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浪漫主义思潮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欧美流行,这是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上升的新旧历史交替的时代,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兴起是在很多因素的推动下产生的,最直接的事件是法国大革命的变革,打击了封建势力,启蒙理想也破产,同时工业化的弊病显示了出来,知识分子产生悲观情绪,各种思想使人们产生无依托,无归属感,形成了对现有社会和文化与文明的怀疑,不满和抵触情绪。于是在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下,个性自由和解放,自由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人生和社会理想,自由观念深入人心,催生了思想多元的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其次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分不开。他们的哲学反对启蒙理性,提出唯心主义的原则,突出自我肯定主观作用,关注个人情感,对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抒情性和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产生了深刻影响,推动了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浪漫主义运动受自由主义思潮和空想社会主义反文明倾向的影响,受卢梭的“返归自然”理论的影响。
浪漫主义重视主观世界,认为主观精神世界更真实,理想比现实更重要,文学上冲破古典主义束缚,喜欢用夸张的手法和瑰丽的语言,表现对理性的不满和反思,因为理性代表与自然相对的文化与文明,是对人的自然天性的限制,它呼唤人的感性世界的解放和个性自由。这是一次人们对来自文化与文明的异化现象的反抗,具有反文明倾向。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欧美流行,后在不同的国家发展,影响波及亚非国家,有各自不同的倾向和特点,但是作为文学流派,又有一些共同特征,在这些共同特征中,体现了它的反文明倾向。首先,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在自由精神鼓舞下,张扬个性,塑造了充满扩张欲望的自我,表达了现代人要求摆脱传统与文明束缚的强烈个人主义愿望,表现自我成为浪漫主义的首要法则。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形成的超验主义,主张人有超越感性和理性,靠直觉认识真理的能力,人是自由的,人就是上帝。
1、起源不同:
理想主义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的理性主义密切相关。它是政治性的,更倾向于社会未来的愿景和世界和平的蓝图。理想主义蕴涵着创造大和谐世界的最高愿望,或者是建设一个“乌托邦”世界的期待,也与现实脱节。
浪漫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启蒙运动的反思,或者说是一种反抗。启蒙运动所强调的理性与浪漫主义恰恰相反。浪漫主义无疑是感性的,强调直觉、想象和感觉。在反映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注重从主观的内心世界出发,表达对理想世界的热情追求。
2、意义不同:
自我追求理想,充满热情,飞蛾扑火式的不屈不挠的决心。我认为浪漫主义不是这样的。浪漫主义是关于接受现实和美化现实。对未来的愿望是“梦幻”的。
狭隘的理想主义害死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理想”,根本无法实现。比如,凡是结过婚有伴侣的人,都有一个不吵架的理想,婚姻总有爱情一样的激情。就是所谓的理想,社会理想化太多,产生太多极端矛盾,理想主义害死人。
但浪漫主义并非如此。浪漫主义既有脱离现实的自由,又有依附于现实的理性。在可能的范围内做一个浪漫的人,选择可以选择的,创造可以创造的,不抱希望和虚荣,才能真正的洒脱和浪漫。
浪漫并不以“褐色功利主义”为追求标准。反其道而行之,同时又离不开实际的经济基础。往往越是铜臭的人越是低级的尴尬,越是浪漫的人越是洒脱。
流派发展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18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1798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它反映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德国是诗和音乐;英国是诗、小说和风景画;法国是绘画和雕刻。
其次,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浪漫主义认为古典主义的理性和法则是对作家创作的束缚,主张从感情与想象等主观意志出发,展示作者的知觉,情感的幻想。比如雪莱的诗歌,抒情诗成就最大,理想色彩也很明显,作品《西风颂》《致云雀》等。普希金在抒情诗歌方面成就显著,更多的是咏叹爱情,歌颂友谊,赞美自然,以及表达生活态度和文学主张,比如《酒神颂歌》《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影响很大。第三,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古典主义只注重描写历史题材和宫廷生活,而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对封建残余不满,也不接受资本主义文明,崇尚自然。许多优美的名篇如华兹华斯的《致布谷鸟》,济慈的《秋颂》,雪莱的《西风颂》,普希金的《致大海》等,都是在大自然的激发下唱出的对大自然的赞歌。
第四,浪漫主义文学善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侧重描写的是理想世界和在理想世界中活动的人们,都是主观想象的产物,就像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绘的滨海城市蒙琦特,很多作品中描绘了一些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拜伦式人物。第五,浪漫主义文学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在艺术上的创新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们对民间文学中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作家们民族意识增强以及对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追求。比如德国的海德堡派,一个发表评论文章和文学作品的文学社团,热衷于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和童话,主张复兴德国民族精神。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都反映了民众不接受现实,在自由精神的鼓舞下,张扬个性,揭示了人的丰富而纤弱的情感世界,不仅有摆脱传统文明束缚的强烈愿望,也有反思和反抗文明和文化不按照他们所期望的自然发展,这是西方文化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对文化和文明的自觉疏离和反思,是人对精神独立与精神自由的追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