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文三路199号的户口在哪办港澳通行证

杭州文三路199号的户口在哪办港澳通行证,第1张

办理港澳通行证,流程如下:

办证地点:户籍所在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

办理时间:9:00-17:00,出证时间为10个工作日;

所需证件: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或者其他户籍证明原件并提交复印件(当场复印2元),白底小二寸照片三张(3348CM)(当场拍30元);

费标准:往来港澳通行证100元/证;一次有效签注20元/件(取证时收取)。

具体可以查看我个人资料咨询

袁树《哭素文三姊》并序

笔者检索部分文史方面的论文索引,未见近人有研究袁机的述作,偶见于辞书的释文,讹误甚夥,故而不惮其烦,先说明记载她历史的原始文献。

《清代闺阁诗人征略》中关于袁机、袁杼姐妹的记载有关袁机的历史资料不多,仅在一些著作里有她的小传及片言只语,这些图籍是:光绪《杭州府志》;《清史稿》;嘉庆《如皋县志》;袁枚《小仓山房文集》、《诗集》、《随园诗话》;袁机堂弟袁树《红豆村人诗稿》;袁杼《楼居小草》;袁棠《绣余吟稿》;袁机外甥陆建《湄君诗集》;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蒋敦复《随园轶事》;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等。这些书中,惟袁枚的著作涉及袁机史事较多,而袁机堂弟袁树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袁机死后所作的《哭素文三姊》(有序)(《红豆村人诗稿》卷四)有事实,有评议,诚可先抄录出来,以便读者对袁机其人有个印象。诗、序原文如次:

姊讳机,字素文,别号青琳居士,存斋兄胞妹也。静好渊雅,有不栉进士之目。归如皋高氏,遇人不淑,抑郁终身。合族齐悲,众口同叹。先是姊病时,余随兄俱至维扬,闻信奔归,姊已气绝。殓后三日,余又匆匆渡江,客旅以墨和泪,制哀辞四章。

解读诗书性最淳,每从谈论见丰神。

若为男子真名士,使配参军信可人。

宝镜竟同残月缺,芦帘空掩落花春。

纵教史书传遗迹,已负从前金粟身。

犹记床中病卧余,珊珊玉骨影清癯。

持家尚替兄筹策,煎药还为弟惜须。(姊病笃时,余亲执汤药,姊笑谓余云:“弟须无多,当留作苦吟捻弄。”盖用李故事。委顿之际,其闲雅尚如此。)

病识事烦容婢懒,坐嫌力弱倩人扶。

多愁薄命兼难老,如此伤心世恐无。

少守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

无家枉说曾招婿,有影终年只傍亲。

荡子已亡方掩涕,慈姑犹在更伤神。

灵前剩有痴顽女,也着麻衣学谢人。

高堂垂白泪双流,弱女伶仃未解忧。

教养竟交孀姊替,晨昏添与阿兄愁。

频搜奁箧收遗稿,略剩珠玑见远谋。

更恸生无佳偶配,死犹孤冢各千秋。

袁机自撰的《素文女子遗稿》,研究者当然也可以把它当作其作者的历史资料来应用。

“不栉进士”与“遇人不淑”

袁树说袁机“有不栉进士之目”,而“遇人不淑,抑郁终身”。确乎如此,袁机是有才华的女性,但嫁了糟糕的丈夫,忧郁而亡。 袁机,字素文。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生在读书人的家庭,父亲是一位幕宾,在湖南、云南、广东、福建等地为地方官做幕僚,没有机会和子女在一起生活。母亲章夫人是知识女性,闲暇爱读唐诗,但大部分时间忙于家务,做针线补贴家用。哥哥袁枚比她大四岁,家里虽穷,但是请教师指导袁枚读书。袁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自幼喜好读书,有时随袁枚听老师讲课,学到很多历史知识,练习写诗。她生得白皮肤,高挑身材,端庄秀丽,是才貌双全的姑娘。

乾隆七年(1742)袁枚庶吉士散馆分发江苏当知县,家庭经济好转,袁父不再处幕,到儿子衙门生活,大约袁机也跟着到了江苏,1744年就住在沭阳县衙署。

早在袁机周岁的时候,袁父给她订了亲。原来袁父在如皋人、衡阳令高清处做幕宾,1723年高清死,有亏空,妻孥下狱,其弟高八解救不成,业已离开衡阳的袁父赶去救出原东家家属。高八为感谢他的情义,说你三女儿没订亲,我妻现有身孕,若生男儿,愿结为亲家,袁父答应了。高家果然生了男孩,送来下定的金锁,亲事正式确定了。

高家的儿子叫绎祖,相貌不扬,矮小弓背,斜眼,性情暴躁狠毒,不走正道,高八气得把他打得死去活来,感到若为他成了亲对不住袁家,于是伪称孩子有治不好的病,商量退亲。袁机认为女子只能从一而终,表示:夫婿有“疾,我字(侍)之;死,我守之”(光绪(杭州府志)卷一五四、《清史稿》卷五○九)。她同时拿着金锁啼哭,不吃饭,她的父母没了主意。后来高家又来人说明高绎祖不成材的实情,希望袁机不要往苦海里跳,但她“闻如不闻”,坚持不退亲。1744年从沭阳到如皋成了亲,时年25岁。

毫无疑问,袁机婚嫁时对婚后生活会有较多考虑,诸如如何做贤惠媳妇、妻子,如何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她在后来袁棠出嫁扬州时赠诗说:

此去蘩填所司,西湖花鸟莫相思。

同怀姊妹怜卿小,珍重初离膝下时。

学罢杭州大梳裹,又弯新髻插琼花。(《素文女子遗稿·送云抉妹归扬州》)

告诫小妹要尽子媳、妻室的责任,要学会婆家扬州的生活习惯。她早知高绎祖人品不端,更会想到如何克尽妇道。所以孝敬婆母,深得婆婆的喜爱。而高绎祖残酷地虐待她,她则逆来顺受。高不愿意见她做针线,她就停止女红;高不要她写诗词,并把她的作品毁掉,她则不再吟哦;高赌博,拿她的嫁奁做赌资,输光了,拿棍子打她,拿火灼她,对她手打足踢,婆母来阻止,高竟把母亲牙齿打折;更严重的是高还要把她卖了抵账。袁机被逼无奈,一面逃到尼姑庵,一面请人报告娘家。她的父亲赶到如皋打官司,判决离异,把袁机领回杭州老家,这大约是1748年的事。

袁枚于1752年定居南京随园,举家迁徙,袁机随同到达。她因没有丈夫,几乎按照寡妇的生活规范来生活,穿素色衣服,不发,不化妆,不听音乐,遇到时令节日偷偷地哭泣。不吃荤腥,吃斋,大约这时取别号青琳居士,表示在家修行。

袁母章太夫人健在,袁机以侍养母亲为职责;寄居在哥哥家里,有时帮着料理家务。每当章太夫人、袁枚生病时,袁机精心照料,讲说各种故事,替他们解闷消烦。因为她才识高明,有许多掌故袁枚听着都很新鲜,受到教益,有时请她代写书柬。家里人读书识字也常请教她,因此袁枚以“问字举家师”形容她(《小仓山房诗集》卷十五)。袁机有一个哑女阿印,带在身边,想方设法教她识字、绘画,以便她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与他人交流,生活下去。袁机为女儿耗费了大量心血。

袁机把她的凄凉之苦,偶尔用诗歌抒发出来。《闻雁》写道:

秋高霜气重,孤雁最先鸣。

响遇碧云冷,灯含永夜清。

自从怜只影,几度作离声。

飞到湘帘下,寒夜尚未成。

透露出自身如同孤雁哀号的心情。《偶作四绝句》之一:

归梦隔扬州,空庭雨不休。

女娇频乞果,婢小懒梳头。

写出不同身份小儿女情态,入木三分。另一首云:

难分千日酒,且煮六班茶。

怕引游蜂至,不载香色花。

把逃避世人注目的心态呈现出来。离绝后袁机作诗三十余首,死后由袁枚编辑刊刻,题名《素文女子遗稿》,收入《小仓山房全集》中,为“袁家三妹合稿”之一,有1891年印本,又被收到《随园全集》中,有1918年上海文明书局刻本。袁机的诗在意境中蕴含着哲理,表现出她的思维和文字才能。前述袁机在形式上离异了,是说她身子走出高家,心却没有完全离开。她惦记婆母,写出《寄姑》表示感念的心情:

欲寄姑恩曲,盈盈一水长。

江流到门口,中有泪双行。

有时托人给婆婆带去食品衣物。对于丈夫多少有一点恨意,如在《感怀》中所说:“回首夕阳芳草路,那堪重忆恨悠悠。”但还是把他当作丈夫看待,所以1758年高绎祖死讯传到南京,写出《追悼》诗,方才明白他们的婚姻是真正的结束了,所谓“死别今方觉”、“合三生幻,双飞一梦终”。次年她也得病亡故,享年40岁,葬在江宁瑶芳门外元山。根据袁枚《祭妹文》 记载,袁机和高绎祖生有两个女儿,其中阿印早夭,另一个女儿由袁枚抚养,长大后出嫁金陵章氏 。

袁机另作有《列女传》三卷,惜未传下来。根据她的为人,可以想像这是为三从四德女子作传的书。外甥陆建评论袁机:

白雪裁诗陪道蕴,青灯说史侍班姑。

贤明岂但称闺秀,儒雅难逢此士夫。(《湄君诗集》卷下《哭从母》)

把袁机比作谢道蕴、班昭有点过誉,但她们确是一种类型的才女。不仅如此,袁机还是有识见的人,她若是男子,不会只是诗人,还会是贤能的官绅。恰恰因为她的传统伦理思想太严重,信守指腹为婚的荒唐姻缘,嫁给恶人,招致后半生的不幸和早亡。淑女嫁中山狼而不能自拔,命运就这样捉弄袁机。这是为什么“无家叹我姻缘恶”这句诗出自袁机之手,是她悼念袁枚的陶姓妾写的《挽陶姬》中的一句。这里有两重含意,一是婚姻的不幸,二是由此而来的成了无家之人。因为嫁出去的女子不再是娘家的家庭成员,成了夫家的人,所以出嫁叫“于归”。袁机离开高家,回到娘家,这时的娘家只是投靠栖留处所,不是真有家庭。袁树说的“无家枉说曾招婿,有影终年只傍亲”,明确表明袁机无家。徐世昌编《晚晴簃诗汇》选有袁机诗,在介绍作者时说她“所适非人,归依母氏以终”,也含有袁机后半生无家的意思。袁机连家都没有,不幸到了极点,究其根由在于婚姻的失败。

在一起车祸事件的背后,是民意的潜流。

最初,来自现场目击者的描述是,“车祸,1人被撞死”、“一辆小车撞倒一人”“有人飙车,撞死了人”和“几辆改装跑车,飙车,撞死一个青年。”

而到了第二天,车祸事件被注入了身份的符号,肇事者属于“富二代”,逝者是个外省青年,关于他们的形容词是前者很冷漠,后者很阳光。

事件开始变得骇人听闻起来,而来自交管部门的最初鉴定,更激化了这一切。

“70码”(70公里/小时)。这在民意看来是个缺乏诚意的数据。找不到说法的人们,试图自己给个说法。在网络上,关于车祸的追问自此不绝,是当地政府对飙车者缺乏监管,还是驾车者的道德缺失,是这个城市富人阶层的普遍冷漠,还是城市在高速的造富中变得越来越浮躁。

总之,越接近真相,我们就越发现,这出悲剧的元凶并不只是那个20岁的小伙子。

生死时速

从数目字上看,中国汽车数量占全世界汽车总量的19%,汽车交通死亡事故占全球交通死亡事故的15%,一年车祸死亡人数超过十万人。

而这一次,一起十万分之一的小概率事件,为何成为公众瞩目的社会大热点?

本刊记者/刘炎迅 (发自浙江杭州)

胡斌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报纸了。自从他有了那辆红色EVO跑车,伴随而至的好消息与坏消息就接连不断。

先是去年11月份,他以学生身份参加杭州艾弗尔卡丁车冠军赛,在上千名选手中,他夺得个人、团体两项冠军,一时被捧为“学生车王”。这是他第一次上报纸。

一个月后,“车王”在杭州建国北路乐购超市附近马路上玩“漂移”,胡斌和他的红色EVO跑车被巡逻交警拦下。第二天,这成了当地都市报一则抢眼的社会新闻。

第三次:7天后,胡斌的红色EVO在沪杭高速公路违章超速。时速高达210公里,超速75%。“学生车王”再度成为新闻人物。

2008年10月25日,胡斌有了他的红色三菱EVO,牌照号为“浙A·608Z0”。尽管是二手车,年轻人依旧兴奋不已,绕着车子拍了一圈照片,“晒”在QQ空间里。

2009年,胡斌20岁,是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的大专生。他梦想着成为一个理想的赛车手。

谭卓比胡斌大6岁,是个外省来的年轻人。在他客居杭州的第6个年头里,这个年轻人正想着买房子和结婚的事情。

胡斌和谭卓素不相识,公路却成了他们生命际遇的交点,5月7日晚,速度撞乱了他们的生活。

谭卓的公司位于文三路398号,他租的公寓在文二西路。从住处到公司,步行不过半小时。

5月7日,星期四。公司组织员工集体看**《南京!南京!》,17点45分那场。

17点30分,谭卓和同事们匆匆往文二西路的西城广场影城赶,由于时间太紧,一帮人在肯德基“随便填了肚子”。

18点多,远在长沙的母亲给谭卓发来短信:“咱们家这里的房价也有点涨了,你在杭州,如果看见满意的房子就买吧,妈妈会想办法帮你攒钱。”

谭卓的回复是:“妈妈,我知道你和爸爸不容易的,我自己有点钱,不过可能还要向你和爸爸借点,以后我一定会还给你们的。”

20点左右,谭卓的**散场。他和同事一起,步行回家。

这个时候,胡斌驾驶的红色三菱EVO正在赶往影城的路上。和他一起的还有两辆车,一辆红色EVO,一辆蓝色马6,都是改装过的。

往西,第一个红绿灯是文二西路与紫荆花路交汇的十字路口,在那里谭卓和同事分手,一个人往家走。

20点08分,胡斌的车子到了文二西路德加公寓西区附近,撞上了正在穿过斑马线的谭卓。

警方事后提供的资料显示,从出发点到事发地,红色三菱EVO行驶路程102公里,胡斌用了17分钟。

而这里再走500米,就是谭卓的住处。不久,在医院里,谭卓死于致命的撞伤。

文二西路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东西走向,横贯主城区,车流量大。事发地点的路北,是紫桂花园小区,路南是德加公寓小区,都是高档住宅区。

住在这里的居民,大多是做生意的商人,少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此外还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有钱,也有闲。

5月14日和15日两天,这里的居民总会在晚饭后聚集在路边,谈论此前的那起车祸。陈荆是其中情绪激动的一位,她家里有一辆宝马,还有两辆别的轿车,她说再有钱也不会给儿子买跑车,“虽然我儿子也喜欢(跑车)”,她不停地指责胡斌这样的年轻人,开着二手跑车,招摇过市,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这条文二西路,隔三差五就有人在飙车,都是跟胡斌差不多的车子,也有摩托车。声音响得跟打雷似的,都是晚上,吵得你睡不好。”她的话立即引得围观者的附和。

因为飙车者们行踪不定,尽管陈荆这些居民多次向交警投诉,但收效甚微,“交警不可能24小时守在这里”。

近几年来,杭州公路飙车日益盛行,市民不堪其扰。最近的一个极端事例发生在2008年3月16日晚上,一辆黑色“马6”在滨江闻涛路上飙车,撞飞了正在江边散步的一对年轻夫妇。夫妇俩不幸遇难,撇下一个5个月大还未断奶的儿子。

因此,文二西路的居民们对飙车的愤怒,一直隐忍在心,偶尔也会聚集在小区门口的花园里声讨。

5月7日晚,当胡斌的红色三菱跑车撞倒谭卓时,戛然而止的马达声和撞击声立即引来两个小区几十幢楼房里的居民。他们大多不是第一目击者,他们跑下楼梯,穿过花园,聚集在路边,看到的是红色三菱凹陷的引擎盖和保险杠,以及碎裂的挡风玻璃,还有谭卓蜷曲侧卧的背影。

“飙车的,迟早要闯祸,这不……”这是附近居民对车祸的最初印象。

此时,胡斌已经成了几年来杭州公路飙车的扰民罪魁,人们试图寻找这个年轻人此前更多的飙车经历。

于是,一件事很快衍变成一连串的事情。有人发现胡斌在2008年因为飙车三次见报。有人翻出胡斌夺得双冠军时候的报纸,上面胡斌说他自己是个典型的“车迷”,从三四年前起就迷恋上了玩改装车,“以前经常会和朋友去龙井一带飙车,现在管得严了,只好去郊外开开。”

年轻的肇事者很快地成了“全民公敌”。

3车祸发生后,杭州的电视台和4家都市报都接到了市民的爆料。

因为爆料者表述的不同,几家报社收到的信息关键词分别是:“车祸,1人被撞死”“一辆小车撞倒一人”“有人飙车,撞死了人”和“几辆改装跑车,飙车,撞死一个青年。”

最终,只有《都市快报》一家派出记者采访。这是浙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以贴近市民的报道风格著称,但该报也被一些业内人士评价为报道琐碎、鸡毛蒜皮甚至“小题大做”。

次日,这家报纸推出3个整版的独家报道,并在头版头条做了导读,标题很长,这延续了该报一贯的叙事风格,主题是“文二西路飙车夺命”,副题2条分三行排列,分别是“只在乎自己的快感,不在意他人的性命”和“一帮富家子弟驾驶豪华跑车把城市道路当F1赛道昨夜终酿惨祸”。一张压题照片占了大半个头版,胡斌坐在警车里,手遮住脸,眼睛斜着从指缝里往外看。

事后,谭卓的同事和浙大BBS上的网友以及普通市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都对照片上胡斌的样子很反感,“瞧着就是一副浪荡样子”。

该报的正文中,援引了一位自称是目击者的说法,谭卓被撞飞, 5米高,20米远。

而这个“高度”,在后来电视台的采访中,被一位戴眼镜的年轻女子转述为“两层楼高”。后来在网上,甚至有人猜测是几十米高。

准确还原现场的确很难,而在普通市民的眼中,这个高度,却是反映车速的重要指针,一位网友甚至说,这个高度“与胡斌肇事时的恶劣程度成正比”。

在他们看来,5米高20米远,人还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太惨了,这车速得多快啊。

人们最先联想到的是两个年轻人的身份。从报纸上看,谭卓是贫寒家境奋斗出来的浙大毕业生,IT白领。胡斌是“富家子弟”,飙车少年,年少轻狂。

在身份上,人们解读到了更多的余味。

谭卓老家是湖南长沙市下属的宁乡县。父母下岗,靠打临工维持他学业,他也争气,一直是宁乡一中的尖子生。大学期间,谭卓任02级03班班长,他们班的QQ群叫,“相亲相爱的一家”。大三时,谭卓成为中国***预备党员。

《都市快报》5月8日第4版上,有张半个版的照片:8个年轻人站在一辆白色轿车前,抽着烟,面带笑容,很轻松的样子。说明是“肇事司机的朋友事后赶到现场”。

照片上方,是一个黑粗字体的通栏大标题“一帮富家子弟驾驶豪华跑车把城市道路当F1赛道”。

事后《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发现,很多人正是被这些青年人无所谓的样子激怒了,“撞了人,还有说有笑?”还有一些人则直接以为,这8个人中,就有事发时和胡斌一起飙车的人。

当地著名电台节目主持万峰,在随后的《新闻楼外楼》中开骂,“你看看,小青年的同伙,什么姿势?无所谓!勾肩搭背!搂着女朋友!还调笑!互相还调笑!畜生一般!我们谴责这帮小混蛋!绝对要严惩,法律要严惩,决不手软!这几个年轻人,这几副臭德行,有钱他有教养吗?他有教养吗?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这是典型的!”

万峰早期主持一档午夜谈性节目,以“在节目中骂人”而闻名当地。

提起这个性格火爆的主持人,很多出租车司机都会翘起大拇指,“好人,骂得痛快,为老百姓说话。”

那张引爆民愤的照片,画面中间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翁振华,外号“宝宝”;一个叫江营,外号“5203”。很快,他们被愤怒的网民“人肉搜索”了。网民们传言,翁振华是某位市领导的儿子。

他们的手机被打爆,公司被莫名的人物骚扰,无奈之下,江营暂停了自己的生意。

翁振华事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那晚他并没有和胡斌飙车,照片上的场景,是他们在事故发生3个小时之后,在等朋友去喝茶,他家恰好在事发现场旁边的小区里。“我爸爸也不是什么市委宣传部长,都是误传。”

在谭卓的朋友里,第一个得知他出事的,是张潇。

张潇是谭卓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人合租一套公寓,已经3年了。

5月7日那晚8点30分左右,张潇回家经过文二西路,看到车祸,就随手给谭卓发了一条短信——“大车祸”。

当时谭卓已经被送到医院,所以张潇不知道,他看到的“大车祸”的主角,就是谭卓。

谭卓的手机摔碎了,护士将其SIM卡装在自己的手机里,看到张的短信,于是打电话给他。

张潇跟《中国新闻周刊》描述,他赶到医院时,看到谭卓一脸的血,躺在急诊室的病床上,医生告诉他,人已经没气了。

在博客个人资料里,谭卓用一双沙滩上的脚印作为自己的头像,下面跟着一个网名——“desperado”(亡命之徒)。

在收拾谭卓的遗物时,朱潜等同事发现了一张便签纸,那是谭卓事发当天随手的涂鸦,字迹相叠,重复写着“如果还有明天、你想怎样装扮你的脸”“如果没有明天、要怎么说再见”。如今,这几句不经意的歌词仿佛成了生死的魔咒。

在同事眼里,谭卓是个活泼开朗且充满幽默感的人。他的冷幽默,让人记忆深刻,“他淡淡地说,不笑,我们都笑趴下了。”

“人缘超好。”这是很多同事对谭卓的评价。

5月7日那天晚上,很多人跟谭卓的女友打电话说出事了,他女朋友都不相信,以为他们是骗子团伙。

直到后来与谭卓合租的张潇打过去,他女朋友才终于信了。

谭的女友网名叫“siyu”,混迹浙大BBS美食天地的网友几乎都知道。一直以来,谭卓在这里也很活跃,他的网名是“mimiaisiyu”,顾名思义,“mimi”爱“siyu”。“mimi”是女友对谭卓的昵称。

浙大BBS论坛的技术站务叶睿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谭卓经常在论坛里发布美食方面的帖子,“质量很高,深受网友的喜欢”。

当谭卓出事的消息传来,BBS里哀声一片,大家开始发帖悼念他,还有人开始不断搜集各路消息,对飙车的愤怒,对“富家子弟”“无所谓状”的愤怒等等,开始在论坛里蔓延。

谭卓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朋友们都精通互联网技术和传播习惯。谭卓出事后,许多人的QQ签名改成“谭卓一路走好”或者类似的纪念话语,他们在QQ群,浙大的飘渺水云间BBS,开心网、校内网上频频发文悼念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愤怒。

愤怒之外,还有一份感同身受的异乡人的悲凉:“黄静走了,我们沉默,因为我们没有交有权势的男友。三鹿孩子走了,我们沉默,因为我们还没有儿女。瓮安女孩走了,我们沉默,因为我们没有和人结仇。躲猫猫青年走了,我们沉默,因为我们没有进拘留所。谭卓走了,我们无法沉默!因为我们每天必须行走在和谐社会的斑马线上!今天的谭卓,很可能就是明天的你我!?”

一位谭卓的同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浙大BBS此次关于谭卓车祸的谈论规模和热度,很罕见,上一次是汶川地震时。

浙江大学学生在写给杭州市长的公开信中说:“这样的事件在杭州不是第一起,当晚被撞的行人不是谭卓,也许会是张卓、李卓……是你,是我。我们的城市不再安全,我们每次过马路打酱油也许都有生命之忧。这样的杭州,真的适宜我们居住吗?还是只适宜那些有跑车的华族们嬉戏?”

浙江大学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几所大学之一,也是中国首批进入985工程的9所大学之一,原来与谭卓同宿舍的刘臻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浙大人对学校的心理认知度很高,对外界侵犯浙大或者某一个体的行为,都会很强烈的心理应激。

1938年,时任校长定“求是”为浙大校训,如今很多浙大学生都追求着校徽上那只“求是鹰”的喻示——刚健搏击的个性。

曾经有一次,因为某个韩国学生的不当言行,浙大部分学生在校内游行抗议,“差一点就出了校门”,还有一次因为两个博士被校门口的汽车撞死,学生们也集会抗议。

“好人缘”“热心网友”,这些标签让谭卓身后留下很多悲伤的面孔。

5月8日晚,8点08分,这些悲伤的面孔,聚集到谭卓出事的地方,点上蜡烛,摆上白菊,悼念。

“我们没有目的,只是去悼念,不让他走得孤孤单单,一个人客死他乡那种感觉,大家都想去送他一下,让他感觉到一点温暖,同时我们抱着给政府施加压力的态度。”谭卓的同事朱潜说。

“可能有上万人。”叶睿智说,学生们从论坛里得知谭卓的同事去现场悼念,纷纷自发加入,而消息又很快传到“19楼”,这是杭州本地最大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市民论坛,是“真实、丰富和温暖的网上城市”,杭州市民在上面“分享生活,温暖你我”。

此前,大家都发帖说,“不要喊口号”“不要拉横幅”“带上蜡烛和白菊”“要有秩序”。

现场,附近居民,大学生,IT白领,闻讯而来的路人,不同的人群带着不同的情感,在那一刻交错。

“不是游行,只是悼念。”朱潜说。

5但是,5月8日这天晚上的事态,还是让官方感到紧张。

5月9日,周六,车祸第3天。关注事态发展的市民发现,杭州4家都市报上已经不见半点关于车祸的报道。

有人想起事发时,胡斌的母亲在现场打了40分钟电话,没人知道电话内容,但此时网络上开始将40分钟电话与媒体集体失声联系起来。

19楼和各大论坛贴吧里,愤怒在蔓延,“有钱人就是牛×,能摆平一切。”“社会公平被一帮垃圾毁了?”粗口不断,甚至有人打电话到报社,责骂。

5月10日,4家都市报恢复报道,稿件中,大量“前天”的字眼,让市民进一步“确信”此前对于媒体的猜测。

愤怒继续蔓延。

10日的报纸上,人们看到了警方在“前天”新闻发布会上的表态:“根据当事人胡斌及相关证人陈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70公里/小时左右,而肇事发生地路段限速50公里/小时。”

这样的表述当时就遭到广泛的质疑,“好个只有60至70公里!既肯定了超速,又对超速定了性!按规定,超速50%以内性质绝对是不一样的。”

新闻发布现场有点混乱,有记者、有市民、有肇事者胡斌的同学和同事,此后的质疑迅速在网上蔓延。

激动的人们开始认为这是警方在包庇胡斌,这背后肯定有权钱交易。网友们认为的另一个证据是,7日当晚事发后,胡斌的QQ空间更新为“一片空白,闯大祸了”,“为什么还能回家呢?”

事后,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局长赵野松说,这是警方的新闻发言人表述不够严谨,而胡斌当晚之所以能回家,是因为当时没有采取刑拘手段。

也有律师分析,警方并无不妥,也无违法。不是所有的交通肇事都是刑事犯罪。

5月16日,车祸后第9天,警方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此前“70码”的表述道歉。

期间,杭州市的交管部门从吉林、上海、浙江等地聘请了多名机械专家,组成鉴定小组。最后给出的肇事速度是841~1012公里/小时。

但这个结果,却没有及时地传达给民众。

“70码”迅速成为热词,流传网络,不断演变。70码域名网站,“欺实马”T恤等等陆续出现。在这些略带戏谑的词语中,人们的愤怒如同水纹,一圈圈不断泛化。

还有一些人则将自己的网络签名改为“珍爱生命,远离杭州”,呼吁抵制杭州旅游,并得到了众多响应。

有人又提起胡斌在2008年的几次违规驾驶,加重了对警方能否公平公正办案的担忧,“依照相关法规,在城市道路超速20%,罚款200元并记3分;超速50%,罚款1000元并记6分,同时吊销驾照。既然肇事车前后已有两次超速的前科,为何还能照常驾驶?先前两次超速,交警部门是如何处理的?”

担忧和随之而来的愤怒,很快传遍了网络,与此前的愤怒融合。

5月14日,头七,这天晚上,谭卓出事的地方再次聚集了几千人。与5月8日晚一样,他们只在“悼念”。

大家点起蜡烛,沿路摆放白菊,一些情绪激动的人,放声大哭,更多的人,则是默默地站着,望着烛光。

第二天,警方公布了胡斌等3辆车经过16个路口直到事发地的监控视频,并没有明确显示三辆车是在飙车,警方的表述是,肇事者胡斌在交通事故中,有超速行驶的交通违法行为,且在驶经人行横道时未对行人采取停车或减速让行的措施,已涉嫌交通肇事罪。

至《中国新闻周刊》5月18日截稿,最新的消息是,胡斌被依法逮捕。谭家人对警方的速度认定没有异议,但两家人有关赔偿问责的谈判还在进行。

胡斌的父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越说越乱,没有头绪。尽管如此,双方见面时,都还冷静,特别是谭卓的父母,理智和善良被警方称赞为“高尚”。但在更多的杭州市民和网友眼中,双方被视为道德对抗的两端。

此时,当地媒体基本熄火,而网络上愤怒和质疑远未消弭,倒是有了很多更为理性的声音。在网络上,一些时事QQ群里,还不停有人开骂,“胡×,罪该万死。”但得到的响应越来越少,很多人开始一遍遍去分析和辩论,胡斌最后会被定什么罪,交通肇事罪?还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找个借口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13) 张伟伟

街对面的那家影像店在卖力地放着歌曲。歌声熟悉过,因为曾经听过,喜欢过,连同那时候的携手与欢笑。

我和她就是因那首歌认识、相知,成为交心的好朋友的。那时我们两棵前世在佛前许下愿的“树”,彼此的眼中除了彼此还是彼此。我们一起舞弄着天晴时的日光,天阴时的霏雨。我们一起日下发誓: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然而,一件小事,一件很小的事却让我们的友谊出现了裂痕。我的误解使她决然地离开了我。“真正的友情是彼此互相信任,”她离开时这么对我说。这让我千百句想挽回的话都咽进了肚里。我拿什么话来挽回她?是我的不信任造成这一切,我又怎么能轻易找个借口来开脱?

歌声渐渐转入低调,本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我却听出悲伤。醇厚的低唱不近不远地飘荡着,鼓舞着:找个借口,让友谊重新开始,让曾经的欢笑再来一次,让彼此冷却的心再热一次。

我快步地穿过街,来到那个我已来了千百次却从不敢敲一下门的房子面前。

深呼吸,然后用尽全身的勇气,轻轻地按下门铃。

门一下子就开了,她惊讶地注视着我,目光是狐疑的,但我却觉得那里面似乎有着惊喜。

“我……”我迟疑着,红着脸,低着头,讲着从分离那一天起就编好的借口。

“是吗?”她听完了,依旧面无表情,我紧张地看着她。然后,她朝我盈盈一笑,“我就知道,你不会误解我的……”

当我们再一次携手走着,再一次欢笑时,当她澄清的眸里再一次满是对我的信任时,我心里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段友谊。

找个借口,让心再热一次。世界上许多麻烦的、悲伤的事情,也许就这么改变了。这是真的,只要你的心还有热情,只要你还有借口……

〖简评〗当很多人的思维局限在纪律范畴里谈论“借口”或“没有借口”时,作者却另辟蹊径,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借口可以改变“许多麻烦、悲伤的事情”。为了表达这一主题,文章恰当地运用了诗意的语言,通过环境、动作等描写手法,对主人公心理的嬗变过程进行了真实的刻画。(指导老师:高金章)

[文二]

“借口”在逃亡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3班 郭玉蕾

前不久,法庭对犯罪嫌疑人“借口”进行审判。法官宣读了“借口”的种种罪行——

“被告‘借口’,怙恶不悛,长期以来,一直危害人类心理健康,埋没人的潜能,是大家公认的‘成功路上的拦路虎’。其犯罪事实主要有:

“某学校高三学生王小二本来成绩一直很好,但自从交上‘借口’这个不三不四的朋友后,经常寻找种种理由逃避课堂、走进网吧,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在高考中名落孙山……

“去年春天,于‘非典’肆虐之时,被告‘借口’又心怀鬼胎,趁一女孩发烧头昏之际,为她炮制了‘前两天淋雨着凉’的所谓理由来搪塞周围的人,导致这位女孩不仅自己病入膏肓,不治身亡,还把病毒传染给了别人……

“以上是被告‘借口’全部的犯罪事实。其罪恶多端,擢发难数,根据有关法律,判定‘借口’死刑。被告‘借口’,你可有什么要申辩的?”

犯罪嫌疑人“借口”耷拉着脑袋,不语,但眼珠却在乌溜溜地转动,似乎在等待在什么。

“既然无话可说,就立即执行死刑!”法官高声地宣判。

就在这时,押解犯罪嫌疑人“借口”的法警,心中终于松了一口气:“总算要击毙了!上次算这小子走运,是我眼睛一走神才让他逃跑的。”这样的念头让“借口”感应到了,于是“借口”又有了借口,从这位法警身边溜走了。

法庭上顿时乱作一团。“快去追捕!”庭长的话使大家从混乱中清醒过来。于是天罗地网又布开了,到处搜寻犯罪嫌疑人“借口”的影子。

一天,警察在一个村庄发现了“借口”的行迹。他们还发现这里的人们与别的地方的人们有点不同:终日优哉优哉,不思进取,患上了典型的“借口”综合症。

在“借口”被包围的时候,为首的警长喊话:“‘借口’,你跑不了啦,快点投降吧!”

“嘿嘿,别怪我罪大恶极,其实,如果你们人类自身的意志坚不可摧的话,哪里还有我的作案之机!怪就怪你们自己身上有一种动辄爱寻找我‘借口’的毛病!”

就在此时,一位正要接近“借口”的警察脑子里迅速闪现这样的念头:“小子,别得意得太早,要不是上次我的枪不好使,你早就被我嘣了!”

“哈哈!”在感应到有人正找他“借口”的时候,“借口”大笑几声,一闪而过,没了踪影。

——“借口”真够狡猾,他无时无处不在,屡屡逃脱,叫人类拿他真是没法子。

其实,对付“借口”的招数颇为简单:只要你能够正视失误和失败,凡事多从自己身上寻不足、找缺陷,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一句话,你不找“借口”,那么“借口”就不会来找你,你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获得巨大成功。

〖简评〗这篇奇文,想象大胆,构思新颖,将“借口”拟人化,采用寓言的写法,虽追求荒诞风格,却处处做到艺术真实,如写借口“耷拉着脑袋,不语,但眼珠却在乌溜溜地转动,似乎在等待在什么”,当法警的“眼睛一走神才让他逃跑”的念头让“借口”感应到时,“借口”便又有了借口,溜走了;当感应到一位警察产生了“要不是上次我的枪不好使”的念头时,“借口”一闪而过,没了踪影。作者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类的劣根心理,有力地讽刺了人类最爱与“借口”交朋友,最爱找种种借口的品性。(指导老师:李仁甫)

〖文三〗

花开水流两无情——胡兰成的背叛与借口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3班 宋 耀

“我与女人,与其是爱,毋宁说是知”,在《今生今世》中,胡兰成一笔带过了他在人生中曾经的逃离和背叛。

知道胡兰成,自然是因为张爱玲。这个仿佛一直生活在旧上海滩的女子一直是我眼中的传奇,透过她的文字,在那满目繁华抑或苍凉和世俗背后,分明是个翩翩浊世佳人,宛如邈姑射仙人的出尘与蹁跹。然而,却有个叫胡兰成的男子让她落了红尘,结了缘复又断了缘,从此老死不相往来。所以,在看完《今生今世——我的情感历程》时,我觉得,他的不守节,在私人生活上也暴露无疑。《今生今世》的胡兰成,是中国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唐璜式人物。他对女性,情虽不伪,却也不专,他要的是“此时语笑得人意,此时歌舞动人情”,而他的情意会随其行踪的转移而改变,焉能系于一身!他自认为是“永结无情契”的高人,旁人看来,到底只是个朝秦暮楚的荡子。对胡兰成,是可以骂一句“负心薄幸”!而《今生今世》便也通篇都成了一句推辞和借口。

全书中胡兰成回忆了一生中六个重要女子:婚后七年病殁的发妻玉凤,“民国女子”张爱玲,武汉护士周训德,温州范秀美,日本女子一枝,还有老来相伴的奇女子佘爱珍。胡兰成一路走来,人生竟有如此多的偏离与转折!他总是自称“天涯荡子”,他说,“回到天地之初。像个无事人。且是个最最无情的人。”多情与无情,对于这么一个天涯荡子,原本就不是那么分明的。

才子散文,胡兰成堪称个中翘楚,巨奸可为忧国语,热中人可作冰雪文,评诸胡兰成,倒也贴切。然而,他的多情节亏使文品也变得面目可憎,但他却不自知,他逃离武汉后曾写就《武汉记》一书,内中大量并详细地写了他与武汉护士,文中称为小周的周训德的相识相处,并寄往上海一心向张爱玲卖好,张回信一句“看了开头,实在看不下去”打发了他,此时的胡兰成竟又惊异:“爱玲也会吃醋的么?”他复又解释说“自觉与爱玲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这红尘的纠缠又怎能烦扰她的心?”乍听之下倒真该笑骂这个文人一声“憨厚爽直不解机心”了,可这又怎么可能?!胡兰成不是普通的人,他是当年汪精卫的红人,汪伪南京政府宣传部政务副部长,《中华日报》社论委员会主笔,在政治上实是惯于官宦沉浮、长袖善舞又游刃有余,后一路逃命到日本,处处留情又怎会是个不解风情的榆木疙瘩?张爱玲说:“你何必在我面前遮掩?”胡兰成的借口由此可见一斑。

“女人矜持,恍若高花,但其实亦是可以被攀折的,惟也有拆穿了即不值钱的,也有是折来了在手中,反复看愈好的。”胡兰成深明男女关系的个中三昧,“今生无理的情缘,只可说是前世一劫,而将来聚散,又人世的事如天道幽微难言。”在与张爱玲分手的许多年后,仍说“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然后一边说一边又走到新的情感中去,这些话,自然又成了苍白的借口,他背叛的遮羞布!

不过还好,张爱玲及时解放了自己。在那封著名的绝交信中,她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她表现出了高妙和收敛的姿势,尽管她仍然伤心,在信中附了三十万元。

晚年的胡兰成仍然没有忘记张爱玲——因为觉得还是张好?——他写信给她,回信自然是没有的。胡兰成曾经给予过的感情,就如政治上的变幻沉浮,虽非一味虚假,但当他弃之如敝屣时,就像西方一位哲人说的,也就不要再问那只曾经歌咏的画眉飞向了何方,因为她的嗓音已经干枯喑哑,为了真实、美丽和洁净灵魂的灭亡。

放下《今生今世》,再拿起张爱玲的书,当看到那句“传奇里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时,对于这样的忧伤,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简评〗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分析和深刻的感悟,对《今生今世》一书进行了与众不同的解读,告诉我们字字皆“背叛”、句句皆“借口”。最让人佩服的是语言的老到,作者所遣之词丰赡而又凝练,所造之句新奇而又圆转,字里行间充满浓郁的书香气——这得益于作者丰富的阅读经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指导老师:李仁甫)

〖文四〗

岗亭前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3班 李 昂

十年前

黄灯——红灯!

一辆自行车飞似地迎着正在闪烁的红色交通灯,驶向对面的马路。无奈,身后“嘟”的一声哨响,让他不情愿地停下车,回头看了看身后——一个身着制服的交警正缓缓朝他走来。“倒霉!”他一边嘀咕,一边暗自思忖对策。交警向他敬了一个礼后,准备照常规开出罚单。于是他贴近交警,小声地说:“我上学快迟到了,又没有带钱特别心急,您看能不能就这样算了?”交警没有表情,也没有反应,于是他提高了嗓门:“叔叔,我是第一次违章,我又不是故意的,您就通融这一次,就一次,我向您保证:“下次,不, 就从放学后开始,我再也不违反交通规则,绝对不会闯红灯了。”交警抬起头,朝他看了看,依旧无语,只用手指了指远处的大型横幅“交通安全、人人有责”,像是在告诉他违反交通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毫无借口可找。

他心里忿忿不平,一肚子的火让他狠狠地从交警手中接过罚单,拿回自行车,嘴嘟哝着走了……

十年后

他学业有成,终于在一家外企工作。不懈的奋斗让他倍受上司赏识,短短的几个月便被升为业务主管,他有了房子,也买了车。

婚后不久,妻子怀孕了,他整天乐颠颠的,比做了爸爸的人还要高兴。然而,一天,妻的肚子竟然不打招呼地疼了起来,他吓傻了,于是心急如焚地开车直奔医院。

八十码、九十码……车子一路高速,飞向前方。突然,他看见前方路口交通指挥灯在闪烁,——是红灯!和十年前一样的红灯!

他看了看身边满头大汗的妻子,顾不了了,冲吧!这时,一位交警跑过来了,跟十年前的情景一样!他愣住了,快崩溃的他只能用哀求的眼光看着交警,而交警看了一眼腆着肚子的孕妇竟又走开了。

“不算违规?”他掠过一丝欣喜,却又顾不上多想,踩动了油门。

就在这时,刚才的那个交警开着巡逻车,停在了他的车窗前。“不会吧?”他心又一次像电击了一般颤动着,但他明明听到那个交警对他说着:“跟我走。”

于是,警车在前鸣笛带路,他在后开车紧随。通往医院的路上,他的双眼红了……

后记:岗亭的灯代表着神圣的规则。规则是无情的,它不欢迎借口,但有时在某种难以抗拒的情况下,规则也会通人性的,会让人深深感动。

〖简评〗如果仅仅把“十年前”的内容演绎开来,这篇文章未免太俗了;而作者以此为铺垫,却组合了一个“十年后”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一个新颖的主题。在写法上,作者不在乎叙事的完整,而截取了时间跨度很大的两个片段,并且通过这“断片”显示文章的张力。(指导老师:李仁甫)更多话题作文优秀范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教学实录、备课资料、同步试卷、美文、高考模拟试卷、文学欣赏尽在语文轩网站:wwwyuwen888com(语文发发发)

〖文五〗

再也没有借口了

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3班 陈楠

吉米与经理的第1次对话——

经理:吉米,你迟到了!

吉米:是的,先生,我……

经理:没有借口,明天一定要准时!

吉米与经理的第2次对话——

经理:吉米,你到底怎么啦?你怎么还是迟到了?

吉米:对不起,先生,我……我病了。

经理:又是借口,明天再迟到就扣你一个月的奖金!

许多天过去了,吉米的奖金早就被扣光了

吉米与经理的第N—1次对话——

经理:吉米啊,你过来,如果你明天再迟到,你就可以不用来了!

吉米:是的,先生,我……

第二天,经理照常准时来上班了。他等了好久,都没有看到吉米的踪影,于是他长吁一口气,说:“啊,终于听不到那些该死的借口了,没想到吉米自动辞职了。”接着,他便到人事部调了一个职员过来。

公司的紧张工作开始了。办公室里没有谈笑声,有的只是除了微机键盘敲击声之外的一片宁静。“咚咚咚”,有人敲门进来了,气喘吁吁地说:“你们部门的吉米出事了,现在正躺在医院里!”一下子,办公室里比刚才更静了。

下班以后,包括经理在内的许多同事都去医院看吉米。而这时吉米已经走了,永远地走了!很奇怪,吉米身边有五六个小孩在哭,因为他们知道吉米还没结婚,又是孤儿,好像没有亲戚。

这时,一位吉米平时最好的同事告诉经理:“先生,这几个孩子是吉米收养的,他每天下班以后都会做钟点工,早上又要早起去送牛奶,所以他才会每天迟到的。”

这时,其中的一个较大的孩子走了过来,他打着经理说:“你是个坏蛋,就是你要辞退吉米哥哥,他才会很紧张,在送牛奶时被大卡车撞倒的。你是个大坏蛋!”

此时的经理,脑海中一片迷茫。他很后悔,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去了解吉米迟到的真正原因,为什么用“没有借口”的口头禅让吉米不能好好地说明他迟到的原因,为什么没有看到吉米迟到的背后那些感人的故事。他盯着躺在床上永远也不能再说“借口”的吉米,任那个孩子牵着自己的衣角发泄……

吉米走了,再也没有借口了,而他的那些“借口”给了经理很多思考。从那以后,那几个孩子进了孤儿院,而经理则经常去看他们,替吉米做完他没有做完的事情。

〖简评〗有“借口”当然不好,但是否可以丝毫不考虑借口的具体情形呢?是否可以不考虑军事管理与日常的民主管理之间要求的区别呢?这篇文章以一个悲剧性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深刻地反思“拒绝借口”这一管理观念的过激之处和这种管理模式下非人性化的一面。另外,为了使语言经济,为下文悲剧故事省下笔墨,文章的开头借用了戏剧的格局,体现了作者构思的周到和巧妙。(指导老师:李仁甫)

谢道韫

谢道韫身出名门,系东晋安西将军谢奕之女。王谢世家,在魏晋南北朝那是响当当的字号。即使在门阀林立的东晋,王谢两门也自视极高,婚嫁除了入宫攀龙附凤以外,都只在两族之内进行。他们两家在晋朝消亡之后仍是风光不减,直到梁武帝时大枭雄侯景向两族求婚被拒绝遂视此为平生恨事,最后造反时顺便将王谢两族彻底诛绝。王谢的数代风流到此嘎然而止,只留下刘禹锡的一首,“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后人怀咏。

谢道韫还是个小MM的时候就相当了得。一次叔父谢安问她,“《毛诗》中何句最佳?”,谢道韫答道,”诗经三百篇,莫若《大雅·嵩高篇》云,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谢安大赞其雅人深致。不要小看这一赞,谢安何等样人,不说他在淝水之战中的镇定气度,也不说他权谋机变的高超政治手段或者是一心只想归隐的澹泊心态,只说后世的诗仙李太白向来眼高于顶,有着天子呼来不上来的狂气,然而他生平唯一服膺的人就是这个东山不出的谢安石。其时天下号称名士的何止千万,能得谢安一赞几乎可以藉此荣耀终身。另一则故事就更经典了,一次冬日谢氏家族聚会,正赶上大雪鹅毛般片片落下,谢安于温酒赏雪之余,雅兴大发,问在座的谢氏后辈,飘飘大雪何所似?谢道韫的堂哥谢明接口:“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位老兄空中撒盐何故,难道想人工降雪?:))。谢道韫马上微哂道:“未若柳絮因风起。”简单一句,谢道韫的诗情才气相比她堂哥何啻宵壤!谢安大声称善,夸奖道韫敏慧过人。

曹冲

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古代所谓神童,以语言天赋突出的居多,曹冲却表现出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曹冲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

还有一个典故:孙权曾送来一只漂亮的雉鸡。曹操想观赏雉鸡舞蹈,但使尽办法,这珍禽就是不鸣不舞,让人徒叹奈何。曹冲想出一个办法,让人制作一面大镜,摆在雉鸡面前。那雉鸡于镜中看到同类,起了争胜之心,当即舞将起来,这一下对镜成双,煞是好看。

有的故事,不但体现了曹冲的智慧,还表现了他宽厚仁慈的一面。一次,曹操坐骑的马鞍放在仓库中,不慎被老鼠咬坏。库吏大惊失色,自认必死。曹冲知道后,心生一计:他先用利刃将自己的单衣穿戳成鼠齿状,然后装成一脸愁色的样子去见父亲。曹操问他何事忧虑?曹冲说:“世俗以为鼠齿衣者,其主不利。今单衣见齿,是以忧戚。”曹操赶紧安慰爱子,说:“此妄言耳,无所苦也。”过了一会儿,库吏前来报道曹操那桩马鞍被鼠咬坏一事,曹操听后,笑着说:“连我儿子的单衣都被咬坏,何况马鞍乎?”根本没有追究的意思。据说,每当曹冲见到当刑者,总要上去寻问是否冤枉,是否处理过重?如是,他就要想方设法为之救命或减刑;每当见到那些勤奋而能干的官吏因小过或失误而触犯法律,他都要亲自到曹操那里说情,请求父王宽大。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这种悲悯宽厚的气质在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简直催人泪下。

可恨天道难测。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予曹冲,却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建安十三年,年仅十三岁的曹冲突患大病而亡,据后人推断,可能是“绞肠痧”。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份遗憾的叹息。

也许上天的深远用意,非我等凡胎肉眼所能看穿。

曹冲死后,曹操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曹操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曹冲之字)在,我亦无天下。”可见,曹冲之死,客观上为曹丕争夺王位扫除了最大障碍。

才高八斗的曹植,力能搏虎的曹彰,都在争当曹操继承人的交锋中郁郁而终。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

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这段关于路边的苦李子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世说新语》上。这个哲理味浓郁的小故事,让我们毫不犹豫地将王戎划在神童的圈子里。如果说曹冲的天分在于解决问题,那么王戎的天分则在于观察总结。

历史上的王戎是个很难下定义的人物,简直具有典型的性格分裂症状。《世说新语》里有关他的条款还有许多,摘列一二,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1,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王戎在其侄子结婚时送过一件单衣,后来数次讨还)

2,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王戎作司徒的时候富了起来,一到天黑就和老婆关起门来数钱)

3,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家的李子树品种优良,卖的时候怕别人引进,先把核钻破)

4,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女儿出嫁借了他的钱,他就甩脸子看,女儿还了钱,马上眉开眼笑)

单从上面的记载来看,王戎的吝啬,简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世说俭啬第二十九》中记载了九条俭啬的故事,他一人就占了四条。但是在同一本《世说新语》里,他却另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1,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

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译:王戎、和峤都很孝,同时死了老母。和峤规规矩矩服丧,王戎虽然不遵守规矩路数守孝,却因为痛苦而消瘦得像只干干鸡了。)

2,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他作官的老爹有清官的名声,死后,下面的人送钱数百万表示怀念,王戎一概拒绝)

3,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

(魏明帝虐待老虎还招呼老百姓围观。老虎一声大吼,吓得众人屁滚尿流,七岁的王戎却镇定自若)

4,王戎丧儿,“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他死了儿子,哭得昏天黑地,天性流露)

5,王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

者无预焉。”

(阮籍有酒,给小王戎喝)

6,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本条出自《晋书》——并非无殊能,只怕是不愿表现殊能,尽到本分就成了)

这几条描写的王戎,至情至性,临危不惧,见财不贪,实在无法把他和那个吝啬的王戎统一起来。结合当时的政治背景分析,王戎的吝啬极有可能是一种韬晦之计,作秀的成分很大。否则,依照嵇康阮籍等人的性子,如何肯和一个卑下贪婪的家伙混在一起号称“竹林七贤”呢?

王戎曾经带兵参加灭吴的战争,也算文功武略齐备,从234年生到305年没,活了七十一岁,最后死于“八王之乱”,位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的不容易,这恐怕与他自污式的韬晦之计不无关系。

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注意,后来以他为楷模浇铸出来的成批作品,可没法跟这个始作俑者相提并论)。

有关孔融,还有一个“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

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不过却是对孔融的不以为然。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这里用了一个歇后手法,意思说陈韪现在是“大未必佳”。陈韪遭此反击,大为尴尬,一时语塞。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

但是孔融的神童段位,仅仅停留在辩捷的层次上。而这种没有智慧作后盾的辩才,除了得罪人之外,于人于己,实在没有更好的用途。孔融成人之后,先后担任过北海相,青州刺史,少府,大中大夫等职。在职期间,除了空发议论,作一些修复城墙重建学校的形象工程之外,基本没干过什么足以证明他有政治才能的事。

大凡能说会道而又不甘寂寞的人,对于干活的人总是指手画脚一百个不顺眼,孔融也没跳出这个窠臼。他依附于曹操的翼护下,得以在盗贼蜂起的军阀割据时代作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的香梦,但是对于曹操的政策却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如果说他劝阻曹操伐刘备是“兴无义之师,恐失天下之望”虽然迂腐但是还带着点为天下计的味道,那么他为讽刺曹丕纳甄氏而编造的“想当然”的故事,就纯粹属于徒逞口舌之利,完全是过把瘾就死的嬉皮士心态。

三国时代的统治者,对待知识分子通常有着惊人的耐性,但是曹操的耐性终于还是被逼到了极限。 公元208年,曹操把孔融满门抄斩。当时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孔融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硬骨头精神和早慧特征,慢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两个小孩一个充分表演的机会就匆匆将其扼杀,使人掩卷兮长太息。

孔融除了作政论,还能诗,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把他与王粲等六人相提并论,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孔北海集》。

诸葛

东吴君臣,一直保持着一种温切的关系。孙权就经常和大臣开玩笑。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诸葛瑾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又一日,大宴官僚,孙权命恪把盏。巡至张昭面前,昭不饮,曰:“此非养老之礼也。”权谓恪曰:“汝能强子布饮乎?”恪领命,乃谓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钺,未尝言老。今临阵之日,先生在后;饮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谓不养老也?”昭无言可答,只得强饮。权因此爱之,故命辅太子。

年仅六岁,就懂得化解矛盾之道,诸葛恪可谓神童。但是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诸葛恪的聪明,也属于孔融式的小聪明,用来持节出使,游说劝谕,与人争锋于庙堂之上而不损国之威严,则绰绰有余;若用来辅佐君王,治国安邦,则嫌不足。孙权一双碧眼,有知人善用之誉,但是让诸葛恪这样一个人“辅太子”,真是大大的失策。

聪明人的身上,经常会被附会许多神奇怪异之事。《太平广记》曾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吴孙权时,永康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逐之。龟便言曰:“游不良时,为君所得。”人甚怪之,载出,欲上吴王。夜泊越里,缆舡于大桑树。宵中,树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絷,方见烹臞。虽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出?”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既至,权命煮之,焚柴百车,语犹如故。诸葛恪曰:“然以老桑方熟。”献之人仍说龟树共言,权登使伐取,煮龟立烂。今烹龟犹多用桑薪,野人故呼龟为元绪也。——这里对于诸葛恪广闻博识的描写,就有些神乎其神的味道了。

小聪明的一大特点,就是急于表现一下自己的聪明。

孙权病故以后,9岁的孙亮即位,遗嘱时任大将军的诸葛恪和孙弘、孙峻等辅佐。孙弘仗着自己与王室的密切关系想独掌大权,策划除掉诸葛恪,不料孙峻站在诸葛恪一边,密报诸葛恪,诸葛恪闻信将孙弘诱到将军府,一刀拿下。

陆逊死后,诸葛恪替代了陆逊的丞相职务,军政大权一手把持。他一上台,就裁撤校官,豁免债务,减除杂税,深得民心。百姓由敬生爱,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太平广记》的那个故事,大概就是彼时留下的。每当外出,都有许多人挤在道路两旁,伸长脖子,希望一睹尊容,场面之狂热,媲美追星族。

在这种热烈追捧的气氛中头脑发热,也就不难理解了。

诸葛恪掌握大权后,没有去调和矛盾控制政局稳定人心,而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建立功勋。上台第二年,他就带兵在魏吴交界的巢湖东界修城筑堤,防魏进攻。这座大堤便是有名的东兴堤(今安徽巢县东北)。说来也巧,就在万事俱备之时,司马师率兵来攻。吴军以逸待劳,甫一交锋,就击溃魏军。这本是一次小胜,不足宣扬,可在追星族的眼里,这钟近乎未卜先知的本事更加证明了诸葛恪的神奇。

被胜利和崇拜灌晕了的诸葛恪再次征集了20万大军,围攻合肥。这一次却没那么幸运了,诸葛恪那种浅层次的智慧根本不足以决胜千里。战争拖延了四个月,吴军伤亡惨重,又瘟疫流播,败局已定。诸葛恪出于虚荣心理,对将军朱异都尉蔡林等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仍然逼迫将士负病攻城,结果军心大乱,减员严重。

魏国反击,诸葛恪不敌,退至长江沿线。吴军连病带伤折损无数,幸存者也是怨声载道。诸葛恪还不服输准备再战,后来在孙亮一道接一道的退兵诏书催促下,才退兵回朝。

经过这次惨败,诸葛恪大失人心,朝野一片怨责之声,孙峻利用这个机会,杀死了诸葛恪取而代之,东吴政权从此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

应该说在三国的神童里面,诸葛恪是最有机会施展才华的一个。他自小便深受赏识,后来掌握了主宰一国的权力。但是,他的拙劣表现却令所有看好他的人大跌眼镜,最后他不但自己落得个身首异出的悲惨结局,还使东吴国力大伤朝政混乱直至灭亡,孙权泉下有知,一定要后悔得捶破棺材板。这种过早表现的聪明以及随之而生的心理扭曲,是诸葛恪人生悲剧的根源。肤浅的聪明,轻者杀身,重者误国,内中个情,发人深省。

何晏

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

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世说新语》

三国神童经常在七岁的时候不约而同开始闪光,巧合的程度令人怀疑。何晏在普通读者里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一提起他祖父何进则无人不晓。如果说黄巾之乱是三国鼎立的导火索,那么国舅兼大将军的何进就算是分割天下的操刀人了。正是他在与十常侍的争斗中引进外援——董卓的野狼部队,在本就气息奄奄的汉王朝软肋上又捅了致命的一刀。

何进是屠夫出身,但是他的后人何晏却出落得唇红齿白面如傅粉身材修长清秀儒雅(越说越象一根水灵灵的绿豆芽),而且从小聪明伶俐。曹操自己的儿子虽然个个都很出色,见了何晏仍然很喜欢,一心想把他收为义子。没想到何晏人小心大,自己在地上画了个圈,标明是“何氏之家”——这份执著来自于一个七岁孩童,真让人赞叹。

关于何晏的皮肤白皙,还曾经有过一个典故:许多人认为何晏面如傅粉是因为学女人搽粉,魏明帝曹睿也曾好奇到设了一个局来验证此事。有一日天气闷热,曹睿急召何晏进宫。何晏满头大汗地赶来,却没什么事,曹睿只是准备了一碗热汤面给他喝。何晏一边吃一边用袖子擦汗,却仍然面容皎白毫无沟壑纵横的迹象,可见乃是出自天然。

但是何晏最终还是站在了曹氏利益集团的一边。他的母亲尹氏被曹操娶为九夫人,他自己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被封为“驸马校尉”,据考证以驸马称呼公主女婿还是自他而始。这种裙带关系决定了他不可能从曹氏集团中摆脱出来,所以后来他成为曹爽属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官拜吏部尚书,在公元249年司马懿与曹爽的权利斗争中被杀。何晏的出生年代不祥,参考与他同期的曹丕曹植等人,死的时候应该已经六十上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14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2
下一篇2023-10-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