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昭君怨》
2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3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4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戚继光《望阙台》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佚名《蒹葭》
6 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7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8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9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11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2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晋代陶潜
13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14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八声甘州》
15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16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健
17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18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阙题二首·山中》
描写秋天的诗句(二)
1 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
2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3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杨万里《秋凉晚步》
4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李白《三五七言/秋风词》
5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6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7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8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9 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10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11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12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13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14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15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6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17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8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怨》
描写秋天的诗句(三)
1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板桥《沁园春·恨》
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 秋宵月色胜春宵,万里霜天静寂寥。唐·戎昱《戏题秋月》
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8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9 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10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浣溪沙》
11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2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13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14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15 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清·王士祯《江上》
16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7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18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描写秋天的诗句(四)
1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李商隐《端居》
2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白居易《微雨夜行》
3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早寒有怀/江上思归》
4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5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6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7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8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9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10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1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2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寅《菊花》
13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南唐·李璟《浣溪沙》
14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始安秋日》
15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16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7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18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歌行》
描写秋天的诗句(五)
1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元,关汉卿)
2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3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4 绿荷多少夕阳中。知为阿谁凝恨、背西风阿谁。《虞美人》
5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6 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平湖三十里,过客感秋多。元·萨都刺《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
7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
8 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张翰《思吴江歌》
9 秋容老尽芙蓉院,草上霜花匀似翦。《木兰花》
10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11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12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13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念奴娇》
14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秋日》
15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16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元·白朴《天净沙·秋》
17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施肩吾《秋夜山居》
18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望秦川》
李白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朓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译文及注释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长安,又像潘岳在河阳回顾洛阳那样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阳使飞耸的屋脊色彩明丽,京城内的屋宇高低不齐,历历在目。
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白练。
喧闹的群鸟覆盖了春天的小洲,各种花朵开满了芳香的郊野。
我将远离京城在他乡久留,真怀念那些已停办的欢乐宴会。
回乡的日期在何时,我惆怅不已泪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乡,谁的黑头发能不改变?
1、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还望:回头眺望。京邑:指南齐都城建康,即今南京市。
2、灞涘望长安:借用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诗意。灞,水名,源出陕西蓝田,流经长安城东。河阳视京县:借用西晋诗人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诗意。河阳:故城在今河南梦县西。京县:指西晋都城洛阳。两句意为:我怀着眷恋之情,傍晚登上三山,回头眺望都城建康。
3、丽:使动用法,这里有照射使色彩绚丽的意思。飞甍:上翘如飞翼的屋脊。甍:屋脊。参差:高下不齐的样子。两句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望见。
4、绮:有花纹的丝织品,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洁白的绸子。两句意为: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
5、喧鸟覆春洲:形容鸟儿众多。覆:盖。杂英:各色的花。甸:郊野。
6、方:将。滞*:久留。淹留。怀:想念。
7、佳期:指归来的日期。怅:惆怅。霰:雪珠。两句意为:分别了,想到何日才能回来,不由得令人惆怅悲伤,留下雪珠般的眼泪。
8、鬒:黑发。变:这里指变白。两句意为:怀着望乡之情的人,又有谁能不白了头发呢?
赏析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句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吟哦的是南齐诗人谢朓的名句。金陵城(今南京)西楼前的美景使李白深深领悟了澄江静如练的意境,追忆前贤,这位大诗人不禁发出了古来知音难遇的长叹。然而李白应未想到,由于他的叹赏,谢朓这句诗却在后世得到了无数的知音。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是一首五言古诗,抒写诗人登上三山时遥望京城和大江美景引起的思乡之情。
这首诗应作于公元495年(齐明帝建武二年),谢朓出为宣城太守时。在这次出守途中,他还做了一首题为《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的古诗,据《水经注》记载,江水经三山,从板桥浦流出,可见三山当是谢朓从京城建康到宣城的必经之地。三山因上有三峰、南北相接而得名,位于建康西南长江南岸,附近有渡口,离建康不远,相当于从灞桥到长安的距离。此诗开头借用王粲《七哀诗》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的意思,形容他沿江而上,傍晚时登上江岸的三山回望建康的情景,十分贴切。河阳视京县一句从字面上看似乎与上句语意重复,其实不然。这儿借用潘岳《河阳诗》引领望京室句暗示自己此去宣城为郡守,遥望京邑建康,正如西晋的潘岳在河阳为县令,遥望京城洛阳一样。王粲的《七哀诗》作于汉末董卓被杀,李傕、郭汜大乱长安之时,他在灞涘回望长安,所抒发的不仅是眷恋长安的乡情,更有向往明王贤伯、重建清平之治的愿望。谢朓这次出守之前,建康一年之内换了三个皇帝,也正处在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因此首二句既交代出离京的原因和路程,又借典故含蓄地抒写了诗人对京邑眷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时势的隐忧。
诗人没有点明在山上流连凝望的时间有多久,但从白日变为余霞的景色转换中自然就显示出时辰的推移过程。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二句,描写白日西沉,灿烂的余霞铺满天空,犹如一匹散开的锦缎,清澄的大江伸向远方,仿佛一条明净的白绸。这一对比喻不仅色彩对比绚丽悦目,而且绮、练这两个喻象给人以静止柔软的直觉感受,也与黄昏时平静柔和的情调十分和谐。静字一作净,亦佳。明人谢榛曾批评澄、净二字意思重复,想改成秋江净如练。另一位诗论家王世贞不以为然,认为江澄之后才谈得上净。清代诗人王士祯也讥讽谢榛说:何因点窜澄江练?笑杀谈诗谢茂秦!(《论诗绝句》)其实,如果没有谢榛窜改,这澄字的好处还真容易被人忽视。唯其江水澄清,净(或静)字才有着落,才能与白练的比喻相得益彰。同时,澄净的江水还能唤起天上云霞与水中倒影相互辉映的联想。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中引用澄江静如练以形容大江沉浸在月光之中的清空透明之感,澄字就更有点晴意义。可见静如练这一比喻是因为有了澄字的衬托,才成功地表现出大江宁静澄澈的境界。静与净相比,静字写境更为传神。唐代徐凝曾用白练来比喻瀑布: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被王世贞讥为恶境界,原因就在用静态的白练来形容飞泻的水瀑,反将活景写呆了。这个例子可以帮助读者从反面体味静如练的好处。如果将谢朓这两句诗与谢灵运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相比较,可以看出谢朓在景物描写上的飞跃。谢灵运以直叙的手法来说明水天辉映、空明澄澈的景象,意思较实。而谢朓则能够利用恰当的比喻进行形容,使水天相映的景象不但有鲜明悦目的色彩,并能融进主人公对景物情调的感受,表达更为空灵。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释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意思是“世间无数大画家,谁也难画出此刻的一片伤心之感。”
赏析
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望,只见浮云落日映照着这座古城,一种沧桑之感涌上心头。这里所说的“一片伤心”,即是指这种情绪而言。浮云落日是有形之物,丹青能画;而“一片伤心”,乃抽象感情,所以纵有丹青妙手,也难以描绘。黄叔灿《唐诗笺注》说:“‘画不成’三字,是‘伤心’二字这神。”正因为画不成,故见“伤心”之深;也正因为伤心如此,所以谁也难以传神地画出这种心声。
结尾两句,感慨深沉。高蟾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末日。他为此感到苦恼,而又无能为力。
金陵望汉江
李白 金陵望汉江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赏析
《金陵望汉江》为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主要描绘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全诗用典自然、文辞大气、气势磅礴,最后诗中反用任公子东海钓巨鱼的典故,来表达作者喻言江汉宁静,地无巨寇,则王者之征伐可除也的理想。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山行古诗 。
这组诗共四首:
第一首:诗写诗人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诗中把寂寞的环境渲染得十分热闹,不仅笔墨传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诗人善自排遣寂寞的旷达不羁的个性和情感。此诗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顿觉热闹起来。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全诗以独白的形式,自立自破,自破自立,诗情波澜起伏而又纯乎天籁,因此一直为后人传诵。
第二首:诗通篇议论,堪称是一篇“爱酒辩”。开头从天地“爱酒”说起。以天上酒星、地上酒泉,说明天地也爱酒,再得出“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结论。接着论人。人中有圣贤,圣贤也爱酒,则常人之爱酒自不在话下。
这是李白为自己爱酒寻找借口,诗中说:“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又以贬低神仙来突出饮酒。从圣贤到神仙,结论是爱酒不但有理,而且有益。最后将饮酒提高到最高境界:通于大道,合乎自然,并且酒中之趣的不可言传的。
此诗通篇说理,其实其宗旨不在明理,而在抒情,即以说理的方式抒情。这不合逻辑的议论,恰恰十分有趣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诗人的爱酒,只是对政治上失意的自我排遣。他的“酒中趣”,正是这种难以言传的情怀。
第三首:诗开头写诗人因忧愁不能乐游,所以说“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诗人希望从酒中得到宽慰。接着诗人从人生观的角度加以解释,在精神上寻求慰藉,并得出“此乐最为甚”的结论。诗中说的基本是旷达乐观的话,但“谁能春独愁”一语,便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失意悲观情绪。
旷达乐观的话,都只是强自宽慰。不止不行,不塞不流。强自宽慰的结果往往是如塞川流,其流弥激。当一个人在痛苦至极的时候发出一声狂笑,人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其内心的极度痛苦。
而李白在失意愁寂难以排遣的时候,发出醉言“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时,读者同样可以从这个“乐”字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以旷达写牢骚,以欢乐写愁苦,是此诗艺术表现的主要特色,也是艺术上的成功之处。
第四首:诗借用典故来写饮酒的好处。开头写诗人借酒浇愁,希望能用酒镇住忧愁,并以推理的口气说:“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接着就把饮酒行乐说成是人世生活中最为实用最有意思的事情。诗人故意贬抑了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表达虚名不如饮酒的观点。
诗人对伯夷、叔齐和颜回等人未必持否定态度,这样写是为了表示对及时饮酒行乐的肯定。然后,诗人又拿神仙与饮酒相比较,表明饮酒之乐胜于神仙。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
最后的结论就是:“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话虽这样说,但只要细细品味诗意,便可以感觉到,诗人从酒中领略到的不是快乐,而是愁苦。
扩展资料:
月下独酌,作品出处李太白全集。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因受谗言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
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
《月下独酌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意表明,诗人心中愁闷,遂以月为友,对酒当歌,及时行乐。组诗运用丰富的想象,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
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深处却有无限的凄凉。全诗笔触细腻,构思奇特,体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旷达乐观、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豪放个性。
-月下独酌四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