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故事: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

哲学的故事:柏拉图和他的理想国,第1张

导读:

哲学的定义: 对大多数人而言,哲学本身是一个很枯燥无聊的学科。但是,如果向古追溯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人类思想史上所有里程碑式的事件都离不开哲学的思辨(比如中国历史上的秦嬴政统一中国、17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等。)这些事件指向人们在思考和研究方式上的方法论改造——源自生活的美学,也是艺术的哲学。业界谈到哲学,一般主要包括逻辑学、美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形而上学等五门学科。在威尔·杜兰特看来, 哲学是人类全部经验的综合性诠释,也是全部智慧的综合。

关于这本书: 它不是一部纯粹、完整的西方哲学史。也不是所谓的哲学入门手册。本书只是用生动、有趣的一串串故事和作者的个人评述,围绕西方从古至今几位主要的哲学家,对其思辨哲学进行考察、以期达到知识人性化的目的。是对哲学的一个介绍,也是面向读者了解哲学的一份邀请。取“哲学的故事”为书名,一方面是暗示读者,本书主要的论述对象是更为重要的哲学家。另一方面告诉读者:哲学家思想的发展轨迹也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浪漫传奇。

哲学的作用: 哲学能使人愉悦,并获得关于生活的智慧与美。虽然,它无法帮助我们富有,却能使我们身心自由。

从地图上看希腊的版图,它更像是一只手,伸向地中海。我们一般习惯把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看作是一个地区,而不是狭义上的一个国家。它包含了希腊、斯巴达、雅典在内,坐落在地中海西部的大大小小几十个城邦和岛屿。就是这只瘦骨嶙峋的手,在两千多年前,以斯巴达和雅典城邦为中心,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大门。

图1 古希腊地图

公元前490年~470年,斯巴达和雅典城邦,兵力联盟,粉碎了波斯人将希腊变为其亚洲帝国殖民地的野心。波斯战争结束后,斯巴达解散了兵力,而雅典却用自己的兵力打造了一支商贸队伍,摇身一变成为了当时最伟大的商贸城市之一。

雅典成为繁荣的市集和码头,在古巴比伦以及古埃及文明的氛围中,埃及、波斯各路人马在此汇集,各种习俗、宗教人士在此交融,传统和教条在这种多元的文化下相互碰撞和制衡。

不同的宗教、幻术、伦理信仰,生发人们对各种信仰的质疑、对比、分析和思考,导致越来越多来往贸易的人谁也不相信谁。大家开始反思各种所谓的传统信条,于是往来的商人、政客逐渐形成了第一批批判者。

渐渐的,他们发展科学,催生了几何、数学、音乐,商人们也由此对航海梦的野心开启了天文学的蓬勃发展。从自然宇宙到人类本身的思考,也让一部分闲情逸趣的天文学家成为了第一批哲人。对科学与自然的强烈控制,让哲学也由此诞生。

苏格拉底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雅典哲人。提起苏格拉底在欧洲的名讳,就好比孔子在中国一样为人们敬仰。他喜欢在路上随意拦住一人提问和说教,一群博学的年轻人聚集在他周围,正是这些各式各样有为的年轻人簇拥着他,帮他创立了欧洲哲学。

苏格拉底是一个性情中人,他既不工作,也不考虑第二天的事情,学生们请他吃饭时,他就去。他们也喜欢听他讲各种人生之道。苏格拉底之所以深受学生的爱戴,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人。

中年后的苏格拉底四处探访,求索人的心灵,揭示别人提出的臆想和假设,质疑一切定论和信条。就像他说的一样:“我所知道的唯一事情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一个人学会怀疑时,哲学便产生了。”他的学生遍及希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个写出《理想国》的柏拉图。

在苏格拉底70岁这一年,他被自己贵族学生的父亲,以藐视传统宗教、败坏青年、反对民主等罪名被控告判以死刑。临刑前,在监狱里,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或外出逃亡,逃跑方案都提出来了,却被他回绝,最终饮下毒酒而死。柏拉图在《裴多篇》里,对他的死做了详细的阐述。

回首苏格拉底的一生,他并没有留下任何著述论作,所有思想和故事由他的学生记录整理而成。他是西方哲学的奠基人,也是从天上到人间、自然哲学到心灵哲学的引领者。

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到处给人“洗脑说教”相比,柏拉图就显得要务实多了。他不仅把老师的思想传播的更广,还开设学科,创办了学校(柏拉图学园)。

老师遇难的时候,柏拉图只有二十八岁。家境殷实,人又长的帅。按理说,如此下去他完全可以悠闲自得的做一个“高富帅”。但受苏格拉底事件的影响,雅典他是待不下去了。

于是,公元前399年,柏拉图开始了周游世界。他先是去了地中海南边的埃及,目睹了那里的神权阶级和统治文化后,震惊的他,这份记忆渗透到日后的《理想国》一书中。后来他又去过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加入当地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那里民主化的朴实统治生活,给他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游历了12年后,40岁的柏拉图重返雅典。历经铅华后的成熟和智慧,让他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回到雅典后的他,写出了著名的《对话录》,其中最好的一篇就是《理想国》。

《理想国》主要以哲学对话的方式论述了柏拉图心中一个关于理想国家的构建、治理和解决方案的说明书,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

柏拉图在《理想国》里为我们描绘、阐述了几个要点:

一、正义。 柏拉图提出,假若我们能够描绘出一个正义的国家,那么就更容易表述出一个正义的个体。柏拉图的乌托邦构想,是建立在正义的基础上的。

二、教育。 通过构建学校,划分科目、学年考试的机制,让人们从孩提时代与父母长久隔离接受国家的真空教育,从而筛选优秀、正义、具有哲学思想的国家统治者。

三、公民。 国家不需要任何虚伪的选举,限制民众选举。每个公民有平等的享有受教育、分配机会。各司其职,各就各位。

四、统治者。 他们必须脱离家庭式个体主义。他们没有妻子儿女,不受欲念困扰,生活简朴,他们的一切有国家提供和保护,他们爱的是整个社会。

如果统治者统治有道、生活简朴,并且不妨碍掌握经济的人独享奢华,那么商人阶级也自愿任其统治。简而言之,理想国中各个阶级、各个群体都应从事顺应各自天性和禀赋的工作;阶级间、个体间互不干扰,却又通过不同的分工相互配合,形成一个高效、和谐的整体,这就是一个公正的国度。

柏拉图构建的这个理想国度,在现实世界里,真的可行吗?在威尔杜兰特看来,未必可行。不能否认,对 公民观念 的提出,让柏拉图这一构想显得十分民主和前卫。但, 柏拉图欠缺“变化”的意识,太过呆板的钟情于井井有条的秩序。受雅典民主骚乱的影响,柏拉图鄙视个人价值。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静止的、很容易变成一个顽固而僵化,缺乏灵魂自由的国度。

不过,在欧洲一千多年来,似乎也都处在柏拉图这位哲学家“高贵的谎言”里。受其思想影响:统治国家的是一群基督教、天主教教士,他们把人们划分不同的阶级。教士们是一群素食主义者,安贫乐道、清心寡欲。但,纵观欧洲历史的发展,不见得就那么“理想”。

柏拉图也承认自己描绘了一种无法实现的情境。但他认为这种对美好愿景的描绘其实是有价值的:人的价值就在于不断的憧憬,并努力实现憧憬的一部分;人生来就是一种创造乌托邦的动物。

在西西里岛游历时,柏拉图就曾受国王的邀请,将该国改造变成一个乌托邦。滑稽的是,当听到要么自己做一位哲学家,要么自己停止做国王的时候,国王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并和柏拉图大吵一架。

看来,柏拉图的《理想国》,终究还是低估了人的欲望啊!

                                                                [厚书薄读]系列之《 哲学的故事》 读书笔记 第一篇

一位哲学家搭乘一个渔夫的小船过河。行船之际,这位哲学家向渔夫问道:“你懂数学吗?”渔夫回答:“不懂。”哲学家又问:“你懂得物理吗?”渔夫回答:“不懂。”

哲学家再问:“你懂化学吗?”渔夫回答“不懂。”哲学家叹道:“真遗憾!这样你就等于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水面上刮起一阵狂风,把小船掀翻了。渔夫和哲学家都掉进了水里。

渔夫向哲学家喊道:“先生,你会游泳吗?”哲学家回答说:“不会。”渔夫非常遗憾地说:“那你就要失去整个生命了!” 

这个故事寓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一个没有学会在人生长河中游泳的人,即使其它的东西学得再多,他也无法在这人生的长河中生存下来。因为他缺乏基本的适应和生存的能力。

扩展资料:

寓意:

生命是一种实质的东西,即人类存在在这个世界上最基本,但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拥有生命。由此可见能位哲学家是有多么的自傲、多么的愚昧。

对于船夫来说他的生命只是在落水时能游到岸上,但也许对哲学家来说,历史、数学之类的知识才是他的生命,我们无法去评判谁对谁错,但哲学家把自己眼中的定义强压到船夫身上一事便是个莫大的笑话了。

就比如说,一个成绩很差,但纪律很好,能吃苦耐劳的孩子和一个成绩很好,但纪律很差并且心胸狭隘的孩子,你又如何来评判他们谁是好孩子、谁是坏孩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没有必要去刻意地模仿别人,但也应该尽力改正缺点。

所以,请展现出一个真实的自己,并把他人当做一面镜子。

阿瑟·叔本华是一位极为悲观的哲学家。《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可以说是一部痛苦的巨著。

叔本华出生于但泽,其父亲是一个商人,以能干,暴躁,独立而出名。虽然叔本华很快放弃了父亲希望他从事的商业,但父亲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烙印:他粗鲁,务实,精明。他的母亲很有才华,是当时最受欢迎的通俗小说家。叔本华父亲死后,母亲出于对自由爱情的向往,移居他地,而且要再婚。叔本华极力反对,因此和母亲关系变得非常糟糕。母亲把儿子赶出家门,叔本华从此再也没有看过他的母亲。这也许是叔本华悲观的来源之一:一个没有体验过母爱的人,或者更糟的是,被母亲恨过的人,没有理由喜欢这个世界。

这时候,叔本华已完成大学学业。在爱情和处世方面,他曾十分放纵,这对他的性格和哲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变得抑郁,多疑和愤世嫉俗。他经常受到恐怖幻想的困扰,无法忍受噪音。由于得不到广泛认同,他十分偏执,既然没有功名,他就转向内心,和自己的灵魂较劲。他全身心地投入了《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自信自己已经解决了哲学上的主要问题。但是,这本书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出版十年后,他得知书籍大部分已经被当成废纸卖了。自尊心受损的叔本华说:“一个人越是属于后世---换句话说,属于人类总体---他就越不为同时代人理解,这是因为这个时代的人只是人类总体的一部分,而他的著作并不是为这一部分人写的,并不像迎合这些趣味低下的人”。 这部书囊括了叔本华的全部学说,以至于他后来的著作都只是该书的注释。1882年,叔本华获得了一个大学讲师职位。他故意把自己授课时间安排的和黑格尔相同。他以为学生们会用以后世人的眼光看待他和黑格尔,但是学生们的目光似乎有些短浅,他不得不经常面对空旷的教室。他很快辞去这个职务,并大肆抨击黑格尔作为报复。

叔本华继承了父亲的一笔遗产,过着小康的生活。在他生命的后三十年,除了一条狗,没有人作伴。不过慢慢地,成功来了。1848年的欧洲已近绝望,科学猛烈冲击着神学,社会主义控诉贫穷和战争,生物学引起的生存竞争的流行,这些因素终于让叔本华声名大振。1858年,他七十岁寿辰时,他收到了成堆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贺信。虽然这一切来的有点晚,两年之后,在一次平静的早餐,这位哲学家离开了人世。

《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的风格是条理分明,论述都围绕着中心议题:世界就是意志,因而也是斗争和苦难。这本书的第一句话非常自傲,他写到:“世界即我的表象”。 意思很简单,世界是通过感觉和表象被我们认识的。这和康德的观点相同。第一部分的基本内容是对唯物主义的批判。既然只能通过心灵去认识事物,又怎能把心灵解释成物质呢 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物质,实际上我们思考的是能够认识物质的主体,是看物质的眼睛,摸物质的手,认识物质的悟性。他写到,在十九世纪中期,浅陋的唯物主义出于无知的幻想而自以为有所创新。在愚蠢地否认生命力之后,企图以武力,化学的力来解释生命现象,并认为物理,化学的力来自物质的机械作用。但是,我绝不相信能够做出这样的解释。 他继续阐述,先考察物质,再考察思维,根本不可能解决这一玄奥的难题,也不可能发现事物隐秘的本质。我们先深切地认识自己。如果我们能探索到心灵的本质,也许就能找到开启外部世界的钥匙。

叔本华认为,哲学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把思维与意识当作心灵的本质。人士知性和理性的动物,这是个错误。意识仅仅是心灵的外表。在有意识的理智下面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意志,奋斗的冲动,一种自发的活动和迫切欲望的意志。有时候理智好像引导意志,但它仅仅是向导而已。我们并不是因为找到了需求的理由采取需求,而是因为有需求才去寻找需求的理由。我们用哲学或神学来掩饰自己的欲望。比如,想要说服一个人,逻辑是无用的,必须考虑迎合这个人的利益,欲望和意志。智慧是为了应对危险而产生的,或者因为需要。它似乎永远是欲望的工具。人类为事物,配偶和子女的争斗,来自生存的意志。人自以为是被自己察觉到的东西指引着,但实际上,他们是被自己的本能所推动的。性格取决于意志,不是理智。甚至肉体也是意志的产物。认识的意志形成了大脑,抓取的意志形成了手,进食的意志形成了消化系统。身体运动是客观化的意志活动。所以,意志就是人的本质。对于整个世界,意志就是尽最大努力延续生命的愿望。

意志就是永生的愿望,死亡是它永远的敌人。通过生殖过程中的牺牲和一定的策略,意志可以战胜死亡。为了后代的生存,人类不惜自己累的筋疲力尽。生殖是每个有机体的终极目的和最强烈的本能,是战胜死亡的方式。性器官是生命的源头,意志的焦点。它虽然被蒙上一层面纱,但确实所有行为的中心。配偶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双方的生殖适应性决定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找一个能够弥补自己缺陷的配偶。爱情的实质不是相互爱慕,而是相互占有。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是最不幸的结合,因为婚姻的目标是为了人种的延续,而不是个人幸福。个人是种族的繁衍工具,这表现在个人生命力对生殖细胞状态的依赖上。个人的最终目的就是生殖,这个目的达成后,个人的生命就会逐渐消亡。同时新的个人保证了种族的延续。个人只是一种现象,而不是物自体。从整体上看,意志是自由的,因为除了它以外,没有别的意志能够限制它,但普遍意志的组成部分都要受到总体的制约。每个人起先都以为自己是完全自由的。但是经验说明了他并不自由,而且必须服从必然性。尽管反复考虑,痛下决心,他依然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他必须扮演他自己诅咒的那个角色,直到剧终。

如果世界是意志,那么它就是一个痛苦的世界。原因之一是,意志本身就意味着欲望,而欲望总是大禹能力。一个欲望满足后,随之而来的是十个未能满足的欲望。欲望是无穷的,满足却是有限的。只要我们充满了意志,只要我们还受欲望的摆布,并体验由此产生的希望和恐惧,那么,我们就永远享受不到持久的幸福和安宁。每个人承受他必须承受的痛苦的限度取决于他的本性。 第二个原因是痛苦是人生的基本刺激和实体。快乐不过是痛苦的消极中断。幸福是消极的,它们靠抑制痛苦来消极地满足我们。只有在失去后,我们才认识到它们的价值。第三个原因是,欲望和痛苦一旦给人以喘息的机会,疲倦就会立刻光临,使他不得不另寻更多的痛苦。无聊比痛苦还令人难以忍受。人生就像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不停地摆动。人生不幸还在于,生物等级越高,痛苦就越大,知识的增长也于事无补。因为意识的现象越全面,痛苦就越明显。一个人增加知识就是增加痛苦和不幸,甚至记忆也增加了人类的痛苦。痛苦本身是短暂的,对死亡的恐惧远比死亡本身带来的痛苦更多。人生不幸还是因为人生就是斗争。意志和自身的冲突暴露了人生的痛苦。人之所以能苟活下去,是因为对生活的认识还不够。一个人每天工作,只是为了延续可怜的生命。有什么事是值得我们去奋斗和争取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虚幻,人生就是一笔赔本买卖。想要快乐,就要以欲望和奋斗为乐,忽视欲望那令人厌恶,永不满足的真相以及无视成功的虚幻和失败的必然。人生变得像一场喜剧,由真正的演员开场,然后由穿着他们衣服的木偶继续演,直到剧终。

叔本华说明了物欲的荒唐性。而愚蠢的人们以为只要他们能得到财富,他们的意志就能彻底实现。这是无法避免的天性。因为金钱随时能变化成各种欲望的对象,是一切欲望的抽象满足。但是,一辈子只想着发财是无用的,除非我们知道怎么使钱转化为乐趣。富有阶级的痛苦在于他们不知道怎么度过闲暇,只会贪婪地寻找新的感官刺激,最后成为无聊的牺牲品。 人生最根本的出路是智慧而不是财富。知识虽然是意志的产物,但它能控制意志。虽然知识能帮助我们做选择,但别人思想的不断涌进势必会限制和抑制我们自己的思想,最后确实会使我们自己的思考能力陷于瘫痪。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别人在替我们思考。因此,第一个忠告是“生活先于书籍”,第二个是“原文先于注解”。我们的幸福不靠我们的钱袋中有什么而靠我们的脑袋中有什么。甚至名声也是愚蠢的。一个人在别人眼里是什么并没有多大关系;每一个人最终都是孤立无援的。我们从自身得到的幸福比从周围环境得到的幸福大。用亚里士多德的话说,幸福就是自足。 要摆脱无穷欲求的痛苦就要对生活进行聪明的筹划。大多数人从未超然地不把万物看作欲望的对象,所以他们痛苦。把万物纯粹看作理解力的对象就到达自由的境界了。

天才是非意志认识的最高形态。生命的最低形态完全由意志构成,没有认识。一般人意志多于认识,天才是认识多于意志。天才在于认识功能的发展远远领先于意志的需求,他的理性和敏锐性对生殖力量的非同寻常的支配。正是拜托了意志的束缚,理性就能真切地观察事物,排除主观偏见,揭示事物的本质。天才在这个固执,务实和自私的世界中感到难以适应,但美带来的快乐,艺术给予的安慰,足以使他忘却生活的细枝末节,并且补偿他由于清醒而增加的痛苦,以及在人群中所受的冷遇。

艺术的作用就是把认识从意志的奴役下拯救出来,忘掉自我和物质利益,使心灵上升到对真理的无意志思考的高度。科学的对象是包括特殊的普遍,而艺术的对象是包括共性的特殊。一件艺术作品越成功,它越能解释所描绘物体的共性。艺术通过表现永恒于普遍来减轻人生的痛苦。

叔本华的艺术理论也是宗教理论。晚年的他开始认识到某些宗教实践和教义具有深刻的意义。超自然主义者和唯理性主义者之间的分歧,就在于他们看不到宗教的寓言性。基督教是一种深奥的悲观主义哲学。原罪(对意志的强调)和获救(对意志的否定)是构成基督教实质的伟大真理。它认为我们罪孽深重,不能自救。而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却是乐观的,他们把宗教视为对神的贿赂,以此祈求尘世欲望的实现。而佛教更加悲观,它把消灭意志作为宗教的全部内涵,并且宣扬涅槃是人类发展的归宿。

涅槃虽然可以解救个人,但生命任然嘲笑着个人的死亡。对于整个种族来说,有没有解救的法门呢?显然,对意志最根本的征服只能是堵住生命的源泉---生殖意志。生殖冲动的满足应该受到谴责,因为它最有力地肯定了求生的欲望。我们很容易发现那些被欲望支配的人是多么贫困和痛苦,人们在竭力满足欲望的无底洞,但是他们的目的不过是勉强维持生命而已。在叔本华看来,女人是生殖意志的体现。所以男人应该管理女人,并且尽可能少花精力在女人身上。理性的发展会削弱生殖意志,最终达到人类的灭绝。

评论:悲观主义的一大部分是利己主义。世界对我们并不友善,我们就在哲学上鄙视它。但斯宾诺莎告诉我们,道义上的褒贬只是人类自己的判断,当应用于整个宇宙时,则根本毫无轻重。实际上,我们对生活的厌恶只是对厌恶自己的掩饰。世界既不是我8 们的敌人,也不是我们的朋友,而只是我们手中的原料。叔本华悲观失望的部分原因是来自他们浪漫态度和期望。当浪漫主义者发现理想中的幸福在实际上成了不幸时,他并不归咎于自己的理想,而是认为这个世界与他这种精美的生物不相称。就算欲望满足之后只能引起新的欲望,又会怎么呢?也许我们还是永不满足为好。幸福是创造而不是占有或满足。一个健康人虽然幸福,但他更愿意得到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知识增加痛苦也增加快乐。我们希望的是敏锐,深刻地体验生活,为此,我们不介意付出痛苦的代价。智慧是一种喜忧参半的快乐。快乐不全是消极的。生命本身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它的每一个正常功能都具有一定的乐趣。叔本华的不幸在于他拒绝了正常的生活---放弃了女人,婚姻和孩子。他只看到了爱情是个人对人种的牺牲,而忽略了本能补偿牺牲时带来的乐趣。

但叔本华哲学真实之处在于他迫使哲学去面对赤裸裸的丑恶现实,把减轻人类痛苦当成他的思想的根本任务。从卢梭到叔本华,理性主义死亡了。哲学在思想背后发现了欲望,在理性背后发现了本能。叔本华说明了,欲望是一切哲学中无可置疑的公理,思想并不是人格无关的事件,而是行动和欲望的工具。

安房直子(1943年-1993年)是日本著名的女性童话作家。1969年,26岁的安房直子发表了成名作《花椒娃娃》,获得第三届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从此走上了职业创作童话故事的道路。她的作品获奖无数,为广大儿童和童话爱好者所熟知和喜爱。

“安房直子月光童话”系列,收入安房直子《手绢上的花田》、《直到花豆煮熟》、《风的旱冰鞋》、《兔子屋的秘密》、《红玫瑰旅馆的客人》等经典代表作品。本系列的译者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彭懿和著名翻译家周龙梅,他们的译文精准而传神,完美传达了安房直子作品的精髓。

月光童话系列多为短篇幻想故事。作品中,除了为数不多的人类角色,故事的主角多为精灵。精灵们有自己的性格和做事风格,他们在人间、平行世界中自由穿梭,他们心地善良,乐于帮助人类。只有至真至纯,心境清明的人类才能见到他们。

何其有幸,安房直子的作品,让我们在文字中就能遇见精灵,和他们一同来一场奇幻旅行。现实空间和异次元空间交错,新的幻想空间静谧美好。如梦如幻的山间美景,灵动美好的人物,在瑰丽的想象中,谱成了一首首哀婉清丽的短歌,闻者难以忘怀。

作品中,通过角色的设定、独特的语言风格、色彩和声音的巧妙运用,安房直子给我们展现了童话故事独特的魅力。她的文字,给成人带来美的享受。让大人们在阅读中释放压力,抚慰忧伤,净化心灵。

同时,作品中关于生死的内容,也能让儿童在享受故事,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无形中接受到非常宝贵的死亡教育。因此,本文我就从以上这几个角度,来解读安房直子的月光童话。

花椒娃娃的绿色粗布裙子也很漂亮

01、让人亲切的角色设定和行云流水般的语言风格,吸引读者兴趣,令读者很容易沉浸在故事中

童话故事那么多,安房直子的作品又特别在哪里呢?在我看来,首先是角色类型的特别,无论是亲切感十足的人类,还是可爱善良的精灵,读者的接受度都非常的高。其次是作者善用歌曲般的语言,整个故事读起来流畅而生动。这两个特点使得安房直子的作品辨识度非常高,也奠定了作品温和柔婉的基调。

①熟悉而亲切的人类角色,呆萌又可爱的动物精灵角色,有很强的代入感

月光童话系列作品中的人类角色,都是非常普通的,在现实中往往陷于某种困境的人:

懒惰的家庭主妇、

怀才不遇的画家、

碌碌无为的邮递员,

失去了妈妈的小女孩……

这些可以从生活中观察到的人物,或多或少有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影子。甚至有时候,就是我们自己。这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增加了读者的代入感,使读者幻想自己就是书中的人物,抛下一切杂念,随着精灵探索奇妙幻境。

童话中的主角其实大部分是精灵:

会魔法的兔子,

聪明的狐狸,

爱吃酱萝卜的野猪,

甚至一只有灵魂的小号……

这些富有神奇色彩的角色,作者却把他们当做普通的人类来写。他们有自己的职业,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脾气和喜好,而且都对人类很友好。在安房直子的眼里,他们就是和人类一样的生物,用她的话说:

动物也好,鸟也好,人也好,大家都是朋友。

这样的角色设定,使得作者讲述的一切都非常可信。在读着童话时,仿佛是中了作者的魔法,你会忘记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里面的人物纯属虚构。你甚至觉得他们就是自己的朋友,会为他们的欢乐而笑,为他们的失落而伤心,平等的感情在人与大自然之间温柔地流动,一切和谐而美好。

穿上漂亮衣服,谁都想唱歌跳舞呀

②符合人物个性的对白增加阅读趣味,如歌曲般的叙述语调给读者美的享受

既然是把精灵们当作人来写,自然要赋予他们自己的性格特征。安房直子巧妙地通过人和精灵之间的对白,来展现他们的个性。例如《红玫瑰旅馆的客人》中的狐狸,她深爱旅馆主人阿治,和“我”针锋相对,勇敢地维护自己的爱情。从和“我”的对话中,就能看出:

“小甜饼干还没有烤好吗?”我没好气地问狐狸。我自己也明白有点太刁难人了。然而,狐狸可不吃这一套,我强硬,狐狸更强硬。

“小甜饼干要等到傍晚的晚会才能吃。”狐狸斩钉截铁地说。……

狐狸不依不饶地说:“客人就请像个客人的样子。”

再比如《兔子屋的秘密》中,精明的厨师兔子,和人类主妇讲价时,完全就是一副精明能干的商人模样。这样个性十足的语言,符合个性设定,读来“萌感”十足,令人忍俊不禁。

读安房直子的月光童话,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故事叙述语调的独特。每个故事,都像在唱一首歌。

歌声时而哀婉缠绵,那是《直到花豆煮熟》中,小夜在思念回归山佬外婆那里的妈妈;

时而急促忐忑,那是《藏红花》中,妈妈在催促老鼠们赶在巫婆醒之前咬碎金鸟笼解救女儿;

时而轻快欢乐,那是《艾蒿原野的兔子》中的美代子在和兔子精灵一起跳绳……

歌曲一般的语言,似变幻的旋律,萦绕在作品中。文字在音乐旋律中飞扬,一个个铅字就像一串串音符,在安房直子的手下谱成一首首或哀婉或欢快的歌。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的心绪也跟随着旋律起伏,心中不自觉地哼唱起一样曲调的歌,与童话中的人物心意相通,获得奇妙而特别的阅读感受。

02、色彩的极致运用和声音的精彩描绘,不仅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还巧妙地推动情节发展

好的童话作品能带给读者美的享受,色彩的恰当运用,在这当中功不可没。月光童话系列中,安房直子使用的句子极具色彩感。随着作者的叙述,每一个故事,都似一幅画卷在读者的眼前徐徐展开。安房直子曾长时间远离喧嚣,在山林中生活。山林中,风吹树叶、雨打芭蕉、鸟鸣山涧、猿啼鹿走……自然的协奏曲被安房直子写进了童话。色彩和声音不仅是文字的装饰,它们还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着更大的作用。

①景色描写不仅给予读者美的感受,还成为了场景变动和情节变化的象征

在月光童话中,色彩的运用是如此之多:黄昏是淡紫色的,月亮是黄桃的果实,碧绿的雪之下铺成了地毯,樱树林是桃红色的世界……这些美妙的色彩带领读者进入想象的王国,仿佛自己也走进了童话的世界。但聪明的作者又制造了更多的惊喜:

明艳干净的色彩别有深意,推动剧情发展

透过《春天的窗户》,读者还沉浸在鲜绿色的原野和红色的虞美人的海洋里,花丛的深处,已有一辆神秘的银色电车轻轻驶来,带着女主人公出场。在这里,颜色有其深层次的寓意。女主人公从鲜艳的虞美人花海中缓缓出现,明媚而干净的色彩,象征着爱情的降临,也意味着男主人公的人生进入了新的阶段。

颜色的变化暗示着场景的变换,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闯进《藏红花的故事》中老婆婆的花田,刚惊叹于花瓣如云霞淡紫,花蕊如火般艳红的藏红花田的壮美,又被老婆婆家“比柠檬还鲜艳,比蒲公英花还要灿烂,比月光还要清澈”的铺天盖地的黄颜色惊得目瞪口呆。作者用颜色的变化,巧妙地暗示了场景的变换。而霸道而刺眼的,铺天盖地的金色,使气氛顿时变得压抑,让人嗅出一丝诡异,为小女孩被变成小鸟埋下了伏笔。

童话中,色彩的应用非常广泛,但大部分的色彩描写只是色彩描写,旨在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和增加阅读趣味。再高级一些的运用,也就是增加想象可依托的元素,为作者制造出需要的故事氛围。安房直子另辟蹊径,将色彩的运用发挥到极致,既具有普遍作用,又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为情节的转变埋下了伏笔。

我可爱吗

②声音不仅是背景,有时候就是情感和故事情节的变化

如果说安房直子纯美空灵的童话,是一首首精短而隽永的歌,那么,在每一篇作品里,一定藏着无数的音符。且将这些音符找出来,看看安房直子是如何运用它们,谱成完整的曲目。

在《直到花豆煮熟》中,“变成风,变成风,我要变成山风”的歌声中,小夜如愿变成了和妈妈一样的山风;

在火之精“蔓延蔓延蔓延”的歌声中,森林燃起大火;

在红叶精灵“我是红叶的精灵呀,在织山顶的红叶呀”的歌声,客人的秘密答案揭晓……

这些声音不仅是一段简单的咒语,几句精灵的哼唱,还负责解答主人公积累的疑惑,推动着故事往前发展,甚至是往新的方向转折。有时,这些声音仅仅是一段无字的音乐,甚至只是一些看似平常的“小动静”,却是故事的终极答案。

比如,在《落花飘雪》的结尾,有一段很普通的“丁零、丁零、丁零、丁零……”声。是什么呢?好奇的读者被这声音吸引,满心疑虑。答案揭晓,原来只是硬币相互碰撞的声音,却让读者瞬间明白了樱之精们的来意。

狐狸的厨房

03、纯美的幻想只是引子,指引读者逐步走向更深层次的思考,结局常采用留白手法,给读者带来更多想象的空间

在我们的认识中,童话故事大多是美好的大团圆结局。而在安房直子的笔下,结局则多是不确定的。这样不确定的结局,就像中国国画中的留白,又像唐诗中追求的入云霄、下碧海的意境,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就像《手绢上的花田》中,不守诚信、利欲薰心的邮递员夫妻,本应受到惩罚,变成酿酒的小人。但是结尾,安房直子却温柔地划出一道溪流,引领他们回到了现实中。现实中什么也未改变,甚至受害者根本不认识他们。

故事在一团疑云中戛然而止。但想必每个读者的心中,都对他们的结局有了自己的评判。安房直子抛出了一根引线,期待我们在指引下,找到正确的方向,走得更远,也看得更加透彻。

作品中,瑰丽的想象无处不在,但并非铺天盖地,让人窒息甚至怀疑故事的真实性。而是似一阵樱花味的清风,在现实的大地上轻轻拂过。令人心旷神怡又不至于沉迷,在感受到她的魅力后,思绪也跟着浮想联翩,触发更深的感受,引发高于作品本身的思考。

桔梗花田

04、安房直子的童话受众广泛,可以给成年人以启迪,并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死亡教育,极具现实意义

月光童话系列的译者彭懿认为:

安房直子追求的是一个唯美的世界, 她的文体调和而安定, 但在甘美的幻想中却飘荡着一种淡淡的哀伤。

这种哀伤从何而来呢?在我看来,安房直子并非沉浸在唯美的世界童话世界里,不问世事。大胆地揣测,我认为她对现实世界,是抱着警惕和怀疑的态度的。

正因为如此,安房直子的作品,才时时流露出对生命的追问,对生死问题的探讨。这种警惕和怀疑的态度,不懈的追问和探讨,在童话的亮丽外衣下,是安房直子的童话作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在享受童话之美的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安房直子的童话对现代人的启迪和教育作用。

①纯美的童话给成人的心灵解压,作品中体现出的人生态度给我们的启示

在终于获得片刻清闲的午后,捧起一本安房直子的童话,沉浸在如梦如幻的童话仙境中,似一阵夹杂着花香的清风拂过,心也跟着安定下来。纯美而温暖的童话,无疑是现代人给苦闷的心灵、现实的压力找到的绝佳出口。

但童话毕竟是童话,大部分人还是认为,童话是儿童的专属读物。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成年人也对安房直子的作品爱不释手呢?原因就在于,安房直子的作品并未局限于幻想,其中的思想是深刻的。日本作家西本鸡介就评价安房直子的作品说:

虽然是甘美的幻想故事,但却与伤感的星堇派童话及逃避现实的民间童话有着本质区别。幻想的世界没有停止在憧憬中,而是以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探讨了人究竟是什么的哲学命题。看上去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架空故事,却不是荒唐的谎言而是象征着真实的人生。因此连大人也无法不唤起共感。

安房直子是一个恬淡、与世无争的“隐士”,她的人生态度在作品中多有体现。现代人的脚步,多是虚浮的。对金钱的争夺、为了名利的竞争,使人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人生真正的意义,更不提停下奔跑的脚步,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做些什么。安房直子的作品,仿佛在为森林里的动物精灵和大自然的精灵们,唱一首哀伤的挽歌,试图用这歌声唤醒现代人,把更多的目光,投到他们的身上,为他们做些什么。

大自然的守护神

②作品中对生死的探讨潜移默化影响了儿童,给儿童宝贵的死亡教育

著名制片人天泽退二郎曾这样评价安房直子的作品:

几乎在所有的安房直子的作品中,都飘溢着哀愁。但这不是廉价的眼泪、因滑稽可笑而淌出的眼泪,也不是让人嚎啕大哭、痛恨人生命运不平的虚张声势的东西。安房直子作品中的的悲伤,是一种扎在胸臆的疼痛。

这哀愁和疼痛,来自对生命真义和死亡的探讨。“死亡”是儿童文学的禁忌。尤其是给低龄儿童阅读的作品,很难找到直面死亡的篇目。记得我小的时候,读到《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小美人鱼化为泡沫的情节时,曾大惑不解,问大人们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解释。

但安房直子没有回避死亡,而是用美丽而哀愁的笔触,把生死的真相一点点展开,给读她的童话的孩子们看。比如她的名作《狐狸的窗户》中,狐狸给“我”用桔梗花汁把手指染成蓝色,从手指搭成的菱形窗户里,“我”看到了生死相隔的亲人。生死的分界就在一指之间,这哀伤触动人心。

不止如此,安房直子似乎是下定决心,要给儿童讲清楚死亡这件事情。在《直到花豆煮熟》中,她对死亡的讲述是最直接,也是最令人震撼的。

故事的主角小夜,是失去妈妈的可怜孩子。大人们试图用善意的谎言保护她。但经历了茶馆老爷爷去世、遇见鬼怪娃子等一系列事情后,小夜逐渐成长,终于懂得了死亡的含义。故事的最后,小夜终于把对妈妈的思念放在心里,决心接受了新妈妈的加入。

小夜的故事曲折而唯美,作者的笔调也始终温柔而平和。但最可贵的是,这是一次非常宝贵的死亡教育。对儿童来说,由作者带领,在故事中和小夜一起经历离别,直面生死,理解死亡,接纳善意。死亡这个词,在读过这个故事的儿童眼里,一定不再像想象中那么灰暗阴冷,无法面对了。

透过染蓝的手指,看见你思念的人

总结一下:

安房直子短暂的一生,除了作品,留给世人的并不多。她寡言少语,很少与人交往,甚至为了安心写作,一个人在山中木屋居住,静静感受大自然的絮语。在那里,她用悲悯的目光温柔地注视着自然万物,风、雪、花、草、小动物,以及,那个曾经悲伤的自己。

她用深情的笔触,把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和爱,通过一个个梦幻的场景,一个个哀婉美好的故事写了下来。我们如何看待她,在她的童话中能读懂什么,她已不在意。她只是做了她想做的事,写了她想写的文字,然后,随风而去。

亚伯拉德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法国哲学家。他对哲学有非常独特的观点。亚伯拉德认为,共同阶段是一个概念,叫做人们头脑中事物的共同特征。然而,他的第一部作品被认为是异端邪说并被销毁,因为它是针对安瑟伦的。关于这个人物的事迹在Abberad的简介里有大概的介绍,那么Abberad的简介是怎么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亚伯拉德和爱洛伊斯。

根据他的简介,亚伯拉德被认为是中世纪最有才华的哲学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骑士家庭。他曾在自传中说,他自愿放弃骑士继承权,因为他想参加辩证法比赛。亚伯拉德曾经到处向老师求助,但每次的结果都是老师们的强烈批评。1094年,他终于能够请教著名的罗斯林。然而,他并不满足于他的唯名论,所以他离开了他,在巴黎学习现实主义。但是,这位名师还是不能让他满意。甚至最后因为他的批评,名师辞职了。

此外,他的爱情也在亚伯拉德的简介中有所介绍。115年,他开始从事神学教师的工作,受到许多学生的欢迎和喜爱。通过圣母院主教的介绍,他认识了才华出众、外貌出众的埃罗。她当老师的时候,他们相爱了。后来因为双方都觉得不能离开对方,甚至不能一起私奔,只能在生下阿洛伊斯的宝宝后结婚。但他们所做的是介绍他们认识的主教菲尔贝尔,于是他在找人教训了亚伯拉罕之后,阉割了他。

亚伯拉德和艾萝莉的爱情

阿布拉德和埃洛瑞之间的爱情故事为许多人所熟知,他们对自己的经历深表同情。虽然他们的结局很悲惨,但他们的爱情却通过情书得以保存和流传,成为很多文学作品中的经典。那么,亚伯拉德和埃洛瑞之间的爱情是什么呢?

亚伯拉德和爱洛伊斯。

亚伯拉罕和埃罗的爱情始于1115年,当时菲尔贝尔介绍亚伯拉罕是他侄女的老师,这让埃罗非常高兴,因为那时亚伯拉罕已经非常有名了。他的学生说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埃罗也是一个非常美丽和简单的女孩。讲座结束后不久,两人坠入爱河。很多时候,他们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谈论一些个人话题。这两个火辣的年轻人甚至有了私奔的想法,并很快付诸实施。

他们私奔后,埃罗伊很快生了一个孩子。阿布拉德决定带她回费尔伯格寻求原谅,并表示他们必须结婚。菲尔伯格同意了他们的婚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以这种方式原谅了亚伯拉罕。在他看来,亚伯拉罕绑架埃罗伊是对他的不尊重,所以他找了一个邪恶的人来攻击亚伯拉罕,并阉割了他。艾伯拉德和埃洛瑞的爱情让很多人同情他们,但再多的同情也无法让艾伯拉德回到过去。埃罗再次成为一名修女,而阿伯拉德因为残疾成为一名僧侣。

1844年,尼采出生于普鲁士的洛肯,这一天正好是普鲁士国王的生辰。父亲的早逝使得他成了家中虔心的妇女们的受害者。她们对他的娇惯使他形成了女性般的脆弱和敏感气质。他从小就喜欢找个安静的地方独自阅读圣经,或者满怀激情地向别人朗读,把他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他内心深处隐藏着近乎神经质的禁欲主义和自尊心。他一生都在以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身心,以便使自己具有理想中的男子气概。

尼采十八岁时就对上帝失去了信念,从此之后,他努力的寻找着新的神。他一度以为自己在超人那里找到了新的上帝,但似乎他的思想没有完全转变。渐渐的。他变得愤世嫉俗起来。宗教本来是他生命的支柱,如今生命好像变得虚无。在1865年,他读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从此,叔本华式阴郁融入了尼采的思想。在尼采二十三岁的时候,他被强征入伍,但因为受伤,他很快离开了军营。结果,服从命令,坚韧不拔,冷峻的斯巴达式的艰苦生活激发了他无穷的想象。二十五岁时候,他当上了语言学教授,并开始迷上了音乐。1870年,德法开战。尼采在法兰克福看见了一队骑兵穿城而过,那一刻,他发现了属于他的哲学。他说:“我第一次感到生命最高意志不是在苟安中得到表现,而是在战争,强力和征服的意志中得到表现。”

1872年,尼采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他论述了希腊艺术崇拜的两位神明,一位是狄奥尼索斯,酒和欢宴之神,代表着激扬的生命,运动的欢乐,狂热的激情和神秘的灵性,也体现了直觉的敏锐和冒险的勇气。另一位是阿波罗,平和安详之神,代表着审美的情趣和理性的沉思,逻辑的严谨和哲学的静穆。最崇高的希腊艺术就是这两个理想原型的融合。希腊戏剧最深刻的特征就是,酒神凭借艺术战胜了悲观主义。希腊人并不描写那样热情,乐观,他们深知生命的苦难以及它那悲剧式的短暂。但是,他们用灿烂的艺术征服了幻灭带来的忧郁。悲观精神意味着颓废,乐观精神意味着肤浅。只有悲剧式的乐观精神才是强者的境界。斗争才是人生的法则。 一个民族在朝气蓬勃时创造了神话与诗歌,暮气沉沉时产生了哲学和逻辑学。

尼采相信德意志精神应该从意大利和法国的太阳神艺术中解救出来,应该让德国人明白,他们的本能要远比那些颓废文化健全。在《不合时宜的思想》中,他将矛头指向了不可一世的沙文主义经院学府,批评他们阻碍了真正哲学大师的诞生。在《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和《历史的运用和滥用》中,他提出了生命的职责不是让大众争得一席之地,得到改善。作为个体,这些人毫无价值。生命的职责应该是创造天才。

尼采本来对瓦格纳崇拜非常,但当整个世界都对瓦格纳顶礼膜拜时候,他憎恶了。他厌倦了所谓的男女平等和浪漫主义做作散漫的狂想曲,厌倦了理想主义欺骗和人类心灵的温情。对艺术失望之后,尼采转而在科学和哲学中寻找栖身场所。他开始像斯宾诺莎一样,力图通过审视内心的激情求得宁静。也就在这之后,这位哲学家突然陷入了爱情。但可惜对方没有做出回应。尼采绝望的离开,从此孤身一人。他一心想超越人类。尼采攀上了阿尔卑斯山的山巅。那寂寥的山峰激发了他的创作--《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尼采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创造了超人后,他又提出了永恒轮回说。一切事物都会以本来的模式无穷地循环往复。现实组合的可能是有限的,而时间却是无限的。总有一天,生命和物质又都会回到过去的状态。

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是尼采的福音书。为了给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尼采继续写作。在尼采看来,由两种相互对立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英雄道德和奴隶道德。古罗马人崇尚英雄,而犹太人基督徒崇尚奴隶。耶稣的先知说教使奴隶道德风行天下。在他眼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人类的进步是以平民哲学,以平等化和大众化的程度,一颓废的生命作为标准来衡量的。然而在这些道德背后,人们却是向强力意志靠拢。强力意志的律动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强者很少用理智的外衣来掩饰内心的欲望。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我要。 尼采认为强者邪恶的道德和弱者善良的道德都是社会必需的。冷酷,冒险,战争与仁爱,和平具有相同的价值。人类最好的素质就是坚强的意志,强力和不朽的激情。邪恶之于善良正如变异之于遗传和革新之于传统。不打破常规,就不会有发展。 事物的好坏最终以它们对生命的价值来评判。对一个人,一个群体,伙食一个物种则以其生命力,能力和强力来衡量。

人类奋斗的目标不应该是全人类的提高,应该是强者和优秀人物的发展。人类无法改善,它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试验场。试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大众的幸福,而是为了品种改良。社会是发展强力,完善个人品质的工具。在尼采的设计下,超人不是通过自然选择产生的,超人是精心培育的。因此,超人繁衍要通过人类的选择,优生和高尚的教育来实现。为了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优秀者只能与优秀者联姻。高贵的血统产生高贵的人。在培养超人的学校里,没有享受,只有责任。在这里,肉体被训练得默默地承受痛苦,意志必须学会服从和发号施令。不允许有意志自由之类的谬论,也不能以放纵和自由来削弱身体和精神的活力。超人所受的教育不含有道德的硝酸。意志要忍受禁欲的磨练,但肉体的享乐却不受谴责。有了这样的教养,超人就能超越善恶。当目的需要他恶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作恶。能力,智慧,骄傲,这三者一起造就了超人。只有伟大的目标才会引导激情转化为强力。伟大的目标将纷杂的欲望变成强力人物的人格。为了目标,他可以做任何事情。只有以此为目标,我们才能热爱生命,积极进取。让我们成为伟人吧,要不就成为伟人的奴隶和工具。

贵族制是造就超人的必要途径。民主意味着放任和随心所欲,意味着整体凝聚力的丧失,也意味着自由和混乱将主宰一切。民主就是对平庸的推崇和对杰出者的敌视。因此,理想的社会应分为三个阶层,生产者,行政人员和统治者。统治者只管统治,不必在政府机构中行使职权。政府的实际工作也很低贱。统治者应该是具有哲学家素养的政治家。他们的权力就是掌握财政和军队。贵族形成一个特权阶级,权力世袭,因为不能让粗俗的血统污染高贵。

评论:

尼采的哲学有许多不合情理之处,许多言论相互矛盾。尽管如此,我们依然折服于尼采的热情和执著。尼采并不论证什么,他只是宣告和揭示:他以丰富的想象而不是逻辑来征服我们,他奉献的不仅是一种哲学,也不仅是一首诗,而是一种新的信念,新的希望和新的宗教。

、一只火鸡和一头牛闲聊,火鸡说:我希望能飞到树顶,可我没有勇气。牛说:为什么不吃一点我的牛粪呢,他们很有营养。火鸡吃了一点牛粪,发现它确实给了它足够的力量飞到第一根树枝,第二天,火鸡又吃了更多的牛粪,飞到第二根树枝,两个星期后,火鸡骄傲的飞到了树顶,但不久,一个农夫看到了它,迅速的把它从树上射了下来。

生存之道1:牛屎运让你达到顶峰,但不能让你留在那里。

2、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生存之道2: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很高,非常高。

3、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的躺着,不久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生存之道3: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还有,当你躺在粪堆里时,最好把你的嘴闭上。

4、海底里有一个瓶子,这瓶子里困着一个巨魔。那是五百年前一个神仙把巨魔收到瓶里的。巨魔曾经许过一个愿,谁能把这个瓶子捞起来,把瓶塞打开,把他救出来,他就赠给这个人一座金山。可是,五百年过去了,还没有人把这瓶子捞起来。巨魔十分气恼。他诅咒说 : “以后,如果谁把我救出来,我就一口把这个人吞掉。”有一个青年的渔夫,他撒网捕鱼,当他收网的时侯,发现网里有一个古旧瓶子,他把瓶塞打开,啊 ! 一阵浓烈的烟雾喷出来,徐徐吐出一个比山还大的巨魔。“哈哈哈哈 ! ”巨魔的笑声,震得海涛汹涌起来。他说 : “年青人,你把我救出来,我本应谢谢你,可是,你做得太迟了,倘若你早一年把我救起,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 ! 唉,我等了五百年,我太不耐烦了,我已经许了恶愿,要把救我出来的人一口吃掉 ! ”那青年吃了一惊,但立即镇定地说 : “哟,这么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说谎,你再回到瓶子给我看看吧 !”

“哈哈哈哈 ,我不会上当的 ! 天方夜谭早把这个古老的故事说过了,我如果再钻入瓶子里,你把塞子再塞上,故事不就说完了么 ”“什么 你有看过天方夜谭么 你真是一个博学多才之士呀 ! 你还有看过苏格拉底的哲学著作吗 ”“哈哈 ! 这五百年我躲进瓶子里,穷读天下的经典著作,苦苦修行,莫说是西方的巨著,东方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啊,中国太史公的史记你也颇有研究吧 墨子的著作有涉猎么 ”“别说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 ! ”“不过,我想你一定没有见过红楼梦的手抄本,这是一部难得一见的版本呢 ! ”“哈哈哈,你这个小子太小觑我了,这本书的收藏者正是我呀 ! 让我拿出来给你开开眼界吧 !”巨魔立即又化作一阵浓烟,徐徐进入瓶子里。这时侯,那青年渔夫不再迟疑,连忙把瓶塞堵住瓶子了。

5、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6、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

启示:推销生意是一种组织性质的生意,因为人多,人事问题也多。我们不时听到是非难辨的话,如某公司攻击另一间公司,如是者往往令人混淆是非,影响信心。因此找出事情的真相,不是轻易相信谣言,辛辛苦苦建立的事业才不会毁于一旦。

7、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

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

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8、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基。

9、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跪着的膝盖了。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过了不久,洪水已经淹过神父的胸口了,神父只好勉强站在祭坛上。这时,又有一个警察开着快艇过来,跟神父说:“神父,快上来,不然你真的会被淹死的!”神父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我相信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

又过了一会,洪水已经把整个教堂淹没了,神父只好紧紧抓住教堂顶端的十字架。一架直升飞机缓缓的飞过来,飞行员丢下了绳梯之后大叫:“神父,快上来,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我们可不愿意见到你被洪水淹死!!”神父还是意志坚定的说:“不,我要守住我的教堂!上帝一定会来救我的。你还是先去救别人好了。上帝会与我共在的!!”

洪水滚滚而来,固执的神父终于被淹死了……神父上了天堂,见到上帝后很生气的质问:“主啊,我终生奉献自己,战战兢兢的侍奉您,为什么你不肯救我!”上帝说:“我怎么不肯救你?第一次,我派了舢板来救你,你不要,我以为你担心舢板危险;第二次,我又派一只快艇去,你还是不要;第二次,我以国宾的礼仪待你,再派一架直升飞机来救你,结果你还是不愿意接受。所以,我以为你急着想要回到我的身边来,可以好好陪我。”

其实,生命中太多的障碍,皆是由于过度的固执与愚昧的无知所造成。在别人伸出援手之际,别忘了,惟有我们自己也愿意伸出手来,人家才能帮得上忙的!!!

10、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而是他对别人多有帮助。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11、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又说:“但是,让我来想想办法……”

叙述到这里,你希望下面有一个数学的继续,还是愿意得到一个文学的结局?但不管怎样,数学和文学都将在这里分手了。

数学的故事是这样发展的:这个好心的侍者开始动手为这对老人解决房间问题:他叫醒旅馆里已经睡下的房客,请他们换一换地方:1号房的客人换到2号房间,2号房的客人换到3号房间……以此类推,直至每一位房客都从自己的房间搬到下一个房间。这时奇迹出现了:1号房间竟然空了出来。侍者高兴地将这对老年夫妇安排了进去。没有增加房间,没有减少客人,两位老人来到时所有的房间都住满了客人——但是仅仅通过让每一位客人挪到下一个房间,结果第一个房间就空了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两位老人进的是数学上著名的希尔伯特旅馆——它被认为是一个有着无数房间的旅馆。这个故事是伟大的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所讲述,他借此引出了数学上的“无穷大”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这门学科来说之重要,可以说如果没有它我们就很难想像数学将如何存在。只要会数数的人都知道,每一整数都有一个后继者直至无穷(所以在希尔伯特旅馆里,每间房子后面都会有一间直至无穷)……数学就是一门关于无穷大的科学。

好了,我们回到侍者说“让我来想想办法”的地方。 文学的故事是这样继续的。这个文学的侍者理应更富人性和爱心,他当然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出门另找住宿。而且在这样一个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满打烊了,这对疲惫不堪的老人岂不会在深夜流落街头?于是好心的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

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如此。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头儿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事,把这件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开看,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一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

事情都是从一个富有同情心、满怀仁爱的侍者的智慧头脑开始:“让我来想想办法……”进入数学的领域,需要的一定是严密的逻辑,合理的推论及精确的求证;来到文学的天地,凭借的却是美好的人性,动人的情节和意外而圆满的结局。但你发现没有:不管是文学还是数学,结局都很神奇——爱加上智慧原来是能够产生奇迹的。

12、有一对兄弟,他们的家住在80层楼上。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大楼停电了!虽然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但看来没有什么别的选择,于是哥哥对弟弟说,我们就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着两大包行李开始爬楼梯。爬到20楼的时候他们开始累了,哥哥说“包包太重了,不如这样吧,我们把包包放在这里,等来电后坐电梯来拿。”于是,他们把行李放在了20楼,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

他们有说有笑地往上爬,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两人实在累了。想到还只爬了一半,两人开始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注意大楼的停电公告,才会落得如此下场。他们边吵边爬,就这样一路爬到了60楼。到了60楼,他们累得连吵架的力气也没有了。弟弟对哥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继续爬楼,终于80楼到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他们的钥匙留在了20楼的包包里了……

有人说,这个故事其实就是反映了我们的人生:20岁之前,我们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着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全力以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了20年。可是到了40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许多的遗憾和追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惋惜那个、抱怨这个、嫉恨那个……就这样在抱怨中度过了20年。到了60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在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余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自己好象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20岁的青春岁月,还没有来得及完成……

13、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14、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秘诀:磨练召唤成功的力量

15、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秘诀:珍惜生命,就能走出挫折的沼泽地。

16、有兄弟二人,年龄不过四、五岁,由于卧室的窗户整天都是密闭着,他们认为屋内太阴暗,看见外面灿烂的阳光,觉得十分羡慕。兄弟俩就商量说:“我们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阳光扫一点进来。”于是,兄弟两人拿着扫帚和畚箕,到阳台上去扫阳光。等到他们把畚箕搬到房间里的时候,里面的阳光就没有了。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扫了许多次,屋内还是一点阳光都没有。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看见他们奇怪的举动,问道:“你们在做什么?”他们回答说:“房间太暗了,我们要扫点阳光进来。”妈妈笑道:“只要把窗户打开,阳光自然会进来,何必去扫呢?”

秘诀:把封闭的心门敞开,成功的阳光就能驱散失败的阴暗。

17、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渐消沉。第二个人看到了,他说: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第三个人看到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秘诀:有成功心态者处处都能发觉成功的力量。

18、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你要想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去!”说完便走了。

第二天,这人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的像前也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这人问:“你是观音吗?”

那人答道:“我正是观音。”

这人又问:“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观音笑道:“我也遇到了难事,但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秘诀:成功者自救。

19、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秘诀:成功者善于放弃

20、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秘诀: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21、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有一天他把弟子人叫到床边,他张开口用手指一指口里面,然后问弟子们看到了什么?在场的众第子没有一个能答得上。

于是老子就对他们说:“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意思是:牙齿须硬但它寿命不长;舌头须软,但生命力更强。

22、江南才子唐伯虎在江南一庙宇偶遇前来进香的秋香,一见钟情,遂生共结连理之意。为此,他一路跟踪秋香到太师府,又想方设法以伴读书僮的身份混进府,谋得了接触秋香的机会,后在府中多次接触秋香并表心意,均被秋香拒绝。有一次竟被秋香锁进柴房,但唐伯虎并不气馁,又请来好友祝枝山帮忙,在好友的指点下博得点秋香成婚的好机会,至此,江南才子好梦成真。唯一不太好的是唐伯虎在成婚后从太师府偷偷溜走不辞而别,显得不太有面子,不过,这也是他当时最好的选择。

启示:1、目标要明确;2、为实现目标措施要有效;3、要屡败屡战并适当时候请高人帮助,毕竟有时是旁观者清;4、完成目标美梦成真后可以适时跳槽,该走就走。

23、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启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胸宽广,思想开朗,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25、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子呢。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1

一位哲学家与一位渔夫同坐一条船渡河。

哲学家问:“渔夫,你懂不懂哲学?”

渔夫说:“不懂。”

哲学家说:“那太可惜了,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

哲学家接着又问:“那你懂不懂数学?”

渔夫回答说:“不懂。”

哲学家:“那你又失去了三分之一的生命。”

突然一个浪头打过来,哲学家与渔夫都掉到了河里.这时渔夫问哲学家:”你懂不懂游泳?”

哲学家说:“不懂”

渔夫说:“那你就更可惜了,因为你马上就要失去整个生命。”

2

在古希腊有一个哲学家叫毕阿斯,他出生在普里埃耶城。有一次普里埃耶城遭到围攻,居民们纷纷地带上自己最贵重的金银财宝四散逃命,只有毕阿斯一个人两手空空地在逃。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就这么离开啊?为什么你不带些家里贵重的金银财宝逃走啊?”

毕阿斯告诉他们:“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

我们人应该明白,我们还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还要更贵重的东西?有的人要钱不要命,天天追求名利,不惜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追求着名利和财富。

就在居民们带着贵重物品逃不快的时候,人被杀,财被抢,而毕阿斯却两手空空,快速地和官兵一起逃出了重围。

3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苏格拉底那样学识渊博的学者。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作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 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 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有哪几位同学坚持做到了今天?”

这时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著名哲学家的柏拉图。

4

昨天上午,一个教授正在台上对着台下座无虚席的观众讲故事,谈起他对哲学家的理解:

哲学系的博士生导师正在上课,忽然他觉得一阵头晕,他想:这是怎么回事?我平常没头晕毛病啊,哎呀,我前面的所有东西都在晃荡,晕得这么厉害啊,连我头顶的电棒都在晃,学生也在晃,不过学生的脸怎么这么清晰?……

这时,有同学大喊到:“老师,楼板在晃,桌子在动,是不是地震了呀?”

哦,对了,是地震。他慌慌慌张张往外面跑,任十几个学生面面相觑。

跑到空旷地方,他往后一看:咦,学生呢?

不到二分钟,学生们已聚在他周围了,他微笑着点点头,有同学就问到:“老师,你还是哲学家呢,危险一来,怎么跑得比谁都快,也不管学生了?”

他微微一笑很倾城的样子:“哲学家逃命的手段也是一流的,就是要比别人跑得快!”

——哲学家就是这样子的?

台下的观众一愣,窃窃私语,再哈哈大笑。

5

哲学系教授在台上讲的头头是道,对“仁爱”、“万物”、“天人合一”等分析透彻,台下的我有时拿出手机看一眼时间,有时在闭目养神,不一会儿便进入梦乡,朦胧中再瞟一眼别人,要么在看手机,要么在和邻座交头接耳,二个钟头不到,已有空位子了。

学习内容枯燥,毕业即面临失业。当一个哲学系学生该是多么痛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07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