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隐藏了哪些“中国式浪漫”?

北京冬奥会隐藏了哪些“中国式浪漫”?,第1张

       本届北京冬季奥运会已经圆满结束了,这场北京冬季奥运会给我们非常多的感动,大家也留意到北京冬季奥运会充满着“中国式浪漫”。

       比如说 ,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冬奥火炬,在设计上就充满着“中国式浪漫”,在这一个冬奥火炬中,体现了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对201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呼应、传承,在冬奥火炬上,有祥云、雪花。祥云在中国一直都是寓意美好的图案,雪花又跟这届冬季奥运会相呼应,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中国式浪漫”。

       还有,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场馆,取得名字都是充满着“中国式浪漫”,国家速滑馆又被命名为“冰丝带”,场馆流畅线条的设计,就像是仙女手上的丝带;还有其他的场馆也非常棒,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又被命名为“雪游龙”,这样的命名,很自然就让大家联想到如龙一般的飞速,还有首钢滑雪大跳台又被命名为“雪飞天”,还有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又被命名为“雪如意”,场馆这样的取名,这实在是充满着满满的“中国式浪漫”。

       另外,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用了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来作为倒数的二十四秒,用“二十四节气”来打开开幕式仪式,也是非常用心,也是充满着“中国式浪漫”,还有在组成一个大雪花的每朵雪花,都有中国人独到的审美观念。

       最后,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闭幕式中,又使用了随风飘扬的垂柳来表达对这场盛会的不舍,中国人一直都用“折柳”来表达不舍的情感,这也是充满着“中国式浪漫”! 

奥运会颁奖花束是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橄榄。分别象征着友谊、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中则增加了一枝蓝色波斯菊,象征坚强。颁奖花束中的月桂作为杭州的市花,其编织工作由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的“以织会友”编织队完成。

奥运会颁奖规定

为了遵守新冠肺炎防疫的相关规定,东京奥运会颁奖仪式将发生多项变化。运动员、颁奖者和志愿者必须全程佩戴口罩;颁奖台面积将被加大,以使运动员保持足够的距离;每次颁奖仪式将只有一位国际奥委会代表和一位国际单项运动联合会的代表向运动员颁奖,而且这些颁奖者必须是全部完成了疫苗接种的人。

北京冬奥会鲜花是绒线花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获奖者将获得手工绒线编结的花束,而不是传统的鲜花。冬奥会颁奖花束由六种不同的绒线花型组成,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和橄榄,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

全国七地编结社团共同参与冬奥会花束制作  

本届冬奥会共需要1251束颁奖花束。在中国北方的天津市,一个由70多名织工组成的手工艺团队承担了5000多朵月季、绣球和月桂花的编织任务。

按照要求,所有的花束需要在1月中旬前完成交付。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也让更多人能参与到北京冬奥会,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省份七地的编结社团共同参与了花束的制作。其中,北京冬残奥会的花束主要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完成。

冬奥会的花是:绒耀之花。

不同于传统的鲜花花束,2022北京冬奥会的颁奖花束是永不凋谢的绒线花,因此也被称为是“绒耀之花”。每个花束的花材共有七类,包括:象征友谊的玫瑰,象征坚韧的月季,象征幸福的铃兰、象征团结的绣球、象征胜利的月桂、象征收获的桂花、象征和平的橄榄。

冬奥会的颁奖花束“荣耀之花”介绍:

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的花材共有6类,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橄榄,分别象征着友谊、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

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中则增加了一枝蓝色波斯菊,象征坚强。据了解,本次颁奖花束的编织工作由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七地的编结社团共同参与。

颁奖花束中的月桂作为杭州的市花,其编织工作由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的“以织会友”编织队完成。去年国庆节前,有单位联系我们,问愿不愿意参加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的制作。

俞慧是“以织会友”编织队的发起人,回忆起当初接到任务时的场景她依旧很激动,“我接到消息后在群里发了通知,大家一听说是要编织在冬奥会上使用的花朵,都很兴奋,立即就有20多人报名参加。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赛事正酣,每逢颁奖时刻,健儿们佩戴奖牌、手捧花束,向国旗致敬、向观众致谢。一束束清新、精美的花,与他们的笑脸一起,成为人生荣耀时刻的见证。有细心的网友注意到他们手中的颁奖花束跟冬奥会的花束不太一样。

 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不仅丝带颜色发生了变化,花的种类也多了一朵蓝色波斯菊。这背后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些花束不是鲜花,而是由绒线手工编织而成,被称为“永不凋零的荣耀之花”。而编织者,是来自东城、西城等北京10个区的约150位残障人士。两个半月、约630万针、近2万小时……残障朋友们克服了身体的不便,以坚韧意志、“绣花功夫”成功编织了500束“荣耀之花”。

  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橄榄,6种寓意美好的花型,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

 而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中,在冬奥会颁奖花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朵蓝色波斯菊,象征坚强,这也与残奥会的主题相呼应。

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包括玫瑰、月季、铃兰、绣球、月桂、橄榄。6种寓意美好的花型分别象征着友爱、坚韧、幸福团结、胜利与和平。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中在冬奥会颁奖花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朵蓝色波斯菊,象征坚强。

 最初的设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颁奖花束,都由6种花型组成。唐占鑫当时想,能不能增加一种花卉,来体现残疾人的坚强品质?“波斯菊的花语,就是不畏困难,努力生长”‍最终,北京冬奥组委采纳了,唐占鑫和团队的建议,在冬残奥会颁奖花束中增加了一朵蓝色波斯菊。

关于冬残奥的花束里多了一朵小蓝花各位还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一朵绒线花制作需要5个小时。 

北京冬奥会颁奖花束——永不凋谢的绒线花#冬奥会 #绒线花 #手工 #中国人的浪漫

据了解,此次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颁奖共用花束1251束,累计花材共16731支,均为纯手工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如编结一片玫瑰花瓣需要20分钟,一支玫瑰由10片花瓣组成,加上叶子、花茎,仅一朵玫瑰就需要一位编结师耗费至少5小时。

除了精致的外表与奥运精神的传递外,每一束花的背后,还藏着不少动人的故事。

为完成这项任务,让更多人参与北京冬奥,发动了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七地的编结社团共同参与,其中北京冬残奥会的花束主要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负责完成。此外,还有上海区域部分手工工作坊也参与了花束制作。

编结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

一个世纪前,绒线编结技艺从欧洲传入了中国沿海城市,智慧的中国手工艺人将东方传统结绳技法融入绒线编结技艺,绒线编结的针法、花样及使用场景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今日我们看到的“海派绒线编结技艺”就是这些编织技艺在上海汇聚发展的成果。

2009年,“海派绒线编结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刚刚拉开帷幕的北京冬奥,这项上海传统非遗摇身一变永不凋零的奥运之花,作为奥运颁奖花束走上赛场,走出海外,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见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343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