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派别划分及其代表是谁?

现代诗歌派别划分及其代表是谁?,第1张

中华民族自《诗经》诞生以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诗歌流派,特别是自现代主义运动开始以来,产生的诗歌流派十分之多,还标榜了许多主义。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许多网络诗歌也象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纵观现代诗歌的全貌,现代诗歌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一是“天才派”;二是“枯柴派”。令人遗憾的是,“枯柴派”诗歌占着红袖的主流,在一定程度上压制着“天才派”诗歌的发展。 关于“天才派”和“枯柴派”理论最早见于余浩然教授主编的《格律诗词写作》。余教授在谈到诗词的产生与发展时,认为宋词的发展一直围绕两条主线: 一是以李煜、苏轼、辛弃疾、陆游为代表的天才一派。例如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的作品如滚动的珍珠,自然天成,圆润可爱。 二是以周邦彦、姜白石、吴文英为代表的枯柴一派。例如周邦彦的《花犯·咏梅》: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更可惜、雪中高土,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这样的作品如枯柴一堆,讲究横竖,刻意堆砌,根本不值得一看。 余教授经过一番考察对比后,认为天才一派到苏轼后便走下坡路,枯柴一派逐渐占上风。枯柴一派既没有什么志向,也没有什么气魄;既没有情感,也没有什么才华,只知道堆砌词澡,生拼硬凑,故弄高深。枯柴一派的诗人,一生写不出“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好词好句。但是,枯柴一派诗人虽然一辈子写不出好词,却因为它的出现和一些权力的影响,逐渐把宋词引向脱离群众、走向衰亡的道路。可以说枯柴一派祸害无穷。 新诗是“五四”以来新兴的白话自由体诗歌。新诗对古诗词来说,如果把古诗词比喻为建筑公司的袋装水泥,那么新诗就是散装水泥。新诗的发展一开始就以其平易近人般的亲和力得到人民大众的喜欢。可是,近几年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对红袖现代诗歌派别的划分,我们同样可以借鉴余教授的划分方法,把它分为“天才派”和“枯柴派”。 枯柴派诗歌的最大特点是:刻意追求辞藻的朦胧和华丽,导致写出的诗歌象枯柴一般,晦涩难懂。比如枯柴派经常用的这类诗句:“如果河水再玻璃些”,这样的诗句到底是什么啊?我看到这样的诗句,就会从内心发出疑问:小学老师教给的“清澈”、“透明”、“碧蓝”等词句难道枯柴派诗人没有学过?为什么要生造这样的词句?如果在小学生作文里哪位学生用上这样的词句,老师肯定会火冒三丈,给他一记耳光的。红袖诗坛就有这样的诗句: “我听见一束火,凝固,化为液态 滴落在木地板上,声音很沉 如一柄巨锤夯打在木桩上 如木桩要穿透冰冻的土层 把疼痛越嵌越深” 象这样“火”用耳朵听然后让“火”凝固的诗句,简直就是疯话怪话。然而,这样的诗歌,在红袖比比皆是,多如汗毛,例如,在网络上曾经一度备受推崇的某诗人的诗歌里有这么一段: “我理解冰,为什么躲在鼠标里 变的炽热。秋天来了,秋天 有太多不想成熟的浆果。抑郁着 掉落 谁?——已经穿上城堡的旧衣服 这个部落的祭祀是一枚红叶 娇艳的,沉重的遥远的标签是 窗帘上的落款: 爱我” 这就是典型的枯柴派诗歌,说情感没有情感,说意境大概只有作者自己知道,说语言简直象疯人说疯语。试问枯柴派的诗人,你写的诗歌只有那些跟你一样有“学问”的人才能猜出不同的意思,而广大的人民群众看不懂,这样的诗歌生命力在哪里?难怪人民群众称“枯柴派”的诗歌为二百五诗歌! “天才派”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新自然,情感心出,贴近生活,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比如: 红袖诗友小点子的《对斟》-- “倒出仲秋的酒 邀你 饮往事 然而 明月流水 逃不出 千古一字“愁” 举杯之际 我发现 始终无人” 红袖诗友风钊子的《牛》: “我让生命戴上那根古老的轭 拉着生活沧桑的曲辕犁 耕耘着岁月深层里的日子 我以一种厚重的喘息声译作梦呓 我深深地眷恋着维系我生存的土地 让渗血的青蹄沉沉地扎下根去 让穿夜的双眼静静等待希冀生长 背对着天空我拒绝到外面的星球上飞翔 偶然无事可做的时光在庄稼滋长声里 我反刍着贮藏在胃囊中的历史 往事的滋味被泪盐淹渍,形状被酸软化 活着就要耕耘,劳作里生命产生了价值 把每一个日子翻新,季节之后才见得丰硕果实 只要看到收获的颜色便已心满意足” 这样的诗歌,情感从作者的心里奔放而出,语句通俗易懂,语境精巧,意象含蓄,诗意清丽婉约,给人心灵的震撼力是无穷的。 然而,许多“枯柴派”诗人,自以为自己写的诗歌很好,一直以自己是真正的诗人自居,也一直把自己的诗歌当作主流来看待。动不动就指责那些朴实易懂的诗歌为水平低下,或者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个老太太喊的:“我九十岁了,我活够了,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其实,他们的作品对诗坛来说,简直是祸害无穷!不但约束了“天才派”诗歌的发展,而且因为无形中对未来的诗歌发展产生误导作用,导致更多写诗的人让自己的作品走向了枯柴。而因为枯柴派诗歌的大量存在,使广大人民群众因看不懂而拒绝诗歌的流行,导致现在“写诗歌的人别都诗歌的人多的不良局面。更加可悲的是,红袖的许多“枯柴派”诗人,经常以自己是艺术家自居,对自己的枯柴风格美其名曰为自己的“风格”,几年甚至数十年间都是在语言艺术上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自己,他以某种固定的模式和窠臼,象堆枯柴一样堆砌着许多晦涩难懂的诗歌,散发着工匠气和僵尸气,最终将自己葬送在自我“克隆”的黑匣子之中,这些所谓的“名家”,许多整本诗集的几十上百首诗的语言质地,只不过是一首晦涩诗歌的无性变形复制而已…… 著名作家李克俭曾经在评论风钊子的个人诗集《原性》时说过这样的一段话:“诗之为诗,新诗之所以成为新诗,回归与本真是沿着创新的路子走动的……”历史的发展总是在新陈代谢之中进行,事实证明,枯柴派诗歌已经成为诗歌发展的绊脚石,让诗歌回归本真、回归平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愿望。红袖诗歌论坛的诗友chunyu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评论:“如果大家学习过英语。一定知道。‘天才’这单词的词根就是‘基因’啊!这派诗歌应该是继承了中国五千年诗歌的优良“基因”,因此,可以长命百岁的!当然让大家喜欢呀!而那些“枯柴派”诗歌却是浮萍,没有根,所以,只能短命且苟延残喘了!”是啊,诗友chunyu说的很对,因为“天才派”诗歌正像诗友沙岸说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始终代表泱泱中华民族喜闻乐见新鲜活泼忧而不颓的的中国作风!始终代表爱憎分明、率性坦荡、言出不涩的君子品格!

(1)现实主义派流。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有一定影响的诗派:

(1)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有关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绍,这 里不再赘述。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刘栅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2)三曹。指的是汉魏期间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曹操的诗多取材于的现实,名篇有《茬露行》、《蒿里行》、《苦寒行》人短歌行》人龟虽寿》人观沧海》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质朴的形式披露作者的胸襟,“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形成了独特风格。曹丕的诗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归,格调细腻委婉,语言浅显清丽,其中以七言诗《燕歌行》最为出色。曹植的诗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特色。三曹,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成了当时文坛的领袖。不过,其中成就较多的是曹操和曹植,所谓的“建安风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诗篇体现的。

(3)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桨、徐斡、阮璃、应踢和刘侦。其中,除孔融是曹操的政敌,后为曹操所杀外,其余六人都与三曹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体现了进取的精神。王集是“七子之冠冕”,艺术上比较成熟,名篇有《七哀诗》人登楼赋》。

(4)竹林七贤。是指魏晋间的稽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载: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的诗歌以阮籍的《咏怀》和稽康的《幽愤诗》较有名,体现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5)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是指西晋诗人张载和其弟张协、张亢;二陆 是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和其弟陆云;两潘是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一左是指西晋诗人左思。他们的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被称为“太康体”。钟蝶的《诗品》中,有“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之说,表明了他们当时的影响。其中,左思的成就较高,名篇是《咏史》八首。

(6)颜谢。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他们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注重词藻雕饰,被称为“元嘉体”。其中,谢灵运的成就较高,开创了“山水诗派”。他的《登池上楼》、《岁暮》、《人彭蠢湖日》等篇章,都有着千古传诵的佳句。

(7)竟陵八友。是指南朝齐代竟陵王肖子良门下的八个文学家:肖衍、沈约、谢恍、王融。肖课、范云、任时、陆捶。他们写诗注重声律,形成了“永明体”,其中,沈约、谢恍成就较高。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

(8)宫体诗派。是指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为首的一个诗派。《梁书·简文帝本纪》载:肖纲“雅好题诗。……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宫体派的诗歌,多表现闺情,内容*靡,形式绔丽。

(9)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开始改变齐、梁的缔靡风气,题材比较广泛,初具雄伟气势。杜甫在《戏为六绝句》第二首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斥责了那些“轻薄为文”却耻笑:,四;杰”的人,肯定了“四杰”在诗歌上的成就。

(10)王孟。是指盛唐诗人王维和盂浩然。他们都多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又都具有新颖清幽,生动形象的特色。人们把王、孟和储光羡、裴迪等人合称为“田 园诗派”。

(11)高岑。是指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他们都以写边塞诗见长,又有着相近的艺术风格。名篇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人们把高岑和王昌龄、李颀等人合称为“边塞诗派”。

(12)李杜。是指盛唐诗人李白和杜甫。他们并称,不是由于风格相同,而是因为各自的成就可以相提并论。关于他们的作品及成就前文已作专门介绍。

(13)韦刘。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韦应物和刘长卿。他们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被看作“山水诗派”。

(14)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大历年间的十大诗人。据《新唐书·文艺,卢纶传》载:“纶与吉中孚、韩棚、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津、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他们都依附权贵,诗作多为饮宴点缀和送别应酬。但也有一些较好的诗,如卢纶的《塞下曲》等。

(15)韩孟。是指唐代中期的诗人韩愈和孟郊。他们的诗虽风格不一,但都在形式上刻意求奇,形成一种险怪的诗风。他们还主张以文为诗,议论人诗,使诗有散文化的倾向。不过,他们在扭转大历以来的平庸文风上起了一作用,也写出一些好诗。与韩、孟风格相近的,还有贾岛、卢纶等。

(16)新乐府诗派。是指唐代中期由诗人白居易、元滇发起的“新乐府运动”的参国者,主要有张籍、王建、李绅、唐衙、刘猛、李余等。有关“新乐府运动”前文已有专门介绍。

(17)小李杜。是指唐未的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他们的诗与李杜无共同之外,故称其为“小李杜”以示区别。他们的诗多运用借古喻今的手法,特色十分鲜明。名篇有:李商隐的《无题》诗,杜牧的《江南春》、《赤壁》、《泊秦淮》、《山行》等。

(18)西昆体诗集。是北宋初期的一个形式主义诗派,主要成员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他们刻意从形式上模拟李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他们曾相互唱和,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

(19)三苏。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询和其子苏轼、苏辙。询称老苏,轼称大苏,辙称小苏,他们在诗歌上都有一定成就。其中以苏轼为最。

(20)江西诗派。是由北宋诗人黄庭坚创立的一个形式主义诗派,因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而得名。《江西诗社宗派图》列出了这一诗派黄庭坚、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等二十五个成员。他们写诗,强调字字有出处,并讲究“夺胎换骨,点铁成金”,造成模仿、抄袭,影响很坏。

(21)江湖诗派。是南宋未年一个诗派,由陈起刊行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等诗集收入了一百零九人的诗,其中以戴复古、刘克庄、刘过的诗较好。这些诗人大多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浪迹江湖,各人作品的风格和成就并不一致。

(22)前七子和后七子。是时代的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前七子”指明代弘治。正德年问的李梦阳、何景明、徐侦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后七子”指明代嘉靖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棒、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前七子”首先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口号,主张摹拟。,‘后七子”步其后尘,气势更盛,从而,掀起一股拟古的风气,虽起了反对形式主义文风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23)公安派。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以并称“三袁”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为首,因他们是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氏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要抒写,“性灵”,充分表现个性,突破清规戒律,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他们的作品多局限于自然景色和日常琐事,社会意义不大。

(24)竟陵派。也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故名。他们的基本主张与公安派相同,但又认为公安派作品有浮浅之弊,企图用幽深、孤峭的风格加以矫正,结果反而流于艰涩、怪僻。

(25)几社。是明末的一个文学组织。主要成员有陈子龙、夏戏彝、徐革远、何刚等人。他们的文学主张受前后七子的影响,作品有揭露时弊的特色。其中,陈子龙的诗成就较高,有“明诗殿军”之誉。

(26)神韵说诗派。清代康熙年间,王士侦吸取唐人司空图和宋人严羽的理论,提出“神韵说”,强调“兴会神到”,追求“得意忘言”,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元迹可求”,并以王维、孟浩然的诗为样板。这种理论导致诗歌创作一味追求迷离、超脱的境界,多表现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和生活琐事。不过,神韵说注重对诗歌意境的探索,也有可取之处。

(27)格调说诗派。清代乾隆年间,沈德潜继前后七子之后,再次提出“格调说”,强调“温柔敦厚”,“讲求格律”,起了束缚诗歌创作的消极作用。这一派诗人虽也主张“言之有物”,但其内容主要是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28)性灵说诗派。清代乾隆年间,袁枚吸取明代“三袁”的理论,提出与格调说相对立的‘“性灵说”。主张作品应直抒性情,辞贵自然,有所独创,认为诗“有工拙而无今古”。这在当时是比较进步的,加上这一诗派的袁枚、赵翼等写了一些较好的诗,所以实际影响比同时代的“格调说”稍大。但他们的诗多抒发封建士大夫的闲情逸致,没有多少社会意义。嘿嘿、、网上找来的资料、、代表诗人什么的都有、、话说、、好多流派我听都没听过。。

古代的大体有:

1、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一派,以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2、田园山水诗派,鼻祖为晋陶渊明,唐代有孟浩然,王维等代表诗人。

3、边塞诗派,以唐的高适、岑参为代表。

4、浪漫主义诗派,鼻祖屈原,代表诗人李白。

5、现实主义诗派,代表诗人杜甫,白居易。

6、奇崛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7、江西诗派,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

包括词曲的派别有:

唐: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

山水田园派: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苦吟派:孟郊、贾岛

元白诗派:元稹、白居易

宋:

西昆派:杨亿、钱惟演、刘筠等

江西诗派: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等

(主要是宋人写词多,故诗派少,且江西派后劲强大,几乎贯穿有宋一朝)

元:没有诗派,主要写曲。写诗的有元诗四大家,但不是派。

明:

台阁体(虽是“体”,但它就是针对诗,且是一时风尚,以三杨 为代表,当算诗派)

茶陵派:李东阳为首

唐宋派:归有光为代表。(注意的是,这不仅是诗派,更多意味着作散文,一般称唐宋诗文派)

公安派:三袁为代表。(同上,诗文并举)

竟陵派:钟惺、谭元春为代表。(同上)

清:

尊唐派:吴伟业

尊宋派:钱谦益

神韵派:王士祯

格调派:沈德潜

肌理派:翁方纲

性灵派:袁枚

虞山诗派:冯班、冯舒等。

诗歌:

1、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一派,以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2、田园山水诗派,鼻祖为晋陶渊明,唐代有孟浩然,王维等代表诗人。

3、边塞诗派,以唐的高适、岑参为代表。

4、浪漫主义诗派,鼻祖屈原,代表诗人李白。

5、现实主义诗派,代表诗人杜甫,白居易。

6、奇崛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7、江西诗派,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

8 桐城诗派 ,从明代的方法、齐之鸾到晚清的二姚,“弥天独护桐城派,名世今当五百秋。”(

9虞山诗派 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以钱谦益为首,包括其门生冯舒、冯班、瞿式?,族孙钱曾、钱陆灿及吴历等。

词派:

1、花间派,以唐温庭筠、韦庄为代表。

2、婉约派,以宋李清照,秦观为代表。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4、格律派,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

现代: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 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1930年代: 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1940年代: 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1950年代: 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1970年代: 朦胧派(今天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1980年代: 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1990年代: 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54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