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电影是讲潜水的里面主人公好像是卓尔是叫什么电影啊 外国的

有个电影是讲潜水的里面主人公好像是卓尔是叫什么电影啊 外国的,第1张

  是《碧海蓝天》吧?

  中文片名

  碧海蓝天

  原片名

  Le Grand Bleu

  更多中文片名

  夜海倾情

  碧海情深

  更多外文片名

  Grand bleu, Le

  The Big Blue

  Grand bleu, version intégrale, Le (France) (director's cut)

  Grand bleu, version longue, Le (France) (director's cut)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片长

  119 min / 168 min (extended version) / France:132 min (original cut)

  国家/地区

  美国 法国 意大利

  对白语言

  英语 法语 意大利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70 mm 6-Track Dolby SR

  级别

  Canada:G UK:15 USA:PG-13 Finland:S Sweden:11 USA:PG France:U USA:R Canada:PG West Germany:12 Iceland:12 Canada:A Singapore:M18 South Korea:15 Norway:10 Denmark:11

  制作成本

  FRF 80,000,000 (estimated)

  版权所有

  1988 Gaumont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编剧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story)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screenplay) &

  Robert Garland (screenplay) and

  Marilyn Goldin (screenplay) &

  雅克·梅欧 Jacques Mayol (screenplay) &

  Marc Perrier (screenplay)

  演员

  罗姗娜·阿奎特 Rosanna Arquette Johana Baker

  让-马克·巴尔 Jean-Marc Barr Jacques Mayol

  让·雷诺 Jean Reno Enzo Molinari

  Paul Shenar Dr Laurence

  塞吉·卡斯特里图 Sergio Castellitto Novelli

  Jean Bouise Uncle Louis

  Marc Duret Roberto

  Griffin Dunne Duffy

  制作人

  Monty Diamond line producer: New York

  Patrice Ledoux producer

  Claude Besson executive producer (uncredited)

  吕克·贝松 Luc Besson co-producer (uncredited)

  Bernard Grenet line producer (uncredited)

  [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Gaumont International [法国]

  Société des Etablissements L Gaumont [法国]

  Weintraub Entertainment Group (executive production)

  发行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德国分公司 20th Century Fox of Germany [德国] (Germany)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Columbia Pictures [美国] (Germany)

  Filmauro Distribuzione [意大利] (Germany)

  Filmauro Srl [意大利] (Germany)

  Samuel Goldwyn Films LLC [美国] (2000) (USA) (re-release)

  其它公司

  Banker's Trust New York Corporation thanks

  Creation Express [美国] costume design

  Editions de la Marguerite [法国] music publishing

  Hotel Capo-Taormina [意大利] accomodations

  Hotel San-Domenico [意大利] accomodations

  The Dolphin Research Center thanks

  US Virgin Island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e [美国] thanks

  US Virgin Islands Department of Planning & Natural Resources [美国] thanks

  US Virgin Islands Film Promotion Office [美国] thanks

  上映日期

  法国

  France

  1988年5月11日

  美国

  USA

  1988年8月22日 (New York City, New York)

  西德

  West Germany

  1988年9月22日

  瑞典

  Sweden

  1988年9月30日

  芬兰

  Finland

  1988年10月21日

  英国

  UK

  1989年2月24日

  菲律宾

  Philippines

  1989年4月8日 (Davao)

  法国

  France

  1998年6月17日 (re-release)

  美国

  USA

  2000年7月14日 (limited) (re-release)

  意大利

  Italy

  2002年9月27日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热爱大海的贾克(Jean-Marc Barr饰),一直想与大海为伍,即使他在年少的时候,父亲因一次潜水发生意外而被大海吞噬,贾克对大海的爱始终没有改变。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邂逅中,贾克认识了年轻美丽的女子乔汉娜(Rosanna Arquette饰)并且爱上了她,自此之后,贾克的生活似乎变得无法掌握,贾克六神无主地旁徨在大海与乔汉娜的抉择中

  本片为1988年戛纳影展的开幕大片,描述个人难以融入现实社会的困境中,因此转而寻找梦想中的另一种生活,带著浓厚的自传色彩。人类不断向极限挑战,但最后以回归大海为终,为一部蓝色调的**。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一句话评论

  Between what you know and what you wish, lies the secret of [The Big Blue]

  N'y Allez Pas, Ça Dure Trois Heures! [version longue]

  The sea has a secret [Australian poster]

  DangerLike PassionRuns Deep

  影片评价

  作为法国人吕克贝松的成名作,《碧海蓝天》没有任何的商业气息,她就是一部圆梦的**,她带着一个男人童年的印迹和对大海的眷恋、对爱对生命的思考,讲述着简单而又永恒的故事。当音乐涌动将希腊爱琴海的海水宽阔地推入眼前,我凝神屏息。在宁静的海岛小镇上,雅克和恩佐的友谊和战争从一枚硬币开始,童年愉快地穿梭于白色和蓝色之间,在希腊闪烁的阳光下,他们纵身一跃,各自寻找自己的梦想。

  让·雷诺扮演了伟大的潜水员恩佐。是的,我喜欢说“伟大的恩佐”,你一定记得他的小汽车,他滑稽的意大利潜水服,他自负的表情,他的不可一世,他的爽朗,他的柔情,他在海边穿一身白衣弹着钢琴,他用尚雷诺最具有特征的嗓音说:“我要找一个人,我要找到雅克!”。因为只有童年的伙伴雅克才是他真正的对手,只有雅克才能够明白海洋的秘密。

  “你知道怎么才会遇见美人鱼吗?要游到海底,那里的海更蓝,在那里蓝天变成了回忆,躺在寂静中,你决定留在那里,抱着必死的决心,美人鱼才会出现。她们来问候你,考验你的爱。如果你的爱够真诚,够纯洁,她们就会接受你,然后永远地带你走……”

  雅克和恩佐就这样在蓝色的背景下,一次次的潜入深海,恩佐为了征服海洋和雅克,而雅克,雅克无需征服,因为他本身就属于海洋,在那里他没有拘束,像逃离人类的异族回归了故乡。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忘记雅克,他那样容易的获取了你的心。你无法忘记他的眼神,他眸子里害羞的友善的光彩,但他不属于任何人,我们只能远远的爱着他,眷恋他。我有时候也做点白日梦,一次次的将自己当成是乔安娜,梦想着能够被雅克抚摸一次,能够和他在希腊美丽的夜晚对视一回,在秘鲁那片白色冰原上,和他初次相遇,直到最后对他说:去吧,我的爱人,去海里。

  吕克·贝松没有让相爱的人在一起,或者说这个故事是要远远的将俗事抛开的。恩佐在一次潜水失误中将生命交给了大海,雅克护送他的灵魂走入海底的深处;那些来自海的声音,那些海豚伙伴们无时无刻不在另一个世界召唤雅克的归来。在寂静的夜晚,这是最后的抉择,雅克听见了那些声音,他的灵魂告诉他要什么,他告别了他的乔安娜,潜入深海,这是生命的回归,是永恒的大爱,纯洁的雅克拥有了一切,那些同他一同追逐嬉戏的海豚,也许其中一个是他少年时就消失的爸爸,也许其中一个是他的乔安娜,他伟大的朋友恩佐。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又该往哪儿去呢?在《the big blue》里,在海洋的背景下,躺在宽大的蓝色中听一首天籁,直到光滑的海水覆盖我们,一同回归生命最初的宁静之地。

  特色影评

  碧海深情

  作者:崇。

  《The big blue》,开始是充满全屏的黑暗,接着黑白**中出现苍茫的海,无边无际。耳边环绕的是海豚那沉长的嘶鸣,一圈一圈,扩散开来。

  爱琴海边的礁石上出现一个奔跑的少年_雅克,生活在希腊的法国男孩,有哪样深深的眼窝,漆黑的瞳仁,迷惘而纯真的眼神让人不由自主心生怜悯。

  简单的白房子层层叠叠,就像是迷宫那样,目光随着雅克的奔跑在这迷宫中窜行,跑到出口,就看到了海,蔚蓝的天空映照出这碧蓝的海,海水涌动,细细的波纹像是有意描绘在了深蓝的幕布上。

  恩佐,或许连他自己也无法分辨他与雅克究竟是对手还是朋友,戴眼镜的少年,天然存在着一种傲气,沉在浅浅的堤岸附近的金币,他从雅克那里“抢去”,不,也并不能够称为抢,6秒的快速下潜,或许他为的不是那金币而是对手,雅克眉头紧锁,并没有答应他的挑衅。

  第一次看见海豚是在梦里,真实的就像是雅克每次潜入海底与那些生命交流那样普通,游过来的海豚惊了他,笔直的上游,梦醒了,也许这就是它的召唤,那蔚蓝的海。

  父亲死于最后一次下潜,他对雅克说:别担心我了,要是我累了,会有美人鱼来帮我。

  牵拉着生命的绳断裂的时候,雅克拼命的想要跳入海中,叔父抱着他的腰使他无法入海,他拼命挣扎着,手臂击起的水花混杂着泪水,让人的心沉闷的疼痛,疼痛的人是恩佐,爱琴海岸的礁石上他看见了这一切,拼命的呼喊雅克的名字。

  黑白**终于结束了,以黑白与彩色分割时间,时间这端的他们长大成人。

  乔安娜无疑是这部深蓝**中的最暖色调,**的头发,雀斑,大眼睛的女孩,独自来到冰天雪地的地方,在房子的大门前遇见了穿红色潜水服的男人,深深的眼窝,迷惘而纯真的眼神,是的,他是雅克,潜入深深的冰湖,他游动在其中,不呼吸,也似乎不用呼吸,深蓝色的潜水服,深蓝色的海,似乎他本来就是属于这里的。

  握着记录雅克心跳频率的纸带,乔安娜眼中闪烁的是关切与那一抹柔情。

  恩佐成为了世界潜水冠军,弟弟说:“你可以买很多东西。”他说:“不,我要找到他,那个法国小子。”少年时代未完成的角逐他一直记忆在心中,而他坚信他才是他的竞争对手。

  恩佐和雅克相遇,他们是朋友,很好的兄弟,一次次彼此超越着,滑入海中的镜头里升腾着气泡,一百、二百、三百……英尺数的增加,心里突然如同落入深海般的沉重,闷热。

  雅克打开钱包给乔安娜看,里面是碧蓝池水中的海豚,他说:看这是我的家人。然后他哭了,孩子那样的哭泣,他说:“你见过什么人有这样的家人么?”他爱大海,他爱海豚,但不可否认,他与人们是不同的,就像来自另一个空间,他应当属于大海。

  不只一次看见雅克抱着海豚在碧蓝的水中游动,翻腾,海豚银白光滑的脊背在海中是那样的美好动人,深蓝的海让人深深沉迷无法自拔。

  恩佐死了,终于他是无法战胜雅克的,四百英里深的海水中,他长久的下潜,越潜越深,他对雅克说:“你是对的,那里其实更好。他让雅克把他放在海里,就那样在海水中深深下落,缓慢,优美,他是属于那里的,这样自信骄傲的男人,他曾在爱琴海边弹一架白色的钢琴,笑容明媚,不断地追求与挑战,终于他成功了,归属了蔚蓝,潜去了最深的地方。

  又一次雅克在梦里见到海豚,成群的海豚游动,于是他似乎明白了,下潜前的最后一次告别中乔安娜哭了,她说那里什么都没有,是又黑又冷的,而这里有我,有解冷的我。雅克不看她只是说我只是想去看看。乔安娜趴在船沿上说:好吧!我的爱人,你去吧!可爱的乔安娜,有小小的雀斑,头发凌乱,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穿雅克大大的长体恤阳光明媚的女人。她哭了,想起恩佐曾对她说,你爱他爱得太深,于是看不清他并不属于这个。

  曾经雅克讲给乔安娜的那个故事:当你潜入海底,那里的海水不再是蓝的,天空在那里只成为回忆,你就躺在安静里,你在那里,决心为她们而死,只有那样人鱼才会出现,如果你的爱足够纯洁与真挚,他们就会和你在一起,然后永远的把你带走。

  400英尺深的海底,雅克又一次看见了海豚,他微笑,终于松开了牵着他生命的绳索。

  或许从一开始,雅克——这个有深邃如海一样眼眸的男人就该回到大海,那样纯澈的灵魂在那里才能够获得归属。

  (《The big blue》首映于法国,1988年由美,法,意合拍,为吕克贝松成名作。)

  大海咏叹调《碧海蓝天》

  作者:极品影虫

  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影片至少要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其中,构思精巧的剧情,激烈碰撞的人物必不可少。最起码,也得让眼球和耳朵过过瘾。我抱着这种“传统”看法已经很多年了。直至影片《碧海蓝天》的出现。

  如果要想从本片的故事中找寻“刺激”将是徒劳的。导演吕克贝松的这部早期作品与他以后拍摄的多部影片相比更象是一部“实验之作”。因为,支撑起整部影片的基石不是技巧,而是“本能”!如果让我陈述影片的剧情可能不需要三十个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洛城机密》的分支都足以填满两部《碧海蓝天》。爱情、友情、亲情,导演也只是浅尝辄止。然而,近三个小时的**我却看得如痴如醉。奇怪!平淡的故事加平凡的人物等于精彩的影片,导演是如何让这个看似荒谬的等式成立起来的呢?

  “放弃”不同于妥协,是因为有更“精彩”的主题需要彰显,因为影片触及到的领域已经超出了一般的情感界定,主人公颠覆常理的行为似乎也无法用理性的角度去解释。导演在此一扫细枝末节的羁绊,成功的唤醒了观众沉寂于内心深处的“海洋情结”。

  杰克与亚舍是生活在意大利临海的两个小男孩。杰克忧郁、腼腆,亚舍开朗、自负。他们共同的爱好是潜水,(这可能也是两位主人公唯一相同的地方)。或许,童年的记忆永远都是灰色的,影片在记述这段历史时,采用了黑白胶片。杰克的父亲由于一次事故葬身海底。(与同类题材的影片处理为造成了主人公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不同)杰克似乎并未因此就惧怕海洋,反而更加“浸*”于潜水。(在此,影片为主人公与众不同的性格埋下伏笔)与杰克近乎“本能”的爱好不同,亚舍虽同样精于潜水,但他所迷恋的却是天赋带给自己的成就感与“名誉”。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其实更多的是建立在竞争之上。(虽然杰克并不知晓这一点)

  成年后的杰克与亚舍各奔东西,然而、命运的纽带却似乎总将他们系在一起。一次挑战潜水极限的比赛让他们再次重逢。生命与海洋之间的精彩对话就此展开。如果你是刚看完《完美风暴》再来欣赏此片,那杰克与亚舍的行为就肯定属于“疯狂”之列。《完》刻意表现的是海洋的狂躁和吞噬一切的恐怖。并用“黑色”来体现这一主题。然而《碧》却试图透过主人公那似乎“不可理喻”的疯狂行径来向观众传达“生命回归”的思想。孕育与包容一切的大海对人类而言不应该是陌生与恐惧的代词。所以,影片镜头里的大海永远都是湛蓝的,显示出一种壮观的美。并且,导演将这一风格贯穿始终,让人不禁产生与主人公一起畅游大海的冲动。

  我们无法嘲笑杰克的纯真,因为当杰克与海豚一起嬉戏,流露出的笑容竟是那么清澈、甜蜜。我们也无法唾弃亚舍的自大,因为当一项世界记录被他刷新时,我分明听到被喜悦激荡后明显加快的心跳。影片主人公身上体现出来的素质正是生活在现代都市中的人最为缺乏的。这是一种未被世俗功利所侵蚀的“单纯”。一种为了追求梦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勇气。导演为了把这种分别更清晰的呈现于观众面前,特意安排了“乔安娜”这个角色。应该说,乔安娜身上体现出的气质与她的价值取向暗合了观众的普遍看法。她与杰克从相爱到疏离产生的各种冲突也可看作两种不同人生观的激烈碰撞。当然,导演最后还是让“梦想”战胜了“现实”,成全了影片“完美”的主题。

  不可否认,挑战潜水极限有很大的危险性。导演也并未逃避这一事实。但是,他却通过角色的特立独行重新赋予“死亡”不同于一般的含义。杰克与亚舍在不断挑战记录的冒险中,似乎怀着一种使命感。这让我想起那句登山者名言“因为,山在那里。”真乃异曲同工也。本片主人公潜水的动机也很简单,“因为,海里有他毕生探寻的一个梦,为了寻觅它,每次潜水,都很难为自己找到一个上来的理由。”但是,极限并不代表无限,当比赛变作当杰克与亚舍两人之间的竞争时,死亡就已经站在一旁窥伺他们了。导演在本片中处理两位主人公死亡的手法是我见过最唯美的一种。我甚至都不愿将它称之为死亡,当我看到杰克与海豚最终相伴,游向海洋深处时,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生命的另一种回归”。而不是终结。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配乐非常有特点,精彩却不喧宾夺主,巧妙的融入影片绚丽的画面中并相伴始终。好似生命最自然、最原始的呐喊,给人一种深入肺腑的畅快与淡淡的感动。

  《碧海蓝天》是导演吕克贝松只身闯荡好莱坞之前的作品。整部影片呈现出一种清新、流畅的叙事风格,并流露出其对生命与自然深深的眷恋。这与他往后作品的“另类”有很大不同,(当然,本片主题也有叛逆的一面,只是比较隐秘罢了。)欣赏这种影片无须太多的智慧,你只须彻底打开自己心灵的窗户,让情感自然流露,并伴随着故事的起伏自由徜徉其中,最后,留给你的定是无限的惬意与一颗愈发明澈的心灵。

  吕克贝松曾说“**,不过是一片阿司匹林”。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相信了。

  [编辑本段]精彩花絮

  ·亚瑟救起被困潜水员的那艘船,名叫“奥林匹亚”,至今仍保留在希腊的Amorgos。

  ·**是虚构的,然而其灵感来源于专业潜水员雅克·梅荷和亚瑟的故事。

  ·**在法国引起巨大轰动,在**院持续放映时间超过了一年。

  ·该片是法国80年代获得经济效益最好的一部**。

  [编辑本段]获奖情况

  1988坎城影展开幕大片,1988凯撒奖〈最佳音乐及最佳摄影〉

  [编辑本段]精彩对白

  英文部分

  Jacques: I don't understand Please explain to me

  Enzo: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Jacques: Everything!

  Enzo: About what

  Jacques: About everything!

  Enzo: Mama mia

  --------------------------------------------------------------------------------

  [After getting 10000 dollars]

  Roberto: Enz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ith the money

  Enzo: Have the car painted

  Roberto: Guiseppe will do that for 25 dollars

  Enzo: Then tell him to wax it too

  --------------------------------------------------------------------------------

  Enzo: Don't look at Jaques as if he was a human being, he comes from another planet

  --------------------------------------------------------------------------------

  Enzo: Ah, I was 17! I was so in love with her, I tried to die for her Two years later I can't even remember her name Time, erases everything

  --------------------------------------------------------------------------------

  [After receiving ,000]

  Roberto: Enzo, really, whatcha going to do with the money

  Enzo: A rosary for mama, a dress for Angelica and you , get yourself a suit that fits But most important

  Roberto: Yes

  Enzo: Find me the Frenchman Find me Jacques Mayol

  ----------------------------------------------------------------------------

  Let’s talk about my world My world is you I love you I want to live with you I want to have a baby with you I want to have a house with you A car with

  you A dog with you You know that Jacques

  --------------------------------------------------------------------------------------------------------------------------------------------

  Go ,Go and see , my love!

  中文部分

  ——潜水痛苦吗?

  ——很痛苦。

  ——为什么你还要潜水呢?

  ——潜水的痛苦在于,当我身处海底时,会找不到让自己浮出水面的理由。

  你知道该怎么样才能见到美人鱼吗?

  潜到海底。

  在那里,海水甚至已不是蓝色。

  蓝色成为了回忆。

  你漂浮在寂静中。

  呆着。

  要下定决心愿为她们而死。

  只有这样她们才会出现,

  才会出来见你,判断你对她们的爱有多深。

  如果

  爱为真。

  爱为纯。

  她们就会和你在一起。

  永远的带你离去。

  [编辑本段]穿帮镜头

  ·连续性:雅克脱下他的运动鞋然后又是穿着运动鞋跳进水池里。即使导演切换了镜头,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换了鞋子。

  ·连续性:在纽约,当乔安娜把她的原始报告递交给老板的时候,她手中的香烟。

  [编辑本段]幕后制作

  法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的浪漫代表作《碧海蓝天》全新蓝光版B区套装共有三碟:第一碟收录全新修复的《碧海蓝天》加长版正片,第二碟收录吕克-贝松的第五部长片《亚特兰蒂斯》,第三碟为花絮碟(包括95分钟的幕后制作纪录长片,41分钟吕克-贝松参加1988年戛纳影展记者会的视频)。

  本片遭到主流影评界的排斥(影评人认为水下摄影是惟一值得称道的元素),但在影迷当中却享有较高的地位。

  [编辑本段]精彩影评

  他们原本属于海

  两个原本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最终都回家了。

  法国人的片子,常常让我跟不上他们的调子,得费好大劲才能望其项背。

  一部纯美的片子,纯在于杰克的世界,美在于那种至深的湛蓝。

  很喜欢湛蓝色,能让人很静也很平,深海区就是如此的蓝。

  吕克贝松镜头下的地中海很美,人鱼同游的场景让人不忘。

  恩佐和杰克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们属于海,最终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回家了,当杰克最终放手,与海豚一起消失在深海 中,确实,这种境界,你只能佩服法国人的创造力了,或许,法国人也不属于这个世界。

绝对全

《 Come Like Shadows 》 (2008) production executive

《 Come Like Shadows 》 (2008) producer

《杀手47 Hitman 》 (2007) producer

《的士速逮4 Taxi 4 》 (2007) producer

《的士速逮4 Taxi 4 》 (2007)

《秘密 The Secret 》 (2007) producer

《 "Valérian et Laureline" 》 (2007) producer

《 Un château en Espagne 》 (2007) executive producer

《阿拉伯男孩米奇 Michou d'Auber 》 (2007) executive producer

《 Frontières 》 (2007) co-producer

《 Invité, L' 》 (2007) executive producer

《金色大门/金门 Nuovomondo 》 (2006)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亚瑟与毫发人 Arthur et les Minimoys 》 (2006) also books

《亚瑟与毫发人 Arthur et les Minimoys 》 (2006) producer

《亚瑟与毫发人 Arthur et les Minimoys 》 (2006)

《侠盗魅影/女抢匪 Bandidas 》 (2006) (written by) &

《侠盗魅影/女抢匪 Bandidas 》 (2006) producer

《 Ne le dis à personne 》 (2006) executive producer

《 Meurtrières 》 (2006)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相思成灾 Love and Other Disasters 》 (2006) executive producer

《四月之恋 Avril 》 (2006)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植物学家的中国女孩 Filles du botaniste, Les 》 (2006)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 Jungle, La 》 (2006)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 Dikkenek 》 (2006) executive producer (uncredited)

《 Flora Plum 》 (2006) producer

《当我还是歌手时 Quand j'étais chanteur 》 (2006) executive producer

《天使A Angel-A 》 (2005) producer

《天使A Angel-A 》 (2005)

《非常人贩2/玩命快递2 Transporteur II, Le 》 (2005) producer

《非常人贩2/玩命快递2 Transporteur II, Le 》 (2005) (characters) &

《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The Three Burials of Melquiades Estrada 》 (2005) producer

《转轮手枪 Revolver 》 (2005) adapted by

《转轮手枪 Revolver 》 (2005) co-producer

《犬人丹尼/狼犬丹尼/猛兽出笼 Danny the Dog 》 (2005) (written by)

《犬人丹尼/狼犬丹尼/猛兽出笼 Danny the Dog 》 (2005) producer

《骗局 Imposture 》 (2005) producer

《 Ze film 》 (2005) co-producer

《明眸失神 Yeux clairs, Les 》 (2005) co-producer

《成为库布里克 Colour Me Kubrick: A Trueish Story 》 (2005) executive producer

《 Souffleur, Le 》 (2005) co-producer

《 Akoibon 》 (2005)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 Spécial police 》 (2005) producer

《东北部 Nordeste 》 (2005)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 Au suivant! 》 (2005) co-producer (uncredited)

《黑盒悬疑 Boîte noire, La 》 (2005) executive producer (uncredited)

《红杏惊魂 Entre ses mains 》 (2005)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暴力街区/第十三区 Banlieue 13 》 (2004) producer

《暴力街区/第十三区 Banlieue 13 》 (2004)

《暗流2:末日天使/赤色追缉令:末日审判 Rivières pourpres II - Les anges de l'apocalypse, Les 》 (2004)

《暗流2:末日天使/赤色追缉令:末日审判 Rivières pourpres II - Les anges de l'apocalypse, Les 》 (2004) co-producer

《的士女王/计程车女王/美国版《的士速逮》/终极杀阵美国版/出租汽车女王/狂速的士 Taxi 》 (2004) producer

《的士女王/计程车女王/美国版《的士速逮》/终极杀阵美国版/出租汽车女王/狂速的士 Taxi 》 (2004) (earlier screenplay)

《 Mensonges et trahisons et plus si affinités 》 (2004) co-producer (uncredited)

《 Mensonges et trahisons et plus si affinités 》 (2004) thanks

《 À ton image 》 (2004)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颤栗/血色月亮 Haute tension 》 (2003) co-producer (uncredited)

《盗佛线/泰拳天巴都/拳霸 Ong-bak 》 (2003) executive producer (uncredited)

《车神/极速威龙/卢贝松之雷霆杀阵 Michel Vaillant 》 (2003) co-producer (uncredited)

《车神/极速威龙/卢贝松之雷霆杀阵 Michel Vaillant 》 (2003) (scenario) &

《一路顺风 Bon voyage 》 (2003) thanks: from Michèle et Laurent Pétin

《芳芳郁金香 Fanfan la tulipe 》 (2003) producer

《芳芳郁金香 Fanfan la tulipe 》 (2003)

《 Tristan 》 (2003) co-producer

《终极杀阵3/极速的士/的士速逮3 Taxi 3 》 (2003) producer

《终极杀阵3/极速的士/的士速逮3 Taxi 3 》 (2003)

《柯特莱特家族 Côtelettes, Les 》 (2003) producer

《笑也是罪过 Rire et châtiment 》 (2003)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笑也是罪过 Rire et châtiment 》 (2003) thanks

《 Moi César, 10 ans 1/2, 1m39 》 (2003) co-producer (uncredited)

《 Cheeky 》 (2003) co-producer

《 Felicità non costa niente, La 》 (2003) co-producer (uncredited)

《迷情追杀 The Truth About Charlie 》 (2002) very special thanks

《非常人贩/换命快递 The Transporter 》 (2002) camera operator: underwater unit

《非常人贩/换命快递 The Transporter 》 (2002) (written by) &

《非常人贩/换命快递 The Transporter 》 (2002) producer

《埃及艳后的任务 Astérix & Obélix: Mission Cléopâtre 》 (2002) additional camera operator

《天使的肌肤 Peau d'ange 》 (2002)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混乱与欲望 Turbulence des fluides, La 》 (2002) producer

《布兰雪 Blanche 》 (2002) co-producer (uncredited)

《龙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 (2001) (screenplay) &

《龙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 (2001) producer

《绿芥刑警/极速追杀令 Wasabi 》 (2001) producer

《绿芥刑警/极速追杀令 Wasabi 》 (2001)

《 15 août 》 (2001) producer

《 De l'amour 》 (2001) thanks

《企业战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 》 (2001)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企业战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 》 (2001) story

《终极杀阵2/极速的士2/的士速逮2/出租车2 Taxi 2 》 (2000) producer

《终极杀阵2/极速的士2/的士速逮2/出租车2 Taxi 2 》 (2000)

《光芒万丈 The Dancer 》 (2000) producer

《光芒万丈 The Dancer 》 (2000) (story)

《出口 Exit 》 (2000) associate producer (uncredited)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 (1999) co-producer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 (1999) lyricist

《圣女贞德 The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 (1999)

《 Cour interdite 》 (1999) co-executive producer

《终极杀阵/极速的士/的士速逮/出租车 Taxi 》 (1998) producer

《终极杀阵/极速的士/的士速逮/出租车 Taxi 》 (1998)

《切勿吞食 Nil by Mouth 》 (1997) producer

《第五元素 Fifth Element, The 》 (1997)

《第五元素 Fifth Element, The 》 (1997) (screenplay) &

《 "La Femme Nikita" 》 (1997) (unknown episodes)

《这个杀手不太冷/终极追杀令/杀手莱昂 Léon 》 (1994) co-producer

《这个杀手不太冷/终极追杀令/杀手莱昂 Léon 》 (1994)

《双面女蝎星/舐血狂花 Point of No Return 》 (1993) (film La Femme Nikita)

《亚特兰提斯 Atlantis 》 (1991)

《亚特兰提斯 Atlantis 》 (1991) co-producer

《霹雳煞 Nikita 》 (1990) co-producer

《霹雳煞 Nikita 》 (1990)

《碧海蓝天 Grand bleu, Le 》 (1988) Blond Diver (uncredited)

《碧海蓝天 Grand bleu, Le 》 (1988) camera operator: underwater unit

《碧海蓝天 Grand bleu, Le 》 (1988) (screenplay) &

《碧海蓝天 Grand bleu, Le 》 (1988)

《碧海蓝天 Grand bleu, Le 》 (1988) co-producer (uncredited)

《 Kamikaze 》 (1986)

《 Kamikaze 》 (1986) producer

《地下铁 Subway 》 (1985) scenario

《地下铁 Subway 》 (1985)

《地下铁 Subway 》 (1985) producer

《地下铁 Subway 》 (1985) Subway driver (uncredited)

《最后决战 Dernier combat, Le 》 (1983) producer

《最后决战 Dernier combat, Le 》 (1983)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吕导的九部作品:

1981年 《Avant dernier, L' 最后的阿旺特》

这是一部短片,因为都没看过,所以不好意思了,当时这部影片曾在Fantastiqe d'Avoriaz**节上展出,是吕克贝松的处女作了。

1983年 《Dernier combat, Le 最后的战斗》

贝松的崭露头角之作是1983年的《最后的战斗》。这似乎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影片,但片中的世界并不能看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延续性,片中有大量对人类未来的富于想象力的寓言性悲观描写。

1985年 《Subway 地铁》

接下来是一部以巴黎地铁为背景的惊险片《地铁》,想象力仍然是影片最大的特色,这也显示出贝松成年后才接触地铁的特异思考和想象。故事发生在巴黎地铁复杂而广阔的空间中,弗莱德抢了海伦娜丈夫的保险箱,逃到地铁中,由此结识了长期生活在地铁中的滑轮小子、鼓手无名氏等人。弗莱德找海伦娜要赎回文件的钱,海伦娜的丈夫手下一伙和警察都在追捕弗莱德。海伦娜在寻找弗莱德夺回文件的过程中,逐渐爱上了他,而越来越背叛自己的阶级和生活环境。弗莱德从小嗓子受伤不能唱歌,一直希望组成一个乐队。在地铁同伴的帮助下,弗莱德成功地组织起一只乐队,他还抢劫了运钞员,用抢来的钱争取了一次地铁演出的机会。在乐队“枪不杀人人杀人(gans don't kill people,peoples kill people)”的演唱声中,弗莱德倒在枪口之下,匆匆赶来的海伦娜只能含泪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吻了他。

影片名为“地铁”,而片中绝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地铁中,吕克贝松成功的表现了地铁中的生活空间和独立的小世界。弗莱德闯入这个小世界,马上发现这里比地面上更适合他,这个后来者从一进入地铁就再没有出去,直到最后死在地铁中,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交给这个神秘的地下世界。显然,贝松用自成体系的地铁世界隐喻社会中非主流的另类人群,绝不循规蹈矩的生活和摇滚音乐是这个小世界中的典型特征。几乎影片中所有人物的过去都暧昧不明,只生活在现在,只有阿佳妮饰演的海伦娜是从过去走到现在。这种心理时间层次的表现,使得影片只处于一种表面描述的状态,无法更深层次塑造人物形象,这几乎是吕克·贝松最大的弱项。片中的几个主要角色是虚幻的,他们的超现实无法博得观众的认同,反而几个配角倒很有趣味:滑轮小子、雷诺饰演的鼓手、不时出现的卖花人、警长的两个手下——一个叫“batman”,一个叫“罗宾”等等。这些配角一起使整个地铁世界更加完整,也使影片更富娱乐性,但也从他们身上看出贝松对这个另类世界的有意粉饰。这种平衡的结果,就是使这个地铁世界更加平庸化,更能被“地面”上的社会所接受。从影片中的音乐就可以看出,最后的乐队表演虽然歌词是“枪不杀人人杀人”之类的“警世”之句,但音乐却是类似香港“温拿”乐队一般的流行歌曲旋律。一方面强调个人世界的另类色彩,一方面却又以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包装,这就是贝松的“地铁世界”。

从影片类型上说,这也是一部古怪的影片:惊险、警匪、爱情、音乐,贝松在此表现出他对好莱坞各种类型片的熟悉和仰慕。可能,这样的组合让人不由对比西班牙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但贝松远没有阿氏作品的尖锐和力度,以及对现实生活的逼真的扭曲描述。如果说阿氏作品是超现实主义的话,贝松的这部《地铁》只是一个经过包装的、混乱、虚幻的梦境。

1988年 《Grand bleu, Le (The Big Blue) 碧海情》

1988年,吕克贝松执导了自己早期**中最成功的影片《碧海情》。杰克和亚舍从小在希腊的海边长大,十分熟悉水性,长大后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潜水员。杰克的母亲很早就离开两父子回美国了,父亲在一次潜水中因事故在杰克面前丧生,对杰克产生了强烈刺激。亚舍找到杰克,希望他也参加潜水冠军赛。纽约的女保险员若安娜在见到杰克潜水之后,对他产生极大兴趣,追踪他来到冠军赛。杰克在冠军赛上获得极大的成功,和亚舍再次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若安娜也到了情浓难舍的地步。不过,杰克还是对大海和他在大海中的朋友——海豚,也一样充满依恋。杰克赶到纽约去见若安娜,但大海和海豚的呼唤经常使他感到不安。一次潜水中,亚舍出了事故,杰克悲痛地把亚舍的尸体送入深海。杰克从此更加陷入迷乱的情绪之中,仿佛他已不再是人类,而是一只大海中自由的海豚。影片结尾处,正要潜入海中的杰克听到妻子若安娜怀孕的消息,他深情地向妻子凝望之后,纵身跃入夜色中的大海,跟随着海豚的召唤,消失在漆黑的海水中。

这部影片可以说是贝松的成名之作,来自童年的记忆和梦想饱含着作者无尽的深情,这种真诚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影片中大量精美的水下摄影,展现了神秘幽深的海底世界,令观众大饱眼福。稍带喜剧性的人物性格描写并没有流于庸俗噱头,而是带着自信与爽朗。其中对于生活在美国、纽约的人们的窘态的奚落,也带着典型的欧洲人的自豪,与开阔明朗的海边景色形成鲜明对比。这部影片是贝松最出色的**之一。 可以看出,贝松在影片中融合进了自己的一些童年经历和少年梦想,成功塑造出一位以大海为家,以海豚为友的年轻潜水员杰克·马约尔的形象,片中有大量优美的水下摄影,表达了贝松自己对大海的热爱之情。该片在当年恺撒奖评选中获得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奖。在受到众多观众的热烈请求之后,贝松后来还发行了一个长达3小时的版本,加进了很多拍摄的素材,包括这个超长版本,在巴黎地区就有200万人次观众看过这部影片。可以说,这部影片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1990年 《Nikita 尼基塔》

相隔两年多以后,贝松再次推出自己的又一部力作《尼基塔》。几个流氓地痞抢劫了一家商店,和赶来的警察发生火并,罪犯中只有一个女子活了下来,但她也因为枪杀警察被判终身监禁。法国秘密警察把尼基塔改造成为一个秘密杀手,为国家工作。尼基塔以新的身份重新进入社会,并有了新的爱人和生活,但这个新的身份也同时带给她谎言和血腥。影片结尾,尼基塔在完成一个重大任务之后脱身离去。

影片主要情节和结构绝非完美,甚至有点松散,这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说,应该是个不小的“硬伤”。尼基塔的秘密受训、执行任务的各个片断缺乏内在的联系,成了多个孤立的“生活散记”。而尼基塔各个时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既没有细腻的描绘,更缺乏深刻的理解。种种内心深处的曲折,都被乖张的外部行为掩饰起来,而这些行为除了一个原则上的解释之外,更多时候则显得比较暧昧,或多或少地带着虚张声势的成分。

影片的开始部分是很成功的,带着非洲色彩的强烈鼓声不仅引出一批街头地痞的疯狂行为,而且成为全片中惊险动作场面的音响标志。在这个大家死光光的黑色段落里,主人公尼基塔虽然只在最后几个镜头中出现,但极度黑色的心理和行为为影片开了个紧张而充满疑问的好头。接下来审讯和法庭上的几个场面,把尼基塔的野性描写得淋漓尽致。而终生监禁的判决也把故事讲得似乎山穷水尽,尼基塔看来无论如何没有办法推翻判决,而整部影片就将在这条窄路上发展,尼基塔始终处在孤立无援、进退两难的困境中,从而把情节发展和人物内心矛盾的冲突推到极至。

尼基塔始终是孤独的,生命在她看来充满痛苦,而忍耐痛苦则是她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在特训期间,还是重回社会之后,甚至找到了一个爱她的男人,都不能平息这种痛苦。这是尼基塔的悲哀,也是这个社会的悲哀。尼基塔不断地试图找到人间温情,而又不断地失望。生日时,特训教官鲍伯带她出去吃饭,而送她的生日礼物却是杀人的指令;她和男友度假旅游,却在宾馆浴室狙击暗杀,尼基塔就在对平静幸福的渴望和无法言说的痛苦中挣扎着。这几乎是个死结:尼基塔本来是终生监禁的囚徒,而这种可以触摸到幸福却始终无法得到的生活,几乎比任何的监禁都更加令人难以忍受。

影片最后的结果,实在有点无可奈何:尼基塔一走了之。真的能这样简单吗?这样的结果固然令尼基塔从痛苦的深渊中解脱出来,但情况真的这样简单,那她甚至根本不用执行任务,政府的这种行为也几乎失去了控制。好在将近100分钟的影片已经快把观众和尼基塔一起逼疯了,观众的自我带入情绪使他们忘记了尼基塔的黑色过去,所有人一起欣慰尼基塔的解脱。观众在导演引导性的刻意描绘之下,代表社会体会、谅解了罪行。从这一点上来说,导演成功的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也是贝松出露好莱坞特色的**之一。

1991年 《Atlantis 亚特兰提斯》

贝松以个人方式制作了一部《亚特兰提斯》的影片,他不仅自己导演,而且自己亲自担任摄影指导和剪接,可惜影片并没有掀起大的反响。

1994年 《Léon 杀手里昻,又名这个杀手不太冷》

1994年,贝松再度出击,以《这个杀手不太冷》(杀手莱昂)轰动整个世界影坛。由意大利来法国谋生的莱昂,一直是孤独的雇佣杀手。直到有一次,他为了救一个面临死亡危险的小女孩打开了自己的房门,两个人从此开始相依为命。莱昂教她“杀人技术”,她教给莱昂法文,两人的关系日趋亲密。杀害小女孩一家大小的疯狂警察找到了这两个人,一场血战之后,莱昂与该警察同归于尽。

意大利杀手在美国的亡命生涯,这本来就是个法国**中少见的题材。我们似乎能在马丁·斯科塞斯的美国意大利社区黑帮片中约略找到一点影子。在这个大片横行的新时代,贝松出于对娱乐性的追求,着眼点、处理手法、影像风格都完全不同于马丁的纽约社会写实派**,充斥影片始终的更多是枪战和爆炸的刺激性场面。尽管影片以感官刺激和夸张的漫画手法增强娱乐性,但成功的却是对两位主人公的独特刻画,其中的细腻浪漫之处,是我们无法对好莱坞动作片强求的。

雷诺饰演的“酷”杀手莱昂,把内心的孤寂和痛苦都外化为冷漠麻木的行为举止和自我封闭的风衣墨镜,这种造型可以在阿兰·德龙全盛时期的法国黑帮片中找到根据,像《独行杀手》,《杀手杰夫》等等(本专题将在以后的黑帮**中涉及)。比较之下可以看出,新时代**强调的是外化的、平面的、简明极端的影像风格。莱昂的思维在现代社会显得简单、固执,种种行为使他像个都市中最“酷”的“乡巴佬”——如果他没有了瞬间夺人性命的杀手本领,那他就是个纯粹的都市农民了。简单封闭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使这个夸张的人物更加贴近观众的心,杀手的冷酷与乡巴佬的憨直结合地是那样自然,也难怪莱昂称自己的工作是“清洁工作”。在莱昂的思维里,杀人只不过是个工作,和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同样平凡也同样无法摆脱。这就是莱昂的生存方式,他的情感也是如此封闭麻木,影片中隐约透露出当年莱昂的一段“情史”可以让我们揣测这种封闭的原因。在同样孤苦的小女孩出现后,莱昂开始恢复自己已经死去的情感,寄托他情感的象征就是片中那盆著名的花草。

小童星娜塔丽·波特曼的角色,未必有多少揭露法国社会现实的企图,分明是一种带有投机倾向的剧本操作。不过,这个角色在世界范围得到青少年影迷的喜爱,也能够从侧面反映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在这部漫画一般的影片中,贝松不仅塑造出极其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细腻的情感,而且创造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枪战段落,这也是影片能够在全世界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莱昂的出场就先声夺人,以神龙难见首尾的杀手技巧凝成气势。影片中段,莱昂在杀手基础课的传授中显示了深厚的“职业理论基础”,巩固了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奠定“绝顶高手”的场面,是莱昂十分钟搞定缉毒署大楼,从警察手中救出小爱人的段落,大有温酒斩华雄的大将风范。在影片最后一场,莱昂一身独对警方两百多人,虽然身死,但猛志长存,成就辉煌英名。这几个段落层次分明,设计巧妙,是动作片结构的绝佳范例。观众争相到影院观看这部既有狂暴的枪战场面,又有绕指柔情的暧昧老少恋的异国风味的好莱坞式大片。主演雷诺和波特曼也一举成为世界级偶像明星。

1997年 《Fifth Element, The 第五元素》

如果说贝松正是一步步走向好莱坞,并以自己个人风格的大片向好莱坞宣战的话,那么1997年的这部《第五元素》也可以说是贝松与好莱坞的一个媾和成果。不仅影片模式已经完全好莱坞化了,而且故事发生场景也是在纽约,拯救人类和地球的也是好莱坞明星布鲁斯·威利斯。影片仍旧是在拯救地球,这个古老的主题在片中政府向布鲁斯·威利斯交待任务时都险些令人发笑,而威利斯的表情也分明在说“又来了,我都烦了”。这几年威利斯也确实够累的,经常拯救美国、拯救地球,光纽约就拯救了好几次。好在这是一部娱乐片,能发笑也是卖点。除了关于未来的某些独特的想象力可以看出贝松的个人痕迹之外,影片完全可以归到好莱坞生产的一大堆科幻片队伍里去了。整个影片的视觉效果也是相当“大片化”的,未来都市的设计、未来的枪械军火、宇宙人物的造型等等都在自觉不自觉的仿效着美国经典科幻片。但不管怎么样,该片还是在1997年成为了法国**票房冠军,全球总票房超过2亿美元,并且获得戛纳**节的技术奖。

1999年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圣女贞德》

接近世纪末,贝松突然以好莱坞史诗片的模式运作完成了一部大制作的古装片《信使:圣女贞德的故事》。要知道德莱叶和布莱松的“圣女贞德”都是**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作品,而且几年前贝松的法国前辈雅克·里维特刚刚拍过一个版本,美国的版本也刚刚完成,贝松有把握挑战这些高手吗?这几乎是所有观众和影评人的疑问。

1429年,一个法国小女孩贞德在看到自己的家人惨遭英国人毒手后,在经历了神秘的幻觉之后,她对外宣称自己获得上帝的指示,将带领法国军队击退英军。法国储君查理,在母亲的怂恿下接见了贞德,并将大批军队交给贞德带领。在贞德神圣业绩的鼓舞下,法军战无不胜,奇迹般地将英军击退,查理也在胜利中加冕。国王登基后,一味图谋媾和,贞德被设计陷害落入英军之手。最后,贞德被指斥为巫女而被英国当局烧死。

这似乎是贝松为情人乔沃维奇度身定做的影片,影片豪华的古装大场面成了乔沃维奇展示“演技”的理想背景。从影片一开始的戏剧性转折、神秘气氛的营造,直到英法两国大军对峙交锋,贝松一直忙于刻画贞德的外部形象和神奇的事迹。就象十年前的《尼基塔》一样,贝松把对人物内心描绘的任务,全部交给女演员,任由她们表演出暧昧的“神经质”、“惊慌”、“疯狂”等等外部行为,更把解释这些行为内心动机的任务交给观众。这样单一的极端手法并不能达到更深层次揭示人物内心的结果,而更象是对于塑造人物力不从心或无暇顾及的简单处理。

和美国版本一样,贝松花了大量的笔墨描述贞德得到法王支持后的前两次战役,并着重强调了贞德作为精神统帅在战场上的神奇作用。而对于贞德面对死亡和上帝的受审程,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显然贝松并不想向影坛前辈德莱叶和布莱松看齐。 圣人和疯子就是一线之隔,也许贝松就是这样认为的。除此之外,影片就几乎没有多少好说的,我们看到了一个世纪之交法国的西席·地密尔式的豪华巨片。对了,影片最后出现的、由达斯廷·霍夫曼饰演的上帝的使者,算是贝松对贞德题材的一个“特殊处理”吧。

第十部影片就是《天使-A》,吕克的封镜之作

吕克·贝松的**节奏明快,富于时尚感,风格诡异,几乎每部影片都能激起人们的期待。他认为**人在拍摄过程中有时不得不做出妥协,但当自己的准则受到攻击时,一定要学会说“不”,要坚持对自我和对**的忠诚。(千龙网评价 )

吕克·贝松是一位个性鲜明非常新锐的导演,不仅具有法兰西式文艺片的浪漫,而且拥有商业性的强烈社会烙印,同时却又裹着好莱坞大片的气势。一方面他遭受着影评人的毒口,另一方面他的**受到大量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使之在赢得高票房的同时,也赢得多项奖项。(今新媒评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337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