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是什么

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是什么,第1张

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诗经〉〉又分为“风雅颂”,“风”为“国风”主要是表现百姓生活,是写实的,“颂”收录的是宫廷里的乐府曲,〈〈诗经〉〉有三种表现手法为“赋比兴”,代表作有〈〈雎鸠〉〉〈〈卫风氓〉〉等,后期代表人物有杜甫等。

浪漫主义的源头是〈〈楚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屈原的〈〈离骚〉〉,后期代表人物有李白等。

  《离骚》发展了上古口头文学——神话的浪漫主义传统,成为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源头

(1)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诗人以自我为原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凸现了自我形象的纯洁高大《离骚》又自始至终贯串着诗人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争精神,表现出以身殉理想的坚决意志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构成了屈原浪漫主义人格及其《离骚》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2)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

屈原的浪漫主义理想不是脱离现实的幻想,而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在诗的第一部分,诗人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了楚王的昏庸,党人的偷乐,群小的贪婪,展示了楚国政治舞台的黑暗现实,说明了屈原浪漫主义性格产生的典型环境但由于屈原浪漫主义理想在现实中得不到实现,所以诗人在诗的第二、三部分“另辟神境”,以一系列神幻的情节进一步展示了他对理想的上下求索这种纵横宇宙的丰富想象,把现实、历史与神话传说融为一体的诡奇境界,使诗篇抹上了浓重的浪漫主义色彩综上所述,《离骚》在创作方法上体现出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是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

(3)比兴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

《离骚》继承并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又有了新的创造《诗经》的比兴大多比较单纯,只是就某一具体事物用比兴;而《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创造出了一种文彩斑烂、寄托幽远的意境,开拓了中国诗词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传统

(4)创造出新的诗体形式和绚烂华美的语言

《离骚》在诗体形式上,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采用了一种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散文化句法,扩大了诗的容量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重章叠句扩大为长篇巨制在语言运用上,大量运用了楚地方言和楚物名称,具有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此外,还大量使用了“焉”、“乎”、“哉”特别是“兮”的语气词,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诗的抒情意味和节奏感

——满意请及时采纳——

>>>你的采纳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我国的,还是国际上?

我国的话就是“楚辞”

国际上的话就是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精神最先出现在文学中。在法国,浪漫主义的先驱者是卢梭,他宣扬感情至上和人的本性善良。一批作家响应他的“回归自然”的口号,在创作中抒发对大自然的感受,描绘大自然的魅力,抒发对美好事物 、自由理想和乡土的热爱追求和依恋。法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他的创作缅怀过去的理想,宣扬宗教的威力,表现出浓厚的消极思想与情绪。1800年斯塔尔夫人发表了著作《论文学》,介绍了她对浪漫主义的观点。在这部著作和另一部著作《论德国》中,她提出了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问题,奠定了法国浪漫主义的理论基础。雨果的《克伦威尔》序言和《爱尔那尼》一剧的上演成功,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雨果的作品气势恢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表现了对中下层人民群众的深厚同情,是法国也是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杰作。乔治·桑表现空想社会主义理想,揭露金钱万能罪恶的小说在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也属优秀作品。然而,严格地说,浪漫主义还是起源于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最早的主要表现是德国的狂飙突进时期。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最后几十年中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施莱格尔兄弟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主张创作自由,提出打破各门艺术界限。但他们的浪漫主义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德国浪漫主义的另一个派别是海德堡派 。代表人物有阿尔尼姆、布伦坦诺和格林兄弟等人,重视民间文学,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对浪漫主义文学发展起过积极作用。此外,霍夫曼、荷尔德林、海涅、歌德、席勒等人的创作也在德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中把诗歌看作“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篇序言后来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宣言。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拜伦、雪莱和济慈等人。他们抨击封建教会势力,表现出争取自由和进步的民主倾向,在艺术上发展和丰富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和格律。

诗经、楚辞分别是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的两大流派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东周、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历史面貌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起点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可以说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

被称为中国诗歌现实主义源头及浪漫主义源头的是:《诗经》和《楚辞》 。

《中国诗歌》(月刊)是由著名诗人阎志主编、谢克强执行主编、著名批评家邹建军教授副主编的大型诗歌杂志,每月上旬在武汉编辑,由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第7期开始编辑《诗歌月刊》(下半月刊),2010年1月开始转编《中国诗歌》,现已出版共30期。

主要的栏目有《本期头条》、《中国诗选》、《诗人档案》、《原创阵地》、《实力诗人》、《新诗经典》、《诗歌批评》、《大学生诗群》、《诗人访谈》、《诗学视点》、《女性诗人》、《探索频道》等。

诗经、楚辞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 · 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西汉末年,,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辑录成集。《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辞’。”这一说法是正确的。除此而外,《楚辞》中屈、宋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664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