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清泽
又看一遍《父母爱情》,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姐如母。”安欣对待安杰这个小妹可是用心得很。她结婚时,安欣亲自坐在缝纫机前给她做嫁妆。尽管他们家不缺钱,想要的东西去买就可以。
但是,看完整部剧,细细看安杰对安欣的种种,她根本瞧不起这个姐姐,没有真心待她。
01
安杰最开始对安欣是羡慕的。姐夫欧阳懿是留学生,学识渊博,经常给安欣写信。
安杰能感知到他们之间的爱情,而且“鸿雁传书”是多么浪漫的事情。尤其是那个时代,普遍文化水平都低。而且安欣也是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性子。
后来安欣他们有了双胞胎女儿,这时安杰也是很羡慕,他们美满的四口之家。
江德福追她,给她留的联系地址里面,大队的“队”子都写错了。她和安欣一起开心地笑着。
从最开始直到安欣有了双胞胎,她和江德福结婚,这一段时间,她对安欣的感情就是羡慕她,内心里有事了也想依靠安欣,请大姐给她出主意。
02
后来遇上了一场“运动”,大家都懂的。安欣和欧阳懿被派到小岛上干活儿。
安杰也被迫从市里到守备区小岛。她其实是知道大姐他们在那个小岛上,但是也没告诉江德福。可能是怕耽误江德福升职,摊上这样的亲戚,万一有影响了怎么办呢。
直到后来江德福到小岛上检查,才看到欧阳懿一个人在小船里风雨飘摇,才知道他们一家都小岛上。
然后她去看姐姐在受怎样的苦,接着双胞胎女儿也出来看她。
安欣为了好好干活儿,把女儿托付给邻居看着。安杰好像问,看孩子需要给钱吗? 安欣说她:“你不食人家烟火了吗?”言外之意就是,像他们这样的人,谁肯给他们白白看着孩子。
而且他们那时估计也没什么钱了。工作都丢了,每天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能挣几毛钱。
这时她除了往大姐家里塞了几块钱,其他的什么也没做。她在岛上教学。完全可以把两个孩子带到她家里,至少吃得要好一点儿,有蔬菜吃。居住的环境多少也可以改善一些。德华再多看两个孩子也不费劲,两个小女孩根本不用操很多心。
德华从岛上安欣家里路过的时候,亲自见过他们吃的是什么,就是玉米面窝窝头和咸菜。
别说她那时也很难,别说她养不起。只要不想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拿“不得已”做挡箭牌,她还是不够真心,真是太自私了。
她只想躲避,唯恐避之不及,万一被牵连了怎么办呢?
我们看过很多电视剧,里面的妹妹都恨不得能替姐姐去死。因为姐姐很爱自己。比如《渴望》中的刘燕,她更希望姐姐比自己幸福。看到姐姐有难处,她是绝对不肯置之不理的。
03
安杰怀孕了,都怕德华照顾不好。就请安欣去照顾她月子。安欣把两个女儿留在岛上,跟着欧阳懿,多么不容易。
动脑子想一下也知道,那一个月,欧阳懿白天干活儿,回家还要给两个女儿做饭,洗衣,再照顾她们睡觉。双胞胎才那么几岁,她们不需要妈妈吗?
然后安欣照顾安杰,安杰嘲笑她像个佣人。言语中充满了鄙视。 她对自己的同事葛老师,都没有鄙视过,却鄙视自己的姐姐。不就是因为安欣欧阳懿正处在最艰难的,别批斗的阶段吗?
一个如此自私又无情的人,还指望她能对自己的姐姐真心吗?
后来,倒是江德福感激,安欣的这些付出。他们平反之后,需要回青岛市里了。
江德福就考虑到,他们能有什么好工作呢。于是就果断提出自己找人,让两个孩子去当兵。这是在知恩图报。
他们都开心极了。仔细看这一段,竟然是江德福提出来的。安杰为什么不能先提出来。安欣为她付出的还少吗?难道是怕江德福滥用职权为难?
不,她只是没想到,更没这么好心而已。她什么时候替别人想过?
04
她请葛老师喝咖啡、请画家喝咖啡,却没有郑重地请自己的姐姐安欣喝一次咖啡。
她们年轻的时候聚餐吃饭不算,尤其是安欣落难之后,她再也没有过那种心思。
那种鄙视是写在脸上的。对于欧阳懿,她也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以前欧阳懿是知识分子,而她找的老江是大老粗,她内心里一直有自卑情结。怕一家子知识分子看不起老江。
后来她发现,江团长江司令一辈子都能护她周全,她早就没了这种自卑,甚至他们都落难的时候,她的优越感越来越强烈了。
似乎,人性就是这个样子的,所以这个世界才有那么多的不开心,有那么多的感情纠葛,和存在着的争吵。
念在她毕竟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又是父母早逝,就原谅她的任性与自私吧!
《父母爱情》由孔笙执导、刘静编剧,郭涛、梅婷、刘琳、任帅等主演的年代情感剧。主要讲述了海军军官江德福和资本家**安杰相识、相知、相爱、相守,随着时代变迁,风风雨雨经历50年的爱情婚姻生活。
“红颜人间白发情,转眼人生阅尽悲欢,我们有哭有笑;这一生我和你说过爱,从年轻一直到老,哪怕风雨吹皱了眼角,也不让爱情哭了。”
这是《金婚》主题曲的歌词,这首歌适合《金婚》,也适合《父母爱情》中所呈现的爱情。
爱情来自柴米油盐,相互包容的一生
海军军官江德福在离婚后,受恩师之邀来到为单身军官举行的交友舞会上,但作为贫苦出身,上战场拼命流血的江德福内心深处却极其看不起这些资本阶级的玩意,不过还是对年轻漂亮的安杰心生爱慕;安杰出生于资产阶级,自小娇生惯养熟读名著,向往浪漫自由的爱情,可当时由于政策变化,使得她出身成分不好,走哪都要看人脸色。
舞会上,安杰对江德福不会跳舞还一个劲踩她脚,斗大的字不识几个,还在带着钢笔的大老粗一万个看不上。
一开始,从主观条件上,江德福是一个离过婚,出身贫苦,不识几个字,不懂情趣的大老粗,安杰出身富庶,年轻漂亮,有极好的教养和修养,江德福明显配不上安杰;从现实条件出发,江德福是军人出身,头顶军衔,有极好的工作待遇,安杰家却因出身备受冷落,虽然父母兄姐都是知识分子,可处境十分艰难,安杰明显配不上江德福。
这样两个怎么看都极不相配的人,从相识之初就想着“改造”对方。
在江德福不断示好,主动且认真的帮安杰家解决一系列现实问题后,安杰慢慢发现,这个人虽然是个大老粗,但性格粗犷却不乏细心,正义善良很好相处。江德福也发现安杰虽娇生惯养,有一身资本家做派,但明事理,识大体,一点也不矫揉造作,心里更加喜欢,决定要和安杰结婚。
江德福结婚需要上面批准,可由于安杰家庭原因,江德福要娶安杰就意味着脱了官衣。
江德福坚定地说: 即便卸甲归田,我也要娶她!
一向娇气的安杰,面对姐姐的质问,同样硬气:
“如果江团长真的卸甲归田,脱了军装回家务农,你能跟他去过那种吃糠咽菜的日子吗?”
“我能!”
许多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该是什么样子?也许在一座小岛上,有一间房子,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生儿育女,鸡零狗碎。
闲时吹吹海风望望大海,或坐在院中的葡萄架下,喝着咖啡与三五好友聊天。
没有卸甲归田的江德福,也在这座小岛上守了安杰一辈子。
哪怕外面已经天翻地覆,人人自危,安杰依然可以安宁的在小岛上忙碌着生活琐碎,唠叨着江德福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比如吃饭不能吧唧嘴,不能说脏话,不能不讲卫生……
即便是最紧张的时候,安杰也只是毁了几件衣服和几双皮鞋。
“别人家什么日子我不管,我安杰就要过这样的日子,喝水有喝水的杯子,喝茶有喝茶的杯子,喝咖啡有喝咖啡的杯子。”
安杰就是这样一个生活要有情调,穿衣要漂亮,仪态要优雅,喜欢喝咖啡,喜欢读《安娜卡列尼娜》,有洁癖,矫情,脾气大,一言不合就撅嘴,生气就回娘家,甲板太窄怕打湿鞋子要江德福牵她下来……
甚至到了晚年可以因邻居的无知而光明正大的嘲笑,因不喜欢儿子带回来的女朋友而冷脸相待,因女儿给婆婆祝寿而吃醋。
在安杰身上一系列的小毛病中,除了从小的娇生惯养,更多是婚后江德福对她的宠爱。她爱发脾气,他就嘻嘻哈哈的任她发泄;她有洁癖就为了她变成了“三洗丈夫”,甚至不怕别人嘲笑;在那个吃人不吐骨头的特殊时期,安杰的生活也丝毫没有改变,因为江德福以一辈子无法升迁,调到这个孤岛为条件,换来一家人数十年的安稳。
直到晚年,安杰回顾自己年轻时的照片,颇为感慨的说 “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的眼神怎么还这么干净呢,这说明我生活得幸福安逸,说明我对自己的人生很满意。”
风雨携手几十年,双方相互“改造”几十年,终于看到了成果。
那个头发花白,穿着碎花衬衫,提着菜篮子,跟一群大妈聊天说笑跳舞的“农村妇女”安杰和那个同样头发花白,拿着折扇,打着太极拳,喝着茶,没事练练毛笔字,固执且幼稚的和人下棋的“有文化”的江德福。
文学作品浪漫的爱情故事,想象中的白马王子不计其数,可那些浪漫的爱情故事没有告诉年轻姑娘们,白马王子也会有老的一天。
当我们携手几十年,年华老去回顾这一生时,会不会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呢?
如同江德福的女婿说 “爱情就是找一个喜欢的人,相互磨合包容的过一辈子。”
在故事的最初,当江德福在小岛上安顿下来,安杰顶着暴风雨,担惊受怕好几天,来到岛上,远远地看到江德福穿着一身海军白在岸上等着。
安杰撅着嘴,带着哭腔要江德福把她拉下甲板,江德福笑着过去慢慢牵着她走,也不顾旁人异样的眼神。
风雨无阻我都会来找你,世事艰难你都会陪着我,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模样。
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个人悲剧
如果说,江德福和安杰细水长流的爱情是最让人回味温馨的一部分,那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被洪流裹挟的大众,则是这部剧最无奈的一部分。
安杰的娘家人,虽因江德福的照顾,没有受到太大的苦难,除了安杰的姐夫欧阳懿。
在出场时留洋归来西装革履,谈吐非凡,风趣幽默也十分自负的男人。
对于江德福军人出身的大老粗,不懂礼仪,不会吃西餐十分鄙夷,对江德福不太礼貌的称呼他“老欧”很不高兴,引经据典的解释了自己的名字。
但在那场运动中被发配去海南做苦工,受尽白眼与排挤,人人见到他好像见到瘟疫一般避之不及,只有妻女陪着他。
在那些苦力眼中,他是一个有重大错误的人,一个谨小慎微,唯唯诺诺的人。
十年的时间,让这个曾经优雅得体,高傲自负的男人死了,只剩下一个胆小谨慎,甚至有些獐头鼠目的“平庸之辈”。
一个人无论有多少才华抱负和骄傲,通通在那十年消磨殆尽,环境会吃人的,吃掉了“欧阳懿”,只剩下一个被人呼来喝去的苦力“老欧!”
直到风波过去,恢复名誉,醉酒后,他才敢悲怆的喊 “我是欧阳懿,我不是老欧!”
在海岛和安杰一样教书的葛老师,原本是一个渔霸的女儿,但自小家中注重教养,出落的知书达理。
可因成分问题,在那个相对安宁的小岛上,仍然摆脱不了出身带给她的悲剧。
当外面的世界相对安稳时,你是在讲台上讲课的葛老师;当外面的世界不安静了,你就是一个渔霸的女儿,只配挑大粪。
江德福的好哥们老丁,一直想娶一个有文化,知书达理的女人,但早年在乡下有一个老婆,所以他对江德福娶了安杰既羡慕又有些嫉妒。
后来妻子难产死了,他对葛老师动心了,和葛老师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可始终不打算娶她,甚至在风声最紧的时候主动与她划清界限。
原本优雅知性的姑娘,蹉跎了青春年华,最后落得一个“无人敢娶”的境地。
后来当安杰请她喝咖啡时,她哽咽的说 “我早就忘记咖啡是什么味道了,那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
在那个时代,没有人摸得清动向,也无法评价公正是非,更不是人人都有安杰这样幸运,被江德福保护。
那些没有避风港的小人物,惟有被时代裹挟,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无助又无奈。
《父母爱情》是编剧在摒弃一切不良因素和主观原因后,创造出一个大时代背景下的爱情童话,追求了爱情的本质也体现了时代的宿命感,没有大起大落,大是大非,平淡温馨中品味爱情,经历痛苦仍然心存希望。
无论从剧本还是从演员演绎来看,《父母爱情》都是一部优秀的电视连续剧。整部剧平淡却有十分凸现生活本色,讲述了我们父辈那一代相遇、相知、相恋、结婚到老度过一生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优秀之处:
第一,电视剧的时代背景是从新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的变迁。时代的改变通过江德福一家的生活凸显出来,明显而又鲜明。剧情照应时代,而时代变迁又带出矛盾,并且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表明了改革开放社会变迁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生活。
第二,江德福与安杰的爱情故事,平淡而又真实,照应的正是我们父母辈爷爷奶奶辈的爱情,虽说这种爱情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没有什么海誓山盟,但是它真实而又充满生活的气息,不仅年长的观众喜欢观看,年轻人也十分喜欢,山珍海味吃多了才发现其实小菜豆腐白开水才最长情。
第三,这部剧朴实而又平淡,没有都市现代剧的浮躁感,他展现了父母爱情中美好的一面,给父母辈的是一种回忆,给孩子的是一种教导。包容、理解很重要,婚姻里有包容和理解才能走的长远 ,这是《父母爱情》传达给我们的。这部剧传递给观众的是正确而又美丽的婚姻观。
第四,演员将角色演的入木三分,男女主角从年轻到年老都是由郭涛和梅婷二人演的,角色性格行为的变化演员都很完美的演绎出来了,除主角以外,一律配角的戏都很好,演员自己的经验丰富,沉淀得很好。
总的来说,这就是一部没有过多浪漫修饰的爱情剧,粗茶淡饭过此生,情怀中婚姻长远。
《父母爱情》:老丁和德华“凑合”的婚姻,为何能幸福后半生?
《父母爱情》作为一部年代剧,之所以拿到了豆瓣94的评分,是因为它的真实。
人们会将自己的人生或多或少地代入到剧中的几段爱情中,
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悟自己的人生。
《父母爱情》最让人羡慕的是安杰与江德福的爱情——活成了彼此的样子;
最令人向往的是安欣和欧阳懿的爱情——志同道合;
最让人百感交集的是老丁和德华的爱情(老丁爱情破灭后对生活的妥协);
最安稳的是江亚菲和汪海洋的爱情(青梅竹马)。
有人说这几段爱情里,老丁和德华的爱情也是幸福的,虽然不及另外三对。
我们来说说老丁和德华(花)的这段婚姻到底幸福不幸福。
01,安杰是老丁的理想爱情对象,但他并不具备江德福为爱牺牲一切的魄力。
江德福原配在他参军后出轨自己哥哥,最后被江德福发现这段婚姻告终。
江德福第一眼就被安杰的美貌迷住,而安杰从内心来讲是没看上江德福这个粗人的,
但江德福海军团长的身份在安杰的心里起了重要作用。安杰和江德福的爱情,
其实是以女方权衡利弊、男方为美色所动的俗套开始的。
然而他们之间的爱情,开始很俗气,过程很温暖,结局很浪漫。
老丁的乡下老婆随着老丁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但在内心,
识文断字的老丁是看不起老婆王秀娥的。王秀娥虽然生性善良纯朴,
但她同时身上也有很多毛病,喜欢说三道四,观念陈旧,
农村带来的一些生活习惯也是老丁看不上眼的。
人最怕的是与别人攀比,但每个人却总是逃不过这种劣根性。
江德福是老丁最好的战友,眼见着江德福娶了安杰这样一个貌美如花又知书达理的漂亮媳妇,
老丁心里怎能没有落差感他心里也喜欢优雅又有情调的安杰,只不过这份喜欢,
也只能放在心里。无论是从部队的纪律讲,还是从人伦道德讲,老丁是有妇之夫,
他也只能远远地欣赏着安杰,保持着与江德福的友谊,过着平淡又平静的日子。
其实我们都想活成江德福和安杰,对照后却发现,自己活得更像是老丁。
很多婚姻,都是对生活的妥协。
02,很多人错过了相爱的人,最终向生活妥协走进婚姻,用婚姻去为理想中的爱情画上了休止符。
老丁未参军时跟王秀娥的结合,是老式的包办婚姻,爱情无从谈起。
江德福的原配也一样,那时的婚姻,是以传宗接代为主要思想的。
王秀娥死后,德华开始代替她的秀娥嫂子去照顾老丁,渐渐地她爱上了老丁。
老丁知道,但是老丁并没有动心,岛上人开始风言风语后,老丁还换了锁子。
老丁是丝毫没有考虑过德华的感受的,从此事也能看出老丁做人做事在格局上与江德福的差距。
对于德华的爱情,老丁是无感的,而且在德华对他的感情已经明明白白放在那里时,
老丁相过两次亲,一次是和葛老师,因为葛老师的成份问题而退缩,
一次是和吴医助,因女方另有企图和强势而告吹。
江德福心疼自己妹子的单相思,而且自己妹子为自己的家庭也实在付出了太多,
他想给德华找一个好归宿,于是他跟老丁主动提亲,让老丁考虑德华,
说了德华的一大堆优点,老丁岁数也不小了,葛老师和吴医助也没谈成,
合适的对象也实在不多,德华最起码会对他死心塌地的好,
只是文化稍微差了些,但比起原配王秀娥来说,德华比她更有见识,
毕竟德华与安杰相处了十几年,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有的。
老丁也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德华,但他对德华的爱,不及德华对他的百分之一。
老丁的性情和江德福有很多的不同,他远不及江德福会处理事情,
江德福看似和稀泥的高情商处世方式,以及江德福的胸襟都是老丁所不具备的,
安杰之所以能和粗人江德福相爱一生,正是因为江德福除了读书少,
其他层面的深度是令安杰佩服的。
但老丁行事更谨慎和被动一些,他远不及江德福有魄力,
他对爱情的追求也不够纯粹,否则他和葛老师也不可能分手。
他的顾虑也实在比当年的江德福多,一堆孩子还有老爹老娘…………
有时候,人是躲不开命运的安排的。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最终接受了德华。虽然德华有些剃头挑子一头热,
但是对于老丁来说,也实在没有比德华更好的选择。
这是老丁的命,也是德华的命,他们吵吵嚷嚷过了三十年,
老丁死时也没有想过德华和他的感情,否则他也不会不考虑他死后和谁合葬的问题,
却最终让这个问题成为王秀娥的孩子和德华之间发生矛盾的原因。
如果不是江亚菲,德华死后就成了孤魂野鬼,如果老丁心里有德华,他不会不考虑这个问题。
人到老年,这些都是应当提前想好的问题,尽管老丁是脑溢血,但这些事情是应该提前立遗嘱,
或者跟孩子们商量的。
他们俩之间的婚姻其实比江德福和安杰的婚姻更普遍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错过了相爱的人,最终向生活妥协走进婚姻,用婚姻去为理想中的爱情画上了休止符。
现实生活中向往小资情凋生活的安杰常常有,而人品正直为人宽厚又有地位又宠妻且情感专
一的江德福实在太难寻。
生女儿的家庭,都富养女儿,希望培养出女儿的高级感,从个人能力到物质条件,
为的就是培养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为男人简单的花言巧语所动,
但即使这样,也难像安杰一样遇到一个称心如意能一生包容自己的丈夫,
从安杰的角度来讲,也极少有个人条件极好的女子,嫁了疼爱自己的丈夫后懂得珍惜的,
安杰最大的优点是知道好歹,懂得感恩,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从不恃宠而骄,更懂进退。
当她要求江德福向自己靠拢时,也同时向江德福走去,
等老了的时候,她也会管屁股叫腚,而江德福也开始穿西装戴礼帽…………
他俩活成了彼此想要的样子,是江德福经营爱情的智慧,也是安杰不断成长的结果。
老丁一生中的两段婚姻,和王秀娥是时代作用下的产物,和江德华是理想爱情破灭的妥协,
对于江德华来说,老丁是她一生中唯一爱过的男人,她陪伴他生活了三十年,也算是一种幸福。
但江德华这一生,比起安杰来说,过得实在是辛苦。
人生,本就没有那么多不染烟火气的纯洁爱情,
哪怕是令人艳羡的江德福与安杰,也是以俗气甚至是势利的原因开始的
《父母爱情》是近些年来难得的国产高分好剧,特别是江德福和安杰相濡以沫几十年的故事,更是被人羡慕。男性观众多羡慕江德福“大老粗”配“白富美”,女性观众则羡慕安杰能有一直爱她、宠爱她的丈夫,使她免于世事烦扰,一直“衣食无忧,精神愉悦”。
江德福最初为啥喜欢安杰?原因很简单,因为安杰美丽、不同。特别是安杰的成长环境和受过的文化教育,更使得她脱颖而出,成为让江德福向往的那道白月光。
在遇到安杰之前,江德福遇到的女性多是大字不识一个、只知道干活的农村妇女。安杰的出现,无疑是仙女下凡,满足了他对于女性所有美好的幻想。江德福曾对安杰进行过概括:“勤劳不勇敢,任劳不任怨,美丽不善良”。安杰的言行举止,让他新奇和自愧不如;安杰的娇气、骄傲、任性,则让他生出了保护欲。
江德福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安杰,娶到安杰是赚了大便宜,所以他竭尽所能对她好,讨她欢喜,爱她,宠她,让她即便年老,仍然保留着孩子一样的纯真、不受世俗污染。
安杰无疑是整部剧里最幸运的女性。她的美丽、她的文化背景、她的气质是她幸运的重要因素。除江德福外,邻居老丁、画家夏老师亦对她表示出了一定的欣赏和爱慕,特别是老丁一直爱慕着安杰,即便被安杰犀利的言语贬得无地自容,却对她心服口服,感叹江德福“这个老婆算是娶对了。”
除了安杰外,《父母爱情》里还存在着这样的女性——她们出身农村,没有文化,举止粗俗,却勤劳能干、朴实善良,这集中体现在江德华和她的两个好友王秀娥和张桂英身上。
王秀娥和张桂英身上有很多相似点:出身农村的军官太太,行为粗俗、没有文化,热衷家长里短却朴实善良;作为包办婚姻的产物,虽任劳任怨、勤劳能干却得不到来自丈夫的尊重和爱,最后都早死,没有好的下场。
王秀娥的一句话曾道出了其委屈:“俺都快累死了,你的心哪儿去了?”却也不得不坚持:“反正俺就是不离婚。”
王秀娥的死像是飞蛾扑火般的最后挣扎,待有了三个儿子后,她原本可以不用在一个不年轻的年龄再生孩子的。对于这些女人而言,孩子像是自己和丈夫的感情维系,为他绵延香火,通过孩子获得丈夫的一丝疼爱和怜悯。
王秀娥是难产死的,与其说她大意,不如说她从来没有那么爱惜自己过。王秀娥与安杰的第一次见面,不小心摔倒后,反复说着:“没那么娇贵,没那么娇贵。”穷日子让她不曾娇贵,而丈夫也不曾娇宠过她。
她与老丁的几次对话,多次提到了“打”,“恁打,恁打……”虽然老丁一直以一个较为正面的形象出现,也不曾出现过老丁真打王秀娥的画面。但王秀娥的这些潜台词也暴露出了夫妻生活并不是那么和谐。
老丁对婚姻的苦闷来自于自己对一个有文化妻子的向往和艳羡,特别是文化上还不如自己的战友兼邻居有了个才貌双全的妻子后,老丁的苦闷愈加深重。王秀娥的苦闷则是任劳任怨,却不曾被理解和珍爱。不同于江德华的大大咧咧,王秀娥是极其精明和敏感的,她知道老丁的“花花肠子”,为自己自卑,也对自己和老丁的无爱婚姻充满了危机感……所以她多次吃安杰的醋,多次想办法让安杰尽快去随军。
王秀娥与安杰的第一次见面,不小心从椅子上摔到地上;与安杰的最后一次见面,同样以摔倒告终。这像是王秀娥一生的一个隐喻,尽管令人不快。
与王秀娥一样,张桂英的生活也是不停地干活,忙这儿忙哪儿,而这些在她们的丈夫看来却是理所应当的。老丁对王秀娥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老爷们说话,你听啥”;“做饭去”……张桂英的有力气在王政委看来不过是必须的技能,一方面自己对家务活不闻不问,另一方面却鄙视:“女人,要那么多力气干嘛?”
王政委老年对葛老师表现出柔情和爱护,但是对发妻张桂英,却是始终的冷漠。张桂英生活的温暖,主要来自于儿子和好朋友江德华。
不同于王秀娥,张桂英在农村时曾做过妇女干部,有一定的胆识和魄力。如果说王秀娥对安杰还有那么一丝坏心,嫉妒和在江德华面前煽风点火的话,张桂英的态度则要坦然随和很多。她虽然对安杰一院子的好衣服和各种各样的杯子发出“俺那个娘来”的感慨,但她对安杰的帮助是真心实意的。
当安杰挑水出洋相又气又恼时,是张桂英赶走了看热闹的孩子们,并给她挑了满满一缸水;安杰生双胞胎坐月子,江德华不敢杀鸡,张桂英帮着杀鸡,清洗,宛如给自家人出力一样;江德华向其讲述安杰烧报纸的笑话时,张桂英能体恤安杰的可怜和对父母的思念,主动叫着她一起……
对待葛老师,张桂英欣赏和喜爱,多次夸葛老师漂亮。她不曾想到,这样一个看似人畜无害,高不成低不就的老姑娘,会在自己死后不久,就与自己的丈夫勾搭在一起,并顶替了自己的位置。
对待德华,张桂英也是十分尽心尽力。她看透德华看似衣食无忧大大咧咧下的孤独和无助:“德华今年也有四十了吧……你们家再好,终归也不是她自己家呀。你是有儿有女,你看看人家德华有啥呀?”为了德华能嫁给她心仪的老丁,张桂英和安杰恳谈,和德华一起去会那个吴医助,甚至为此废掉一颗好牙。她与丈夫很少沟通,或者说她丈夫很少愿意听她唠叨。为了德华,她打电话给当政委的丈夫,并让其出面阻拦老丁和别人结婚。王政委当时展露出难得的笑容,那时他应该也是对葛老师有觊觎之心了吧,只是迫于自己的身份和家庭不便于展现。王政委提升后,张桂英随其离开,她念念不忘的是德华。而这一别,这对好朋友再也没能再见。
最让人难以接受和感到寒心的是,张桂英尸骨未寒,王政委就跑回岛上计划着让葛老师续弦。晚年的葛老师过上了她梦寐以求的生活,住着大房子,悠闲地练着剑,敷着黄瓜面膜,喝着用咖啡豆磨好的咖啡……而这一切原本是属于张桂英的,她再也没能看到自己唯一的儿子当上了大学教授,再也没能看到儿子和自己从小喜欢的亚菲结婚,再也没能和好友德华聚在一起,做做家务,聊聊家常……
与张桂英的名字极其相似的,是江德福的前妻张桂兰,甚至连江德华也一度搞错。倘若没有离婚,她的下场估计也跟王秀娥和张桂英类似吧,在无爱的婚姻里郁郁寡欢,直到死去……江德福带着老婆孩子衣锦还乡时,仅比他大几岁的张桂英俨然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妇人,看上去像比江大着十几岁一样。江卫民向江亚菲解释说:“农村人,显老。”重要的还是,张桂兰过得并不幸福,甚至艰难吧。与江德福离婚后,她也曾改嫁,并生了一个儿子(燕凤的丈夫)。她与丈夫的婚姻,江昌义曾对德华讲过:“俺那个爹对俺不好,俺娘气不过,就把一切告诉俺了。”寥寥几句,却也描述了这个将就,并不幸福的婚姻。一个二婚,带着孩子的女人,在保守贫穷的乡下,日子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江昌义处心积虑,在全剧算得上最令人厌恶的角色了。在真相大白后,老丁曾问他:“你母亲同意你这样做吗?”江昌义说:“不,她不同意……”张桂兰虽因与江德福二哥通奸被钉上了“耻辱柱”,却并非大家想得那样不堪。
她与江德福二哥的通奸,似乎很容易让人将其与放荡,不守妇道相连。但放在当时的背景下,江德福出去当兵多年生死未卜,与其说张桂兰耐不住寂寞,不如说她是在寻求一份慰藉和支撑。江德福对她没有爱和承诺,否则也不会结婚多年,连碰也不会碰她。
江德福离婚后,几十年都没有再回来过。他成为威风凛凛的司令,有着漂亮的妻子,成群的儿女和幸福的生活。他们终是在不同的路上渐行渐远,再也没有交集。
她对他终还是有爱的吧,所以在江德福回乡时,她颤颤巍巍地想再见他一面:“想看看你三叔变成什么模样了。”只是,知道她“不光彩历史”的儿子拦下了她,也是为了保全她的体面和尊严吧。
发动的汽车,送行的人群,她在山坡上破旧的小屋门前目送他的离开,较之围在人群中间热闹的他,她是那样地孤独和落寞。在妻女半开玩笑地挑唆中,江德福冷酷又决绝地拒绝看一眼张桂兰。他对她还是有气有怨的吧,但这气和怨不来自爱,只是伤害了他作为男人的尊严,并将自己与兄弟反目成仇的原因归咎于她。他可以原谅二哥,原谅江昌义,却唯独不能也不想原谅她。当晚,江德福在下榻的旅店生了一场急病,妻子和孩子都认为:“你爸是水土不服,肠胃已经不适应家乡的饭菜了。”但我认为,这场急病里,也与张桂兰和与她有关的那连串不愉快的回忆有关。梦回当年,当时是穷小子的江德福是否也对正值妙龄的张桂兰有过一丝温情呢
往事不要再提了吧,毕竟三十岁以后的江德福是那样的幸福和满足。
温情脉脉的父母爱情背后,也有着一群被忽视的女人们的心酸和泪水。她们也许并不知道爱情是什么,也会在孤独和绝望的时刻憧憬着丈夫的一丝疼爱和柔情,成为大样二样三样四样眼中的“父母爱情” ,王海洋眼中的“父母爱情”,亦或是江昌义眼里的“父母爱情”……
因为安杰和江德福的爱情深深影响了江亚宁,江亚宁喜欢跟父亲差不多少的孟主任,孟主任给了江亚宁想要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江亚宁羡慕母亲,崇拜父亲江亚宁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她细腻温柔,她羡慕母亲安杰,受安杰的影响她喜欢文学喜欢读小说。
每次父亲和母亲有争执时她又特别崇拜父亲,认为父亲是一位君子,是一位大丈夫,尤其是江德福明明知道江昌义不是自己的儿子,但是为了家庭他一个人默默承担下了所有。
江亚宁爱父亲那样的男人,她觉着只有和父亲那样的男人一辈子才幸福。江亚宁总是说安杰不止满足,还说母亲这辈子值得等话。
安杰和江德福的爱情无时无刻灌输给江亚宁的择偶标准和幸福模样。
二、孟主任的身上有江德福的影子孟主任和父亲江德福一样都是来自偏远的农村,靠着自己当兵一步步闯出来,身上有一股质朴感和踏实感,这样的特点正是江德福身上具备的。
安杰为何非要撮合孟主任和江亚菲在一起,一部分是孟主任未来可期,另一部分则是孟主任身上具有江德福的特点,江亚菲跟了她为了可以像自己一样幸福一辈子。可是她没有想到的是江亚菲不喜欢大老粗,喜欢有文化有情调的男人。
江亚宁也看到了孟主任的身上有父亲当年的影子,说着一口家乡话,质朴感幽默感踏实感很完美的体现出来了。江亚宁一下子就爱上了孟主任。
据调查男人在找媳妇时,媳妇的身上会潜伏着自己母亲身上的一些特点,比如温柔细腻,比如刀子嘴豆腐心等。而女人在找丈夫时,丈夫的身上也会潜伏着自己父亲身上的一些特点,如大男子主义,油嘴滑舌等。亚宁选择了父亲一样的男人,卫国和卫东则选择和母亲类似的女人。
三、原著中亚宁嫁给了王海洋在电视剧中亚宁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孟主任,结婚生子,活成了第二个安杰。
而在原著中王海洋开始和亚菲谈了一段时间的恋爱,由于被安杰阻止两人硬生生分开了,在原著中亚菲还为了王海洋吃药自杀,幸亏被安杰发现才获救。
后来王海洋读研究生碰见了亚宁,两人互生情愫,亚宁知道这样不好,便打电话询问母亲安杰,安杰让她自己拿主意,亚宁选择了王海洋,与王海洋结婚后为了避免尴尬,三年没有回过家。
最后:在原著中亚宁的爱情有些缺憾,不过在电视剧中亚宁的爱情就十分的完美,她住进了当年父亲和母亲的那座房子,孟主任成为岛上的司令,亚宁成为岛上的校长。
她可以像父亲母亲那样咋院子里种些花花草草来品位人生,也可以像父亲母亲那样没事走到房顶上看看大海,看看夜空。
这部剧向观众们传递了解放后的人们的爱情观,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爱情观念。
《父母爱情》该剧讲述了要放在解放前,江德福(郭涛 饰)和安杰(梅婷 饰)这对男女可真是八竿子够不上关系的两个人。他们一个是年轻有为、干练果敢的海军军官,一个是从小养尊处优、娇媚华贵的资本家**,但20世纪50年代的沧桑巨变让他们俩人走到了一起。江德福在舞会上结识美丽的安杰,虽然他冒冒失失,又 是个目不识丁的大老粗,经过一番周折他们终于组建了成分不相匹配的小家庭。
《父母爱情》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439w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