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上是瓦格纳最喜欢的歌剧是《黎恩济》(把所有积蓄用来听他的歌剧)
思想和政治上是俾斯麦和腓特烈(绝对权威和独裁)
青年时期还有一个作家叫兰茨元首也比较喜欢,他有一本书《奥斯塔拉》
还有一个答案是他自己,他有句名言:"真正的天才从来不需要老师"这意味着自己的高度自信所以这也应该算个答案
至于尼采是是后来戈培尔等人鼓吹的,并不是元首最开始喜欢的
一)古典阶段
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从先秦两汉到近代王国维之前,中西方思想美学还处在一种“前美学”的形态。这一阶段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在于:初步和比较零碎地提出了一些有关美学的基本问题、概念和范畴,并作了一些尚不彻底的回答;对美的思考往往同人们对社会人生的哲学、伦理把握直接联系在一起,“美”与“善”常常混为一谈。这就是说,人们在思考美的问题——包括美的本质、艺术的社会作用等的时候,既没有完全摆脱直观经验的形态,也还没有同哲学、道德、宗教、艺术理论的思考严格区分开来,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对象范围并对问题作出独立、系统的解答。
具体而言,先秦两汉中国古代贤哲主要是在关注人的情感立场上,从哲学、伦理层面探讨人类审美诸问题的。当时的儒、道、法、墨等各家思想中,都包含了许多迄今很有价值的美学思想,例如《左传》、《国语》、《尚书》等典籍里,便记载有诸如“五味”、“五色”、“五声”之美的主张,以及有关“无害为美”、“以和为美”的重要见解。其中,儒家着重强调了美和艺术的社会作用;孔子“兴、观、群、怨”的诗论以及“乐而不*”、“哀而不伤”的“中和”准则与“尽善尽美”的观念,孟子“充实之谓美”的主张等等,就体现了儒家美学思想鲜明的社会伦理化倾向。道家则从“逍遥”、“无为”的处世态度出发,强调艺术和审美的超越性、自然纯朴性;老子有关美善相依、大音希声的看法,庄子“虚静恬淡”、“身与物化”、“物以游心”的审美境界论,都曾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魏晋至近代王国维之前,中国美学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诗歌、绘画、音乐、舞蹈、戏曲、书法、工艺领域,提出了诸如意象、神思、韵味、意境等中国所独有的审美范畴,使美学的思考不断趋于精细化。特别是,当时的美学思想家大多同时是诗人、画家或书法家,因而其美学思考往往同实际的艺术经验直接联系,从而有力地促进了美学思维由“美”“善”问题向审美与艺术特征问题转向,深化了直觉感悟形式与古典理性精神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结合。
西方美学的发源,主要基于对事物本质的追求和对各门艺术的统一定义的努力。古希腊学者曾经对“美是什么”、“美的事物是怎样产生的”等作了大量推测,如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就把数量的和谐关系视为艺术(音乐)美的根基,主张美是“和谐与比例”。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对美的本质问题作了一定深度的讨论。例如,柏拉图在他的一系列“对话”中,就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见解,即美的范围十分广泛,形体、心灵、行为、制度等都是美,但探讨美的本质却不应追究什么是“美的”问题,而应该探究导致一切美的东西之所以美的共同本质(“美本身”)。亚里士多德则在《诗学》等著作里,深刻分析了悲剧艺术特征、艺术起源等,提出了著名的“摹仿说”和“净化说”,并将“美是和谐”思想同当时人们对生物有机体的认识结合起来,从而成为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具有自己独立理论体系的美学家。
中世纪,在基督教神学引导下,美学以压抑人性的丰富性为代价,把审美的光辉完全归于神(上帝),“基督教的上帝代替了至善和理式,上帝就是智慧、仁爱和最高的美,就是位于造物主静观阶梯之上的自然美的诸事物的源泉”①。 这种以神为中心的美学理想,在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浪潮中受到猛烈冲击。此后,在法国古典主义美学、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以及狄德罗(DDiderot)“美在关系说”、莱辛(GELessing)“诗画同一说”等的推动下,西方美学日渐丰富,为美学学科的正式建立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强调真、善、美的同一,特别是美和善的一体性,是“前美学”形态下中西方基本一致的思想倾向。亚里士多德就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②。 而孔子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③ 孟子所谓“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④, 以及荀子“全粹全美”的美本体论、“水玉比德”的自然美论等,其中所强调的,就是美与善的一致与和谐。这说明,在人类思想的早期发展中,美学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既与当时社会的政治、伦理和人生理想紧密相关,也是组成早期人类思想整体的重要内容。
(二)美学学科的建立与成熟
这个阶段,美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在于: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美学”得以正式建立,并在德国古典美学那里趋于成熟,完成了系统化、形态化的理论构建。
1735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AGBaumgarten)在《诗的哲学默想录》里,第一次提出了诗的哲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并以希腊语中“埃斯特惕克”一词称这种诗的哲学为“感性学”(德文为sthetik,英文为Aesthetics),认为诗作为“完善的感性谈论”(即“完善的”感性表象的认知和表达),是“可感知的事物”,也是诗的哲学或诗的艺术的对象,“诗的哲学考察是指导感性谈论趋向完善的科学”,诗的艺术是“一种有关感性表象的完善表现的科学”⑤。
不过,鲍姆嘉通此时虽然把诗的哲学叫作“感性学”,却还没有正式以之命名美学。直到1750年,他用sthetik作为书名,出版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拉丁文专著(即《美学》第一卷),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了,而鲍姆嘉通也因此被后人誉为“美学之父”。
从鲍姆嘉通那里,我们发现,第一,美学原本是作为一种与逻辑学相对立的认识论被提出来的。⑥ 鲍姆嘉通指出,人的心理分为“知”“情”“意”三层,逻辑学研究知或理性认识,伦理学研究意志,惟独人类情感(“混乱的”感性认识)一直没有相应科学来研究,因此有必要设立一门新的科学来弥补这一漏洞。这就是他在书中开宗明义地说美学(Aesthetics)“是感性认识的科学”的意味所在,由此也初步界定了美学的对象和范围。在这个基础上,鲍姆嘉通构造了一个包括理论美学和实践美学两部分的美学框架:前者包括启迪学(关于事物与思维的一般规则)、方法学(关于条理分明的安排的一般规则)、语义学(关于用美的方式想到的和加以安排的东西的表达手段的一般规则),涉及诗或艺术的题材、思想、结构及语言表达的一般规则问题,中心目标是实现美——感性认识的完善;实践美学则研究个别情况下如何运用一般规则的问题。尽管这个体系框架基本上还是艺术学的,但它对后来的美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第二,美学研究人类认识中具有审美属性的部分。鲍姆嘉通认为,感性认识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心灵中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自然禀赋,即人的低级认识能力以及相应禀赋(感受力、幻想力、记忆力、审视力、趣味、创作天赋、预见与预感、表达表象的能力等)和高级认识能力(如知性、理性)、天赋的审美气质(如情感能力);二是审美训练,即审美才能的培养;三是审美学说与审美指导。所谓“感性认识的完善”、美的实现,就是以低级认识能力为主干,交织各种心理因素以及审美观念、审美技能的综合活动过程。这样,作为认识论提出来的美学(感性学),同时是研究艺术和美的科学。“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完善感性认识),而这完善也就是美”⑦。美作为感性认识的成果,也就是“表象的总和”的完善,是诗、“美的艺术”、“自由的艺术”。
作为大陆理性主义的继承人,鲍姆嘉通的主要贡献,在于从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上,为美学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名称,使得人类的美学思考在经历长期发展之后,终于有了自己明确的对象。而他在遵循传统哲学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高、低划分之时,给予感性认识以应有的重视,强调美学研究的独立的认识价值,则启示他的同乡康德(Kant)、谢林(Schelling)、席勒(Schiller)、黑格尔(Hegel)等人,在更高层次上最终建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的德国古典美学。
康德和黑格尔便以鲍姆嘉通的美学为思考起点,致力于解决感性和理性的和谐自由统一问题,并各自推演出自己的理论体系,对美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康德美学的重点在人的感性认识能力、主体心理机能方面,深刻地提出了有关“审美判断力”的问题,不仅给予审美判断(即审美心理机制)以组合有序的表述,而且在重点分析审美心理机制的过程中,形而上地探求美(情感表象),形而下地推及艺术,建构了一个以审美判断为中心的先验哲学的美学体系。这样,在康德那里,美学便不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框架,而成为有着充实的内容、明确的对象以及一系列概念范畴的严谨体系。
黑格尔则着重探讨了感性认识能力的产物、对应物——诗(艺术)以及艺术的历史。在他那里,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艺术作为“绝对理念”外化为主体心灵理念的感性形象表现,则是美的最高形态。正是以美的理念或理想为起点和中心,以美的理念的逻辑和历史的感性呈现(即艺术类型和艺术体裁)为基本对象与内容,黑格尔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严密的艺术哲学(美学)体系——它的最大贡献,是给了美学以逻辑与历史,把美学从重视心理研究引向了重视历史研究的方向。
(三)现代美学之路
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和现代西方美学的崛起,标志着美学在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马、恩的美学贡献,不在于对审美和艺术现象的具体分析,而是从哲学人类学高度,深刻阐述了人类审美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他们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等的论述,为从社会历史角度解答美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想和方法。马克思本人曾经有心撰写一本美学专著,据说《新亚美利加百科全书》“美学”条目⑧ 就是他撰写的。不过,马、恩美学思想主要散见于他们的许多其它著作中,《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及一些有关文艺问题的书信中,都包含了精彩的美学论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有关“美的规律”、“自然的人化”、“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美感性质等论断,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精华。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⑨,肯定美源自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则为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提供了一定理论根据。至于马、恩在评论拉萨尔剧作《弗兰茨·冯·济金根》,以及马克思论述古希腊神话的永恒魅力时,从意识形态理论角度分析作品和艺术现象的方法,也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鲜明的意识形态特性。
同马克思主义美学并存的现代西方美学,在总体上集中体现了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哲学和美学的反叛,其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思潮的流变更迭,构成了现代西方美学的发展主线。它的主要特点,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概括:
第一,现代西方美学内部,集合了诸多思想学说和理论流派。其中,以叔本华(ASchopenhauer)、尼采(FWNietzsche)的唯意志论为前驱的现代人本主义美学思潮,集中了克罗齐(BCroce)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美学、柏格森(HBergson)为代表的直觉主义美学、英伽登(RIngarden)和杜夫海纳(MDufrenne)为代表的现象学美学、海德格尔(MHeldegger)和萨特(JPSartre)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美学、苏珊·朗格(SKLanger)为代表的符号论美学,以及像“移情说”、“心理距离说”和精神(心理)分析学美学等。以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为思想基础的现代科学主义美学,则包括了桑塔亚那(GSantayana)和托马斯· 门罗(TMunro)为代表的自然主义美学、克莱夫· 贝尔(CBell)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美学、杜威(JDewey)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美学、瑞恰兹(IARichards)等人为代表的语义学美学、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等人为代表的分析美学、阿恩海姆(RArnheim)为代表的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美学和列维-斯特劳斯(Levi-strauss)和罗兰·巴特(LBarthes)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美学;等等。
第二,现代人本主义美学张扬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以非理性因素解释艺术创造和艺术接受的本质,追求审美的绝对自由和超越。表现主义、直觉主义都把主体直觉当作美学的中心概念来展开理论阐述;“移情说”、“心理距离说”及各种“审美态度”理论,把主体超功利的审美观照理解为审美活动的本质和决定因素;存在主义强调对主体想象功能的研究;精神(心理)分析学美学则把人的无意识活动看作艺术创造与审美的源泉。这样,自古希腊而来的西方美学研究重点,便从审美客体转向了审美主体,体现了对“自我”进行更深入的发现、追寻和探索的现代意识。
第三,1876年,德国实验心理美学创始人费希纳(GTFechner)在《美学导论》中提出,美学应从感性经验事实出发,走归纳和实验的道路。现代科学主义美学正是在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基础上,展开了对具体审美经验或艺术事实的经验描述、理论推演和一般概括。例如,语义学美学就主张,有关审美判断问题的讨论,应在科学分析作品语词、句子和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而阿恩海姆则运用格式塔原理分析艺术与视知觉的关系,揭示了客观事物与主体心理结构形式之间的相同或相似性,即“异质同构”规律。
第四,现代西方美学基本背离了传统思辨形式,悬搁了美的本质一类思辨性问题,转向经验性的艺术哲学、特别是审美心理学方向,寻求解决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经验性问题。这一点,在科学主义美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自然主义、实用主义、语义学、分析哲学、符号学等美学流派,都角度不同地在经验描述基础上建立起审美心理学、艺术哲学、艺术心理学或一般艺术科学。
第五,现代西方美学以审美——艺术为中心,重视研究艺术本质、特征、规律、构成等问题。除了分析美学对艺术本体问题尚持怀疑态度外,大多数美学流派都力图按自己的立场来解释艺术本体问题。诸如艺术本体与创作主体心理功能及活动的关系、非理性因素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艺术作品“本文”的内在逻辑和结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多元的方法论景观,大大开拓了美学的现代视野。
在中国美学的现代发展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其一,大量吸收、借鉴了西方美学成果。王国维在20世纪初率先从日本引入西方的“美学”⑩术语,并用康德、叔本华和尼采的理论来阐释中国艺术,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美学学科。蔡元培在康德、席勒思想影响下,提倡“以美育代宗教”,通过美育在教育中的机构化而扩散了美学的社会影响。二三十年代,朱光潜的《谈美》、《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吕澄的《美学概论》等许多美学文献,更是充分利用了当时西方的美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对审美经验和审美对象进行了分析。直至20世纪末,中国美学研究仍然持续着这种“拿来主义”的理论进程。正是通过引入和借鉴西方美学,中国美学思想由原来偏于感性经验形态,走向了比较自觉的理论思辨,走向了美学学科的现代建构。其二,通过中西方美学思想的相互参证比较,现代中国美学家为传统美学的现代重建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和探索。朱光潜的《诗论》、宗白华的《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钱钟书的《谈艺录》等,在把握中国艺术特有的审美境界、高扬中国美学精神方面,有着重大贡献。其三,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得到传播和研究。40年代,周扬、蔡仪等人的著述,体现了现代中国学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它的认识论),建设中国新美学的努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更对中国美学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意义。
二、美学现状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旧美学的解体过程中,各种现代美学流派所做的工作,主要是为自己寻找重建美学体系的新的理论支点。这一点,正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化的建构意图。
然而,6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社会步入“后工业”时代,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维转向了反深度性、反中心性和反体系性。恰如美国哲学家理查德·罗蒂(RMRorty)所揭示的,作为对科学、道德、宗教和艺术所提出的永恒性(本体论)或认知(认识论)问题的仲裁者的哲学,在后现代进程中已经终结,固守人类思想和艺术实践中所谓“第一原理”、“永恒不变的哲学问题”已是荒诞。⑾在美学领域,这种后现代思维逻辑主要就体现在以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为指导的后分析美学、德里达(JDerrida)为代表的解构主义美学、伽达默尔(HGGadamer)为代表的解释学美学和马尔库塞(HMarcuse)和阿多诺(TAdorno)等人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它们在不同角度地批判现代主义文化的深度模式之际,深刻质疑了现代主义美学从某一个绝对的理论原点去逻辑地建构美学体系的做法及其结果(体系)。
尽管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发展主线仍然延续在后现代美学进程上,但它的内部却发生了剧烈扭变:在人本主义这条线上,从“结构”到“解构”的转向,充分体现了美学的“后现代”特点——结构主义曾强调作品本文背后实际起支配作用的“结构”的存在,解构主义却要取消一切“中心”,消解全部“结构”;结构主义强调作品本文的内部研究,解释学美学、接受理论等却把重点转移到读者和接受过程,强调本文意义的不确定、相对和多义,呈现了“非中心化”的特点。在科学主义这条线上,分析美学曾经由语言分析入手,反对固定的美的本质探讨,走向了美学的取消主义;后分析美学则集中到艺术本体论上,以折衷主义取代取消主义,走向了美学的建设性方向。
此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内部,法兰克福学派高举社会批判旗帜,提出“反艺术”的理论;他们对卢卡契(GLukacs)美学“整体性”概念的批判,体现了一种反对将本质和必然作宿命理解的倾向。而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在批判地吸收各种理论基础上,同样把马克思主义美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后现代”阶段,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当代的思想活力。
后现代文化景观中,美学成了没有美的本质的碎片。这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美学形态的美学(反美学),尽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它在克服美学的贵族态度和被动性之际,有助于美学在更为开放的文化空间里,把审美问题与人对合理生活的追求进一步结合起来。
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它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
第一,在研究方法、研究主旨上,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凭借科学理性来发掘客观自然现象背后的本质,以便为人类获得更大的生活幸福提供充分的物质性条件。美学则以研究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为核心。而人的精神活动尤其是心灵的内省体验,有着非理性、非逻辑、非确定的一面,是科学理性所无法准确达到的,因而,美学研究不仅始终不能脱离感性形态,而且还总是保留着某种阐释上的模糊性、体验性和多义性。
社会科学通过对社会秩序、经济规律、法律典章、政治体制等的研究,关注人类行为价值的分析、预见和控制,探讨文明对人类限制的一面。美学则研究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的艺术和审美活动,以及在人际间起沟通交际作用的各种情感符号等,所探讨的是文明与人的精神实践的关系以及人在精神上寻求自由的可能性。比如,在中国古代,儿媳被婆母休弃之所以不为社会舆论反对,是因为它符合所谓“七出”条律,探讨这种宗法制度的产生根源、内容和形式,便是社会科学的任务。而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对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的赞颂,以及作品创构的审美境界,其中所张扬的追求自由的特定情感,则是美学所要研究的。
由于这种研究方法和研究主旨的特殊性,便决定了美学归属于人文领域的的必然性。
第二,人类审美活动本身作为一种人文现象,决定了美学的归属。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的形、色、声、味等,以及审美主体对对象形式所反映、象征的生活特征的把握,固然有其自然规律可寻,但这些都只是人进行审美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区别审美活动与非审美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审美活动的关键,在于由人文(社会的、民族的、历史的和文化传统)因素所造就的人类文化——心理结构在审美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不是消极地反映客观对象,而是以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在体悟对象的过程中重新塑造了对象。比如,一定时期的审美活动现象及其水平,就反映了一定时期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又如,一个感怀伤世的人与一个春风得意的人,对天涯沧海的感受会截然不同,对象与“我”在他们各自脑海里所创构的审美意象迥然有别。而日常生活中,用红玫瑰表达爱情的热烈,用白色婚纱表示爱情的纯洁,用钻石象征爱情的永恒,这些都体现了人文因素在人的心灵中所起的作用。
就像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得由自然界本身的存在来说明,社会历史领域的一切现象得由社会存在来说明,人文领域的一切现象应由人的存在和活动来具体说明。离开人的存在和活动,对“美”的讨论就会得出荒谬结论:或以为“美”先于人类而存在,或是被预先给定——这个给定者就是所谓“理念”、“上帝”、“神”或独立于人和人的活动的“自在的自然界”。而实际上,无论具体的审美对象,还是事物的审美属性或美的本质,既不是某种实体性的东西,也不是在人类活动之外预成的,而是通过活动向人生成的,是人类创造性活动所产生的一种价值。
因此,把美学定位于人文学科,符合审美活动作为人文现象的本性。
第三,追求与建构人类价值体系,是美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相一致的本性。
人类审美活动根本上是一种旨在超越有限人生,以求获得终极意义和价值的活动。在审美活动中,人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出现,不仅超越了有限的经验世界,而且超越了有限人生;审美使片面的、不完整的人成为全面、完整的人。这,恰恰是人文活动的指归。
人文学科关心人类价值体系的建构。而美学以审美活动为对象,就是要通过审美这一人文活动的特殊领域,追踪、建构人类审美的价值体系。只是在美学中,这种审美价值既不是对象本身的现实价值,也不取决于对象的自然物质特性,而是在审美主体和对象之间精神互动过程中确立起来的:一方面,审美对象本身具有能够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精神价值,并在其感性形态上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审美主体积极的心灵活动能够在对对象精神价值的领悟中得到提升,主体的精神创造能力得以自由发挥,心灵进入自由的境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审美价值就是经由审美活动而形成的主体与对象的精神****及其成果,不仅包括对象价值,同时体现了主体活动及其相关价值;不仅是对象价值潜能的实现,也是主体心灵能力和愿望的证明。我们比较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和一匹真马的价值,不是要比较它们各自质地的经济价值(物质存在形态),而是要通过艺术家创造的奔马的感性形象及其情感表现力,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创造精神,来确认人自身的情感和生命精神,获得一种感动心灵的审美价值。
既然是价值,就要求有一个衡量价值的尺度。这个尺度又是什么?中西方都有奉行“人是万物的尺度”、“惟人为万物之灵”的文化传统,而审美的价值尺度,必然在心理和社会历史层面上体现出人的心灵的合目的性要求,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以及人对它们的自觉意识所造就的。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正是于一刹那间自觉运用了审美尺度来衡量对象的审美价值,进而产生某种确定的判断。
对人类价值的深切关注,表明美学有着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的学理本性。
总起来说,美学是以人类审美为自身特殊领域,以审美活动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审美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的精神世界,来追踪、建构人类审美价值体系的人文学科。
神话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世界宗教的雏形。世界各地区各族,不管是古埃及、古希腊、古华夏、古印度、古巴比伦等,都有其各具特性的神话,从神话中可以反映世界各族的民族观念和民族特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研究历史不可忽视的要素。什么是神话?神话是人类按照原始思维创造出来的故事。在早期人类对世界并未有理性的认识,当原始人类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集体劳动后,懂得思考、懂得交流,渴望以自身幼稚的思维去理解世界,在此前提下将生物与非生物、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结合自身,给予与自己一样有同等意志、同等思维的事物的理解,并将各个体系加以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产生的事物、传说、故事,我们称之为神话。希腊神话 神话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而出现,只要是有人类文明的地方,就有神话的存在,正如亚洲有华夏传奇、古印度神话、阿拉伯神话,美洲有玛雅神话、阿滋达克神话、非洲有埃及神话,作为人类文明最为兴盛的地区,欧洲自然也有相适应的神话传说,最主要的就是北欧神话和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和希腊神话为欧洲古代主体的两大神话,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古代欧洲文化,同时也对古今欧洲各国以致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然而不少人都会将这两大神话体系混淆,主要因为希腊神话描述地区主要为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爱琴海,希腊海洋文化兴盛,其遗留下来的经典文献对世界文化影响重大,特别是对中世纪时期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有着不可取代的推进作用,因此被认作西方文化的源头。相比之下北欧神话起源于欧洲的角落冰岛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日尔曼人的支族斯堪的纳维亚人所传诵,由于一直没有具体的经典,未能为人们所广泛流传。直到公元1643年才被发现,由冰岛已不可考名的诗人(一说是塞蒙德)在公元9世纪时期形成的经典《爱达经》,又被称为《韵文爱达》或《旧爱达》,此外还有公元14世纪的冰岛学者史诺里(Snorri Sturluson)在《旧爱达》的基础上加以编撰,现在被称为《散文爱达》的《新爱达》,在世界上就只有这两部经典记载着远古流传的北欧神话(edda 的语意是“知识”和“伟大的母亲”),因此北欧神话又有“为遗忘的神话”之称。鉴于以上原因,人们一般都以希腊神话(包括罗马神话)为欧洲神话文化的主轴,而忽略了北欧神话的存在,或误以北欧神话作为希腊神话的旁支,而忽视了北欧神话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在此我将简单对北欧神话和希腊神话的差异作一个比较,以再次提起这“被遗忘的神话”。神话的世界构成 首先来看看世界起源:在希腊神话中描述的世界起源,是在世界诞生之初,只有“混沌”卡俄斯(Chaos),“黑暗”厄瑞波斯(Erebus)和“黑夜”倪克斯(Night)是“混沌”之子,之后,“黑暗”和“黑夜”生下“爱”,由“爱”产生了“光明”艾忒耳(Light)和“白昼”赫墨拉(Aurora),之后“大地”盖亚(Gaea)凭借这自身的神力,产生了“天空”乌拉诺斯(Uranus),“天空”和“大地”结合产生了十二泰坦神(Titans),他们就是神的始祖。由以上描述可以看到希腊神话世界形成的一个方向:世界之初是混沌和黑暗,而光明与爱最终打破黑暗而出现。再来看看北欧神话中的世界起源:在太古之初,世界上没有天空没有大地,只有无底的深渊金恩加鸿沟(Ginnugagap),在深渊的北方,有着冰冷的死人之国尼夫海姆(Niflheim),在深渊的南方,有着炽热的“火之乡”穆斯佩尔海姆(Muspelheim),由火炎巨人苏特(Surt)看守着。鸿沟里水蒸气汇聚成水珠,诞生了世界上的巨人之祖伊米尔(Ymir)和一头巨大的母牛欧多姆拉(Audhumbla),伊米尔靠吸取母牛的奶汁维生,而母牛则靠添食冰川上的盐分维生。慢慢母牛添食冰川时添出强壮的男人,这就是神之祖布利(Buri),伊米尔和布利进行了一场大战,巨人和神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后来布利被伊米尔所杀,但是布利的儿子布尔(Bor)所生的三个儿子奥丁(Odin)、威尔(Vili)和唯(Vi)将伊米尔杀掉,为布利报了仇,伊米尔的鲜血形成洪流淹没了整个世界,巨人的后代只有贝格尔米尔(Bergelmir)和他的妻子逃到世界的彼岸得救,他们在世界彼岸建立巨人国度约旦海姆(Jotunheim),发誓永世与神族为敌。奥丁三神将伊米尔的身体肢解,分别做成了大地、山脉、河流、树木,又任命4个力量强壮的侏儒在四个方向支撑着天和地,然后在火之乡采取火星做成太阳和月亮,最后用伊米尔的眉毛做成围墙来作为世界中庭(Midgard)与火之乡、死人之国的分界线,而伊米尔的灵魂,则被埋藏在贯穿整个宇宙的世界之树尤加得拉希(Yggdrasil)底下,至此,世界之初形成。北欧神话的世界创造相比较希腊神话起来,充满了争斗和黑暗,正一个创造过程,就是在战争之中形成,在太古之初的虚无,到神与巨人的战争,在神族获胜后再用战败的巨人的尸体来创造新的世界,是一种残酷和现实的开端,而希腊神话则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浪漫色彩,将自然和思维拟人化,最终表现光明和美丽。北欧神话 再来看看世界的构造:希腊神话中的世界存在于一个椭圆形的宇宙中,世界分五大块,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大地、神秘未知的大海、大海的尽头黑暗混沌的冥界、奥林匹斯山上居住着天神的天界、埋藏着蠢蠢欲动的巨人的地底。天界、海界、冥界分别由奥林匹斯三大主神宙斯、波塞东和哈迪斯所管理,陆地则由三位神共同管理,地底的巨人则永远被压在大地之下。充分突出了奥林匹斯神对世界主权的主导地位。反观北欧神话:整个宇宙由世界之树尤加得拉希为主轴支撑,大树最顶部是阿萨神族(Aesir)所居住的诸神国度(Asgard)和华尼尔神族(Vanir)所居住的华纳海姆(Vanaheim)和精灵居住的精灵之乡,在世界之树中间分布着人类居住的世界中庭、巨人国度、侏儒之乡,在世界之树底部的是冰冻的死人之国,金恩加鸿沟和另一端火炎巨人居住的火之乡,整个北欧神话就是由九个国度组成,神族并非如希腊神话那样掌管整个世界,而是要随时面对巨人国度的山巨人、火之乡的火巨人和死人国度的冰巨人的威胁,由这样的世界构成的北欧神话,必然是在战争中开始,穿梭于战争之间,最后于战争中结束。希腊神话的世界充满着无限的未知,鼓励着人们外出冒险、征服,北欧神话的世界则完全包容一切,充满着对抗与斗争。神话中的众神及神性 神族是神话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族,神族的兴衰、地位高低决定着神话的创造性、扩展性和现实性的不同。首先来看看主神族和其他神族的关系:在希腊神话中主要提到的神族分别是太古时期,创造了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人类的泰坦神族,另一族就是主神族,创造了青铜时代和英雄时代人类的奥林匹斯神族。泰坦神族和奥林匹斯神族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两代神替换的关系,世界形成之初,“天空”乌拉诺斯生下了泰坦神族之首克罗诺斯,在克罗诺斯统领下形成了第一代的神族,克罗诺斯在“大地”盖亚的帮助下杀死了乌拉诺斯,但是乌拉诺斯预言克罗诺斯也将会被他的儿子所杀。此后克罗诺斯与瑞亚生下宙斯,最终克罗诺斯被宙斯所杀,以宙斯为首形成了第二代神族--奥林匹斯神族,泰坦神族中大部分被奥林匹斯神族埋藏于地底,只有如普罗米修斯、忒提斯、厄俄斯等少数投向奥林匹斯神族的被留下来。可以说,希腊的两派神族是一种纵向的继承关系,新的势力取代了旧的势力,并吸收旧势力的精华,来巩固其全新的,独一无二的统治。在北欧神话中则不同。北欧神话中主要提及的神族分别是主神族的阿萨神族和与阿萨神族相对应的华尼尔神族,两个神族是同时存在的,并且相互间也有往来和争斗。在两族经历过一场浩大的战斗后,决定交换人质以达和好,于是华尼尔神族则将神族中的骨干夫雷(Frey)、芙蕾雅(Freya)和他们的父亲尼尔德(Njord)交给阿萨神族,阿萨神族则将神族中最具智慧的巨人密密尔(Mimir)和神族之长霍尼尔(Honir)送往华尼尔神族,开始双方都乐意接受,后来华尼尔神族发觉霍尼尔并不具备神族之长的智慧,于是将密密尔杀掉,把头送回阿萨神族,奥丁将密密尔复活,此后密密尔的智慧为奥丁所用。而送去阿萨神族的三位神则得到重用,夫雷成为精灵乡之主,芙蕾雅成为美神,尼尔德则成为海神。由此可见,北欧神话的神族关系是横向的对立,两族神是共存的,一般这是因为斯堪的纳维亚游牧部落众多,缺乏父亡子承的规则,没有以下犯上的习惯,部落间的争斗频繁,并无主体为首的部落,而希腊思想、文化昌盛,具有完备的规则,故此出现了两大神话中神族关系的差异。跟着来看神族中主神的权利和地位。希腊神话中的主神是“众神之父”宙斯,神话中对宙斯的描述是:一位全能的神,人与神之父,宇宙万物都要听从他的意志,手执百手巨人在对泰坦神战争时所赠的霹雳,具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宙斯曾对众神这样自诩:“你们这些神来试试,就会清楚。你们把一根黄金的索子从天神吊下去,你们全体天神和女神抓住索子,可是你们不能把最高的主谋神从天上拖到地上,尽管你们费尽力气,在我有心想往上面拉起来的时候,我会把你们连同大地、大海一起拖上来”①。可见宙斯的力量和智慧是远超其他神祗,即使世上众神合力也远未达宙斯力量的分毫,宙斯的存在是一种绝对权威的存在,正是希腊人这种君王至上的主义形成了宙斯这样一个拥有无限权威的主神。现在来看看北欧主神奥丁。奥丁在神话中被刻画成一位独目白发老人,是一种具有远见的尊者的形象,奥丁并非无所不能,奥丁无法帮农夫向巨人找回孩子,也无法制止洛奇的恶作剧,更无法阻止诸神的灭亡。比较起来,不但是主神族的地位,主神的地位上希腊神话也不北欧神话更崇高。究其原因,由于希腊处于便于与四周交流的爱琴海,海洋文化发达,与东部小亚细亚、南部古国埃及,西部西西里地区,北部善战的色雷斯人交流频繁,因此中央集权也相对发达;而冰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日尔曼人则长期处于游牧阶段,中央集权发展也相对缓慢,故此主神族的地位也相对低微。接着来看看内部诸神的比较。首先是除主神之外,在神话中表现最受人尊敬的神祗,在希腊中人们最崇拜的是智慧女神、手工艺之神、女战神雅典娜,在众多英雄传说中,如珀尔修斯、阿尔戈号、奥德赛等,英雄们都是受雅典娜的保佑而获得成功和荣耀,卫城的帕特农神庙(雅典娜神庙)也是世界闻名的建筑,希腊的首都雅典也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而在北欧中最受尊崇的神祗是雷神托尔,托尔手执侏儒所赠的雷神之槌,终日外出与巨人战斗,是最具勇武的神祗。相比较之下,希腊人信奉的雅典娜是充满智慧,常常以其伟大的神力来帮助人类,为人类取得荣耀,而北欧人信奉的雷神托尔则是正直刚勇,赐予人类战斗的勇气和力量,令人们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由于希腊文化昌盛,勇武的战神阿瑞斯并不受希腊人尊崇,而尊崇智慧的女神雅典娜和工匠之神赫菲斯托斯,相反北欧人终日过着狩猎、迁徙和战斗的生活,需要的是强大的求生力量,需要信奉力量强大的托尔,即使是美神芙蕾雅也免不了混入战争之中,成为女武神瓦尔基利之首。而从希腊人信奉女神雅典娜可以看出智慧和知识也相对地更受人们尊重。再来看看神族中的邪恶之神,希腊众神中并没有绝对定义的邪恶之神,要论邪神最多只能扯上纠纷女神厄里斯或冥王哈迪斯,然而厄里斯也只是在宙斯手下办事,哈迪斯也只是忠于冥界的职务,并未能称上邪神(这一点比较像印度的破坏神湿婆);而北欧中的邪神称号则无可非议地属于洛奇。洛奇原本并非神祗,而是属巨人一族,因为与奥丁交往深厚而被纳入阿萨神族之中,洛奇之所以成为邪神,是因为他那诸多的恶作剧,洛奇也可以称为阿萨神族中最具智慧的神,不过他的智慧与奥丁的智慧不同,奥丁的智慧是一种远大的目光,洞悉天上地下一切的智慧,洛奇的智慧则偏向于瞬间的反应、不顾后果的小聪明,因此洛奇也常常被自己的恶作剧所害,但也能凭着自己的智慧而获救。邪神洛奇最邪恶的两件事就是教唆黑暗之神荷尔德(Hondr)刺死光明之神巴尔德(Baldr)和带领自己三个恐怖的孩子参与“诸神之黄昏”(Ragnaroek)。然而作为邪神的洛奇并不为北欧人所厌恶,反而在北欧神话中占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洛奇,正直地描写神祗的背叛,神祗的毁灭,表明北欧神话中更大的现实性;同时北欧神话中非常细致地描绘洛奇与奥丁的友情和洛奇的智慧,并且以渔猎为生的北欧人将生活中最重要的打渔工具渔网的发明归于洛奇,与奥丁发明rune文字并举,洛奇与奥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创造与发明的文化英雄,更好的体现出邪神洛奇-主神奥丁的正邪二神一体性②。最后来看看诸神内部的神祗间的关系。北欧神话中,众神内部并无太大争斗,整个神话贯穿着神与巨人之争,众神面临着巨人随时来犯,内部相对团结,能引起纷争的只有洛奇的恶作剧;反观希腊神话中神族内部的纷争是比较激烈的,火神与战神之争、雅典娜和波塞东争夺雅典城等等,最激烈的争斗就是特洛伊之战;完全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巨人、泰坦神族等不能对其构成威胁,在消除外部威胁的情况下,内部的纷争自然相对激烈,从神祗的内部争斗情况可以看出整个神话的世界,是处于相对战乱状态还是处于相对和平状态。北欧神话中,洛奇与众神关系的变化是贯穿整个神话的一条隐线,洛奇与众神的关系的改变是引发诸神之黄昏的导火线。洛奇是神族中的巨人,与奥丁交往深厚,一直被尊作神祗对待,在早期洛奇和神祗的关系是相对和平友好的,后期洛奇不断制造纷争,众神终于忍无可忍对他进行永罚,由此使诸神之黄昏中洛奇重回了巨人的行列,可以说,由于神族内部的分裂而加速了神族的毁灭。为什么说北欧神话比希腊神话更现实?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是从来不会遭遇衰老和灭亡的悲哀,而北欧神话中的诸神则要随时面对这残酷的现实,在洛奇盗走黄金苹果的故事中,诸神因为失去了黄金苹果和青春女神伊都娜(Iduna),一天比一天衰老,诸神的青春来自于黄金苹果,黄金苹果能令一切生物恢复青春,诸神在感觉身体衰老时就要去向青春女神伊都娜索取黄金苹果,黄金苹果一旦失去,则会面临衰老的命运,可见,这与希腊中“不死的神明,有死的凡人”③是有着巨大差别。而北欧神话最波澜壮阔的一幕并不是创世纪,也不是诸神镇压巨人,而是“诸神之黄昏”,诸神之黄昏描写一代神祗的毁灭,神和巨人的终焉之战,最终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神和他们创造的世界共同毁灭。这不但在希腊神话中,在其他地区的神话中也是很难想像的。从神话中的英雄传说 提及到对人类的描写,基础于神话中各自的英雄传说,而神话中的英雄传说,可以说是一种描写“君主的历史”,英雄是神和人的后代,介于神和人之间的半神,是统治一方的君王,在古代人中,人类的历史就是君王的历史,因此对人类英雄的描写极尽笔墨,君神一体化是古代神话的特色④。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是世界闻名的,奥德修斯、伊阿宋等英雄家喻户晓,北欧神话中的英雄传说则不太为人所知,不过也有非常著名的,如德国歌剧《尼伯龙根指环》则是改编自北欧的英雄传说《佛尔颂传说(Volsunga Saga)》。首先来对两大神话的英雄传说来作一下比较。希腊的英雄传说简单划分包括了三个体系:战争、冒险和文化,其中以冒险为主体,阿尔戈号探险队、奥德赛、赫拉克勒斯的命运等,都是描写英雄们的冒险旅程,其中以阿尔戈号探险队的描写最为波澜壮阔。希腊神话描写的英雄渴望外出冒险、征服,开辟出新的世界和建功立业,而英雄们的冒险之中,既有凭自身主观意愿而掌握的事,更多是某位或多位神祗在背后操控,或眷顾或试炼,尽管人们渴求寻找新的世界,却永远无法逃离众神的金精火眼。表现出古代希腊既鼓励人们冒险创新,却又要将人们限制在君王专制的框框里的矛盾。再来看北欧的英雄传说,北欧英雄传说与其对神的描写一样,充满这悲哀与不幸,无论是《佛尔颂传说》,还是《名匠复仇记》,英雄们都是在一片复仇的悲惨人生中度过,为了自己和所爱的人,他们都被迫提起自己的剑,或运用自己的智慧,对令自己遭到不幸的敌人进行报复;神祗在英雄传说中并不起主导作用,英雄们的意志胜于一切,甚至能够将神祗毁灭⑤。相比之于希腊神话中鼓励人们为了功名和求知去战斗,北欧神话更鼓励人们为了生存和生活去战斗。希腊的英雄传说中神主宰着英雄们的历程,无论是珀尔修斯、阿尔戈英雄们、奥德修斯等等,都是在神的引导下,受着神的祝福或是阻挠,最终完成其冒险历程,即使描写入特洛伊战争,也可以说是一场神的战争。在北欧神话中,神对英雄的影响远不如希腊,齐格菲、维兰德等,都凭着自己强韧的意志完成自己的复仇和冒险。希腊神话更多表现出神的意志,而北欧神话中更多地表现出人的意志。在神与人的关系中两地有着明显的区别,希腊-爱琴海处于亚洲、欧洲、非洲交界,是艺术文化中心,在建筑、工具制造、艺术品上都具有极高水平,人们对神祗表示尊重、祈求神祗眷顾的方式是建造神庙、膜拜神像,以此来讨得神祗的欢心,人们对神祗参拜越真诚,献祭越丰盛,则表面他们对神越诚恳,越能得到神祗的保佑,如果忘却对神祗的祭祀,则是对神的冒渎,会遭到神的惩罚或神兽的袭击⑥,故此希腊神庙众多,其中以雅典祭祀雅典娜的帕特农神庙最为闻名。在北欧,并没有如希腊般昌盛的艺术文化,人们过着居无定所的游牧生活,不可能建造神庙或神像之类的进行参拜,而悲壮的北欧神话是于战争中诞生、于战争中度过、于战争中灭亡,因此人们对神表示虔诚的方法就是战斗,在战争中祈祷,将胜利献给神以求得神祗的庇护。神话中的异种族形象 除了神族和人类外,神话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就是异种族,所谓的异种族包括了神、人以外的、具有超生物力量的生物,最常出现的就是神的敌人巨人。首先来看看希腊神话中的异种族。希腊神话中异种族中有巨人,这方面有很多形态、思想不同的代表,如力托天体的巨人阿特拉斯、为宙斯打造霹雳的百手巨人库克罗普、被赫耳墨斯所杀的白眼巨人阿尔戈斯、《奥德赛》中的吃人族独眼巨人波吕菲摩斯等等,通常的巨人是神的敌人,在神族战争中被打败的泰坦神族就曾经联合地上的巨人冲杀至奥林匹斯山上企图颠覆奥林匹斯神族的政权,然而,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神族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神族联同人类的代表赫拉克勒斯轻易地共同镇压了这次巨人的叛乱,巨人全军覆没,而神族则毫发无伤,希腊神话通过巨人的强大更进一步地突出了神的权威不可动摇。希腊神话中另外的异种族是没有自身意识界于神与人之间的怪物,或是一些被神抛弃的人,就如蛇发魔女哥尔贡、美女头鸟身的塞壬等,这些异种族往上达不到与神对抗的境界,向下又远远超越人类的力量,在神话中,多半是用以衬托半神的人类英雄的英勇,正如巨人的存在一样,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巩固人神一体化的半神英雄在人们心目中的统治地位。跟着来看北欧神话中的异种族。北欧神话的异种族的地位与希腊神话完全不同,北欧神话中主要的异种族也是巨人,不过巨人并非为衬托神的统治地位而存在,而是为毁灭神的统治而存在。早在创世之前就已有火之乡的火炎巨人和死人之国的冰冻巨人存在,而整个人类世界,也是由巨人的骨骼遗骸所组成,巨人拥有超越神的力量,巨人拥有毁灭神的力量,诸神为了防止遭到毁灭,为了防止“诸神之黄昏”的到来,不得不不断寻找英勇的人类英灵来守卫他们,不得不不断地外出于巨人战斗,北欧巨人对于神,就如其他未知种族对于北欧人的威胁一样,北欧人随时要面对来自未知的强大外族的入侵,神也要随时面对巨人的来犯,这与希腊神话中神祗的力量远超巨人是截然相反。北欧神话中经常出现的其他异种族还有侏儒和精灵,精灵是一种善良的安分守己的生物,能够于神、与人和睦地相处,神族中的夫雷就是精灵之乡之主,在芙蕾雅外出寻夫时精灵也给予帮助;侏儒则和精灵不同,是一种矮小丑陋的生物,他们没有巨人那样的力量,并且只能住在阴暗的地底和树洞里,不能看灿烂的阳光,但是他们具有最灵巧的手艺,诸神之中大量的宝物,包括雷神托尔与巨人对抗的强大武器雷神之槌也是由侏儒所造。可以说,神祗没有侏儒的手工艺帮忙,是无法与巨人对抗。北欧神话中众神不但在力量上无法与巨人相比,在智慧上也完全输给巨人,托尔能够令侏儒中的“全知者”变成石头,然而却无法逃出巨人所设的圈套:“在众神面前,如果我是你,将不会提起那东方之行;在手套的大拇指里,你胆怯了,托尔,你忘了自己还是一位神祗”⑦,最具力量的神祗托尔和最具智慧的神祗洛奇都被巨人戏弄得无所适从。当然,神族除了与巨人对抗外,也有与巨人交流,希腊中就有巨人为宙斯打造武器,听从赫拉的命令,也有巨人就是神的后裔,在北欧也经常出现神族和巨人的通婚,从某个层面上说,神族就是放映当地的人类,巨人就是反应该地区以外的各个种族,希腊人有和塞浦路斯人、色雷斯人交战,也有和他们通商、交往,北欧人也同样。神话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由希腊神话所反映的文化丰富璀璨,建筑艺术方面有底比斯城(一译忒拜)、特洛伊城远近闻名,在克里特岛上的奇特建筑在神话中更被描绘成克里特迷宫⑧;在人文艺术方面,产生了希腊古代哲学,而古希腊罗马的五大诗人⑨在文学方面所发放的异彩更是流芳百世;在英雄传说中记载代达罗斯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是古希腊人们艺术创造的总体反映。而神祗中更有手工艺之神雅典娜、锻造之神赫菲斯托斯、音乐之神阿波罗等等,可以从希腊神话中反映出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昌盛。希腊神话所反映的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包含的哲学思想启导了中世纪人们的改革,其追求探索的冒险精神引领人们开辟新的道路,古希腊灿烂的文化艺术是世界上一块不可磨灭的瑰宝。在北欧神话中对于艺术文化的反映则相对较少,北欧神话更多是反映在战争艺术上,歌剧《尼伯龙根指环》中的英雄屠龙为人们津津乐道,诸神之黄昏更是文学史上最悲壮的战争,北欧神话中,独行者之神奥丁为寻求更高的智慧将自己倒吊于世界之树上九日九夜,他所倡导的坚韧不拔的独行者精神是日尔曼民族精神的精粹;传说中奥丁所发现的rune文字包容着各种深刻的人生意味,德国生产的奔驰汽车就是使用rune文字作标志;北欧神话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影响,如东、南、西、北的英文名称则是神话中四个顶天立地的侏儒,而周二至周五的英文则是以北欧四位神祗的名字命名⑩。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在神性、神权方面差异较大,希腊神话中不死的诸神主宰天上地下甚至冥界的一切,权利至高无上,没有任何能与之对抗的力量。而北欧神话诸神则要时刻面临与凡人一样的衰老、死亡,还有来自巨人的威胁,即使像光之神巴尔特被刺死后落入冥界,众神也无法令他复活。在神的地位上,希腊神话远超北欧神话。在希腊的英雄传说中,神与人紧密结合,人的冒险、战争不能脱离神的意志英雄一方面探求未知的新世界,一方面又要在神的指引下完成他们的旅程。在北欧的英雄传说中,英雄的冒险凭借于自身的能动性,在沉重的复仇阴影下完成自身的冒险。异种族的地位在两大体系神话中正如神的地位差异一样,有着极大差别,在希腊神话中的异种族,如绿叶般为衬托神与英雄的权力而存在;而在北欧神话中,由于神的地位下降,异种族的地位与神等同甚至超越于神,成为贯穿整个神话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存在。概之,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作为两个地区的不同文化的反映,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在我们眼里看来,神话的本质是一样的,从不同神话的差异可以观察出不同地区的民族特性的差异,该民族是好战还是友好,是专制还是民主,是团结一致还是一盘散沙,他们与外界的交流情况如何,作为对真实历史的一面镜子,可以从这面镜子放射的影像中看到更深层的内涵。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物质”、“人格”,只有“神质”和“神格”,如果忽视神话对历史的作用,或将各地神话都混为一谈,这无疑是对历史一种形而上学的研究,因此,对于古代人们的研究,清楚分析各地神话的差异是必不可少的。
浪漫主义是由这些而催生的
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与现实主义一样,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观念和一种文学的表现方式,在世界各民族文学发展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但是作为一种文学思潮,一种文学表现类型,以及作为一个明确的文学理论概念,却是后来逐渐形成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如果说浪漫主义文学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的话,那么,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最初的文学活动中,就已经存在这种形态的文学了。例如各个民族都有的远古神话、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都有这样的特点。表现理想和幻想本是促成文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文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浪漫精神是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文学从一开始就和浪漫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不过,明确地把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精神来倡导、来鼓吹,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在西方则始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40年代这个时期。其最先形成于德国,而后波及到英国、法国和俄国,在短短的十多年里,迅速发展成为一场风靡欧洲的文学运动,相继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文学理论中所说的浪漫主义主要指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类型,也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
浪漫主义文学的鼎盛时代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即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所以会在这个时期获得蓬勃发展,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1798年法国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震撼了整个世界,在欧洲掀起了此起彼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于是,表现理想、推崇英雄、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也就必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主流。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来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盛行是反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物。所以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人们常常以古典/浪漫的对立模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此说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运动产生的原因。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意思简直包括一切不是按照古典传统写出的诗歌。"并指出这是一种"根据'古典的'与'浪漫的'之间的对立说法而建立的类型论。"这种对立或区别具体的含义是"指那种与新古典主义诗歌相对立并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启发并以此为榜样的诗歌" 。
从这里可以看出浪漫主义文学类型的基本特点:与"新古典主义对立",是说浪漫主义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得到启发",是说浪漫主义在题材与主题的表现上富于传奇性、奇特性。这些特点都使浪漫主义文学有了与西方传统文学全然不同的面貌。
不过,即使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那里,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和面貌,德国的、法国的和英国的浪漫主义不尽一致,早期的和以后的浪漫主义之间也有区别。但是这些民族的、时代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浪漫主义文学没有统一的特征和性质。正如韦勒克所说:
"如果我们考察一下整个大陆上自称为'浪漫主义的'具体文学的特点,我们就会发现全欧都有着同样的关于诗歌及诗的想象的作用与性质的看法,同样的关于自然及其与人的关系的看法,基本上同样的诗体风格,在意象、象征及神话的使用上与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截然不同。"
关于这些共同点,韦勒克总结为:"就诗歌观来说是想象,就世界观来说是自然,就诗体风格来说是象征与神话。" 也就是说,浪漫主义文学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这些特点,是浪漫主义文学共有的特征。
韦勒克指出浪漫主义的世界观是一种自然观,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即自然观的世界观是什么意思。浪漫主义所谓的自然是针对古典主义而言的。他们认为,古典主义对理性的强调实质上是对秩序、规律的强调,其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浪漫主义把一切原始的、质朴无华的和天真无邪的事物视为"自然的"。从这里引出了浪漫/古典之间的一系列对立,如浪漫主义强调感性,古典主义强调理性;浪漫主义强调对大自然的表现,古典主义强调对人类创造物的表现;浪漫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古典主义强调人与自然的分离;浪漫主义强调自由、个性、个体,古典主义强调服从、共性、整体。等等。而这一切从世界观上讲,则体现了对世界对自然的看法。由于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理性主义认为世界、自然有如一架精致的机器,一个完美的几何模型,世界与自然的运作受可知的规律的支配。而浪漫主义则把自然视为一个未知世界,是神秘的,值得敬畏的,不断演化的。
塑造艺术形象不同,浪漫主义文学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文学精神,执着于对人生理想甚至幻想的表现,力图用文学给人类展现出一幅理想的生活景象。用德国作家席勒的话说,浪漫主义"试图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 。所以,浪漫主义并不像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竭力表现理想,表现主观愿望,表现向往理想的激情。所以在文学创作中,浪漫主义遵循的是理想化的原则,只要能表现理想的与希望的生活,文学塑造的形象即使违背生活本身固有的逻辑也无关紧要。浪漫主义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因此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在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浪漫主义是按照理想中的生活应有的样式,按照作家主观的感情逻辑去想象和创造艺术世界。可以说,浪漫主义文学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像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通过塑造这个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的理想世界,纵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和表达主观的愿望。
虽说表现主观情感是各种文学类型共有的特点,但是我们要注意,在对情感的抒发上,浪漫主义有自己的特点。如果和现实主义比较一下,可以说在处理感情和生活的关系上两者之间有这样的区别,浪漫主义是由情生物,为情造物,对生活的表现受主观感情的支配,所以浪漫主义塑造的艺术形象往往不同于生活形象;而现实主义则是由物生情,融情于物,主观感情的表现要受所描写的生活内容的制约,把主观的情感融入生活形象之中。比如,白居易在《缭绫》中也抒情,"缭绫织成费功绩,莫比寻常缯与帛","昭阳殿里歌舞人,若见织时应也惜"。表现了对织女的同情,但是这种情感的表达是在陈述事实、对比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可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对景色的描写,却是在激情中的想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为表现希望和激情,浪漫主义文学尤为注重理想英雄的塑造,并常常以强烈的对比来强化和表现主观情感的倾向性。
在理想主义精神的支配下,浪漫主义文学更多地采用了远离现实生活的神话传说、奇异故事等作为自己的表现对象,以富于幻想的方式创造出想象的和虚构的艺术世界。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乔治桑曾说:浪漫主义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因此浪漫主义作品所描写的生活往往带有幻想的特点,在虚构的特殊的环境中,描写一些具有奇特的超人品格、行为和能力的形象。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为了纯洁自由的爱情,可以死而复生;《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具有超凡的能力;雨果《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以他的人格、道德,可以感动一切人,可以做到一切事,可以使从不说谎的修女,也为之违反教规。所有这些形象显然不是现实生活种可能有的,而是充分体现了作家的希望,富于理想色彩的人物或英雄。正如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所说,"在最狭义最本质的意义上说,浪漫主义就是人的灵魂的内在世界,他的心灵的隐秘生活。在人的胸部和内心里,潜伏者浪漫主义的秘密源泉。" 为了表现理想和激情,浪漫主义常常以强烈的对比色彩来强化和突现主观倾向。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就是以美与丑的对比、外表与内心的巨大反差,表现了作家爱憎分明的情感。
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崇尚自然的特点,强调以自然为对象和表现人性的自然本质。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及,浪漫主义文学尤为重视自然。这个"自然"既是指那个与社会生活截然不同的大自然,又是指突现了人之本性的自然。浪漫主义文学所以关注自然,提出"回到自然"的口号,是因为对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违反人性的都市文明和工业文化的失望。浪漫主义认为,人性原有的纯朴与自然,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都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因为物质欲望的弥漫,而逐渐丧失了。因此,对大自然的向往,对自然人性的歌颂,也就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主题和表现对象,从而为欧洲文学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正如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说:"自然这块天地,不得不等到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细致的发掘。拜伦、雪莱、华兹华斯、歌德,是他们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峦带进了他们自己的作品。" 另一方面,浪漫主义文学也常常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表现人的自主能力和奋斗精神。以此来塑造理想中的英雄。
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方式上具有大胆幻想、构思奇特、手法夸张的特点。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不求"形似",不像现实主义那样追求细节的真实,而是依据主观感情的逻辑和表现理想的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夸张、虚构、变形、比喻、象征等非再现性的艺术手段,致力于理想的艺术世界的创造,从而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特色。浪漫主义文学经常使用异常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传奇式的故事情节,华丽的语言形式,把历史传说、神话故事、自然奇观和异域风情揉合起来,以表现理想中的世界和人生,呈现出雄奇瑰伟的浪漫气势。现实主义创作的冷静刻画和细节真实在浪漫主义作品中是极少见的,即使是写实的场面,浪漫主义也把笔墨用在对奇异新鲜事物的表现上,尽力表现主观感觉和思想感情。
注重主观感情和理想的表现是浪漫主义的根本特点,因此,由于理想的性质与取向不同,浪漫主义也就有了所谓的"积极"和"消极"之分。所谓的积极浪漫主义,是指那种表现了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一致的理想和感情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有积极进取的特点,它表现的理想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并以这种理想来批判一切丑恶的现实。而所谓的消极浪漫主义则是指那种把已经或正在消亡的生活作为理想的文学,这种浪漫主义因为对现实的不满而把目光投向过去,已经被历史所遗弃的生活成了它的理想的寄寓之所,因此消极浪漫主义常常流露出一种感伤的情绪,其艺术趣味也因此透露出晦暗甚至病态的气息。但是要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消极浪漫主义就一定是不好的甚至是反动的。因为被历史发展所遗弃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并非都是毫无可取的,历史的发展有时候也会以美好事物的丧失作为代价。
中国神话即使有反抗者诸如孙悟空、哪吒,最后还是被天庭收服,并为之所用!
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很多妖怪都是神仙的弟子或者坐骑,由于看受不利,偷跑了出来,为害一方,最后当孙悟空要将他打死之时,又被神仙劝阻,由此可见,当官的不为民做主早已在明清甚至以前时期已经有所萌芽,可以说,这种行为、思想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
反观西方神话,普罗米修斯等等为了黎民百姓甘愿每天遭受鹰啄食心肝之苦,并不屈服于暴力之下,一直都在反抗!不为之所用!
而且西方神话统治者本身就是反抗者,宙斯上数3、4代,都是通过反抗夺得权力的,并且成为统治阶级!又奴役下一代,企图扼杀推翻他统治势力的萌芽,这时候女人往往又起了保护的作用!
————————————————————————————
具体表现
中国神话的气氛沉重、形象威严、气象壮阔,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执着,具有强烈 责任感的民族精神与性格;希腊神话的姿态质朴、风韵自然,极富艺术感染力,也反映了 西方人那种崇尚自由的乐观性格。
差别就是西方神话中的神生活在凡间的某个地方,还有很多是跟人生活在一起。普通人可以找到这个地方走上去。
中国的神话,神高高凌驾于人,普通人永远无法接近,只能通过修炼或仙丹之类的成神~~
所以说,通过这些就能看出来,西方比较人性化,中国是阶级分明。
西方神话,比如埃及、希腊等等,他们的神都很系统化、条理化,各个大神的职能都很清楚,而且各有各的传说。千百年来变化很少,从远古至今,也是如此。
而咱们中国的神话中诸神,可以用“乱糟糟”来形容,《山海经》里盘古开天地所述的列神传说还算正规点,到《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个神仙的来历变的道不明、说不清,而且凭空又横出那么许多来。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道、儒、佛三教的大统一了——除了传统的三清,西方的如来也被同化,成了中国神话世界的一员大神。
这个原因,恐怕是关系到中国历史的人文风俗和当时社会矛盾冲突等等一大堆复杂的东西,我肯定是说不清的。
但可以简单说点(有兴趣可以去查阅下几本有趣的书,如《神仙传》、《中国神话考》等等,非常有趣)——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是由于传统的道教在受到西方佛教的冲击之时,为了抵抗而根据远古传说自创出一套神仙体系。
这套体系在千百年来又不断的被修改、加工,再加上道、佛、儒三教在中国(主要是道儒与佛教之争)的矛盾冲突,最终结局是和平共处。所以后人又将道、佛教中的诸神想象到了一起,又编制出一套东西大贯通的神仙体系,以满足人民的信仰需要。
道、儒、佛,在中国人眼中其实本质毫无分别,而且中庸的中国人根本就没兴趣在这些宗教的唯一性方面搞花头——只要对我有用,管你东西南北,照单全收,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包容性和同化性。
当然,除了这些,促成这种三教合流也是当时各个时期统治者的努力所至。毕竟像西方宗教战争那样的事情,可不是喜欢天下一统稳坐王位的皇帝老儿愿意看到的。
这点我们中华民族做的还不错,大家皆大欢喜,三教合流了。
—————————————————————————
以点代面的比较
我感觉希腊的神更人性化点.其实人性具有邪恶!在那时的人类在互相争夺底盘,食物等东西都是需要智慧和力量的.所以他们崇拜这些!是人的理性!
而且我感觉希腊人比我们更懂得人无完人!所以他们创造出来的神都会有缺点.其实同与不同都是创造人的原因!
地位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天神之父,地上万物的最高统治者。
玉帝: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三界万神、三洞仙真的最高神。
其地位,不分伯仲,都是各自的主神!
出生环境
宙斯:克洛诺斯之子。克洛诺斯是时间的创力和破坏力的结合体,他的父母是天神乌拉诺斯和地神该亚,他的妻子是掌管岁月流逝的女神瑞亚。瑞亚生了许多子女,但每个孩子一出生就被克洛诺斯吃掉。当瑞亚生下宙斯时,她决心保护这个小生命。她用布裹住一块石头慌称这是新生的婴儿,克洛诺斯将石头一口吞下肚里。于是,宙斯躲过一劫,他被送到克洛诺斯的姐姐宁芙女神那里抚养。
玉帝:据明刻本《搜神记》载:按圣纪所载云:往昔去世有国名号光严妙药,其国王者名曰净德。时王有后,名宝月光。王乃无嗣,常因每日作思惟; 我今将老而无太子,身若崩灭,社稷九庙委付何人作是念已,即便敕下诏诸道众,於诸宫殿依诸科教悬诸盖,清净严洁广陈,供养六时行道,偏祷真圣,已经半载,不退初心。
忽一夜,宝月光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驾五色龙舆,拥大景旌施荫,明彩霞盖。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婴儿,遍身毛孔放百亿光照,诸宫殿作百宝色,幢节前道,浮空而来。
是时,皇后心生欢喜,恭敬接礼,长跪道前曰:君言今王无嗣,愿乞此子为社稷主伏,愿慈悲哀愍听许。尔时道君答皇后曰:愿特赐汝。皇后礼谢。道君后而乃收之。皇后收已,便从梦中归觉而怀孕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当生之时,身宝光穆,充满王国,色相妙好,观者无不赞赏。
宙斯出生与高贵之家,但是有这悲惨的命运,是由生母瑞亚,暗中调换才救起性命,是个悲剧人物注定他要为自己的今后而奋斗;而玉帝乃是"千呼万唤始出来"是在期待与乞求中出生,也就注定要被父母喜爱!正符合自己的传统历史,其古希腊人最基本的命运观是:人的命运是天定的。他们的命运观有很强的悲剧意识。而中国呢我们中国是典型的乐天派也就注定宙斯和玉帝出生后的不同命运!
但是中国也有句古话那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也注定了我们的玉帝也必须要经受一翻磨难后才可以赋予大任!请看下面他们所受的磨难!
爱情
宙斯:按现在来看就是个花花公子,智慧女神墨提斯(Metis)、正义女神忒弥斯(Themis)、海洋女神欧律诺墨(Eurynome)、丰产、农林女神德墨忒尔(Demeter)、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Mnemosyne)、暗夜女神勒托(Leto)、天后赫拉(Hera) 这是前七位。
外遇:风雨女神迈亚、忒拜公主 塞墨涅、阿尔戈斯公主 达娜亚、阿尔戈斯公主 阿尔克墨涅、河神阿索波斯之女 安提俄佩、河神阿索波斯之女埃吉娜、腓尼基公主 欧罗巴、斯巴达王后 勒达、河神伊那科斯之女赫拉女祭司伊俄、吕基亚公主。其私生子无数,另外他还很有方法去追求女性而不仅仅是利用自己的权利。他时而化身为兽,时而化身为俊男,引诱无数美貌女子。比如他在追求姐姐赫拉时,经常变成一只杜鹃接近她。所以说他是花花公子决不是冤枉。
玉帝:到没什么详细的记载,只是从对牛郎织女和三圣母下凡能体现出来,在牛郎织女中是这样的: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而在蟠桃盛宴上三圣母和金童只不过是互看一眼,玉帝发现之后,大发雷霆,把三圣母贬到西岳庙去了,金童却打下凡间。最后事情继续发展直到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关进华山!可见这样的一个人是不会有什么浪漫的传奇。最多是那些以为挑选的妃子。
总之还是文化的不同,希腊人那种敢爱的精神真是让人羡慕,宙斯突破了一切常理在他的妻子中,姑妈,姨妈甚至还有两个同胞姐姐!在加上他众多的外遇,可知希腊是一个敢爱的国家,他们追求着自己的幸福就好;而中国深受封建思想的迫害,那种有自己恋爱被视为错的一方面。子女的婚姻要掌握在父母的手里。而且一顶要门当户对,所以说这样思想上的主神也必然是传统观念极强的一个人,也就必定不会有着自己的爱情观!
危机
宙斯:宙斯战胜父亲克洛诺斯后。他们的父亲和许多泰坦神被送进了地狱的最底层。伟大的胜利之后到了决定谁来作王,宙斯和他的兄弟们都互不相让,眼看他们之间又要开战,这时普罗米修斯提出用拈阄来决定。结果,宙斯做了天上的王,波塞冬做了海里的王,哈迪斯做了地狱的王。单从最后他们决定的方式上看,宙斯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在他成为主神后还是要有着危机。
玉帝:玉皇大帝是诸天之帝、仙真之王、圣尊之主,三界万神、三洞仙真的最高神。玉皇有制命九天阶级、征召四海五岳之神的权力。万神都列班随侍其左右,犹如人世间的皇帝和公卿。
宙斯是有危机感的,就想他的父亲一样。这也就难怪他的父亲会恐其子女动摇他的对位而吃掉自己的儿女。事实上也正是自己那六位地母之子的非凡力量将其推倒。并且宙斯何尝不是这样智慧女神墨迪斯在怀孕时便感觉到她将生下一个非凡的女儿,她告诫宙斯即将出生的孩子将对他的权利构成威胁,于是宙斯毫不犹豫的把墨迪斯吞入了腹中。但是雅典娜并没有死,反而吸收了其父的力量和其母的智慧。雅典娜是从宙斯的头颅中诞生的。这也看出他们都在保护这自己的地位不被动摇,他们的至高荣耀中充满了危机;而玉帝不一样,他是中国的神中国的封建思想就是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其地位不容动摇,所以当玉帝成功的经历了磨难后,就不用在担心谁会去和他争。而只需他作好自己本质工作就好了!这也是希腊神话的特点之一便是神仙凡人化。他和中国的神化的明显不同。在起希腊神化中就可以有父杀子,子弑父(当然有的是无意的)。但是中国的传统就是虎毒不食子。希腊神话赤裸裸的体现了人性恶的一面,而中国的神话是对生活希望的憧憬,是人们的希望所在。所以只要是大家尊重的就一定要是善的。就象我们现在的国家体制一样,外国的总统上面总会有国会管着,他不敢出半点差错。但是中国的主席是要选其人格高尚能够在原则事情上有这高度的辨别能力。让人民相信。所以这样的人也就不用我们去反抗了,更不用说是地位不保了。
希腊的神还是有规范的.就象宙斯的父亲克洛诺斯.由于他的过于残暴就一定会让被人推翻.
上面的资料我还在一个叫中国神话和西方神话的区别中回答过.
补充:正如弗洛伊德认为认为人类男性天生具有弑父娶母的欲望和恋母情结,女性天生具有弑母嫁父的欲望和恋父情结一样.他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是由性欲所支配.这都是西方与我们不同的文化.
不能说成**.是他们对当时现象的一种了解.个人感觉开始大地女神盖亚时代是由于他们要是不这样的话就没办法延续.可以说是没办法.
而后来比如说奥狄浦斯的罪名就是弑父娶母.先不提弑父这方面.预言家提瑞西阿斯在说奥狄浦斯的时候也说了”奥狄浦斯,是你自己玷污了你统治的这个国家.你自己就是你要找的那个凶手!知道不知道,你同自己的母亲结了婚.
上面的算是无意之过.但是奥瑞斯忒斯为了给自己的父亲报仇便杀了自己的母亲.最后在判决的时候由与雅典娜投了他一票才使他免遭一死(雅典娜的原因是他只有父亲,没有母亲).而复仇女神没有原谅他.疯狂的要对他进行报复.要说明的是他们是两方面的代表.宙斯,雅典娜,阿波罗是代表新生的父系氏族.而复仇女神们还是坚持要维护母系氏族.奥瑞斯忒斯的母亲杀了没有血源的丈夫.但是奥瑞斯忒斯杀了和他血缘最近的母亲.
上面都说明那些决不是简单的**一类.
————————————————————————————
根本原因
您要问的神话的差异其实是来自于审美观点的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这些归根又是文化的差异,其实问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就要探讨产生这些差异的根源。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应该有三个地方:古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
古埃及的文化产生于公元前四千五百年左右,可以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但由于其对死亡的崇拜而衍生出来的宗教法老体制,使其过早的失去了生气,以致后来在外来势力的侵略下彻底失去了踪迹。
而两河流域,作为东亚一块肥沃之地,古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事频繁,国家更替无数,但这又和中国的朝代更替大有不同,两河流域的战争是基于民族的,一个民族将另一个民族彻底击垮,所以,其文化的传承性极差。
而真正对近现代西方文化产生根源性影响的是古希腊文化,一个自由和民主高度发达的时代,其思想已浸透在西方人的骨髓里了,虽然经过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但只要条件合适,它又能蓬勃的发展起来。
而中国的文化根源,虽然很多时候被人们认为是儒家文化,但孔子的态度是对商周文化的推崇和传承,是来自周公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思想的。之后虽然偶有波动,但根本上,是离不开周公和孔子思想的,中国文化就是种伦理文化。
但何谓伦理,其实根源就是个等级观念,君和臣,父和子,夫和妇,都是讲的一个等级,人们常说的天命,也不过是比所有人都高的一个等级。而等级观念又来自哪呢?
等级观念来自人类本能中对强者的尊敬和恐惧,和身为强者对弱者的傲慢与征服的快感。就是说,等级的最初动因就是强弱之分。这种强弱之分,随着原始氏族的建立,慢慢演变成对长辈的尊重,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人类报恩的一种思想,其实也是一种价值交换的一种态度,你生我养我,我得还你的恩。
但是就是在氏族过渡到国家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出现了。
在希腊,是一种私有制的彻底化,这是基于其独特的海岛文化的,商业的高度发达,对土地不是特别的依赖,使主宰文化走向的上层人士可以自由的分散开了,不用在受氏族的影响,氏族在这种彻底化的私有制中崩溃,国家形成,自由之风盛行。
而在中国,由于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让上层阶级也不能自由脱离氏族,将这种氏族制度直接带到了国家时代,氏族中的等级观念在中国的文化继续保存了下来。私有制的不彻底化,受着家族的种种影响,是中国文化形成的根源。
中国的文化基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时代,之前中国人很开放,很多元化,看看那个时候的刺客、公子、食客就知道那个时候的人是多么富于性格化。但后来争鸣的结果是形成了以儒家和道家的主要思想文化,就慢慢沉积成了现在的文化基调。
而西方的主流文化形成于资产主义形成的时期,那个时候就是鼓励个人功利,强调个人主义,所以形成了现在的这种形势。
冒昧地说说我的想法~~还请指正。
尽管希腊神话与支配西方文化与思想观念的基督神学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基督神学对于西方世界的影响之大。圣经是以什么开始的,不错,上帝创造天地,然后呢……亚当夏娃偷食善恶果,人类因此而有了原罪,所有的人类历史的发展都围绕着罪与赎罪而展开;反观东方,三字经背的是什么呢?人之初,性本善。
虽然学识浅薄的我没有办法理清其中精准的联系,但我想,这种思想对人的支配应该是很重要的吧。其实这样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明显的,美国人从来不信任政府,所以才会有三权分立制衡的宪法,而中国人民本能的有一种相信政府的心理趋势;在教育中也是,中国学生本能的去接受知识,而西方却到处是批判的风气。其实无所谓好坏的,但他确实塑造了一种民族性格。人如此,人们创造出来的神话形象也应该如此吧。
回
希腊文明发祥地: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000至1400年克里特岛就存在米诺斯文化。公元前800年奴隶制域邦国家出现,前5世纪为鼎盛期。公元338年起被马其顿、罗马人、拜占庭等占领。1460年遭奥斯曼帝国统治。1821年3月25日希腊爆发反土侵略军的独立战争,同 时宣布独立。1829年9月24日,土军全部撤出希腊。二次大战被德、意军占领。1944 年全国解放,恢复独立。1946年国王复位。1967年4月军人发动政变,建立军人独裁政 权。1973年6月废黜国王,确立共和制。1974年7月军政府垮台;11月举行议会选举 ,新民主党获胜并执政;12月举行公民投票,确立国家政体为共和制。
1829年希腊从奥托曼帝国走向独立。从19世纪下半页到20世纪上半页,希腊领土逐步向外扩张,希腊语渐渐被传播至周围各个岛屿。在1949年共产主义反抗战争后,希腊于1952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67年希腊实行的军事独裁中止了很多政治自由,在持续了7年后,迫使国王逃离了国土。1974年,民主主义选举产生,公民投票产生了议会共和政体,同时废除了君主政体;希腊在1981年加入欧洲共同市场(EC,1992年改名为欧盟)。
在希腊留学,可获得世界上一流的高等教育-美国或英国的证书 文凭的含金量高 纯正的美式英语教学或纯正的英式英语教学, 最后一年, 有机会选择到本土国-美国或英国直接就读,并最终完成学位 希腊的留学花销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优势, 仅需花费1/3费用即可 在希腊落地后, 转为学生居留证签证后,可以合法打工, 每小时最低标准为6-10欧元不等, 一周20小时打工时间 希腊是申根国签证,可以自由出入欧洲国家, 同时她又是法制国家, 社会安定有保障, 人民友好, 国际留学生很容易就融入其中 2004年的奥运会将在雅典举办, 届时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有可能办理工作签, 从而拿永久居留权 希腊留学签证周期短, 签证率高 孩子申请成功希腊留学后, 其父母可以办理探亲签证 希腊国家到目前为止, 有中国留学生100人, 确保语言环境。
希腊建筑特点:
根据所遗留下来的希腊建筑,我们可以归纳出古希腊建筑的几大特点。
第一特点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这样的造型结构,使得古希腊建筑更具艺术感。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各建筑产生出丰富的光影效果和虚实变化,与其他封闭的建筑相比,阳光的照耀消除了封闭墙面的沉闷之感,加强了希腊建筑的雕刻艺术的特色。
第二特点是:柱式的定型。共有四种柱式:1 陶立克柱式,2 爱奥尼克柱式,3 科林斯式柱式,4 女郎雕像柱式。这四种柱式是在人们的摸索中慢慢形成的,后面的柱式总与前面柱式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贯穿四种柱式的则是永远不变的人体美与数的和谐。柱式的发展对古希腊建筑的结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对后来的古罗马,欧洲的建筑风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特点是: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古希腊建筑中有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装饰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装饰艺术。
第四特点是: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所以,古希腊建筑的比例与规范,其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
第五特点是: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希腊的建筑与希腊雕刻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可以说,希腊建筑就是用石材雕刻出来的艺术品。从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旋涡,科林斯式柱式柱头上的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的花篮,到女郎雕像柱式上神态自如的少女,各神庙山墙檐口上的浮雕,都是精美的雕刻艺术。由此可见,雕刻是古希腊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雕刻创造了完美的古希腊建筑艺术,也正是因为雕刻,是希腊建筑显得更加神秘,高贵,完美和谐。
希腊文化特点:古希腊文化最主要的包括了古希腊战争,古希腊艺术和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产生三大喜剧诗人: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只有阿里斯托芬传下一些完整的作品,被誉为希腊“喜剧之父”。传说阿里斯托芬一共有44部作品,现仅存11部,包括《阿卡奈人》、《鸟》和《和平》等。
活跃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四世纪的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并称为希腊三大悲剧大师,他们都在雅典生活过。埃斯库罗斯共创作90部悲剧和笑剧,而留下的只有7部,代表作《阿伽门农》,描写一个家族复仇的悲惨故事;索福克勒斯一生共写过123个剧本,如今只有7部完整的流传下来,《俄狄浦斯王》是他的代表作,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欧里庇得斯他一生共创作了九十多部作品,保留至今的有18部,完全将视线从神身上转移到了人,主角以小人物为主,而非对远古英雄的崇敬,代表作品包括《厄拉克特拉》和《特洛伊妇女》等。
希腊服装特点:
古希腊服饰以优雅、飘逸见长,轻薄的纱质、缎质面料及雪纺能够体现出希腊服装所特有的垂顺感。
希腊女神形象的深入人心,白色成了希腊服装的代表色。事实上,古希腊服装中最常出现的还有紫色、绿色和灰色。古希腊服饰整体感觉舒适慵懒,突显上身,不注重腰身,胸线以下多为直筒轮廓。宽松的设计加上褶皱、垂坠和立体花卉的白色也几乎成了希腊式服装的经典搭配。
腰带:古希腊女子懂得用腰带使服装变得立体而富于变化。古希腊人的服装,通常由几块布料围住身体,再以胸针或扣结系固,形式简便。
古希腊的服饰多采用不经裁剪、缝合的矩形面料,通过在人体上的披挂、缠绕、别饰针、束带等基本方式,形成了“无形之形”的特殊服装风貌,其样式主要有:多立安旗同(Doric chiton)、爱奥尼亚旗同(Ioric chiton)、克莱米斯(Chlamys)、佩普罗斯(Peplos)、希马申(Himation)、克莱米顿(Chlamydon)等。其中可以划分为“披挂型”和“缠绕型”两大基本类型,前者以“旗同衫”为代表;后者以“希马申”为典型。披挂型的服装主要借助于饰针和绳带,将矩形的面料固定在人体的肩部、胸部、腰部等关键结构部位,使宽大的面料收缩,形成自然下垂的褶裥,人体在自然的服装中若隐若现,服装被赋予了一种生动的神采。不仅如此,绳带使用的根数、在服装上系束的位置和方式,以及褶裥在人体上的聚散分布,可随穿着者的审美心愿和不同的穿着需求,进行自由的调节和变化,使其呈现出灵动的个性。而缠绕型的服装则主要依赖面料在人体上的围裹,形成延续不断、自由流动的褶裥线条,围裹的方式不同,所造成的款式各异。同样,随意、自然、富于变化也是这类服装的重要特点。
进入21世纪,人类对生态环保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成为新世纪发展的主旋律。古希腊服饰风格在此主题之下散发着无限的活力。它表现出来的人类追求自然、美好、和谐的精神境界已成为一种超越历史而存在的崇高象征;它的松弛、舒展、随意的造型风貌已凝练为一种跨越时间长河的经典风格;它的灵动的褶裥线条、多变的款样形式、精彩的系扎、别针、装饰细节等已化为穿越时空隧道的典型符号,成为人们创造新世纪美妙乐章的重要音符。它们在设计师们的指尖中不停地穿梭着;在新世纪生态环保主旋律的奏鸣中欢快地跳跃着,与高科技相结合,与其它服饰文化相组合,与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融合,与大自然的节律相重合。它们在不断的复合中得以持续地延伸和升华,又在延伸和升华中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正如法国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夏奈尔说过的:“时尚将随时间而逝,但风格是永存的。”
希腊民俗:
这里分为两类
一类是著名的希腊人于公元前776年规定每4年在奥林匹亚举办一次运动会。 运动会举行期间,全希腊选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于奥林匹亚这个希腊南部的风景秀丽的小镇。
当然神话井非历史。事实上,古代奥运会所以在古希腊出现,是由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审美观点等多种历史文化因素铸造成的一个客观历史现象。—般历史学家都认为,从公元前776年始,竞技表演以比赛形式出现,因而人们通常把这作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始年代。
第一, 古希腊自然环境与竟技运动习俗的形成。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古希腊成为多种文化的交汇之处,并因此加快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科学,文化,艺术和体育等领域里为人类做出了多方面的卓越贡献,成为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竟技运动是希腊人生活的重要内容。
第二, 奥运会初期的比赛项目也反应了战争与古奥运的发展关系。从公元776年开始长达500年期间,奥运会项目逐步扩大,从单一的赛跑发展为有摔跤,混斗,拳击,四马战车,马车赛,角力,赛马,五项运动项目等的综合运动会,这些比赛项目,多与军事技能有关,反应了战争对奥运会比赛项目发展的驱动作用。虽然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有明显的军事烙印,但是奥运会本身却是整个希腊民族欢聚一堂的盛会。虽然各城邦间的冲突经常发生,但是它们之间联系也是十分密切的,特别自公元前8世纪开始,随着古希腊殖民运动的兴起,在地中海区域形成了一个希腊文明圈。
第三, 古希腊的宗教习俗与奥运会模式的形成。
古奥运会是一种泛希腊的宗教庆典,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对奥林匹斯山诸神的膜拜;二是有一独特的祭祀制度;三是有丰富的宗教神话传说。
第二是:1商务访问,宜穿著保守式样的夏季薄料西装
2只有在拜访政府机关或工厂时,才须要事先订约会
3希腊商人有着高度幽默感,爱说笑而在谈生意时, 主人先请客人选择喝浓厚的希腊咖啡或希腊烈酒Ouzo如果贸然拒绝会被对方视为羞辱
4希腊人对其古代多彩多姿的历史、古迹、哲学、艺术、政治,深以为荣,因此对于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人深有好感,但是谈话的话题应避免谈及希腊目前的国内政治以及希腊和塞浦路斯的关系,以免使自己陷入失言的困境
克基拉岛5每年的9月迄翌年的5月最宜往访,而圣诞节前后两周,希腊正教(Greek Orthodox)复活节前后一周及每年的7月8月因系度假季节,均不宜做商务拜访
在希腊的一些乡村,每逢元旦到来,便带着一块大石头作为礼物到亲友家拜年,并把它放在地板上向主人祝愿说:“愿你家有一块象这石头一样大的金子!”
6希腊人不使用招手和摆手的动作,认为这是污蔑人的行为,手离对方的脸越近,则侮辱性越强。
希腊(欧洲)绘画特点:这里我想大概了说说,有些画家的风格不一样也不能逐一而定,我也是学美术的设计的,所以对于希腊我也是很喜欢的,希腊的绘画特色大多以
时代的、民族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 所以我不说做评论
但是对让让追捧就是这两点 :
古典与反古典,是西方传统能够绘画艺术的两大主流。古典的趣味偏重理性,在形式上的特点尤其表现在重视素描而轻视色彩之上;反古典则热衷与情感,它不详古典主义那样追求庄严、静穆、单纯、和谐的古典意蕴,而是强调自由、放纵的精神和富丽、壮观的气势,动荡激越的精神,在巴洛克和浪漫主义艺术中充分表现出来,前者表现了对于文艺复兴古典趣味的反动,后者则体现出与新古典主义的格格不入。 还有一个让喜欢喜欢的就是抽象画,这里在欧洲绘画领域有着一定的地位。
希腊神:
最后的是我最喜欢的 说实话我收集了好多希腊神的是历史,我着有一些和介绍,如何你狠喜欢的话就联系我,我把我电脑上的一些都发给你了全是我找来的一些好看的 精美的不得了。大多神的额都有
照片名称:战、军神阿瑞斯
照片名称:贸神赫耳墨斯
照片描述:罗马名字墨丘利(Mercury),本命星是水星。他是宙斯与女神迈亚(Maia)所生的儿子,在奥林珀斯山担任宙斯和诸神的使者和传译,他行走敏捷,精力充沛,多才多艺。
照片名称:火神赫准斯托斯
照片描述:罗马名字伏尔坎(Vulcan),他是长得最丑陋的天神,而且瘸腿,但却娶了最美丽的女神阿佛洛狄忒。他是火神、亦是诸神的铁匠,具有高度的技巧,制造了许多著的武器。
照片名称:纷争女神厄里斯
照片描述:纷争女神艾里斯(Elis),在罗马神话里,她也被称为复仇或火焰女神,她是地府的女神,掌管一切的因果复仇,控制着人们内心的邪恶情绪,是个非常残酷和冰冷的女神
照片名称:战斗女神雅典娜
照片描述:罗马名字弥涅耳瓦(Minerva)。雅典娜是处女神具有威力与聪慧,为宙斯最宠爱的女儿。雅典娜是希腊人,是雅典人最崇拜的女神,她还是法律和秩序的保护神
照片名称:太阳之神阿波罗
照片描述:阿波罗又名福波斯(Phoebus),意思是“光明”或“光辉灿烂”。阿波罗是光明之神,他从不说谎,光明磊落,多才多艺,是最美最英俊的神只,同时是男性美的典型。
照片名称:冥后泊萨福尼
照片描述: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是希腊神话中冥界的王后,她是德墨忒尔(Demeter)和宙斯的女儿,被哈得斯(Hades)绑架到冥界与哈德斯结婚,成为冥后。
照片名称:月神阿尔忒密斯
照片描述:罗马名字狄安娜(Diana),她是宙斯与黑暗女神勒托(Leto)所生,是阿波罗的孪生姐妹。阿耳忒弥斯掌管月亮。除了是月亮女神外,她还很喜欢狩猎,所以还是狩猎女神。
照片名称:天后赫拉
照片描述:美丽的天后。罗马名字朱诺(Juno),她是宙斯的姐姐,在宙斯取统治权后成为宙斯妻子,赫拉是掌管婚姻的女神,是生育及婚姻的保护者,她代表女性的美德和尊严。
照片名称:爱神阿芙罗狄忒
照片描述:罗马名字维纳斯(Venus),维纳斯象徵爱情与女性的美丽,她有古希腊最完美的身段和样貌,一直是女性体格美的最高象徵。她爱上战神阿瑞斯和他结合生下小爱神厄洛。
照片名称:天帝宙斯
照片描述:克洛诺斯和瑞亚之子;掌管天界,他是众神之王。宙斯的罗马名字是朱庇特 (Jupiter),他能够使用可怕的雷电惩罚神与人,他知道神和人的一切事情,能预知未来。
照片名称:海神波塞冬
照片描述:宙斯的哥哥,罗马名是涅普顿(Neptune),本命星海王星。他负责掌管海洋以三叉戟主宰水域,在水上拥有无上的权威,他能呼唤或平息暴风雨,轻易地令任何船只粉碎。
照片名称:冥王哈迪斯
照片描述:哈得斯是宙斯的哥哥,负责掌管下界冥土,成为冥王。罗马名是普路同(Pluto),本命星冥王星。他是地狱和死人的统治者,审判死人给予惩罚。他的妻子是珀耳塞福涅
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有感400字数
坚持不懈的精神——《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读后感
走进神话传奇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与斗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人物的憎恶……
走进神话传说的世界,我们会认识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物:用生命创造世界的盘古与女娲;为民造福的伏羲氏、神农氏、大禹、羿;为理想奋斗不止的愚公、刑天、鲤鱼;为人类文明发展立下功劳的燧、人氏、仓颉、嫘祖;承载着人们真、善、美、梦想的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孙悟空、八仙……
在众多的神话故事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就要属《精卫填海》。故事主人公精卫在一次玩耍中不幸掉入海水中,被海水淹死了。可是她不愿就这么死去,于是,她便变成了一只精卫鸟,夜以继日地从远处叼来石头和树枝,想要填平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填平了大海。大海夺去了她的生命,但夺不去她的勇气和决心。
这是什么?这正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向前进,最终超越自我,使自己达到了自己想要奋斗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只有这样,才能有收获;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希望的火光……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坚持不懈的精神吧!
满意望采纳
怎么写世界经典神话与传说故事读五400字500字读后感
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
1、神话故事《嫦娥奔月》读后感
星期天,我和弟在家阅读了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从前在一个宁静的村庄住着一群淳朴善良的人们,有一对夫妻男的叫后羿,女的叫嫦娥他们一直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突然一天,天空中出现了十个太阳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为了拯救这里的一切,英雄后羿将天空中的太阳射下了九个,只留下了一个太阳让他按时起落。一天,美丽善良的嫦娥在家里织布,突然有位青年前来问路。嫦娥好心帮助他,他竟然起了歹心,这时嫦娥大叫起来,邻居们听到叫声纷纷赶来帮忙。
谁知那青年大声喝到:《我是河神之子,你最好乖乖跟我走不然我就让父亲淹没你们的村庄。》这时,后羿打完猎正好回到家里,见大家惊慌的围在自家门口,立马冲进八群。嫦娥看到后羿回来,赶快跑到他的身边讲述缘由。后羿听完非常生气。
这时青年和后羿打了起来,在激烈的打斗中青年被后羿打死。之后嫦娥让后羿跑,就在这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位大仙告诉后羿,你杀死河神之了一,将面监一场大祸。大仙给了他一颗仙丹后便告诉他,你吃了这颗仙丹,便可得道成仙离开凡间。
可是仙丹只有一颗,他们俩谁也舍不得吃。就在嫦娥睡着的时候,后羿将仙丹喂到她的嘴里。嫦娥的身体冉冉升起,就这样嫦娥升上了天空,后羿站在大地上向嫦娥挥手道别。
之后他们只有在每年的八月十五的时候才能见上一面,听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为什么每年的八月十五都会团聚。你也应该知道了吧!
2、周恩来传说故事
周恩来,我们慈祥和蔼的周总理,那你知道周总理的少年时代吗?有一本书告诉了我,书名叫《少年周恩来》。这本书讲述了周恩来青少年时期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周恩来少年时代很爱读书,只要一有时间就奔向图书馆,他尤其喜欢爱国的人写的书。
有一个故事更是我对他刮目相看:有一天,老师问同学们了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一个同学说:“为光宗耀祖而读书!”另一个同学说:“为名利而读书!”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不满意,又来到周恩来身边,问周恩来:你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说:“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小小年纪竟能说出如此惊人的话,不得不让老师对他刮目相看。12岁的周恩来接连失去了亲生母亲和养母,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他的肩膀。在伯父的帮助下,他才获得进入学校学习求知的机会,他刻苦钻研、努力认真。
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取了著名的南开大学,毕业后,为了寻找拯救祖国的良方,为了寻找中华崛起的真理,他东渡日本,艰苦求学。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时时刻刻都想着为国家办事情,为老百姓办事情。周恩来时刻想着国家,为国家办事,我们要向周总理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读中国神话故事的读后感
读《中国神话故事》有感
这本书是尚燕彬和张红梅著的,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一样绚丽多彩。
走进神话传说的世界,我们不难体会到人类对自然的好奇与崇拜;对灾难和困苦的不屈争斗;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热爱;对纯真爱情的讴歌与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邪恶势力的憎恨等丰富细腻的感情。
走进神化传说的世界,我们还会认识许多可爱的人物:用生命创造世界的盘古和女娲;为人民造福的伏羲氏、神农氏、大禹、羿;为理想奋斗不止的愚公、刑天、鲤鱼;为人民发展立下大功的燧人氏、仓颌、嫘祖、孔子……
这本书给我了很大的启发,出于对神话传说故事的热爱,于是我也尝试着写了神话故事《梦神》,我非常喜欢这篇神话故事,常把它拿来读。以后我要争取写出好多故事来,和朋友们一起读!
希腊神话故事的读后感怎么写400字到550字
美丽的希腊半岛东临爱琴海孕育了灿烂的希腊文化。《希腊古典神话》就诞生其中。这本书分《天地变幻与种种传说》、《特洛伊传说》、《坦塔罗斯的后裔》、《奥德修斯》和《埃涅阿斯》五卷。以浪漫主义的故事形式反映古希腊人的宗教意识、世俗追求和社会生活风貌,再现了古希腊刀光剑影、杀声震天的战斗场面。
希腊神话是多种民族的多种思想和多门语言共同熔炼而成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是伟大的文学创作。
《希腊古典神话》中希腊神话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神话赞美人的美好,痛斥神的邪恶,歌颂劳动,歌颂生活,坚信世人自身的力量。人,就是社会的希望。当我读了《希腊神话故事》这本书以后,不禁佩服希腊人的想象力。他们把国内的最高山脉,即奥林匹斯变成众神居住和生活的洞天福地;把种种的自然现象视为神的指示本意,从中来揭示未来的祸福;把祭供现场的实际反应当作详示战争输赢的一种依据……总之,在他们眼里神是存在的。每一个神,每一个英雄,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
中国的神,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人们把他们想象得非常完美、伟大而神秘,他们有常人所没有的无上法力,因而人与神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而古希腊的神却是古希腊英雄的化身,他们的秉性与人非常相近,他们来往于神和人之间,既有神的伟大,也有人的优点和缺点,人们与神自由相处,和睦相往。但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也会搞阴谋甚至相互残杀,如著名的奥德修斯设计杀帕拉墨得斯,伟大的阿喀琉斯为战利品而跟亚格门农闹翻……把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淋漓尽置地展现了出来,把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真。
《希腊神话故事》是希腊人智慧的结晶,是希腊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象征。这本书不但内容精彩,情节复杂,还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人不可能完美无缺,即使再强悍伟大的人也会有他的弱点!
请楼主采纳!
民间神话故事神鸟读后感400字作文
《神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有一只聪明、伶俐的神鸟,有许多回人想得到它。答一个叫依尔特戈尔可汗的人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也下定决心要捉住这只神鸟。他不非任何力气就连抓了神鸟三次,神鸟也巧妙地用讲故事的方法逃跑了三次。
我认为文中的八个人物有个同样的优点,就是善良。如果要按特点来分的话,可以分成四类。神鸟自己一类;可汗也自己一类;猎人、妇女、阿尔拜一类;狗、猫、乌鸦一类。神鸟是一只聪明、伶俐的鸟,懂看情况,在讲出那三个故事,随机应变。可汗是富有同情心,善良的人。猎人、妇女和阿尔拜都是一个很冲动,不分青红皂白的人。狗、猫和乌鸦都是善良的动物。狗和猫都忠于耿事,乌鸦是勇于救人,但最后结局都一样“好心没好报”,还都被人们杀害了。 摘自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为人处世,有时光善良是不够的,还得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神话故事读后感六十字左右
写作思路:不要平铺直叙地进行,要注意及时地、不断地变化描写的角度,使描写更加具体,给读者主体化之感。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
正文内容:
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外神话故事》的书,其中的一个故事叫做《干将镆铘》,使我深受感触。
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对夫妇,男的叫干将,女的叫镆铘,都是造剑的好手,他们所铸的剑,工艺精湛,锋利无比,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有一年,因为战乱,夫妇两人逃亡到了楚国,楚国的楚王早就听说他们夫妇二人铸的都是一柄柄好剑,所以召他们夫妇进宫,并要为他铸一把天下独一无二的好剑。
临走前,楚王还吩咐侍从把许多奇石异铁赠与二人,以便铸剑。夫妇二人把这些奇石异铁背回家,为给楚王打造一把绝世好剑,干将不惜拿出自己积累多年的寒铁精华,镆铘也支起了铸剑的炼炉。夫妇二人尽心尽力,不分昼夜的守在炼炉旁。
临走前,楚王还吩咐侍从把许多奇石异铁赠与二人,以便铸剑。夫妇二人把这些奇石异铁背回家,为给楚王打造一把绝世好剑,干将不惜拿出自己积累多年的寒铁精华,镆铘也支起了铸剑的炼炉。夫妇二人尽心尽力,不分昼夜的守在炼炉旁。
炼炉中的炉火染红了天空。可是奇石异铁仍有许多没有熔化。三个月过去了,楚王派使者问剑铸到什么程度了,干将如实禀报楚王,楚王心中不悦,但又没有办法,只好继续等下去。几个月又过去了,楚王又派人去打听铸剑的进展,楚王这次没了耐心,把镆铘臭骂了一顿。
三年过去了,夫妇二人在淬炼炉中的剑模时,一朵七色彩云化入炉中,剑模裂成两半,成了一对宝剑。夫妇二人已认识到楚王的残暴,因为镆铘怀了身孕,所以干将带着其中一把宝剑去见楚王。楚王因为私心杀害了身怀绝技的干将,镆铘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赤。赤长大后,镆铘把他父亲死的原因告诉了他,后来赤因为受到一位壮汉的帮助,帮他的父亲报了仇。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如果我能像干将镆铘一样持之以恒的“造剑”,那我还用担心自己的成绩吗?故事中的楚王让我觉得可恨,竟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而且更可恨的是楚王怕干将会为别人造比他更好的剑,从而杀死为他尽心尽力铸剑的干将,这样的行为让我感到楚王的愚蠢。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深刻感受到:邪恶永远不可能战胜正义。
给一篇《古希腊神话》的读后感 400字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经过几百年的创造和积累形成的一个瑰丽的民间口头文学宝藏。
古希腊神话故事充满智慧和神奇的色彩,讲述的是宙斯统制天国时期围绕诸神和英雄们发生的曲折跌宕的故事,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的传说。
神话中的英雄具有神的超人的力量,但他们不是神。只有少数英雄经过奋斗,得到宙斯的肯定后才能升入天庭成为神。
我最喜欢的是伟大有英雄“赫拉克刺斯”,他很强,很勇敢,战天斗地,勇斗“尼米亚巨狮”为民除害;“清洗奥革阿斯的牛棚”在一日之内清扫的干干净净而赢得了财富;“带回地府里的三头狗刻耳柏洛斯“终于获得了自由。
我觉得他很幸运,因为他吸吮了“万神之母“赫拉的乳汁,具有了不死之身,但是,他最后却被半人马涅索斯给他夫人的毒药而毒死了。
他为人们所称赞的十二件功绩,展现了人类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的顽强意志,而英雄也因此死后升入了天庭。
《古希腊神话》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的遗产,它对希腊乃至整个欧洲的文学艺术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具有永久的魅力。
希腊神话故事大全集之潘多拉的盒子的读后感400字作文
古希腊神话故事讲述的是宙斯统治天国时期,围绕诸神和英雄们发生的曲折故事,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的传说。
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珀尔修斯大战墨杜沙,它使我明白了正邪不两立,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的道理。
墨杜沙是个可怕毒恶又神奇的女妖,她没有头发和人的皮肤,头上盘满了毒蛇,她有一双铁手,珀尔修斯将她的头颅砍下后,里面的血液流下来变成无数条毒蛇。如果人看见她的头颅也会变成石头。珀尔修斯是个伸张正义并有些残酷的人,说他伸张正义是因为他把墨杜沙的头砍下来了,而且他一路上没有放弃。说他残酷是因为菲纽斯已经承认错误了,可珀尔修斯依然要把他杀了。这个人物形象让我读后念念不忘。
其实平时警察抓小偷也像珀尔修斯这么勇敢。
这些故事,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引人入胜,还有那超乎寻常的想象,都将把你带入一个一个神奇的神话世界。古希腊神话流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为我们敞开了一扇观察和认识古希腊乃至欧洲文化的窗口。
中外神话故事读后感400字
读《中外神话故事》有感400字作文
平时我就喜欢听人家讲神话故事,感觉那是件很有趣的事。今天我读了《中外神话故事》这本书,简直是爱不释手啊!书里写了很多故事:有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鲤鱼跳龙门。。。。。。
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沉香救母。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天上的三圣母被王母派遣到华山后,过着孤单的生活,后来遇到凡人刘向,他们俩情意深厚,结为夫妻。这件事被二郎神知道了,他把触犯天条的三圣母关压在了华山脚下,后来她生下了沉香,沉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决定要救出自己的母亲,他日日勤学苦练,经历了千辛万苦总算找到了神斧劈开了华山,接着又与二郎神大战三天三夜,才救出自己的母亲,最终 一家人团圆在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到这个结局,我真的很开心。沉香真的很有孝心啊,他为了自己的母亲什么艰难困苦都不怕,真的是太伟大了,相比之下我感到很惭愧啊!妈妈平日里那么用心的照顾我,可我有时还不听她的话,惹她生气,想想真后悔啊!从今天起我要好好孝顺妈妈,从小事做起。每天晚上,给妈妈锤锤背捏捏脚,给她解解乏,让她睡个好觉;周末的时候,和妈妈一起打扫卫生,帮她晒晒衣服,拖拖地,不让她太累;当她有烦恼的时候,我要做她的开心果,唱歌给她听,让她高兴。
中国神话故事注音版400字读后感怎么写
不久前,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叫《中国神话故事》。
这本书一共有27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精彩无比,内容丰富多彩,文字简单易懂,并且具有极深的教育意义,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同时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里面有许多个为我们所熟知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等等,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大禹治水这个故事。
大禹他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幸福宁静地生活,不再受到洪水的侵害,他毅然勇敢地带领百姓和搞破坏的敌人作斗争,积极地千方百计想办法治理洪水灾害,他用了长达十三年的时间疏通了九条大河,平息了洪水的危害,而最为可贵的是,为了早日治理好洪水灾害,大禹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家门口都没有进家门和亲人团聚。正因为大禹他有大公无私的忘我精神,因此最终受到了人们的尊敬,百姓的爱戴。
从这个故事中,我读懂了,要想做好并做成一件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不怕困难险阻的决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从而获得最后的成功。
对于我们来说,努力了、奋斗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现在我们只有好好学习,不怕辛苦、勤学、多问、多练,这样才能学有所得。
科学理性的理性思考 --------------------------------------------------------------------------------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科学理性的理性探析,揭示科学存在的合理性及非自足性,对科学理性的困境进行反思,并由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思考科学理性的归宿问题。 一 科学理性的历史反思及内涵规定 如果说古代理性思维孕育了科学的胚胎,近代理性化思潮则是一个塑造科学神话的过程,而现代对理性的反思却意味着推翻科学神话的开始。 科学与理性的关系是刀与刃,薪与火的关系,理性是科学的尺度和灵魂,科学是理性的文化表现形式,是理性思维的结果。 在哲学史上,西方哲人对理性的理解可谓异彩纷呈,古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规定着以后西方的思维传统,理性精神成为西方哲人踏上思想征程的起点,自从泰勒斯开启了西方哲学思考的先河,西方哲人对世界万物本原所做的天才的设想无一不闪烁着理性的智慧光芒。理性在西方哲人的本体论思考中孕育发展,并作为思维传统贯穿于西方思想史和文化史的长河。理智(Nous奴斯)作为秩序或安排秩序的原则最早存在于古希腊神话中。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遵循的逻各斯(Logos)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柏拉图认为由推理得到的知识具有必然性,没有经过推理只能得到意见,柏拉图看到了理性在认识中的作用,并把理性的认识能力区分为思想和理解。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并把理性奉为一种崇高和神圣的思辨活动,“理智的生命就是最高的幸福。”⑴在早期斯多亚学派的思想中,“普纽玛”即是理性,并作为世界的本原存在。然而,西方文明并不仅仅受惠于古希腊文明,而是古希腊文明和希伯来文明的长期交融才促进了西方文明的形成,在基督教文明笼罩之下的中世纪,信仰与理性的辩难由此形成,神学家在维护信仰至上地位的同时也为理性悬设了发展的逻辑起点,在理性与信仰的斗争中,理性逐渐走出了信仰的阴翳并走向独立。“在经院哲学表层下长出新思想的幼芽。”⑵宗教在压抑新思想的同时却促进了科学的产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人文主义与神学针锋相对,强调人的价值,颂扬人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竭力恢复理性的尊严,他们这种对理性推崇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大进步,开启了近代理性主义的源头。西方世界自文艺复兴之后,进入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人们赞美理性,相信科技能为人类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响彻欧洲。在这个时期,无论是不列颠岛上的经验主义,还是欧罗巴大陆上的唯理主义,都关注知识的有效性,经验主义者主张通过经验的方法获得真知,而理性主义者强调大胆的怀疑和理性的推论,他们对于哲学在认识论上的发展,都弘扬了理性精神,发展了科学理性。然而,人生问题和价值问题却排斥在哲学的论域之外。由于人们过于崇尚理性和对科学的迷信,科技成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力量窒息着人的价值和意义,此时,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应运而生,它同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拼命抗争,竭力想挽救被工业文明所淹没了的人的灵性,拯救被科学理性浸渍了的属人的思维方式。人文主义哲学家帕斯卡尔深切认识到理性主义的危机,他深刻认识到理性在人类认识自然及认识自身过程中的不可靠性和局限性,他认为理性只能对科学有效,而对于认识人的本性,解决人生的终极问题却无能为力,他针对理性主义的科学的逻辑,提出了心灵的逻辑,以关注生命存在的问题。卢梭尖锐的批判了科学对人的本性的泯灭和对人性的压抑,他认为在科学理性至上的世界,“我们的风尚流行着一种邪恶而虚伪的一致性,每个人的精神仿佛都是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⑶在帕斯卡尔和卢梭之后的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在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排除人生论和价值论而只注重认识论的问题的时候,都充满激情的追求浪漫诗化的世界,追求人与自然的契合交感。他们从人的本真情感出发,以人的灵性为根据感受外界,体验精神生活。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的这种旨趣对后来的非理性主义的人文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近代西方哲人相信人的理性能够获得确实可靠的知识,并把对人类理性的热诚化作为对科学方法(逻辑)不容置疑的追求,从而能够在人类知识的各个部分找到自明性命题。斯宾诺莎提出“理性的本质不在于认为事物是偶然的,而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⑷康德把信仰逐出科学的领域,把上帝放逐到道德领域,他分析和综合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长处和短处,为经验和理性的统一做出了艰苦的努力。康德对科学理性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作用,抬高了理性的地位。他指出:人类理性的立法(哲学)有两大目标,即自然和自由。“⑸他认为理性不仅是思维领域的一种工具,而且是人类所及世界范围内的立法者,所以理性不仅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理智能力,而且是自然必然性和人的自由的原因。在康德那里,无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道德领域,理性成为一切必然性的来源。据此,费希特提出”理性本质上是实践“的原则。黑格尔则用理性吞并了万有,他宣称”理性支配世界“⑹他认为世界是一个精神化的逻辑世界,从此黑格尔把理性搬上了神坛。以下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的这段话足以证明笔者的观点:"理性……是无限力量也是实体,他自身是一切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无限素材与无限形式—即推动该内容的东西,理性是宇宙的实体。”⑺ 尽管对理性的规定是众说纷纭,但是作为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作为科学事业的中心法则,作为规范性的价值取向,理性具有某些共通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性作为一种科学态度,以崇尚客观实在性作为内在要求,尽管在科技发展史上出现过各种大胆的猜测和假说,但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不符合客观实在性的假说最终为时代所抛弃。理性所崇尚的客观是事实的客观和超私人的客观,普遍主义和公有主义是科学所必须遵循的理性原则。理性以坚信自然界的可知为起点,探求确定可靠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上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借助于思维,我们的全部感觉经验就能整理出秩序来,这是一个使我们叹服的事实,……可以说,世界的永久秘密就在于它的可理解性,要是没有这种可理解性,关于实在的外在世界的假设就是毫无意义的。”⑻理性坚持对自然界的无止境的认识和探索,理性不仅是科学的灵魂,而是人性的底蕴。古代先哲在人类的童年就开始对万物本原进行朴素的理性探索,即使在信仰笼罩之下的中世纪,也氤氲着理性的光芒,从文艺复兴时期,理性冲破中世纪的黑暗,到近代科学的发展,理性无时无刻不在坚持着对世界持之以恒的探索。 ②理性作为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具有澄明性和特效性。黑格尔说过:“理性出现在世界上,具有绝对信心去建立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同一,并能够提高这种确信使成为真理。”⑼理性所把握的对象具有空间中的普遍性和时间上的必然性。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研究对象的普遍必然性与规律性,科学的运作方式是将理性应用于“经验的”目的,因而科学构成了理性精神的最直接、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③在方法论范畴中,科学理性体现于系统的科学方法中。早在亚里士多德时期,理性便以归纳和演绎的基本的逻辑思维形式存在。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作了思想的准备,培根和笛卡尔作为近代科学理性方法论的鼻祖人物,开启了两种不同特色 的方法论传统,培根系统总结了中世纪后期实验研究的历史成就,提出了实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经验论哲学的系统理论,而笛卡尔通过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演绎推理的丰富发展以及解析几何的创立,使它的演绎方法论声名卓著。牛顿是近代科学理性方法论体系的集大成者,他的数理研究方法体系融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于一体,成为近代科学理性的巨大魅力的源泉。在现代,爱因斯坦把科学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科学理性精神在他那里得到进一步弘扬。在方法论意义上,理性注重逻辑思维的方法,追求知识可确证性的特点和强调表达精确性的倾向,爱因斯坦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的,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联系(在文艺复兴时期)。”⑽ ④理性作为一种智慧的品格,是超越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上的,作为人类本性的底蕴,仅仅作为一种主体的能力,而不带有主客体关系的具体规定。理性是真理与谬误、正确与错误的一种扬弃。真正伟大的科学家都富有崇高的科学理性精神,他们对真理孜孜追求,保持着一种谦虚务实的理性精神。当爱因斯坦收到广义相对论被证实的喜讯时,他泰然处之,因为他认为,如果相对论与以后的事实不符,相对论应予以抛弃。而当前学术界热衷于学术炒作,自吹自擂或互吹互擂,是与科学理性精神相悖的,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是刻不容缓的。 科学理性作为人类知和行的指南,在人类历史上一度显示其威力,科学的昌明使人与迷信及盲目崇拜决裂,批判和根治了愚昧,一度赶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荫翳,使人类高扬起驾驭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激情,给予人们自信、乐观、进取、向上的思想基调。由科学理性孕育和发展而成的科技文明,倡导公平与规范、宽容与批判、创新与严格、效率与协作,这使科技文化成为相对独立的亚文化体系,并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基频。 二。关于科学理性的限度问题 科学理性伴随着科学成就的涌现而逐渐僭越与泛化,这种状况在近代开始呈现,在当代日趋尖锐化。当牛顿作为新时代的摩西出现于歌颂的诗篇时,随着这一圣灵的音符的颤动,整个西方世界发出同样的共鸣。牛顿作为科学理性的代表走向了人类智慧的圣坛,理性主义背离它解放人性、推翻神性的任务,它的发展走向了独断,成为一个重塑神话的过程。在理性主义那里,理性成为取代上帝的新权威,成为衡量一切自然社会的事务有无存在合理性的唯一准绳,成为认识事物,揭示必然性与普遍性的根本手段。 在理论层面上,理性的独断化使理性的有限视野被突破,科学理性的独断泛化为科学主义论。科学主义唯科学至上,为科学罩上一层神性的光环,在神圣的科学大厦前,非科学只有顶礼膜拜的自由。科学主义与基督教一致,都具有宗教性质,是一种以科学为上帝的“科学教”。正如欧文所讲:“把科学地位提高的结果在某些方面使被认为是全知全能的人类救世主而逐渐受到崇拜。”⑾科学主义在弘扬抬高理性的同时,使科学理性走向了它的反面,科学理性作为信仰的对象存在。韦莫斯在这个方面作了明确的阐释,他指出:“科学主义一词……其意义可以理解为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以为只有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由现代科学家描述的科学方法,才是获得那种能应用于任何现实的知识的唯一手段。”⑿ 在现实层面上,科学理性泛化为科学技术万能论。科学理性具有手段上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近代科学如一枚双刃剑,以科学合理性的一刃插入理性王国,以技术合理性的一刃切入现实世界。科学理性以技术为手段为人类带来极大的收益,为人类带来长足的进步,从而使人类树立起对技术的优越感。科技万能论把科技看成使人类征服改造控制自然的有力手段视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并获得现世幸福的伟大力量,解决社会问题不并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并由此断定,科技不仅可以促进人类财富的增加,智慧的丰富,而且促进人性的完善,推动自由的实现,总之,科技无所不能。 科学理性对理性的夸大实际上是对科学理性精神的背离,是缺乏科学理性的表现。科学主义者神化科学、科技万能的言论在本质上是极端的非理性,它虽认识到科学文化价值体系的存在意义,但将这种价值体系泛化与神化,却表现出一种非理性与宗教的狂热。恩﹒卡西尔在《人论》中宣称:“科学是人类文化的最后一步,”“是人类文化最高、最独特的成就,”“是我们全部活动的顶点和极致。”他这种对科学技术的偏爱和狂热,在本质上充满着人文主义的激情和非理性的创造精神的。 基于科学理性的片面膨胀与现实的畸形发展,人们对理性本身进行了怀疑、反思与否定。科学理性的膨胀导致了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离,非科学类在科学大潮面前采取了奴颜卑膝的价值取向,这导致了自身的异化,科学理性僭越到人文领域,这种奴性的价值取向招致了近现代思想家的极大反感,使他们为哲学另谋出路。叔本华在形而上学领域提出了意志第一,意志高于知识,而尼采进一步提出唯意志论。他认识到了科学自身的不足,他一针见血的指出:“科学的发展,终于感到自身的狭窄,现代人感到焦虑,一些天性广瀚伟大的人物殚精竭虑的试图运用科学自身的工具来说明认识的界限和有条件性,从而坚决否认科学普遍有效和充当普遍目的的要求。由于这一证明,那种自命凭因果律便能穷究事物至深本质的想法,第一次被视作妄想。”⒀尼采宣告了理性主义悲剧的诞生,他试图以非理性主义的酒神精神取代理性主义的科学精神。胡塞尔借助于现象学的“悬置”与“中止判断”探究了欧洲人与科学的危机,而存在主义企图以非理性的偶然性、模糊性、超越性来弥补理性的僵化性与必然性。 由于当前环境危机、生态危机、能源与资源危机以及信息爆炸、人口爆炸引起人们对理性的强烈不满,由于冷酷的理性排除人的感情意志,人们反对理性对个性的压抑,强调主体的作用,面对理性的不足,面对理性对许多问题的束手无策,人们产生了孤独感与空虚感,从而导致了非理性主义的广泛流行。 可见,科学理性具有非自足性,这就构成了理性的限度问题,理性意味着对神秘主义,对直觉、顿悟的否定,对任何主观因素的否定,理性在认识论上的这种特征,必定贬低人的主体地位,排斥了理性思考中灵感的启示作用。英国科学家丁德尔曾说:“科学本身中也常自超科学德富源中找原动力。许多科学的大发现都是受非科学的理想的刺激而来的。”理性意味着有序、一律、万事有规可循、必然,对于理性的这种本体论特征夸大的结果必然是对人的个性的压抑,排斥人在自然中的作用,否定人的本质中的社会性,导致对人的本质的解释的单一化使人的本质失去丰富多彩的内涵与必要的深度。总之,对理性的夸大,其必然结果是“以简单的因而也是虚假的抽象来代替活生生的复杂的现实。”⒁在理性的限度问题上,波谱尔明确指出:我的理性主义不是自足的,而是依赖对理性态度的非理性信仰,我认为无法超越这一点……或者一言一蔽之,我相信人。“⒂ 科学理性基点在于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尊重不同意见,不迷信权威,从而仅仅具有手段和方法的规定,而不具有价值范导作用。科学理性的任务在于对真的追求,而不在于对善的颂扬。科学理性作为对整体结构必然联系的揭示,本身不存在任何价值选择的可能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利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社会中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⒃理性是物的逻辑,价值是人的逻辑,人类在价值正确范导下,合理运用理性,则会达到理性与价值的和谐统一。 三。科学理性的归宿问题 科学理性作为外在他律的思维尺度,在其归宿上是单维度的,他无法预见人的目的性所在,更无法诉诸于价值的评判。现代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唯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兴起,昭示了科学理性与人文性的对立:一个重科学理性,一个重人本自然;一个重客观事实,一个重价值;一个强调规律的森严,一个强调意志的绝对自由。 科学一旦代替普罗泰戈拉的人成为万物的尺度,科学理性一旦异化,一切人文价值将被遮蔽甚至取消,人类生产生活逐渐缩减为机械的程序;科学理性的自负将抹去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多样性,使整个世界变得单调呆板,科学的的暴风雪不能填平不同文化的沟壑,剩下的是一望无际的雪原,是科学的王国。在这个问题上,马尔库塞曾说:“技术本身已成为一种系统的科学和精心安排的对人和自然的统治。”“一切自由……从属于现代工业的管理要求。”⒄ 反思二十世纪,科学理性得到极大的弘扬,知识与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进步,然而,在科学理性失去价值范导的情况下,人类却蒙受极大的灾难,世界大战、法西斯残暴、灭绝人性的种族屠杀、愈演愈烈的生态危机、环境灾难、资源枯竭,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止一次的遭遇挥霍理性带来的厄运,这造成了科技对自然的践踏,导致人与自然的疏远,以及普遍的生态危机。值得注意的是,克隆技术的应用带给人们从未遇到的生命伦理学困惑,这些由科学理性自负带来的后果,值得我们对科学性进行理性反思。在信息社会;科学理性帮助人类铸造新思想、新文化,确立新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动性,扩大自由的限度,享有高度的选择性和平等性,但信息化、网络化的技术现实在创生“批判的武器”的同时,也播种了“武器的批判”种子。科学理性在信息社会的泛化对人类文化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①电脑的人化直接导致了人的异化,人的精神世界遭到极大的摧残,在电脑全方位的周到服务下,电脑文化不可阻挡的进入我们的精神,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产生“人的物化”、“人的单一化”、“人的表浅化”、“意义的丧失”“深度的丧失”、“道德感的丧失”、“历史感的丧失”、“审美创造能力的丧失”、“爱的能力的丧失”,这导致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人类生存危机,即“精神文化空间的危机”。发达的科学理性、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挽救生命价值的流失、生活理想的衰竭。“现代人征服了空间,征服了大地,征服了疾病,征服了愚昧,但是所有这些伟大的胜利都只不过在精神的熔炉里化为一滴水。”⒅②信息污染造成人的心灵的腐化,价值体系的捣毁。在信息社会人类对科学理性的挥霍尤其表现在对信息技术的滥用上,从而引发了电脑黄毒泛滥,电脑经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会从根本上导致人性的泯灭,价值的沦陷,本真的褪化。由此可见,无论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世纪,还是在走向数字化生存的信息社会,科学理性只是人们把握世界的方式和手段,不是唯一,不是全部。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不仅要运用科学理性创造新知识与新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要对科学理性合理定位,对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掌握引导知识技术的人类智慧。 在人类文化史上,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曾出现过暂时的和谐,这种和谐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处于完美的统一状态,这促进了文化与思想的创新,近代科学的兴起。在这个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崇尚科学理性,同时抬高人性;在捍卫科学真理的同时,弘扬了人文价值,表现出伟大的人格力量。布鲁诺为真理而烧死于熊熊烈火,而这烈火却点燃了科学的火山,迸发出炽热的岩浆。在这个时期,科学与文艺联姻,这突出表现在达芬奇那里。在他那里,“科学与艺术结成美满的姻缘,哲学在完美的和谐上压印了一个亲吻。”⒆然而,科学革命的发展背离了文艺复兴的初衷,蒙娜丽莎变成了机器。在现实社会中,又如何实现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和谐,科学理性与人文价值的统一,解决理性的合理性归宿问题呢? ①走向新的天人合一。科学理性只是为人性的完善与超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可能的前提 ,其本身不能达到这样的宏伟目标。只有社会科学和社会革命才能担此重任,在社会科学的价值引导下,人类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彻底的解放,才能与自然融为一体。 ②用人文精神充实科技文化。实现两类文化的融合,必须实现人文文化的科学化和科学文化的人文化,改变任何一种文化的主导地位,这必须改变教育方式。从根本上要加强素质教育,实行综合教育,放弃文理分科教育和过分专业化教育。 ③充分发挥哲学的反思功能。科学理性在于消解神秘,说明事实;哲学则昭示意义,表达应然。人类未知领域总是大可知领域,科学理性无法穷尽世界的所有奥秘,而它本身总有一种追根究底,对世界一劳永逸的终极解释的冲动。科学理性能满足人的理智需要,但很难以情动人,以善感人,以圣洁人,而哲学对科学知识进行反思,从具体的、实证的、有限的知识中超越出来,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确立起人与宇宙的终极关系,由于科学理性的限度问题,我们不能“偏食”科学,必须发挥哲学的反思功能,才能为科学理性找到合理性归宿。 ④重新审视人的生存。我们必须深谙人的强大,人凭借其科学理性精神和人类智慧,逐步从愚昧走向文明,从原始走向现代;我们又必须承认人的脆弱,人类经不起自然的报复和文明的负效应,更不可丧失“精神的家园”。在人类威震宇宙的今天,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可夸大人类的能力,也不可放纵人类的欲望,又不能亵渎人类的灵性,抹杀人类的功绩,而应在探讨人与其他对象的关系时,在寻找人的世界坐标的过程中,认识自己,回到自己,重塑人之为人的尊严,总之,我们必须对人重新定位,从中完成对理性的扬弃。 ⑤走向大科学时代的科技文化。大科学是科学整体的代名词,在这里,自然科学与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大科学时代,科技文化繁荣昌盛,人文文化兴旺发达,并且科技文化与经济、政治、教育、协调发展。 结语 科学理性在人类文化史上经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的同时,也反思了理性的非自足性,寻找理性的合理归宿,只有实现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才能为科学理性找到合理的归宿。 山东大学法学院·王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