矩。

4)规矩的建立是需要父母和孩子再好情绪时

家长有时会因为一件事情而生气,在情绪暴躁的时候给孩子立下规矩,之后就再未履行,家长要在和孩子心平气和时,较为正式地告诉孩子,让孩子对规矩充满仪式感。

大家对李玫瑾教授的观点是否赞同?欢迎留言分享转载。

李玟瑾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授,因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学而为大家所熟知,但她更因切实有效的 育儿 理念受到家长的热捧。

李玫瑾教有个女儿,她曾说过: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我也一定让她活的快快乐乐。

她表示她并不很看重女儿的成绩,女儿上学的时候,成绩不是很好。有次数学考试,150分的总分,她女儿只考了15分,面对女儿数学差时,并没有像有些父母那样暴跳如雷,责怪她不努力;也没有对女儿大失所望,从此不管不问。反而是很淡定的接受女儿数学不好这个事实。

她心平气和的和女儿谈话,从谈话中,她知道女儿虽然文化课上没有什么天赋,但很喜欢音乐。李玫瑾教授努力培养女儿的爱好,最终女儿通过音乐上的优势,考上艺术类院校,后来成为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

她的女儿并没有因妈妈的优秀就表现突出,没有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而是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音乐教师。但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自己喜欢的职业,并在这个职业上发光发热,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件成功的事。

《小欢喜》中乔英子是个品学兼优的“学霸”,不仅成绩好,而且对未来也是非常有规划,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她妈宋倩为了更好的照顾她,辞去金牌物理老师,去做培训老师,以便有更多时间照顾她。宋倩一直给英子灌输我都是为你好的观念,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英子。

对于宋倩的好,英子并不能完全接受,她很不快乐,导致她得了抑郁症,几乎每天都面临失眠的困扰,最后更是离家出走,想要逃离这个家庭 。

好在英子是幸运的,在海边,看到女儿的痛苦,宋倩及时醒悟,让英子找回了久违的自由和快乐。

11月1日,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演讲了《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在演讲中提到: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如无意外,我们的孩子终将平凡。这样的事实,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轻易接受。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造就许多家长的焦虑;老拿孩子和其他人对比,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比自家优秀,因为家长总喜欢拿自家娃的短处和别家娃的长处比,越比越叹。

从出生就开始报亲子班,到幼儿园给孩子报了一堆的课外班兴趣班,但孩子依旧逃不出越来越平庸的影子。

导致孩子成为普通人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孩子很努力,但是他们却很难成功,因为他们没有拥有一个好的智商;有些孩子即使拥有高智商,也很努力,但是缺乏运气和发展机遇,最后也不可能很成功;还有些孩子天赋并不在父母希望的方面,爱运动的孩子却让他学画画,爱音乐的孩子让他学理化等等,方向是反的,越努力越失望,家长累,孩子更累。况且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时拥有高智商和好的发展机遇。

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只不过是和父母想要的不一样而已,父母不能因为孩子没达到自己预期效果就认为孩子很失败,很平凡。

父母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平凡和普通,接受自己和他人对孩子平庸的事实。毕竟99%的人会平凡度过这一生,剩下1%中的1%才会有可能成为成功人士。

成功人士并非代表孩子就幸福,普通人也未必说明生活不幸福,孩子的心性和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李玫瑾教授,即使自己是一个教育专家,但也允许自己女儿的平凡,快乐过一生也是父母成功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128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