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刻的都是篆体吗.

篆刻刻的都是篆体吗.,第1张

你好,篆刻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

篆刻所用的主要篆体,但现在也有一些篆刻家或篆刻工作者推陈出新,用其他字体的。

但是在传统意义上,业内只推崇用篆书刻成的印章。

古代印章用的是篆书,由于具备很强的装饰性成为印章艺术的主体,秦汉以后,随着书体的演变篆书已不是印章使用的唯一的书体。

除了唐宋的隶楷印章和元代的押字,在魏晋时代就出现了隶楷入印的先例。清以来的篆刻家亦好尝试以今体(隶、楷、行草)入印,其中不乏佳作。由此使我们认识到,印章艺术的体现并不限于某一书体的使用,关键在于章法、书法、刀法的高度运用能力。

扩展资料:

印章的种类:

1、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3、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4、汉私印

汉私印即为汉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数量最多、形式最为丰富的一类。不仅形状各异,朱白皆备,更有朱白合为一印,或加四灵等图案作为装饰的,进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带钩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还加上吉语、籍贯、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辅助文字,钮制极为多样,充分显示了汉代工匠的巧思。两汉私印仍以白文为多,西汉以凿印为主,东汉则有铸有凿。

5、将军印

将军印也是汉官印中的一种。这些印章往往是在行军中急于临时任命,而在仓促之间以刀在印面上刻凿成的,所又称"急就章"。将军印风格独特,天趣横生,对后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汉代的将军用印,普通都不称"印"而叫做"章",这是军印的一大特点。

-印章

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直溯文字渊源,旁通书、画之理,与其姊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兼涉镌刻技艺,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关于“篆刻”的含义、“篆刻”与“印章”的关系,以及古代的玺印制度首都师范大学赵宏教授的《篆刻教程》有生动、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枝蔓。  “印宗秦汉”几乎是所以篆刻学习者的座右铭,可见秦汉印是篆刻史上的一座丰碑!传世的“作品”也不少,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们主动地去创造篆刻之美,是在宋元以后,文人篆刻,才渐渐拉开帷幕。在此之前,“篆”与“刻”通常是由文人和工匠合作进行的,到宋元以后,篆刻的材质也由原来的铜、玉等转变为石料等,文人才有能力自篆自刻。这种由“被动”到“主动”变化,使得篆刻的艺术性、可视性得到提升。以致到了明清,提出的 “刀法者,所以传笔法者也”(朱简语)的刀法观念,强调“印从书出”,这是篆刻艺术的一大突破!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大量的名家,譬如:明中期的文彭、何震等;清初的程邃、林皋等;清中期的西泠前四家(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后四家(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皖派”代表邓石如、巴慰祖;清晚期的有邓的弟子吴让之、融合皖浙两派的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都是各具特色的大师级人物!

有关篆刻流派以及篆刻的发展史,请详细阅读沙孟海的《印学史》这是一本篆刻史上的经典之作。学习篆刻的第一步是学习篆书,学习篆书的第一步是识篆,《说文解字》就是我们识篆不可或缺的一本工具书。在古文人中,文字学属于“小学”,是基础的基础,所以如民国的大学问家章太炎、罗振玉、王国维等,都熟记《说文解字》,对于学习篆刻和篆书者而言,这也是必修课。篆书由秦篆(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入手还是清代篆书(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等)入手说法不一,从客观讲,清代篆书较易入手,比较适合出学,走这个路子的人也比较多;而秦篆对线条力度的要求极高,不允许一丝偏差,容易使初学者失去信心和兴趣,故我们不支持由此入手,但日后不能不学。

篆刻与篆书的学习是分不开的,那些急功近利不学书法而直奔篆刻的人是不会有多大成就的。篆刻以刀法至上,而刀法种类繁多,我们主要使用冲刀法和切刀法,这些内容在西泠印社社员、西泠印社版副总编辑李早先生的《怎样学篆刻》一书中有详细介绍,该书图文并茂,清晰直观,可以帮助初学者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要想提升自己对篆刻章法的认知和理解,可参考西泠印社社员谷松章先生的《篆刻章法百讲》,内有大量篆刻经典作品,系统化、调理化地给篆刻章法处理技巧分了类别。在平常,我们还需大量观摩印谱,从前人那里汲取营养,我认为这个过程是充满乐趣和享受的。 面对一件篆刻作品,有些人可能会无法解读(无法从中获取信息),就是所谓审美的“失语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去解读呢?既然是审美,那么,它除了具有一些主观因素外,必然会有一些客观的评判标准。我根据自己平时的一些经验,借用平时用来评点菜肴的“色、香、味、意、养、形”六大方面,试着讲讲对如何进行篆刻作品解读,或许对一些初涉篆刻的朋友有所启发。

一、“色”。主要是指视觉效果、观感。我们面对一件篆刻作品,首先要大处着眼。解读作品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章法要看分红布白是否视觉平衡,是否醒目精神,是否安妥停匀,是否气韵生动。字法要看配篆是否统一和谐,是否腾挪变形有度,是否生造夸张过度,是否相互关照呼应。刀法要看技法是否使用得当,是否自然,是否刀笔相融笔意传达到位,是否轻重徐疾富于节奏。总之,在大的视觉效果上要首先把握一个基本的定位。

二、“香”。指“香气”,原本是指菜肴的嗅觉效果。用在篆刻方面,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篆刻作品的“气”或者“气息”,我们要看作品是否具有金石气、书卷气、山林气、村野气、江湖气、庙堂气、狂狷气、奇气,甚至是戾气、俗气、匠气、习气。它或浓或淡,或清或浊,或远或近,或俗或雅。篆刻作品的气息是作品气质品位的体现,它往往是评判一件篆刻作品高下的重要标准。

三、“味”。就是口感,落到篆刻作品上,就是作品的风格定位,是醇古还是辛辣,是淡雅安宁还是生猛活脱,是寓巧于拙还是空灵淡定,是艰涩难咽还是味滞杂陈,是形同嚼蜡还是回味无穷,是清淡还是呛鼻。虽说酸甜苦辣各有所爱,各人口味不同,把握好调味火候,都是能整出佳肴来的。我们在解读作品时,可以有自己的口味偏好,但也要尽量做到就味论味,尝尽百味才能成为一名美食家。

四、“意”。就是指意态、意韵、意境、用意、创意。“意”是判断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表现力、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无论写意或是工整,缺乏意态意趣的篆刻作品是不成功的创作。用意贵自然,忌做作或用意太显。

五、“养”。是指营养。就篆刻作品而言,就是指作品的根源、基础,要看是否取法有源、是否充分吸收前人经验,是否根正苗红,是否缺钙软骨缺铁贫血,是否脂肪过剩导致痴肥,是否营养不良萎靡不振,是否内分泌失调导致满脸豆豆,是否气结虚火徒生浮躁,是否催生早熟,是否夹生囫囵,是否营养失衡。

六、“形”。是指形制、形式、样式,一些可视的外部特点。篆刻中的三要素章法、字法、刀法都会通过一定的“形”表现出来。我们要看作品所采用的形制形式是否适当(比如,随意形、加分栏是否应用得当),阴刻阳刻的使用是否得当,印文布局配篆是否合理,章法字法刀法是否配合协调到位,边栏与印文是否和谐,等等。

以上六方面的发挥,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另外,每一种艺术都具有自身特质,但是它们之间也会存在一些共性的东西,譬如,篆刻之于文学绘画的意境,篆刻之于书法的笔情墨趣,篆刻之于音乐舞蹈的旋律节奏,篆刻之于建筑雕塑的空间结构,等等,所有这些,都为我们在解读篆刻作品时提供更广阔的联想空间,我们可以“印外读印”,可以从作品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

总之,解读篆刻作品的过程是复杂而有趣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解读是“二度创作”当我们掌握了一套解读的路径,可以对一件篆刻作品从外而内地层层分析理解,那么,解读的过程就成为我们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了 。 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玺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称阳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称阴文)两种,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异形。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制作精工,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朱文玺有的边栏宽阔,白文玺多有界格,还有一种朱白文相间的古玺也很别致,可见当时玺的制作已趋成熟。在河南安阳殷墟曾发现过3枚类似古玺的实物,有人据此推断古玺的起源当在商代,但尚须进一步探讨。到了秦代,皇帝的印称玺,一般人的则称印。秦印文字是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篆,与秦代使用的小篆相近。秦印印文庄重秀丽,在方形的官印上加口字格和田字格,在长方形印上(又称半通印)加日字格,这是秦印显著的特点。秦印除官印、私印之外,还有以成语入印的,已开后世闲文印的先河。

现代的篆刻家在继续开创篆刻流派艺术的发展道路,借鉴民族的优秀艺术传统,突破秦、汉玺印和明、清流派篆刻的规范,勇于革新,不断探索,揭开了现代篆刻艺术新的一页。现代有成就的篆刻家有丁仁、王□、易熹、王大昕、乔曾劬、钱瘦铁、赵叔孺、陈半丁、寿石工、来楚生、傅抱石、黄琦等,而以齐白石影响最大。他的篆刻初学丁敬和黄易,进而又追摹赵之谦和汉凿印。他还把《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等汉、魏碑刻书法,融化到他的篆刻中去。他以简练的单刀法和汉代《急就章》的神韵,创造出奇恣跌宕、淋漓雄健的齐派风格。

篆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篆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下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篆刻的分类。

1按照刻刀的刀法分类

根据篆刻刻刀的不同刀法,篆刻可以分为“刻痕”和“切割”两种类型。刻痕主要是用刀在印材上刻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点刻痕,以形成所需的图案;切割则是用刀在印材上切割出所需的图案。切割篆刻需要刀工技艺更高的篆刻家,其成品的线条更加流畅,具有较强的雕刻感。

2按照篆刻的风格分类

根据篆刻的风格,篆刻可以分为“隶书”、“篆书”、“草书”等多种类型。隶书体是篆刻中的一种古老的字体,具有古朴、端庄、典雅的特点;篆书体则是篆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线条流畅、韵味深厚;草书体则是篆刻中的一种变体字体,其特点是线条纷乱、自由、随意。

3按照印材的材质分类

根据篆刻的印材材质不同,篆刻可以分为“石印”、“木印”、“铜印”等多种类型。石印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印材,以石灰岩或石膏为材料,其刻出的印章具有耐磨、不易变形、质感好等特点;木印则是以木材为材料制成,其刻出的印章具有纹理清晰、横平竖直等特点;铜印则是将铜板刻成所需图案的印材,其刻出的印章具有高质量、高精度等特点。

4按照篆刻的用途分类

根据篆刻的用途不同,篆刻可以分为“私章”、“公章”、“题识”、“画印”等多种类型。私章是用于个人的印章,用于签名、鉴别身份等;公章则是用于机构的印章,用于签署公文、合同等;题识则是一种常见的篆刻作品,用于在书画作品上题写作者姓名、作品名称等;画印则是将画作转化为印章,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篆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每一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篆刻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是阴文印。篆刻分为阳文印和阴文印,阴文印指的是印章文字或图像凹下的印章,印章盖出来的效果印底呈红色,文字呈白色,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印章文字并无突起,且为红底白字。

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是什么印

北京奥运会即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采用了中国毛笔字汉简的风格,既像一个奔跑的运动员,又像篆书“京”字。

阴文印采用模印或刻划的方法,形成低于器物平面的文字或图案,是篆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色泽以白色居多,给人空旷、宽敞、愉快的感觉。

阳文印指的是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采用模印、刀刻、笔堆等方法,刻画出高出器物平面文字或图案,印到纸上的字阴影部分是字形内容。

篆刻的种类有印章、徽章、铭文、石刻、秦汉隶书等多种种类。相关内容如下:

1印章

印章是篆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又称“图章”、“方印”,是用于鉴别文件公函真伪的图形印记。印章按制作材料分为金属印章和硬质印章两类;按印章形态,可分为圆章、方章、椭圆章、棱角章、旧时的软印等不同形式。

2徽章

徽章是一种小巧精美的装饰品,在篆刻中被广泛采用。徽章通常采用珐琅等材料制作,上面刻有特定的图案、文字或标志,并通常用于标识某个组织或团体的身份。

3铭文

铭文是刻在碑刻、匾额、石柱等地方的文字,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铭文的篆字通常气势恢弘、线条流畅,因此极具艺术美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铭文也经常被视为祭祀祖先、追思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

4石刻

石刻是一种将篆刻技术与雕刻技术相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石刻作品通常采用岩石、石灰石、大理石等硬质材料,由凿刻得来。石刻作品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文化、艺术和历史元素,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之一。

5秦汉隶书

秦汉隶书是篆刻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秦汉时期达到了极其鼎盛的时期。秦汉隶书书法特点是线条劲健有力,构造谨严刚毅,展示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崭新面貌。秦汉隶书也因为精美的字体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印章、徽章等篆刻品制作的优秀原型。

6小结

篆刻具有多种种类,包括常见的印章和徽章、具有文化内涵的铭文和石刻,以及源于秦汉时期的隶书等。这些不同的篆刻形式和技巧,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中国书法、美术等方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745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