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其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穷瘦,曾不减,夜郎孱愁,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北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薄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理由:这是一首描写友情的词,真挚感人,引人肺腑,动人心神,里面有一个长达二十年的为了朋友,为了一个执念,而辗转奋斗的身影,让人记挂牵念你也可以查一下
1、《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推荐理由:这首诗表明了李清照的的人生观——人活着就要作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即使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作为一婉约派女诗人,有如此气魄,壮哉!
2、《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推荐理由: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众人皆醉我独醒。
纳兰性德《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 作品从大的方面取景,较少琐碎的描述。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使斑斑点点的思绪在博大景物的渲染中,变轻,变淡。表现出冲淡,自然,不事雕琢,了无痕迹的词风。为时人和后人们所称颂和喜爱。
《群文阅读古诗词读本》
推荐理由:由倪文锦教授主编。以统编《语文》教材教学要求为标准,按主题精选3-4首古诗词组成阅读单元,每单元后都有“读读练练”,将单元作品融为一体,从字、词、意、用方面设置课后问题,教、学一体。轻松完成小学阶段古诗词的诵、背、会、用。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作品评述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奇,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寂寞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同情,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后二句则结穴到及时行乐的主意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鲜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花摇情满江树
--------------------------------------------------------------------------------
作品评述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这又似乎违背了一般人的心理,但如果联系上面的兴句细细体会,就会发现,这样写对表现思妇的感情又进了一层元代萧士赟注李白集曾加以评述道:“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这一评述,揭示了兴句与所咏之词之间的微妙的关系诗中看似于理不合之处,正是感情最为浓密所在
旧时俗话说:“见多情易厌,见少情易变”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的可贵之处在于阔别而情愈深,迹疏而心不移诗的最后两句是:“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捕捉了思妇在春风吹入闺房,掀动罗帐的一霎那的心理活动,表现了她忠于所爱、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萧士赟说:“末句比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正好被他一语道着从艺术上说,这两句让多情的思妇对着无情的春风发话,又仿佛是无理的,但用来表现独守春闺的特定环境中的思妇的情态,又令人感到真实可信春风撩人,春思缠绵,申斥春风,正所以明志自警以此作结,恰到好处
无理而妙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常见的艺术特征从李白的这首诗中不难看出,所谓无理而妙,就是指在看似违背常理、常情的描写中,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各种复杂的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