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地域性生活常识

北京市的地域性生活常识,第1张

北京厂甸文化庙会 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六

白云观庙会 农历正月初一——正月十九

东岳庙庙会 农历大年三十———正月初七

五显财神庙会 农历正月初二———正月十六

大观园迎春会 春节期间

元宵灯会 农历正月初六——正月十七

香山红叶节 十月下旬(霜降前后)

北京有被称为工艺美术品“四大名旦”的景泰蓝、牙雕、玉器、雕漆以及金石篆刻、文房四宝、古玩字画、丝绸刺绣、珠宝翠钻等,工艺精巧,形态多样;对偏爱民间手工艺品的人,北京的面人、泥人、绢人、脸谱、风筝、剪纸也是一绝;北京的乐器也有极高的制作水平,不少客人选购中国民间乐器,或学弹奏或作装饰;还有各种极具当地特色的蜜饯果脯和点心;北京的中药滋补品也更为正宗,货真价实。

北京主要商业区有: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西单商业大街、琉璃厂文化街、秀水街、银街等。

北京拥有中国话剧水平最高的演出团体--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此外还有中国交响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中国最高级别的艺术团体。位于建国门内大街的长安大戏院,经常有各种高水准的表演。

旧北京的天桥一带是北京平民的文化娱乐、饮食商业集中区,过去天桥一带的生活今天都浓缩在新建的天桥乐茶园里了。大厅前设舞台,内摆黑漆硬木八仙桌椅,两厢有出售各种京味儿小吃的门脸,身穿中国旗袍的服务**来回斟茶,付账也必须用中国的古旧铜钱——你可以在现场用现代货币兑换,真可谓是完完全全的旧时风貌。 最难得的是那种融洽热闹的气氛:二、三好友围坐一席,嘴里有吃的,耳里有听的,眼里有看的,到精彩之处再齐声喊几声“好!”——这时,你仿佛已是一位老北京了。

北京城里还有一个地方不能不提,那就是三里屯酒吧一条街,演艺界的大腕常在这里聚会,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可以和姜文、葛优同台共饮。

近年来,滑雪成为京城中人热衷的一项户外运动,滑雪以它高度的技巧性和勇敢性激起了年青人挑战自我的热情,在寒冷的冬季,滑雪运动方兴未艾…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自然霜降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自然霜降教案1

  课题:

 霜降节气

  学习目标

 1了解霜降节气的特点和气候特征;

 2了解霜降节气的养生知识;

 3会背一些有关霜降的谚语和古诗词。

  学习重点

 霜降节气的基本知识和养生之道。

  学习难点

 有关霜降的古诗词和谚语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霜降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从每年的阳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开始。此时天气渐冷、开始降霜。本节课我们将了解到霜降节气的基本知识。

 2、学生自学《霜降》。

 3、小组讨论:

 (1)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2)霜降节气的时间。

 每年的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3)霜降的气候特点。

 天气开始转冷,比较干燥。

 (4)霜降宜吃的食物,你知道为什么吗

 萝卜、苹果、栗子、秋梨、百合、蜂蜜、奶白菜、牛肉、鸡肉等。

 (5)有哪些古诗词讲的是霜降?

 《岁晚》和《谪居》作者白居易

 《赋得九月尽(秋字)》作者元稹

 《泊舟盱眙》作者韦建等

 (6)你知道霜降的谚语吗?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江苏:寒露无青稻,霜降一齐倒。

 上海:十月寒露接霜降,秋收秋种冬活忙,晚稻脱粒棉翻晒,精收细打妥收藏。

 安徽,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湖南:十月寒露霜降到,收割晚稻又挖薯。

 福建:十月寒露霜降临,稻香千里逐片黄,冬种计划积肥足,添修工具稻登场。

 (7)你会霜降节气歌吗?

 霜降前后始降霜,有的地方播麦忙。

 早播小麦快查补,保证苗全齐又壮。

 糯稻此节正收割,地瓜切晒和鲜藏。

 棉花摘收要仔细,棵上地下都拾光。

 复收晚秋遍地搞,柴草归垛粮归仓。

 大棚瓜菜看管好,追肥浇水把虫防,

 大葱萝卜陆续收,白菜抓紧来拢帮。

 敞棚漏圈快修补,免得牲畜体着凉,

 拴牢牲畜圈好猪,麦苗被啃受影响。

 捕捞成鱼上市卖,藕苇蒲芡采收忙。

 城乡害鼠一起灭,既防疫病又保粮

 4、学生展示,教师点拨。

 5、教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霜降的有关知识。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所以,同学们要好好锻炼身体,注意饮食,防止生病,好好学习。

幼儿园自然霜降教案2

  活动背景:

 以前,许多学生对外国节日津津乐道,而对中国的传统习俗,则一问三不知。近期,“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诗词大会”等一系列节目的热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感受到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底蕴,以全新的视角,审视今天的生活。四年级的孩子们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特别感兴趣,于是《二十四节气之霜降》为主题的综合实践课便应运而生了。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激发学生了解霜降,乐于探究农历节气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围绕日常生活开展调查、探究活动,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历观察生活实际的过程,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了解霜降,乐于探究农历节气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亲历观察生活实际的过程,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揭示主题

 (点击课件)我们都知道一年之中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春天姹紫嫣红,夏天郁郁葱葱,秋天落英缤纷,冬天白雪皑皑,一年四季都有独属于她自己的美。那你们知道这四个季节是怎么划分的吗?(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是按节气划分的。一年中有24个节气。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吗?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吧。(课件: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通过刚才的短片,我们了解了二十四节气。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分别是由哪些节气划分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24节气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春夏秋冬四季如题,使学生在最熟悉的季节中入手,激起孩子们的积极性,课愉快的开始了,再由视频引入今天的主题二十四节气,引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

 一叶知霜降,一雨感深秋。前几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节气“霜降”(板书)你们了解什么是霜降吗?

 1、乐于探究,解读霜降

 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霜降由来

 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8节气,每年阳历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北京市海淀区期末学考复习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

 是的,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的来临,也预示着我们能看到的一些景象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那么,进入霜降后各地的气候都会出现哪些变化?人们在这个时节里都有哪些习俗活动?我们又该如何养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之霜降。(课件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搜集的资料,解释霜降的由来,即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后,养成整理资料的习惯,又培养了学生探索欲望。

 2、霜降形成

 霜降,它形成也有着特别的因素,你们知道霜降是怎样形成的吗?霜降的由来其实是来源于自然界的霜现象,在深秋越来越冷的气温中,空气中的水分子在低温的环境中凝结成霜,每年我国分为秋霜和春霜,秋霜正直农作物收成的时候,极易造成霜冻灾害。

 霜降一来,千里沃野上,银色冰晶熠熠闪光。----那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霜降是如何形成的吧。(课件出示:霜降形成的短片)同学们,这回你们都了解霜降是怎么形成的吧?谁能说说?(生答后教师小结)霜,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地面上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成霜。古人云“白昼秋云散漫远,霜月萧萧霜飞寒”自此冬季已敲门。

 3、霜降特点

 正如每个节气都有他自己的特点,霜降也不例外,霜降节气又有哪些特点呢?

 霜降最明显的气候变化就是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

 霜降时节,南方地区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而东北北部、内蒙东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土壤冻结,冬作物停止生长,进入越冬期。

 霜的出现最本质的反应就是气温的下降,霜降期间,还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一同观看吧!(课件视频:霜降特点的短片)古有农谚“霜降见霜,米谷满仓”的说法,这也反映出了劳动人民对这个节气的重视。

 4、霜降三候

 霜降还有一个节气特点,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如祭祀般。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也会枯黄掉落。三候蜇虫咸俯。(蛰虫:藏在泥土中的虫子。)此时的蛰虫也会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5、霜降习俗

 古有清明扫墓、立秋贴秋膘、冬至吃饺子,都是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民俗,每个节气都有它独特的节气活动,霜降又有哪些传统节气习俗呢?让我们一同品味霜降独有的节气韵味吧。

 请同学们将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画出霜降习俗的资料,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及归类资料的能力。小组展示评议,教师相机点评,便于资源共享,掌握霜降习俗都有哪些,为今后认识其他节气活动展开做好铺垫。

 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找到了哪个习俗?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有关霜降习俗的资料。全班交流展示。

 习俗一:霜降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就成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霜降时节,对万物来说,是摧残也是磨砺,很多的草木,有些早早黄熟,有些匆匆枯萎,(点击课件)然而唯有菊花,傲然怒放,因而被古人视为,生命力顽强的候时之草。而不与百花争艳的气节,也让他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心头好,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霜降是菊月,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习俗二:霜降吃萝卜

 在我国山东地区,有句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白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价格便宜的植物性食物,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之谚语,现代也有人称萝卜为“土人参”。所以山东人特别喜欢吃白萝卜。

 习俗三: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一定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一冬不流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都说“霜冻杀百草”,如果霜冻非常严重的话,将会对很多植物、农作物产生很大的危害,当然,如果不是很严重仅仅是一层薄薄的白霜的话,其实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可以催甜水果,所以说到了霜降,除了看枫叶之外,最为应景的美食就是要数霜降柿子了。经霜打过的柿子去掉了涩味,其味道又糯又甜。

 习俗四:霜降登高

 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

 我国诗人杜牧,也独爱这深秋美景,写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习俗五:霜降吃牛肉

 我国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在霜降这天,三餐都以牛肉为原料或做菜、或炖汤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

 习俗六:鸭子好吃霜降补

 在我国闽南、台湾的民间,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而鸭是他们进补的首选食品。尤其当年新鸭养到秋季,肉质壮嫩肥美,营养丰富,能及时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鸭肉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所以秋季润燥首选吃鸭。

 俗话说,霜降到,鸭补火,牛肉萝卜齐上桌。

 习俗七:霜降品蟹

 霜降吃蟹,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文化,中国人食蟹,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有人据此认为,我们祖先食蟹的历史至少有2000多年,吃蟹最好的时节,就是霜降前后,因为白露时的螃蟹还没成熟,是嫩蟹,里边几乎是空的,没有肉,待到霜降,才真的是到了,菊黄蟹肥的季节。

 秋风起,蟹脚痒,秋天是霜降蟹肥的大好时节。

 作为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自然有很多风俗活动,不过,这些习俗随着地域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无论怎么变化,都是人们对身体健康、家庭兴旺的美好祈盼。

 6、霜降养生

 霜降是最好的养生时节,霜降期间要注意些什么呢?让我们次从资料中寻找答案吧,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谁来说一说,霜降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呢?

 秋寒:霜降节气,气温骤降,老年人极易患上“老寒腿”等毛病,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同时这也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这个时间节点后不再适合“秋冻”。对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应按时增减衣服,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在此节气中,你想对你的爷爷奶奶说些什么呢?同学们都是尊老爱老的好孩子。你们说的真棒。

 秋燥: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渐凉,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燥易伤津。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萝卜等食物。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了解霜降养生之外,知道应如何去照顾身边的老人,他们是最需要关心和照顾的,让学生都能成为尊老爱老敬老的好孩子。

 7、霜降赏诗

 时间顺着24节气的脉搏平稳前进,春来暑往,霜降前后,人们忙着收获农作物,树叶转黄,纷纷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草木的凋零,天地的日渐空阔,让人生出很多的愁绪,古云“霜降鸿声切,深秋客思迷”。关于霜降的诗词也有不少呢,让我们共同欣赏一下吧。(生有感情的朗读诗词,不读作者和诗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节气是从古代开始实行,古人非常重视节气,尊重传统节日,在朗读古诗中,提升本节课韵味。

  二、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二十四节气凝聚着华夏祖先无穷的智慧,从寒来暑往、星转斗移间,营造着中国式的艺术。二十四节气中,还有很多纯朴的习俗、庄严的仪式,和浪漫的传说。上周我们迎来了“霜降”,感受了节气的特点,下周三我们马上就要迎接“立冬”节气了,立冬又有哪些习俗特点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查一查。下课。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确定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

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完善,到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确定了历法中的24个节气,并确定了24个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经度0开始,沿经度每15度的时间称为“节气”。它每年运行360度,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每个月的第一个节气是“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

每个月的第二个节气是“中”,即:雨、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中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与“中节气”交替出现,每持续15天,至今人们已有“节气”与“中节气”合称“节气”。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一岁分四时,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共计二十四个。其中,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大寒一过,将开始新的一个轮回。

“北京开幕式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定义。”永远可以相信老谋子的审美,开场的二十四节气,拍出了**大片的既视感。二十四节气从古至今对我国的农业发展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是自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以来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22年2月4日,中国农历正月初四,恰逢传统的立春节气。当晚,第二十四届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的国家 体育 场举行,无与伦比的开幕式惊艳世人。其中开幕式的倒计时短片,将二十四节气与北京冬奥会完美融合,从雨水开始,至立春结束,每一个节气,都对应了一处美景、一句诗词或谚语。简约传神、惊艳浪漫!这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浪漫,瞬间惊艳所有人的审美,古老的文化魅力,在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网友纷纷称赞“很美很中国!”正如短片导演龙江波所言:“外国人看不懂我们的诗词也没关系,让他看我们的大美河山,感受东方文化。这种美感就像音乐,是共通的。”

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地处中国西部的新疆更是大放异彩,有9处美景对应着节气展现。它们分别是:谷雨,新源县吐尔根杏花沟;小满,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景区九曲十八弯;芒种,昭苏县麦田彩虹;处暑,昭苏县秋天麦田;秋分,布尔津县五彩滩;寒露,昭苏县湿地公园;立冬,喀纳斯景区禾木村冬景;冬至,新疆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保护区;大寒,赛里木湖冰推。

白色、粉色的杏花漫山遍野,和绿色的草地相映成趣 杨晓千 摄

一 谷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吐尔根杏花沟

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吐尔根乡的杏花沟,是一片中世纪遗留最大的原始野杏林,集中分布于巩乃斯河北岸,占地3万多亩,也是新疆野杏林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

受伊犁盆地整体气候环境的影响,杏花沟气候湿润,水汽充沛,加之马蹄形谷地朝南向敞开,阳光充裕、气温适度。得益于此,3万多亩原始野生杏树林繁衍至今。

每年4月,吐尔根乡朝阳的山坡上杏花打苞和开花。站在山坡上望去,眼前一树树,一丛丛,一片片,粉色白色杏花在春天初绿的山腰沟谷之间蔓延开来,有的漫山遍野场面惊叹,有的三五成群竞相斗艳,有的形单影孤尽显妩媚……宛若人间仙境。人们置身这迷人的春景中,犹如在花的海洋里遨游;漫步仙境般的杏花沟,感受着山谷里弥漫着清朗而新鲜的气息,处处是清新怡人的杏花香,……踏春赏花如若遇上蒙蒙细雨,那“杏花春雨赛江南”的景致,无人不被这醉人美景所倾倒。

“预计杏花将在3月底陆续开放,一直到4月中旬都是最佳观赏期。”新源县文化 体育 广播电视和 旅游 局局长李芙蓉介绍,在花期,游客可以徒步、骑马观赏杏花。4月初当地还将举行杏花节,举办文化展演、歌舞演艺、 美食 大赛、摄影大赛等主题活动。

对喜爱摄影的游客而言,最佳摄影时机是在杏花沟日出后1到2个小时,可以形成极佳的层次效果。

二 小满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

静县巴音布鲁克景区九曲十八弯

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西北部、地处天山中部南麓腹地的巴音布鲁克景区,是集山丘、盆地、草原、湿地为一体的生态 旅游 景区,因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特色,被称之为“绿色净土”。

倒计时里的九曲十八弯很美,九曲长河如丝带散落在草原上。摄影爱好者杨坤说,九曲十八弯美如梦境,蜿蜒曲折的开都河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盘龙般卧在翠绿无边的草原上,闪烁着美丽的光芒,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他每年都会去拍摄落日景观,每次都有不同的惊喜。

其实,九曲十八弯还有个隐藏“彩蛋”:每年中秋节前后,九曲十八弯的落日位置正好在开都河九个弯的正中间,在河水水量、光照角度、拍摄时间都极佳的时候,能倒映出9个太阳。

“此次九曲十八弯在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亮相,向全世界展现了巴州美景。”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巴图包力德说:“很多来巴音布鲁克的游客都是为了一睹‘九曲十八弯’和9个太阳的奇景,欢迎大家今年来,看看自己能拍摄到几个太阳。”

九曲十八弯 王福生 摄

三 芒种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麦田彩虹

“身为新疆伊犁昭苏人,看到自己家乡能够以这样的方式参与冬奥会,我无比激动与兴奋,看到伊犁河谷上榜的4处美景中,昭苏县就占3处,我为家乡感到自豪。”伊犁州文化和 旅游 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娇龙激动地说。

昭苏县属高山半湿润性草原气候,三面环山,东面为狭长谷地,西面为开阔的盆地,夏季气候多变,阵雨频繁,有形成彩虹的独特自然条件。

看彩虹凭运气来倒计时里的昭苏县,高 科技 手段帮你在恰当的地点“邂逅”彩虹。

昭苏县气象局从2017年推出彩虹观测业务,2018年开始发布彩虹预报,预报次日彩虹出现概率及适合观赏彩虹的地点,到2021年已经开始智能化播报。近几年,昭苏县结合 旅游 产业发展,成功申报了中国彩虹之都,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昭苏观看彩虹美景。

昭苏县气象局局长王媛介绍,每年的5—9月都会出现彩虹,最美的时节为7月和8月。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上的彩虹美景就是6月底景色。

四 处暑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秋季麦田

丰收的新疆有多美“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8月的昭苏麦田,就用金灿灿的颜色勾勒出秋实之美。

昭苏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文武介绍,每年8月的昭苏高原,秋高气爽,田野是美丽的田野、金色的田野、热闹的田野。

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麦浪,空气中弥漫着麦香的味道。在金**的映衬下,林带、道路和村庄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与蜿蜒曲折的特克斯河相互映衬。近处是金色麦浪,远处是群山起伏;麦田里,拖拉机、收割机、打捆机忙忙碌碌,人们幸福地忙碌着。行走其中,处处可以体会到农业之美,更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新疆很多场景都需要站在高处,才能看出来壮观和大气。从高处俯瞰麦田色彩斑斓,成片的麦田格外有气势。

昭苏麦田用金灿灿的颜色勾勒出秋实之美 秦杰 摄

五 秋分

——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五彩滩

布尔津县五彩滩景区,素有“新疆第一滩”的美称。五彩滩景区地处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北岸的一二级阶地上,海拔480米,距布尔津县城24公里,也是前往喀纳斯湖景区的必经之路,区位优势较好。

额尔齐斯河两岸,一边是青翠的胡杨林,一边是五彩斑斓的雅丹地貌,与对岸葱郁青翠的河谷风光遥相辉映,形成“一河隔两岸,自有两重天”的美景,吸引了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游玩赏景。

布尔津县五彩滩等新疆美景,因冬奥而为世界所知。布尔津县冲乎尔镇合孜勒哈英村村民托肯·依玛什高兴地说:“全世界的人都看到我们的家乡有多美,我希望这些美景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带动我们的 旅游 更好地发展起来。”

景区集雅丹地貌、河流、森林、吊桥、夕阳及河心姐妹岛等景观为一体,“额河吊桥”“彩滩夕照”“灯塔远眺”等景色备受广大游客特别是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布尔津县文化 体育 广播电视和 旅游 局局长武雷推荐:五彩滩的春夏秋冬都很美,如果选择时间,可以选一早一晚,早上的日出和傍晚的夕阳都会为景色加分。特别是晚上9点半左右,也许会看到吊桥上的牧归场景,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六 寒露

——昭苏县湿地公园

昭苏特克斯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特克斯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有沼泽、次生林、草原、河流、候鸟等自然景观。湿地周围水草丰茂,骏马成群,是天然的好牧场,牧民赶着骏马、羊群蹚过小河,奔向肥美的牧场,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

昭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化 体育 广播电视和 旅游 局党组书记唐刚说:“湿地公园四季如画,蓑羽鹤、灰鹤、天鹅等多种鸟类,被称为摄影家的天堂。在这里,游客还可以看到天马浴河的壮观场面。”

夏日的昭苏云淡风轻,特克斯河水静静流淌,傍晚,落日照在宽阔的河面上,呈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画卷。金秋时节的傍晚,湿地公园上空彩霞满天,美不胜收。冬日,皑皑白雪覆盖的特克斯河两岸有美丽的雾凇。一夜间,河畔树木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桦树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

唐刚说:“冬季 旅游 在昭苏大有可为,最有地方特色,具有发展潜力,我们要让马背旅行和‘天马踏雪’成为冬季昭苏的 旅游 名片,做大做强昭苏冬季 旅游 ,让‘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昭苏特克斯河国家湿地公园上演天马浴河的壮观场景 朱兰 摄

七 立冬

——布尔津县禾木哈纳斯蒙古族乡

禾木素有“摄影家天堂”的美誉,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美。

冬日的禾木褪去了秋的斑斓色彩,却依然美得如同水墨画卷,置身于此仿佛进入了冰雪童话世界。这里曾因降雪量大、天气寒冷、交通不便等,一到冬天就进入了寂静的冬眠模式,而如今随着木屋升腾起的袅袅炊烟, 旅游 产业发展热火朝天,正值冬奥年,这里变得更加热闹非凡……

喀纳斯景区管委会政治部宣传工作负责人赵红梅说,“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的木屋是禾木村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木屋散落河谷,与栅栏、院落一起构成最美村落。

禾木木屋由原木搭建,原木两头开槽叠加,中间夹着苔藓,保暖透气。在禾木有一座具有百年 历史 的木屋,用百年岁月来讲述禾木的故事,记忆禾木的过程,见证禾木新的发展。

到了禾木,还可以体验乘马拉爬犁、古老毛皮滑雪板,去哈登平台欣赏禾木日出,观看赛马、射箭、叼羊等民俗表演。

踩着齐膝的积雪,背着拍摄器材,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孙毅,在冬日的喀纳斯寻找拍摄日出的最佳地点。这些年的冬季,他拍到昭苏的万马奔腾,伊宁天鹅湖的人间仙境,禾木村雪原上的刁羊、赛马,喀纳斯湖上的云蒸霞蔚……在中国 旅游 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 旅游 发展报告(2022)》中,禾木冰雪摄影入选“2022年冰雪 时尚 创新项目”名单。

八 冬至

——新疆准噶尔盆地卡拉麦里保护区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里,普氏野马及野驴撒欢奔跑,给寂寥的荒原带来生命的活力。

保护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是以保护普氏野马、蒙古野驴、鹅喉羚等多种珍稀濒危有蹄类野生动物及其生境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乘车经过保护区时,可以看到保护区里红柳、梭梭等植物,还有机会远观鹅喉羚等野生动物。

奇台县文化 体育 广播电视和 旅游 局党组书记周亚旭介绍说,奇台县围绕硅化木·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魔鬼城、将军庙等戈壁奇观,打造集科普教育、探险探秘为一体的史前文化科考探险特色 旅游 线路。

此外,还可进行准东工业研学游,路线包括卡拉麦里野生动物博物馆、普氏野马基地等。

普氏野马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也是世界现存唯一野生马种。1985年我国开始从欧美国家重新引入圈养的普氏野马,1986年启动“野马还乡”计划,并建立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经过30多年的种群复壮和野化放归,新疆普氏野马数量稳步上升,可以说是我国物种重新引入最成功的典范之一。

九 大寒

——赛里木湖冰推

赛里木湖古称“净海”,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冷水湖,有“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之称。

赛里木湖背靠雪山,湖边是广阔草原,因其风光秀丽、颜值颇高,是新疆 旅游 的有名打卡地之一,也是摄影的绝佳胜地。“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的赛里木湖景色就是著名的“冰推”现象。

除了冰推,赛里木湖的冬季还有冰泡、冰眼、冰棱、冰花、冰卷珠帘、冰泡、冰拼图等。

赛里木湖湖水清澈幽蓝,蓝色的湖面被连绵雪山环绕,宛如一颗蓝宝石镶嵌在雪山脚下,静谧而深邃。仔细去看,会发现深深浅浅不同的蓝,网友们称“有一种蓝叫赛里木蓝”。进入冬季结冰后,这里也有“蓝冰”之称,当地连续几年推出“蓝冰之约”冬季 旅游 产品。

围绕丰富且优质的冰资源,今年赛里木湖景区冰雪季活动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冰雪各项 娱乐 活动和特色餐饮为辅助,通过品牌带动和主题活动牵引,打造了以冰雪 体育 和冰雪民俗等文娱性、趣味性、参与性为一体的冬季冰雪 旅游 。

“冰推现象一般出现在两个时期:一是12月底冰面刚结冰时,二是4月冰面解冻融化时,前一个时期约10天左右,后一个时期略长大概在15天。”赛里木湖景区管委会副主任姜华介绍,景区还打造了十里长堤景点,在“冰推”最集中的区域,打造了“冰推”盛景网红打卡点。

赛里木湖的湖面在每年12月底结冰,来年1月中旬前后彻底冰封,可以上冰面进行冰雪 娱乐 活动,4月上旬进入解封期。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观看半湖水半湖冰,或彻底冰封的不同景色。(文/杨涛利 《绿色中国》20222B)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518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