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天器的名字都体现着“中国式浪漫”,你最喜欢的名字是哪一个?

我国航天器的名字都体现着“中国式浪漫”,你最喜欢的名字是哪一个?,第1张

最喜欢的就是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天问”非常具有寓意,而且和航天工程非常搭配!天问,是我国古代诗人屈原的一首长诗,主题就是询问、求知。在诗中,无论是古今变化、神话传说、日月星辰,都进行了提问,表现出对传统的大胆怀疑,对自然的探索精神和求知精神。

这恰恰就是中国航天的探索、求知精神,天问一号,也正是带着这种求知欲,前往火星,探索不为人知的星球!

1,天问一号,代表着求知、用于探索的精神!

人类相比宇宙,就如同沧海一粟,想要探索宇宙,最重要的就是求知欲,敢于怀疑,敢于想象的态度。

天问一号,作为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词表现出中国对太空的好奇与探索,尤其是火星!火星作为地球的邻居,同样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并且火星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在数十亿年前,火星很有可能存在生命。

火星充满秘密,地球作为火星的邻居,需要对火星进行探索,或许火星真的存在生命,或者存在过生命,地球生命或许真的来源于火星。

2,天问一号即将到达火星:

2020年发射的3个火星探测器,都将在2021年2月到达火星。

天问一号在2月到达火星之后,会进入火星轨道,进行为期3个月左右的轨道探测,轨道探测器将探索火星的大气环境、地形,并拍摄绘制火星地图。

完成3个月左右的轨道探测后,中国首个火星漫游车将开展登陆任务,这也是天问一号最难的探测任务之一。

由于火星距离地球距离较远,信号无法实时传递,因此天问一号的登陆器只能依靠自己进行智能化登陆,这是非常困难的事情,稍有差错就会导致登陆失败。

目前只有美国和苏联完成了火星登陆,苏联探测器登陆火星后一段时间失联,因此并非完全成功。

中国航天探测器的名字,往往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沉淀。

天问一号的火星漫游车尚且处于征名阶段,目前排名前十的征名中,主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神话传说,比如祝融、哪吒、赤兔、天行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的结晶。

中国航天器的命名,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精神和文化,这些都是数千年的文化带来的成果,虽然只有一个词语,但却可以代替千言万语!

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一直在突飞猛进。继神舟12 ,13号以后,神舟14号又突破了很多第1次。神州14号的设计更加先进,更加方便宇航员进出舱门,而且对宇航员的安全更加有保证。宇航员出舱更加舒适,便捷,安全。他们更加从容地”走出家门,遨游太空“。

神舟14号的舱门是一米宽的设计,更加方便宇航员穿着笨重的宇航服自由出入。而且神舟14号舱门的打开非常便捷,只要宇航员用手轻轻扳动一下门把手就可以把门打开。是一种刚与柔的平衡,利用杠杆放大原理找到平衡点,这样的话宇航员就会很省力。这次出仓的仓门作为航天器机构中的复杂产品设计结构复杂,涵盖了密封,传动,锁紧,导向,润滑,人机工效等学科。既给宇航员打开舱门提供了方便,又给宇航员安全出舱提供了方便。这种人性化的设计体现了中国式的浪漫。

而且宇航员的安全绳索长达10米。有效的连接了宇航员和神舟14号航天舱。而以前的有效长度仅有一米多。而这个安全绳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验证明,它能够经过数万次的扭转牵拉,还能保证宇航员的安全。能够最大范围的让宇航员在航天舱外活动,完成航天舱外的科学试验。而且这种安全绳采用了耐空间辐射的特殊包裹附材料。还采用了辅助排绳,滑轮组引导钢丝绳排绳。而且此次宇航员在航空任务执行过程中有云台灯照明。宇航员在空间站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手机应用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等各种模式。创造最佳舒适的环境。更加有利于自己的工作和睡眠。

虽然科研很重要,但是科研人员能够舒适的工作更重要。科研人员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科学家不仅要讲究效率,更讲究安全,便捷和舒适。让我们的航天员开开心心的工作,平平安安的归来。

我们中国有如今的航天辉煌成绩,完全取决于很多科学家的夜以继日与呕心沥血的研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面对外国航天技术的封锁与不分享,我们中国人民埋头苦干、不断钻研终于有了如今航天史上的辉煌成绩,如今“嫦娥”已经奔月。并且拍到了月球背面的清晰照片,还带回了月球土壤。不得不说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茁壮迅猛发展,面对外国航天技术的垄断,我们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属于航天事业不朽的丰碑!

一、天问一号

天问一号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名称,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2020年4月,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我国计划通过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天问一号”探测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要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同时这也是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在今年的2月份,“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公布了传回的火星图像。

二、祝融号火星车

前一段时间经过广大网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火星车命名,最后结果出来了,那就是首次火星探测车命名为“祝融”。那么“祝融”这一名称,究竟有哪些文化内涵? 我们来介绍一下,祝融是上古神话中的火神, 中国传统神话中,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后,有了火种但不会保留和使用。于是祝融便发明了新的取火方式及用火和保留火种的方法, 为民造福的祝融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也一直为华夏儿女所敬仰和膜拜。 

三、我们的航天梦

中国的航天梦是亿万中国人民的航天梦,我们在向往美好太空的同时,是中国的航天技术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宇宙太空的神秘之处,我们中国人不仅有“梦”而且还敢于圆“梦”,用自己拼搏进取的精神更是去逐“梦”。

是的。12月6日,嫦娥五号上演“月上之吻”,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此前,我国已完成10次地球轨道的“太空之吻”。

12月6日,经历了6天的孤独绕月之旅,嫦娥五号的轨道器作为此次探月任务的短驳车,终于等来了他的乘客——上升器,两者“拥抱”完成我国首次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

与载人航天弱撞击型周边式对接机构不同,嫦娥五号采用了抱爪式对接机构方案,从“太空之吻”变成“月轨相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研制的红外及可见光双谱段监视相机,定格了发生在38万公里之外高速运行的两器相拥瞬间。

扩资资料

太空拍照“神器”定格嫦娥五号“拥抱”瞬间

2020年7月27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处回望地球,并拍下了在茫茫宇宙中相互守望的地月合影照片,一时间刷爆网络,拍下这张刷屏照片的即为中国航天所研制的光学导航敏感器。

八院控制所光学导航专家郑循江说,不同于探火任务中光学导航敏感器的“副业”发挥,此次嫦娥五号所搭载的双谱段监视相机是一款专业拍照“神器”,其主业就是记录轨道器与上升器的交会对接过程,以及轨道器与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分离、与支撑舱分离过程。

“与以往任务中所搭载的监视相机不同的是,这款相机集红外和可见光成像于一体,红外和可见光传感器经各自的光学镜头获取图像数据,根据遥控指令要求在六种拍摄模式中自由切换,实现红外和可见光分别或同时成像。”郑循江说。

他打了一个比方:这就相当于给普通相机加了一个夜视仪,即使交会对接过程发生在月背,接受不到太阳光照,地面人员也可以通过红外相机记录下全过程。

当然,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如果光照太强,可见光相机拍摄的照片也存在过曝的可能,影响观看效果。有了这款双谱段相机,则可确保全天时、全光照条件下记录交会对接过程,也可以让公众从红外镜头的视角看看太空。

郑循江说,为了给公众呈现高清画质,该相机可见光谱段分辨率达到2048×2048;红外谱段选用非制冷长红外波段,分辨率为640×480。但要在此基础上实现红外和可见光同时成像,数据量巨大,研制初期产品始终无法达到任务要求的帧频。项目团队通过优化DSP软件架构和算法,提升了软件运行效率。

中国网—中国航天的11次浪漫之吻 祝福中国航天!

中国青年报—太空拍照“神器”定格嫦娥五号“拥抱”瞬间

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载人空间站叫“天宫”……中国人把航天梦藏在这些浪漫的名字里。

以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为例,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也是“神州”的谐音,象征着飞船研制是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协作的产物;同时“神舟”还有神气、神采飞扬之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再比如,中国载人空间站命名“天宫”,“天宫”又名“紫微宫”,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宫殿,一方面寓意对未知天空的探索,另一方面也有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之意。

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4月24日上午,国家航天局在江苏南京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现场正式宣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  

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礼记》曰:“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的命名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以上内容参考 光明网-中国航天起名有多浪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44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