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本书Day32-《禅和摩托车维修艺术》

每天读本书Day32-《禅和摩托车维修艺术》,第1张

本书作者罗伯特波西格,书中讲述了他和儿子以及一对朋友乘车摩托车跨越美洲大陆的经历,其中穿插着知识与价值,精神与物质,哲学与日常等方面的独特见解。

1、这本书说的禅是什么。

书中最能体现禅的概念的是Quality,良质,它存在于人的体验中,只有Quality出现的时候,人们才能感知到它。

作者一次次思索摩托车这种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思索它的结构、运作和维修的细节及其中所反映出的哲学。作者认为西方思想的缺陷在于割裂,在于二元对立,人与他的创造物 如摩托车 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东方的智慧却是指向统一的,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情感、古典与浪漫,都应该是一体的。

2、如何达到书中说的禅的境界。

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态度,一种不惧任何陌生,不逃避任何琐碎的沉浸态度。

作者用他的实践和思考告诉我们,维护一辆摩托车的工作就是一门艺术,通过任何一件琐碎的事情都能探索统一,感知Quality 良质,感受到“道”或“禅”。

1、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只想去做别的事。

专注思维:

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能专注其中的,是不考虑时间和结果的。

德波顿的小说《爱上浪漫》,讲述一个24岁英国女孩的恋爱故事。但它可不是单纯在讲故事,甚至说它是没有故事的,它没有一般爱情小说里曲折离奇的情节或是让人唏嘘感叹的对白,它更像是一本恋爱心理学的科普读物。德波顿经常是在对女主角的恋爱心理进行不厌其烦的长篇大论后,再懒洋洋的回到故事中来。他乐此不疲地分析女主角纤细、敏感、纷繁的念头和想法,但对构造故事情节没有丝毫兴趣。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都是傻瓜。的确,但这种“傻”是有恋人的甜蜜撑腰的,与激情也有一定关联。沉浸在幸福中的人,谁会愿意保持清醒?要是能永远保持“傻”,恋爱也不会是这么麻烦的事了。时间久了,总会清醒过来的,这时候,眼中的景象渐渐与自己的理想产生了差异,矛盾也就开始出现了。这时候爱丽丝开始意识到这场感情天秤上不公平的现象,并且怀疑这一切是否值得。 

一个人愿意为为爱情付出更多一定是因为他将这段感情看得比对方更重。当最后艾丽丝拥有了新的情感支柱,埃里克不再是她生活的唯一核心,她也不再迁就和放纵埃里克,开始不顾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将压力转移到了埃里克身上。从前他只要付出10个单位就可以牢牢地掌控局势,可此时艾丽丝单方面缩减了自己的支出,如果想让这份关系延续下去,埃里克势必要加大投入,而埃里克也确实这么做了。这说明埃里克并非不爱艾丽丝,如果艾丽丝他不爱,那么他们的关系就会在瞬间瓦解。

故事的最后,我还是会艾丽斯能够遇到菲利普而高兴,还好她没有在菲利普结婚了之后才遇到他,所以他们还是可以在一起的。而我们常会因为一些人的幸福呃忽略的其他人的幸福,比如说,Eric。他没有错,他亦是爱着艾丽斯的,可是他爱的方式和艾丽斯的不一样。他不能理解他,即使他尝试了,可是他就是少了哪根筋。所以说,有些人的必定不属于爱情的。那么,如果艾丽斯没有遇到菲利普呢?若是她遇到他时他们已经不能在一起了么?也许拥有爱情真的的太小概率的一件事情。

推荐你看《病隙碎笔》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共分六部分,243则,字字珠玑,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看书不仅仅是看,还要思考,我看这书的时候往往一个小段就让我想到很多很多,真心不错,推荐你看看

嘟嘟个人觉得,不管是哪些名言名著,真正能教给你经验的,是社会这部书籍,而真正能让自己改变的,是你自己。就算有无数人告诉你,改变后的好处,也只是别人的告知而已。就像是小时候,我们的家长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用心读书好好学习,而我们依然我行我素一样。

重感情没有错,也是非常好的人格魅力,只是总会被有心之人利用,当我们的感情被利用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无奈,委屈,愤怒,那么嘟嘟说一句话,您不要不爱听。请问,同样的亏,您会吃几次?在一个地方跌倒,当忍受着疼痛爬起来之后,您还会再次倒下吗?

平日多看看书是非常好的习惯,嘟嘟也爱看书,如果您觉得书籍能给您勇气与改变,那么推荐您看一些关于厚黑学的书籍。

只是嘟嘟还想絮叨一句,书籍能充实您的知识面,却不能直接的改变您的性格。

希望能帮助到您,祝幸福平安。

卢梭所描述的像极了我长大的那个山野村落,空气清新,蓝天如洗,鸟叫声清脆,小溪流晶莹,微风习习,树叶簌簌,这种简单、纯粹、田园牧歌般清纯的生活,也是我喜爱的生活的样子,宁静温美的山村风光,滋养了我们纯真的心灵。

让·雅克·卢梭,当我只知其名不懂其人的时候,我仅知道他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并不知这样一个见识非凡的人却有着这样颠沛流离的一生,正是哲学博士赵林的《浪漫之魂》一书让我系统地认识了卢梭,更是对这位精神导师的一生感到难过,对他生命里所遭受的不公平感到唏嘘和嗟叹。

而命运的坎坷却毫不影响这个人物所带给世界的影响,令人在思考、难过之余,更是深深地敬佩。

自幼丧母的卢梭从童年时期历经了生活的各种艰难,但幸运的是,嗜读如命的父亲让卢梭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他幼小的心灵便是在各种知识的滋养下成长的,这使他养成了一种高雅又温柔的个性。而在姑妈家的乡村生活却在他心底种下了渴望的种子,他对大自然的优美风景与纯真质朴有了深深的迷恋之情,也催生了他感性又浪漫、丰富又自由的想象力,他渴望自己也可以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的飞翔在丛林田野间。

少年时,卢梭被送去做学徒,开始饱尝寄人篱下、冷眼冷遇,生活的一直不如意使得他在见到华伦夫人时,情不自禁地投入到了对她的好感中,她的善意令卢梭产生了受宠若惊的甜蜜感,也更加珍视与华伦夫人之间的这场感情。卢梭在与华伦夫人在一起的几年时光里,是卢梭为数不多的甜蜜记忆,也是他写作与对音乐的了解成长进步最快的阶段。

当他以《论科学与艺术》在巴黎一举成名开始,他与上流社会开始了一生的思想角逐,而大名鼎鼎、却又表里不一的伏尔泰却是打击他最深的人,卢梭追崇自然、本真、原始的精神,他认为科学和艺术影响了人类最起码的道德良知和责任感,导致了闲逸懒散和奢侈腐化,失去了正直、高尚、人道、节制。他甚至觉得上流社会对于艺术的热爱、追捧、附庸风雅简直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毫无疑问,他触犯到了社会掌权掌利者们的痛处,他们自然不可能让他好过,他从此成了一个孤独者。他本真诚实的思想使他站在了上流社会的对立面,尽管他从没有想要剥夺他人的权益,他只是对社会整体现象说出了诚实的看法和理解,而他的思想太先进、太深刻了,一时半会儿社会无法理解他、接受他。导致了他的书被禁被烧,他的人身受到上流社会的驱赶,他成了上流社会的眼中钉、肉中刺。

直到生命的离开,他都不曾得到社会的欢迎。而在他死后,他的思想却受到了空前的认可与宣扬。

多么可笑。多么可悲。

成大事者,必定是尝尽了人间冷暖、雨雪风霜、劫难遭遇,全然不顾惜所遭到的一切非人的待遇,而依然不改初心。

卢梭尊崇大自然,他认为凡事万物都应当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合乎常理,尽管他的《论科学与艺术》使他站在了社会的对立面,成了上层社会的众矢之的,但他才不管呢,也不怕大家反抗他,抵毁他,疏离他,他依然勇敢地、诚实地直抒胸意。他觉得这个世界正在腐烂。

他继而又出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再次轰动世界,事件的结果是他遭到了驱逐,成了过街鼠,成了一个无国籍的人,并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涯。如此境况堪忧,一生从没有过安耽的日子。但他亦从没失去过成为自己。

他的思想与孔子、苏格拉底这些思想先驱一样,具有极强的时代超越性,正如海德格尔在谈到黑格尔时说的那样:我们的时代之所以不理解黑格尔,只是因为黑格尔太深刻,而我们的时代太浅薄。是卢梭来的太早,而这个世界开化太晚。

在卢梭这里,自然状态就是人类社会的黄金状态,人们只能受自然赋予的单纯的本能支配,而不是受到理性的知识所带来的私欲的支配。说到底,卢梭是一个非常感性、理想化的人,但仔细想想,这样的理论虽然是美好的,但也有它的弊端,蒙昧不开化的社会,其进步与发展将变得很缓慢。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自然就会有是非,而人又是具有思想的高级复杂动物,所以,不平等、不公平、不道德的出现,也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不过,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一步步向前发展,正是因为有卢梭这样的新思想的产生和启示,人类才能逐步走出蛮荒之地。思想一旦产生,发展路上必然会有一双双如罗伯斯庇尔之类的“血手”去实现它,改革它。尽管这样的一些新思想往往是被当时社会所抵制和唾弃的,因为,新思想的产生必然会引起旧有的思维模式、社会制度的改革,从而损害了当权者们的权益。但这也是时代的车轮在前进路上的必经过程。

凡是艺术,一个灵感的闪现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来深入塑造和刻画,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态度,充满了对自然形体力量与美的崇尚,是一种质朴本真但又超越浮夸的艺术,比如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的绘画雕塑,娇美的容颜,充满力量的肌肉,都是一种感性化的艺术美学展现。

而卢梭,一个思想家,亦是一个充满着无限想象力的理想主义者,现实社会的虚伪、贪婪、堕落、腐败现象对他来说尤如置身于一个肮脏的泥淖里,令他逃脱不及,他喜欢在清新、纯粹、优美的大自然里幻想他诗意般的理想世界,只要待在自然风光里,他浑身的细胞如同鱼儿入了水一般畅快,他的脑海就会打开一条条通往理想生活的通道,浮现的无一不是对大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希冀。

遭遇过了地狱般的生活磨炼,使得他越来越坚定自己的意志,他觉得人类灵魂的向导必须是自然状态下的良心,也只能是良心,只有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良心所萌生出的善才是真正的道德。

在他可以说是黑暗的、艰难的生命长途中,始终是用充满美丽幻想的意志陪伴他前行,即使现实中的生活满目疮痍,不堪忍受,但他始终觉得人间可爱,并一心想要为现世带来思想的改变。

这样一个充满着想象力的人无疑是有着浪漫情怀的,他的身上除了法国人特有的激情和浪漫之外,崇尚自然,一切以自然哲学为行为处事的理念,也使得他具有别人所不具有的天然诗性,不造作也不掩饰,他的所思所为都是通过自己感官的感受而来,没有任何的添加与修饰。

他提出了五感之外的第六感,也就是“共通的感觉”。这个感觉跟五感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个单独的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感觉的相互配合所产生的一种“觉知”或者“观念”。卢梭认为,它是衡量我们理解能力的重要标准,它影响着我们的认知。

卢梭思想仿若是污浊尘世中遗世独立、脆弱不经风却又坚强无比的那枝花茎,在遭受了非常的狂风暴雨后开出了惊世脱俗的花,它注定是要受到世人瞩目并追崇的。

《浪漫之魂》这本书的作者是哲学学院的二级教授赵林,主要研究西方文化、西方哲学等,他对卢梭精神的普及阐述非常细致,而且易读,除了让读者对卢梭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之外,还有种让人忍不住就想要去读一读卢梭作品的欲望。

来源公众号: 市井美学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家长需要多看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以便补充教育知识更好的教育孩子。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

1《童年的秘密》

[意]蒙台梭利

推荐理由: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作为家长,想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走进孩子的心灵,此书不可不读!

作者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第一所“儿童之家”的创办者。以她的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 110个国家。她的传记被列入12位“帮助世界的人们”传记丛书之一。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万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国,以她的思想为基础创立的蒙台梭利婴幼儿早期教育班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青睐。

2《爱弥儿》

[法]卢梭

推荐理由:《爱弥儿》是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出版,轰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国家,影响巨大。它所论述的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被歌德称颂为"教育的自然福音"。

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旧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自然教育"思想。卢梭的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尊循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与自然教育密切相联的,卢梭还主张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教育,使之学会谋生的手段,及早地养成支配自己的自由和体力的能力,保持自然的习惯。

3《教育漫话》

[英]约翰洛克

推荐理由:这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深刻影响后世、不朽的教育经典,它们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普通人的思想,至今仍然是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必读之书。

在西方公认的三大家教经典《教育漫话》、《爱弥儿》、《童年的秘密》三本书中,洛克的《教育漫话》发表的时间最早,也最清晰明了:他明确提出对儿童进行身体、德行和智力训练,并把身体训练放在首位。洛克在此书的开篇写道:"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与"磨练身体"相似,洛克建议家长以“严格管教”的方式训练儿童的德行。

《爱弥儿》《童年的秘密》《教育漫话》三本书中,洛克的观点比较"理性",卢梭的观点比较“浪漫”,蒙台梭利则承接了卢梭的“浪漫”却又比较“理性”的为儿童的自主活动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4《早期教育与天才》

[日]木村久一

推荐理由: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作者木村久一,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研究,日本皇室在给他授勋时盛赞道: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国民的素质。

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著作颇丰,其《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更是被教育学界奉为家庭教育“圣经”,虽然出版已时隔近百年,但至今仍是年轻父母们的教育子女的首选书籍。本书可读性强,可操作性强,适合所有家长阅读。

5《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美]海姆G吉诺特

推荐理由:畅销美国 500多万册的教子经典,以31种语言畅销全世界,彻底改变父母与孩子沟通方式的巨著。对中国的家长非常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父母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作者海姆·G·吉诺特,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家、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他将自己短短的一生献给了儿童心理研究以及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他依靠他的聪明才智做了很多创造性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他的书中、演讲中、专栏中宣传的如何跟孩子沟通的创新思想不仅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获得巨大反响。

6《亲爱的加百列》

[挪威]哈芬丹·费昂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一封父亲写给患孤独症儿子的感人长信,不是小说也不等同于纪实。从加百列出生,到三岁确诊为孤独症,再到上小学的成长经历:儿子学会阅读、骑单车、表演独唱,父子俩一起出海、举办化装海盗舞会和家庭聚会……作者以饱蘸真情的笔墨,记下儿子点点滴滴的成长故事,令人心碎的情感、绵绵无边的爱、理解和家庭遭受的无尽惆怅的真实,从孤独症的特殊视角让我们理解孩子是如何看待一事一物,是如何成长的,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宽容和爱是怎样的,相信每个父母亲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流下自己亏欠的泪水。

7《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

[美]斯特娜

推荐理由:维妮弗里德·斯特娜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在著名的哲学家詹姆斯博士的影响下,开始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深受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即“自然教育”理论。

在此理论指导下,她的女儿维妮弗里德 3岁就会写诗歌和散文; 4岁会用世界语读写剧本; 5岁能自由运用 8国语言; 9岁进入大学,成为人们眼中的天才儿童。但是斯特娜夫人并不满足于仅将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才,她也渴望让世人了解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在她女儿12岁那年写成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书,并成立了自然教育学校,培养出了众多天才儿童。本书详细地记述了她的女儿维尼夫雷特的成长过程,并极力阐明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作者以生动的事实来说明问题,而不是用枯燥无味的理论,父母可以获得许多借鉴。

8《儿童的人格教育》

[奥]阿德勒

推荐理由:阿德勒非常准确而又清晰地介绍了儿童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问题儿童诞生的原因,他关于儿童人格结构的基本框架,可以视为理解儿童问题的一把钥匙。对这本书的反复阅读,能够帮助家长建立起理解儿童人格的基本结构。因为阿德勒的这本书,确实揭示了儿童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程序之一,可以解释许多难以管教的问题儿童的根源。若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感兴趣的家长,还可阅读他的另一本代表作《自卑与超越》一书。

9《卡尔·威特的教育》

[德]卡尔·威特

推荐理由:作者卡尔·威特,19世纪德国的一名普通乡村牧师,用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将先天不足、略显痴呆的儿子教育培养成了一名有着惊人成就的奇才。其著作《卡尔·威特的教育》堪称中外教育史上的一本奇书,是他的教育方法和教子心得的真实记录,是现代家庭教育读物的鼻祖。

10《教育的目的》

[英]怀特海

推荐理由: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作为过程哲学家的怀特海敏锐地把握住了教育的基本节奏,即“浪漫—精确—综合”以及“自由—纪律”。虽然怀特海尽可能通俗易懂地阐释了自己非常重要的思想,但是要真正理解怀特海的思想,仍然有一个过程,不过一旦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思想便会成为非常有用的力量,成为我们家长思考教育问题的基石之一。

教育孩子的技巧

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时,家长一般都会气愤地称孩子的这种行为为“狡辩”,其实,这并不是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

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

但是值得家长们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当孩子说出“我们班小朋友搜这样说”的理由时,那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分析,就对孩子大吼,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馈的一种表现。所以,这位妈妈也并知道孩子反馈的真正还以----并不认为“你真蠢”是脏话。

可以想象,家长误解孩子的反馈,并对孩子的反馈进行压制,长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会对妈妈的教育进行积极反馈了。没有孩子的配合,家长势必将更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教育。

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分析出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时他不知道将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再也不会,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知道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孤立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馈,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都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一、对孩子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只要孩子有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让她有成就感,促使她再接再厉;退步时也尽量不要当面数落她,也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对比。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家长如果经常表扬鼓励孩子,孩子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二、培养孩子的自觉性,养成好习惯 。教育家孙云晓说过:“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可见好习惯对孩子来说多么重要。小学阶段是孩子自觉性、好习惯形成的阶段。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对的,什么事错的。什么时间该做作业,什么时间该玩。平时,我总是鼓励她早睡早起,让她早晨早起去看太阳,并告诉她,最美的朝阳只有早起的孩子才能看见。所以,她天天早起,看完之后会读读书。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学校浓厚的学习气氛孩子知道该干什么,可是放学回到家却不知道了。

所以,我总会让她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做作业时家人不许打扰。孩子爱读书,首先自己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家长端着书,孩子也会仿效,习惯也自然而然形成。我给女儿买了许多书,每晚睡前读半小时书。我读我的书,她读她的书,她也会读得津津有味。不过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以前,我是事无巨细,结果孩子养成依赖的心理。现在,我不再提醒她,让她自己检查自己的书包。如果少带了,老师批评了我也不会过问。她已经知道这些生活上、学习上的事都是自己的事,她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将来才会是个有责任心的人。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上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才能避免孩子走弯路及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五、 要教育孩子勤奋刻苦学习,要立大志。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督促孩子要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求孩子要立大志,明确方向,努力学习。在家中,要求孩子作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学校要求孩子做到“尊敬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上课时要做到认真听讲,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一切作业;团结同学,要做到取长补短;在学校要争取多做些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严格遵守校规,力争做到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才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这就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的纲领。

看着孩子一天天的变化,作为家长,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我知道,她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我有理由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她们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010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