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难得的书法作品《观沧海》,笔笔透着儒雅刚劲

一幅难得的书法作品《观沧海》,笔笔透着儒雅刚劲,第1张

关于卢中南先生,在 《卢中南老师 楷书临欧阳询〈黄叶和尚墓志铭〉》 和 《他的小楷舒展自如,清俊秀美》 已经有过介绍,这里就不须赘述了。在当代楷书大家中,卢中南和田蕴章是我非常喜欢的书法家。他们的作品,今后我会陆续的推出,和我一样喜欢书法,特别是喜欢楷书的朋友可以一起学习借鉴,互相交流。

下面这幅楷书书法作品,就是卢先生书写的曹操的四言诗《观沧海》。

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引下,小用计策。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这首《观沧海》正是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经碣石山登山望海时所写,曹操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

观沧海

汉 ·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中国梦,是中国***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中国梦的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中国梦的书法作品欣赏

 关于中国梦的书法作品1

 关于中国梦的书法作品2

 关于中国梦的书法作品3

 关于中国梦的书法作品4

 中国梦的基本概况

梦的号召:2013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第二次详尽阐述中国梦。据有关媒体报道,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平均不到3分钟提及一次“中国梦”,平均不到2分钟就获得一次掌声。

实现时间:深情阐述“中国梦”:一定能实现!表示,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1921+100=2021),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1949+100=2049)。

指定2013年3月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谈到,中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护实现中国梦,因为中国梦首先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

召梦特色: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梦幻系列:自2012年11月推出中国梦后,全国各地纷纷作出响应,相继推出了行业梦与各地的地方梦,掀起了做梦热潮。梦系列分别有:强国梦、强军梦、体育强国梦、中国航天梦、中国航母梦、河南梦、四川梦、贵州梦、湖北梦、湖南梦、重庆梦、吉林梦、广东梦、江苏梦、江西梦、云南梦、陕西梦、甘肃梦等等。

自信支柱:拥有宇宙真理。解放军报:中国梦的自信,首要的是始终同心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笃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密码破解: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实现路径: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20分许,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召梦目的:把每个人的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共同体,凝聚13亿中国人力量,由伟大光荣正确的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复兴之路、追梦之旅。

1 关于歌颂祖国诗句毛笔

关于歌颂祖国诗句毛笔 1 歌颂祖国的诗(用来写书法的)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

整条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水势。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它们都想试着和老天爷比一下谁更高。

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格外娇艳美好。

江山是如此的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治功劳;

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学才华。

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都已经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6年2月所作。“沁园春”为词牌名,“雪”为词名。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

当“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和这白雪皑皑的塬地展现在他眼前时,不禁感慨万千,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豪放之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二、作品鉴赏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沁园春·雪

2 谁有赞美祖国的诗句,我用来写毛笔跟钢笔的文章,最好自己写的,为

祖国赞美诗

捧起一把泥土,我说,这是我的祖国;掬起一朵浪花,我说,这是我的祖国;翻开发黄的《四库全书》,我说,这是我的祖国;弹一曲悠扬的《高山流水》,我说,这是我的祖国。

啊,祖国!我是在圆明园里,认识了您的屈辱、您的悲愤;我是在八达岭上,认识了您的磅礴、您的巍峨;我是在大漠草原,认识了您的宽广、您的辽阔;我是在驿道古渡,认识了您的悠久,您的坎坷。

面对荆棘林莽、重峦叠嶂、泥淖沼泽,有无数忠贞的儿女,不怕洒尽热血,抛却头颅,尸裹马革!直到53年前那个金秋十月,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一位巨人的宣言,使一个古老民族傲然屹立,纵情欢乐。

啊!祖国,我的祖国!你是大树,我是树叶,一片叶子便是一片春色;祖国!您是土壤,我是禾苗,输出您全部血液为了我的收获;祖国!您是长江,我是小河,我愿用涓涓细流壮您浩荡的行色;祖国!您是太阳,我是云朵,终生守护您的辉煌、您的灿烂、您的圣洁;祖国!今天,我们又一次庆祝您的生日,看到您新的振兴、新的开拓!

古老的文明,镌刻在残矛断戟上,勇敢与忠贞、高风与亮节浸沉在历史的每一页,而这一切,早已成为融在我心中恒的情结。苦,为了您!甜,为了您;生,为了您;死,为了您!您的忧虑便是我们的忧虑,您的欢乐便是我们的欢乐!

啊!祖国!我的祖国!您是希望,您是信念,您是我们一切拼搏、进取的依托。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揭开历史崭新的一页。祖国,您在新世纪太阳的照耀下,一定会更加欣欣向荣,生机勃勃!

3 歌颂祖国的诗(用来写书法的)

献给亲爱的祖国

祖国,

您五千年的岁月,

写满了数不清的纷争。

一次次的不屈,一次次的战胜,

勾勒出不变的中华精神。

我们,

在您的胸怀中生存了五千年,

于是,

骨子里便有了五千年不变的中华魂。

您的疆域, 辽阔而雄浑,

如那拂晓高歌的雄鸡。

一次次的飞跃,一次次的奔腾,

您终于站成了东方巨人。

我们,

在您的肩上成长了五千年,

于是,

性情中刻下了五千年不变的“勤奋”。

五千年,

您依旧青春满怀,

五千年, 您仍然步伐激昂。

自己缩短

4 硬笔书法 歌颂祖国140个字

硬笔书法 歌颂祖国140个字: 1、我的祖国,地大物博,风光秀美孕育了瑰丽的传统文化,大漠收残阳,明月醉荷花,广袤大地上多少璀璨的文明还在熠熠闪烁。

我的祖国,人民勤劳,五十六个民族相濡以沫,东方神韵的精彩,人文风貌的风流,千古流传着多少美丽动人的传说。祖国啊,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汇入历史的长河,永远在我的胸中激荡。

2、在无数蓝色的眼睛和红色的眼睛之中,我有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在无数白色的皮肤和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着大地般**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黄土高原是我的胸脯,黄河流水是我沸腾的血液,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3、唱支山歌给党听翻身农奴把歌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边疆处处赛江南工人阶级硬骨头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颂歌祖国颂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我为伟大祖国站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红星歌映山红情深谊长过雪山草地五月的鲜花保卫黄河 。

4、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5、九曲的黄河,蜿蜒的长江,五千年的历史,——明珠在东方。

记不清的远古,神话故事传扬,炎黄二帝的子孙,写下黄皮肤的辉煌。

铭记于心的理想,铸就龙人的希望,一代代的付出,只为挺直华夏的脊梁。文明与蛮荒,演绎着正义与邪恶的对抗。

血和泪的记忆,哺育着新的希望,七大洲四大洋,——巍巍中国屹立在日出的地方,霞光把世界照亮。

5 我爱祖国的书法作品求一首赞颂祖国的短诗

选用热爱祖国,对祖国的大好山河有所介绍的短诗:祖国啊我爱您作者:悠悠对小河苦思冥想后自己就像是您身旁农家老奶奶手里握着的那破旧的纺棉车历久弥新唱着古老的歌安静的坐着还像是您土壤里一粒小小的种子在黑暗中抗争等待发芽像是一位汗流浃背的农民搭在肩上的白毛巾啊那是勤劳的象征把真诚紧紧埋在心底我的祖国啊!我是微小的尘我是悲伤我是迷茫我是你古往今来苍茫的理想吧是银河里的流星什么时候也没有坠落没有落下的那一颗我的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花蕊刚从百花园里绽放我是你昆仑山上的一块冰想让你温暖的融化我是你泪眼朦胧中一丝牵挂我轻轻的来安静的祝福我的祖国啊您用那忧伤的乳汁将我喂养成人不管您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到要牺牲生命的时候我都会将我的血肉之躯毫不保留的献上我的祖国啊敬爱的母亲为了祖国繁荣富强毫无怨言永远爱您我亲爱的祖国啊。

6 大师,短小精悍的歌颂祖国的诗歌,书法专用,急

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 祖国啊!

我是贫困

我是悲哀

我是你祖祖辈辈

痛苦的希望啊

是“飞天”袖间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 祖国啊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 祖国啊

我是你十亿分之一

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

喂养了

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

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

去取得

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 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

 草书书法作品的艺术非常的高,我国千百年来出现了很多以草书闻名于世的书法家,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书法作品吧,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草书名世的书法家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草书名世的书法家书法作品欣赏

 草书名世的书法家书法作品1

 草书名世的书法家书法作品2

 草书名世的书法家书法作品3

 草书名世的书法家书法作品4

 ​以草书著名的书法家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唐代书法家。

 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人称"张长史"。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

 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其笔法,也以草书得名,并称"颠张醉素"。

 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

 一挥而就。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的雅号。其实他很细心,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所触到的事物,都能启发写字。偶有所获,即熔冶于自己的书法中。当时人们只要得到他的片纸支字,都视若珍品,世袭真藏。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

 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说:"张旭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极重要的人物。他创造的狂草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限,若更自由,文字将不可辨读,书法也就成了抽象点泼的绘画了。"

 张旭死后,大家都很怀念他。如杜甫入蜀后,见张旭的遗墨,万分伤感,写了一首《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中曰: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李颀在《赠张旭》一诗中说: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可见大家对张旭的敬爱之深。常熟人民为了纪念张旭,直到今天,城内东门方塔附近还保留着一条"醉尉街"。旧时,城内还曾建有"草圣祠",祠内的一副楹联:"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竞传八法;酒狂称草圣,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表达了邑人对这位草书之圣的深深崇敬。张旭洗笔砚的池塘也曾长期保留,称为"洗砚池"。苏州将兴建唐代张旭草圣祠。位于唐寅墓西侧,全部采用古建筑材料兴建,将草圣祠建成类似浙江绍兴兰亭的建筑,陈列展示张旭书法艺术成就,并成为国内外文人雅士笔会场所。苏州百姓以书法家张旭引为自豪。草圣张旭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光荣。

 ​以草书著名的书法家怀素

 怀素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可以说是古典的浪漫主义艺术,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也能做诗,与李白、杜甫、苏涣等诗人都有交往。好饮酒,每当饮酒兴起,不分墙壁、衣物、器皿,任意挥写,时人谓之"醉僧"。他的草书,出于张芝、张旭。唐吕总《读书评》中说:"怀素草书,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宋朱长文《续书断》列怀素书为妙品。评论说:"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

 怀素自幼聪明好学,他在《自叙帖》里开门见山地说:"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文暇,颇喜笔翰。"他勤学苦练的精神是十分惊人的。因为买不起纸张,怀素就找来一块木板和圆盘,涂上白漆书写。后来,怀素觉得漆板光滑,不易着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块荒地,种植了一万多株的芭蕉树。芭蕉长大后,他摘下芭叶,铺在桌上,临帖挥毫。 由于怀素没日没夜的练字,老芭蕉叶剥光了,小叶又舍不得摘,于是想了个办法,干脆带了笔墨站在芭蕉树前,对着鲜叶书写,就算太阳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风冻得他手肤迸裂,他还是在所不顾,继续坚持不懈地练字。他写完一处,再写另一处,从未间断。这就是有名的怀素芭蕉练字。

 ​以草书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以草书著名的书法家黄庭坚

 黄庭坚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江西修水县人。生于1045年六月十二日(7月28日),北宋诗人,书法家,词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1105年九月三十日(11月8日)死于宜州贬所。

汉字书写特别是书法艺术与中国古代的诗文词赋楹联和中国画的画境有紧密的联系。书家在进行书法创作的时候,往往是与诗词文章歌赋同时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李白之《上阳台》、颜真卿的《祭侄稿》《争座位贴》、苏轼的《寒食帖》、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等等,就是文章之美、诗歌之美完美结合的样本。至于题画诗的书画诗意画境的互相生发就更是举不胜举。只是今天的书家画家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远远不能与古人相提并论,往往只在书写本身用工,丧失了许多艺术的丰富性和艺术内涵的广延性。下面结合楹联艺术这种今天尚被书家广泛应用的艺术形式略作讨论,以见人文之美,书法艺术的综合之美的丰富性、人文性与独特的精神价值。

楹联书法艺术,是楹联文学与书法艺术的完美结合。楹联的出现和独立,一开始就与书写和装饰分不开,其渊源可追溯到后蜀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联,该联的创作,就是用以作门联用的。所以楹联与书法之美往往是二美相合而相生。好联配好书,书联共增辉。

楹联书写与中堂、条幅、横幅、斗方、扇面、册页的书写一样,是书法家常用的一种书法表现形式。通过书法艺术的创造,把平面的对联语言形象立体生动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从而更加形神兼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一幅好的楹联书法作品,既要有好联语的内涵支撑,又要有好书法的外观表现。联语借书法的笔韵墨趣,更显汉字多姿多彩的形体美,书法又因联语的字词优美,对仗工丽、音韵和谐、蕴含耐人寻味的诗意美而趣味横生,增加其文化底蕴。联语渗透并浓缩了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与感悟,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获得历史人文的深度蕴涵。书法借助笔墨线条的形质、力度、节奏、神采传递出人格、气质、情感并与对联所展现的人文内涵相生发。所以,楹联与书法结合,珠联璧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甚至可以说,楹联是书法文化特别是现代书法文化的重要载体,因为有了楹联书写的需要,书法创作获得了极大的动力。书法的装饰性,艺术美又促进了楹联创作的需要。在一种良性的互动中,将中国楹联书法文化的魅力展示的淋漓尽致,彰显出中国文化的极大的影响力。

古往今来楹联书法艺术渊源流传,其具备以下功能:增添吉庆,活跃气氛,警策励志,缅怀哀思,警世喻世,装饰美化。如今悬挂在云南昆明大观楼、孙髯翁所撰的“古今第一长联”,由书法家、楹联学家赵藩三十八岁时应云贵总督岑毓英所请而书,书法刚劲圆润,与孙髯翁的长联相得益彰。赵藩书法造诣极深,宗颜真卿、钱南园,深得南园刚劲灵动之气,结体用笔又有自己之风格,其书法苍劲朴茂,有骨力而不失丰腴之态,为清代滇中四书家之一。赵藩撰书的武侯祠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不仅对联精彩,发人深省,而且书法也朴茂沉雄,厚重端严,为海内所重。因此赵藩所书写的《大观楼长联》、成都武侯祠《攻心联》,因为其书法美与楹联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在很多地方都被商家制作成镇纸等工艺品广泛的出售传播。赵藩的联作与其书法皆臻佳境,其楹联创作水平高,作品丰富众多,集中收入《介庵楹句正续合钞》中。单《合钞》一书就录存了542联。在昆明等云南的名胜古迹中,除了昆明《大观楼长联》外,如昆明金殿牌坊匾额等,皆多有他的手笔。可以说,赵藩的楹联创作与书法艺术是滇中楹联书法艺术之楷模。民国时代的陈荣昌、袁嘉谷、周钟岳、李根源等,都是楹联大家,又是著名书家,书法水平都极高。他们的创作,成为文人书风与文墨风流的体现。当代云南书法家中,如李群杰先生、周善甫先生、赵翼荣先生、杨修品先生等都是诗文书法和楹联创作水平很高的艺术家,体现出了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赵翼荣撰书对联如:“山水入怀诗自雅;竹梅在壁韵尤高。”“水惟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等书房联;以及风景名胜如翠湖海心亭联:“百亩碧漪经雨洗;四围绿柳任风梳。”等等。这些作品要么蕴含丰富的人生趣味,独特的人生体悟,要么写景如画,生动形象,为三迤大地增光添彩。赵先生常常与好友相对,临案作书作联,极富文人吟咏之美,为文化教育界同仁和书法楹联爱好者创作了许多书联俱佳的作品。如1991年,云南师大中文系为全省师范学校办了一个书法教师培训班,其时云南书法界李群杰先生、周善甫先生、赵翼荣先生、杨修品先生、刘正强先生、冯国语先生都亲自为书法班开课,他们不仅教授书法技巧,也在创作实践课的示范活动中展现了深厚的诗文对联写作功底。当时我请赵翼荣先生为时任中文系主任的张德鸿先生写一联,赵翼荣先生问我张先生主要研究方向,我说是先秦两汉文学。于是当场撰书一联曰:“文取先秦成达论;德昭后学见鸿才。”书与联俱佳,而且巧妙嵌入“德鸿”二字,所写对联的内容很符合张德鸿教授的学问取向与品格修养,贴切准确。岁月如梭,张先生已归道山。于今追忆,雪泥鸿爪;当年情景,犹在目前。

……

同时,书法文化还与儒道佛思想的传播联系在一起。很多楹联悬挂于佛教的寺院、儒家的庙堂、道家道教的寺观,阐释和传播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其影响力往往是一般的教科书所难于企及的。书法楹联文化模塑着中国人的人生观、哲学观、文化观、世界观,是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思想传播的有力武器。

书法与诗词楹联的结合,不仅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一种传统,就是在东方的其他国家如日本与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也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化的存在方式。如徐梵澄先生在《说“书”》(《徐梵澄随笔·古典重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一文中介绍在西德科伦城举办的一次日本书法展览会,展示的就主要是大量的日本僧俗各界的书法作品,也有部分是中国僧人的传到了日本的作品。展现了日本高等文化生活的浪漫理想,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趣韵,与中国汉字文化的和谐的审美精神。在日本僧人的作品中,大量谈禅说道,但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趣味和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很有意思的是日本文化在对中国文化精神学习和承传的过程中,总是要向前推进一步,到达更加精细更加抽象的致思境地。如大道一以(1292—1370)的草书遗偈横幅:

无生一曲,调满虚空;

阳春白雪,碧云清风。

再如檀兮心凉(1301—1374)的立轴:“即心即佛”;清岩宗渭(1588—1661)的立轴:“松无古今色”;以及如一休宗线(1394—1481)立轴:

大灯佛法没光辉,龙宝山中今有谁?

东海儿孙千载后,吟魂犹苦许浑诗。

等等,书法的水平有高低之分,与中国所谓书法的水平有一定的差距,但其中所体现的趣味则很美,都很富有禅意,是中国文化精神的展现,但更有日本僧人的轻灵幽深之旨。至于荻生徂徕(1666—1728)立轴草书为:“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则直接是唐人诗句。仙厓群梵(1751—1837)的立轴行书为:“不读东鲁书,争会西来意。”都显示出其佛禅精神中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髓的体悟。至于卷菱湖(1777—1843)的隶书对联:

架满图书,争羡邺俟芳躅;

轩盈松菊,堪称彭泽高标。

则是楹联与书法结合的佳作,是中国文化、中国楹联艺术与书法文化精神的承继。至于这次“日本书法展览会”中,中国僧人如兰溪道隆(四川人,1213—1278)、无学祖元(浙江人,1226—1286)、清拙正澄(福建人,1274—1339)、一山一宁(浙江人,1247—1317)、木庵性瑫(琼州人,1611—1684)、即非如一(福建人,1616—1671)等的书法作品,真行草书都有,内容有禅诗,如清拙正澄的《寄钳大冶藏主》:“吴楚江山已遍游,更无一法可驰求。栴檀林下金狮子,刍草原头白牯牛。手打太虚鸣嚗嚗,心涵古井冷湫湫。海东布衲如公少,大冶精金绕指柔。”有禅句,如木庵性瑫立轴:“空野夕凉多”。有禅偈,如即非如一:“扫空佛魔,不留痕迹,特地全彰,剥却编节。”书法更旷放,也更合法度。其书写情况有在国内书写,携往日本的,也有在日本写的如一宁的草书立轴:“寒流少室齐腰恨,冻结鳌山客路情。一夜打窗声淅沥,又因闲事长无期。”其书法较日人之灵动清轻之作更显沉重有法。好玩的是他们都作为日本书法展的内容展示给西方的观众。但由此正可以见出书法文化的传播与楹联诗词文学精神的播越在文化交流与文化风尚、审美趣味模塑中的作用。

书法与诗词楹联文章辞赋的结合,使书法为诗文增美,得于更好的传播;同时诗文词赋楹联的美也与书法相得益彰,丰富了书法的审美内涵,提升了书法的人文精神蕴含,使书写者创作者的精神境界审美心胸更好的与书法的造型艺术关联起来,造就独特的审美风格。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就是如此。当然,我们还要认识到,我们说书法美与文学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可以建立起书法与文学的关系的,只有汉语汉字这一独特的造型样式和单音节表达方式才成为可能。这就是汉字书法的形象性独特性所在。中国书法艺术在邻邦的被珍视,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随意的对待,也可以作为他山之石。彼邦以中国文化塑造自我文化的努力与我们拥有丰富深厚的文化传统却视而不见的盲目,也可以引起我们的文化之自觉的思考。

传统文化的书法作品如下:

一是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二是唐代颜真卿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

三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

此外,被后人所喜闻乐见的名帖还有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唐代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宋代米芾的《苕溪诗帖》,唐代陆柬之的《文赋》,唐代怀素的《自叙帖》,唐孙过庭的《书谱》,还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洛神赋》等等。以上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作品瑰宝。

像唐朝王勃写的《滕王阁序》,曹植的《洛神赋》等,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千古流传。文章结构紧凑,文义精辟,描写精彩,又寓义深刻。诵读朗朗上口,经典流传至今。什么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什么李广难封,冯唐易老,写的大气磅砖,荡气回肠,是古代文人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学财富。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北京卢国龙

朱非先生以善作晋唐书名家,时评以其为信古而能力行。后来我有机缘观瞻他更多的作品,相信时评不谬。对于朱非的书法成就,我不能以非专业的立场谬赞一言,只是就大概气象看来,他用晋唐人的书法语言作为自己的语言,指间竟能略无凝滞,所以羡艳之余,不免要怀疑所谓“名教中自有乐地”,不在生活的日用伦常层面,也不在玄学思辨层面,而是发生在书法等艺术中的意境。(《画眉深浅》序)

天台姜寿文

朱非先生是我的书友,自诩为“山阴写字匠”,写欧楷、赵体近六十年。对古人心存敬畏,未敢僭越。为人耿介,不善应酬。一生所好,唯有笔墨耳。多年前,我请寿田弟在书法导报刊登朱老师作品,并撰文《煮字生涯岂为名》,声名鹊起,渐为人知。曾应邀至韩、日及国内各地展示。我在北京工作期间,请朱老师为各地道观撰写匾额、楹联及碑文,并介绍至中国道教学院为博士生授课,多获好评。

绍兴沈定庵

朱非兄与余同邑,同道切磋几五十年。其书深得欧赵三昧,正受直定,如意随心。盛年书名已风靡越中,得其书者,招牌街铺则添荣耀,悬挂厅堂则生光辉,镌勒山崖则壮气象,匾楹禅林则彰空灵。丈轴尺幅,俱可见其师承其功夫其旨趣,可流连可把玩可师法。今睹册页两种,心眼豁然。《十三跋》流畅灵动,章法森严,咀嚼禊帖何其深也;《金缕曲》笔力沉郁,一气贯注,体味张词何其细也。朱君是册,年齿与腕力并进,修持与品藻同增,吾深爱之,乐为序。(《朱非册页两种序》)

河北飞天魔女(王俊霞)

朱非先生的书法有着一种遗世独立的清雅刚正,不疾不徐,风骨自现。绍兴城的牌匾多出自他手。先生创作的中国黄酒博物馆的《古越龙山碑》楷书更是令业内叹为观止,那八行一百五十一个楷书,端庄严谨,遒劲深厚,字里行间氤氲着玉润金石之味。有人评价,此牌乃先生五十年酿字的结晶。(《挥洒墨趣的真儒》)

绍兴吕山

诚然,朱非素以楷书闻名遐迩,自谓梦逐晋唐,半生临池不辍,唯欧虞是从,不稍旁骛。不知外界诟病其板,犹责其刻板也。今集中《古越龙山碑》、《炉峰禅寺碑》、《永和园记》各篇,沉稳雄强之中,时见妩媚之姿,风格顿异,面目一新,人惊其变化之速,实属情理固然。(《刚柔相济独精神——略评朱非六十后书作《画眉深浅》》)

朱非先生楷书,出入欧赵,无论字法、章法、篇法,深得精髓,以绍兴一城而言,恐无出其右者。

然他痴心不改,依然故我,一撇一捺,一竖一横,毫不苟且。偶有一笔、一字不合意,辄换纸重写。古人言“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主”,则正像是为朱非而言。(《胸中气象笔底风光——观朱非书法展》)

潜江李皓

他的书法作品,大致看去是与启功先生近似的风格:笔墨考究,结体匀称,布局精致,很耐看。苏轼《答谢民师书》:“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美好之物,自有其审美价值,直觉告诉我,朱非先生书法是真正的艺术珍品,是当代书法中的“精金美玉”。

其书法清秀俊逸,简洁儒雅,书卷之气溢于毫端。我所见先生博客中的书法,内容以越中名士如东晋时潘岳、唐宋时贯休、陆游等的作品为主,由此可见朱非先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朱非先生用他的妙笔,传承和发扬着古代文化的精华,他的艺术成就,已经越来越引人注目。(《朱非先生墨宝小识》)

青岛姜寿田

朱非乃绍兴著名书家,绍兴碑匾、亭阁出于其手者多有,而自视平淡,不以名家居,直自号为匠人、酿字者。寄身书艺几十年,等闲市俗名声,更克意于奔竟,故无声名之累,也无市俗之牵,一介书生,通身清气,直以书道寄曲直,亦堪称耿以介以。

作为书圣故地生于斯长于斯的书家,朱非于书法一道无疑有大期许、大敬畏,因而于书他首重古范,而未敢懈怠泛滥,以宗古自许,而不惮贻字匠之讥。对他的书学立场、观念人们自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可月旦藏否,但他对书法的敬畏和宗仰却体现出一个书家的价值担当,此乃可贵也欤。(《煮字生涯岂为名》)

六安毛万宝

朱非是一位很实在的人,做事沉稳、有序,对书法的追求亦以平正为最高境界。这显然是受儒家中庸思想影响的结果。我们知道,中庸思想非常讲究平正,对险绝、怪异、大开大合都不以为然。在中庸思想看来,只有平正才能达到和谐,维持事物的常态发展。正因为迷恋中庸思想,视平正为书法最高境界,他学欧一学就是数十载。直到50岁那年,他才接受一位好友的建议,停欧学赵,决定用赵孟頫《绝交书》的流动笔法来矫正自己长期学欧而带来的“板”之倾向。而行书,则始终恪守《怀仁集王字圣教序》的规范。如今看来,这些选择,对他来说都是非常正确的,不然,我们也就无从看到他60岁以后所作的那些精彩书法作品,以及所达到的喜人境界:挺拔、矫健而又不乏湿润、和融。(《朱非:用书法点亮人生》)

青州刘祥亮

朱非先生生于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楷书学欧、赵等名家诸体,作品端庄舒朗,涵蕴丰富,功底深厚,技艺超群;行书以二王为宗。小字清秀飘逸,大字刚劲有力。先生可谓是一个人书俱老,楷、行、草皆善的实力派老年书法家。

朱非先生的书法作品潇洒出尘,风流儒雅,线条爽利劲健。整幅作品中散发着清新、浪漫、典雅的文人书卷气息。游刃于传统书法经典之中并能巧妙取舍,善为己用,师古不泥,厚积薄发,终有所成。

细观其笔的使转运行,笔下牵来曳往,气息流荡,血脉充盈,如清风飘拂,微云舒卷,极尽自然之致,看似率意而法度俱在。体势精美,潇洒翩翩,颇有清逸古雅的晋人风韵。(《书香弥漫气纵横—朱非书法浅析》)

郑州刘永合

朱非老师,自幼笃好书法,手追心摹欧体近50载,间或学二王、赵孟頫,及赵之谦北碑和《曹全》《礼器》二隶。品读朱非老师书法作品《古越龙山碑》,其书以欧体为基,结构严谨、端庄伟岸、点画精到、清劲秀挺、刚柔相济、气势双生,一点一画自有刚健之美、清刚雅正之气。

长期对文学之爱好、广泛之字外功夫,带给其儒雅之气质、高尚之情趣、深厚之文化底蕴、丰富之阅历及宽阔之胸襟。观朱非老师之书作,既有其个人风格及面貌,又有其深邃之内涵,浓郁“书卷之气”扑面而来,仿佛能够感受到其胸有成竹、挥洒自如之作书状,顿挫有致之挥笔。(《刚健秀挺神韵雅逸——品读著名书法家朱非老师楷书艺术》)

绍兴谢三桐

先生於晋唐书法六十年,梦逐神追,砚池未曾乾过。临二王欧赵五十年,孜孜画眉,未尝稍息。卧蚕柳叶,得形得神。近十馀年,先生上溯秦汉,遍窥碑简,交游贤硕,文滋学养,日积月进。故近年流泻,楷行隶草,莫不舒卷如意。展读翰墨,如坐春风。画眉深浅入时无?深也入时,浅也入时。(《《画眉深浅》跋》)

济南任怀强

他自幼爱好书法,临池不辍,楷学欧,行学二王、赵,隶则慕王福厂。留连传统,追求秀美流畅、神韵俱足、点划精到的功力。至今书法技艺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朱非的“朱体”书法与众不同的是,他将中国道家的自然精髓与儒家的宽厚容纳到自己的书法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书法风格。他楷学欧体,行法羲献二王,对汉简也有深入细致的研究。(《道法天成,复返自然——记书法家朱非》)

绍兴郑休白

看过绍兴黄酒集团办公楼大厅正面中央那块《古越龙山碑》的人都不无赞叹。那八行一百五十一个楷书,个个端庄严谨,遒劲深厚,字里行间别具一种金石之气,玉润之味。有人说,这块牌是他五十年酿字的结晶。

看他的楷书,以欧书的险劲为根基,灵秀处可窥赵孟頫的《绝交书》、《汲黯传》;奔放处可探怀素的《自叙》、《苦笋》;宽博处可见赵之谦的碑版意趣,点画精到、结字隽秀、章法平和;精美处可追王羲之的《兰亭序》,从容淡雅,清颖隽秀,潇洒自如。细细品味《古越龙山碑》,确有许多书坛大家的元素折射。(《民间煮字者——朱非》)

黄山刘东方

朱非者,乃今日会稽书道持牛耳者也。其生于斯亦长于斯,耳濡目染当地淳朴民风和深厚文蕴,数十年如一日,临池不辍,书道精进中而年至古稀。先生自幼习书且延承有序。楷法欧氏,行出二王,魏碑汉隶亦有涉猎。毫端多得前人之神韵,承先贤法家之遗风,纳河流山川之气度,集多家之长于一身。观其书作,行云流水间不浮不滞,字里行间无不透发传统之骨力,章法布局飘逸天成。师古而不泥于古,人在道中行,书自道中来。数年之辛苦亦得今日之回馈。(《神游古越识朱非》)

上海宋峤

先生以书法在绍扬名,实属不易,盖因吾绍乃名闻遐迩的书法之乡:王谢家族、虞世南、李邕、陆游、杨维祯、徐渭、赵之谦等等,圣宗大师,名家高手,开派立法,蔚然成风。知书擅笔者、眼高手低者,比比皆是。先生又独攻正楷,精专欧法,且注入新意,自成风貌,真是谈何容易!无怪古越龙山黄酒集团要重金聘书大碑,树之中国黄酒博物馆。(《名家朱非》)

惠州武满堂

宝剑锋从磨砺出,朱非今天的笔力,也是几十年磨砺而成的。在他的工作室,就有一幅“飞马必至,久书乃成”的书作,其意不用多说。(《朱非“六十后书法”在浦江展出》)

我欣赏朱老师擅长书写大气洒脱的榜书,书写俊逸遒劲的隶体,书写端庄规整的楷书,书写清丽温婉的行笔。他的每一幅作品皆为穷及一生的研磨功力,循传统,重法度,蕴流变,不假饰,闲和严静,磊磊落落,儒学风范,逼近完美,实在是由追究学问,深入书学,为人为书之性情中来。(《朱非老师及其书法艺术漫议》)

杭州叶文进

落笔行文,仍不失书法家的严谨恭正、不凡气宇;字里行间,无不溢满着真情实感、慧智灼见。看似只礼貌地回复了别人,其实也很好地展现了自已,不但让人领略到书法艺术的潇洒,也让人感受到为人品格的完美:博大而细微,伟岸而谦恭,严正而宽厚,刚劲而温润……(《一个旁观者的“三重唱”》)

杭州章建民

近年来,他不仅经常同全国其他地方书家进行书法交流,而且经常同日本书家与韩国书家在一块切磋书法技艺;他不仅相继出版了《朱非楷书古越龙山碑》、《画眉深浅——朱非六十后作》等个人书法作品集,而且还成功举办了宣城、绍兴、北京、无锡、萧山等地的个人书法展。令人欣慰的是,认识朱非的人无不认同朱非的书法作品。(《体悟精神——记令人肃然起敬的书法家朱非》)

淄博智通大师

朱非老师的字,远观如行云流水却气定神闲,近品则字字隽秀且赏心悦目。此字虽非大作,也足见作者之功力与用心,绝非应酬之作。我非书家画客,不敢妄评,但直觉告诉我:此字有功夫,此人不简单。

再回望当下书画艺术圈之中的浮华之气,几人能如朱非之修身酿字几十载不追仕途,不尚名利,一身清气,甘为书匠,默默的做一个传统书法艺术的耕耘者,播种人。(《内方外圆舞墨人评朱非其人其字》)

西安杨方兰

你看这正楷,笔法庄严而有法度,大气豪迈,你看这行书,字画神逸,笔气飘飘,无论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观察一个一个的字,还是整体上传达出的气息,其刚正,高雅的风范,都让人心生敬意。

我最赞朱非先生作品中传达出的浩然正气,无论是行云流水一般的行书,还是刚正有力的正楷,一笔一划中无不充满着正气,字里行间又形成了一曲动人的韵律。观看朱先生的字,我们的眼睛会被这强烈的艺术体攫住,心灵会跟着字面的旋律流动,这就是人们追求的高雅啊!突然邂逅,怎么能不让人感动呢?!(《谦谦君子却刚正雄壮》)

绍兴陶晋荣

朱非先生之楷书,可谓字里金生,行间玉润,在看似平淡的点画之外,更透出一种安静平和的韵律。这是在楷体书法中尤为难得的,一如陈年佳酿,只有在细品之下,方能体会到的清香醇厚、灵动飘逸之气。

许多书坛大家的书法元素,在先生书法里都有所折射。先生楷法以欧书之险劲为根基,灵秀处可窥赵孟頫的《绝交书》、《汲黯传》;奔放处可探怀素的《自叙》《苦笋》;宽博处可见赵之谦的碑版意趣。点画精到、结字隽秀、章法平和。如果从对二王书法传承的系统性来看,先生又无疑是最虔诚、最“马拉松”的实践者,长时期的行书、楷书反复临习参悟,对文学的爱好和广泛的字外功夫,使先生在楷书、行楷创作实践中获得了极高的个性化审美要求。越中楷书精研者,唯先生一人耳。(《酿字记》)

绍兴单秀甲

朱非头一回担任代笔人角色,在灯光和镜头的扫射下,心理上不免有些紧张,但他因为准备充分,很快就镇静下来,进入角色。朱非挥洒自如地写下了天下第一行书的头两行,无论字形,结构都与摹本毕肖,镜头移开片刻,接着拍摄全文,留下的最后一个文字由“王羲之”自已来完成,演员与代笔人的动作,衔接得天衣无缝。第二天一早顾导演跑来告诉大家,题写兰亭序的镜头,效果很好。

封镜那天,扮演王羲之的主演王有秋拉着朱非的手说:你我配合很好,合作得很愉快,谢谢你对我的帮助!

导演顾建华也高兴地说:朱老师的代笔,为我们这部电视剧提高了档次。(《他为“王羲之”代笔》)

洛阳韩伟荣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氛围中,能够专心研习楷书者并不多见,这是养心修行的正确选择。本来书法艺术就是书家学养的综合体现,高修养的人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朱非先生的书法承唐楷一脉,取法有度,以欧阳询书体为主,后转师诸名家,又参以晋唐经书笔意,也带有柳体的骨力劲健,自成风貌。选一幅朱先生的横幅或斗方悬挂客厅,邀三五文友,泡一杯香茗,细细品味先生书法的艺境,方能领略其书艺之佳妙。他的书法写的“不激不厉,风规自远”,韵味悠然,寓刚于柔中,方显高手之挥毫。

1、柳公权,作品有:《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2、黄庭坚,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3、王羲之,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4、陆机,作品有:《平复帖》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5、王献之,作品有:《鸭头丸帖》《淳化阁帖》《中秋帖》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外戚,“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岳父。

-陆机

-王献之

-王羲之

-黄庭坚

-柳公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395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