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主要文学作品 作家

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背景 主要文学作品 作家,第1张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鼎盛期大约始于18世纪70年代终于19世纪20年代,社会和政治背景:

当时英国是第一个经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在国内它的政府用 严刑峻法对付群众运动,而人民的斗争则更趋高涨,终于导致后来的宪章运动和议会改革。从布莱克起始,直到济慈,浪漫诗人们都对这样的环境有深刻感受,形之 于诗,作品表现出空前的尖锐性。

涌现的著名诗人主要包括彭斯、布莱克、华兹华斯、克勒律治、拜伦、雪莱、济慈

拜伦和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拜伦最重要的作品《唐璜》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通过游记方式记述贵族青年唐璜在希腊、俄国和英国等地游历的冒险及爱情遭遇,广泛地反映了欧洲的社会生活,抨击了封建势力,讽刺了资产阶级的虚伪狡诈,热情地呼唤人民起来革命。他的诗歌洋溢着追求民主和民族解放的精神,饱含高昂的战斗激情。雪莱在政治上支持爱尔兰民族独立,赞赏法国大革命。他的诗歌音调优美,节奏明快,想象丰富。《西风颂》和《致云雀》等举世闻名。其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以希腊罗马神话为题材,描绘了为人类“盗火”的英雄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最后依靠自然的力量获得解放的故事,寄托了诗人对一个充满爱的光辉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表现了诗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1 关于肖邦的资料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1810年,弗里德里克·肖邦生于波兰首都华沙近郊热亚佐瓦沃拉,同年举家搬迁至华沙。1816年,肖邦跟随著名的钢琴教师Wojciech先生学习钢琴。1817年,肖邦创作出第一首作品B大调和g小调波兰舞曲。

1818年,Radziwi家庭宫殿中举行的慈善音乐会上,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了阿达尔伯特·吉罗维(Adalbert Gyrowetz)的作品,从此跻身波兰贵族的沙龙。

1822年,肖邦师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约瑟夫·艾尔斯内尔(Józef Elsner),一年后公开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费迪南德·里斯(Ferdinand Ries)的作品。1826年,中学毕业后,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继续跟随约瑟夫·艾尔斯内尔学习钢琴演奏和作曲。

1829年后,肖邦以作曲家和钢琴家的身份在欧洲巡演,举行多场音乐会。1830年,因波兰起义,肖邦离开故乡波兰移居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演奏、教学、作曲为生。1837年,肖邦拒绝“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1848年,肖邦在巴黎举办他的最后一次音乐会,并受邀访问英格兰和苏格兰。1849年10月17日,肖邦因肺结核于巴黎的家中去世。

(1)关于肖邦的故事200字扩展阅读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1838年2月4日,海因里希·海涅在巴黎《音乐纪事报》上发表文章中,将正进入创作鼎盛期的肖邦称为“音乐诗人”。这大概是现在肖邦“钢琴诗人”称号的由来。海涅绝对是造词大师。1844年“李斯特狂热”(Lisztomania)这个单词也是他造的。

肖邦多以钢琴曲为主,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感情朴实、手法简练、题材紧扣波兰人民的生活、历史和爱国诗歌,曲调热情奔放、和声丰富多彩、结构灵活自如。作为著名钢琴演奏家,肖邦的演奏技巧精湛、手法细腻、音响华丽、富裕 、出神入化,他的钢琴踏板用法独特。

肖邦的作品精致却不矫饰,抒情却不滥情,忧伤却不嚎哭,绮旎却不 。听懂了肖邦的人都能感到他的音乐织体丰厚繁复又晶莹剔透。深灰色的悲哀衬着宝蓝的底色。即使泪水盈眶,泪珠也不落下。

代表作:圆舞曲:《降D大调圆舞曲》、《降A大调圆舞曲》、《降G大调圆舞曲》、《升C小调圆舞曲》;钢琴奏鸣曲:《第三钢琴奏鸣曲》、《第一钢琴奏鸣曲》、《C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夜曲:《降A大调夜曲》、《降E大调夜曲》、《升F大调夜曲》;练习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E大调离别练习曲》等等。

2 欣赏肖邦音乐,曲名+听后感,200字,只需一首!急求!

肖邦的《夜曲》

听后感:夜曲是肖邦自己创新的一种钢琴独奏体裁,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鲁宾斯坦的演奏在良好的节奏把握中自然追求的一种完整性与统一性,你忘记了乐曲何时开始,而不经意之间在你的陶醉感消泯之前乐曲却已悄然结束。就是这么让人充满期待,却又恋恋不舍。 夜曲,有着肖邦独特的自由速度、不规则的重音、惊人的极强音、沮丧的渐弱音、极弱音等等,听似不规则,却又在良好的把握中把音乐追求成一种完整与和谐。听者忘记了乐曲何时开始,又在极弱音出现的时候,以为乐曲即将结束,陶醉感快要消泯,不经意间重音又重新跳跃。这首夜曲就是这么让人充满期待,恋恋不舍。细细体会乐曲中所弥漫的惆怅、瞑想、缱绻气氛,以及其中包含的激动、叹息、兴奋、不安等丰富而微妙的情绪。它具有冲淡平和,寂静幽澜的特点,轻缓中偶尔透着那么一点点沉思,夜中的情调是如此得不同。

从夜曲看这一时期的音乐风格。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肖邦属于浪漫主义乐派,这个时期艺术家的 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这个时期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主义思潮与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浪漫主义音乐与古典主义音乐它承袭古典乐派作曲家,在此基础上也有了新的探索。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因为大自然很平静,没有矛盾,是理想的境界;重视戏剧,研究民族、民间的音乐文学,从中吸取营养,作品具有民族特色。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继承古典乐派,但内容上却有很大的差异,夸张的手法也使用的特别多。浪漫主义音乐以它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也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成果最为丰富的时期,它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古典主义音乐的优良传统,并有大胆的创新,这一时期的许多音乐珍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音乐能丰富我们的生活,丰富我们的情感。听肖邦的夜曲,让心灵平静安详。

3 文明友善的小故事200字

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版聚精会神地权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正是李斯特胸怀大度,宽厚待人的为人态度让肖邦脱颖而出,试想如果李斯特因害怕肖邦的才华超过他而嫉妒贤才,压制肖邦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就无法听到著名的《幻想曲》了。

4 肖邦简介

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代表作有《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等。

一生与音乐为伴肖邦生于华沙附近的热拉左瓦沃拉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居住在波兰的法国人,母亲是波兰人。

肖邦从小就非常喜欢波兰音乐,1816年开始学习钢琴,7岁时创作第一首作品波洛奈兹舞曲(g小调),8岁的时候开始登台演出。1820年开始作曲,也是在这一年,歌唱家卡塔拉尼曾为肖邦的演奏所感动,赠送给他一只怀表。15岁时肖邦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演奏,沙皇赠他钻戒一枚。

岁入华沙音乐学院,从约瑟夫埃尔斯纳学习作盐。波兰民间音乐、意大利歌剧的美声线条和胡梅尔的风格,都正在对他产生影响。1828年起先后赴柏林、维也纳、慕尼黑、巴黎等地举行演奏会。1829年他创作了《f小调钢琴协奏曲》(通常称为第二协奏曲,虽然实际上它在作为第一协奏曲出版的e小调之前写成)。同年在维也纳举行两场音乐会,访问了德累斯顿和布拉格,回国后向歌唱家康斯坦契娅格拉德科夫斯卡表白了爱情。

肖邦于1830年离开波兰,并于1831年定居巴黎,开始授课并举行音乐会演出。他与李斯特、门德尔松、柏辽兹和贝利尼结识,1837年开始与女作家乔治桑交往。当时刚刚废除了他与马利亚沃德津斯卡的秘密婚约。1838至1839年冬与乔冶桑同居在玛略尔卡岛上,但恶劣的气候及简陋的生活条件影响了他的健康,此后他的结核病不断恶化。

肖邦在1840至1847年仍和乔治桑共同生活在巴黎的别墅中,在比他大六岁的乔治桑悉心的照顾下,焕发出了他的音乐才华。在此期间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其中包括《二十四首前奏曲》、《降b小调奏鸣曲》和《b小调奏鸣曲》、《f小调幻想曲》等。但在不久后,他们的关系破裂,肖邦的灵感和健康也曰益衰退。

主要作品和风格肖邦的主要作品有:(1)钢琴与乐队曲:协奏曲2部、《流畅的行板和波洛奈兹舞曲》、《波兰歌曲幻想曲》、《科拉克维亚克回旋曲》、《把手伸给我》主题变奏曲;(2)钢琴独奏曲:叙事曲4首、苏格兰舞曲3首、练习曲27首、即兴曲3首、玛祖卡舞曲51首、夜曲19首、波洛奈兹舞曲12首、前奏曲25首、谐谑曲4首、奏鸣曲3首、圆舞曲17首、船歌、摇篮曲、f调幻想曲、幻想即兴曲;(3)室内乐曲:钢琴三重奏、大提琴奏鸣曲、大提琴与钢琴《引子和波洛奈兹舞曲》。歌曲的主要代表是:波兰歌曲17首。

肖邦把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音乐,在他的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钢琴曲。他的钢琴作品,把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完美的技巧相结合,这种创作风格使钢琴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特点是钢琴音色纤细,应用旋律装饰来丰富和声织体。他精通言近指远的喻意手法,他所开拓的和声境界远远超过当时的传统界限。

肖邦还以波兰民族音乐体裁作为重要创作手段和表达方式。其结构既严谨洗练、又大大发展和扩充了传统的曲式规则;旋律起伏跌宕、深挚动人;和声丰富、清晰。肖邦以他卓越的想象力及精湛的技巧成为世界最伟大的音乐诗人之一,他的音乐灵感不仅源之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更来自于波兰的悲剧性经历。

5 有关肖邦小夜曲的感受。200字

[作文 被肖邦遗忘的夜曲]推开窗,阳光直射到墙上的壁画上,那是梵高的向日葵,作文 被肖邦遗忘的夜曲。现在像火一样的活了,地上的一层尘土,依晰有几个老鼠的脚印。

不知不觉睡了这么长时间,寒冬已经过了都不知道,如果不是东风吹响了挂在窗边的风铃,我还回一直睡着,我回头看这壁画……

很久很久以前,我是一只狐,一身白色绒装,惟有眼睛和额头是蓝色的,它们叫我蓝狐。我没有狼的清高和孤傲。我讨厌其他的动物,因为它们每天都安于现状。所以,我一直是孤独的。每个月圆的晚上我都回坐在山顶上,眺望森林的尽头。几年前,一只路过的老山羊告诉我:那里的朝阳很美,有很多充满生机的向日葵。于是,我常常梦到那个地方,我发誓,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我不喜欢嚎叫,并不是我的声音凄凉,相反,却很美,对于狐族来说,我__是一个异类。

我从无数的猎人枪下逃脱,直到被她逼到绝境,没曾想到她明澈的大眼睛后透着一种无情,当她把枪口对准我的时候,我毅然的跳下悬崖……

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秋天了,庆幸的是我没有死,只是额头被划了一道很长的口子,血已经凝固,把我额头蓝色的皮毛染成了红色。对于我如何死里逃生以及之前的事,我已经完全忘记了,但每个月圆之夜,我依旧坐在山顶上,望着森林的尽头,不知道在等什么,我依旧沉默……

不知过了多少个春天,森林里来了许多人,我坐在远处看她们,忽然一个女生注意到了我:看,多漂亮的小狐狸,高中三年级作文《作文 被肖邦遗忘的夜曲》。旁边的女生看了看我:几年前,我看到一只额头是蓝色皮毛的,那才漂亮。我本想带他回家,他却失足掉下悬崖了。哦,那可真可惜是啊,是啊两人大笑着走开了。

晚上我又来到了山顶上,我开始嚎叫,依旧不凄凉,晚风拂过我的肩膀。我走在铺满落叶的小路上,要在冬天到来之前走出这片森林,我没有回头,也不会忧伤。因为我是一只蓝狐。永远用我自己的姿态生活。我要找向日葵,一种对生活蓬勃的爱。

一朵云挡住了阳光,也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打开CD。忘记了什么时候放进去的碟片发出了陈旧的声响。是肖邦的《夜曲》,熟悉的旋律,在暖暖的春日里泛着涟漪。他曾经是多么用心的弹这首曲子,手指有力的随着黑白键的交替。桌子上放着当初整理的乐谱。一阵风吹进屋子,刮满一地,一张张安静的躺着,没有抗议,声音也就此戛然而止,又恢复了当初的宁静,一切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阳光照进屋子,画上的向日葵开的正烈……

廊坊市永清县第一中学高三:小扣柴扉

韦伯、舒伯特、罗西尼、门德尔松、肖邦、R舒曼、柏辽兹、帕格尼尼、李斯特、勃拉姆斯、WR瓦格纳、布鲁克纳、小约翰·施特劳斯、奥芬巴赫、圣桑、弗兰克、柴可夫斯基。

维尼亚夫斯基、维厄当、安东·鲁宾斯坦、布鲁赫、理查德·施特劳斯、马勒、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雅纳切克、埃尔加、塔涅耶夫、格拉祖诺夫。

1、韦伯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1786年11月18日-1826年6月5日),德国作曲家。

韦伯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对德国民间音乐、风俗也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以后的音乐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韦伯十岁学钢琴,以后又学作曲,十二岁开始写作歌剧音乐。

1813年以后,他先后任布拉格剧院和德累斯顿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对这两个演出团的成名起了重要的作用。代表作是歌剧《自由射手》即《魔弹射手》。

它那浓郁的德国风格和浪漫气息,被认为是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此外,他还写了歌剧《奥伯龙》,以及少序曲、协奏曲,奏鸣曲。其中,钢琴曲《邀舞》最为脍炙人口。

2、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3、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弗朗茨·李斯特生于匈牙利雷汀,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4、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勃拉姆斯出身于音乐家庭,又译白蓝士、柏纳谟斯。他的大部分创作时期是在维也纳度过的,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

一些评论家将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排列在一起称为三B。勃拉姆斯一生虽然只写了四首交响曲,但仍被称为是贝多芬以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5、施特劳斯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是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

在作为作曲家名垂青史的同时,理查德·施特劳斯也享有指挥家的巨大声誉,他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的指挥和音乐指导。

1920年与马克斯·赖因哈特、霍夫曼斯塔尔等人一同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

——浪漫主义乐派

(1)帕格尼尼(1782~184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推荐曲目:1二十四首无伴奏小提琴随想曲。2第一、二号小提琴协奏曲。3摩西幻想曲。4《心中类乱》主题变奏曲。

5小提琴与吉他的奏鸣曲(任选)。

(2)韦伯(1786~1826):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第一、二号竖笛协奏曲。2钢琴曲《邀舞》。3降B大调竖笛五重奏。4《磨弹射手》序曲、《奥伯龙》序曲、《尤里安得》序曲。5歌剧《魔弹射手》。

(3)麦亚白尔(1791~1686):德国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加冕进行曲(选自歌剧《预言家》)。

(4)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序曲选辑。2歌剧《塞维亚的理发师》。3歌剧《赛米拉密德》。4歌剧《灰姑娘》。5弦乐奏鸣曲(共六首)。

6圣母悼歌。

(5)董尼才悌(1797~1848):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拉默摩的露西亚》。2歌剧《唐巴斯瓜雷》。3歌剧《爱情灵药》。4歌剧《联队之花》。5歌剧《宠姬》。

(6)舒伯特(1797~1828):奥国作曲家,人称《歌曲之王》。推荐曲目:1第五、第八、第九号交响曲。2钢琴与弦乐五重奏曲《鳟鱼 》。3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4即兴曲D899、D935、D946。5乐兴之时D780。6钢琴奏鸣曲D557、D571 D556、D784、D845、D894、D850、D958、D960。7《阿贝鸠尼》奏鸣曲D821。8第一号、第二号钢琴三重奏。9流浪者幻想曲D760。10联篇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天鹅之歌》。11歌曲集(任选)。12八重奏D803。13弦乐五重奏D956。14小提琴奏鸣曲(四首)。15小提琴幻想曲D934。

(7)白辽士(1803~1869):法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幻想交响曲 。2序曲集(包括《罗马狂欢节》、《李尔王》、《海盗》等)。3哈洛德在意大利(包含中提琴主奏的主题交响曲)4歌曲集《夏夜》。5罗密欧与茱丽叶(戏剧交响曲)。

(8)葛令卡(1804~1857):俄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露斯兰与鲁密拉》序曲。2降E大调六重奏。3管弦乐曲《卡玛琳丝卡亚》、《马德里之夜》。

(9)孟德尔颂(1809~1847):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三号《苏格兰 》、第四号《意大利 》、第五号《宗教改革》。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3钢琴协奏曲(二首)。4《芬加尔洞窟》序曲。5戏剧音乐《仲夏夜之梦 》。6降E大调弦乐八重奏 。7第一、二号钢琴三重奏。8大提琴奏鸣曲(二首)。9无言歌。10神剧《以利亚》。

10)萧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推荐曲目:1第一、二号钢琴协奏曲。2练习曲(二七首)。3前奏曲(二六首)。4圆舞曲(十四首)。5夜曲(二一首)。6钢琴奏鸣曲第二、三号。7《军队》波兰舞曲OP40NO1、《英雄》波兰舞曲OP53 、《幻想》波兰舞曲OP61、沉着的行板与大波兰舞曲OP22。8马厝卡舞曲(任选)。9即兴曲(四首)。10叙事曲(四首)1 2 3 4 。11诙谐曲(四首) 。12幻想曲OP49 。13摇篮曲OP57 。14船歌OP60。

(11)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推荐曲目:1交响曲第一~四号(No3莱茵交响曲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第四乐章 )。2儿时情景OP15(之第七首梦幻曲 )。3C大调幻想曲OP17(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4狂欢节OP9。5克莱斯勒利纳OP16。6交响练习曲OP13。7幻想小品OP12。8森林景色OP82。9第二号钢琴奏鸣曲OP22。10A小调钢琴协曲OP54(第一乐章 、第二三乐章 )。11钢琴五重奏OP44。12竖笛与钢琴幻想小品OP73。13三首双簧管浪漫曲OP94。14《童话画册》(中提琴与钢琴)。15五首民谣式作品(大提琴兴钢琴)。16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17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8联篇歌曲集《诗人之恋》、《女人的爱与生涯》。19小提琴奏鸣曲(二首)。20钢琴与法国号的慢板与快板OP70。

(12)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推荐曲目:1第一 、二号钢琴协奏曲。2交响诗第二号《塔索》、第三号《前奏曲》 、第四号《奥菲欧》、第六号《马捷帕》。3匈牙利狂想曲(十九首)No1 、No2 、 No13 、 No15 。4匈牙利民谣幻想曲。5B小调钢琴奏鸣曲OP45。6第一号梅菲斯特圆舞曲。7帕格尼尼主题大练习曲OP67(共六首、其中第三首最著名)。8超技练习曲(十二首,任选) 。9巡礼之年。10第三号《爱之梦》。11死之舞(钢琴与管弦乐)。12《浮士德》交响曲。

(13)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推荐曲目:1歌剧《茶花女》。2歌剧《阿伊达 》。3歌剧《奥泰罗》。4歌剧《麦克白》。5歌剧《游唱诗人》。6歌剧《命运之力》。7歌剧《纳布果》。8歌剧《假面舞会》。9歌剧《唐卡罗》。10歌剧《法斯塔夫》。11序曲与前奏曲集(任选)。12安魂曲1 2 6 。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是音乐史上一位著名作曲家,被誉为“音乐诗人”。

肖邦出身于波兰首都华沙郊区的热拉佐瓦·沃拉的一个普通的法语教师家庭。父亲是法国人,1794年波兰独立战争时志愿从军来到波兰同俄国作战,起义失败后,就在华沙一所中学任法语教师,不久结识了一个贵族的女管家尤斯蒂娜·克鲁鸠萨夫娜,她后来成为肖邦的母亲。肖邦一家人酷爱艺术,自幼肖邦就能写诗、绘画,而对音乐尤其敏感,据说他在襁褓中便对钢琴声有所反应;母亲经常在家为儿女演唱波兰民歌,因而肖邦深受民间音乐熏陶。6岁就能在琴上弹奏动听的曲调,7岁起便从师著名音乐家瑞尼夫学习钢琴,直到12岁。这一时期,肖邦的音乐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8岁时,首次在慈善机构举办的音乐会上公演,轰动了华沙。第二年意大利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卡塔拉尼夫人来华沙演出,肖邦的出色演奏博得了这位名人的赞赏。3年后,12岁的肖邦就曾为出席波兰议会开幕式的俄国沙皇即兴演奏,沙皇赐他一枚钻石戒指。作为“音乐神童”,肖邦幼年就开始作曲,7岁时就创作了《g小调波罗奈兹舞曲》公开出版;康斯坦丁大公还将其一首进行曲用于阅兵式上。随后他又创作了一些罗奈舞曲、马祖卡舞曲、变奏曲、苏格兰舞曲和协奏曲等。1824年他投师于华沙音乐学院院长爱尔斯纳门下,学习乐理。1829年中学毕业后正式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

肖邦的创作生涯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的创作可分为四个时期,从进入音乐学院起就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阶段。1829年,肖邦从音乐学院毕业时,民族解放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在波兰大地上展开,气壮山河的革命斗争使肖邦受到巨大鼓舞,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和解放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年轻的肖邦,这一阶段的作品中已经闪耀着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感的光辉。他的《波兰主题幻想曲》(1829年)、《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回旋曲》(1829年)、《d小调波罗奈兹舞曲》(1830年),《降E大调华丽的大波洛涅兹舞曲》(1830年)、《c大调马祖卡舞曲》(1830年)、《F大调马祖卡舞曲》(1830年)都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征。这一时期他的重要的两部代表作是《f小调钢琴协奏曲》和《e小调钢琴协奏曲》。两部乐曲明丽欢快,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富于民族色彩。前一部乐曲是作为成年后的首次正式演出于1830年3月在华沙推出的,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了广泛传播琴艺,肖邦准备出国旅行演出,在10月份告别华沙的音乐会上他演奏了自己的另一部代表作,同样深得听众喜爱。11月2日,爱尔斯纳校长亲自为肖邦饯行,在华沙郊外,精心挑选过的合唱团演唱他为爱情专作的一首告别合唱曲,连同一只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作为给肖邦的临别赠礼。然而,谁也无法预料,这一离别竟成了肖邦对祖国的永别。

肖邦首先来到维也纳,开始了他创作生涯的第二个时期——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底一1831年9月)。他在维也纳作短暂逗留,但种种状况并不如意。12月,波兰人民的反俄起义的消息传到维也纳,肖邦激动不已,急切地想回国参加战斗,却被家人劝阻,并说服他继续西行去寻找发挥才华的更理想的环境。但起义激发的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无限的思乡情感相互交织,形成了这一时期既严峻又温存的风格,这一风格在他1831年创作的《b小调谐谑曲》中有所反映。随后,他又继续他的音乐之旅,9月初路经斯图加特时得知起义又遭镇压,华沙再次沦陷,他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在激情、悲痛的情感支配下,创作的《c小调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艺术形式严整洗练、情感与形式达到高度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中的杰作。

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开始了创作的全盛时期(1832—1845)。他与流亡巴黎的波兰侨民密切交往,并与著名诗人密茨凯维交结为知己。他们常在一起畅谈人生,用乐曲来倾诉对祖国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肖邦的艺术天才很快便征服了巴黎,他的良好的音乐修养、俊美的面容和优雅的气质,博得了钢琴诗人的美誉,成为巴黎社交界的焦点之一。他在这里结识很多著名人物,包括德国诗人海涅、意大利音乐家帕格尼尼、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等人,这些社交活动对肖邦的精神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德国著名音乐家舒曼很推崇肖邦,称之为新浪漫主义时代的代表。从19世纪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期,肖邦的思想和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创作上获得极其丰硕的成果。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着更为深刻的民族内容,含意深邃、意境恢弘,并且广泛涉及音乐的各种体裁,从简单的练习曲到结构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都有优秀的作品流芳于世,而以眷恋祖国、缅怀祖国光荣历史、悲叹今日流亡的苦难的情感为主题的乐章在这一时期占很大比例,例如温存的《E大调练习曲》、深沉的《葬礼进行曲》及悲壮的《降A大调波罗奈兹舞曲》等几首波罗奈兹舞曲,或阐发思古之幽情,或描绘现实之感触,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民族感情的洪流。肖邦这一时期创作的夜曲更富有个性,极大地拓宽了夜曲的领域,使其成为一种包容深刻社会内容的音乐体裁。肖邦的4首叙事曲也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其中《g小调叙事曲》和《F大调叙事曲》都是以波兰民间传说为蓝本的。这一时期,肖邦的作品极为丰富,成为欧洲大名鼎鼎的音乐家,但过分纤细的演奏未能在大型音乐会上获得大家一致赞赏,只是在音乐沙龙中很受欢迎。

肖邦晚期创作(1846—1849)呈衰退趋势,造成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1846年同乔治·桑的爱情故事终结使肖邦精神极为沮丧;40年代波兰民族解放运动屡屡受挫,也不断打击满怀希望的肖邦,使之情绪消沉;本人的结核病不断恶化,故乡的亲友相继去世,这一切都使他极端苦闷。1848年德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战争的硝烟弥漫着巴黎城,在这种情况下肖邦答应了苏格兰女学生斯特林的邀请,拖着病弱之躯到英国和苏格兰访问,由于体弱思乡,精神状态一直不佳,在英国期间没有新的创作,仅为波兰难民演奏了一次。回国后仍勉强创作,但作品已失去高昂、豪迈的风格,他创作的《g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年)亲切温婉,《f小调马祖卡舞曲》(1849年)则笼罩在淡淡的哀愁之中,诉说着远方游子对故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

肖邦的音乐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他充分发挥了钢琴的特长,提高了这一乐器在音乐领域内的地位;肖邦的创作极有个性,他的作品既有浪漫主义的倾向,又避免了某些浪漫主义作曲家华而不实的风格,在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的基础上,又融于古典主义完美严谨的形式,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肖邦风格”,在音乐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肖邦始终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他是波兰伟大的民族音乐家。虽然年轻时就迁居巴黎,但他一直热切关注着祖国的命运,用他的音乐语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1849年,波兰波兹南地区爆发起义,许多流亡巴黎的波兰爱国者要回国参战,肖邦不顾病体为其送行。肖邦的爱情也很不幸,他钟情的波兰**玛丽亚最终抛弃了他,在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又与乔治·桑分手。

肖邦的晚年十分悲惨。1849年10月11日逝世于巴黎的寓所里,年仅39岁。人们为其举行了葬礼,将其灵柩安放于贝尔·拉雪兹公墓,把那只银杯中的波兰泥土撒在其棺上,并遵嘱把他的心脏捐给华沙圣十字教会。这也许能给一生眷恋祖国的音乐家的在天之灵一点安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47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