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据
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
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明诚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黄花瘦,别具一格,语言新颖凝炼,可谓千古佳句。《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作《漱玉词》而来。[2]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在婚姻方面讲究“门当户对”还是很有道理的,三观相合才能琴瑟和谐,三观不合怎么可能伉俪情深。李清照的前后两次婚姻非常清晰地体现了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以及婚姻终究还是以夫妇两个人的三观为基础的。
李清照,两宋时期的文学家,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素养。首先,李清照家学渊源,自作《上枢密韩公诗二首》诗序中称“父祖皆出韩公门下”,其祖及父辈“蚤有盛名,识量英伟”。这里说的“韩公”是指北宋宰相、文学家韩琦。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是北宋非常有名的文学家,家中藏书甚富。有这样家族背景以及有这样的父亲熏陶,李清照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在当世就被誉为“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那么什么样的男人才能配得上这样的李清照呢?李清照十八岁结婚,丈夫是一个太学生叫赵明诚。赵明诚的父亲和李清照的父亲同在朝为官,李父是礼部员外郎,赵父是吏部侍郎,两个人门第相当。赵明诚有一个爱好,就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余自少小喜从当世学士大夫访问前代金石刻词。”赵明诚喜欢鉴赏金石,收藏文物,这在北宋时是上层社会的雅好。而且赵明诚是年幼时就有这个爱好的,肯定也是因为周围环境的熏陶,说明他的家庭也是书香世家。
果然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感情非常好。两个人一起收藏鉴赏金石,研读碑文,寄情于古,自称“葛天氏之民”。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也遭遇过不测之灾。李清照之父因被归为元祐党人而罢官,并朝廷不许宗室与元祐党人子弟婚配。这时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则正一路扶摇直上,同时赵明诚又是宗室子弟。但这样的压力并没有使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解体。后来赵挺之也被罢职,赵氏归乡。这反倒让李清照与赵明诚回原籍青州过了十年安闲生活。就是在青州的十年,夫妇二人潜心金石收藏,并且共同著《金石录》。
之后赵明诚的官职变迁赴任,李清照颠沛流离发追随。南宋建炎三年,李清照四十五岁时,她的第一任丈夫赵明诚病逝,结束了李清照的第一段婚姻。
三年后,四十八岁的李清照再嫁张汝舟。至于李清照为什么再嫁张汝舟,可能是因为孤苦无依希望有个亲人,也可能是张汝舟的刻意追求接近。但这段婚姻很快就解体了,甚至可能维持了一年都不到。
张汝舟早年是个军中小吏,既不是什么仕宦之家出身,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的子弟。后来中了进士步入仕途,做也不是什么文职或是高官,不过是仕途惨淡。但是能看得出来张汝舟这个人弃武从文是个很有眼光的人。盯上李清照也是眼光独到,大概是把李清照的家世、才名、身家都计算过了。
完全可以预料到,这样的婚姻不会幸福。李清照清高,张汝舟市侩,两人处处三观不合,很快就触发矛盾。具体事不详,据传张汝舟算计不成恼羞成怒,先是动口继而动手,于是婚姻自然维持不下去。最后以李清照检举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违法行为而获得脱离婚姻,重得自由的权力。
从此以后李清照的晚年便孑然一身。
一、二人爱情起缘于一次美好的邂逅。一日,赵明诚与李清照从兄李迥外出游玩,在元宵节相国寺赏花灯时与李清照相识。赵明诚早就读过李清照的诗词,本已赞赏不已,此时一见,便产生了爱慕之意。赵明诚回去后,便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的字谜方式,委婉地向父亲谈及此事。赵挺之恍然大悟,便派人去向李清照求亲。
二、两人婚后相敬如宾。婚后二人感情和谐,以收集金石字画作趣。后因政治因素,赵氏亲属被迫隐居乡里,赵明诚和李清照来到青州定居下来。赵家由显贵变成了普通百姓,对他们而言,却是因祸得福。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同时,夫妇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一次,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曾作《醉花阴》一词寄给丈夫告知自己的心情,赵明诚读后,赞叹不已。却又想胜之,便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天,最后得与词五十首,中夹杂李清照的词。叫人评鉴,友人陆德夫品味后说:“只三句绝佳。”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陆德夫回答后,赵明诚不禁哑然。原来正是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由此更钦佩妻子的才学。
三、两人感情起了裂痕。赵明诚只做了一年的江宁知府便因为失职而罢了官。建炎三年(1129)二月,御营统治官王亦叛乱,此事被下属察觉,并做了汇报,当其并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下属自行布阵,在夜晚之时,成功击败王亦。天亮时,下属前去找寻赵明诚。却发现他早就利用绳子从城墙上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四、美满姻缘落幕。1129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同年,赵明诚病卒于建康(南京),一段将近三十年的美满姻缘就此落幕。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知名的女词人,她是宋朝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的诗词语言清丽婉转,意境开阔,韵味绵长。更难得的是,她的作品兼具爱国情怀,在繁荣的北宋诗坛上毫不逊色。李清照的作品有相当一部分与爱情相关,但现实中李清照的感情并不顺遂,而是屡经波折。
李清照出生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后苏门四学士李格非。李清照少有才情,文学素养高,文字功底深厚。在她十八岁那年,她同前任丞相之子赵明诚喜结连理。两人门当户对,又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婚后生活甜蜜异常,可谓是才子配佳人。赵明诚喜好收藏文物,李清照全力支持他的兴趣爱好,两人宁愿不吃饭也要买下喜爱的文物。赵明诚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就是收集,编撰写就《金石录》一书。两人早年的婚姻生活相当幸福美满,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都喜好读书藏书,每当茶余饭后两个人常常会进行一些文学性游戏来取乐。互相提问对方某本书的典故出处,赢的人可以先喝刚煮好的茶水。李清照记忆力强,赢后往往过于开心,反将茶水洒了一身。两人琴瑟和鸣,留下了赌书泼茶的美谈。
但幸福的生活往往是短暂的,好久不长,金兵来犯,举国飘摇。赵明诚接到任命赶往南京任职,而李清照携带两人收藏的大量文物南下逃亡,夫妻二人迫于无奈就此分别。赵明诚刚到南京不久,就因水土不服身染重病。病情很快恶化,李清照赶往南京只见到赵明诚最后一面。一别竟是永别,才子佳人的故事就这样草草收场。金兵南犯,南京沦陷,李清照不得不带着文物独自上路。在流亡途中,文物遗失大半,一介女流在乱世之中四处漂泊,无依无靠。
就在这样狼狈的情况下,李清照遇见了张汝舟,开始了她的第二段婚姻。这样的乱世,一个女子实在无以为继,李清照选择改嫁也在情理之中。不成想张汝舟竟是一个卑鄙小人,他并非真心喜欢李清照,不过是贪图她的财产和名气。婚后不久,张汝舟就显露了真正面目,一改初识时文质彬彬的形象,他试图霸占李清照的文物,并对李清照恶言相向。心高气傲的李清照怎肯委身于这样一个卑鄙小人?她决心同张汝舟一刀两断,于是她上告朝廷,揭发张汝舟曾在科举场上舞弊之事。这场官司李清照赢了,张汝舟被朝廷流放。然而古代女子状告夫君,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入狱服刑。李清照也不能幸免,锒铛入狱。好在这件案子引起了不小的舆论,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李清照几天后就从监牢中平安出来。但此番波折对李清照的感情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她潜下心来继续编纂《金石录》,过着孤独的晚年生活。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繁华绮丽转眼空,独留佳人静立西风。李清照早年虽有过一段鲜衣怒马,郎情妾意的甜蜜时光。但国难当头,个人命运只如浮萍,在风雨中飘摇。终于她的生活回归平静,只余下漫长岁月去追忆往昔,书写乱世篇章。
李清照,宋朝著名女诗词作家,她的一生分为两大阶段,所创作的诗词尤其是词也是分为两个阶段。前半生:生活幸福,经济富裕。所写的词多是抒发悠闲生活的写照,而后半生:生活艰苦,弧独无依,所写的词也是凄惨悲苦为主。而这也是与“玉壶颁金”多少有点关系的。至少她后半生生活辛苦是受“玉壶颁金”影响的。
“玉壶颁金”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就来说说。李清照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朝庭的官员。她父亲喜好收藏金石玉器,家里很多藏品。李清照受父亲的熏陶,对金石玉器也是非常喜欢的。
和丈夫赵明诚结婚后,生活美满幸福,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中为官,所以家境很好,而赵明诚也是喜欢收藏金石玉器,两人兴趣爱好相同,每日一起呤词作赋。收藏研究金石玉器。日子过得悠闲自得。
这段时间,李清照的词也是充满悠闲的情趣,她的词大胆写出了精神,在当时那个朝代很受,而由于自己的父亲是个官员,而丈夫赵明诚的父亲更是当朝宰相。所以在当时也没人敢怎样。而她描写一个活泼的少女的词句更是活灵活现,使人一读,就在脑海中出现一个活泼可爱,嬉戏玩闹少女形象。如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靖康后李清照的幸福生活也划上了句号,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丈夫赵明诚时任知府,在金人还没攻破城时,就收拾金石玉器弃城退走了,李清照看到自己心爱的丈夫如此为人,心灰意冷,二人流落到乌江边。心有所感。写下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明诚当时是又羞又愧。被心爱的人瞧不起的感觉一直萦绕在心头,不久就忧郁而死了
李清照没了丈夫,原来那些嫉妒她的人不怕她了,因为她已经没了后台。就联名告她,说她丈夫赵明诚在世时用一把玉壶去讨好人,保得性命。其实事情的真像是:一个同朝为官的同事拿了一把玉壶请赵明诚鉴定,品评一翻后又拿回去了。李清照因此被抓进了牢狱。这就是“玉壶颁金”的由来。
李清照出狱后,由于本身对己故丈夫弃城退走的事耿耿于怀,又加上“玉壶颁金”的风波,于是把丈夫留下的金石玉器全部献给了朝庭。从此一贫如洗。过上了贫困的生活。
在她的后半生,由于孤苦伶仃,所写的词也与以前区别极大,多是悲苦孤单为主。比如她所写的词中出现的悲苦孤单的句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又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反映了作者李清照当时有多么孤单凄凉。
她的正夫是赵明诚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第二年赵明诚病死于建康(今南京),更给她增添了难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时,张汝州为骗取李清照钱财,趁虚而入,对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当时无依无靠,便顶世俗之风嫁给张汝州,婚后,二人发现自己都受到了欺骗,张汝州发现李清照并没有自己预想中的家财万贯,而李清照也发现了张汝州的虚情假意,甚至到后来的拳脚相加。之后,李清照发现张汝州的管制来源于行贿,便状告张汝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妻子告发丈夫,即使印证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狱之苦。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几天便被释放,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结束。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赵明诚胸怀满腔热血,可却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 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赵明诚李清照没有生育儿女,应该是历史事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证明:一个方面是,赵明诚、李清照俩人都没有任何诗文只言片语提到儿女;另一个方面是,文献记载他们是没有子嗣的。洪适《释隶》明确记载“赵君无嗣”,胡仔《渔隐丛话》也有“赵无嗣,李又更嫁非类”的话。
写了好几篇关于李清照的文字,却没有写一写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没有生育儿女的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因为,一,这关系到对李清照一些诗词的理解;二,这是一个不少朋友感兴趣的话题——几位常来我博客的朋友都已经在那里展开热烈讨论了;三,对此问题,我也早就有所思索。这里就说一说我思索的初步结果,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两个人结婚了,没有生育儿女,原因无非两类:
一、不想生育;
二、不会生育。
生活于公元十一二世纪的宋代的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没有生育儿女,应该不是第一类原因。那时候“无后为大”的观念深入人心,他们又是士大夫家族,十分看重传宗接代;李清照的诗词,也明显以没有子嗣为莫大遗憾;那时候不想要儿女却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计划生育的手段措施均尚未发明也。
分析第二类原因,有四个可能的次原因:
(一)、丈夫不会;
(二)、妻子不会;
(三)、丈夫、妻子都不会;
(四)、丈夫妻子没有合作。
这第(四)个次原因,应该也可以排除。李清照的诗词文章,初识时少女的娇羞喜悦,新婚的缠绵快乐,离别分居时的万般思念,男方死亡后的深情悼念,全都有所表现。可以肯定,他们夫妇的感情是相当不错的,应该不至于一直过着“双人房、单人床”的生活。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虽然经常处于两地分居状态,但是,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很多,至少赵明诚在父亲死后的十年里,也是他们结婚不久,是跟李清照一起,一直住在青州老家的,“搞出人命”的机会很多。赵明诚李清照都是读书人,都是聪明人,不至于不懂怎么“造人”。即使他们不懂,当他们二三十岁还没有生产的时候,他们的家族肯定早有长辈言传身教了。
现在剩下(一)(二)(三)个原因。
从概率上说,第(三)个原因可能性比较小;从李清照词中表现的风情看,第(二)个原因的可能性比第(一)个原因小。李清照词[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怎敌他、晓来风急”,可能取义于《诗经·终风》的“终风且暴”。《诗经·终风》表现了来自齐国、美丽的卫姜夫人,因遭庄公冷落疏远不能生产,心中感伤。也就是说,李清照可能借这个典故,流露了“被疏”、“无嗣”两种痛苦。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李清照是把自己没能生产归咎于丈夫赵明诚的。
赵明诚“疏远”李清照,是实际情况。疏远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赵明诚经常要出门寻访文物古董,游山玩水;二是赵明诚出门做州县官,无法时时接妻子同行;三是赵明诚另结新欢了。一二两个原因,不必说了,第三个原因恐怕也是存在的。李清照的词里有多处透露了这个信息。[多丽](咏白菊),“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用了郑交甫、班昭两个典故。《韩诗外传》记载,郑交甫是在汉皋台下遇到两位女子,一番眉目传情之后,两位女子就将自己身上佩戴的珠子赠送给了郑交甫。这是一男配二女的外遇故事。用班昭故事(汉成帝移情别恋了著名美女赵飞燕),影射赵明诚另结新欢之后,冷落了自己。[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武陵人远”,其中“武陵人”指赵明诚。这武陵人兼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入桃源与《幽明录》所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二仙女典故,可见也影射赵明诚有外遇。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在《金实录后序》中叙述丈夫暴病临死之际,所作的绝笔诗“殊无分香卖履之意”,用的是曹操在遗嘱《遗令》中分配死后遗产的典故,曹操要求把剩余的香分给各位夫人,要求没有事情做的家人学习编织鞋子,卖鞋度日。可见,赵明诚应该也是撇下几位夫人的。
赵明诚既然有几位夫人,却又没有留下子嗣,说明赵明诚不能生育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此外附带说一件事,赵明诚是否因为另结新欢就遗弃了李清照呢?
我认为,赵明诚冷落、疏远李清照是可能的,但始终没有遗弃李清照,他们后来变成了“同志”。这不是我故意学新潮用新词。赵明诚生前友人洪迈就是这样说的:“东武赵明诚……妻易安居士,平生与之同志。”(《洪斋随笔》卷五《赵德甫金石录》)李清照自己也在《金实录后序》里,详细记录了他们在一起研究金石、鉴赏文物、校对古书的情形。
大家很可能有一个误会,以为李清照是一位多情妖娆的女子,人见人爱。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少女时期,李清照也许曾经打扮过,在发髻上插一枝梅花伍的。但是,十八岁跟赵明诚结婚之后,很快就不是那个样子了。她这样描述自己青州十年(那时候李清照还只有二十到三十岁左右)的生活情形:“余性不耐……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真可谓素面朝天。可见,生活中的李清照有些像《红楼梦》里的薛宝钗。她还说,自己跟丈夫整天在一起校对古书,桌椅、座席上都是书本,“会意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金石录后序》)。这夫妇俩,俨然成了研究所同事。
或许,结婚不久,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实际上就变成了有爱无性的“哥儿们”。李清照词中两处以男性历史人物来比拟自己。[多丽](咏白菊)用屈原、陶渊明,[满庭芳](残梅)用何逊。几次跟赵明诚分别,李清照都用《阳关三叠(四叠)》这个男性间送别的典故,没用桃叶渡(王献之送别爱人处)之类的典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