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

关于十九世纪的俄国文学,第1张

  一、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分期:

  列宁说:“俄国解放运动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这与曾给该运动以深刻影响的俄国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是相适应的,这三个主要阶段就是:(1)贵族时期,大约从1825年到1861年;(2)平民知识分子或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期,大致上从1861年到1895年;(3)无产阶级时期,从1895年到现在。”这段话就是十九世纪俄国历史和文学史分期的依据,即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和衰落的三个时期。

  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1.与解放运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解放运动即俄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其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和农奴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个突出的内容就是反专制和农奴制,因此被视为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提出并回答解放运动最关心的问题。如“谁之罪”的问题,“怎么办”的问题,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都通过文学形象给予了揭示和回答。

  1895年之前,俄国还没有组织严密的进步政党,领导解放运动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进步知识分子的肩上,进步的作家和批评家实际上担当了解放运动领导者的重任,也给十九世纪俄国的进步文学与批评涂上了一层浓重的政治色彩。

  2.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与十九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相比,俄国文学后来居上,不仅在作家和作品的数量上超过了西欧,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体裁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而使俄国文学走在了欧洲的前列。正如高尔基所说:“度比较一下西方文学史和俄国文学史,就可以得出这个不可动摇的结论:没有一个国家像俄国那样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出现过灿若星群的伟大名字。”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普希金的诗歌,都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一流的位置。另外还有奥斯特罗夫斯基的戏剧,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的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都充分反映出俄国文学的成就与特色。

  3.系列化形象的出现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出现了形象系列化的倾向,不同的作家共同努力塑造了“多余人”形象,“新人”形象和“小人物”形象等系列化的形象,形象了俄国文学独具特色的人物画廊。其中,“多余人”的形象系列最为完整,最为典型,艺术成就也最高。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奥涅金,其后有比乔林,别里托夫,罗亭,拉夫列茨基,奥勃洛莫夫,而奥勃洛莫夫是最后一个多余人。通过多余人形象系列,反映了贵族知识分子革命性的丧失,提出了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批判了造成多余人的封建制度。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具有很高的典型性,不同的人物既具有共同的特征,又各具性格特点,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4.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俄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多属于探索型的人物,他们或致力于探索俄国社会的出路,或探索人的精神归宿,表现出颇具宗教意味的虔诚性。

  与法国文学相比,俄国文学更具道德感和宗教感,人物往往似肩负着十字架的圣徒,怀着深深的责任感和负罪感,在精神领域艰难地跋涉。这就出现了拉赫美托夫式的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小人物,和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德烈、彼尔、列文和忏悔式贵族聂赫留道夫等形象。在他们的身上还表现出明显的禁欲倾向。

  三、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的发展

  (一)贵族革命时期:

  政治论争:斯拉夫派,西欧派,民主派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前的文学:古典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卫国战争和十二月党人的起义,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代表人物有雷列耶夫,奥陀耶夫斯基以及普希金。

  批判现实主义产生的诸条件:现实的反农奴制的斗争;十八世纪讽刺作家拉季谢夫对现实的批判,感伤主义在心理描写方面的成就,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中反压迫求理想的精神,都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

  二三十年代,克雷洛夫的寓言,格里鲍耶多夫的戏剧,普希金的后期作品,已初步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点,尤以普希金在多方面的成就而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莱蒙托夫和果戈理在三十年代亦由浪漫主义转向批判现实主义。莱蒙托夫(1814-1841)在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塑造了多余人比乔林的形象。

  自然派:即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派。其形成背景是,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发表之后,一批青年作家纷纷仿效之,形成了所谓“果戈理派作家”,而反动文人由诬蔑他们是自然派。别林斯基接过这一称呼,勇敢地捍卫自然派,并指出自然派的特点是真实地描写和批判农奴制社会的黑暗面,以下层社会的人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是俄国社会迫切需要的文学。别林斯基的理论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后自然派遂成为文坛的主流,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如赫尔岑,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奥斯特罗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谢德林,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二)平民知识分子时期:

  1.斗争激烈,创作繁荣:

  农奴制改革之前资产阶级自由派与革命民主主义派之间“两种历史倾向,两种历史力量”之间的斗争。自由派赞美改革,民主派则揭露改革的骗局,“宣传农民革命的思想”,因此遭到当局的残酷镇压。

  各派都通过文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创作空前活跃。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在五六十年代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和作品有:

  冈察洛夫 《奥勃洛摩夫》(1859)

  屠格涅夫 《前夜》(1860)《父与子》(1862)《猎人笔记》(1847-1852)

  车尔尼雪夫斯基 《怎么办?》(1862)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1866 )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1863-1869)

  谢德林 《外省散记》(1856)

  奥斯特罗夫斯基 《大雷雨》(1860)

  涅克拉索夫 《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3-1877)

  美学方面的成果: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博士论文《艺术对现实的美学关系》()是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重大贡献,在这里,他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论断,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作出了唯物的、民主的阐释。

  2.多余人已去,新人辈出:

  这个时期的文学主人公渐由多余人而转向新人,新人即平民知识分子。新人的特点有:出身平民,热爱科学,唯物务实,勇于实践,品德高尚。

  英沙罗夫是新人的先驱,但他是保加利亚人,他的主要任务是反抗异族压迫,而当时俄国平民知识分子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国内的阶级压迫,因此杜勃罗留波夫写了《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一文,既对《前夜》中英沙罗夫身上的新人特征予以肯定,又呼唤俄国的英沙罗夫的出现,从而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导致屠格涅夫与革命民主派的决裂。

  巴扎罗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他出身平民,埋头实干,性格坚强,能言善辩;反对农奴制,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社会;思想激进,崇尚民主;重实验,尚实用科学,讲唯物。

  通过巴扎罗夫与贵族自由派巴威尔之间的冲突,反映了两种政治倾向之间的斗争,客观地表现了巴扎罗夫在精神上压倒了他周围的贵族,显示了“民主主义对贵族的胜利”。

  作者由于其贵族自由主义立场,过分强调了巴扎罗夫身上的缺点和内心的矛盾(漠视社会问题,怀疑论,对妇女和艺术的错误看法),称其为“虚无主义者”,并为他安排了一个早亡的结局。

  对巴扎罗夫这一形象,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主义者都不满意,前者不满巴扎罗夫精神上的胜利,后者不满作者的贵族立场,以对造成对革命民主派的歪曲。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克服了屠格涅夫的局限,塑造了一批新人的形象: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薇拉(普通的新人),拉赫美托夫(特殊的新人),特别是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正面人物的突出典型,也是世界文学中第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通过这些新人的形象,作者回答了俄国应当怎么办的问题(空想社会主义的方案与不抱任何幻想的坚决斗争)。

  格里沙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中的新人形象。作品揭露了农奴制改革的欺骗性,反映了农民的觉醒,并通过新人形象告诉人们只有为人民的幸福而斗争的战士才是最快乐的。

  3.对黑暗王国的诅咒:

  奥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雨》,揭露了封建专制家庭对儿媳卡杰琳娜的迫害,表现了她的反抗。杜勃罗留波夫称她的反抗是“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安娜卡列尼娜》对迫害安娜的贵族上流社会的控诉,《复活》对整个俄国专制社会的控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谢德林的《戈罗夫略夫老爷们》展示了地主阶级的腐朽没落和必然灭亡。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表现了对旧制度的抗议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揭露专制社会的丑恶也是契诃夫小说的重要内容。

  (三)无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衰落阶段

  此时的俄国文坛是三分天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颓废文学,无产阶级文学

  批判现实主义:托尔斯泰,契诃夫,柯罗连科

  绥拉菲莫维奇,魏烈萨耶夫,安德烈耶夫,库普林

  此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内容仍是批判旧俄国,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和沙皇政府的残暴。1905年革命后,批判现实主义阵营的分化公开化。安德烈耶夫倒向反动阵营,同颓废派合流;库普林倾向于自然主义;绥拉菲莫维奇转向无产阶级;阿托尔斯泰仍站在民主主义立场。

  颓废文学:象征派;阿克梅派;未来派。内容颓废,但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有意义。

  无产阶级文学:高尔基。

清末到民国初期

我国处在军阀混在的状态

奉系指的就是东北军 张作霖领导的 后来是张学良

直系就是指北京的军阀 直是代表直隶 代表人物为冯国璋、曹锟、吴佩孚

皖系指的是安徽军阀 ***是段祺瑞

普希金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俄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富有人民性,被高尔基称为“俄国文学之始祖”和“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

在多种文学体裁都取得了非常为后代的作家提供了典范。所以,他也被公认为“俄国文学的始祖”。

俄罗斯文学和乌克兰、白俄罗斯文学同出一源,发轫于基辅罗斯988年定基督教为国教后的10世纪与11世纪之交。自此直到17世纪初,俄罗斯外患内乱不断,影响了文学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一些作品,多为融宗教、历史于一体之作。只有12世纪末佚名作者的《伊戈尔远征记》,以史诗般雄浑生动的文笔叙述1185年诺夫哥罗德-谢维尔斯基大公伊戈尔孤军出征南方波洛夫人兵败被俘及最后回国的经历,贯穿团结御侮的思想,在内容和技巧上堪与法国的《罗兰之歌》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媲美。

从1240年起,蒙古人入主罗斯近两个半世纪之久,使罗斯的经济、文化遭到巨大破坏。这一时期留下的作品不多,比较重要的有《拔都灭亡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13世纪70年代),以及索封尼记述1380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大败蒙古军事迹的《顿河彼岸之战》(14世纪末)等。

1480年伊凡三世彻底战胜蒙古侵略者之后,逐渐崛起一个以莫斯科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俄罗斯国。全国性的文学代替了分散的地区性文学,并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主要反映进步小贵族同反动领主之间的斗争,代表作为伊·彼列斯维托夫的文章、伊凡四世(1530~1584)同库尔勃斯基公(1528~1583)的通信。 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俄罗斯文学渐渐丰富起来。司祭长阿瓦库姆(1620或1621~1682)的《行传》和宫廷诗人西密翁·波洛茨基(1628~1680)的创作,显示了宗教文学的新发展。还出现了《戈列-兹洛恰斯基传奇》、《萨瓦·格鲁岑传奇》和《弗罗尔·斯科别耶夫传奇》,及《谢米亚克法庭的故事》和《棘鲈的故事》等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民主倾向的世俗传奇故事作品。

17世纪初叶由波兰、瑞典的武装干涉和王朝的更迭等造成的混乱局势,阻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到20年代,有关“混乱时期”的政论著作一度兴盛。17世纪下半叶,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文学开始突破中世纪的格局,题材和体裁都有所增加,出现了大量描述社会生活、带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世俗故事,或反映对新生活的朦胧憧憬与对旧传统的背叛,如《萨瓦·格鲁德岑的故事》、《弗罗尔·斯科别耶夫的故事》;或揭露和讽刺社会弊端,如《谢米亚克法庭的故事》、《棘鲈的故事》。同时,宗教文学也有了新的特色。分裂派领袖、司祭长阿瓦库姆(1620或1621~1682)的《行传》(1672~1675)讲述他同推行教会改革的尼康大教长之间的冲突,和受迫害、被流放西伯利亚的经过,书中充满反强暴的精神和心理描写,是俄罗斯古代文学中第一部以个人为中心而又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著作,文字朴素生动,受到后世作家的推崇。拥护尼康改革的宫廷诗人西梅翁·波洛茨基(1629~1680),为俄罗斯文学增添了新的体裁──音节体诗和诗剧。 彼得一世时期的文学仍然是新旧杂陈,具有过渡性质。沙费罗夫(1669~1739)和费奥方·普罗科波维奇(1681~1736)的政论反对守旧,宣传开明君主专制,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动向。30年代在彼得改革的基础上兴起的古典主义,是此后将近半个世纪中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流派,表现了启蒙主义同中世纪思想原则之间的斗争。康捷米尔(1708~1744)的讽刺诗着重批评20至30年代社会上的愚昧主义流毒和封建等级观念,到50年代还在广泛传诵。罗蒙诺索夫(1711~1765)写颂诗褒扬开明君主,赞美科学文化造福人类。他使文学体裁和语体规范化,并将音节体诗改为更适合俄语特性的音节和重音并重体诗,对统一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诗歌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诗人和剧作家苏马罗科夫(1717~1777)也有过很大影响,同时代人认为他的悲剧和罗蒙诺索夫的颂诗标志着俄罗斯新文学的真正开端。古典主义代表作家还有特列佳科夫斯基(1703~1768) 、赫拉斯科夫(1733~1807)。在古典主义文学中,讽刺作品成长较快。50年代,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讽刺杂志盛行,其中最突出的是诺维科夫 (1744~1818)主编的《雄蜂》(1769~1770) 和《画家》(1772~1773)。前者主要暴露象雄蜂一样过寄生生活的地主,后者侧重抨击上流社会的崇洋媚外风气。此外还有艾明(1735~1770)的《地狱邮报》(1769)和楚尔科夫(1744~1792)的《杂拌儿》(1769)。70年代末,杰尔查文(1743~1816)的颂诗开始问世。他把讽刺与歌颂、批判与肯定结合起来(《费丽察颂》,1782;《权贵》,1798),又把“鄙俗”的日常生活引进诗中(《兹万卡的生活》,1807),从而多少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模式。冯维辛(约1744~1792)在其优秀喜剧《纨袴少年》(1782)中虽然还遵守“三一律”,却深刻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和寄生性,点出农奴制是俄国的万恶之源,向现实主义迈进了一步。

18世纪末叶,在英、德、法等国文学的催化下,感伤主义在俄国勃兴,反映了1773至1775年普加乔夫起义后贵族的忧伤情绪。其倡导人卡拉姆津(1766~1826)打破古典主义的禁忌,将卑贱者的形象引入文学,在《苦命的丽莎》(1792)中写一个农家姑娘和贵族青年相爱,最后见弃自杀。小说着力渲染人物的内心感受,格调新颖,语言清雅流畅,发表后风行一时。感伤主义诗人德米特里耶夫(1760~1837)以寓言、歌谣见长。伟大贵族革命家拉季舍夫(1749~1802)的《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1790)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强烈反对农奴制的力作。他真实地写出了农民的困苦和抗议,并用书中《自由颂》一诗大胆歌颂17世纪英国革命,而抒发作者感受的章节仍保持感伤主义的特点。这部作品没有对当时的文学产生直接影响,其效果到十二月党人革命时才显示出来。 受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胜利引发民族意识高涨和社会动荡的影响,19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变化较快,带有新旧交接的性质。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的喜剧,虽然遵循古典主义的诗艺规范,但所展示的俄罗斯社会冲突、情节、形象和生动语言,已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感伤主义迅速为浪漫主义所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的诗歌脱胎于卡拉姆津,追求内心自由和谐,流露出悲观遁世情调;雷列耶夫(1795~1826)和马尔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党人的诗歌和小说更多继承拉季舍夫的传统,洋溢着反对暴政和争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约自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1825年贵族革命的失败和专制农奴制统治的强化,俄罗斯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又很快让位给以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写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特征的现实主义。原来和十二月党人一起同属于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普希金,从这时起先后创作大量现实主义的戏剧、小说和诗歌,他因此被尊为俄罗斯近代文学之父。稍后的莱蒙托夫首先是个浪漫主义诗人,果戈理也起步于浪漫主义并始终保持着浪漫气质,但前者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及后者的剧作和小说都是严峻的现实主义之作;他们分别从心理分析和幽默讽刺两个不同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家别林斯基主要通过对这三位作家创作的分析评论,为现实主义(当时叫自然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之从此成了半个多世纪里俄罗斯文学的主潮。此后涌现的赫尔岑、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小说、诗歌、戏剧巨匠。当时属于或接近这个主要流派的,还有杜勃留罗波夫和皮萨列夫的评论著作,丘特切夫、柯里佐夫和尼基金的诗歌,以及皮谢姆斯基、格里戈罗维奇、列斯科夫、格·乌斯宾斯基等的小说、特写。

19世纪中后期

俄罗斯文学中,较著名的还有托尔斯泰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费特(1820~1892)和德鲁日宁(1824~1864)的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但其成就和影响都远不能与现实主义相比。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俄罗斯文学出现了新的转折。与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等客观现实情况相适应,俄罗斯文学形成多个流派同时并存的局面。库普林(1870~1938)和蒲宁(1870~1953)等人的小说创作基本上沿着19世纪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同时流露出较多的感伤情调。柯罗连科、绥拉菲莫维奇和高尔基等人的创作试图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以反映新的现实;其中后者的小说《母亲》和剧作《仇敌》因为较好地做到了这种结合,开了后来被定名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先河。此外还出现了不少以否定传统、大胆创新为特点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梅列日科夫斯基(1866~1941)、勃洛克和安德列·别雷(1880~1934)等为代表的象征派诗歌和小说,有迦尔洵(1855~1888)和安德列耶夫等脱胎于现实主义而更接近表现主义的小说和戏剧,以古米廖夫(1886~1921)和阿赫玛托娃为代表的脱胎于象征派的阿克梅派诗歌,以叶赛宁为代表的意象派和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派诗歌等。

具有鲜明的政论色彩、带有民主主义倾向、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出现了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

17世纪:带有民主主义倾向

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俄罗斯文学渐渐丰富起来。司祭长阿瓦库姆和宫廷诗人西密翁·波洛茨基的创作,显示了宗教文学的新发展。17世纪初叶由波兰、瑞典的武装干涉和王朝的更迭等造成的混乱局势,阻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

到20年代,有关“混乱时期”的政论著作一度兴盛。17世纪下半叶,由于全俄市场的形成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开展,文学开始突破中世纪的格局,题材和体裁都有所增加,出现了大量描述社会生活、带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世俗故事,或反映对新生活的朦胧憧憬与对旧传统的背叛,或揭露和讽刺社会弊端。

同时,宗教文学也有了新的特色。

18世纪: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

彼得一世时期的文学仍然是新旧杂陈,具有过渡性质。30年代在彼得改革的基础上兴起的古典主义,是此后将近半个世纪中俄罗斯文学的基本流派,表现了启蒙主义同中世纪思想原则之间的斗争。

罗蒙诺索夫使文学体裁和语体规范化,并将音节体诗改为更适合俄语特性的音节和重音并重体诗,对统一的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诗歌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在古典主义文学中,讽刺作品成长较快。50年代,嘲讽性的寓言诗和喜剧先后再现。

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

俄罗斯文学中,较著名的还有托尔斯泰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费特(1820-1892)和德鲁日宁(1824-1864)的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但其成就和影响都远不能与现实主义相比。

扩展资料

现代文学的特点

1917年十月革命后直到80年代末,俄国实行社会主义的苏维埃制度,因此其文学又通称苏维埃俄罗斯文学;因为俄国是当时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这个阶段俄罗斯文学又是整个苏联文学的一部分。

苏维埃俄国初期,文学界存在许多作家团体,派别之争激烈,创作不多。代表当局主管文艺的卢纳察尔斯基为团结作家队伍做了大量工作。不久,执政的***和苏维埃政府加强了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提倡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创作方法。

参考资料俄罗斯文学

1、克雷洛夫——使寓言突破道德训诫界限的“反叛者”

克雷洛夫是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他通过寓言这一体裁将俄罗斯民间的生动朴实的语言引入俄罗斯文学,为俄罗斯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大炮和风帆》、《剃刀》、《鹰与鸡》。

2、亚历山大·普希金——“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被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代表作:《上尉的女儿》、《叶甫盖尼奥涅金》。

3、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笔名果戈里,是俄国伟大的批判主义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自然派,即以批判的态度对俄国专制农奴制度现实进行直接反映的一派作家。他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死魂灵》、《钦差大臣》。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1普希金文学常识

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伟大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他的作品在俄国解放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光辉的地位。

高尔基赞誉普希金是“俄国文学之始祖”,是“伟大的俄国人民诗人”。他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写诗,一生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例如有优美的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正如别林斯基所说:“直到普希金,才开始了俄罗斯文学,他的诗跳跃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

普希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集大成者,是俄国文学的杰出代表。

2外国文学常识有哪些

1、古希腊讽喻故事集《伊索寓言》,相传为奴隶伊索所作。

2、中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所写的《神曲》,原名《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薄迦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

4、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作家是塞万提斯,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

5、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大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有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6、拉伯雷是法国十六世纪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

7、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有讽刺喜剧《伪君子》。

8、十八世纪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笛福,其代表作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9、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运动中的讽刺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10、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后者的创作延续了六十年之久。

11、席勒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其代表作有戏剧《强盗》、《阴谋与爱情》。

12、拜伦是英国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唐·璜》。

13、雪莱是与拜伦齐名的英国诗人,《解放的普罗米修斯》是其最优秀的作品。

1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代表作。

15、雨果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最著名的小说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16、司汤达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长篇小说《红与黑》是他的代表作。

17、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人间喜剧》包括96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其中重要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18、福楼拜是法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

19、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匹克威克外传》,他的第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是《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是其后期创作的代表作。

20、萨克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家,其代表作是讽刺小说《名利场》。

21、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妹妹爱米丽·勃朗特,都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前者写了自传体小说《简爱》,后者写了小说《呼啸山庄》。

22、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之作,《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他的名篇。

23、罗曼·罗兰是法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的作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其代表作。

24、左拉是法国著名作家,《卢贡——马加尔家族》(包括《娜娜》、《萌芽》、《金钱》等20篇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25、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玩偶之家》是其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26、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7、斯托夫人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老黑奴汤姆的命运,控诉了南部反动的蓄奴制。

28、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惠特曼,其诗集《草叶集》,对我国新诗产生过影响。

29、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30、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历史小说《上蔚的女儿》、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31、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是五幕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32、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3、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草原》、《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变色龙》、《万卡》、《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3外国文学常识有哪些

1、古希腊讽喻故事集《伊索寓言》,相传为奴隶伊索所作。

2、中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所写的《神曲》,原名《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薄迦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

4、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作家是塞万提斯,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 5、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大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有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6、拉伯雷是法国十六世纪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 7、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有讽刺喜剧《伪君子》。

8、十八世纪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笛福,其代表作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9、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运动中的讽刺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10、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后者的创作延续了六十年之久。 11、席勒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

其代表作有戏剧《强盗》、《阴谋与爱情》。 12、拜伦是英国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唐·璜》。

13、雪莱是与拜伦齐名的英国诗人,《解放的普罗米修斯》是其最优秀的作品。 1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代表作。

15、雨果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最著名的小说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16、司汤达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长篇小说《红与黑》是他的代表作。

17、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人间喜剧》包括96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其中重要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18、福楼拜是法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

19、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匹克威克外传》,他的第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是《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是其后期创作的代表作。 20、萨克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家,其代表作是讽刺小说《名利场》。

21、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妹妹爱米丽·勃朗特,都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前者写了自传体小说《简爱》,后者写了小说《呼啸山庄》。

22、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之作,《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他的名篇。 23、罗曼·罗兰是法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的作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其代表作。

24、左拉是法国著名作家,《卢贡——马加尔家族》(包括《娜娜》、《萌芽》、《金钱》等20篇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25、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玩偶之家》是其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26、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7、斯托夫人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老黑奴汤姆的命运,控诉了南部反动的蓄奴制。

28、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惠特曼,其诗集《草叶集》,对我国新诗产生过影响。 29、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30、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历史小说《上蔚的女儿》、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31、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是五幕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32、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3、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草原》、《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变色龙》、《万卡》、《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4屠格耶夫的文学常识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公历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

《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5文学常识

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短剑》(1821)、《囚徒》(1822)《致大海》(1824)等名篇,还写了一组“南方诗篇”,包括《高加索的俘虏》(1822) 、《强盗兄弟》 (1822)、《巴赫切萨拉依的泪泉》(1824)、《茨冈》(1824)四篇浪漫主义叙事长诗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俄罗斯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的人物形象

《驿站长》是俄国文学中第一篇反映“小人物”命运的作品。

619世纪俄国文学的基本特征

19世纪以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哲学力求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法,其影响在20世纪依然存在。到苏维埃阶段,对唯物主义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艺术美的本质与审美意识的分析,以及对现代自然科学(如相对论、量子力学、遗传学、生物学)基本理论的哲学概括。而对西方诸种现代哲学流派的评价,在揭示其主观唯心主义实质的同时,也能吸收其中的合理因素。

19世纪40---60年代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别称,其基本特征在于:忠实地描写现实,以揭露批判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和丑恶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要内容。作品的主人公多为下层人物,作者描写他们的贫困与屈辱,同情他们不幸的命运。在题材民族化、语言大众化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别林斯基认为 “自然派 ”是俄国当时最迫切需要、极有价值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有:冈察洛夫,屠格涅夫,赫尔岑,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等。

7俄罗斯文学史简介

俄罗斯文学是世界文坛上最伟大的文学遗产之一,她的每一个阶段都反映了俄罗斯充满悲壮的、喜剧的和光荣的历史。

在俄罗斯的文坛上,曾经有五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伊万布宁、米哈伊尔肖洛霍夫、鲍利斯帕斯捷尔纳克(迫于苏联 的压力而拒绝接受)、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和约瑟夫布洛兹基。

基辅罗斯时期 俄罗斯国家形成于9世纪末。公元882年,诺夫戈洛德公国的奥列格大公征服基辅公国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辅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国家,史称基辅罗斯。

公元 998 年,当时的弗拉基 米尔大公把基督教定为国教,对俄罗斯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10世纪末至11世纪初是基辅罗斯的极盛时期,就在这时俄罗斯文学开始了它的初始阶段。

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有历史故事、编年史、英雄史诗、传记、旅行记等。最著名的作品是《俄罗斯编年序史》和《伊戈尔远征记》。

蒙古人统治逼?br> 13世纪初,基辅罗斯解体。1237年,由成吉斯汗之孙拔都管辖的金帐汗国征服梁赞等地,后又征服基辅,由 此开始了蒙古人统治时期。

14世纪末,莫斯科公国逐渐强大,德米特里大公率军在顿河平原击败蒙古军。15世纪末,伊凡三世迎战蒙古军队,蒙古军因严寒不战而退,从此结束了长达二百四十年的异族统治。

这时期,俄罗斯的文化发展受到严重摧残,留下的文学作品不多。值得一提的多为记录著名战役的历史故事,如《拔都攻占梁赞的故事》、《亚历山大涅夫斯基行传》、《顿河彼岸之战》等。

莫斯科公国时期 16世纪初,以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形成。为加强中央集权,伊凡四世采取严厉措施镇压主张分权的大贵族。

这种集权与反集权之间的斗争在16世纪文化生活中得到了反映。当代政论文占了重要地位。

较著名的有《伊凡雷帝与库尔布斯基通信集》。17世纪,沙俄征服西伯利亚,并使农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

这时,文学开始突破中世纪格局,出现了一些具有民主主义倾向的世俗故事。阿瓦库姆的《行传》生动地描写了他与大主教尼康的冲突,体现了宗教文学的新的特色。

十八世纪上半期 18世纪前期,彼得一世在位。他对内励精图治,加强中央集权制,对外发展与西欧的关系,加强俄国的实力,从而使古老的俄国逐渐摆脱了中世纪封闭落后的状态。

前二十五年,俄国社会新旧斗争激烈,文学发展却相对缓慢。除了政论文外,没有突出的文学成就。

30年代以后,古典主义兴起。俄国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西欧相似,但因同时到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因此它又带有启蒙主义的特色。

康捷米尔(1708-1744)是俄国古典主义文学形成时期的第一个讽刺作家。罗蒙诺索夫(1711—1765)是俄国第一个著名学者和古典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古典主义作家还有以剧本创作为主的苏玛罗科夫(1717—1777)。 十八世纪下半期 18世纪下半期的俄国主要是在叶卡捷林娜二世的统治之下。

女皇继承了彼得一世的国内外政策,这时期俄国经 济有较大发展,但社会矛盾也相当尖锐,以致1773年爆发了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普加乔夫起义。这一时期,社会思想相对活跃,出现了不少讽刺杂志,其中最优秀的是诺维科夫主办的《雄蜂》等刊物。

90年代,感伤主义文学在俄国出现,代表作家是卡拉姆津。杰尔查文是俄国文学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过渡时期的诗人。

冯维辛是18世纪俄国最杰出的戏剧家。拉季谢夫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贵族革命家和启蒙作家。

十九世纪前期 进入19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学自身的进步,俄国文学也开始出现新的气象。危机四伏。

1801年上台的亚历山大一世的小改小革,未能触及这一制度的基础。1812年,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激起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拿破仑兵败后,俄国军队远征西欧。一些青年贵族军官回国后,成立了以推翻专制政体为宗旨的秘密团体。

1825年12月,他们在彼得堡发动了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起义遭到沙皇 的镇压,但是它揭开了俄国贵族革命的阶段,唤醒了一代年轻人。

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国内采取了高压政策,但是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斗争并没有停止如当时莫斯科大学就出现过赫尔岑—奥加廖夫小组和别林斯基十一号文学社等进步组织的活动。四十年代俄国思想界还发生过斯拉夫派和西欧派之争。

19世纪初期,俄国开始出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早期的代表作家是茹可夫斯基(1783—1852)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人,稍后出现的是思想上更为激进的以雷列耶夫为代表的“十二月党诗人 ”和成就卓著的普希金和莱蒙托夫。

当时较有影响的作家克雷洛夫(1768—1844)和格利鲍耶陀夫(1795—1829)分别以他们的寓言和剧本推动了俄罗斯文学向现实主义方向的发展。30年代前后,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开始形成。

果戈理的创作使这一文学思潮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杰出的批评家别林斯基以自己的理论著作为其推波助澜。

当时著名的作家还有赫尔岑(1812—1870)、柯里佐夫(1809—1842)和格利戈洛维奇(1822—1899)等。 十九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

著名作家有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等。

一、屠格涅夫

1、作家介绍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Сергеевич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2、作品介绍

①、《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最初发表时,有21个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1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3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结局》《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父与子》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发表于1862年。

贵族子弟基尔沙诺夫大学毕业后,带着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到父亲的田庄作客。

巴扎罗夫的民主主义观点,同基尔沙诺夫一家、特别是同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的贵族自由主义观点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巴扎罗夫占了上风。

有一次,巴扎罗夫和阿尔卡狄到省城去参加舞会,遇见贵族寡妇奥津佐娃,巴扎罗夫对她产生了爱情,但是遭到拒绝。最后巴扎罗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尸体的时候感染病菌而死。

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巴扎罗夫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

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实用科学;但是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例如否定艺术的作用,等等。

二、莱蒙托夫

1、作家介绍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Юрьевич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罕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代表作品有《鲍罗金诺》,《祖国》,《当代英雄》等。

2、作品介绍

①、《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创作的长篇小说。1839年至1840年莱蒙托夫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贝拉》、《塔曼》和《宿命论者》。

1840年5月莱蒙托夫将这几篇小说同未曾发表的《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梅丽公爵**》合在一起发表,这便是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该作讲述主人公毕巧林是青年贵族军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然而他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 

这是一个冷酷自私的利己主义者。莱蒙托夫选取了毕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

②、《两兄弟》

《两兄弟》是俄罗斯作家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创作于1836年的同名五幕剧本。

全剧以梁兄的争风吃醋为冲突的中心。尤里从彼得堡回莫斯科省亲,巧遇从前的恋人薇拉,于是便欲重温旧梦,不料此时薇拉已嫁给一位富有的公爵。

其兄亚历山大也与薇拉有过一段爱情纠葛,这时也对薇拉纠缠不休,且用尽心机,百般阻挠尤里与薇拉叙旧。薇拉虽对尤里旧情未泯,却碍于妻子的义务,狠心斩断情丝,随丈夫去了乡下。

作者通过这场爱情纠纷,批判了当时俄国社会中自私、守旧的思想对真正爱情的蚀害和扼杀。

三、普希金

1、作家介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俄罗斯帝国政府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

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

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罗斯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刻。

2、作品介绍

①、《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也译作《欧根·奥涅金》)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长篇诗体小说,写于1823~1831年,发表于1831年。

该作写的是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他厌倦了上流礼会生活,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俄国的乡村。在那里他结识了地主拉林家的长女达吉雅娜。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给奥涅金写了一封深表爱慕之情的信。而奥涅金却根本不能理解达吉雅娜的真挚情意,竟轻浮地当面表示拒绝,说什么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

后来,奥涅金在决斗中杀死了自己的好友连斯基,便离开了乡村。几年之后,奥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一次交际活动上又遇见达吉雅娜。此时的达吉雅娜已从一个纯朴的农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会“女神”般的贵妇人。

奥涅金为虚荣心所驱使,为她神魂颠倒,拼命追求达吉雅娜。而达吉雅娜则真诚地告诉他:此刻她仍然爱他,却不能属于他,因为她要忠于自己的丈夫。

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②、《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的彼得堡。出身贫寒的青年军官格尔曼爱上了上流社会的丽莎**,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不同。他无法娶贵族**为妻。

格尔曼偶然了解到丽莎**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赌博致胜的三张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奥妙,以求赌博发财。

其实,这三张王牌不过是一种谣传,格尔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计,费尽心机,不仅杀死了丽莎的祖母——伯爵夫人,还使得知真相后的丽莎**也深感爱情的破灭而自杀,格尔曼本人也因在赌场上输了个精光,在绝望和悔恨中拔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说的主人公格尔曼开创了俄国文学中追求个人财富的早期资产者形象。

——白银时代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457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