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行路难》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行路难》一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1)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2)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象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皇帝却没有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3)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行路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原诗:

《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释义: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溪边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扩展资料: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仕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

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李白写完“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接下来如何呢?停杯投箸不能食,停杯就是放下杯碗,投箸就是扔掉筷子,不能食就是没胃口吃不下去。看到美味佳食却咽不下,可是心情不佳,就没有胃口了。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觉得自己空有装备,却不能做点什么,心里空落落的。李白当时的际遇一定很不理想吧?他想当官,可是求职无门,觉得自己颇有才华,可是不能入得朝堂,又有什么用处呢?接下来两句,就是点题了,行路难,到底怎么不好走呢?欲渡黄河冰塞川,想渡过黄河去,可是冰雪把川,就是河流,给堵塞了。

船这就没办法走了。黄河就过不去了,很不容易。将登太行雪满山。要登个太行山,可是呢,风大雪急的,白雪皑皑,雪又把山给封住了,这又危险又困难,真的也是没法走了。李白一定觉得想去哪都去不了,郁闷着又不可奈何。

难怪前面说拔剑四顾心茫然呢!人生要成就一番事业,成就一番功名,还真的是不容易啊客观条件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李白用比喻也好,非常有代入感的画面,令人共鸣。再接下来,话音一转,忽然洒脱了不少,让人觉得充满了希望呢。闲来垂钓碧溪上,这里用到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当年周文王讨伐纣王,正缺帮手,遇到一个老翁。老人家在水边钓鱼,垂下的鱼钩却没有挂鱼饵,这怎么可能钓到鱼呢?老翁名叫姜太公,他说这就叫愿者上钩,其实我不是来钓鱼的,我是来等您的,我等了一辈子就为了等到一个能赏识我的人出现。我虽然已经年纪很大了,但是我有一肚子的才学,能够帮一个明君去夺取天下。

最后果然,周文王就是在姜太公的帮助下推翻了商朝的。哦,明白了,原来姜太公也是大器晚成,李白拿自己和姜太公做比较,给自己希望,说我的命运还有转机,我要一直等下去,别失望,一定会有人来赏识我的!

忽复乘舟梦日边。这里又有一个典故,说古代一个人叫伊尹,做了个梦。左边太阳,右边月亮。后来伊尹也做了大官,他帮助君王朝代更替,功勋卓著。所以李白同学又拿自己比照伊尹,给自己很大的安慰和希望,觉得自己将来一定也可以被人发现,建功立业。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歧路就是岔道口,现在岔道如此多,我到底在什么地方啊?往后又该怎么走啊?李白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觉。最后的一句真的是气势非凡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现实再痛苦,困难再多,也要涨气势。

李白相信终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趁长风,破万里浪!会有时,总有那样的一天。到那时,我就把我的船帆高高的挂起,到海里去航行啦,渡过苍茫的大海。

李白的自信心全表达出来了,再大的困难也没有办法让我屈服,不放弃,再努力。记得毕业时,分别时,好多朋友都会引用这句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朋友成就一番事业。

——行路难三首(其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意在劝阻友人不要西游,写尽蜀道之高。 “噫吁嚱”三个感叹词连用,“危”“高”,同义重出,“噫吁嚱,危呼高哉!”一声惊叹,震撼人心。开篇之语,凭空起势,包含着充沛的感情力量,使人在这一声并没有多少具体描绘的惊呼中,感觉到蜀道的高峻。诗中蜀自开国四万八千年以来,一直“不与秦塞通人烟”;太白山有鸟道,却无人路可行,概括叙述了蜀国长期与内地隔绝的状况,也寓高山阻隔之意于其中。接着引用五丁开山这个悲壮的神话故事表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之时,为蜀道增添了许多神奇色彩,也间接地说明了蜀道在历史上就是不可逾越的险阻。蜀山太高,连太阳神的车子都得绕行!而且天梯石栈的下面是急湍险流。健飞的黄鹤无法通过,善于攀援的猿猱之类也同样为如何通过而发愁,在此基础上,诗人又通过摹写攀登者的神情和动作,如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等,来进一步烘托山路纤曲,蜀道因其高而艰险难行。 “问君西游何时还?”未登程先问归期,借惜别之情,写透蜀道之险。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不但路途难走,而且环境荒凉、凄清,充满了无限的哀怨与愁苦,使人闻而失色,这样的细节描写较好地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四句运用夸张手法,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卷;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万壑雷鸣的音响,组合起来的动感画面,这一切产生了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山势高危使人望而生畏,山川险要令人惊心动魄,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诗人觉得仍不到位,“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一句“质问”,一种虚幻的笔法,从侧面强化了蜀道的惊奇雄险。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地非久留之地。告诫友人之语写出诗人的政治远见及内心的深深忧虑。 “蜀中之险甲于天下,而剑阁之险尤甲于蜀”,可见剑阁是蜀中军事要塞。剑阁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不乏据险作乱的先例。由自然而及人间,诗人写剑阁之险意在引出蜀地的战祸之烈。巧妙地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警告当局要吸取历史教训,警惕战乱的发生。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太平景象背后潜伏的军阀割据局面的深深忧虑,表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远见卓识以及对国家命运和人民安全的深刻的关注,为诗篇增添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在诗中,诗人还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反复咏叹,内容逐次加深,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推陈出新形式、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让我们领略了“诗仙”李白的才情,《蜀道难》不愧为一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

一、《行路难》表达了作者对于任途艰难的感慨和对前途并不气馁的决心。

二、扩展知识:

1、原诗欣赏: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作品简介:《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了艰难险阻之后的感慨。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高昂的气势。

3、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 有哪些关于李白浪漫主义的诗句

有哪些关于李白浪漫主义的诗句 1表现李白浪漫主义的诗句有哪些

1、《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唐代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译文:提一壶美酒摆在花丛间,自斟自酌无友无亲。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2、《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代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译文: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湍急了。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退隐江湖)罢了。

3、《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4、《梦游天姥吟留别》——唐代李白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译文: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5、《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唐代李白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译文:现在的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曾经照过古人。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只希望对着酒杯歌唱的时候,月光能长久地照在金杯里。

2李白具有浪漫主义的诗句有哪些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2、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

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出处:选自李白《行路难其一》。

释义: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

出处:选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释义:愁苦就似流水,用刀来割也割不断,用酒来销也销不掉。形容愁苦的绵延不断,沉重无比。

3、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出处:选自李白的《三五七言 / 秋风词》。

释义:朋友盼着相见,却不知在何日,这个时节,这样的夜晚,相思梦难成。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出处:选自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释义:举杯邀请明月,对着身影成为三人。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hanyubaiducom

3代表李白浪漫主义的诗句是什么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通过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李白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既不乏浪漫又带有些许悲凉的境界,而把这种酒月情结发挥到极致的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4李白的浪漫主义的诗歌有哪些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作者: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把酒问月 作者: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长干行 作者: 李白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记得采纳啊

5李白的浪漫的诗句有哪些

我认为李白的诗中最浪漫的一句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是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一句。

附:全诗如下: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6表现李白浪漫主义的诗句有哪些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参考资料:

百度 希望对你有帮助 回答者: 习惯寂寞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11-5 20:1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7李白的具有浪漫主义诗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韵一)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韵二)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韵三)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韵四)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鼎玉帛岂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韵五)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韵六)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8李白的浪漫的诗句有哪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韵一)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韵二)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韵三)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邱生,(韵四) 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鼎玉帛岂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韵五)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韵六)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9李白经典的浪漫诗词有哪些

李白经典的浪漫诗词有: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北风行》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8、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10、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13、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李白诗作风格: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醉后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又是那样天真直率。总之,他的诗活脱脱地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倜(俶)傥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sogushiwenorg

李白《行路难》(其一)主题思想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主题思想: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八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240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