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作者

初中文言文作者,第1张

1 初中重点古诗文作者简介

中考古诗词(初中1—6册91首) 李白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3、《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7、《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杜 甫 1、《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2、《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4、《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羌村三首(其三)》 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 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 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 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 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 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 四座泪纵横。

7、《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苏 轼 1、《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4、《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辛弃疾 1、《西江月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4、《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李清照 1、《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

2 初中文言文作者从古到今排名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

2、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

3、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4、墨子,战国时期人。

5、刘向,汉朝人。

6、诸葛亮,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

7、司马迁,西汉人。

8、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散文家。

9、刘义庆,字季伯,文学家

10、王维:字摩诘,唐代杰出诗人、画家。

1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诗仙”,唐朝浪漫主义大诗人。

12、杜甫:字子美,被称为“诗圣”,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1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14、刘禹锡:字梦得,文学家,诗人。

15、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

16、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诗人。

17、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8、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19、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词人。

20、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史学家。

2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

22、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2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24、马致远:元朝戏曲家。

25、吴承恩,明朝人。

26、施耐著,明朝人。

27、宋濂,明初文学家。

28、蒲松龄,字留仙,山东淄川人,清代文学家。

29、吴敬梓:清朝文学家。

30、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3 初中语文重点文言文按朝代排列加作者朝代《童趣》(一):《论语十

(一):《论语十则》 春秋 孔子(二):《曹刿论战》 春秋末年 左丘明 选自《左传》(三):《鱼我所欲也》 战国 孟子 选自《孟子•告子上》(四):《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战国 孟子 选自《孟子告子下》(五):《出师表》 三国 诸葛亮(六):《桃花源记》 东晋 陶潜(七):《三峡》 北魏 郦道元(八):《马说》 唐 韩愈 大约作于795—800 (九):《小石潭记》 唐 柳宗元 写于805年(十):《陋室铭》 唐朝 刘禹锡(十一):《醉翁亭记》 北宋 欧阳修 写于1046年八月(十二):《岳阳楼记》 北宋 范仲淹 写于1046年九月(十三):《爱莲说》 北宋 周敦颐 写于1071年(十四):《记承天寺夜游》 北宋 苏轼 写于1083年(十五):《送东阳马生序》 元末明初 宋濂1310-1381(十六):《童趣》 清 沈复。

4 七至九年级诗,词、课文、文言文的作者简介

政治家、散文家 《陋室铭》 刘禹锡 字梦得 唐代文学家、散文家 《行路难》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字子美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唐代边塞诗人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字璱人 号定庵 清代著名思想家、散文家 《〈庄子〉故事两则》 庄子 战国时哲学家、文学家 《伤仲永》 王安石 字介甫 号半山 北宋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画家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字希孟 号云庄 元朝散曲家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字子厚 唐朝著名文学家、梁时期道教思想家、词人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文学家、目录学家、散文家 《马说》 韩愈 字退之 唐代著名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字景濂 号潜溪 明朝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字梦得 唐代文学家、医药家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哲学家 《赤壁》 杜牧 唐代诗人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字宋瑞、辞赋家、教育家、文学家 《核舟记》 魏学洢 字子敬 明末散文作家 《杜甫诗三首》 杜甫 字子美 唐代诗人 《三峡》 郦道元 字善长 北魏地理学家、文学家 《陈涉世家》 司马迁 字子长 西汉史学家、辞赋家、目录学家、画家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 《游山西村》 陆游 字务观 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字叔庠 南北朝时南朝文学家、哲学家 《爱莲说》 周敦颐 字茂叔 宋代著名哲学家、政治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诗人、史学家 《口技》 林嗣环 字铁崖 明末清初人 《狼》 蒲松龄 字留仙 别号柳泉居士、石公 号陶庵、道家代表人物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名更生 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教育家 《观沧海》 曹操 字孟德 东汉末年政治家、辞赋家、书画家 《武陵春》 李清照 号易安居士 宋代杰出女词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 《公输》 墨子 名翟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思想家 《唐睢不辱使命》 刘向 字矛政 西汉经学家、民族英雄、散文家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爱国诗人 《水调歌头》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辞赋家、履善 号文山 南宋文学家、军事家我的是人教版的 《童趣》 沈复 字三白 号梅逸 清代文学家 《〈论语〉十则》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 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孟子〉二章》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 《隆中对》 陈寿 字承祚 晋朝人 《出师表》 诸葛亮 字孔明 政治家、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人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散文家 《使至塞上》 王维 字摩诘 唐代诗人、书画家 《观潮》 周密 字公谨 号草窗 南宋文学家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字宗子、文学家 《木兰诗》 南北朝时北方民歌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字君实 号迂叟 北宋政治家、散曲家 《山市》 蒲松龄 字流仙 别号柳泉居士、军事家 《望江南》 温庭筠 字飞卿 唐代著名诗人、诗人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唐代诗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字乐天 晚号香山居士 唐朝诗人 《西江月》 辛弃疾 字幼安 号稼轩 南宋爱国词人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号东篱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思想家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字希文 北宋文学家、散文家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字通明 南朝齐、史学家 《满井游记》 袁宏道 字中郎 号石公 明代文学家 《饮酒》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诗人、聊斋先生 清代著名文学家 《〈世说新语〉两则》 刘义庆 南朝宋文学家 《智子疑邻》 韩非 战国末期韩国人 著名思想家 《塞翁失马》 刘安 西汉思想家、政治家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 北宋文学家、聊斋先生 清代著名文学家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名潜 字元亮 私谥靖节 东晋著名诗人。

5 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古文作者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又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另告诉你一个博文地址,好好研究的话古文这一块绝对能满文通过,祝你取得好成绩。

6 初中语文教材所有作者资料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著名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记《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等。

《朝花夕拾》是鲁讯写于1926年2月间的散文集,共10篇。《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朝花夕拾》;课文《雪》选自《野草》(《鲁讯全集》第2卷);《阿Q正传》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2、胡适(1891-1962) ,原名胡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作家、学者、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奠基人之一。

著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集》、《胡适作品集》等。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沫若为笔名。

四川乐山人。现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蔡文姬》等。《天上的街市》《净夜》选自《郭沫若全集》。

4、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灭亡》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还有短、中、长篇小说。

《短文两篇》选自《龙虎狗》。 5、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6、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7、史成汉,1923年出生于山西定襄县,蒙古族,七月派诗人,1941年发表诗作,出版了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在祖国面前》、《爱与歌》等。 8、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理著名作家、评论家,作品擅长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的遭遇和心灵的热情描摹。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家之一。代表作有《成功的迷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三作家》等。

《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 9、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著有《我生活的故事》、《走出黑暗》、《老师》等。

10、《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期)的五六百年之间。

它们原先全是乐歌,按照乐曲的不同来编排,分为“风”、“雅”、“颂”三类。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摊牌咏叹的特点,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11、《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沿用至今。 12、《曹刿论战》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秋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13、《邹忌讽齐五纳谏》先自《战国策》,这里的“讽”是讽刺的意思,“纳谏”则用暗示的方法规劝是接受的意思。 14、《愚公移山》从文学体裁上看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文中有一个与愚公相对比的人物,叫智叟,这个名字具有讽刺意味。

15、《关睢》选自《诗经 周南》是《诗经》第一篇;《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它与《关睢》一样,同属《诗经》中国风一类,这一类中主要是各地歌谣,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最高,此外还《雅》、《颂》两类。 16、《左传》,又称《左氏春秋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史。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用,清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由刘歆改编;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诸侯国史料编成。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衰公十四年(前454年)。

17、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宋之蒙人。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18、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

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后世常“孔孟”并称。

他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其作品《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分七篇261章,约35万字。

19、《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杰出戏剧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

7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童趣》:表达了作者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寄物于情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志豪情送马生序表达了作者希望后生能够珍惜读书的机会,对学习有着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感情,以自喻来告诫后生五柳先生反映的是作者鄙弃官场,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的话,当时的文人都有避世的情怀,隐逸独居其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反映了作者向往隐逸生活的乐趣爱莲说,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洁其身,出淤泥而不然的君子胸怀三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唉···还有很多啊,一时记不起···,到时在补充一下吧,该睡觉了。

8 关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古文作者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⑥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如杜甫《兵车行》。

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又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4、生活杂感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②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另告诉你一个博文地址,好好研究的话古文这一块绝对能满文通过,祝你取得好成绩!

一、可爱不是长久之计 但爱你可是长久之计

Loveliness is not a long-term solution, but loving you is a long-term solution

二、见到你第一面我就想认识你 他们斯文人把这个叫做一见钟情

The first time I saw you, I wanted to know you They called this love at first sight

三、你可以把余生交给我保管 可以霸占我情话里的每一句喜欢

You can leave the rest of your life in my custody and take over everything I like in my love story

四、何止是野心 我预谋了一辈子的念想 从无聊你开始 不见黄土不死心

It's more than ambition I've been thinking about it my whole life Starting with boredom, you don't see the loess You don't give up

五、我想牵着你的手走遍大街小巷

I want to take you by the hand and walk all over the streets

六、如果终点有你 那不论多远的路 我都愿意去走

If there is you at the end, no matter how far I am willing to go

七、世界需要讲道理 但我最偏心你

The world needs reason, but I am most partial to you

八、宇航员终究会找到他的月亮 我找到你了

Astronauts will eventually find his moon I have found you

九、你是我藏在云层里的月亮也是我穷其一生要寻找的宝藏

You are the moon I hid in the clouds and the treasure I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all my life

十、人间百味 日月星河 浪漫斜阳 与你共度

The world tastes the sun, the moon, the stars and the river, the romantic setting sun to spend with you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背 景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à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注 评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属山西)人

。唐代大诗人。注有《白氏长庆集》。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6、行不足:百游不厌。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刚从南方飞回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诗 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欣赏的不够 ,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赏 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中国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合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黄莺是公认的春天歌唱家,听着她们那婉转的歌喉,使人感到春天的妩媚;燕子是候鸟,她们随着春天一起回到了家乡,忙着重建家园,迎接崭新的生活,看着她们飞进飞出地搭窝,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在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之后,白居易又把视线转向了脚下的植被,“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也是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而言其乱,乃至要乱得迷了赏花人的目光,在旁人的诗句中,很少有这种写法,而这种独到的感受,却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神也迷了,真是美不胜收,应接不暇呀。“乱花渐欲迷人眼”一句是驻足细看,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诗人在指点湖山、流连光景的不经意间,偶然瞥到了,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的情景,觉得分外有趣,忍不住将其写入了诗中,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一笔,却为全诗增添了多少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著名美学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为大自然的景象是不可能绝对的美,这美隐藏在创造或者观察它们的那个人的灵魂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恰恰说明了这一美学欣赏真理。因为西湖的景色再美,也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在白居易的眼中,它无疑是天下最美的景致,因为他不但善于观察,而且更善于发现和体验。我们现在每每有逛景不如听景的体会,或是听朋友介绍,或是在影视风光片中,听说和看到名胜山水美不胜收,心中不由得生起无限向往之情,可是往往一旦身临其境,面对真山真水,却反而觉得远没有预期的那样动人美丽。这就是因为我们不能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而是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过高的甚至是带有几分挑剔的眼光去游山玩水的原因呀。试想古往今来,西湖向人们展示了多少次美妙的春光?而又有多少人见证了西子湖的春色?可是到头来,我们仍然只能吟诵几位大诗家不多的几首作品,莫不是西湖只有等到像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光临的时候,才像孔雀开屏般地展现她那惊人的美艳?西湖的鸟儿,只有到了大诗人白居易面前,才“争暖树”、“啄春泥”不成?其实不论何时何地,西湖都是最美的,我们不是也知道这样的名句吗:“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白居易就是因为有着这样一副难得的美学家的欣赏眼光,才能在无数西湖的游客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它的动人之处,才能真正享受到大自然赐予人类的这一人间天堂。白居易并没有看到很多的“早莺”和“新燕”,只有“几处”、只见“谁家”而已,要是我们,说不定还会因为没有到“处处”闻莺、“家家”有燕的时节,而感到遗憾,心想要是再晚来十天半个月就好了。可是白居易却不这样认为,少有少的好处,正因为少,才是“早莺”,才是“新燕”,才有一种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如果诗人没有一种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恐怕就不会被这为数不多的报春者所打动,所陶醉,而欣然写下这动人的诗篇了。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闻花花香,见草草美,为四处点缀的各色野花而心乱神迷,为没过马蹄的草地而唏嘘感叹了。仔细想一想,没过马蹄的草地其实是最平常不过的了,观赏这样的草坪根本用不着在春天赶到西子湖畔,在我们的街头绿地就可以了,不过,横在我们与草坪之间的恐怕有一块醒目的标牌:“请勿践踏草地”,于是,一切与自然的拉近,也就在刹那间,变成了一句严肃的警告,而今天都市里的人们对自然景观而非人造景观的漠视或无动于衷也就情有可原了。

不过,白居易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双发现美、发现春天的眼睛,所以他会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沙堤,即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西湖三面环山,白堤中贯,在湖东一带,总揽全湖之胜。而白居易任杭州剌史时,也确曾修堤蓄水,灌溉民田,不过其堤在钱塘门之北,可是后人多误以白堤为白氏所修之堤了。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钱塘湖春行》的优美诗歌来。

事实上,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对于春天或美好事物的敏锐观察与体验,在许多古代诗人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唯其如此,他们才能像白居易一样,在春天刚刚来到人间时,就已经欣喜地发现,并为之感动不已,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写下动人的诗篇,留给后人以丰富的美学享受。像白居易那样,并不会因为只有几只黄莺在树上啼唱,只有几家房檐下燕子在搭窝而感到遗憾,反而会因此感觉到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而感到欣喜异常,从而写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样动人的诗句的例子是很多的。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平易浅近,清新自然,用自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层次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解 题

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那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更兼楼观(guān)参差,映带左右,自唐代以来,一直是游览胜地。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长庆四年夏,他又改任苏州刺史。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这首诗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字句知识

云脚

“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又可指器物的支撑,如椅脚、桌脚。还可指器物的下端,如山脚、墙脚。又可指残余的滓末,(现代汉语中有“下脚料”之类的词语)由此引申为末端。如日脚、雨脚,杜甫《羌村三首》:“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本诗“水面初平云脚低”中的“云脚”,指云层的最低处。

“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常指动作行为的第一次或发生后最初的那段时间。

1常用在动词前,有时用在形容词前,可译为“开始”“乍”,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本诗“水面初平云脚低”。(初:乍)

2用在动词前,表示事情是头一回这样做。如《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初税亩”。

3用在句子(或短语)开头,表示对往事的追溯。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初,亮自表后主”。

4表示“从来”“素来”一类意思。如《汉书·盖勋传》:“群臣初无是言也”。(初:素来,从来。)

“渐”在古汉语里常用作副词,意思是“逐渐”,表示情况的逐渐变化或程度的逐渐加深。可译为“逐渐”“越来越”“渐渐”。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即用此义。

“渐”用作动词时有“加剧”“疏导”“沾湿”等许多义项。如《书·顾命》:“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渐:加剧。)《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定九州。”(渐:疏导。)《诗·卫风·氓》:“淇水汤汤(shāngshāng),渐车帷裳。”(渐:沾湿。)

<FONT color=#0caf2d>赏析:

这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诗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面影,更加感到东坡这比喻的确切。

乐天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孤山寺北贾亭西”。孤山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览胜地,也是全湖一个特出的标志。贾亭在当时也是西湖名胜。有了第一句的叙述,这第二句的“水面”,自然指的是西湖湖面了。秋冬水落,春水新涨,在水色天光的混茫中,太空里舒卷起重重叠叠的白云,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了一片,故曰“云脚低”。“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接下两句,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在这里,诗人对周遭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而他的用笔,则是细致入微的。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这还是初春季节。这样,“早莺”的“早”和“新燕”的“新”就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两者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当它啄泥衔草,营建新巢的时候,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为人传诵,正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这诗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似。

诗的前四句写湖上春光,范围上宽广的,它从“孤山”一句生发出来;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归结到“白沙堤”。前面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面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回到点,中间的转换,不见痕迹。结构之妙,诚如薛雪所指出:乐天诗“章法变化,条理井然”(《一瓢诗话》)。这种“章法”上的“变化”,往往寓诸浑成的笔意之中;倘不细心体察,是难以看出它的“条理”的。

“乱花”“浅草”一联,写的虽也是一般春景,然而它和“白沙堤”却有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来往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连歌姬舞妓也都喜爱骑马。诗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初平”、“几处”、“谁家”、“渐欲”、“才能”这些词语的运用,在全诗写景句中贯串成一条线索,把早春的西湖点染成半面轻匀的钱塘苏小小。可是这蓬蓬勃勃的春意,正在急剧发展之中。从“乱花渐欲迷人眼”这一联里,透露出另一个消息:很快地就会姹紫嫣红开遍,湖上镜台里即将出现浓妆艳抹的西施。

方东树说这诗“象中有兴,有人在,不比死句。”(《续昭昧詹言》)这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所谓“象中有兴,有人在”;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是应该从这个意义去理解的。</

图书简介  有一些鸟,总在雨中歌唱;有些花,总在月光下开放;有一些鱼,总在优雅中遨游;有一种心境,总在繁忙中逍遥……这是一本追求人间美好,探索人生智慧,体会人文心灵不可错过的书:使困惑人清醒,悲伤的人欢喜!绝境中还要飞行,逆风中还要穿云。 《在云上》,林清玄一如既往地为我们传递着智慧超越的人生理念,喜乐逍遥的生命境界。他告诉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只金翅鸟。有无边的想象,不凡的心象,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平淡中,创造高峰。只要有正向的信念,就有正向的未来;只要打开感觉的开关,就能契入生命的美好。 欢喜,慈悲,感动,感恩,在每时每刻。图书目录  金翅鸟首部曲 金翅鸟 遥远的自己 雪,惊人的无声 枯叶蝶的最后归宿 永远的第一点 你的地平线是我的天空 如鸥掠过海洋 等不及天明 总也不老 听见花的哭泣 感觉全开 永以为好 器三昧 白莲雾园 紧抱生命之树 不知最亲切 三十米拉的重量 人是有机 勇于不敢 瑜伽之龙 悲剧之风 舍枝 讨欢心 命运之门的金钥匙 旅行箱的空义 念之漩涡 弦外之音与身外之物 今日未吃茶 金翅鸟二部曲 绝境飞行 不自由的蝴蝶 先知豆腐 月光下的宁静海洋 慢速球进垒 作者简介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1953年出生。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赏最多的一位。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1979年起连续七次获得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秀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亲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感人的力量。作文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白雪少年》、《桃花心木》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20次。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a6HgJh7NkWivIJAn_24-w

提取码:nftf   

 小说名称:他的浪漫  

作者:时星草   

类型:言情 

连载状态:已完结

字数:388514字  

简介:该小说讲述了他的浪漫,只给她一人。周醉醉和沈南结婚后,一个回到偏僻的古镇开酒馆,一个去了部队。再见面是两年后,两人挤在狭窄又破旧的屋子里,你来我往,亲的难舍难分。    

《爱上浪漫》([英] 阿兰·德波顿)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RlvR38NQzGJe9p0UPyEoA

提取码:5tlg

书名:爱上浪漫

作者:[英] 阿兰·德波顿

译者:刘凯芳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1-7

页数:345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

女主人公爱丽丝是个对爱情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者。有一天,在一场宴会上,她遇到了彬彬有礼、风趣幽默的埃里克。爱丽丝即刻坠入爱河,抛却她一贯的独立女性作风,拥抱恋爱的激情与甜蜜。埃里克是个高明的情人,温柔体贴,富于想象力,但同时也是个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怯于承诺的男子。随着时光的推移,爱情陷入困境,浪漫即将消耗殆尽。就在这时,与埃里克性格截然不同的菲利普又出现在爱丽丝面前,令她心驰神往……

编辑推荐 |

本书是阿兰·德波顿继一鸣惊人的处女作《爱情笔记》之后,又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延续了他一贯的批评深度和解构气质,将“爱情”主题的散文写作再次推上前所未有的哲学高度。他的作品旁征博引,独具匠心,为恋爱中的人们指点迷津。让我们跟随这位英伦才子的脚步,以哲学家的眼光剖析爱情,从爱情的角度拥抱哲学。

媒体评论 |

《爱上浪漫》像一盏明灯,照亮恋爱关系的本质……充满暗示的字里行间显示出作者无穷的智慧、说服力和幽默感。——约翰•厄普代克,《纽约客》

作者简介: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1969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现居伦敦。他的文字作品被定义为“生活哲学”,覆盖爱情、旅行、建筑和文学等多个方面,畅销全球30多个国家。2008年夏天,他在伦敦创办“人生学校”(School of Life)。学校开设课程,出版书籍,主持研讨,发布视频,致力于向人们提供“更了解自己”的教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077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