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女子,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51岁因病离世,她是谁呢?

民国奇女子,参与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51岁因病离世,她是谁呢?,第1张

历朝历代女流辈出,细数民国风流女性人物,还属林徽因。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她是一道最璀璨的霓虹。林徽因,这个名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随之联想起的不仅是她“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美好与温暖,是她与梁思成相知相守的默契,更是她抱病设计国徽与人民英雄碑的巨大贡献。她的心里藏了无穷无尽的浩瀚宇宙。

长是磨难,短的是人生。林徽因的一生是短暂的,51岁便香消玉殒,但在民国那么多才女中依旧是最耀眼的,在后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除了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外,她还有什么不平凡?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美是林徽因人气高的因素之一,她被成为称为民国四大美女之一。尽管她最讨厌别人把她当美人,好像女人就没事做一样。但是不得不承认,在那个时代,她像行走人间四月天的女子,在诗文之中游走,清新脱俗,与世无争。

林徽因还非常擅长打扮,在教书或演讲时,只要在她所处的地方,都会惊起一阵轰动。曾经有有学生这样描述林徽因:她身着干净整洁的西服,脚穿咖啡色高跟鞋,朴素中带着高雅,端庄大方。虽说林徽因容颜称不上倾国倾城,可她微微一笑,气质和端庄便流露出来,便可摄人心魂。

冰心也认为她“她很美丽,很有才气”。建筑大师梁思成宠爱她一生,浪漫诗人徐志摩心甘情愿为她抛弃妻子,学界泰斗金岳霖牵挂她一生。不少名人才子都被林徽因“魅力”所致。林徽因带着她的美丽定格在了历史,所有美好的词,形容她时仿佛都黯然失色。

纯情如一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句诗歌出自浪漫诗人徐志摩,写给爱情。16岁时,林徽因在英国伦敦遇见了徐志摩。他们一起漫步在湖边,一边作诗一边谈理想。情窦初开的她,似乎这一切都来得刚刚好。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带她去看彩虹,写情书,说最浪漫的情话。

可是,林徽因对徐志摩已有妻子这事情毫不知情,林父其实早已知道,但没有想到林徽因会为之动了情。但徐志摩已有妻子张幼仪,得知真相的林徽因爱得起,放得下:“我不可能嫁给有妇之夫。”尽管后来徐志摩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与张幼仪离了婚,但是他们最终也没有走到一起

林徽因喜欢浪漫,但她最后选择了梁思成,梁思成冷静和沉稳更适合她,他们不仅是婚姻上相知相守的伴侣,更是事业上的最佳伙伴。这段婚姻圆满幸福,也成了后人口中才子配佳人的一段佳话。在战乱岁月,他们生活并不宽裕,梁思成因工作四处奔波,林徽因本体弱多病,还要照顾一家上下。

但她并没有被这些困难给压倒,至始至终纯情如一,支持着梁思成的事业,共患难。林徽因内心没有被柴米油盐所动摇,分得清恋爱和婚姻的关系,选择能够相伴一生的人,相濡以沫,携手走过岁月。林徽因对爱情的纯真,是女子所追求的一份美好。“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徐志摩对爱的消逝与感叹,也是林徽因一生的回答。

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岁月从不败美人。美丽和诗歌结合,令人难忘。林徽因出生显赫,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亲和堂叔都赫赫有名。五岁时,林徽因便在姑姑的指导下开始读书。七岁时,她就学会了作诗,这令本是庶出的林徽因得到了父亲的赏识。

少年时代的林徽因上了女子高中,在二十世纪初,女子上学是极为罕见的。在欧洲游学时,她遇见了文学路上的指路人——徐志摩。拥有相同志趣的他们很快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在创作方面给予了她灵感。

满腹诗书才华横溢的她,她曾负责编辑《大公报·文艺丛刊》,还担任了《文学杂志》的编委。1936年,平津各大学及文化界发表《平津文化界对时局宣言》,向国民政府提出抗日救亡的八项要求,林徽因是文艺界的发起人之一。

她创造的诗歌多彩丰富,创造了我们熟悉的《人间四月天》、《仍然》、《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在她的诗歌里,有积极的阳光、自然无声之美、对生命的讴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树树的花开,燕子在梁上呢喃。其实不然,文学上她书写了许多灿烂,但并非她主攻方向,林徽因更是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家,是建筑界的奠基人。

一生钟爱事业

林徽因毕生精力都放在了建筑上,为我国建筑史上做的成就是经久不衰的。她身体柔弱,但对工作的热情强烈。她经常和丈夫梁思成深夜研究各国建筑,写学术报告,在家庭经济优越的几年里,她没有闲坐家里当贵太太,而是和丈夫各国游历考察,回到家里便是埋头研究资料。

即使后来身体出了问题,她也不放弃继续工作,而是拖着自己病痛的身体到处奔波。后来在李庄,林徽因因肺病无法起身,她不得不卧病在床,即便如此艰难,她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多数时都是靠在床上研究各种学术资料,和丈夫一起讨论,林徽因对建筑的热爱已经远远超过了她的生命。

新中国成立后,她本可以静心去国外养病,但她拒绝了。坚持留在国内,继续她心爱的事业。那时候,新中国百废待兴,她参与了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为挽救思朝古代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辞辛苦地四处奔波,力挽狂澜。

她还在病榻上和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就直到去世前还一心想着工作。她身上这股精神,是令人敬佩的。

林徽因的美、纯情、才气、对事业的忠心造就了她的人气,灿烂自己的同时芬芳了他人,带着美好,留下印记。林徽因就像她所写的那样,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是暖,是希望。

导语

几乎每个人都有对爱情的憧憬,爱情是生活的调味品,拥有爱情,就拥有生活中更多的滋味,所以不管最后是什么样的结局,人们还是愿意亲身体会一下爱情中的酸甜苦辣。

民国时期,有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奇女子,叫做林徽因,她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可以说,她的一生都是在浪漫中度过的,她用自己的一生演绎了一段段酸甜苦辣的爱情故事。

林徽因的人物背景

林徽因是浙江杭州人,林徽因是伟大的建筑学家、作家,她在建筑学上的造诣,让很多从事建筑事业的学者望尘莫及。

林徽因在文学上也有很大贡献,写过散文、诗歌、和剧本等多种题材,她的著作很受文学人士的喜爱和追捧。林徽因出生于知识分子的家庭,可以说她的家庭早就她这个才女。林徽因曾经随父亲有理欧洲,增长了她的见识,也让她的思想得到解放。

所以那个时代的林徽因,思想开放,有才华、有情商、有颜值,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对象,也有很多大大方方追求她的人。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

林徽因和徐志摩是在伦敦认识的,那时林徽因正处于青春懵懂时期充满对爱情的期待,并且林徽因从小到大一直在努力学习,才有了那么深厚的学识和那么高的名望,徐志摩就在她需要爱情需要找个人陪伴的时候出现了。

林徽因在结识徐志摩后深深被他吸引,徐志摩也沉迷于林徽因的美貌和才情,尽管那时徐志摩已有家室,两个人还是经常以书信形式来往,毕竟爱情,是一件那么难以控制的事。徐志摩还为了林徽因与结发妻子张幼仪离婚,但两人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多少会有人感到惋惜,并且他们之间的浪漫情诗总是让现在的人借来表达爱意。

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情

梁思成是林徽因唯一的丈夫。林徽因和梁思成曾一起到美国攻读建筑学,这也是后来两个人创造那么多建筑史上的杰作的基础。后来两人在留学过程中互生情愫,梁思成真的很爱林徽因,并且两家父母的联姻意愿强烈,两人最后于1928年,在渥太华结为夫妻。

婚后两人致力于建筑事业,两人在事业上非常契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杰作,对科学研究事业也贡献巨大。在生活中梁思成也是对林徽因呵护备至,林徽因对梁思成的所作所为很感动并承诺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回答梁思成,关于爱不爱他的问题。

林徽因与金岳霖的爱情

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金岳霖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家里的常客,他们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着对等的学识和地位,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更多的是成全,对于他来说,成全林徽因,看到林徽因快乐,比拥有她更值得。

林徽因和金岳霖也是相爱的,但是双方都没有为这份爱做过什么努力,所以两人一生都没有在一起,林徽因去世时,金岳霖悲痛万分,并且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金岳霖给了林徽因一生的爱,即使林徽因去世很多年了,几乎所有人都忘了她,金岳霖也还是叫上三五好友,给林徽因庆祝生日。

总结

这就是林徽因一生中爱过的三个男人,她是幸福的,一生中有三个多才多情的男人深爱她、包容她、照顾她,她也是不幸福的,因为她没有给任何一个男人全部的爱,他一定为此感到愧疚。林徽因,就是那人间四月天。

如果我们还想了解林徽因的故事和她的才华,可以看《林徽因文集》,可以体会民国才女的生活,感受一下林徽因的一生,毕竟看书本身就是一件体会不同人生的过程。

直到现在,《林徽因文集》广为流传,她的爱情故事,和她一生的经历,总是让人愿意去融入,去体会。《林徽因文集》,不仅仅是记录她的一生,更多的是让我们可以体会她的人生,思考她的人生。

林徽因(黄+蓝)在婚姻中最终选择了梁思成(蓝色)的建筑,而没有选择徐志摩的(红色)的诗。她在选择时也许不一定认清了情感的正真价值,也不一定了解红蓝黄绿。但我相信那时她定是感受到蓝色的梁思成,相比红色的徐志摩更值得被信托。而付出的相应代价是,他在梁思成那里永远感受不到那种缥缈轻松的感觉了。当然我没有为谁感到遗憾,因为我正好是红加蓝的结合,选择谁都是对我的肯定。

另外林徽因自己说过:对于徐的浪漫主义她是欣赏的,但是有太多现实。林是个现实主义,而梁的木讷与实在正好吸引她。在美国学习的时候,林有很多思想用笔表达不出来,而一旦梁在身边,梁总能以其深厚的建筑画功将林的思想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在思想上,林和徐是很接近的,可在事业上,林和梁是完美的一对。按照林徽因的评价,她说志摩有“孩子似的痴和纯净的天真”说“他愉快起来的时候,快乐的翅膀可以碰到天”,忧伤起来的时候,悲伤是桃花潭水深千尺。

我相信林徽因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大约也不可能选择徐志摩,美丽的诗毕竟不能成为她所痴迷的安定生活,她真正需要的是一所能避风雨的房子!另外林徽因骨子里的蓝色性格成分并没有完全的拒绝徐志摩,因为她如此喜欢红色性格的浪漫,只是她也担心红色性格的不安分,所以当她无法掌握时,她选择的是离开!

说了这么多,我也仅仅是以自己的一己之见在奋力论述,究竟是房子打败了诗,还是梁思成比徐志摩帅,还是林徽因脑袋一热,我也不从得知,我非林徽因,焉知林徽因之志。也许原因却是因为:林不喜欢徐有狐臭,或者徐志摩挤牙膏的方式不对,或者只是梁思成比徐志摩长了两三个厘米。还有另外一点,性格会在不同环境让人感受到假象,比如红色性格的人在艰难困苦时期也会多愁善感,这会让人失望!

由于不想长篇大论,而又要在大概五分钟的时间让人了解性格色彩,我实在是在搬起石头砸你们的脚。性格色彩色彩斑斓,命题宽广,远三言两语所不能及,吾等在门口彷徨的色人希望能为窗外探望之人抹一缕缝。

何为性格色彩?众多心理书中将不同表现的人归为不同性格,如胆汁质,多血质,粘稠质此类等等。但论其形象和可记忆性,这种的分类远不如红,蓝,黄,绿这四种分类清新,而且前者还有点恶心。究竟这四种不同颜色的人有何种特质呢?由于人们最先认识自己的优点,我就简单的以每种色彩的优势来加以区分。

红色:高度乐观的心态,喜欢新鲜,变化,刺激。情感丰富而外露。喜欢玩笑和调侃。人越来越亢奋。

蓝色:严肃的生活哲学。思想深邃独立,不盲从。注重承诺,可靠安全。谨慎而深藏不露,敏感细腻。高标准,追求完美。喜欢小群体的思想碰撞。

**: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行动迅速,活力充沛。有强烈的求胜欲。说话干练,不喜欢拐弯抹角,竞争感强,精力旺盛,越挫越勇。

绿色:中庸之道,稳定低调。乐天知命,与世无争。此生无火,巧卸冲突。天性宽容,耐心柔和。

**人发明了飞机,红色人发明了跳伞,蓝色人发明了弹射椅,绿色人安心的坐飞机!

对于林徽因的故事,实在有太多牵扯,有兴趣的人还可以去了解金岳霖,林徽因死后,梁思成都续弦了,而他终生未娶。金岳霖这人更复杂。。。。。

另看其他武侠小说的的人物,比如红色性格的黄蓉痴恋绿色的郭靖。这个很好理解,但《天龙八部》里容易被人忽视的游坦之和阿紫的故事更令人寻思,游坦之为没钱都任性的阿紫疯狂追求,为阿紫舍弃光明,实在是令金庸都快不编不下去了。我相信众多的观众也感觉很烧脑,难以理解。

不考虑其他的因素,用控制变量法单纯来分析是这样的:阿紫是快乐张扬的红色,那时的游坦之从聚贤庄大少爷变为阶下囚,整天生活在黑暗中,没有了快乐。第一次见到阿紫首先被她的美貌与精灵所震撼,于是眷眷之思死而不悔,其实正是源于一个缺乏快乐的压抑红色对另一个张扬奔放红色的无限向往。如《麦田守望者》中,主人公想象一片金色的麦田,他愿意做一个永恒的守卫者,守卫着内心的梦想和希望,阿紫对游坦之来说,就是那片麦田,为了守护这黑暗中的一线光明,他愿意挖出双眼,当阿紫死了,他的希望也死了,跳崖以殉情。

这仅是以性格来分析爱情,当然充满了太多的不合理,比如杨过与小龙女就不好单一性格分析,红色的杨过与蓝加绿的小龙女为何直教人生死相许?其实性格色彩里红和蓝是对立的性格,所以原本他们是有不协调的,真正让他们至死不渝的原因是他们总在风霜中分分合合,这种环境让爱情成了正果?

那什么样的性格适合在一起呢,能不能做一个连线题呢?我不敢定论,但以我个人(红加蓝,其实没有这种组合,我有点性格分裂)来分析:假如我娶一个老婆,一天早上为了谁来折被子进行讨论。

如果是红色老婆

我:美女,昨晚你表现极佳,大爷奖你把战场收拾一通

老婆:大爷,小女子不会哦,大爷帮帮小女子好么?

如果是**老婆

我:老婆,今天你折被子!

老婆:划拳!

如果是蓝色老婆

我:今日阳光明媚,老婆折被

老婆:你折被子,天气会变吗?为什么要我折啊?

如果是绿色老婆

我:我要赶去上班,老婆你收拾一下床好吗?

老婆:好,注意安全

伴侣没哪种颜色更好,只有合不合适。有的人为了去追对方而扮演对方合适的性格颜色,这有点耍流氓,做真实的自己才能守的云开见日出。

历史人物林徽因

女主简介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

出生于浙江杭州,福建闽侯人。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是中国建筑史体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与奠基人。林徽因文学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生平大事

01出身豪门,少年时环游世界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一户官宦家庭,

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

擅长诗文书画,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一职。1920年4月,16岁的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深深被欧洲豪华建筑所吸引,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

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旅欧期间父亲常带她去高雅的饭店吃西餐,给她讲各国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让她大开眼界。那一年是他们父女在一起最惬意的时光。

02浪漫初恋,智崭情丝

1920年的初冬,满腹才华的徐志摩拜访林长民,被林徽因的绝世美貌、聪慧的才情所吸引。

徐志摩的英俊外貌与渊博的知识也打动着林徽因的芳心。16岁的少女情窦初开,

并不知道徐志摩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他们在剑桥校园漫步,在康河上划独木舟,谈论诗歌,谈论感情,快乐地生活。直到徐志摩的妻子张幼仪的出现,

热恋中走向理智的林徽因及时割断情丝。尽管徐志摩潇洒,罗曼蒂克,但她不愿当不光彩的第三者。

生平大事

03与梁思成相知相爱

梁思成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学者梁启超的长子。

梁启超与林长民既是同僚,亦是挚友,二人有意结亲,在父亲们的撮合下梁思成与林徽因很早就相识了。1921年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

回国后梁思成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两位年轻人交谈甚欢。随着深入接触,林徽因发现比起徐志摩的随性浪漫,梁思成更加踏实稳重,认为他是个有责任心的人,便对他逐渐产生了好感。

两人于1928年在加拿大成婚

04教学生涯中,初露锋芒

1928年8月,夫妻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其后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

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其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1931年林徽因受聘于北平中国营造学社。他们夫妇经常出外调查古建筑。

林徽因是个工作狂。她多次单独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柔柔弱弱她,爬攀房檐,爬屋顶。兴致勃勃进行绘图记录,

她当时人们被称为“梁上君子,林下美人”

05文学创作颇丰

林徽因在热心建筑的同时,她也热心文学创作。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

早在1920年她和徐志摩在一起时她就对新诗产生了浓厚兴趣。

1923年徐志摩、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常常参加新月社举办的文艺活动。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到中国访问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等人陪同泰戈尔游历北京。

林徽因于1934年创作了《你是人间四月天》。

06艰难岁月伉俪情深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

林徽因随梁思成颠沛流离在动乱、

艰辛的烽火岁月中,林徽因与梁思成相濡以沫、苦中作乐。那时,

梁思成的脊椎病使他必须穿上铁马甲才能坐直体重也从70公斤下降到47公斤。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笔耕不辍。生活重担落在了林徽因柔软的肩上。

她要出去做教员挣钱养家,要服侍梁思成。要带孩子,劳累加上为梁思成的身体担忧她肺病复发不停地咯血

在贫病交加和极其简陋的情况下,他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07解放后,建筑事业蒸蒸日上

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清华大学建筑系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

后来她参与了新中国国徽设计、

人民英雄纪念牌设计、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格局等工作。一个女子学建筑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林徽因不仅在建筑方面造诣很深,

还参与设计,以及培养了许多建筑人才。她是杰出的建筑专家,树立了建筑丰碑。由于长期劳累,加上肺病折磨

1955年,病魔终于夺走了她的生命,享年51岁。    

林对中国建筑界的贡献主要有三点:和梁一起整理中国古建资料,开创中国建筑历史理论,还有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协助梁一起建立了清华建筑系,成为建筑老八校之首(当然那七个有不服的,不过也是事实),为中国培育了大量建筑业中坚人才

梁林两口子很多事都是一起干的,梁比较细致,林比较有灵感,梁很多文章的”眼”是林点上去的(梁自己说的),林死以后梁的文章水平就不如以前了(梁学生说的);清华建筑系建系时梁在美国讲学一年,是林带着年青教师把系建起来的

梁专业选建筑,是跟着林选的,因为林要学建筑,当时宾大艺术学院建筑系不招女生,林不得已上了美术系,选修了所有建筑主课,大学后两年做了建筑系的教学助理。可以说没有林的话,可能就没有建筑大师梁思成,也许是文学家梁思成之类的了

梁思成因林徽因读了建筑,在古建方面很多成就都是两人一起完成的(而且绝对不能说是梁思成带林徽因完成),梁思成的很多书籍是在林徽因的协助下完成的,包括梁思成在办学、教学方面的成就,没有一样少了林徽因。

很多人质疑林徽因,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当时那个时代,一个女子想做出和男人一样的成就,有多少禁锢?宾大建筑系当时连女学生都不收的。

她将她自己的志愿一生都付诸在协助自己的丈夫完成中国建筑事业上,到头来还要遭受这般非议。

林徽因的成就是无疑的,她绝对值得她的在建筑界的名气,我尊敬她。

林梁两个人修补了整个中国的建筑史,只是大家不是很关注这个方面罢了。综合评估,56年可能被定位比较高的二级教授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是怎样的?他们是真心相爱吗?我们来看看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按照其父梁启超的安排,赴欧洲参观古建筑,于8月18日回京。

 1929年8月,林徽因从东北回到北平,在协和医院生下其女儿,取名再冰,意为纪念已故父亲梁启超“饮冰室”书房雅号。

 婚后夫妻二人致力于建筑事业,他们在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费正清在《梁思成与林徽因》一文里回忆说:“我经常骑自行车或坐人力车在天黑时到梁家去。红漆双扇大门深锁,佣人把庭院入口的门闩打开,我就径自穿过内花园去找徽因。在客厅舒适的角落里坐下,泡上两杯热茶,我们迫不及待地把那些为对方保留的故事和想法讲出来。我们有时分析比较中国和美国的不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但接着就转向彼此在文学、艺术和冒险方面的许多共同兴趣,谈谈对方不认识的朋友。”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爱情有共同话题吗?据《林徽因传》的作者张清平介绍,当年梁思成是因为林徽因喜欢建筑学而学建筑的。建筑学在他们之间,是共同的事业,也是情感沟通的基础。

 关肇邺《忆梁先生对我的教诲》回忆说:“在先生那朴素而高雅的书房里,经常可以听到他们对学术上不同观点的争论。有时争得面红耳赤,但都有很充足精深的论据。我在旁静听,极受教益。也常有某一雕饰在敦煌某窟或云岗某窟、某一诗句出于何人之作等的争论而评比记忆力,等到查出正确结论,都一笑而罢。这些都使我感到多么像李清照和赵明诚家庭生活中的文化情趣。”

要问林女士在建筑学上有哪些成就,那就录一下林女士的作品,美术上的也列了,还是蛮全的,包括第一章绪论、编辑后语、对某某学生的毕业论文评语、批注、序、一年工作总结等,嗯,看上去有一摞呢,“著作等身”啊!

建筑

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平郊建筑杂录

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后面的四则通讯其实是梁思成写的,林徽因只在文章前加了几段按语就署上了自己的名字发表了)

云冈石窟中所表现的北魏建筑

《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章绪论

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别问题

平郊建筑杂录(续·节选)

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

《中国建筑史》第六章宋、辽、金部分

现代住宅设计的参考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二期编辑后语

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对王其明、茹竞华毕业论文所作的评语

谈北京的几个文物建筑

《城市计划大纲》序

《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译者的体会(附译文)

对戴念慈《历史遗产》等的批注

达·芬奇——具有伟大远见的建筑工程师

我们的首都

中山堂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故宫三大殿

北海公园

天坛

颐和园

天宁寺塔

北京近郊的三座“金刚宝座塔”

——西直门外五塔寺塔、德胜门外西黄寺塔和香山碧云寺塔

鼓楼、钟楼和什刹海

雍和宫

故宫

祖国的建筑传统与当前的建设问题

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

美术

林徽因为《晨报五周年纪念增刊号》设计的封面

林徽因为《晨报五周年增刊》设计的封面

林徽因设计的圣诞节卡片

林徽因设计的舞台布景

林徽因设计的舞台布景

林徽因水彩画作

林徽因水彩画作

设计和幕后困难问题

林徽因为《学文》月刊设计的封面

关于《大公报》“小公园”副刊报头图案的说明

林徽因、梁思成为《大公报》“小公园”副刊设计的报头

拟制国徽图案说明

林徽因等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方案

景泰蓝新图样设计工作一年总结

林徽因设计和参与设计的景泰蓝作品

和平礼物

林徽因参与设计的丝头巾

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雕刻装饰

关于《中国建筑彩画图案》的意见

《中国建筑彩画图案》序

敦煌边饰初步研究

以上最拿得出手的论文算是林女士在刚进营造学社时发表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这个是独立署名,可这个题目相当大,而在此之前她跟随梁正式考察过的古建筑也就沈阳和北京两个地方,国内其他人的测绘成果也没有正式发表。梁进营造学社发表的是《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这个就谦虚多了。香港大学有个教授在研究这段历史时认为这两篇论文是把现成的一些文献观点综合一下的成果,尤其是参考了日本人的书,然后又没有按严格的学术规范注明出处。他表示“林徽因的《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一文,在整体中国建筑体系和具体特征的两部分论述中,在知识层面都对伊东忠太的《支那建筑史》有所借鉴。”这个结论一出来,清华建筑学院的教授们就炸毛了,集体上阵人参公鸡,再把林的这篇文章大夸特夸,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在梁林还没出发去测绘、99%的古建都没有亲眼见到的情况下这两篇文章除了借鉴别人还有什么别的解释。虽然受到围攻,但这个港大教授还是没有改口:“我的结论是:梁林这两篇论文,包含着诸多知识元素,就单个元素而言,极少是他们原创的。他们的创造力体现在强大的知识综合和思想提炼上。”

对于梁思成先生而言,他进营造学社的这篇论文不过是他年轻时候写的篇论文,就算学术上还不够规范不够成熟,也影响不了他在建筑学界的地位,毕竟他以后有很有分量的著作在那。而对于林女士而言,她这少之又少的拿得出手的独立发表的论文要是被否了,那她就很糟了,因为以后她基本是捆绑老公来“合作”或者给老公“润色”,所以清华打嘴仗的重点就是维护林徽因,无论如何要保住她少之又少的一篇独立学术论文的地位。原本那位港大教授写书主要是研究梁思成的,对林徽因不过是顺便提了一下,而且明摆着梁思成第一篇论文跟林徽因一个毛病。结果清华光顾着保卫林女士,正牌祖师爷梁思成倒被他们抛到一边了,场面相当搞笑。你们现在在网上看到的清华死命吹捧林徽因学术贡献的资料,很大一部分就是这次事件以后出来的。

除此之外,关于林女士的另一篇《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某个作家曾经根据林徽因独立署名发表的这篇文章杜撰出了一则梁夫人独自奔赴应县会面照相馆馆主的故事,梁从诫立马跳出来说你这是胡编,我妈当时在家带我,根本没有去过应县。于是真相揭开,《闲谈关于古代建筑的一点消息》的干货部分——讲述测绘工作亲历细节的四篇通讯是梁思成写的,通篇都是梁思成的口气,林徽因在梁思成的文章前加了几段按语,就署上自己一个人的名字发表了,粗粗一看好像这些工作是她自己做的一样。所以本来是梁先生不带家属去见的照相馆馆主,读者却以为是林徽因撇下梁思成自己跑过去的。

补充:(林粉实在吹得太多,很多都是谣言,有必要再说明一下)

1、林粉特喜欢吹的吉林西站,首先它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济南老火车站,对比图:21年后,这帮人孙子终于后悔拆掉济南老火车站 其次,有人考证吉林西站不是林女士设计的,因为设计名单上没有她的名字。我个人倾向于后者,而根据林粉的说法,那林女士岂不是抄袭了,我觉得没有作品总比抄袭强,林粉这不是把林女士往死里黑嘛

2、林粉竟然把林女士吹成了“一级教授”,这个是一级教授_,里面说该职称是从1956年开始评定的,里面有1956年清华获得该职称的教授名单,有梁思成,没见林徽因啊,哦,对了,林女士1955年去世,“一级教授”1956年评定,所以怎么可能有她嘛。

林女士不仅不是“一级教授”,连清华大学的正式教授都不是,她一直到死都没被清华大学正式聘用,清华大学承认的第一位女教授是1957年入职的王明贞,清华师生深切缅怀第一位女教授王明贞 而林女士1955年就去世了。

陈学勇在《林徽因寻真》里说:“世上还真有较真的人。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一文中说,全国解放后他母亲“被正式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的教授”。有人就给清华大学人事处写信,要求从档案里查清林徽因的正式身份。清华大学人事处的人,真还叫档案室的人查了,没有林的档案。又让建筑系人事科的人,在系里的档案里查,也没有。后经建筑系人事科查证,林徽因确不是清华大学的正式工作人员。有一段时间曾为我校客座教授,故而没有她的档案材料。”······“也就是说,她在建筑系的地位,只是梁思成的夫人。” ——陈学勇可是林女士的铁杆粉丝,这个都是他考证的。

还有 《清华大学史料选编》上,1949年10月4日(建国后)公布的教职员名单建筑系教授两名:梁思成、刘致平;(林徽因为不支薪的教授)副教授两名:莫宗江、高庄;······

可见林女士没有被清华大学正式聘用过,不是正式教授,连副的都不是,而且不拿薪水,啥叫不拿薪水的教授呢?就是没被大学正式聘用跟着老公在系里挂名的呗。

3、林粉吹嘘林女士是中国建筑学的奠基人、创始人、开山鼻祖之类,此乃谣言。

业内公认的近代中国第一所在大学里正式成立的建筑系,是1927年成立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建筑系,1928年即随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如果把“大学”这个定语省略掉,中大建筑系的前身、1923年成立的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公认是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的开端。苏州工专及中大建筑系的创始人之一,即是民国建筑四杰之一、营造学社顶梁柱之一刘敦桢。中央大学建筑系后来还吞并了东北大学建筑系。

而梁林是1928年底才回国去了东北大学,怎么东北大学就被吹成第一个成立建筑系的了?而且东北大学的建筑系也主要是梁思成先生成立的,林徽因跟在后面当当助手,教学也主要教雕饰史和专业英语这些边缘课程,一个一辈子没教过建筑系核心课程的人竟然能被吹成中国建筑学科的创始人,真是可怕,不能因为她老公厉害,她这个跟着老公混、教教边缘课程的美术生就也是建筑学的开山鼻祖创始人吧。

梁思成先生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本人尊重,他老人家是个真正做学问的人,跟着他混的一辈子没有一部拿得出手的独立或第一署名作品的太太还是算了吧,毕竟林女士连一张独立的拿得出手的建筑图纸都没有。

现在网传的林女士的很多“成就”水分都很大,像刘敦桢这些真正比较厉害的且还是建筑四杰之一的人物倒是没啥名气。可悲可叹!

===============================================

再来看看林女士写给老金的信:

老金:

多久多久了,没有用中文写信,有点儿不舒服。

John到底回美国了,我们愈觉到寂寞,远,闷,更盼战事早点结束。

一切都好。近来身体也无问题地复原,至少同在昆明时完全一样。本该到重庆去一次,一半可玩,一半可照X光线等。可惜天已过冷,船甚不便。

思成赶这一次大稿,弄得苦不可言。可是总算了一桩大事,虽然结果还不甚满意,它已经是我们好几年来想写的一种书的起头。我得到的教训是,我做这种事太不行,以后少做为妙,虽然我很爱做。自己过于不efficient,还是不能帮思成多少忙!可是我学到许多东西,很有趣的材料,它们本身于我也还是有益。

已经是半夜,明早六时思成行。

我随便写几行,托John带来,权当晤面而已。

徽寄爱

1943年11月下旬

大家不要光关注“徽寄爱”,看看她信里写的,在梁思成赶大稿的时候她压根帮不了梁思成多少忙,而且决定以后少做为妙,林女士在给老金的信里倒是承认自己水平不济,可林粉却要捧上天,她只能做做梁思成的助手,搜集搜集资料,润润色什么的,有时候连助手都做不上,只能当当学生学习学习,梁思成在赶大稿的时候虽然苦不堪言,但毕竟弄成了,而林女士却连个忙都忙不上,所以她跟梁思成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她终其一生没有拿得出手的一作或独立署名著作,连一张独立的建筑图纸都没有,究其原因还是自己水平不行,她差梁太多太多,只能做做助手甚至连助手都做不了,而不是林粉吹捧的是无私奉献给了梁,或者是什么被梁拖累了。

==========================================================

撇开林粉疯狂吹捧的因素,就我个人对她的看法,林女士是个很强势很有表现欲望的人,她的丈夫被他衬的很没有存在感,所以,林女士看上去是个很独立很有思想的人,可一到了学术上,如此强势的林女士却只能跟在木讷的丈夫后面(不过我觉得梁思成先生的木讷是因为涵养太好),她看上去很独立可学术上却不能独立,相比二人在建筑学上的成就,梁思成这个在其他方面被妻子衬的毫无存在感的人在建筑学上却全面碾压强势且很有表现欲的妻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术是实打实的,全凭实力说话,二人实力悬殊,倘若反过来,以林女士的强势,就是梁思成跟着她混二作了。所以在我看来她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野心有取得一番成就的欲望,作为女性这一点本人很欣赏,可惜她实力不够,她实力够的地方(比如交际方面)处处碾压丈夫,而实力不够的建筑学上就只能被丈夫碾压。

独立的女性总是值得尊重的,可就学术上看,她依赖感太强,很不独立。

==========================================================

无数次看到有人说林女士做过宾大建筑系的助教,很疑惑她到底什么时候做过宾大建筑系的助教?

林女士的的part-time是assistant to architecture dseign staff 这个只是建筑设计师的助理,不是Teaching Assistant (助教),她还有一个part-time是instructor in design,连是哪个专业的 design都没说,这个不过是biographical reference上写的,但即便如此,也没说她是宾大建筑系的助教,请不要人云亦云的乱吹牛。

当时宾大美术学院下有四个系,分别是architecture(建筑)、landscape architecture(园林建筑)、fine arts(美术)、music(音乐),林女士当时是美术系的学生,注意,建筑系是美术学院下的,更别说美术系了,所以林粉们别再吹林女士是工科女了,林女士是艺术女,艺术女也很高大上啊,莫非林粉们瞧不起艺术?她选修了一些她可以选的建筑系的课程,很多人说林女士没有读建筑系是因为建筑系不收女生,但就是收女生她有的上吗,她当时可是没考上全公费的,她是要交学费的,而梁思成先生可是考的全公费,不知道当时宾大建筑系的分数线,倘若宾大建筑系不需要考上全公费就能上,那说明分数线也不算高,倘若需要考上全公费才能上,那宾大建筑系不收女生倒成了林女士成绩不够进建筑系的遮羞布。

民国当时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不要拿林女士跟少数没受过教育的比,应该拿她跟受过教育的精英比,她在跟精英的竞争中落败,全公费的竞争是很激烈的,毕竟学费昂贵,考不上全公费很多人就没法出国留学,林女士就没考上,只能交学费,而梁思成先生就考上了。

当时宾大建筑系不招女生,主要是一些核心课程的设计很不适合女生,倘若外系的随便一个女生都可以选修他们的核心课程,那宾大建筑系又何必需要多此一举的不招女生呢?外系只能选修到一些允许被选的,根本选不到系里的核心课程,而且选修课比主修课好过。所以一个选修了一些被允许选的建筑系课程的美术系学生怎么可能做得了建筑系的助教呢,她只是做了建筑设计师的助理,给设计师当助理就相当于打工,而不是TA(Teaching Assistants)。

再加个梁思成先生在宾大的室友,同为建筑四杰之一的童寯在1980年给陈植的信里对宾大生活的一段回忆:“我与思成同房间直到他离开费城才分手,闲谈中他从未提助教工作,但这无关重要。他自己画图以外,帮P(林徽因英文名Phyllis的缩写)就够忙的了。”

所以林女士这个选修了部分可以选修的建筑系课程的美术系学生,且平时还需要男友帮忙的美术系学生怎么可能成为宾大建筑系的TA?稍微有点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也不会相信,但脑残粉不会去思考,只喜欢吹嘘,若再要吹她做过建筑系的助教,请给出她在建筑系当过Teaching Assistant的证据。

还有不要迷信那个时候的美国名校,二十世纪的教育水平跟现在不是一个级别的,梁思成三年读完六年学分,拿到硕士学位,童寯跟他一样,杨廷宝是两年半读完本科拿到学士学位,而再看看当今世界级顶尖建筑师的履历,70年代以后上大学的基本没有提前毕业的。而20年代顶尖的建筑师大部分出在欧洲。中国的宾大毕业生出息多只不过是因为基数大,当时学建筑的留学生一大半都去了宾大。

其实真正有成就的人是不需要拿自己在学校当过助教来为自己增色的,像梁思成先生,他虽然没有当过宾大助教,但就是当过,以他的成就也不需要这种小儿科来增色,而林女士,是因为成就太低了吗,所以连这个都会拿来增色,可偏偏还是吹的。大家想想看,看过多少林粉说过林女士做过宾大建筑系的助教,哈哈。

至于林女士的那两个part-time,到底能有啥含金量呢,用你的理智来想想吧。

综上,林女士虽然成就不高,但作为御用建筑学家还是很尽职尽责的,央视纪录片都说她为了土工的国徽呕心沥血了,虽然只是参与设计,但她是非常积极的,这点要肯定!林女士最主要的成就是在做御用建筑学家之后,毕竟有个象征皇权缺乏艺术性的国徽撑着,所以也不能说她一点成就没有,就是不太高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170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