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

郁达夫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第1张

达夫小说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色,他注重写人、写情、写一己之体验,不追求复杂的故事情节。

其谋篇布局自然简洁,故事进行当中穿插一些景物描写或抒情议论,然而读来却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特别是人物的鲜明性格和强烈感情,自始至终贯穿全篇,把作品呵成一个整体。

扩展资料:

创作的独异风格,加上那种感伤、忧郁而又极坦诚的情味,郁达夫成了现代文学史上最有才情而最少框框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郁达夫

叶绍钧:《隔膜》、《城中》、《遗腹子》、《倪焕之》、《饭》、《校长》、《一包东西》、

               《英文教授》、《小白船》、《稻草人》

许地山:《缀网劳蛛》、《命命鸟》、《商夫人》、《换巢鸾凤》、《黄昏后》、《玉官》、

              《春桃》、《铁鱼的腮》

冰心:《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煞人》、《超人》、《烦闷》、《悟》

庐隐:《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女人的心》、

           《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

王统照:《雪后》、《沉思》、《微笑》、《湖畔儿语》、《沉船》、《刀柄》 《山雨》

许杰:《惨雾》、《赌徒吉顺》、《出嫁的前夜》

鲁彦:《菊英的出嫁》、《黄金》、《屋顶下》、《阿卓呆子》、《李妈》

许钦文:《故乡》、《鼻涕阿二》、《石宕》、《疯妇》

彭以稳:《怂恿》、《喜讯》

黎锦明:《出阁》

废名:《竹林的故事》、《菱荡》、《浣衣母》

台静农:《烛焰》、《拜堂》、《天二哥》、《红灯》

凌叔华:《花之寺》

张资平:《梅岭之春》、《她怅望着祖国的田野》、《冲击期化石》、《飞絮》

倪贻德:《玄武湖之秋》、《东海之滨》

陶晶孙:《木犀》、《音乐会小曲》

叶灵凤:《女娲氏之遗孽》、《菊子夫人》、《鸠绿媚》、《爱的滋味》、《红的天使》、

                《未完成的忏悔录》、《落雁》、《姊嫁之夜》

冯沅君:《春痕》、《j劫灰》、《旅行》、《隔绝》、《隔绝之后》

胡山源:《散花寺》、《**》、《三年》、《睡》

陈翔鹤:《不安定的灵魂》、《西风吹到枕边》、《独身者》、《茫然》、《写爱冬空》

林如稷:《流 》、《将过去》

王以仁:《幻灭》、《孤雁》

滕固:《壁画》、《石象的复活》、《古董的自杀》

郁达夫:《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胃病》、《中途》、《怀乡病者》、

              《春风沉醉的晚上》、《青烟》、《采石矶》、《薄奠》、《茫茫夜》、《过去》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鲁迅:《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集》、《坟》、《野草》

周作人:《鲁迅的故家》、《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

              《谈虎集》、《永日集》、诗和散文合集《过去的生命》、30年代《看云集》

俞平伯:《燕知草》、《杂拌儿》

朱自清:诗文合集《踪迹》、《背影》、《你我》

冰心:《往事》、《寄小读者》、《超人》、诗集《繁星》、《春水》

叶圣陶:《脚步集》

俞平伯、叶圣陶合集:《剑鞘》

许地山:《空山灵雨》

夏丐尊:《平屋杂集》

瞿秋白:《新的声音》、《那个城》、《小言》、《七则》、《寸铁》

郁达夫:《还乡记》、《还乡后记》、《立秋之夜》、《海上通信》、《一封信》、

              《北国的微音》、《感伤的行旅》、《病闲日记》

郭沫若:《橄榄》、《水平线下》、《路畔的蔷薇》、《墓》、《白发》、《山茶花》

梁遇春:《春缪集》、《泪与笑》

徐志摩:《落叶》、《自剖》、《巴黎的麟爪》、《秋》

陈茜滢:《茜滢闲话》

胡适:《尝试集》

刘半农:《瓦釜集》、《相隔一层纸》、《学徒苦》、《铁匠》

刘大白:《旧梦》集、《卖布谣》、《田主来》、

沈尹默:《人力车夫》

康白情:《女工之歌》、《草儿》

黄琬:《自觉的女子》、

沈玄庐:《十五娘》

周作人:《小河》

郭沫若:《女神》、《星空》、《瓶》、《恢复》、《前茅》、《战声集》、《新华颂》、

              《长春集》、《潮汐集》、《东风集》

冰心:《繁星》、《春水》

宗华白:《流云》

闻一多:《红烛》、《死水》、《奇迹》

陈梦家:《新月诗选》

朱湘:《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

穆木天:《旅心》

冯乃超:《红纱灯》

王独清:《圣母相前》、《死前》、《威尼市》

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蒋光慈:《新梦》、《哀中国》

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1 我国现代小说继承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优良传统,借鉴别国小说创作的宝贵经验,随着“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而产生发展,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鲁迅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创作出《狂人日记》这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继而写出《孔乙己》、《药》等,共十四篇小说编成《呐喊》;接着创作出《祝福》等十一篇小说,编成《彷徨》。鲁迅创作小说,“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他的这些短篇小说,取材广泛,塑造出各种类型的典型性格,揭露出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揭示了旧社会的种种病根,具有宽广深刻的社会意义。特别是《阿Q正传》,塑造出一个辛亥革命时期农民的典型,意义更为深远。阿Q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残酷压榨、严重戕害。他从被压迫者的朴素直感欢迎革命,但不理解革命,终被混入革命的反动势力当作抢犯杀害,从而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唤醒农民觉悟的重要问题。阿Q的“精神胜利法”,以虚幻的胜利代替实际上的失败,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更概括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种各样的人的病态心理,暴露了“国民的弱点”和旧社会的病根,能够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茅盾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始小说创作。《蚀》,包含《幻灭》、《动摇》、《追求》三个中篇,各篇独立,人物互异,表现了当时一些知识青年所经历的曲折、痛苦的路程;《虹》,表现了女主人公冲出家庭牢笼、走向集体主义的道路;《路》、《三人行》,表现了青年学生在严重白色恐怖下逐渐觉醒参加斗争的过程。这些作品标志着茅盾在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上的前进。1932年前后,茅盾先后创作出了杰出的长篇小说《子夜》,和著名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林》反映出当时民族工商业风雨飘摇的处境,《春》表现了当时农民丰收增债的命运。1941年,茅盾创作出了《腐蚀》,控诉了特务组织残酷镇压进步青年的罪行。《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它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斗争为全书的主线,以上海为中心,反映了1930年前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和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显示了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它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塑造了吴荪甫这个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吴荪甫野心勃勃、精明强悍、果决专断、冷酷无情,很有发展民族工商业的雄心和魄力,但终于逃不出赵伯韬的魔爪,几乎用自杀来结束自己悲剧性的命运。《子》,通过塑造吴荪甫这个典型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破产的必然性,暗示出他们只有参加工人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才有真正的出路。茅盾以《子》等不朽作品和其他文学活动,奠定了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位置。

2 巴金在1929年初,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表现了在北洋军阀血腥统治下的上海,一些在“五四”新思潮鼓舞下,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闷和抗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一部侧重描写人物在恋爱中的性格表现,二部侧重描写人物处理革命与恋爱的关系,三部爱情描写不多,侧重展现某城一个激进团体的反军阀斗争。以上作品的青年主人公,都是旧世界的判逆者,但还没有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反映了当时不少知识青年类似的矛盾和苦闷。“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它在“五四”新思潮波及闭塞内地的历史背景中,联系着成都这个社会环境,展现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生活情况,表现出封建阶级分子的顽固腐朽、荒*残酷,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他们和觉醒青年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提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它塑造了众多的各种人物的形象:有高老太爷、克明这样旧制度维护者的形象,有克安、克定这样荒*卑污的形象,有鸣凤、淑贞这样以死表示反抗的形象,有觉慧这样觉醒反抗的形象,更有觉新这样内心矛盾的形象。觉慧无所顾忌地离家远走,固然闪烁着叛逆性格的光彩,觉新这个内心矛盾的典型形象,却更别有深刻意义。觉新既受旧礼教毒害甚深,也受到新思想的触动。他庇护反抗封建秩序的弟妹们,资助他们逃出家庭牢笼;但他虽然理解是礼教、传统、迷信夺去了他最爱的梅、瑞珏和幸福、前途,却总是逆来顺受,只会痛哭。“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承担着沉重的精神负累,成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殉葬品。觉新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艺术典型。巴金以“激流三部曲”等优秀作品,奠定了他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位置。

另外:鉴赏文学小说,主要是鉴赏典型性格。鉴赏典型性格,要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着意体会作品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要在脑海中展开故事情节,展现生活图景,浮现人物形象,展开人物活动,铺开相关人物语言、行动所体现的矛盾斗争,着意体会典型人物在这矛盾斗争中的语言、行动……的表现意义,深刻理解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接触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当中受到形象的感染,从体会人物个性当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理解作品的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郁达夫,生于1896年,卒于1945年,现代作家。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创造社创始人之一。早年就读于嘉兴府中学、杭州府中学、杭州育英书院。

郁达夫是创造社成员中小说散文方面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大的作家,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从小受过中国古典诗文熏陶,也喜读小说戏曲作品。1913年他随长兄去日本,经过几年的中学(日本称为“高等学校”)学习,1918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攻读经济学,但他的兴趣却在文学方面。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广泛涉猎了西洋文学,特别是近代欧洲文学和日本文学,从中接受影响。

将近十年的异国生活,郁达夫同那时许多留学或侨居国外的中国人一样,受过种种歧视、冷遇以至屈辱,从而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增强了他的愤世嫉俗、忧郁感伤的思想性格。这些生活经历和思想状态,后来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1921年,他同留学日本的郭沫若、成仿吾、田汉、张资平等人共同筹组创造社,并开始写作小说。1922年,郁达夫回国后积极参与了创造社的文学活动,编辑创造社的刊物,后来又先后到安徽、北京、武昌、广州等地大学任教,但主要精力仍然用于文学创作。

郁达夫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这部小说集同郭沫若的《女神》一起列入最早的“创造社丛书”。小说集包括《沉沦》、《银灰色的死》、《南迁》三个短篇,其中《沉沦》是最有代表性的一篇。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描绘了一个有忧郁症的中国留日学生,渴望得到纯真的友谊和温柔的爱情,但在异国遇到的只是屈辱和冷遇,终于绝望而走向沉沦。作品中主人公的难以排除的忧郁苦闷,反映了“五四”时期那些在重重压迫下,有所觉醒而又不知如何变革现状的青年共同的心理状态,具有时代特征。小说的主人公沉痛地呼唤:“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我就爱我的祖国,我就把我的祖国当作了情人罢。”“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小说发表后在当时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也遭到封建守旧派人士的非难。正如郭沫若在谈到郁达夫早期创作时所说:“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枯槁的社会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样露骨的直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郁达夫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就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见之于文坛。他赞同“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主张。但与鲁迅在小说中以“我”为主人公深入其境描述人物和事件的现实主义手法不同,郁达夫在小说中往往以“我”为主人公,运用浓郁的抒情笔调,进行大胆的自我暴露和率直的自我表白,“在重压下的呻吟之中寄寓着反抗”。《沉沦》中的小说《风铃》、《怀乡病者》、《茑萝行》以及《还乡记》、《还乡后记》、《离散之前》等篇,都带有“自叙传”性质。有些不以“我”为主人公而“我”在其中。写于1923年的《茑萝行》,是作者返国初期生活的记录。小说运用给妻子书信的形式,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个穷苦知识分子艰难的生活处境和痛苦迷惘的思想情绪,感情浓郁,文词凄切,表达了喘息在重重经济压迫下人们的共同心声。为回答胡适等人的无理攻击而写的历史小说《采石矾》,借清代诗人黄仲则的形象寄托作者对邪恶势力的愤懑和抗议。同郭沫若的诗歌中那种明朗、激昂、乐观的调子不同,郁达夫的小说往往谱出一曲曲灰暗、沉重、凄凉的哀歌。这种基调之所以形成,除了作者的生活境遇和思想性格外,也由于他接受了中外富有感伤色彩的文学的影响,特别是清朝诗人黄仲则和卢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以及某些“世纪末”文学思潮的影响。

尽管郁达夫作品的主要基调是感伤色彩浓重的浪漫主义,但随着作者对现实的观察体验日益深入,作品中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增强。《寒灰集》中的一些短篇就是这样。《春风沉醉的晚上》通过穷愁潦倒、卖稿度日而灵魂空虚卑琐的“我”,同在苦难中顽强挣扎的心地纯洁、性格坚强的烟厂女工陈二妹的形象相对照,歌颂了女工美好的心灵,朴素的反抗精神,暴露了现实环境的丑恶,也嘲讽了“可怜的无名文士”的软弱无能。《薄奠》是一曲人力车夫的挽歌。这个善良本分的劳动者终日辛勤劳动,幻想能买上一部车,但买车的愿望终成泡影,人也在重压下死去。对车夫满怀同情而又无能为力的“我”,只能以纸糊的洋车表示“薄奠”。《微雪的早晨》写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悲惨故事。这些小说描绘了被压迫被损害的人物形象,对罪恶的旧社会进行了控诉,作者自己认为“多少也带一点社会主义的色彩”。小说不仅表明作品现实主义因素的增长,而且标志作者写作技巧的日益成熟。写于《微雪的早晨》之前的《过去》,虽然从艺术技巧上看确是圆熟之作,人物的描写基本上采用现实主义手法,但慨叹青春和爱情的逝去,思想格调远不如这3篇。30年代初写的《迟桂花》、《瓢儿和尚》、《迟暮》等篇,文笔舒徐清澈,形象新鲜亲切,但赞美隐逸生活、表现迟暮心境,同那时风波浩荡的社会现实的距离就远了起来。

郁达夫在小说中往往赤裸裸地描写“性变态心理”,把性爱放到很重要的地位,使他作品中的浪漫主义除了感伤之外又带上某些颓废色彩。从短篇小说《茫茫夜》到中篇小说《迷羊》都描写青年青春期性的苦闷以及狎妓生活。即使以描写女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中篇《她是一个弱女子》,也不乏变态性心理的描写。这些描写固然同作品中主人公愤世嫉俗、追求个性解放有联系,但用自然主义手法描写性爱、肉欲,势必削弱以至损害作品积极的思想内容,如中篇小说《迷羊》,从作品情节看,作者原意在写一个青年女伶在悲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倔强性格,但小说却以主要笔墨描写那个“迷羊”似的青年获得性爱的欢乐和失去性爱的悲伤,这样便削弱了小说的积极的社会意义。

小说之外,郁达夫还写了很多散文,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不少小说,笔调俊逸,近似散文。他的散文,文笔优美,感情真挚,“充分的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的社会里的苦闷心怀”。《寒灰集》中的《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悲愤激越,呼唤青年对恶势力进行叛逆和反抗。《断残集》中“琐言猥说”编中20多篇短文,议论时事,讽喻政治,条理清楚,别有情致。但他的游记散文却更有特色。《屐痕处处》中的文字,以清婉的笔墨,描绘平林沃野,水光山色,寄托作者情怀,间有弦外之音。偶尔插入旧诗,意境更见深远。例如《钓台的春昼》是一篇美丽的游记,夜探桐君,朝发富春,沿途景色,写来十分动人。文中插入旧体诗,使感慨愈益深切:把写景状物同寄托忧国忧民的情怀结合起来,是郁达夫游记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也给游记文学这一传之已久的文学形式添上了时代的色彩。

在创造社作家中,郁达夫经历的生活道路和文学道路最为曲折。他随着“五四”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步伐,政治上思想上不断地前进,但时有曲折和反复。他不满新旧军阀的统治,撰文痛斥过蒋介石的叛变,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民权保障同盟,但在激烈的斗争中时时回顾,过了几年隐逸生活。1935年写作的最后一篇小说《出奔》(中篇),直接表现了农村阶级斗争的主题。尽管郁达夫生活道路和文学道路存在种种曲折和矛盾,但“他永远忠实于‘五四’,没有背叛过‘五四’”,始终保持了爱国的进步知识分子高尚而忠贞的品德。1938年,他应郭沫若邀请赴武汉参加抗日工作,随后辗转到新加坡、苏门答腊等地,积极投入当时华侨抗日进步活动,主编进步报刊。1945年9月在苏门答腊的武吉宜丁被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秘密杀害。从《沉沦》中发出“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强大起来”的热烈呼喊到在南洋被害,郁达夫的一生谱写了一曲令人悲愤、促人奋起的爱国主义的诗篇。

小说

银灰色的死

沉沦

茫茫夜

采石矶

茑萝行

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烟影

过去

微雪的早晨

迟桂花

出奔

散文

还乡记

还乡后记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

一个人在途上

感伤的行旅

钓台的春昼

杭江小历纪程

浙东景物纪略

西游日录

出昱岭关记

游白岳齐云之记

屯溪夜泊记

桐君山的再到

南游日记

雁荡山的秋月

超山的梅花

花坞

龙门山路

扬州旧梦寄语堂

国道飞车记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主要著作书目

1、鲁 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创造社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有:《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有:《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有:《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有:《过客》、《秋夜》等。

2、郁达夫(1896~1945),名文。创造社的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特别信守“自叙传”的写法,张扬主观情绪的抒发,善于坦露作品主人公及作家自身的内心世界,其小说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小说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沉沦》(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三篇:《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寒灰集》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等。散文集《闲书》、《屐痕处》、《日记九种》等;散文名篇有《一个人在途上》,《钓台的春昼》等。

3、叶绍钧(1894~1988),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小说代表作有短篇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散文集《脚步集》、《未厌居习作》、《四川集》等。他还创作了最早的现代儿童文学作品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4、冰 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问题小说”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去国》等;“爱的哲学”的小说代表作《超人》、《烦闷》等。小诗集有《繁星》、《春水》,散文集有《往事》、《山中杂记》、《寄小读者》、《关于女人》等。

5、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著名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和重要成员之一。许地山的创作既然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时反映社会人生问题,同时又具有某种宗教色彩的倾向。他的作品从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现实主义因素不断加强的过程。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春桃》就是其现实主义因素得到加强的作品。此外,他还有短篇小说《在费总理的客厅里》、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危巢坠简》和散文集《空山灵雨》。

6、茅 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文学研究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家。“茅盾”是发表《幻灭》时起使用的笔名。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虹》、《子夜》、《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短篇小说集《野蔷薇》,短篇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散文代表作有《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7、 巴 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灭亡》及续篇《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短篇小说集《复仇》、《光明》、《神。鬼。人》等;散文集有《海行》、《旅途随笔》、《生之忏悔》、《点滴》、《随想录》等。

8、老 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大家。小说代表作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包括《惶恐》、《偷生》、《饥荒》三部)、《鼓书艺人》等;短篇《月牙儿》、《断魂枪》等。

9、柔 石(1902~1931),原名赵平福,又名平复,少雄。左翼文学的代表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小说代表作有长篇《旧时代之死》,中篇《二月》,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等。另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等。

10、萧 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东北作家群”的代表作家,独有风格的女作家。写作特点是小说散文化。小说代表作有长篇《呼兰河传》、《马伯乐》,中篇《生死场》,短篇《小城三月》等。

11、沈从文(1904~1988),原名沈岳焕。现代小说大家。尤其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的人情风土,被称作乡土小说别具一格的代表。沈从文的创作取材极广,艺术手法灵活多样,但他最执著追求表现的是那种纯真的带有某种原始意味的人性美,他在山清水秀的湘西边地苦苦地构筑他的人生形态。《边城》是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此外,他还有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西》和《湘行散记》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618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