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白的巜行路难》属于哪种诗歌体裁

唐朝诗人李白的巜行路难》属于哪种诗歌体裁,第1张

唐朝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属于七言古诗。在古代诗歌中,七言古诗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行路难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

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跃式的思维,以及高昂的气势,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后人广为称颂的千古名篇。全诗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扩展资料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在古代诗歌中,是形式最活泼、体裁最多样、句法和韵脚的处理最自由,而且抒情叙事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诗歌形式,诗体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

简单地说就是篇幅较长,容量较大,用韵灵活。如杜甫的七言古诗代表作《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丹青引赠曹霸将军》等。

李白在七言古诗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李白的七古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巨大的思想容量,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艺术上,具有句式多变和韵律结构多变两个突出特点,从而把七古的艺术表现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李白的七古中,浪漫主义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得到了最主充分的发挥

-七言古诗

-行路难三首

 《行路难》是乐府旧题,很多诗人均用过此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行路难》三首。下面是该课文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研讨,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怀。

 2通过反复诵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3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习重点

 体会诗人悲愤中不乏豪迈, 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学法指导

 鉴赏诗歌的一般步骤:

 1、读懂大意;2、知人论诗;3、领悟情感;4、赏析技巧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相关链接:

 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知识预习

 1、字音、字形、字义。

 解释1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2清酒:清醇的美酒。

 3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4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5箸(zhù):筷子。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碧:一作“坐”。

 7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岐:一作“歧”。安:哪里。

 8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9云帆:高高的船帆。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2说出诗的大意。

 译文: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高十千,玉盘里的佳肴则值万钱。 但是我放下杯子,放下筷子,不能下咽,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准备登上太行山,大雪又堆满了山。 闲来垂钓向往有姜太公般的机遇,又想象是伊尹梦见驾船经过太阳的旁边。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又多,如今的道路又在哪里 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理想彼岸。

 二、课堂探究

 (一)导入新课:

 唐玄宗时期,李白经朋友引荐到京城长安做了小官,这让李白很是郁闷,要知道他原想是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于是李白便常和朋友饮酒作乐,杜甫曾写诗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不幸的是他得罪了当时权重一时的太监高力士,被迫离开长安,离开长安前,李白写下了三首《行路难》表达自己抑郁不平的心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首。

 二、解题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叙事开篇,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用夸张的笔法,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 的宴饮,诗人却停杯,投箸,拔剑不能饮,心茫然。其情感又有别于《拟行路难》。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联想而过渡,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是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现实之路虽然坎坷,但梦还在,理想还在。诗人联想到吕尚未遇文王时,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伊尹受汤聘前,曾梦见乘舟经过日月旁边,吕尚伊尹最后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这两个典故表达诗人要像他们那样有为于当世。

 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直接抒情,诗人一向所抱的“辅弼天下”的愿望,一直无法实现,因此悲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结尾,用典表达要像宗悫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沉郁中振起,相信自己必然会有施展才能的时候。

 最后两句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

 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

 “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象,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四、品读诗歌。

 我从 这(几句)句诗中,读出了一个 的李白。 因为 。

 示例:我从“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苦闷的李白。因为前面写到“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如此美味佳肴,李白竟然食不知味,可见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一种怀才不遇,人生失意的苦闷。

 我从“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迷茫,前途艰难的李白。因为诗人想“渡黄河,登太行”,但是“冰塞川,雪满山”, 这让人联想到诗人正感叹人生道路的艰难,寓含一种无限的悲愤。

 我从“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句诗中,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理想未灭的李白。因为诗人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表现了诗人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心境。

 我从“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内心愤慨痛苦的李白。因为诗人在这句诗中直抒胸臆。当他从乘舟梦日的理想和希望中醒来,回到壮志未酬的'现实中,感到人生的艰难,因此向天地间发出这痛苦的呼喊。

 我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中,读出了一个自强不息、乐观奋斗的李白。哪怕他正面对着现实的艰难,哪怕前路障碍重重,但他坚信自已总有一天会像宗悫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和追求。

 名句赏析: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即照应诗题“行路难”也抒写诗人在长安经历仕途风波的深切体验和事与愿违的痛苦心情。这让诗人有多么的失意和无奈。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包袱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

 五、体会特色:

 本诗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

 1 巧用历史故事

 2 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

 3 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六、拓展提高:

 在你生活或者学习的过程中,你也一定遇到过困难,遭遇过挫折,经受过痛苦,面对这样的境遇,你该如何对待

 七、课堂小结:

 李白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早已不只是一个诗人那么简单。他变成一则如风的传奇,吹拂着我们,使我们拾不得睁开现实的眼睛。

 念他的名字,四壁间便彷佛溢满酒香。

 念他的名字,胸怀里便彷佛擂动着豪气的鼓。

 念他的名字,尊贵的帝王御手调羹。

 念他的名字,掌权的高傲奴才也为他脱革化。

 低声,念他的名字,他们看见水月轻晃,连死亡也也因为他变得浪漫,柔美。

 今天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认识了李白,获得了有价值的人生感悟。在此我祝愿每一个同学都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课堂训练:

 一)填空:

 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投、拔、顾。

 2诗中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诗中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仍心存被起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诗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简答:

 1是什么原因使得诗人面对“金撙清酒”“玉盘珍馐”不能食

 答:李白就要走了,出于对他的一片深情厚谊,朋友们设下盛宴为他送行。但是他端起酒杯却又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放下了,他离开宴席,举目四顾,茫然不知所为。因浓重的忧郁和深沉的悲愤,使诗人酒不能咽 ,馐不能食。因奸佞之闭塞贤路,使诗人悲愤、忧郁。

 2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作用: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象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瞻望未来,只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

 3诗歌的最后一句表达怎样的志向

 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课外拓展

 1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2

 练习:2011年河南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2题。(共4分)《行路难(其一)》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21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意思对即可。2分)22“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意思对即可。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868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