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音乐:古典到印象时代中等偏难的钢琴曲子(包括古典浪漫印象)

求音乐:古典到印象时代中等偏难的钢琴曲子(包括古典浪漫印象),第1张

楼主你是要弹奏还是纯欣赏。。。

古典主义时期:

莫扎特的曲子里中等偏难的挺多的,上网搜搜他的那十几首钢琴奏鸣曲,C大调奏鸣曲之类的都能弹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也很多

比如第八号钢琴奏鸣曲《悲怆》、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钢琴小品《给爱丽丝》 悲怆第二乐章有相对简单的谱子,我试过不是很难弹,不过要抓住感情也不容易。

浪漫主义时期的嘛

推荐你舒伯特吧

《军队进行曲》《乐兴之时》好几首即兴曲没有名字但是旋律都很欢快而且好弹

接下来门德尔松

你不能错过他的无言歌集啊《威尼斯船歌》《春之歌》《纺纱歌》

肖邦,这个不多说了,经典的好多,不过确实比较难

试试节奏缓些的曲子吧,降E大调第二号夜曲、第十五号前奏曲《雨滴》、练习曲《离别》圆舞曲《小狗》第五号玛祖卡舞曲

舒曼的儿童作品不少,简约又韵意深刻

《C大调幻想曲》《幻想曲集》《童年情景》——梦幻曲、《森林情景》——预言鸟

李斯特真不太想给你推荐了,他的曲子太难了,不过要是欣赏的话,真是太震撼了

试试《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吧

勃拉姆斯的钢琴很深沉,也不简单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作曲家的曲子我个人觉得都很难揣摩,挺难弹的

德彪西

《月光》《欢乐岛》(这个后面几小节挺难》《亚麻色头发女孩》

拉威尔

拉威尔是我最喜欢的作曲家,不过他的作品我基本都弹不了,学艺不精。。。

《为死去的公主》《镜组曲》可以的话,请试试组曲之3丑角的晨歌,我一直弹不下来,不过非常好) 还有就是水之嬉戏了,这个人家14岁做的曲,我现在都弹不下来。

推荐完毕。。。希望对楼主有用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克洛德·阿希尔·德彪西1862年8月22日生于巴黎近郊的圣日尔曼·昂莱,7岁时开始学钢琴,但是他的音乐才能在10岁时就被肖邦的一位女学生发现,从此,音乐成为他的终身事业。德彪西从小就具有高尚品味,当同伴对那些便宜的糖果垂涎欲滴的时候,他却宁可选择一小块精致的蛋糕。当然长大后他也成为品味超卓的人士,买的书籍、印刷品无不美轮美奂。在饮食方面,他非常讲究,是个偏好鱼子酱的美食家,穿着更是尽善尽美、精心搭配,时尚所流行的衣饰都曾出现在他身上。总之,德彪西重质不重量。

1873年,德彪西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行12年的专业学习。作为一个天生的叛逆者,德彪西有满脑子疑惑,往往提出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而自己却不以为然。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时也对老师提出诸多挑战,令法朗克、纪罗等音乐家七窍生烟,火冒三丈。而他的文化修养和艺术趣味,在这些年间有着决定性的发展。德彪西在这期间写出的一些浪漫曲,如《曼陀林》、《木偶》等,反映出他对独特的音乐语言的探索已经颇有一番新意而有别于同时期的后期浪漫主义。与此同时,他那精于感官享乐和讲究贵族气派的性格特征,也有十分鲜明的表现。1884年,德彪西以大合唱《浪子》获得盼望已久的罗马大奖,作为获奖者的一种物质待遇,他在罗马美第奇别墅生活了3年。

19世纪80年代末,德彪西从罗马回国后,便同象征派诗人和印象派画家开始密切交往,就此进入他创作的成熟和繁荣时期。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的20年间,他的创作总结了欧洲音乐前一时代的成果,又为音乐的下一个新的时代开辟了道路,成为架通两个世纪的重要桥梁。由于他的具有开拓意义的创作,法国音乐在20世纪音乐文化中得以占有重要的地位。

德彪西也崇尚印象的瞬间交替和变幻,为了追求自由的色调对比,他套用姊妹艺术创造的先例——他运用暗示的功夫不下于马拉美,也学魏尔伦那样表达介乎语言与音乐之间的模糊不定的意境。尽管德彪西对当时人们称他为“印象主义者”一事极为反感,他倒确实是印象主义乐派的创始者。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彪西写了两部反映战争的作品:《英雄摇篮曲》和《无家可归的儿童的圣诞歌》,表明了他的爱国热忱。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作品,都签署了“克洛德·德彪西,法国音乐家”的字样。

德彪西的晚年是在疾病中度过的,他感到沉重的压抑,但依然挣扎着坚持写作。这时,他重又回到19世纪90年代接触过但中断了20多年的室内乐创作,可是计划中的6首奏鸣曲只写出3首。1918年3月25日,德彪西逝世于巴黎。

德彪西的钢琴小曲《月光》是一首迷人的作品,它以轻盈的乐音描绘出这样一幅静寂怡人的意境——在空中浮动的融融月光,辐射到夜晚的每个角落,柔和地笼罩着万物。此曲灵感源于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同名诗篇,原诗描绘几个已故舞人在月光下跳着魔鬼般的舞蹈。不过德彪西的音乐着重于描绘月光的美丽与神秘。

1892年至1903年是德彪西创作的黄金时期,《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是印象主义乐派唯一的一部歌剧,也是德彪西创作风格的一次集中体现。这部歌剧是德彪西用了近10年的时间根据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写成的,它来自于德彪西在各种音乐领域中的不懈探索。歌剧的每段音乐在舞台上都显得色彩斑斓,绚丽夺目,抒情性和戏剧性、欢快的基调与悲剧的色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音乐产生了不同凡响的效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圭多达莱佐

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734245/answer/41959181

来源:知乎

Medieval 中世纪

Hildegard of Bingen

Leoninus 莱奥宁

Perotinus 佩罗坦

Philippe de Vitry

Guillaume de Machaut 马肖

Francesco Landini 兰蒂尼

Renaissance 文艺复兴

Guillaume Dufay 迪费

John Dunstable

Gilles Binchois 班舒瓦

Johannes Ockeghem

Josquin des Prez

Antoine Busnoys

Jacob Obrecht

Heinrich Isaac

Claudin de Sermisy

Orlande de Lassus 拉索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帕莱斯特里纳

Thomas Tallis 塔利斯

William Byrd

Thomas Morley

Thomas Weelkes

Clarlo Gesualdo 杰苏瓦尔多

Baroque 巴洛克

Jacopo Peri 佩里

Giulio Caccini

Claudio Monterverdi 蒙特威尔第

Giovanni Gabrieli 加布里艾利

Barbara Stozzi

Heinrich Schütz

Gregorio Allegri

Girolamo Frescobaldi 福雷斯科巴尔迪

Alessanro Scarlatti A 斯卡拉蒂

Salomone Rossi

Arcangelo Corelli 科莱利

Antonio Vivaldi 维瓦尔第

Heinrich Biber

Dieterich Buxtehude

Johann Pachelbel

Jean-Baptiste Lully 吕利

Francois Couperin 库普兰

Henry Purcell 普赛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 亨德尔

Johann Sebastian Bach JS 巴赫

Classical 古典时期

Johann Adolf Hasse

John Gay

Giovanni Battista Pergolesi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格鲁克

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 萨马蒂尼

Johann Stamitz 斯塔米茨

Domenico Scarlatti D 斯卡拉蒂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CPE 巴赫

Johann Christian Bach JC 巴赫

Karl Ditters von Dittersdorf

Joseph Haydn 海顿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莫扎特

Ludwig van Beethoven 贝多芬

Romantic 浪漫时期

Franz Schubert 舒伯特

Hector Belioz 柏辽兹

Fryderyk Chopin 肖邦

Felix Mendelssohn 门德尔松

Robert Schumann R 舒曼

Clara Schumann C 舒曼

Carl Maria von Weber 韦伯

Richard Wagner 瓦格纳

Gioachino Rossini 罗西尼

Giuseppe Verdi 威尔第

Franz Liszt 李斯特

Johannes Brahms 勃拉姆斯

Anton Bruckner 布鲁克纳

Antonin Dvorak 德沃夏克

Modest Mussorgsky 穆索尔斯基

Peter Ilyich Tchaikovsky 柴科夫斯基

Sergei Rachmaninoff 拉赫玛尼诺夫

Gustav Mahler 马勒

Edward Elgar 埃尔加

Vaughan Williams 威廉斯

Giacomo Puccini 普契尼

Claude Debussy 德彪西

Gabriel Faure 福雷

Lili Boulanger L 布朗热

20-21th Century 20-21世纪

Richard Strauss R 施特劳斯

Igor Stravinsky 斯特拉文斯基

Arnold Schoenberg 勋伯格

Maurice Ravel 拉威尔

Erik Satie 萨蒂

Darius Milhaud 米约

Anton Webern 韦伯恩

Alban Berg 贝尔格

Bela Bartok 巴托克

Paul Hindemith 欣德米特

Sergei Prokofiev 普罗科菲耶夫

Dmitri Shostakovich 肖斯塔科维奇

Charles Ives 艾夫斯

Ruth Crawford Seeger

Aaron Copland 科普兰

Samuel Barber 巴伯

Leonard Bernstein L 伯恩斯坦

Benjamin Britten 布里顿

Krzysztof Penderecki 潘德列茨基

MIlton Babbitt 巴比特

PIerre Boulez 布列兹

Karlheinz Stockhausen 斯托克豪森

Pierre Schaeffer

Luigi Nono 诺诺

Luigi Dallapiccola 达拉皮科拉

Hans Hanze 亨策

John Cage 凯奇

Edgard Varese 瓦雷兹

Olivier Messiaen 梅西安

Toru Takemitsu 武满彻

Edward "Duke" Ellington

Miles Davis

Luciano Berio 贝里奥

George Crumb 克拉姆

Gyorgy Ligeti 李盖蒂

Elliott Carter 卡特

Steve Reich

Philip Glass 格拉斯

John Adams J亚当斯

Joan Tower

Sofia Gubaidulina 古柏杜丽娜

Kaija Saariaho

Henryk Gorecki 戈雷茨基

Arvo Part 帕特

(武汉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法国艺术歌曲“Mélodie”起源于18 世纪末19 世纪初的欧洲,和更早的“浪漫曲”有所区别。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初期是法国艺术歌曲的繁荣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福雷、德彪西等人。19 世纪末正值大变革时期,此背景催生了象征主义文学,使得法国象征主义成为当时火热的一种艺术思潮,成为连接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音乐之间的桥梁。德彪西是这一特殊时期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国印象主义之父”。象征主义诗歌强调感知,在象征主义诗歌中感受到的是模糊、缥缈。它以隐喻的形式,使艺术得到升华,让人们去探究更深层次的含义。德彪西采用象征主义诗歌《浪漫曲》完成了这首艺术歌曲,本论文基于相关研究理论,通过对该歌曲的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帮助歌者在了解《浪漫曲》的艺术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歌唱。

一、《浪漫曲》作曲家和词作者简介

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 Claude Debussy)(1862年8 月22 日-1918 年3 月25 日)是法国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作曲家,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他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就展现出了打破常规、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受到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瓦格纳以及象征主义文学、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印象主义风格。他的代表作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交响素描《大海》等。除此之外,他的艺术歌曲也非常有代表性,如《曼陀林》《阳台》《浪漫曲》等,都采用著名诗人的诗歌。他的作品充满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色彩。他的和声细腻、繁复,配器新奇而富有色彩,旋律略带冷漠飘忽的感觉。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90 年之前,作品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有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影子;第二阶段1890-1904 年是他的创作高峰期 ;第三阶段1905-1918 年是他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展望以及对古典浪漫时期音乐的回归 。《浪漫曲》于德彪西创作初期1880-1884 年完成的。他继承了福雷所确定的浪漫主义时期法国艺术歌曲的风格,同时又独具个性,将自身对音乐和调性的独特色彩感,融入自己的声乐线条和钢琴伴奏织体中。

保尔·布尔热(Pual Boueget)(1852 年-1935 年)是法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诗人,曾在巴黎大学攻读古典文学,对诗词有较深的研究,受象征派文学的影响颇深,作品带有印象主义特点,在1872-1882 十年间刻苦钻研诗歌,发表了《在海滨》《希望》等几部诗集。在德彪西创作的艺术歌曲中,有八首艺术歌曲采用了保尔·布尔热的诗歌。其中一首就是《浪漫曲》,德彪西于1880-1884 年完成《浪漫曲》的创作。

二、《浪漫曲》的音乐分析

(一)《浪漫曲》的音乐结构和创作技法

该歌曲为二段曲式,主调性为D 大调,节拍为4/4 拍,一共28 小节。第一段一共转了三次调(D-A-D-G),都为近关系转调;第二段转入了远关系E 大调,最后回至主调D 大调。

《浪漫曲》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艺术歌曲,受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德彪西创作音乐往往将音乐和绘画联想构思,将音色和音响作为音乐的表现手段,把音乐的强弱变比作成绘画中光线强弱的变化,利用音乐的强弱变化和色彩性和弦营造歌曲要表达的朦胧的、飘渺的意境。在《浪漫曲》中德彪西多次使用带有浓厚个人风格的音乐创作手法,如该歌曲的16-20 小节一共包括三句话,皆使用了全音音阶,一定程度上回避了大调音阶中的半音音程,避免了导音倾向性,造成调性模糊的感觉,歌曲的功能性和声减弱。不仅如此,德彪西因为不满足调性的稳定,歌曲多次使用离调的手法,带给听众新鲜感,添加了一些色彩感和音响上的特殊意境。歌曲还多次使用减五、七度等不协和音程,如歌曲开头伴奏下方两个声部音程构成减五度,造成一定扩张感和色彩感。并且作者在创作该歌曲的时有着链环衍展的思维方式,着眼于音乐材料的连锁式发展,使音乐进行及发展的关联性始终得以保持,采用了顶真的作曲技法,在歌曲的第1-2、第4-5、第5-6 等句中均能体现出来,保持了作品内在的统一。

(二)钢琴伴奏织体特点

《浪漫曲》钢琴伴奏是随歌曲的发展而改变的,具有一定的规律,该歌曲最低声部皆为长音,通过二度、三度进行连接全曲,呈现宣叙性质的音调,突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朦胧的音响效果。该歌曲的钢琴伴奏中有一句旋律(第1、2 小节),作为贯穿全曲的纽带,一共出现了三次,而全曲的织体改变一共有五次,下面一一论述。

歌曲引子(1-2 小节)为三个单音声部加上伴奏旋律声部,伴奏旋律辅助音式级进下行,结合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其余三声部皆为长音,而后又反复一次该旋律,这是该旋律声部的第一次出现。

歌曲在第6-8 小节,变换了钢琴伴奏织体,原先的三个长音声部变为了一个,原先伴奏旋律声部变为了以两拍切分为主要节奏型的柱式和弦,给全曲带来了一种紧张感,但很快这种紧张感消失了,两拍切分的柱式和弦隐藏声部二度级进上行,使歌曲听起来仍然带有一种朦胧感,仿佛刚刚的紧张感只是插曲。

歌曲在9-13 小节处,第二次出现了钢琴伴奏旋律声部,这一次将1-5 小节使用过的旋律和6-8 小节使用过的二拍切分节奏型相融合,相比1-5 小节,切分节奏使音乐听起来更加流动,在听觉上造成了一种意外的强弱交错,推动了歌曲情绪的发展。

歌曲第二部分14-21 小节由原先四声部变为了三声部,左手是以四分音符为基础节奏型的单音分解和弦,右手则为柱式分解和弦,伴奏整体听起来舒缓、悠远,和使用全音阶的旋律声部相配合,营造飘渺、梦幻的意境。

歌曲22-28 小节处第三次出现钢琴伴奏旋律声部,力度达到了mf,回到了原速,在9-13 小节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声部,增强了歌曲结尾的稳定感。

(三)旋律线条和歌词的巧妙结合

1旋律节奏和歌词节奏的配合

该歌曲中的每一个音节对应旋律部分的一个单音,每一个音节皆对应一个元音。

2诗歌旋律中的韵律

《浪漫曲》的歌词含有独特韵律,歌曲共分为两个乐段,一共十二个乐句,歌词的第1-3 句L'âme évaporée et souffrante,L'âme douce,L'âme odorante 以及歌词的7-8、11-12句N'est il plus un parfum qui reste,De la suaviré céleste,D'une vapeur surnaturelle,Faite déspoir d'amour fidèle 皆押韵。

3旋律的走向和歌词含义、语调的配合

德彪西的《浪漫曲》具有典型的印象主义风格,歌曲多次使用同音反复的创作手法和宣叙般的声调渲染出一种缥缈的神秘感,从某种意义上说保留了诗词朗读的韵味。全曲的大部分以级进和三度进行为主,声乐旋律音程起伏很小,表现出诗词中的朦胧的气氛和对爱情充满美好的憧憬。

歌曲开头第一句“受苦的灵魂在飘荡”旋律多次同音反跳后,让歌唱如诗词朗读一般,同音反复后的大跳仿佛让人感觉真的在飘荡。歌曲第一段(1-13 小节)歌词的大意是受苦的灵魂在空中飘荡,圣洁的百合花用它的纯净和香气安抚了疲倦的灵魂,无论是花香还是灵魂都是在空中漂浮着,旋律的走向非常契合歌词,每一乐句皆未落到主音上,正好与歌词所表现的语气语意相契合。歌曲第二段(14-28小节)歌词的大意是两个人相爱了。两个人身旁笼罩着浪漫、唯美的氛围,相比第一段,第二段歌词将浪漫气息和爱意讲述得更加明白,而旋律的第八—第十句采用大连线,均为音阶级进上行/下行,大幅度的音阶流动推动了歌曲情绪的发展,旋律和歌词相契合得非常完美。

三、该作品的语言艺术和演唱艺术表现

(一)歌唱语言

法语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它优美动听、明亮悦耳、柔和抒情。演唱该歌曲需着重注意咬字,要遵循法语发音的语言特点,注重元音的发音,法语是世界上元音最多的语言,一共有16 个元音,其中a/e/i/u/y/o 六个元音字母需要单独练习,保持语言的连贯特点,使单词与单词之间通过元音连起来,歌唱时要注意歌词的“联诵”,两元音在一起只读后一元音,前一元音不发音,如《浪漫曲》第一句L'âme évaporée 两个词联诵的结尾音不发音。在这首法语歌曲中,要注意一些字母的发音,如字母j 发音与中文“日”相近;字母s 在字尾不发音;字母qu 发拼音k 的音;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鼻化元音,鼻化元音是法语的特有现象,法语有4 个鼻化元音,该歌曲中有两个鼻化元音,该歌曲中的单词dans、vent 发a 的鼻音ã,donc 发o 的鼻音õ。

(二)演唱的声乐技巧

1气息的控制

该歌曲的音域是d1-g2,大部分的音在中低音区,中低音区音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中低音区要唱的浑厚、实在、沉稳,中低音区一定要把喉位放下来,保持喉部肌肉的松弛去进行演唱,这样出来的气息才是平稳的,中低音声部不能只用纯真声,仍需真假声混用,保持声音的饱满状态,高音的部分要唱得飘逸、朦胧,越高的音越需要气沉下去,不可扯着嗓子唱,这样的声音是尖锐、不圆润的。中低音区和高音区的过渡也要引起重视,要统一状态和音色。总体来说,整个歌唱是自由的,是通过气息的支持控制来完成的,气息要深、松、稳、有弹性。

2音量的控制

《浪漫曲》整首歌曲包括三个力度的标记,分别是pp、p、mf,这首歌曲带有强烈的印象主义色彩,歌曲音量的变化幅度不能太大,它展现的是一幅幅印象画,演唱时避免乐句与乐句之间音量差距过大破坏总的音乐的感觉。

(三)恰到好处的情感处理

歌曲的表达要建立在歌曲的深入了解之上,该歌曲具有浓厚的印象派特征,歌曲中有许多色彩性和弦并且在不停地转调、离调,这需要演唱者演唱之前要细心感受音乐的色彩感。《浪漫曲》展现的是一种朦胧的气氛,表达的是对爱情的憧憬之意,突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朦胧的音响效果和旋律色彩感,旋律没有内在的紧张感,更像是脑海中回想的一帧帧画面,故演唱时避免加入过多的情感表达,或者夸张的抒情和喜悦。要注意声音细腻的把控,获得艺术之前的通感(和诗歌、绘画一样的情感),从而反映诗歌、绘画中的情感变化。歌唱者在歌唱之前可反复朗诵歌词,在脑海中构思出一帧帧画面,把握歌曲的整体意境和感觉,为歌唱时有恰到好处的情感处理做好准备。

四、结语

德彪西艺术歌曲《浪漫曲》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带有浓烈的印象主义风格,更加追求自由,更加注重作品的意境,不同于传统音乐的风格,不局限于传统音乐中那种严密的结构。该篇通过研究钢琴伴奏、旋律和歌词的配合来加深读者和演唱者对艺术歌曲的感受和认识,主要通过语言艺术、声乐技巧和情感处理三个方面来帮助演唱者理解和欣赏印象派音乐创作的风格特点,进而更好地演唱《浪漫曲》这首歌。

注释:

①Mélodie:柏辽兹作为史上第一人用这个词来称呼他所作的歌曲,并以此来区分德国艺术歌曲和那种旋律就是一切的歌曲。

②受苦的灵魂在飘荡:受苦的灵魂在飘荡是浪漫曲的歌词,浪漫曲歌词是由玛利亚翻译的。

③联诵:在同一节奏组中,如果前一词以不发音的辅音字母结尾,后一词以元音字母开始时,前一词的词末辅音字母由不发音变为发音,与后面的元音组成一个音节,这种现象叫做联诵。

欧洲音乐的发展(我觉得你应该学会自己百度,你自己百度一下:欧洲音乐或者欧洲音乐发展史不是更好?)  

发展前期:

  统治中世纪(即从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封建社会建立开始,至文艺复兴以前的一段"黑暗"时代)欧洲意识形态领域和一切艺术的是基督教那时唯一合法的、正统的音乐形式是起源于四、五世纪的圣咏(chant),包括占主导地位的格 里高利圣咏和更古老的安布罗西圣咏(后者至今仍在米兰的教堂中使用)。这种纯粹宗教用途的音乐只限于在教堂中由唱诗班演唱,没有乐器伴奏,是纯粹的单音音乐(不分声部,大家都唱一样的旋律),分为利底亚、弗里几亚等四种调式及其变格调式。

  一开始欧洲还没有合适的记谱法,只能采取口耳相传的方法记录流传音乐文献。后来最早的记谱法“纽姆谱”发展出来,但只能用简单的线条暗示音的长短高低。总的来说,中世纪欧洲音乐与其它艺术一样遭到压制,但在虔诚的宗教信仰激励下音乐家们(那时都是教士)创造了不少优秀的圣咏精品,难怪前几年有一张圣咏唱片(由西班牙一个修道院的修士演唱)在Bill Board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数月之久。单声的圣咏后来开始在旋律线下方四度加上平行的旋律线,形成了最早的和声。

  发展历史:

  1450年至1600年--文艺复兴

  十四、十五世纪罗马教庭在与世俗君主的政治斗争中多次被挫败,威信与势力开始衰落;同时欧洲一些地区如意大利日益繁荣的贸易和手工业造就了最早的资产阶级和金融贵族,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批的市民。他们迫切要求有为自己服务的艺术形式,反对教会的束缚,宣扬以人而不是以神为本的人文主义。于是在文学、建筑、美术也包括音乐领域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

  音乐史上的文艺复兴起始于1450年左右。那时一批有才华的音乐家云集在勃艮第(相当于今天法国北部、比利时一代)宫廷,显示出一派歌乐升平的气象,被称为“法兰德斯乐派”。此时音乐家们主要使用一些日益改进的弦乐器如诗琴 ,音乐内容开始涉及世俗生活,记谱已经使用点线组合的形式,称的上是今天五线谱的鼻祖,到十六世纪中后期开始使用四线、五线谱记谱,教会调式逐步解体,大-小调体系逐渐形成。

  宗教音乐也继续发展。一个重大事件是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宣扬人人皆可凭借虔诚信仰与上帝相通。路德创造了众赞歌这一群众化的音乐形式,由教徒在礼拜仪式上自行演唱。同时,罗马教庭为了对抗宗教改革,力图强化圣咏在宗教音乐中的统治地位。帕莱斯特里那发展了织体复杂的多声部圣咏,把这一体裁推向了发展的高峰。

  1600年至1750年--巴罗克时代

  巴罗克时代是欧洲音乐大发展的时代在这150年的历程中,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

  1750年至1827年--古典时期

  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即由多个并行发展的旋律线交织成复杂的织体的作曲手法)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即旋律+和弦的作曲手法)。 在这个时代大显身手的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海顿(交响乐之父)、莫扎特(音乐神童)、贝多芬(乐圣)。在欧洲启蒙运动和大革命的洗礼中,欧洲音乐的主题从延续近千年对神的虔诚转移到对理性的崇尚上来,使得古典时期的 作品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1827年至19世纪末--浪漫主义时期

  1827年贝多芬的逝世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此时的欧洲文化正经受浪漫主义潮流的洗礼。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把作曲作为抒发自我感情的手段,作品中体现出他们内心中丰富复杂的感情。这一时期还涌现出一大批演奏家,如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多以辉煌的炫技手法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冲击。十九世纪中后期随着欧洲民族主义思潮的抬头,一些民族国家开始有了用自己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音乐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强力集团等,可称之为民族乐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象主义潮流

  音乐上的印象主义与绘画上的印象派或有相通之处--都十分注重色彩(尽管音乐色彩和颜料的色彩不同)和外界景象在艺术家本人心中的印象德彪西和拉威尔是此派的代表人物。

  20世纪--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方向多元化。

  影响较大的有本世纪初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和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等。勋伯格的十二音作曲法彻底废弃了统治欧洲音乐近400年的调性体系,十二个音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一体系为他的弟子贝尔 格所继承。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主义崇尚复调和对位法,在调性方面采用多调性,并不象勋伯格的无调性走的那样远。 本世纪特别是战后西方音乐发展流派众多,如无声音乐、噪声音乐、微分音乐等,电子合成器等新的技术手段更为标新立异的音乐家们提供了新的武器。西方音乐发展潮流日益多元化。

鳟鱼五重奏(舒伯特)

小夜曲(舒伯特)

第八交响乐“未完成”(舒伯特)

第九交响曲“伟大”(舒伯特)

圣母颂(舒伯特)

菩提树(舒伯特)

乐与之时(舒伯特)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野玫瑰(舒伯特)

音乐瞬间 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序曲(门德尔松)

结婚进行曲(门德尔松)

春之歌(门德尔松)

乘着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

第一钢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无词歌钢琴曲集(门德尔松)

第四交响曲“意大利”(门德尔松) A小调钢琴协奏曲(舒曼)

C大调幻想曲(舒曼)

第四交响曲(舒曼)

蝴蝶(舒曼)

狂欢节(舒曼)

童年情景(舒曼)

诗人之恋(舒曼) 马祖卡(肖邦)

波兰圆舞曲(肖邦)

F大调夜曲(肖邦)

F大调船歌(肖邦)

C小调夜曲(肖邦)

C小调即兴幻想曲(肖邦)

雨滴前奏曲

葬礼进行曲 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

爱之梦

钟(根据帕格尼尼的钟改编)

小夜曲 茶花女幻想曲

弄臣

阿依达

奥塞罗

安魂曲

★希望大家不要再把“维瓦尔第”与“威尔第”弄混 蓝色多瑙河舞曲

皇帝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

蝙蝠序曲

闲聊快速波尔卡

电闪雷鸣波尔卡 第三号交响乐(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摇篮曲(勃拉姆斯)

圆舞曲(勃拉姆斯) 阿莱城姑娘(比才)

卡门(比才)

小步舞曲(比才)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

C大调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罗密欧与朱莉叶幻想曲序曲(柴可夫斯基)

降E大调那波里舞曲(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双人舞(柴可夫斯基)

四小天鹅(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序曲(柴可夫斯基)

花的圆舞曲(柴可夫斯基)

胡桃夹子组曲 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幽默曲(德沃夏克)

金婚进行曲(德沃夏克) 朱尔的哀思(马斯奈)

泰绮思冥想曲(马斯奈)

沉思曲(马斯奈) 爱的礼赞

威风凛凛进行曲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家庭交响曲 月光曲(德彪西)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德彪西)

牧神的午后(德彪西)

小小牧羊人(德彪西)

布娃娃(德彪西)

雪之舞(德彪西)

大海(德彪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260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