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释

  ⑴青霭:青色的云气

  ⑵倚:靠

  翻译

  飞泉挂在远处的碧绿山峰,野竹浮现于山间的青霭。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我只好失意地在两三株松间徘徊。

  赏析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这种东西应该比较主观,而且由于题主的限定,兼有风流、潇洒、内涵之最的人,我推荐几个吧。

第一位:苏轼(如果题主不介意的话,我认为诗词本为一体,不该分开来讲诗人词人的)

苏轼是公认的才子,诗词文画,他均有涉猎,各有建树。

单说风流,我先说一下自己的理解,风流不是下流,而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我指的是想象力。风流并非要刻板的当做与异性进行的活动,而是与其外在世界,景物,人物,等等进行的互动,这需要极高的想象力。

苏轼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简直是神来之笔,颇有李白的意味,再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想象之奇特,古今少有。

再说潇洒,苏轼一身颠沛流离,反而让他更加豁达,与别的文人不一样,苏轼的诗词作品给人一种向上的生气。

《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愧为当世绝唱,震撼的不仅是诗词的文采,更是豁达后的那份潇洒。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言语之中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豪气。

再说深度,苏轼由于经历坎坷,他写的诗词总有一种其他文人没有的凄凉之感和伤怀之情。

《江城子》: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这是悼念亡妻的作品,作品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卜算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位女子由于自己的拒绝而投湖自尽,苏轼得知此事后,写下这首词。不像那些矫揉造作的文人,苏轼的作品背后都有着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这赋予了他的作品深度和内涵。

2,鲁迅(他生平只写过不到六十首古诗)

我不是看玩笑的,当你真正读过鲁迅的诗,你会发现,他的文笔兼具潇洒、风流、内涵。

内涵就不多说,人物自带属性。

我就摘录两首我觉得鲁迅先生写得最契合题主要求的诗。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首诗,让我迷上鲁迅,他的潇洒流露出来,虽然有的人可能认为鲁迅的作品大多都是充满讽刺和批判的,但是也反映这他的人生态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是谓经典。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这是鲁迅生平最后一首诗,我理解为鲁迅对自己人生的一个小结。

“曾经秋肃临天下”这种开篇的大气,这份潇洒,古今少有。再看最后一句,“起看星斗正阑干”,为这诗蒙上了一层只能意会的孤独感。

这都是我个人的看法。

为什么李白杜甫,诗鬼诗魔那些文人反而没有被我提到呢?那是因为他们太过于典型,反而没能都包含题主的要求。

如果还要提一个人的话,我觉得应该是:陆游。

希望对你有帮助!

杜牧笔下的人物牧之,出生于陕西Xi,在京已有一万年。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和很多诗人一样,杜牧也选择了从政为官。然而,诗人放荡不羁的性格和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使他的事业举步维艰。这也是历代诗人的共同命运。

杜牧的照片

作为晚唐杰出的诗人,杜牧也难逃被官场戏弄的命运。大一第二年,杜牧通过进士考试,开始了实现抱负的生涯。他被授予弘文博物馆学者的称号。之后远离家乡,做官多年。在此期间,杜牧写了一系列

此后,杜牧晚年一直担任御史,但一直缺席朝政,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他还担任过黄州和池州的总督。最后,他的官位落到了秘书处的头上。杜牧的仕途并不顺利,但他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可以说是脍炙人口。杜牧擅长七言绝句。不仅如此,他还非常擅长写散文。

一曲《阿房宫赋》道出了王朝衰落的无限辛酸。它使人想起过去,并使现在感到悲伤。除了感叹过去改朝换代的残酷,还思考了文中的辞藻和杜牧的思想和愿望,一直流传到后世。杜牧非常重视军事素养。他更喜欢军事论文和已经背书的《孙子兵法》,让后人更好地了解战国时期优秀的作战方针和战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朝廷效力。

杜牧作品多收藏于《范川文集》年,保存完好。这为后人理解和研究杜牧的思想精神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杜牧的诗

杜牧的诗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比较豪迈,一种比较浪漫。杜牧的诗往往多愁善感,时而怀古,时而感伤,抒发奇思妙想。后者以清新的笔调记录了不同的场景,诗的基调以赞美为主。

杜牧诗歌的意境

杜牧一生忧国忧民。他雄心勃勃。此外,他的细腻和情感使杜牧的诗歌优美典雅。这在晚唐是无与伦比的,甚至在整个唐朝都找不到第二名。

杜牧能在日常的山水中找到独特的美,找到最适合当下基调的意境。杜牧通过画面的描写和情感思想的寄托,赋予诗歌以灵性。对自然的赞美也是杜牧自己意愿的表达。晚唐诗歌中往往蕴含着杜牧的真情实感。

在诗歌的表达上,杜牧常常用直白的赋来说事,这也是杜牧诗风豪放的原因。他的诗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这与他善于比喻,在景物中抒情,在对比中表现景物密切相关。

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集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流派。他的诗成为后世的目标。

杜牧的绝句非常成功,享有很高的声誉,受到人们的推崇。世人对他的绝句评价很高。杜牧的抒情山水,优美意境,已经超越了盛唐绝句的水平。杜牧善于从自然风光之美和中国形象中提取精华。他的绝句情景交融,含蓄凝练,读来朗朗上口,深受人们喜爱。

杜牧德的故事

杜牧非常聪明,诚实,受人尊敬。他的诗大胆、清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虽然是晚唐人,但志向远大。杜牧报国失败后,留下了一些流传至今的故事,展现了杜牧的另一面。

杜牧德的故事

虽然杜牧很有才华,但他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大的成就。他从未找到他爱的人。太和末年,杜牧被贬官职,由御史改为侍郎。据说湖州这个地方以艺妓闻名。杜牧也想亲自看看,提议开个会,让湖州所有的艺妓都来看看。

湖州巡抚也根据杜牧的遗愿召开了会议。那天人山人海。杜牧是自私的。他总是在找一个漂亮的女人来照顾。但他从未找到她。快到晚上了。突然,杜牧看到村子里有一个老太太带着一个小女孩。她太漂亮了,以至于和那个老妇人的女儿订婚了。他说他将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以州长的身份来到这里。那你就把这个姑娘嫁给我,我会好好待她。

走后,杜牧还在想那个姑娘,只是官职太低,不敢向湖州提出要求。杜牧在外地做过一段时间的巡抚,但不是他的本意。杜牧四十一岁时,被推荐为湖州知府,但约定的女子已结婚三年,育有三子。

杜牧责怪老太太不守信用。老太太说我遵守了约定,让小女儿十年后等你的到来。可是十年过去了,你还没来,我也没有结婚的打算。杜牧觉得理亏,不再追问。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若帮到请采纳,谢谢

《赠汪伦》的作者是是唐代诗人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此诗是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诗的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呢?耐人寻味。清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缺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白话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与汪伦结下深厚的友谊。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历代评论

《批点唐诗正声》:好句好意,放之又放,达之又达。只“桃花”之情,千载无人可到,何云非诗之清者耶?

《唐诗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所以调绝千古。后人效之,如“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语非不佳,终是杯卷杞柳。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不雕不琢,天然成响,语从至情发出,故妙。周珽曰:上则百尺无枝,下则清浑无影,此诗之谓与?着意摩拟,便丑。

《唐诗别裁》: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网师园唐诗笺》:深情赖有妙语达之。

《诗法易简录》: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写出了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诗人夜宿深山里面的一个寺庙,这寺楼峻峭挺拔、高耸入云。“手可摘星辰”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

李白有着丰富的想象,以席来拟雪花,此句想像飞腾,精彩绝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花大,密的特点,还写出了边疆的寒冷。鲁迅在《漫谈“漫画”》一文中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公元759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5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传说这只神鸟其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大鹏在庄子的哲学体系中是自由的象征,李白深受其影响,故而李白的作品中永远有最浪漫的幻想,永远充满对权贵的傲视和对自由的追求。在这首诗中,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

  篇一: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

 从第一次学习李白的诗时,我便隐约感到诗的大气磅礴;从第一次老师讲解时,我觉得李白的诗很有文采;从第一次听到大人们谈论时,我心中便树立了李白高大的形象。于是,李白便成为我至今为止最喜爱的诗人。

 直至现在,我长大了许多,不同于从前盲目的崇拜,而是有了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观点,敢于了解李白,评论李白了。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具有超乎寻常的艺术天赋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杜甫曾给予极高的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评价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且欣赏其《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眼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夸大的描绘庐山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色。

 我喜欢的不仅是他的诗,还有他的性格,也给我带来了很大影响。

 李白以他的飘逸豪迈在我内心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有流放时途中突然遇赦: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大快与激昂。参观庐山瀑布他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感叹与赞美。面对权贵的排斥,他心中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面对好友分离时他心中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叹,还有愿游名山去,学道飞丹砂的美好愿望。

 在以前,李白在我心中只一个模糊的光影,在现在李白在我心中是一个高大的背影,在未来他将会成为我永远的挚友,我一定会用一生去品读他。

  篇二: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每当我读到这首诗时,脑海中总会出现一个画面:一个深秋的夜里,一位身穿长衫的游子独立窗前,对月长叹。月光轻轻洒在他身上,无限温柔。他就是李白。

 李白出生在盛唐,小时侯聪颖过人,但是十分贪玩。有一次,他偷跑出学堂来到河边,看见一个老奶奶正再用铁杵磨针,李白很惊讶,“这怎麽可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奶奶的话让李白恍然大悟,最终发奋学习。

 李白的努力另我敬佩,他的骨气更值得我学习。他在为官期间不耻与阿谀奉承,受到排挤,依然选择了愤而离京。同时写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千古名句。

 读李白的诗你会有丰富的感受。它们有的潇洒飘逸,有的愁绪绵长,有的豪迈奔放……从“我辈岂是蓬蒿人”我体会到了他的壮志,“我寄愁心与明月”又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柔情,“抽刀断水水更流”这是他的无奈,“长帆破浪会有时”又写满了他的执着。这就是李白的诗,他令我回味无穷。

 这就是伟大的李白,中华民族的光辉代表,我学习的榜样。

  篇三: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作文

 有人喜欢南宋豪放派的苏轼,有人喜欢忧国忧民的陆游,有人喜欢被称为“诗圣”的杜甫……而我喜欢被称为“诗仙”的李白。

 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写下无数诗篇,让后人景仰。我喜欢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这里可以窥见祖国的名山大川是如此的雄伟壮观;我也喜欢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这里可以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那深厚的友谊;我还喜欢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从这里可以品出李白那浓浓的思乡之情;我还喜欢李白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这里可以读出李白那丰富的想象力。

 除了他的作品,李白名字的由来也很有趣。相传,他父亲爱子心切,一定要让李白的名字不同凡响,所以直到七岁李白都没有正式的名字。一年春天,李白一家在院子里赏花,父亲有意考考儿子的本事,咏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说完,就让她们母子俩续上。李白手指李树,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连声叫好,心里一动: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的一个“白”不正说李花的圣洁高雅吗?于是,他就给儿子取名李白。

 李白的去世也很特别。他不是愁死,不是病死,也不是气死,而是醉死。相传,一天夜里,李白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走在山间小路上,发现月亮的影子在河里,心想:奇了,月亮怎么掉在河里,我要把它捧起,挂上天去。可是月亮没挂上去,自己就被淹死了。虽然酒能让李白写名诗,但是却也把他自己给灌死了。

 这就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斗酒诗百篇,不平凡的一生和那非同凡响的名字,让我对他深深崇拜。我认为论谁是唐代诗人第一人,非李白莫属!

  篇四: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

 唐诗宋词,是古今文学历史上最为绚丽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你看唐诗,最快的船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最高的楼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最高的瀑布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深的情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最……这些诗句,都是出自唐朝大诗人李白之手,因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喜欢用夸张手法来作诗,那样可以淋漓尽致地描绘一物之最。

 再看宋词,宋词是唐诗流传下来的另外一种形式,它可以有叠词,可以字数不一,能够自由写作,不受约束。在宋词中,我最喜欢的词人是李清照。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上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确,李清照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善于用白描手法,通俗中见典雅,具有自然淡雅的艺术风格,达到朴素之美的境界。还主张“词,当别具一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才华横溢,身世却凄惨悲凉。她一心关心国事、著书立说、传道授业,到头来只落得个报国无门,连个哀怨的地方都没有。她独自茫然地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不知曾经感动过多少人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那哀婉的凄苦情,让我们抚肺痛心!《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我喜欢李清照,喜欢她那非人的才华,喜欢她写的每首诗词。

  篇五: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

 窗外,月光淡淡的,桌前,茶香浓浓的。伴着这月光,这淡茶,还有一本诗集。青莲居士的诗集。真好,难怪有人说“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强烈的灯光,白白的明亮的光似水一般,流淌在诗集上,为本来就古香古色,韵味十足的诗集更增添了一份美丽。夜越来越深,眼前的一切都模糊了,模糊了……

 远远的,走来一个人。剑眉入鬓,目如朗星,嘴角挂着一丝浅笑,笑中是一种不屑的神情。哦!李白,是你吗?挟一尺清风,踏一片浮云,游遍名山大川,裹一身酒香,蘸一笔浓墨,写尽天下诗篇。你,这位超个性的盛唐诗人,站在了盛唐的中央。你的个性令青史汗颜。

 当初,你醉酒,为写诗书,让力士脱靴,贵妃捧酒,在历史上留下千古美名。最终却因看透官场虚伪,而“仰天大笑出门去”,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游历于山水之间也。于是,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忧愁,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有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

 李白,太白,居士!我佩服你,仰望你,热衷于你。

 余光中曾说:“酒入愁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你,已经胜过了贞观,胜过了皇帝,胜过了贵妃,立于盛唐的中央!就凭着,我热爱着你写出的放荡不羁的诗,惊叹于你体现的性格。

 退出官场,面对来者的请求,你赋诗一首:“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五岳寻仙,你的风姿给山水添了几抹无奈。因此,你的诗中多了自然的影子,多了一份轻快。我沉迷于诗中的山水,陶醉在梦幻的仙境……

 我看着你,你注视着我。我努力想说出心中对你的喜爱,却什么也说不出。就这么看着,沉默着。却发现你在一点点远去……

 我醒了。阳光铺在桌上那本诗集上,一个个字蓦然镀上金边,正如你一样灿烂,却又一样短暂……

  篇六: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茫茫红尘,数百载飘然而逝,而你那愈理愈乱的愁绪却在世间残留不去,上天赐给你一代帝王的命数,却没赐给你一副铮铮铁骨和满腹的雄韬伟略。作为一介诗词仁者,难有那刚直不阿、洁身自好的派气。虽工书善画,通晓韵律,可谓多才多艺,才华横溢,却执政软弱,奢侈无能,使自己终究摆脱不了成为阶下囚的厄运,正所谓“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自古以来,大概没有一个帝王像李煜那样,做皇帝做得也让人心疼,让人心碎。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莲峰居士,如同贾宝玉一样,自小生长在珠围翠绕、媚色妖娆的深官,1961年嗣位,即位后国弱兵衰,年年向宋朝纳贡,委曲求全。不思励精图治,却崇拜佛教,在香烟弥绕中,以求精神的暂时解脱。政事不修,纵情于宴游之间,到处欢歌燕舞,李煜就泡在这样的奢侈无度的花间酒风之中,使他人生的一面如歌如舞。

 然而好景难长,1967年,宋兵破金陵,李煜肉袒降宋,被俘到汴京,受封违命侯,后封陇西郡公,过了三年如同囚犯一样的屈辱生活。从帝王到囚徒成了李煜无法摆脱的宿命,作为国之君他深悔不已,创作了许多反映囚徒生活的佳作。其词作如同他的人生一样,深吁苦叹,这些词作穿越时空,至今我们还可以触摸这种感情的苍凉。

 林花谢丁春红,太匆匆,怎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生在帝王之家,却没有做帝王的心地和禀赋,上天错位的安排,错出了前期,富贵荣华和后期的冷寂凄凉。

 李煜的人生是悲与喜的交织、苦与乐的冗杂,上天安排了这样一位充满悲、愁、恨的君主。月明如霜、深秋似水,冰冷的广寒宫一滴水,那是后主无奈的泪,他仰天长叹,那叹息深沉无比,深沉的长夜无尽头……

 他的一生就如那一江春水,滔滔远去,来匆匆,去也匆匆,悲愁如海,无穷无尽。深不可测的命运之渊迸出一阵阵衰号,让人空留遗恨,却更让人体会到那荡漾在心间的故园往事的追念情怀,让人空留遗恨,却更让人体会到那荡漾在心间的对故园往事的追念情怀,让人怜悯那徒然从繁华乐园走到穷途末路的谓叹,永远留给后人一个品味伤感的无限空间。

 最终,毒药结束了他悲惨的一生,结束了那对故园无尽的怀念,对囚徒境遇愤懑忧伤的生命之体,结束的是一位妙解音律、尤工于词、精通文史、擅长书画的艺术天长,结束的是一位曾地位至尊,呼风唤雨的帝王之躯。管窥李煜,我不由得深发一声浩汉:屈辱帝王看李煜,一江春水一江愁!

  篇七: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青年的杜甫,怎样的雄心,怎样的壮志凌云!正如众多志士仁人,他给我的第一印象也是如此。这便是杜甫令我仰慕钦佩之处,也是他让我喜爱的一个原因。

 杜甫的诗,对于古代众多富有浪漫色彩的诗词是截然不同的一种风格。他有“奈何渔阳骑,飒飒惊蒸黎”的愁苦,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更有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为已”的愤怒批判。他的诗没有李白那样的浪漫豪迈,却有他独特的平正笃实的观点。他的愁绪、忧虑、愤怒、不满都真实地体现在诗中,尤其是他的博大胸襟令人敬仰,他不愧为我国古代诗坛的诗圣!

 这是今天我对杜诗的粗略认识了,而在学习之余,品读杜诗却更有另一番情趣。

 对仗工整,变化错综,在众多古诗词中,杜诗的确有独特的魅力所在。尤其是他的《登高》一诗,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全诗是这样的: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来。

 粗读不觉有何引人之处,细细揣摩一番,真可谓句句皆律,对仗工整啊!不仅两句相对,在首联中更是字字相对,如“风急”不仅与“渚清”相对,也与“天高”相对。“沙白”与“渚清”、“天高”一一相对。在诗人的描绘中,登高所见的景致由高到底,又由近及远,层次分明,错综变化地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寥廓秋景。读着读着,我仿佛离开了现实,与诗人一起登上高山之颠,共同领略眼前广阔的景致,体味猿鸟高鸣,秋叶萧瑟的悲凉感伤,及江流滚滚,波涛万里的高屋建瓴的磅礴气势。

 在诸多杜甫诗句中,我颇爱他的对仗工整、严格。如“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高江急峡雷霆斗,翠木苍藤日月昏”,“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等句都令我百读不厌。

 如果说《登高》气势磅礴,那么,在众多杜诗中,也不乏有描绘田间怡人景色的小诗,着有是另一番趣味了。

 平日闲暇之余,在静谧的书房里,点一盏小灯,捧一卷杜诗,品读其中惬意的诗篇,转眼的工夫,你已经步入诗中,沉浸在恬静悠闲的字句之间了。

 读描绘草堂景色的诗句,我便有这样的体会。《田舍》一诗中的景致格外优美怡人,我最喜爱读诗的最后一句:“鸬鹚西日照,晒翅满渔梁”,多么宁静而和谐的江村晚景啊!诗中没有出现“渔人”,却让人由晒翅休憩的鸬鹚想到这里人迹罕至,环境幽僻,也同时联想到此刻渔人已经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在不远处悠闲地休息。站满渔梁的鸬鹚展开双翅,悠然自得地享受阳光的沐浴,夕阳染红了它们的绒毛,为它们镀上一层金边。我眼前渐渐勾勒出这样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这时,无论是痛苦、忧虑,还是烦恼、悲伤,都在我脑中消逝了,留下的只是一个惬意的田园世界。

 除了田园之景,杜甫更是将平凡的日常生活写入了诗歌,甚至一些不经意的生活细节也成了杜甫笔下绝妙的题材。其中有春日漫步所见的“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有描绘荷叶之美的“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有透露诗人晚年惆怅之情的“渐老逢春能几回?”

 与“人生几何春已夏”,有描绘莺啼蝶舞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甚至有怨春风折断花枝的“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点点滴滴细致的变化,都被诗人刻画得淋漓尽致。读了这样的诗句,我才品味到原来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也不乏有如此乐趣,细细体会一番,不也能组成充满情趣的佳作吗?

 杜甫令我仰慕的不仅是他的诗篇,更是他优秀的精神品格,如为人的谦虚,博大的胸襟,结友的义气。

 杜甫离开浪漫主义的诗坛,绝非由于其他因素,而是他个人对于艰辛生活的体验及时代背景。当他逢秋雨连绵,生计窘迫,却想到“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间无消息”,课本中《石壕吏》一诗也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正是他这种仁爱,才使他过早地步入了现实主义诗坛之中,才使他义愤填膺,写出了惊心动魄的千古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有非凡的才华,他一生中创作的诗篇成百上千,在他先天的禀赋与后天的努力下,他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老成境界,因而名垂千古,并被后人尊为诗圣。

 他的诗题材及广,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无论是社会时政还是惬意的风景画卷,都留有他的佳作。品读悠闲恬适的诗句,犹品一杯清茶,令你卸去重担,乐在其中;品读其愤慨不满的诗句,你便与他同忧,甚至义愤填膺。他的诗格律工整,风格独特,自有“意匠惨淡经营中”的意象,“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的结构及“意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的诗律。

 我喜爱杜甫的诗篇,更敬仰他为人的可贵品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094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