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古人的优美散文

可爱的古人的优美散文,第1张

  要说这古人的可爱之处,还是先给大家讲三个故事吧,都是取自元杂剧。

 第一个故事叫《迷青锁倩女离魂》,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郑光祖的代表作。张倩女与王文举曾被双方家长指腹为婚,倩女长到十七岁时,王文举造访张家,欲申婚约。可张母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由,不准成婚。王文举只得上朝应举,谁知倩女一见了王文举,就已神魂驰荡,芳心暗许。倩女并不指望他驷马高车显荣耀,生怕他中举后恋着京城奢华,媒人拦住马,新婚燕尔在别家门下。倩女忧思烦恼,恍然成疾,一卧不起。魂魄竟悠悠脱离躯体,千里迢迢追随文举,文举见到倩女后先是震怒,认为“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倩女私自赶来,有伤风化。倩女柔肠百转,倾诉道:“只道你急煎煎趱登程路,元来是闷沉沉困倚琴书,怎不教我痛煞煞泪湿琵琶。有甚心着雾鬓轻笼蝉翅,双眉淡扫宫鸦。似落絮飞花,谁待问出外争如只在家。更无多话,愿秋风驾百尺高帆,尽春光付一树铅华。”文举终于不负所望,高中状元,衣锦还乡。他修家书一封,告知岳母,将于**一时回家。家中病榻上的倩女以为王文举已另有所娶,悲恸欲绝。“愁心惊一声鸟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文举带着倩女的魂魄回家后,魂魄又被张母误认为妖孽,魂魄与倩女的躯体合为一体,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这正是没揣的灵犀一点潜相引,便一似生个身外身,一般般两个佳人:那一个跟他取应,这一个淹煎病损。都只为“倩女离魂”。

 第二个故事叫《王月英元夜留鞋记》,相国寺西胭脂辅有个卖胭脂的叫女子叫王月英,年方十八。洛阳秀才郭华游学于此,可惜科场不利,屡屡落榜。郭华常和这个卖胭脂的小娘子眼去眉来,两人大有顾盼之意。一次,趁着月英母亲不在,月英脱梅香给郭华传信,约今夜元宵佳节在相国寺观音殿中相会。梅香初时有些惧怕,月英便举例激励道“卓文君驾香车归故里,汉相如到他乡发志气。薜琼琼有宿缘仙世期。崔怀宝花园中成匹配。韩彩云芙蓉亭遇故知。崔伯英两团园直到底”。谁知郭华被朋友拉去多喝了几杯酒,书生不胜酒力,在观音殿内睡着了。等月英来时,郭华已醉的不省人事。月英便将香罗帕包着一只绣鞋,塞在他怀中,以为表记。郭华醒来,大悔缘薄分浅,怠慢了月英。竟吞汗巾自尽,气噎而死。书童以为是相国寺的和尚害了郭华性命,便拧着去见开封府尹包拯。莫怪,此包拯非彼包拯也,要知道元杂剧中包公是个普遍化的意向,或平易近人、解民倒悬,或胆小怕事、优柔寡断,或刚直不阿、近乎神人,而《留鞋记》中的包公,在审批王月英时道:“你还不实说,左右选大棒打着者。”王月英禁不得这吊铐和绷扒,供出了和郭华的私情,包公怪道:“你是个闺女也,不合和他私通。”月英观看郭华尸首时,发现他嘴边有一块罗帕角,将那罗帕扯出,郭华悠悠醒转过来。原来观音菩萨鉴于郭华与王月英有前生夙分,姻缘未成,年寿未尽,合不该吞帕而亡,便命相国寺伽兰吩咐鬼吏小心看护,休得毁坏郭华尸体。七日后还魂,与王月英永结夫妇。真相既然大白,包拯为二人做主,结为夫妇,了却夙愿。

 第三个故事叫《萨真人夜断碧桃花》,广东潮阳县县丞张珪之子张道难,与知县徐端之女徐碧桃,曾有婚约。三月十五日那天,张珪请亲家来庆赏牡丹。不想张道南的白鹦鹉飞到了知县家花园去了,张道南并不知情,**过去寻鹦鹉,正巧撞到碧桃。二人虽有婚约,却是初次见面,不由得心旌神摇。“我擎着个笑脸儿将他厮问候,他陪着个小意儿和咱相趁逐。”不想徐端和夫人寻碧桃不得,忽见女儿和一男子在后花园中卿卿我我,不由大怒,碧桃竟羞悔至死。但一灵真性不散,做了个虚飘飘的恶梦儿,捱不出凄凄凉凉运。魂魄又悠悠寻到张道南,假做邻家之女,与张道南相会。张道南因此染病不起,张珪担心儿子,请来道者萨真人,捉住了碧桃鬼魂。萨真人获悉碧桃与道南有五百年姻缘,合该做夫妻。待教碧桃还魂,可是尸首久已腐烂。刚好碧桃的妹妹玉兰暴病亡故,便借尸还魂,与张道南结成百年之好。

 读完这三个故事,你有没有发现一些古人的可爱之处呢?单说这三个故事,《倩女离魂》让人击节扼腕,《留鞋记》让人会心一笑,《碧桃花》让人唏嘘感叹。古人至情至性,倩女为追寻爱人,魂魄恍然离体而不自知,飞越千山万水,一会家缥缈呵忘了魂灵,一会家精细呵使着躯壳,一会家混沌呵不知天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如倩女者,可谓情之至也。古人也是愚的可爱,《碧桃花》中的碧桃,因被父母撞见和未婚夫幽会,羞愧至死。《留鞋记》中的郭华,因醉酒错失与心上人的约会,竟吞罗帕自尽以谢美人之恩。另有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西厢记》中张生在佛殿初遇崔莺莺,惊叹于莺莺的美貌,大呼道“我死也!”还口不择言的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如此情痴,令人捧腹。

 若说唐诗宋词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能让人胸间蓄水,心底植竹。元曲便是窝头白干,让你如饮烈酒,如嚼大蒜。非要你读到畅快淋漓,汗流浃背方可。其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

 想起一首叫做《从前慢》的诗: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楼上局的列子都是诗歌,散文的话咱们教科书里收录的都是极好的比如:

李斯,秦,《谏逐客书》

贾谊,西汉,《过秦论》

屈原,战国楚,《离骚》

曹植,三国魏,《白马篇》

刘义庆,南北朝,《世说新语》

江淹,南北朝,《别赋》

陶渊明,东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宋,《醉翁亭记》

苏轼,宋,《前赤壁赋》

苏轼,宋,《后赤壁赋》

苏轼,宋,《飓风赋》

扬雄,西汉,《甘泉赋》

扬雄,西汉,《河东赋》

司马相如,西汉,《子虚赋》

司马相如,西汉,《上林赋》

司马相如,西汉,《大人赋》

王褒,西汉,《僮约》

陈子昂,唐,《修竹篇序》

王勃,唐,《滕王阁序》

范仲淹,宋,《岳阳楼记》

柳宗元,唐,《小石潭记》

对了,我最喜欢《归去来兮辞》和《滕王阁序》~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 历史散文

  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贾谊的文章《过秦论》,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2)《汉书》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五)元明清时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我国古代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章称为“散文”。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先秦时期

  1 第一部散文集《尚书》。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遵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2。 历史散文

  随着时代的需求,产生了描述现实的历史文学,这就有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3 诸子散文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有《论语》、《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

  (二)两汉

  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

  1 政论文

  贾谊的文章《过秦论》,晁错以主张募民备塞的《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两篇散文最为著名。

  2 史传文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封建王朝迫切需求总结古代文化,给予大一统的统治局面以哲学和历史的解释。

  (1)《史记》司马迁的《史记》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2)《汉书》

  在《史记》的影响下,东汉产生了不少历史散文著作,班固的《汉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 赋

  汉代出现了一种新的文体“赋”。赋的名称始于战国赵人荀卿的《赋篇》,到后代形成了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和散文的双重性质。接近散文的称“文赋”,接近于骈文的称“骈赋”。

  (三)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四)唐宋时期。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五)元明清时期。

  本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典型的就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啊

1、柳宗元:他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八篇游记散文,各自成篇,但又互相连续,就像一卷精美的山水画长轴,把秀丽的奇山异水,描绘地形神毕肖,此外还有柳宗元写的山水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等都不错

2、韩愈:以尊儒反佛为主的有《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有嘲讽社会现状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叙事文在韩文中比重较大。他的文学习儒家经书的,如《平淮西碑》,继承《史记》历史散文传统的,如名篇《张中丞传后叙》、学《史记》、《汉书》,描绘人物生动奇特而不用议论的,如《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清河张君墓志铭》等。记文学挚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志铭》、《南阳樊绍述墓志铭》、《贞曜先生墓志铭》等。此外,书信如《与孟东野书》、赠序如《送杨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韩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颖传》、《石鼎联句诗序》之类,完全出于虚构,接近传奇小说。

3、欧阳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与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同时,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此外,《鸣蝉赋》、《秋声赋》也不错

4、曾巩:一般说来,曾巩的文章是长于记叙、不多写景的,且较为质朴,例如《醒心亭记》、《游山记》等,几乎不写景物。但有的文章也极刻画之工,如《道山亭记》即是一例;此外,曾巩还有一些论及学术、艺术的文章,例如《战国策目录序》、《宜黄县学记》、《墨池记》等,纵论古今,更多学者气息。此外,还有《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

5、王安石:他的散文雄健简练、奇崛峭拔,大都是书、表、记、序等体式的论说文,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为变法革新服务。王安石的一些小品文,脍炙人口,《鲧说》、《读孟尝君传》、《书刺客传后》、《伤仲永》等,评价人物,笔力劲健,文风峭刻,富有感情色彩,给人以显豁的新鲜觉。他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城陂院兴造记》,简洁明快而省力,酷似柳宗元;《游褒禅山记》,亦记游,亦说理,二者结合得紧密自然,即使抽象的道理生动、形象,又使具体的记事增加思想深度,显得布局灵活并又曲折多变。

接下来几位大家就不一一说了,几位大作主要有:

苏 洵——《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

苏 轼——那词就很多了,《水调歌头》,《浣溪纱》,《江城子》等;散文有《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苏 辙——《六国论》,《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出来唐宋八大家之外,一些先秦散文和两汉时期的散文我觉得还是不错的,同时,还有一些明清时期的文也不错,但相比之下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唐宋时期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08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