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有个难题不太懂

七年级地理,有个难题不太懂,第1张

此题考察五带的划分,如图所示:

A选项所说的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在温带(北温带或南温带)。

B选项所说的没有太阳直射现象的地点在回归线以外的温带或者寒带

C选项所说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应该在寒带(南寒带或北寒带)。

D选项所说的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的地点在回归线上(南回归线或北回归线)。

1不明白你说的范围是什么意思。全球极昼极夜地区的面积每天都在变化。秋分之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次日,太阳直射点开始往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北极点出现极夜。直至冬至之日,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在秋分到冬至这段时间,极夜地区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了北极圈以内。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往赤道方向移动,直到次年春分之日,太阳直射点又回到赤道。这段时间内,极夜地区范围由北极圈以内逐渐缩小到北极点,直至消失(春分昼夜等长)。同理,在同一年中的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内,北半球的极昼现象也会经历同样的演变。

2虽然太阳直射点不直射极点,但是还是会出现极昼与极夜。这是因为地轴并不是垂直黄道平面的。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迹与太阳构成的唯一平面)形成一个23度26分的夹角。地球自转是围绕地轴的。而地轴并不垂直黄道,而是倾斜的。你可以想象,一年当中任何一个时候,地球受到阳光照射的地区面积都是一样的,等于地球的一半。正是由于地轴的倾斜,地球上的某些地区在一天中,无论怎么自转都无法受到阳光的照射。于是就产生了极夜。

3极点只在春分与秋分两日无极昼极夜现象。

4冬至时,北极圈以内昼长为零,而南极圈以内昼长为24小时。两圈之间昼长由南往北递减。

由图中你可以看出,昼长时间=昼弧长度与纬度周长之比X24

至于公式比较难,如果你对地理真的感兴趣,可以去研究,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你能够理解我上面说说的就足够了。 我虽然不是地理专业的,但是对地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梦想成为一名地质勘探队员,到祖国大地去探寻宝藏。但是由于父母的反对,不得已从事了医药行业。我相信只要兴趣所在,必定能学有所成。我看你还挺勤学好问的,于是花了点时间为你解答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1)结合图示得知:A为北寒带;B为北温带;C为热带;D为南温带;E为南寒带;

    (2)五带中,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阳光斜射厉害,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结合图示得知:在北半球既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又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地方是北温带(B);

    (3)纬线②的名称是北回归线(235°N);纬线④的名称是南极圈,它的纬度是665°S.

故答案为:(1)D;(2)B;(3)北回归线;235°N;南极圈;665°S.

地球上五带如何划分,各带气候特征是什么

人们根据各地获得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热带、北温带、 北寒带、南温带和 南寒带。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

热带气候:终年炎热;

温带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气温明显比较低,四季分明;

寒带气候:终年寒冷。

地球上五带的范围、气候特征、出现的特有现象

热带——终年炎热 ,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四季变化显著,既无极昼、极夜、也无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是什么?

1、北纬23。5度到南纬23。5度之间是热带。

2、北纬23。5度至北纬66。5度之间是北温带。

3、南纬23。5度至南纬66。5度之间是南温带。

4、北纬66。5度至北极是北寒带。

5、南纬66。5度至南极是南寒带。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五带 的划分为:热带,南温带 ,南寒带,北温带,北寒带

东风带气候特征

东风带是指自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在地转偏力的作用下,形成偏东风。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所以又叫做极地东风带,它向低纬度源源不断地输送干冷空气。

从极地高气压区流向低纬度的空气,由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一律偏东,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形成东北风,在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形成西北风。这些地面风以东风为主的地带,叫“极地东风带”。受其影响地区的自然现象主要为: 寒潮:从极地或寒带向较低纬度地区侵袭的强烈冷空气,是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极地气候:终年寒冷。分两种类型:最热月平均气温在0~10°,苔原植物可以生长,叫“苔原气候”;最热月气

温在0°以下,冰雪终年不化的,叫“冰原气候”。 冰川:在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气候寒冷,普遍存在积雪和冰冻现象。这些积雪经过积压,重新结晶成冰,在重力和压力的影响下,沿着地面以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的方式前进,成为冰川。

地球上的五带 什么是海陆因素? 如何分析气候特点?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南回归线到南极圈的范围分别是北温带和南温带,北极圈以北直到北极点的地区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直到南极点的地区为南寒带,这就是地球上的五带。其中热带是有太阳直射现象的范围,寒带是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范围,温带既无太阳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

海陆因素是指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所以在白天,海水温度低于陆地,夜晚海水温度高于陆地;夏季海水温度低于陆地,冬季海水温度高于陆地。由于昼夜之间、冬夏之间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差异,导致了海洋和陆地上的气压差异,(高温低压、低温高压),因此昼夜之间和冬夏之间海洋与陆地之间的风向也是不同的,白天(或者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或者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气候特点是指一地气候中的降水和气温虽季节变化的特点,所以描述一地的气候特点就要说明气温的变化和降水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密切联系。也就是说,一地具有什么样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主要是由于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例如,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而同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则由于长年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和离岸信风的影响,天气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关于各种气候类型和特点,请你参考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记住,一定要从当地的地理位置出发去解释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依据是

纬度

南北纬60~90度寒带 北边的北寒带 南边的南寒带 下同

南北纬30~60度 温带

南北纬30度之间 热带

就是靠纬度 而不是靠温度

地球上五带划分的界线是什么

北寒带与北温带之间是北极圈

北温带与热带之间是北回归线

热带与南温带之间是南回归线

南温带与南寒带之间是南极圈

各风带的风向和气候特征是什么?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太阳直射,盛行上升气流,遇冷致雨。

热带雨林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西风带 : 温带海洋性气候

只在中纬度大陆西岸出现,终年从西面海上带来湿润气流 。

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凉冬暖,终年有降水且降水均匀。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情况和热带雨林气候相同,当气压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时,信风带控制,气候干燥,出现在热带雨林带两侧。

热带草原气候特征:平均气温高,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两个带控制时都气候干燥 。

热带沙漠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干燥。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 

夏天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气候干燥,冬天西风带控制下享受海洋湿润气流。

地中海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

极地高气压带控制:极地气候

高压带终年控制,寒冷干燥。

苔原气候:全年皆冬,降水稀少,极昼、极夜现象明显 。

冰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量极少,暴风雪常见。

夏季五个气候特征是什么

北半球的夏季气温高是最显著的气候特征,因地域、干湿环境的不同,会产生炎热干燥或者湿热多雨的

夏季风光

气候。在中国,沿岸地方在5月份因为内陆受热,西南地区形成低气压引起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在约5月到达中国沿海等地,此时东北季风会受到西南季风的阻挡,夏天很少被影响到。直到8月末到9月中旬,才会受到其影响。中国以第一批西南季风到达为标志,进入夏季。

5月夏天的北方天气依旧十分冷,北方的冷空气与南方的西南季风相遇,在南海地区形成低压槽,也就是广州一带雨季的开始,6月,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华南地区,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而到7月,副热带高气压随着时间而推移而到达中国长江流域附近,长江流域一带出现伏旱天气。

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大多地区会受到低气压影响,气候相对稳定。但是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会形成台风,容易对周围地区造成破坏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499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