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本来是以强调“幻想”为其特征的。可是法国十九世纪初期成为浪漫主义先导的第一张绘画,却是用最“写实”的手法表现最迫切的现实题材。它说明一个新的思潮和流派,总是应现实的需要而出现的,它要是能站得住,也总是根植在现实生活中的。
热情,是浪漫主义艺术的要素,以时事为题材而成为浪漫主义的内容,首先是绘画中洋溢着的激情,这是遵循旧法,由“理智”导致冷漠的古典主义艺术最缺乏的品格。构图、光线、色彩、人的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但可贵的是,它的浪漫的想象,是建立在现实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的,它所显示的奔放的激情,是与积极的人生理想结合在一起的;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而具有强大艺术力量。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出现于德国和英国,十九世纪盛行于法国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浪漫主义在绘画上,是与以官方学院派为代表的古典主义相对立的,其表现特征是:注重个性表现,耽于幻想和夸张,选择惊人事件作题材,情绪激越。
今天给各位介绍欧洲19世纪的浪漫运动和它的三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拜伦、青年雨果和波德莱尔。
启蒙文学作为一种舆论准备,直接地催生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及人的思想解放。这场大革命,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经过了三个回合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推动欧洲从封建时代转向资本主义时代。这样的一场翻天覆地的政治大革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同它相适应的文学思潮。事实上正是这样。作为法国大革命的回声,特别是在复辟与反复辟斗争白热化的19世纪20-30年代,在欧洲出现一股燥热的文学浪潮,这就是我们现在要讲的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浪漫运动。我们说这场浪漫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回声,也可以说它同黑格尔和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有密切的联系。康德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强调主观精神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催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大革命当中发表的《人权宣言》使得当时很多人意识到作为人应该把自己从宗教的封建梏桔中解放出来,认识到人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人有自己的权利,自己的尊严,自己的情感自由。大革命的动乱年代给人创造了无限的机会:有的人在一夜之间从乞丐变成了富翁;从一个没有任何权利的卑贱的平民登上了权利的宝座;在完全没有料到的情况下得到了鲜花和美女。于是金钱梦、权力梦、鲜花梦、美女梦……各式各样,五彩缤纷,好像天上的彩霞。但是正像大家知道的,这场大革命并不是所有这些梦想的实现,而是恰恰相反,恩格斯说,这场大革命之后,人们得到的不是那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所许诺的自由。平等、博爱,而是一幅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讽刺画。一些人升上去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而更多的人受到了打击。于是不少人感到沮丧,感到悲哀,感到绝望。有些人在大革命的风暴里折伤了自己的翅膀,吓得丢魂丧魄,发现革命原来是如此残酷,特别是雅各宾党人的残暴行为使很多人成了革命的对立面。革命的逃遁者,他们也有很多自己的感伤。所有这些,汇成了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悯、自我感伤的情感热流。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对未来的期待、对现实的诅咒,统统汇成了一股情感的热流。情感把一切合而为一,而把这种情感表现得最有力量的武器就是诗歌,所以这个时期诗歌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然也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小说和戏剧),它展开了一片让人们自己看了都很惊异的关于人的精神世界的灿烂星空。这场浪漫运动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炽热,因为人的感情积累得太浓重,过于炽热,所以它维持不了很久。德国的一位小说家说:“为什么我们在这个时候,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不管是醒着还是睡着,都想到疯狂呢?”就是说这时候,那些浪漫运动中的先驱者,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都像是发着高热的病态的孩子,眼睛里闪着一种奇异的热光。这就导致了这场运动不大可能持久。这场运动当中的一些先锋分子,大都很短命,比如拜伦、雪莱、济慈,还有像法国的缨塞,都是三十几岁甚至不到30岁就夭折了。还有一些先锋分子,活得比较长,但在过了40岁之后,他们就转向了另一个流派——脱离浪漫主义营垒而转向现实主义。比如雨果、歌德,他们在青年时代是浪漫主义者,但是进入中年后大都转了向。可以说19世纪的浪漫运动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运动。
这个运动中的浪漫派在艺术思想上的主张是什么呢?我想,最好把它和古典主义对比着来说,因为浪漫派是反对古典主义的,就是我们上节课讲到的新古典主义,他们是在反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登上历史舞台的,我们把它和古典主义对比一下,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和思想上的主张。
第一,对历史动力的认识:古典主义是一元的,它强调在整个宇宙中,有一个太阳作为中心,所有的星球都是围绕太阳旋转的,所以它是一元的。自然界是如此,社会也是如此,比如法国的路易十四王朝,路易十四就是“太阳王”——相当于整个社会的太阳。大家都应该围绕这个中心,拥戴这个中心。而浪漫派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历史动力应该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发光的小太阳,不能说谁围绕谁来旋转。
第二,对待理性的态度:我们在前面提到过,古典主义是崇尚理性、崇尚道德的;但是浪漫派鼓吹非理性,鼓吹反抗传统道德,强调唯美。
第三,文学艺术的目的:古典主义强调文学要起到道德劝善的作用,而浪漫派认为文学应该是不及物的,不应该强调文学有服务于客观世界的目的;在人物方面,古典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主要人物应该是高贵的、近乎完美的,一般来说应该是君主、大臣,或者至少是贵族——一个有教养的人,而浪漫派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喜欢一些畸形的、特殊的、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强调严整、典雅,而浪漫派比较强调多样、出新,特别对诡谲、华丽的形式情有独钟;在文学语言方面,古典主义强调语言要规范化,而浪漫主义恰恰反对古典主义的所谓规范化,强调出新。下面请各位看一张表:历史动力对理性目的人物形式语言古典主义一元,向心崇尚理性、道德道德劝善主要人物高大、崇高,贵族严整,典雅规范化浪漫主义多元,离心鼓吹非理性、非道德,强调唯美不及物主要人物畸形、特殊多变,破碎,诡谲反规范化?
无法正面面对自己的问题,是你自己本身问题。 张国荣也是有心理疾病,纵身一跃。你觉得这样也很有艺术感?很浪漫?别人劝你是为你好,你的亲友不想让你误入歧途,活着,坚强的活着才是真理,如果这样你不需要躲避,谁劝你你就直接告诉他你没病,既然你自己也承认你有病,有病接受治疗,是正常的。
楼上二位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惜离题甚远!还是我来给你总结一下吧:
文学中的浪漫主义,是以虚构形象、描写幻想为特征的,但是虚构或幻想并不能完全脱离人们的实际经验,否则就会变成荒诞无稽,不可理解
浪漫主义又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既然你问的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缺失,那当然指的是消极浪漫主义了!
消极浪漫主义对待现实的态度并不是积极斗争,而是以轻蔑的态度否定现实的一切,主张“无为”、“无用”,企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来自我解脱消极浪漫主义者们玩世不恭、自我安慰、编造出种种虚幻的精神境界来欺人骗己,在哲学思想上陷入唯心主义的泥坑,在人生观上成为一群悲观厌世,以至消极颓废的虚无主义者
这种思想客观上有一定意义,但他们的唯心思想和充满庸人气味的处世哲学,却完全是不可取的,必须严格加以批判!
要是还有不清楚的地方,请补充提问!
思想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实极为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 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
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作者自由驰骋。有的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手法
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x0d\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x0d\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以柯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学院派的因循守旧,主张艺术上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罗,米勒,库尔贝、杜米埃为代表。\x0d\印象派之后出现了“后印象派”。后印象派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在艺术表现上,“后印象派”重视形、色、体积的构成关系,强调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要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尊重印象派在外光和色彩上所取得的成就,但不追求外光,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的绘画对现代诸流派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时尚和潮流有时候挺反智反人类的。有一段时期,欧洲的贵族们以苍白瘦弱为美,患上肺结核就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为了白瘦美,不只是肺结核,还有人吃砒霜,结核可以让人变成最高级的苍白。苍白的脸,动不动用手帕捂着嘴咳嗽,有时候咳完了一看手帕,还有哗众取宠的一滩血,瞬间把场面就hold住了有木有哈哈,有点像我们武侠小说里大侠突然喷出一口血,那场面不仅震撼,还很潇洒的感觉。
首先当时结核病的病理没有被确定,从而为人们的想象赋予了大量的空间。人们往往认为结核病是因为过度的,受挫的热情。这些热情是一种受挫的激情,使结核病人在反复的发作中毁灭自己,创造自己,实现自己。所以结核病人往往忧郁,敏感,富有创造力,富有激情。而当结核病本身被现代的医学驯服之后,结核病并没有什么可怕或是可爱的地方。
还有一个原因:结核病之所以成为一种文雅,精致和敏感的标志,在于阶级关系的变动。“莫泊桑那个时代,正是“苍白,消瘦”流行的时候,而且这被看作是一种贵族气质,尽管这同时又是贵族开始没落的时代。正因为如此,所以被剥夺了政治特权又丧失了经济优势的贵族阶层急欲以自己所剩的唯一优势————文化修养,高雅趣味,高贵礼仪等等——来争夺资产阶级所忽视的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领导权,以此贬低资产阶级的物质性优势。这样,越少显示,物质性的东西,似乎就越能显示精神性,追求一种高度的贫瘠,与资产阶级的富裕形成对比。”
“对势利者,暴发户和往上爬的人说来结核病是文雅,精致和敏感的标志。十八世纪发生的新的社会流动和地理流动,使财富和地位不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必须有待确认的东西。确认的方式,是凭借有关服装的新观念(“时髦”)和对待疾病的新态度。服装和疾病双双变成比喻,来喻示对待之我的新态度。”
中国画浪漫主义画派思想范笑歌认为中国画一直沉迷在现实主义之中,他称之为“伪现实主义”,所谓的“伪现实主义”就不是真的现实主义。而中国画缺少的是以人文关怀和民主思想为基础的浪漫主义思想,范笑歌觉得这是中国绘画的最大短板,而且中国绘画历来不缺少技巧,但缺少情感思想和想象力。他说:匠人们雕刻的一只茶壶再巧夺天工,它也只是一只茶壶,而中国历来的传统就是雕刻精美茶壶等物品。中国画也有这样的毛病。范笑歌称其为“病态现实主义”。
百体书法宗师,中国画浪漫主义画派领袖、文学家、视觉美学理论家、中国少儿先天性心脏病基金爱心大使。著作《中国书画三大论》,分为拟象论、从势论和释心论三部分,《中 国书画三大论》是中国书画视觉美学的经典论著。
创立“范体书法”,范体书法体系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书法宝库,如范体隶书、范体楷书、弥空体书法等,是汉字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画《黄河》被誉为绘画中的黄河大合唱。出版图书13部,2012年出版画册《范体隶书和中国画浪漫主义作品》,2012年完成史诗组画《史记》。
范笑歌公众号发出了最近的山水画作品《春山远流图》,这是一幅手卷,长约两米,长度不长,但很有味道。作品看上去是南方景色,笔墨却有北方马远的韵味,其实范笑歌老师对山水画的各流派都有研究,包括李思训式的金碧山水也能创作。
从皴法看,多偏爱倪瓒,王蒙等画派,但线条却硬朗刚毅,这与范笑歌书法的功力是分不开的。树法苍润曼妙、姿态万千,多为南方树木,但气质是北方气质,毕竟范笑歌还是北方人。
有些地方运用干皴法,这就与倪瓒,黄公望比较接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