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白的高考作文素材

关于李白的高考作文素材,第1张

 李白是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留名千史至今还家喻户晓的“诗仙”,那么他到底有什么魅力呢想问下面我精心整理了李白高考作文素材,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高考作文素材之李白的诗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行路难·其一》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 李白《清平调·其一》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静夜思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李白《望天门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李白《独坐敬亭山》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高考作文素材之写李白的范文

 李白李白!

 一位老者,在俗世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中留万年芬芳。

 是谁,立于如梦盛唐,却只求一醉冷月轻王侯是谁,玉碗频换,酒兴正酣又是谁,花前月下清影里,举杯开怀对婵娟梦中扑朔迷离的人影正演绎着一个时代,一个朝廷经历的种种巨变沧桑,留下一串叹息感慨。一匹青驴,一袭青衣,这人到底是谁

 李白你说这人是李白印象中好酒贪闲的一介农夫竟会如此诗意洒脱,豪迈奔放我不信。

 然而,当梦境再一次临来,那袭青衣越靠越拢,还来不及看清,就被他一把入他的世界。我看见他在山边亭中与友对饮,同论当下王朝是兴是衰。我听见醉人拉住他的手,大声呼着的名字,竟是——李白!

 没错儿,正是李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他见证了盛唐繁华的景象,也见证了朝廷黑暗的一面。他放荡不羁,对官场的腐败深恶痛疾。他洁身自好,保持自己的豪迈与潇洒。他将一切见证铭记在心,深深思索自己的人生道路,终于,他放下包袱,放下官场名利。“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五岳巡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秀才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飞扬的船桨打破江面的平静,激起的浪花淹没了我对你无知的踪影,土地鲜花的芬芳,和着柔柔的风,弥漫,飘散,浸入我心,深入你远望的眸子里。。。。。。

 正是李白,拥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无时无刻不用真情拥抱生活。酒醉凝望敬亭山,悠然吟诵”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带一身花香,集一身雨露,九曲回肠。

 正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恃才无羁的性格,消融了曾经有过的无奈,痛苦与彷徨。天马行空訾意汪洋地在大自然中穿行驰聘,接受阳光风雨的洗礼,吸纳着山川大泽的灵气和魂魄,任凭气势不凡的诗作在山水怡情中喷涌而出。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编年史……

 我心中的李白

 有这样一个人,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有这样一个人,雄奇豪迈,潇洒一生;有这样一个人,有酒必有诗。这个人就是李白。

 李白诗风感情炽烈,幻想丰富,形象鲜明,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豪放,有对友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深情厚意;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志凌云。

 就在力=李白春风得意之时,一道圣旨更是让他跌入“京门”。他大摆筵席,方圆三百里,大喝三个星期,这位小有名气的一代传奇便踏上征程作为翰林大学士走马上任,拉开了他在京城生活的序幕。

 进入京城,他便广结善缘,吟诗作赋,一时间名声大起,在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李白的大名。唐玄宗也对他宠爱有加,邀请他进宫饮酒作诗,得意的李白不知道那将是他人生的又一次跌宕。

 进入宫,李白酒过三巡,竟然让高力士为其脱靴,让杨贵妃为其磨砚,殊不知官场之道,唐玄宗闻后大怒,又一道圣旨,一代天骄,就这样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叫我不得开心颜”后,毅然离京,开始了他云游四海的生活。

 离京后的李白,没有自暴自弃,而是选择周游各地,他边走,边玩,边赏,边唱,边写,他以那文辞自然奔放,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赢得广泛赞扬,2000多篇诗流传颇广。

 然而,在安徽,这位经历无数困难,无数升落的诗仙却永远的走了,只留给世人那一篇篇千古绝唱。

 两道圣旨,造就一段奇迹,我要感恩唐玄宗,如果没有你,李白不会周游各地,成为豪放派诗人的代表,可以说,是那两道圣旨,成就了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的激越高昂,唱出了属于自己的自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高考作文素材之如何写“李白”

 1、李白道“行路难”,却一李白是80%学生都会用的作文素材,可是没有几个人能写的很好,那么怎么样写才能让你的素材不落俗套呢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2、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庄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大唐的江山上,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辉起舞弄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难道能说无仕途作为的李白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不能。

 3、当李白不被重用时,他却仍能快乐地梦游天姥,却仍能举杯畅饮。他对明天有着乐观的微笑。当苏轼屡遭贬谪,他却仍有“泛舟游赤壁”的雅兴,有“浪淘尽千古英雄”的豪迈。他对明天有着希望的微笑。当屈原纵身投江时,我想他也一定带着微笑,因为他坚信他的“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浑浊唯我独清”一定会给后人带来思索和警惕。

 4、一勾弯月在冷凝处低悬,片片浮萍碎成摇曳的翡翠。诗人一声长叹,涌起层层墨香。李白的一生因为没有模仿世俗的不堪之流而铭留青史,因为舍弃了“钟鼓馔玉”,而做了一回真正的自我。他的人生是成功的。如果他像当时的士大夫之徒一样追求金钱和名利,而违背自己的灵魂,那么祖国的山河里便不再有他的飘逸长衣,历史里也便不再有他的名篇佳作为世人吟咏。历史的雨没有下进太白的灵魂,他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写进了历史。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庄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朱平曼喜好剑法,总想练就一身独步天下的绝技。他听说有个叫支离益的人善长屠龙之术,便赶去拜支离益为师,立志将这种人间稀有、世上少见的剑法学到手。他苦学苦练了三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终于他的屠龙剑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便辞别了老师,开始仗剑闯荡江湖,希望杀尽天下害龙,显姓扬名。然而他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的影子。其所谓的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何用武之地。

提示:

1、可以论证盲目空想者的一事无成。

2、可以论证脱离实际的理论毫无价值。

3、可以论证单纯苦学苦练而不动脑筋、不讲实效,必然劳而无功。

请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不假思索地说:“砌砖。”第二个工人想了想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却说:“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富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工人一生都是普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工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提示:

三个人的回答道出了每个人对这一工作意义的认识。第一个工人把砌砖看成毫无目的的工作,既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又认识不到劳动的价值,自然是敷衍塞责,缺乏责任感与上进心。第二个工人是为了赚钱而工作,砌砖的目的就在于挣钱,自然是给多少钱干多少活,不思进取,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难于发挥出来。第三个工人热爱本职工作,把它看成是一种创造,他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这样的人怎能不成为有名的建筑师呢?

参考论据:

古之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进喜挖井,郝建秀织布,张秉贵站柜台卖糖果,倪志福钻研钻头,雷锋开车……他们都热爱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下面是诗人艾青写过的一首短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

离开了时间/就没有了生命;

生命和时间/紧密相依连;

失去了时间/生命就成了虚幻;

没有了生命/时间就成了云烟。

提示:

如果材料的内容,是谈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那么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就是材料的中心。这则材料谈的是“生命”与“时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时间的价值就是生命的价值;如果说生命的价值在于过程,那么这过程是按时间来计算的、来体现的。“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就是这则材料的中心意思。

参考命题:

《时间与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

《虚度时光,就是害人害己》

筛选以下材料,联系实际立论作文,并自拟标题。

1、战国时期赵王实行胡服骑射政策。

2、秦始皇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筑万里长城。

3、汉代王昭君出塞,为帝业实施和亲政策。

4、鲁迅就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问题,写了《拿来主义》。

5、我国当前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

6、清代搞闭关锁国行不通后又搞求荣卖国。

提示:

该题重在训练从多种材料中找到内在联系紧密的东西,并结合实际生活选好议论角度,确立议论的论点。

就材料而言,1、3、4都有联系,均表现出要勇于向外部世界(外国和外族)学习。5 说的是当今所面临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根本国策,与1、3、4 也有联系,而2 与其它各项联系不大。6 说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改革开放向国外友人学习的问题。从反面意义上看,6 与1、3、4、5均有关系。搞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把握整体材料的精神,为立论说理打下基础。

文章标题可《今天还要“拿来”》、《从胡服骑射说起》。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故事,联系实际,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枭遇到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提示:

1、译文:

枭遇到鸠,鸠说:“你要去哪里?”枭说:“家乡的人都讨厌我的鸣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徙。”鸠说:“你(若是)能够改变自己的鸣叫声,还可以;如果不能改变鸣叫声,向东迁徙,(那里的人)仍然会讨厌你的鸣叫声。”

2、材料的重心是“治标”与“治本”的问题。既可以顺向思考,写《治标不如治本》,也可以逆向命题,写《治标未必不如治本》。还可谈“标本兼治”,谈怎样才能“治本”等问题。亦可以联系反腐败等现实来写。

就一则寓言故事,联系思维方法的实际,写篇叙议结合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位客人到朋友家作客,受到了朋友的热情款待。为他的到来主人准备了丰盛的午餐,特别是做了十分可口的红烧鲤鱼和鲜美可口的鲍鱼汤。客人吃得十分满意,临别时主人盛情相让,让客人喝了一大碗鲍鱼汤,之后还嫌接待不周,于是又送上了一大碗,还十分热情地说:“再喝一碗鲜鱼汤吧!”于是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了下去,没想到主人又端来一碗,又说:“再来一碗吧!”最后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提示:

这篇寓言故事的主旨是告诫人们好事也要有分寸地去做。如果做过了火,就会走向反面。这是一种思维方法问题。立论作文时可就这方面问题联系实际。

可以用故事中的一句话(如《再来一碗鲜鱼汤吧!》)为题,也可综合故事主旨,用自己的语言立题,例如:《好事也不能过头》或者《分寸是十分重要的》等等。

根据所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防冻秘方的不同价值

《庄子》中的寓言:宋国一个家族能制造一种防治皮肤冻伤的药,因此,这一族人世世代代都以在水中漂洗布絮为业。后来有一个十分精明的商人探听到这一消息,出资百金,买下了他们的秘方。此人拿着这个“专利”来到南方的吴国,他知道当时吴越两国正在大动干戈,吴军将士若使用了这种药在水战时便不会发生冻疮,于是就将此秘方献给吴王。吴王得到这种药后,如获至宝,在严寒的冬天向越军发动进攻。越军虽奋力抵抗,但因将士生了冻疮,战斗力锐减,终于溃不成军。后来,吴王封给这个商人一大片土地,顿使一个小小的商贩富敌王侯。然而,原来发明这一秘方的宋人家族却只能依旧给人家洗布为生。

提示:

1、可以论证市场经济需要机敏的反应,精明的头脑。

2、可以论证具备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获得机遇。

3、可以论证安于现状、循规蹈矩就不能有大成。

4、可以论证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潜在财富的价值。

商店外面正下着倾盆大雨,商店里,一位女盲人这儿摸摸,那儿听听,像是要买什么东西。当得知这位女盲人想买一把雨伞后,小王就带她到卖雨具的柜台前,并帮她选了一把伞。假设你就是小王,请你写一篇作文,叙述你是如何帮助这位女盲人的,以及如何向她说明雨伞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的。

要求:

1、要反映女盲人的动作、神态和小王的心理活动。

2、说明性的文字要用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

3、题目自拟,字数700字左右。

提示:

这是既以记叙性情境作文训练为主,又含有说明性短文的写作训练,一举两得。所谓情境作文,就是提供某个材料,根据材料中介绍的特定情景(包括时间、空间、人物、情节等),按规定作文。本题要仔细研究的是材料提供了怎样的情境,然后紧扣这一情境,展开与之相应的合乎情理的想象。

同时,要注意的是“假设你是小王,请你写……记叙你……”这些话,把原文用第三人称叙述改为用第一人称叙述,要扣紧要求作文。介绍雨伞特点时,要想到对方是对盲人,所有有关视觉的部分(如雨伞的外观形状、色彩图案等到)不宜作为介绍内容。

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日本所编《欧美逸谭》中,有一则艺术家摔琴的故事:有位著名提琴家将用文艺复兴时期流传下来的最珍贵的提琴演奏,这张琴价值连城。一曲终了,那宝贝乐器的美妙乐音使听众如醉如痴,一致惊叹昔日提琴制造师超群绝伦的手艺。这时,提琴家一挥手,竟将琴摔了个粉碎,顿时四座皆惊。

此刻,主持人上场宣布:“刚才打碎的,只是一把价值一元多的琴。提琴家这样做,是为了告诉诸位,音乐之妙,并不在于乐器好或歹,而在于演奏它的人。现在,请大家欣赏以真正珍贵的提琴演奏的乐曲。”于是,提琴家再一次操起琴,同样美妙的乐音悠然而起。听众再不去注意琴的价值,而专心致志地进入了艺术境界。

提示:

1、可以认证不能看重表面,而要注意实质。

2、可以论证事业成败,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3、可论证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有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实,今后他一定会成为像你一样了不起的体育明星。”贝利听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绝不会有我这样的成就,因为他现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竞争意识,而我小的时候却是非常贫穷的。”

请你根据这一段材料,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贫困是一笔财富,之所以说它是财富,是因为越是贫困越激励人们奋发向上,越是要改变生存环境,自然就产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进心。古代就有“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的说法;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参考论据:

范仲淹两岁丧父,后随母亲改嫁,幼时读书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也出生寒门;明代大学士宋廉家中一贫如洗;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荷兰画家梵高也曾是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济;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出身于鞋匠家庭;居里夫人刚刚满十岁就去打工,供姐姐读书……

参考文题:

《贫困是一笔财富》

《自古雄才多磨难》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要求:

准确把握材料所蕴含的中心意思,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提示:

此则材料较完整地叙述了鹿由昔日的正常、健康到后来不健康的畸形发展过程。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消灭了鹿的天敌——狼。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鹿和保护区的“结果”是由于人“将狼全部消灭”,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物圈”与“食物链”,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使当事者自食其果。

阅读寓言《虹和桥》,然后按要求作文。

当虹看到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的生命比我长。”

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永恒的。”

要求:

1、需以《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为题,写议论文。

2、运用总分结构,对比论证方法。

3、600字左右。

提示:

虹和桥各有优点,它们优点是: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这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根据要求,按照“总分结构”、“对比论证”,可以设以下几个论段:①谦虚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②骄傲的人往往躺在自己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③谦受益,满招损。

举例时注意有正有反。

美国著名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中学毕业时,向父亲求助。父亲送给他一枚硬币,并告诉他:“用这枚硬币买一张报纸,一字不漏地读一遍,然后翻到广告栏,自己找一个工作,到世界上去闯一闯。”后来,戴维·布瑞纳经过艰苦奋斗取得了成功。这个明星在回首往事时,认为父亲的那枚硬币是“最好的礼物”。

可惜的是现在有许多做父母的不懂这个道理。

据报载,某一位暴富起来的家长,将5万元人民币划入他那还在读初一的独生子的账上,造就了一个小“款爷”。于是,这孩子上学路上雇同学代背书包,作业也雇成绩好的同学代做。结果在学校占了两个第一:存款第一,学习成绩倒数第一。

古代有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这真正的“计深远”,乃培养其独立的真本领。林则徐也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这确实值得世人深思。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提示:

1、可以论证有志青年应敢于独立奋斗,依赖前辈绝不可取。

2、可以论证娇惯子女,有弊而无利。

3、可以论证明智的家长注重引导子女自立自强。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1、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3、一位历史学教授对他的学生说:“如果你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提示:

写提供多则材料的议论文,不仅要注意材料的共性,有时还要注意材料的个性。这三则材料的共性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都说明了“治学要注意积累”。如果仅着眼于这一共性,写起来就思路闭塞,感到无话可说,没办法只得堆砌一些事例。这就需要进一步挖掘材料的个性。

试将三个材料做一番仔细分析比较。鲁迅强调积累要长期坚持;歌德强调积累大有价值,而决不是徒耗时光和精力;历史学教授强调多积广积。这样,就能围绕“治学要注意积累”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层层分析,步步推进,使文章内容显得充分扎实且比较深。同时,三则材料都能顾及,各有用场。

#好词好句# 导语诚实的人,把生活看作连绵的山峰一座座努力攀登;狡猾的人,把生活看作一艘航船,见风驶舵把握方向。狡猾的人,也许终身得利,却失去了真实的自己;诚实的人,也许一生坎坷,却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高一语文句子素材积累,欢迎阅读与借鉴。

抒情篇

 1、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2、沉默呵,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我想大声呼喊:我爱生活,我爱一切正义和真理。

 5、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6、她艰难的命运,坚韧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时光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7、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8、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9、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言有穷而情不可终。11生前凡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12、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13、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三分之一的零头。

 1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5、花自飘零水自流------此情无计可消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2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2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4、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5、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6、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9、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30、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3、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34、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5啊,人啊,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

 3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37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8、谁没有青春时代谁没有往日的爱情当你满头白发,站在落日的斜晖中,突然听到远处深秋的树林里飘来这首歌曲,你怎能抗拒它的感情力量你怎能抗拒回忆

 

哲理篇

 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2、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3、人们的眼睛之所以看不见这壮美的奇观,是因为这景象对他们来说太熟悉了。

 4、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5、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任何一点调皮都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老实一点吧!

 6、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虎哮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他们的极致。

 7、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8、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12、坚强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

 13、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

 14、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7、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18、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

 19、行程是艰险的。历史在前进中,不免有挫折,有迂回,有后退,有失败。自然也就不免有清谈者,有摇头者,有叹气者,有彷徨者,有哭泣者。但是他们不是历史的脊梁,他们像一般无力,绊不住历史的脚步。

 20、由于人们能够沉静下来思索,精神生活(就会)变得异常丰富。

 21、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行动则是那座钢铁长桥,那艘诺亚方舟;高昂起你青春的头颅,成功的时刻在等你去实现。

 22、苏轼曰: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远也。

 23、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

 24、事有大小好坏,情有喜怒哀乐,景有动静荣枯,物有长短方圆。

 25、只要你执着于你的选择,你的人生意义将与众不同。

 

事例篇

 1、霍金:英国物理学家,身残志坚,著《时间简史》,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

 2、曹雪芹:(清)举家食粥,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3、司马迁(汉):史学家,受宫刑后,发愤著《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4、廉颇、蔺相如:将相和。

 5、屈原(战国•楚):沉江殉国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6、冯友兰《人生的境界》(熟读)7、赵鑫珊《人是什么》(熟读)

 8、鲁迅的生平创作:弃医从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毛泽东,“民族之魂”)

 9、李白“诗仙”,浪漫主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杜甫“诗圣”,现实主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孔子(圣人)、孟子(亚圣)有关名言见《圆梦宝典》

 11、契诃夫(俄):700多至800多篇短、中篇小说,戏剧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12、孙梨,当代小说家,一生淡泊名利,潜心创作,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13、巴尔扎克,法国作家,写了九十多篇小说,著有《人间喜剧》。

 14、孔明挥泪斩马谡。(可从多方面多角度构思并使用。)

 15、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16、老舍:人民艺术家,“士大夫不可辱的知识分子形象。”

 17、关汉卿,元初作家。“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燥,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18、庄子:安时而处顺,无为而治。

 19、蒲松龄:清代作家,著有《聊斋志异》。

 20、毛泽东: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1、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民族气节)

 22、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3、梁小斌: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多好的句子。)

 24、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25、普希金:俄国文学之始祖,1837年2月8日与丹特士决斗而死。(为个人尊严而站。虽死犹荣。)

 26、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27、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8、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

 29、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代枭雄)

 30、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是有关西方浪漫派音乐家的一些资料,等你写作文时看看吧,兴许对你有帮助

十八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人们不断增长的失望悲观情绪需要一种宣泄的途径和方法,在艺术上就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幻想。首先是德国和奥地利的文学家高举反古典主义的旗帜,打出“浪漫主义”的旗号。在文学思潮的影响下,音乐上也开始出现了浪漫主义风格。在韦伯和舒伯特之后,浪漫主义音乐开始了中期的发展。其中特别是门德尔松和舒曼,肖邦这三位代表人物,在歌剧、艺术歌曲、钢琴小品甚至演奏特色上,都形成了严谨、抒情的浪漫抒情音乐学派的传统。丰富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成果,为浪漫主义音乐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门德尔松就像他的名字“费利克斯”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felix 意思是“幸运”)一样,是音乐史上的幸运儿。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不曾受到过任何经济方面的困扰。他的顺利成长,得益于一个经济、精神、文化、音乐都十分丰富的家庭。幼年的门德尔松熟悉了音乐,绘画和语言学,但是最具天赋的方面还是音乐。他20岁时,开始游历国内外重要的文化名城,为其创作提供了素材,许多作品都是从旅行中得到的印象为基础写的。门德尔松的作品圆润流畅,轻松自如,如歌的旋律、幻想的形象、光彩的谐谑,都显露出他非凡的浪漫主义音乐色彩。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技巧娴熟,风格自然,没有太多的强烈和炫耀。最受世人喜爱的作品是他所开创的被称为《无词歌》的48首钢琴小曲。其中不乏浪漫派特性曲的精彩之笔,有《纺纱歌》、《摇篮曲》等,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春之歌》!堪称原生态音乐的经典之作,乐曲的伴奏部分从头至尾贯穿着竖琴式清脆的琶音音形,旋律动人,表现了人们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情不自禁歌唱的心情。门德尔松还开创了与歌剧无关的音乐会序曲。与古典时期不同的是,他创作的序曲不依附于歌剧或戏剧,独立成章,单独在音乐会的舞台上演出,采用奏鸣式的纯音乐形式,又注入了浪漫主义的风格。他的序曲《仲夏夜之梦》等都描绘了大自然的客观形象,体现了人在大自然中的主观感受,并为浪漫主义的音乐会序曲的形式树立了榜样。而他后期最成熟的器乐代表作《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更是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这首无标题的音乐作品,细腻柔美,光彩照人。在大的布局上遵循了莫扎特器乐协奏曲的原则写作,但是去掉了引子,选用众人回避的e小调调性,速度的反常使用,谐谑曲个性化的处理等,表现了作曲家的机敏才智和浪漫主义的超然情趣。1843年,他又积极参与筹建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门德尔松用他个人的奉献,为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发展打下了早期的基础。

RSchumann(1810-1856)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上半叶西方浪漫主义音乐史上的先锋人物,他的一生代表了时代进步的倾向,给西方近代音乐以强烈的影响。舒曼出生于一个进步书商的家庭,自幼爱好文学这对他的音乐评论和音乐创作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7岁开始学习钢琴,也尝试着写作乐曲。父亲的早逝,迫使他遵从母亲的愿望中断学习音乐攻读法律。20岁时放弃了法律的学习,说服了母亲,回到莱比锡立志献身音乐。他干脆住在维克老师家里,练习钢琴演奏,可是过度的勤奋练习使得他手指受伤,将梦想转入作曲。30岁时不顾老师的激励反对,娶了老师的小女儿女钢琴家卡拉拉。此后开始了创作的繁荣时期,从主要创作钢琴曲等小型作品转向了声乐曲,大型管弦乐曲、室内乐和戏剧音乐的创作。作品有《桃金娘》、《核桃树》、《诗人之恋》、《C大调第二交响曲》、《日诺维瓦》等。但是,后来由于遭受母亲、哥哥、嫂子、朋友的相继去世等一系列打击,舒曼脆弱的神经日益衰退。1854年因精神病入院治疗,于1856年7月29日告别人间,年仅46岁。舒曼堪称第一流的音乐诗人,每首作品都充满了诗意的环境,他喜欢在文学中汲取主题和形象,极力把音乐和文学相接近。他以诗人的灵感把握音乐的意境,以诗意的想象勾画人的情感。他细腻敏感的心总处于感情的漩涡中,并在波浪起伏中日渐衰弱,他只有在自己构建的世界里才能获得永恒。他没有压倒一切的力量,却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舒曼的音乐是一个人文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纯粹表露。对舒曼来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从自觉的程度上说,舒曼比其他音乐家更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无论是艺术评论还是音乐创作,都使他成为浪漫主义浪潮中的核心人物。

Fchopin(1810-1849)

波兰音乐家佛里德里克·肖邦生于华沙近郊,他的父亲尼古拉斯是法籍移民,喜爱音乐,母亲加斯蒂娜是波兰人,虽然是伯爵夫人的侍女,但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会弹钢琴。在良好的环境中长大的肖邦深爱着自己的祖国,无论生活在哪里,他都眷恋着波兰。他继承了母亲的敏感和富于想象力。7岁时,他优良的音乐素质使得父母为他找了一位钢琴教师——61岁的内尼。在5年时间里,他循序渐进教给肖邦巴赫、莫扎特的作品,为肖邦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年幼的他开始公开演奏和作曲,并告诉父亲:“通过音符,我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感觉”。16岁的肖邦经过波折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入了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就读,从师于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德国音乐家爱尔斯纳接受全面正规的音乐教育。1830年为了在音乐上有更大的建树,肖邦在家人的建议下出国深造。11月2日,肖邦携带了一抔祖国的泥土,离开华沙,从此再也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当他在路途中得知起义失败华沙陷落时,他陷入了极大的精神痛苦和悲愤之中,甚至想返回波兰参加战斗,后被友人拦住。但是这些都使他精神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并在创作中留下了——悲剧性、戏剧性和矛盾冲突力量,作品从情感深度到形式技法都发生了转折。在1833年和李斯特合作举行音乐会后,他集中时间进行创作,写下了大量流芳百世的作品,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夜曲、圆舞曲等等等等。其中《马祖卡》和《波洛奈兹》,具有浓厚的波兰乡土气息,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马祖卡体裁直接来源于波兰传统的边唱边跳豪放热情的乡村舞曲。后者最早为贵族生活中隆重的仪式队列舞,后移植到钢琴音乐中。肖邦的夜曲最富于优美的旋律和浪漫的情感,抒情又个性化。其夜曲早期深受爱尔兰音乐家菲尔德的影响,后期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使之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主题严肃悲哀能容纳深刻的社会内容,音乐发展富于戏剧性和歌唱性。他的《葬礼进行曲》、《革命练习曲》情感严峻,气势磅礴,主题肃穆。肖邦将很多音乐体裁上进行了创新,使之成为独立的钢琴特性曲,并赋予了它浪漫主义的气质。在钢琴演奏上,他更是一位杰出代表。他受到帕格尼尼的影响,把钢琴技巧不断提高到新的境界。他精致的装饰音、轻盈的过渡句、自由速度等,都使钢琴艺术有了诗意。他技术娴熟,而且从不炫耀,却懂得如何更好得让技术去服务音乐。无论是乐曲创作,还是演奏技巧,肖邦都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位奇才,贡献卓著。

门德尔松对传统作曲的布局形式、乐器个性色彩的开发利用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改革。并且利用自己在音乐届的声望,以及良好家庭环境的基础,不仅为浪漫主义音乐做出了承上启下的作业,还宣传新人,为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舒曼不仅追求歌曲诗歌般的意境,而更侧重于情感和心理状态的表现。而且作为音乐评论家,他对音乐作品的社会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肖邦的艺术成就更在于他在钢琴体裁上的创新,以及钢琴技巧的提升,他的爱国情怀更是在后人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我喜欢浪漫主义音乐,因为他们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作者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当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他们抒发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都有与他们的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而他们的音乐内容,也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具有广泛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伦理的意义。西方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如下: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是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还有普希金的诗歌

英国的拜伦、雪莱,法国的雨果、缪塞,这些人的主要作品。

《暮光之城》蛮好看。

巴黎圣母院,神曲,唐吉可德。

文学:

雨果――法国――《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雪莱――英国――《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海涅――德意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大仲马――法国――《基督山恩仇记》

音乐:

肖邦(1810-1849),波兰,有“钢琴诗人”之誉。作品:《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革命练习曲》、《离别练习曲》、《一分钟圆舞曲》、《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作品:《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第三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个特别好听!!)、《降D大调音乐会练习曲”大海》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作品:《童年情景》、《蝴蝶》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第四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黑桃皇后》

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曾与同时代的哲学家尼采有过交往。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

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仲夏夜之梦》

肖邦(1810-1849),波兰,有“钢琴诗人”之誉。作品:《降A大调波兰舞曲“英雄”》《革命练习曲》、《离别练习曲》、《一分钟圆舞曲》、《降E大调辉煌的大圆舞曲》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钢琴家。作品:《第二匈牙利狂想曲》、《第六匈牙利狂想曲》、《爱之梦第三首》、《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个特别好听!!)、《降D大调音乐会练习曲”大海》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作品:《童年情景》、《蝴蝶》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国。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1812序曲》、《第四交响曲》、《第六交响曲“悲怆”》。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黑桃皇后》

瓦格纳(1813-1883),德国作曲家,曾与同时代的哲学家尼采有过交往。作品:《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

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作品:《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涯》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作曲家《仲夏夜之梦》

现代法国人的起源非常复杂,主要由凯尔特人、日耳曼人和罗曼人构成。法语本身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拉丁语的一种现代形式。那些古罗马的拉丁语天才尽管早已作古,却似乎始终左右着法语文明发展的轨迹和方向。

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无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 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诗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初唐有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应考科举,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号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字永叔,别号醉翁,庐陵(现在江西省吉安市)人。做官后,由于参加朝廷内部政治斗争,站在比较进步的范仲淹政治集团一面,屡次被降职到边远的地方去。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对于当时文学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他非常注意奖励和提拔人才,像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等人都是他扶植培养出来的作家。他的诗,继承了唐朝诗人韩愈的雄健的散文化风格,而又有清新流丽的特点。

王安石简介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 王文公。 生平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 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 家始定居于江宁。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 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民的苦难,产生了“心哀此黔首” (《感事》)的感情。他“少好读书”(《宋史·王安 石传》),“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 《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 (《答曾子固书》)。年十七、八,即以稷、契自命:“才 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 (《忆昨诗示诸外 弟》),表现出不同凡响的志趣。庆历二年(1042)登杨□ 榜进士第,签书淮南判官。庆历年(1047)调知鄞县,便着 手兴修水利,贷谷与民,受到人民爱戴。嘉□元年(1056) 为群牧判官,后历官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 判官、知制诰等。任度支判官时,受同僚宋敏求委托,在 家藏唐人诗集的基础上编《唐百家诗选》。神宗即位, 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 年拜相。在神宗支持下,制定并推行农田水利、青苗、 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等新法,使国力有所增 强。因遭到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 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立于学官。熙宁九 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 诗歌创作。元□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 石忧愤病死。王安石事迹,见《宋史》本传、《续资治 通鉴长编》、《宋诗纪事》、《宋人轶事汇编》、《宋 稗类钞》等。 文学主张与创作 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 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早在庆历三年(1043),他就 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 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 (《张刑部诗序》)。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 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他的文学主张的 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传》),“务为有补 于世”(《上人书》)。但不否定修辞技巧的作用:“容 (形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同前)。他 的文学创作正是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 的成就最为突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①直接向皇帝陈 述政见的奏议。如《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批评北宋中 叶整个官僚政治制度的腐败现象,提出法先王之意,主 张“改易更革”;《本朝百年无事□子》系统地阐述仁 宗在位41年间的政治措施的得失,劝勉神宗革除“因循 末俗之弊”。这类文章具有组织严密,析理精微,措词 大胆切直而又很有分寸、语气诚敬干脆而又富于鼓动性 等特点。尤其是《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万言,体 大思精,近人梁启超以为“秦汉以后第一大文”,惟贾谊 《陈政事疏》“稍足方之”(《王荆公》第21章)。② 是针砭现实的杂文。如《原过》、《使医》,短小精悍, 巧于用比;《兴贤》、《委任》,从正反两面反复论证, 逻辑性很强;《闵习》、《知人》批判世人溺于旧习和 君主不能识贤,笔锋锐利,寄慨深远。③是人物论和史评。 如《子贡》、《鲧说》、《伯夷》、《读〈江南录〉》、 《读〈孟尝君传〉》、《读〈柳宗元传〉》,一反传统 之见,发前人所未发,储欣以为能“希风《史记》论赞, 奇美特绝”(《临川全集录》卷二)。其中《读〈孟尝 君传〉》全文不足百字,而抑扬吞吐,胜意迭出,尤为 短文中的杰作。④书序和信札及其他。如《周礼义序》、 《诗义序》等,在学术见解中体现了他反传统的政治态 度,即苏轼所谓“网罗六艺之遗文,断以己意”(《王 安石赠太傅》);行文则“简而能庄”(沈德潜《唐宋 八家文钞》卷三十),字字着力。《答司马谏议书》驳 司马光对新法的非难,逻辑严密;《答吕吉甫书》以释 憾解怨的态度作绝交书,置个人恩怨于度外,表现出了 磊落的胸怀。 记叙文在王安石的散文中占有较大比重。人物传记 如《先大夫述》,运用朴实的语言记叙其父王益居官清 廉正直。着墨不多,而给人的印象较为鲜明。《伤仲永》 写仲永因后天不学终于由神童沦为常人的可悲经历,申 述劝学之旨,题材很典型。墓志碑文,为数甚多,通常 是概括叙写墓主生平、历官、品格,文笔简妙老洁,偶 尔插入几则生动故事,显得重点突出,亲切感人。如《给 事中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写孔道辅不好鬼神□ 祥,举笏击杀妖蛇事,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无神论者 的形象。游记如《游褒禅山记》,“借题写己,深情高 致,穷工极妙”(《御选唐宋文醇》卷五十八引李光地 语)。 一般说来,王安石的记叙散文不重写景状物、铺陈 点染,而属意于借端说理、载道见志,因而某些作品显 得形象性不足。 抒情文以祭文为多。用四言韵语写的,如《祭束向 元道文》、《祭范颍州仲淹文》等,辞语古朴,情意真 挚,颇有感染力;用杂言韵文写的,如《祭欧阳文忠公 文》,高度赞扬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道德情操,词清韵 幽,感激□欷,在当时各家所写的欧阳修祭文中,最为 杰出。但某些替人代做及纯属应酬性质的祭文则未能免 俗。赠序中也有抒情文,如《同学一首别子固》,抒写 朋友间相警相慰之意,唱叹有情,婉转深厚。 王安石早年为文主要师法孟子和韩愈。欧阳修指点 他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 (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自此以后,文思开廓。他兼 取韩非的峭厉,荀子的富丽和扬雄的简古,融会贯通,形 成峭刻幽远、雄健刚直、简丽自然的独特风格。吴德旋 说:“古来博洽而不为积书所累者,莫如王介甫”(《初 月楼古文绪论》),指出了他能够博取众美的长处。今 人朱自清说:“王是政治家,所作以精悍胜人”(《经 典常谈·文第十三》),指出了他的散文与欧阳修、苏 轼的区别。 王安石的诗歌,不仅数量多,有1500余首,而且很 有特色,自成一家。退居江宁以前所写的诗歌,多数属于 政治诗。他把自己长期观察、分析社会现实的感受和渴 望济世匡俗的抱负写进诗里,主要有《感事》、《河北 民》、《收盐》、《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利害见寄》、 《发廪》、《兼并》、《省兵》、《读诏书》、《次韵 和甫咏雪》等。这些作品,密切联系现实人生,内容比较 充实;而在艺术上,一般存在着议论过多、形象不够丰 满、语言较为生硬等缺点。如《兼并》诗,洪迈即认为 “其语绝不工”(《容斋诗话》卷三)。执政以后,推行 新法,当遭到反变法派的攻击时,他写了《众人》、《赐 也》、《王章》、《即事六首》之二、《孤桐》等诗进 行回击,表现出对于推行新法毫不动摇的意志。 王安石是一位爱国诗人,抒发爱国感情的诗篇在他 的政治诗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入塞》、《送赵学士陕 西提刑》、《西帅》、《阴山画虎图》、《次韵元厚之 平戎庆捷》等,是这类诗中的代表作。以咏史和怀古为 题材的诗篇中也颇有传诵之作。如《商鞅》、《宰□》、 《韩信》、《范增二首》、《贾生》等都有感而发,寓意 深刻,李东阳以为“极有笔力当别用一具眼观之”(《怀 麓堂诗话》)。历来脍炙人口的《明妃曲》两首,由细致 的刻画与精妙的议论结合而成,在令人同情的王昭君的 形象上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触,黄庭坚以为“可与李 翰林、王右丞并驱争先矣”(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引)。 王安石还写了大量羁旅、登临、酬赠、悼友之作,其中 如《旅思》、《登飞来峰》、《题西太一宫壁》、《别 孙莘老》、《送程公□守洪州》、《寄王逢原》、《思 王逢原三首》等都是难得的佳构。但也有不少作品是铺 排典故成语的客套虚文,艺术价值不高。 王安石在退居江宁以后的10年中,思想上十分矛盾。 一方面,他继续关心新法,写作歌颂新法成效的诗篇。 《歌元丰五首》、《元丰行示德逢》、《后元丰行》等 描绘人民在获得丰收后的欢乐景象,虽不无溢美之处,但 可见他对神宗继续推行新法仍然热情支持。他曲折言志, 著名的《北陂杏花》诗的最后两句“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陈衍以为“恰是自己身分”(《宋诗 精华录》卷二)。其他如《杖藜》、《梅花》、《独山梅 花》、《望夫石》、《鸱》等,都表现他未能忘怀政治, 不肯超然物外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由于神宗对推行 新法愈来愈动摇,王安石的处境愈来愈困难,他不得不借 助佛理来解脱自己的精神苦闷。《示宝觉三首》、《示 无著上人》、《寓言三首》、《拟寒山拾得二十首》等, 都表明他离开世情愈来愈远。此外,他寄情山水,陶冶性 情,写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其中如《南浦》、《染云》、 《书湖阴先生壁》、《江上》、《北山》、《泊船瓜洲》 等都是古今公认的佳作。 王安石集句诗数量较多,有的比较自然。在他的提 倡下,这种特殊的诗体在宋代有了发展。故严羽说:“集 句惟荆公最长。”(《沧浪诗话》)

王安石前后期的诗风有很大不同。前期主要学习杜 甫关心政治,同情人民疾苦的精神,《杜甫画像》充分 说明了他对杜甫的倾倒。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丰富,热 情饱满。在艺术上,近体多仿杜诗句法,古体则明显地 吸取韩愈诗歌的健拔雄奇、多用议论的特色,具有劲峭 雄直之气。但如《读墨》一类诗作,“终篇皆如散文,但 加押韵”(《王荆文公诗笺注》引李郛语),助长了宋 诗议论枯燥的缺点。后期诗作,在艺术上走着杜甫“老 去渐于诗律细”的路子,在对仗、典故、格律上精益求 精;又吸收了王维诗歌的取境之长,进一步增强了艺术 美。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 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 率排比处”(《石林诗话》卷上),吴之振说他“遣情世 外,其悲壮即寓闲澹之中”(《宋诗钞·临川诗钞序》), 都比较恰当地指出他后期诗歌的艺术特征。严羽称王安 石的诗歌为“王荆公体”(《沧浪诗话》),主要指其后 期诗风而言。也有人对王安石后期诗过多地搬弄典故和 讲究技巧表示不满,如陈师道说他“伤工”(《王直方 诗话》引),叶□说他“徒有纤弱”(《习学纪言序目》 卷四十七),赵翼说他几首属对精切的诗“皆字面上求工, 而气已恹恹不振”(《瓯北诗话》卷十一)。不过总的来 说,王安石的诗歌创作在扫清西昆影响、开创宋诗局面 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评张籍乐府诗的名言“看 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包含着自己的创作甘苦,给后世诗人以深刻启发,黄庭 坚、杨万里等都受到他的影响。但他有时爱炼涩拙之句, 押逼仄之韵,用冷僻之典,开启了江西诗派追求险韵硬 语等形式技巧的不良风气。 王安石的词作数量不多,艺术性却比较高。〔千秋 岁引〕《别馆寒砧》词“意致清迥”(《蓼园词选》); 〔桂枝香〕《金陵怀古》足堪“颉颃清真、稼轩”(《艺 蘅馆词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篇。 作品集与版本 王安石的诗文,宋徽宗时由薛昂等 人编纂成集,早已散佚。传世的有两种:一种是《临川 先生文集》,通行的是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应云□刻本及 嘉靖三十九年何中丞刻本,都是100卷,源于南宋绍兴年 间詹大和刻本,即所谓临川本。另一种是南宋龙舒刻本 《王文公文集》,也是100卷、但篇目、编次与临川本不 同,且只剩两个残本。1959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的《临 川先生文集》,以临川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各善本而成。 集末附日本岛田翰从残本《王文公文集》中辑得的47篇 佚诗、佚文作为《补遗》。这是目前较完善的王安石全 集。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得龙舒本的两个残本 合刻,去其重复,配成完整的《王文公文集》。

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精力,足够的智慧,我是说如果我有足够的能力,那么我会去学哲学。

《浪漫主义的根源》一书是由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史家——柏林所著,确切地说是根据以赛亚·伯林1965年关于浪漫主义的梅隆系列讲座的BBC录音结集而成,是一部哲学领域的著作。整本书从“浪漫主义”一词的定义、背景、代表人物以及浪漫主义的核心观点、对后世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一部小说里,这是小说男主最喜欢的一本书。光是因为对小说角色的爱屋及乌是不足以驱使我来看这本书的。我认为将我带入哲学思想领域的人,是我的毛概老师。我这样跟同学描述:高中的时候我认为最聪明的是数学老师,现在我认为最聪明的人是哲学老师。大家都是科学家的尽头是哲学,之前不明白,现在我觉得非常正确。

回到这本书,首先将这本书中与浪漫主义有关的词汇列举一下:启蒙运动、虔敬运动、悲剧、意志、自由、道德、行动、理想、价值、自然、自我、无意识、象征……这都是我在书中的所见,之所以将他们列举出来,除了担心我自己的表达能力外,我想说的是,抛开走出哲学领域,我们大多数人心中的浪漫主义,也大概是这些词。哲学的逻辑与智慧在此可见一斑。有关哲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国外的语言表达方式让这本书看起来晦涩难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我阅读时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另外,我感觉自己的能力确实有限,虽然看完了一整本书,但是我并不自信能够将柏林的思想以及伟大的浪漫主义思想完整、全面的概括出来,只能是一个索引,推荐大家都去看原著,体会作者思想以及浪漫主义的伟大。

浪漫主义起源于十八世纪的德国,为什么?这与 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有关。确切来说,浪漫主义(这里你可以理解为一种思想运动)就是理性主义的反叛。理性主义为世界提供了三个命题:首先,所有的真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如果一个问题无法得到解答,他必定不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命题是,所有的答案都是可知的,有些人通过学习和传授得到的方法获知这些答案;第三个命题是所有的答案必须是兼容性的。这是启蒙运动的思想——他们从牛顿那里得到启发,认为这个世间就是一个系统的运作的结构,人们可以通过规律的、统一的、冷静的方法——按照一定的制度或者规则来运行这个世界。简言之,理性主义认为这世界存在着一个普适性公理,大家都应该按照这个真理来形式。

但是那时候的德国人可不这么想。关于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有关的思想家有孟德斯鸠,有孔塞多,有布丰和沃尔内,有格林和霍尔巴赫,在德国人看来,他们的存在激怒和羞辱了德国人。十八世纪七十年代,赫尔德(浪漫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来到巴黎,他无法接近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在他看来,这些人都矫揉造作、过分讲究、极度自负且枯燥无味,不仅是赫尔德,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对于法国、假发、丝袜、沙龙、腐败、将军、帝王及世上所有不可一世事实上却是财富、罪过、邪恶之化身的宏大形象更多的是强烈憎恶。为何会如此?柏林在书中提到了虔敬运动——作者将之称为浪漫主义之源。十七、十八世纪的德国人居住的地区称得上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但其实十六世纪,德国也曾与英国法国一样对于欧洲文明的发展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到了十七十八世纪,却呈现出倒退状态。至于原因,作者说不清,我也说不清。大概就是但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德国终归是没有建立起像英法一样的权利集中的民族国家,在十八世纪,德国人是由三百个王公和一千二百个领主统治着的,皇帝一直在觊觎意大利和其他地方,他无法集中力量治理自己的国家。最重要的是,三十年战争使得德国分崩离析。战争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是致命的,比仅仅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更重要的,它摧毁了德国的精神。“德国文化萎缩成一种地方性文化,在那些沉闷的小宫廷里苟延残喘。当时的德国,根本没有“巴黎”,没有中心,没有活力,没有骄傲,没有进步、变化和权威的意识。”基于这个背景, 虔敬运动 , 这一真正的浪漫主义之源 得以渗透德国。苟延残喘的德国文化在这时候一方面滑向路德式的极端经院学究——细微琐碎但相当枯燥无味;另一方面则沉入人类灵魂深处。如果你无法从这世上得到你渴望的东西,你就必须教会自己如何不想得到它。这是一种精神退向深处,退向心灵城堡的常见形式。这就是德国虔敬派赖以存在的氛围,由此引发了一种强烈的内心生活方式,大量感人、有趣但是相当个人化和情绪化的文学以及对知识分子的仇恨。“或许德国与法国的誓不两立也是浪漫主义运动兴起的一个触机。”作者如是说。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德国法西斯主义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看到过这么一个说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虽然德国确实是战争发动一方且战败,但是战后对于德国的处决着实过于严苛,这导致了整个德国的怨恨情绪,法西斯主义正好利用了主义情绪,这怨恨情绪与对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的憎恶大有异曲同工之处。但确实,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影响力就有法西斯主义。“法西斯主义也是浪漫主义的继承人”。之所以说法西斯对浪漫主义有所借鉴是因为它们持有同样的一个概念,即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不可预测的意志以无法组织、无法预知、无法理性化的方式前进。这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全部:领袖明天将发表什么样的言论,精神如何推动我们,我们去往何方,我们将做什么——一切都无法预言。“歇斯底里的自我肯定以及对现有制度进行虚无主义的破坏,因为它束缚了唯一对人类有价值的自由意志;优越的人因其更强力的意志而征服劣等人;这是一种对浪漫主义的直接继承——毫无疑问,通过一种极端歪曲和混淆的形式,然而毕竟还是一种继承。这一份遗产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德国的虔敬运动就是对理性主义明晃晃的驳斥,这是浪漫主义发源的泥土。我认为弄清楚了一件事发生的原因与条件,接下来的就会容易很多。所以,对于浪漫主义,我并不想要再详细阐述太多,也是我的能力有限,但总的来说,不过就是对于理性主义的反叛。

关于浪漫主义,柏林将其分为一下几个部分。

可以说是非常清晰了。在这本书中,柏林向我们介绍了他心中浪漫主义的定义,这一点我想放到最后一点讲述,先来说说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在《浪漫主义的真正父辈》这一章节之前,首先冲击牢固的理性主义的,柏林提到了孟德斯鸠与休谟——一个表明普天之下并非处处皆同,一个说不存在必然性,只有或然性,这都与理性主义相悖。《浪漫主义的真正父辈》的标题之下柏林首先提到的是哈曼,之所以介绍他,柏林认为,它是第一个以最公开,最激烈,最彻底的方式向启蒙宣战的人。哈曼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明确提出各种言论以强烈撞击启蒙运动,更重要的,是他的影响力,在后面提到的柏林所认为的真正的父辈,哈曼对于他们的影响与启蒙都是巨大的。

进入正题, 真正能被柏林称为浪漫主义之父的就有两个人——一个是赫尔德,一个是康德。

赫尔德 对于浪漫主义运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三个观点上。其一是表白主义的观点,其二是归属的观点,其三,真正的理想之间经常互不相容,甚至不够调和。第一个观点,表白主义,是这样的:赫尔德认为人的基本行为之一是表白,是有话要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在充分表白自己的天性,这个观点是赫尔德从他的导师哈曼那里学到的。不仅是人,甚至是无生命的艺术品,对他们来说,也是某人的表白,是创作者的生活态度的表白。赫尔德说了,希望每个表白自己的人都能使用词语,而“词语”这个概念,与交流有关,与群体有关,由此,他的表白观又联系上了他的归属观——在于“民族”这个概念的提出。词语不能单独产生,它得是在群体里面,在民族里面。“由此发端出整个历史主义、进化论的观念。所谓历史主义、进化论的观念就是说你只能通过了解与你自身所处环境很不相同的环境,才能了解那里的人。”这个观念也是归属感观念的根基。关于赫尔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结论,进而引入他的第三个观点。这个观点是这样的:如果每种文化的价值都隐藏在特定文化的理想之中,那么,赫尔德说了,每种文化都会拥有它自己的重心。你想要理解某一文化类型的人民,你就得找出它的文化重心。如果你找到了一个文化重心,就会发现一个事实,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但是如果赫尔德是对的,那么希腊人有希腊人的理想,印度人有印度人的真理,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发展需要——有一个终极答案的观点就毫无意义了。它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可能是互不兼容的。由赫尔德的三个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他的最终理论:也就是说每个人类群体都应该为自己与生俱来的东西而奋斗,或者说,为了他们的传统而奋斗。这就是赫尔德心中的浪漫主义。

赫尔德之后,柏林在《拘谨的浪漫主义者》一节提到了 康德 。康德崇尚科学,是因为他的道德哲学才足以成为浪漫主义之父。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康德崇尚自由,强烈反对任何一种支配人的形式。“道德优点的观念,道德缺失的观念,哪些该得到我们的赞扬,哪些该受到我们的谴责,哪些行为方式该受到鼓励或指责,所有这些都基于这个前提:即人们能够自由选择。”,借由自由选择,康德提出了有关于价值的理论,“价值之所以是价值——或者再往小一点说,之所以是责任,之所以是一种超越了欲望和情感偏向的目标——是由人的选择而非它自身的某种客观的固有性质所决定的。价值不是道德天宇里的星星,它们存在于人的内心,它们是人愿意自由选择并愿意为之生、为之奋斗、为之死的东西。”这就是康德宣扬的基本理论。康德的思想中,对于浪漫主义,最重要的应当还是属于关于意志的主张——唯一值得拥有的是无拘无束的意志——这就是康德一再强调的核心命题。关于意志,席勒也是它忠诚的辩护者。这触及到了浪漫主义运动的核心,人们获得的不是关于价值的知识,而是价值的创造,这个关于“不屈的意志”的思想,这个观点的核心在于,在某种程度上,毕竟世界出自你的选择、你的创造。

除了意志,浪漫主义乐于布道的,即是认为世上并不存在事物的机构。这是对于理性主义最正面的反击。“一旦你试图了解一个事物,无论你应用哪种力量,你都会发现你要探索的是不可穷尽之物”如此一来,就产生了非现实和幻想——也就是一种企图:总是要罩住不可限制之物、追求真理于无真理之处、阻断不歇的涌流、使运动静止、以空间捕捉时间、以黑暗捕捉光线。这就是浪漫主义的布道。道理说不尽道不明,在此情况下,当他们自问一个人如何能——就“理解”这个词的某种意义而言——着手理解现实的时候,当他们问一个人如何获得对现实的某种洞察,而同时不去断然划分作为主体的自己和作为客体的现实,不在洞察的过程中杀死现实的时候,要如何找到答案?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神话以及象征。

关于浪漫主义,柏林在书中叙说了很多,有我前面所提到的,当然更多的是我没有提到的,有谢林、有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有费希特,有戏剧、有诗歌、有音乐,有政治、有经济、有文化…关于浪漫主义的影响,如果所文艺复兴、理性主义将人类视角从神转向人类,那么浪漫主义运动就是把视角从宏观的人转向到个人。浪漫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意志、是自由、是创造、是价值……书本的最后,柏林说浪漫主义的结局是自由主义,是宽容,是行为得体以及对于不完美的生活的体谅;是理性的自我理解的一切程度的增强。

这是柏林是的结尾,但是我的结尾,我想要回到刚刚没有提到的关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上,柏林说,浪漫主义是统一性与多样性,这是他简单概括之后的结果,我想以书中的原文,我所喜欢的一段文字,关于浪漫主义,作为总结:

“浪漫主义是原始的、粗野的,它是青春,是自然的人对于生活丰富的感知,但它也是病弱苍白的,是热病、是疾病、是堕落,是世纪病,是无情的美女,是死亡之舞,其实就是死亡本身。是雪莱描绘的彩色玻璃的圆屋顶,也是他永恒的白色光芒,是生活斑斓的丰富,是生活的丰盈,是不可穷尽的多样性,是骚动、暴力、冲突、混沌;它又是安详,是大写的“我是”的合一,是自然秩序的和谐一致,是天穹的音乐,是融入永恒的无所不包的精神。它是陌生的、异国情调的、奇异的、神秘的、超自然的;是废墟,是月光,是中魔的城堡,是狩猎的号角,是精灵,是巨人,是狮身鹫首的怪兽,是飞瀑,是弗洛斯河上古老的磨坊,是黑暗和黑暗的力量,是幽灵,是吸血鬼,是不可名状的恐惧,是非理性,是不可言说的东西。”

“它是能量、力量、意志、青春,是自我的展现,它也是自虐、自残、自杀;它是原始的、单纯的,是自然的胸怀,是绿色的田野,是母牛的颈铃,是涓涓小溪,是无垠蓝天。然而,它也是纨绔主义,是打扮的欲望。红色的背心,绿色的假发,染成蓝色的头发,这就是热拉尔·德·内瓦尔的追随者某个时期招摇巴黎街头的行头。”

  许多同学的考场 作文 缺少新颖、典型的素材,其实只要注意积累和挖掘,一定能让 作文素材 丰富起来。在作文素材中人物素材自然是少不了的,那么有哪些关于沈从文先生的素材呢?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沈从文的 高考作文 人物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从文一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沈从文一生共出版《边城》《长河》等二十余部小说集,《湘行散记》《云南看云集》等十部 散文 集,以及《唐宋铜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多部 文化 学术著作。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追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湘西色彩,凸显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从文二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于美丽的湘西凤凰城,排行老四。六岁那年,沈从文被送入私塾。因受不了私塾的呆板与严厉,他时常想逃出去玩。在其他顽童的影响下,他学会了种种逃学而又可以骗过先生和父亲的办法,从此也成了一名顽固的逃学少年。

 高小 毕业 后,十五岁的沈从文参加了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随军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直到1921年这支部队“全军覆没”,他又被遣回家乡。在沅水流域漂流的五年,沈从文同士兵、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底层人士生活在一起,亲身体验到他们悲惨的生活,亲眼看到军队杀害无辜的百姓,过着难以设想的痛苦怕人的生活,认识了中国一小角的好坏人事、风土民情,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2年,沈从文到湘西巡防军统领陈渠珍手下做文书。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位从长沙来的见过世面的印刷工人,向他介绍了《新潮》《创造周报》等新文化期刊。于是,受新文化熏陶的沈从文滋生了去北京求学的念头。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从文三

 沈从文的哭泣,一把鼻涕一把泪,往往像孩子一样。但是,面对““””中最大的伤害,他却只是“红了眼睛”。

 1975年2月的一天,沈从文在馆里看到范曾正在画商鞅的历史 人物画 。范曾所画的商鞅,腰间别着一把亮亮的刀,沈从文当即指出错误:秦时没有这样的刀呀,也不能这样上朝议事。没想到范曾恼羞成怒,指着沈从文的额头说:“你过了时,早没有了发言权。这事我负责。”

 范曾当时不过是沈从文的助手。当时在场的另一个助手王亚蓉记得,“先生气得面红耳赤,我搀扶他的手觉得他在发抖”。黄能馥、陈娟娟夫妇回忆,沈从文走了一小时的路到他们家,气得眼睛红红的,说:“一辈子没讲过别人的坏话,我今天不讲,会憋死的。”

 沈从文对范曾有知遇之恩。1962年,范曾在中央美院画完毕业作品《文姬归汉》,送给郭沫若看获得赏识,但是系主任却“勃然大怒”,给他扣上了一顶“个人主义”的帽子。沈从文对他很欣赏,设法把他弄到历史博物馆来上班,甚至表示自己愿意掏钱给他发工资。但是在““””开始后,历史博物馆里贴出批判沈从文的大字报,最给力也是最狠毒的,竟然就是范曾写的,“写了几十张,列举了几百条严重错误”。范曾的大字报让沈从文格外痛苦,而在““””后期又当面指责沈从文“过时”,这次沈从文感受到的却是愤怒,而不是委屈。所以他并没有流下眼泪,而是给范曾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但这仍只是私人通信而已,并没有在工作中向他发难。后来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出版,范曾仍是具名者之一。

 不断深化的““””,是对人性的不断围捕。沈从文的墓志铭是:“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中国知识分子史中,这样的“后半生”还有很多。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从文四

 虽然沈先生一直 爱好 书法,而且在圈子里颇有声名,但从来视书法于自己是件好玩的事情,从没想到卖字,以此谋利。只是有一回例外。

 抗战胜利以后,沈先生从云南回到北平,其时,他在当教授之余,利用一点时间为一家报纸编辑副刊。有一个诗歌作者叫柯原的,因家庭困难,不得已给经常发表自己诗作的编辑沈从文先生写了一封信,请求他的帮助。沈从文知道情况后,也因为自己当时手头不宽裕,就在1947年9月20日的天津《益世报》文学周刊上登了一则 启事 :“有个未谋面的青年作家,家中因丧事情形困难,我想作个‘乞醯’之举,凡乐意从友谊上给这个有希望青年作家解除一点困难,又有余力作这件事的,我可以为这个作家卖20幅条幅字,作为对于这种善意的答谢。这种字暂定为10万元一张。我的办法是凡要我字的,可以来信告我,我寄字时再告他如何直接寄款给那个穷作家。”同时,他还想推而广之,“你们若觉得这个办法还合理,有人赞助,此后我还想为几个死去了的作家家属卖半年字。”1949年后,柯原做了广州军区的专业作者。因种种原因,1980年,他才知道沈从文的下落,于是专门到北京找到沈先生,说当年如何如何帮了大忙。可是沈从文自己却早忘了此事。

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从文五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

 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着,特别是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早年有人劝沈从文入党,他冷笑:没兴趣。建国后一番改造,让他惶恐无地。57年反右,他竟然诬陷自己的弟子萧乾是特务。但是萧乾不敢跟老师计较,多年后去看望沈从文,发现他住在一个小黑屋子里,就出面替沈从文要房子,不想沈从文大怒,吼曰:我还要入党呢!从此与弟子绝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084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